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护结构隔声性能计算报告

围护结构隔声性能计算报告
围护结构隔声性能计算报告

围护结构隔声性能计算报告

二0一三年七月

1.概述

噪声进入建筑围护结构有三种方式:1.孔洞直接传声;2.声波撞击到墙面引起墙体震动向对面传声,对应的隔声措施称为空气声隔声;3.物体撞击地面或墙体产生结构振动而辐射声音,对应的隔声措施称为撞击声隔声。对于绿色建筑对建筑构件隔声的要求主要考虑构件的空气声隔声和撞击声隔声。

2.计算依据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06

《建筑隔声评价标准》GB/T50121-2005

《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J118-88

《工程做法(自重计算)》GJBT-1033

《建筑设计资料集第二版》

《金雁饭店项目环评报告书》

建筑设计相关施工图图纸

其中,《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06对建筑围护结构隔声要求为:“5.5.9宾馆类建筑围护结构隔声性能满足《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J118中的一级要求”。

客房空气隔声标准表6.1.2

客房撞击声隔声标准表6.1.3

3.计算过程

3.1 空气声计权隔声量计算

外门窗选用断桥铝合金框LOW_E中空玻璃门窗,隔声不小于35dB。户门隔声不小于35dB。户门、外门窗的空气声计权隔声量均满足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要求。

客房的楼板、隔墙的分层做法和材料属性见表3-2所示,分别对其进行空气声计权隔声量的计算。

表3-2客房的楼板、隔墙的分层做法和材料属性

计算楼板空气声计权隔声量时采用单层构件空气声计权隔声量计算公式:

R = 23lgm - 9dB (m>200kg/m2)

R = 13.5lgm + 13dB (m<200kg/m2)

上面公式中,R为单层构件的隔声量;m为构件的面密度。楼板的空气声计权隔声量为:

分户墙的空气声计权隔声量为:

隔墙

隔墙

外墙

因此,日出东方酒店项目的楼板、客房与客房之间隔墙、客房与走廊间隔墙、外墙的空气声计权隔声量满足《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J118中表6.1.2客房空气隔声标准中的一级要求,满足《绿色建筑标准》GB/T50378-2006的“5.5.9宾馆类建筑围护结构构件隔声性能满足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J118中的一级要求”的要求。

3.2楼板计权标准化撞击声声压级计算

本项目装修,客房地板做见表3-2,

根据《建筑物理》建筑声学附录3中已知的常用楼板计权标准撞击声压级,如图3-1所示,100厚混凝土楼板+8-12mm地毯的面密度为270kg/ m2,撞击声级达到52dB,该项目的客房地板做法优于规范规定的做法,故撞击声压级低于52dB;项目的客房远离噪声源,未出现客房与噪声源相邻,所以项目的楼板计权标准化撞击声声压级满足标准中不大于65dB的要求。

图3-1 常用楼板计权标准撞击声压级

工作场所噪声防护设施性能和防护效果检测方法

工作场所噪声防护设施性能和防护效果检测方法 编制说明 《工作场所噪声防护设施性能和防护效果检测方法》规定了隔声防护设施的性能及防护效果的检测方法,适用于隔声防护设施的性能及防护效果的检测。本技术规范为贯彻落实相关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提出的防护设施检测的要求提供技术保障,为隔声防护设施的防护性能及效果检测提供技术标准,也为政府部门的监督检查、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的技术服务以及企业的自主检查提供技术支撑,从而确保作业场所隔声防护设施的有效、正