主题(单元)教学设计成果评价量表

合集下载

教学设计评价量表建议

教学设计评价量表建议

教学设计评价量表建议背景教学设计评价是衡量教学设计质量的一项重要工作,它能够帮助教师检查教学设计的完整性、逻辑性和可操作性,从而改进教学活动的效果。

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设计评价,我们提出了以下教学设计评价量表建议,供教师参考和使用。

评价维度维度一: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

评价教学目标是否准确、明确以及与学生的学习需求相匹配是评价教学设计的关键。

针对教学目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明确性:教学目标是否具有清晰、明确的表达,能够让学生明确知道需要达到的目标。

•具体性:教学目标是否具备具体的指标,能够帮助学生量化自己的学习进展。

•层次性:教学目标是否具备不同层次的要求,能够满足学生不同水平的学习需求。

维度二: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教学设计的核心部分。

评价教学内容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对于提高教学效果至关重要。

针对教学内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全面性:教学内容是否全面涵盖了教学领域的基础和核心知识。

•合理性:教学内容是否具备合理的组织结构,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可操作性:教学内容是否具备可操作性,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实践和应用。

维度三: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评价教学方法的适用性和有效性对于改善教学效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针对教学方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灵活性:教学方法是否具备灵活性,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多样性:教学方法是否具备多样性,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风格。

•有效性:教学方法是否具备有效性,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维度四: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环节。

评价教学评价的科学性和客观性对于改善教学效果至关重要。

针对教学评价,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客观性:教学评价是否具备客观性,能够客观、准确地评价学生的学习表现。

•科学性:教学评价是否具备科学性,能够全面、准确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第四单元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语文五年级上册统编版

第四单元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语文五年级上册统编版

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统整教学设计一、基本信息主题:寻绎中国梦课时:9课时对象:五年级学生二、教学内容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以“爱国情怀”为主题,编排了精读课文《古诗三首》《少年中国说(节选)》《圆明园的毁灭》和略读课文《小岛》。

四篇课文所涉及的年代、人物、事件各异,贯穿其中的是中国人薪火相传的爱国精神,表现了中国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古诗三首》由于时代隔阂,学生对诗句的理解一开始会停留在字面上,对诗中表达的爱国情感体会不深。

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在了解古诗大意之后,借助注释,结合相关的背景资料等多种方式深入理解诗意,体会情感。

比如,教学《示儿》和《题临安邸》时,借助“王师”、“临安”、“汴州”等注释,提供北宋灭亡、南宋偏安以及诗人的生平等相关资料,结合资料,能深入了解诗文诞生的历史背景,从而深刻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少年中国说》是梁启超先生于1900年发表在《清议报》上的一篇文章。

课文节选了其中的一部分,以整齐的句式描绘了少年中国的光辉前程,激励中国少年发愤图强,勇挑建设少年中国的历史重任,表现了作者对祖国繁荣富强的热忱期盼。

教学时,为了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建设少年中国之责任在中国少年,可以引导学生自主查找资料,结合晚清政府内忧外患等背景资料,深入理解梁启超为什么说“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圆明园的毁灭》讲述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抒发了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愤慨。

教学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借助“众星拱月”、“建筑宏伟”、“历史珍宝”等关键词,提供圆明园平面图、全景模拟图等相关资料,在此基础上,朗读描写“英法联军侵略”的文字,提供相关的视频资料片,直观感受侵略者的野蛮与残暴,进一步加深理解,从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小岛》讲述了一位将军到我国南海一个小岛视察的故事,展现了我国海防前哨岛部队的生活。

初中美术《中国民间美术》主题单元教学设计

初中美术《中国民间美术》主题单元教学设计
【活动五】巩固总结中国民间美术特点(民间有别于其它美术门类的主要特征)
1.造型:形象古拙、概括、简练,即抓住了形象的主要特征,又进行大胆的取舍、夸张、变形。
2.色彩:色彩鲜艳,对比强烈,提取自然形象的色彩并进行夸张和随心所欲的搭配,常采用互补色的对比关系:如红与绿、蓝与黄等单纯鲜艳的色彩搭配,体现一种质朴、真挚、热烈的情怀。
【活动二】:认知探究年画起源、题材及制作步骤。
1、年画起源于什么?(门神画)年画什么时候有的?是怎么发展的?了解年画的历史。
唐代之后门神变为“秦琼、尉迟恭“。这是最早的门神画;到了隋唐时期出现了雕版印刷,为大批量的年画带来了便捷。明朝出现雕版套印,有多种颜色的门神画,题材也丰富了,有很多吉祥寓意的年画;到了清朝叫做“画片”,清朝道光年间便改为今天所称的“年画”。明清发展到年画的鼎盛时期。
丰富的民俗活动不仅是民间美术创造的源泉又是民间美术的表现形聘请当地知名的民间艺人来学校举办一次民间美术与民俗文化活动端午节包粽子可进行现场表演演示学生可借此机会了解当地民间美术的历史及发展现状了解民俗生活中民间美术的多种表现形式使学生与民间美术艺术家有一次零距离接触的机会
中国民间美术
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九年级美术下册
3、天津杨柳青年画:杨柳青年画鼎盛时期,“家家会点染,户户会丹青”。木版套印两三次后,手工彩绘的方法,半印半绘,染印结合,造型精细、工整、色彩艳丽、丰富;有中国的工笔画的特点。杨柳青年画地位很高,与苏州桃花坞有“南桃北柳”的说法,说明了在全国年画中地位很高,富于中国气派。
4、四川绵竹年画:分析作品:描绘的是三位神仙—福星、寿星、禄星,这幅年画,一般中年人特别喜欢,希望事业有成、官运亨通。造型活泼,色彩鲜艳丰富,以手绘为主。

教学设计成果评价量表

教学设计成果评价量表

学习目标分析(10分)
与学习课题相关;
教学设计方案 (60分) 学习者特征分析 (5分)
优(16~20分)
教学过程设计(20分)
教学过程设计(20分)
优(3-5分)
学习环境和支持说明
优(24~30分)
资源内容(30分)
教学资源 (40分) 优(4~5分)
技术实现(10分)
教学资源 (40分)
技术实现(10分)
良(10~15分)
一般(0~10分)
良(2-3分)
一般(0~1分)
良(15~23分)
一般(0~14分)
良(2~3分)
一般(0~1分)
良(2-3分)
一般(0-1分)
教学设计成果评价量表 制作者:张军锋
评价标准 标准1 优(4-5分)
课题概述(5分)
对教材版本、学科、年 级、课时安排有清晰的 说明; 对学习内容和本节课的 价值及重要性介绍清晰
优(8-10分) 体现了教师主导-学生 主体的教学思想; 尊重学生差异; 体现学科教学的先进思 想
教学思想(10分)
优(8-10分)
优(4-5分)
教学评价(5分)
成果评价量表 制作者:张军锋
标准2 良(2-3分) 标准3 一般(0-1分)
能说明课的和基本特征基本情况 陈述不力,繁琐
良(5-7分)
一般(0-4分)
在一定程度上体 现了先进的教学 思想教学思想没有体或比较陈旧良(5-7分)
一般(0-4分)
良(2-3分)
一般(0-1分)

教学设计成果评价量表

教学设计成果评价量表

教学设计评价量表评价项目权重评价指标与分值得分本节教学内容分析 5 1.正确理解和把握课程内容。

1'2.重点、难点分析准确。

0.5'3.准确分析这些教学内容在整个课程标准或教材中的地位。

1'4.准确定位分析本节内容与前后章节的联系。

1'5.根据教学目标创造性地使用和开发课程资源。

1.5'依据标准课程标准教育技术标准81.准确完整地找到课程标准的相关规定。

6'2.能够准确地确定现代教育技术标准。

包括《学生教育技术标准(CETS·S)》、《教师教育技术标准(CETS·T)》2'本节(课)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01.有过程,有方法。

1'2.学生确实能够通过过程获得所列方法。

2'3.有明确的情感态度指向,有明确的价值判断。

2'4.情感态度的指向、价值判断与本节学习内容直接相关。

1'5.知识与能力目标与学生的前知识结构相关联并可测量。

1'6.语句描述上包括对象、行为、条件和标准四个要素。

1'7.目标总体上反映和完成课程标准的要求。

2'学习者特征分析一般特征、初始能力 6 1.有对学习者共性特征进行描述(一般特征)。

2'2.对学习者前知识结构与现有能力有准确的描述。

3'3.描述的内容与本节学习内容直接相关。

1'知识点学习目标描述 4 1.编号清楚。

1'2.描述明确简洁到位。

1'3.具体描述语句指向清晰、结构完整。

1'4.能完整体现学习目标。

1'教学重点和难点8 1.重点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或学科发展重要,在知识体系中重要。

3'2.难点是老师指导、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

3'3.解决重点、难点的措施具体、明确、可操作并确实能够有效解决重点与难点。

2'教学环境选择和学生课前准备41.环境选择描述准确(教室环境等)。

单元教学设计评价量表

单元教学设计评价量表

提供发展的空间。
以学生学会学习为导向,进行教学方法设计,
教学法设 突出学法设计。教学方法重在引导学生体验探 计 究过程、建构科学概念、促进逻辑思维、体会
10
科学本质、联系生活应用、激发学习兴趣。
对本单元学生作业、综合学习和实践活动的主
作业设计 要内容、活动方式、达标要求等作出具体设计 5

教学评价
评价内容
核心素养 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公民意 5
识,发展学生适应社会、终身学习和实践创造
的能力基础。
依据课程标准,对单元教材内容进行全面分
析,理清单元在德育、概念、方法、能力、态
教材分析 度等方面的结构和发展脉络,理清本单元与前 5
教学分析 (10分)
后内容的关系,绘制教材内容结构分析图(思 维导图)。
对本单元学业检测、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和教师 教学情况提出较为具体的评价要点和标准。
5
(10分)
评价工具 设计符合评价内容的实用型评价工具和量表
5
综合评价 好(100~90)
较好(89~80) 一般(79~60)
较差(59以下)
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评语
8
确定的教学重点符合课程标准、单元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材内容和学生发展要求,并提出切实可行 5
重点难点
的解决策略。
(10分)
教学难点
依据学生学习与发展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 确定教学难点,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策略。
5
教学准备
教学资源
具体列出本单元教学所需器材、工具、文本、 网络及多媒体等资源清单,提出准备方案。
对学生学习本单元的知识基础、能力基础、心
学情分析

部编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

部编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

多观细察,准确表达——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目录:一、单元课标要求二、单元学习目标三、本单元学习内容分析四、学情分析五、单元评价量表六、单元设计思路七、大单元学习过程及设计意图一、本单元有关课标要求课标中与本单元相关联的核心要求:【总目标】积极观察、感知生活,发展联想和想象,激发创造潜能,丰富语言经验,培养语言直觉,提高语言表现力和创造力,提高形象思维能力。

【阅读与鉴赏】1.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

2.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优美的语言,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

【表达与交流】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

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梳理与探究】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积极思考,运用书面或口头方式,并可尝试用表格、图像、音频等多种媒介,呈现自己的观察与探究所得。

二、本单元学习目标结合课程标准和学生现有水平,制定了以下学习目标:【基础性目标】1.认识“均、柄”等22个生字,读准“降、曲”2个多音字,会写“暮、吟”等40个生字,会写“爬山虎、操场”等32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暮江吟》《题西林壁》《雪梅》。

默写《题西林壁》。

能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诗句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说出想象到的景象。

【发展性目标】1.能通过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

2.能留心周围事物,养成连续细致观察的习惯,学习做好观察记录。

3.能进行连续观察,用观察日记记录观察对象的变化。

在小组内分享观察日记,并进行评价。

4.读懂作者是从哪些方面细致观察的,能找出作者观察特别细致的段落、词句,从描写的顺序或遣词造句等方面体会准确生动的表达。

【拓展性目标】1.选定观察记录的对象(种子、树叶、月相等),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做观察日记。

评分表小学优秀教案评比评分表

评分表小学优秀教案评比评分表

评分表小学优秀教案评比评分表
评分表:小学优秀教案评比评分表
教案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分标准评分
1. 教案的目标和要求清晰明确,符合小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能力水平。

( )
2. 教案的教学内容科学合理,能够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

( )
3. 教案的教学过程设计合理,包括启发性的引导、巩固性的训练和评价性的反馈。

( )
4. 教案的教学活动安排多样化,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 )
5. 教案的教学资源丰富,包括教材、多媒体、教具等,能够支持教学实施。

( )
6. 教案的评价方式恰当,能够准确衡量学生的学习成果。

( )
7. 教案的个别化教学设计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 )
8. 教案的课堂管理措施和纪律要求合理,能够维持良好的教学秩序。

( )
9. 教案的补充教学资料和拓展活动设计丰富多样,能够扩展学生的学习领域。

( )
总评:
总分(满分10分): _________ 评价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技术表现形式合理,符合学习者的年龄特征和学科特点;
没有无效信息或无关内容,没有不当的表现手段;
能充分体现技术的优势,综合多种媒体的优势;
根据学生的特点、任务的特点,既有预设资源,又有相关资源(提供网址链接和参考书目)和泛在资源;
尊重知识产权,说明资源来源和出处
与主题相关;
表现形式合理,基本符合学习者的年龄特征和学科特点;
任务要求明确,对师生的要求比较具体、可操作性较强;
部分学习任务设计有学生参与
任务目标与总目标多处不一致,不能有效实现总目标,形式单一,任务描述和对师生、支持的要求不清楚,缺乏层次性和差异性,任务比较关注知识和技能目标
学习环境和支持说明
(3分)
优(3分)
良(2分)
一般(0~1分)
清楚地说明课题学习所需的资源(人力、信息资源、工具等)的支持,以及学习环境
学习任务由师生共同设计;
任务具有层次性,体现对学生不同阶段的能力要求,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性;
学习任务要求明确、过程清楚,对师生和其他支持的要求具体、可操作
任务与目标基本统一,任务设计围绕总体目标的实现展开;
任务内容和形式丰富、多样,便于发展学生的多种智能;
任务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能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能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尤其是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能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选题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意义不大,不能体现技术的优势
教学设计方案
(45分)
1分)
清楚地说明课题的背景、来源、重要性
能够说明课题的基本情况,以及选题的意图
陈述不清,繁琐
学习目标阐述
(7分)
优(6~7分)
空泛的评价方法描述,很少采用量表化工具,评价方式比较单一
活动过程模板
(5分)
优(4~5分)
良(2~3分)
一般(0~1分)
支持每一个任务的学习;
语言表述简洁明了,符合学习者特征,便于学习者下载、填写;
术语作了简要说明,没有歧义表述;
内容设计合理,并预留扩展空间
支持绝大部分任务的学习;
语言表述简洁明了,符合学习者特征,便于学习者填写;
良(2~3分)
一般(0~1分)
富于很强的表现力;
既能给学生示范,又利于学生创造性发挥;
表现形式合理
表现形式基本合理;
能够给学生示范,给学生留下一定的发挥空间
表现力不强
学习评价设计
(15分)
优(11~15分)
良(5~10分)
一般(0~4分)
体现新课程的评价理念,关注学生的过程、方法和情感的体验,体现多元化的评价理念;
能够说明课题学习所需的资源(人力、信息资源、工具等)的支持,以及学习环境
陈述不力,繁琐
教学资源
(25分)
支持教的资源
(5分)
优(4~5分)
良(2~3分)
一般(0~1分)
能够说明课题的来源、任务安排、对学生的要求,突出要点;
能够呈现丰富、完整的学习任务情境;
表现形式合理,简洁明了、具有很强的表现力
能够说明课题的来源、任务安排、对学生的要求;
良(3~5分)
一般(0~2分)
与学习课题相关;
与课程整体学习目标一致,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
符合年段特征;
体现对学生综合能力尤其是创造性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目标阐述清楚、具体,可评价
与学习课题相关;
与学段学习目标基本一致,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
术语有简要说明,学习者基本上能理解术语的意义;
内容设计比较合理,有一定的扩展空间
只是支持少数任务的学习;语言表述不清楚,有歧义表述,信息量比较少
信息或表述不清楚或缺少许多
学习任务设计
(28分)
优(20~28分)
良(11~19分)
一般(0~10分)
任务与目标统一,任务设计围绕总体目标的实现展开;
任务内容和形式丰富、多样,便于发展学生的多种智能,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任务情境丰富、真实,具有挑战性,能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给学生提供了发展的空间;
能够呈现学习任务情境;
表现形式基本合理,简洁明了
没有该部分资源,或者要点不突出、只起教师语言的展示工具作用
支持学的资源
(20分)
优(15~20分)
良(8~14分)
一般(0~7分)
与主题完全相关,有效支持所有任务的学习;
能支持学生的探究(资源要以多媒体、超链接方式,工具要便于学生自主操作);
提供使用说明,导航清楚、合理;
无效信息和无关内容不多;
技术的优势明显,预设资源比较丰富,相关资源提供了网站链接;
尊重知识产权,说明资源来源和出处
大量资源与主题相关性不大或内容比较少,无法支持整个该题的学习;
资料没有经过精心的加工,有很多无关信息或无关内容;
表现形式不当,不利于学生探究;
多处资料没有出处
学生作品范例
(5分)
优(4~5分)
评价内容丰富,既有过程的评价,又有学习成果的评价;
评价形式多样化,有多种评价方式,如口头汇报、调查表、成果展示等;
评价方法有自评、小组评和教师评,量表化;
评价融入学习活动,有效发挥促教、促学功能
能够基本体现新课程的评价理念,关注过程和结果评价;
评价形式比较丰富,有多种方式;
评价方法有自评、小组评和教师评,部分活动采用量表化评价
能体现学生综合能力尤其是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目标阐述比较清楚、具体
目标空洞,和学习主题相关性不大,与学段学习总目标不一致
学习者特征分析
(4分)
优(3~4分)
良(2分)
一般(0~1分)
详细列出该课题需要学生具备的认知能力、信息技术技能、情感态度和学习基础等,以及学生已经达到要求的特征信息
列出部分学生的特征信息
主题(单元)教学设计成果评价量表
评价的维度
标准1
标准2
标准3
选题
(5分)
优(4~5分)
良(2~3分)
一般(0~1分)
与学段课程教学内容相关;
选题新颖,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人文精神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能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利于学生进入探究的情境;
能体现技术的优势
选题比较新颖,与学段课程教学内容相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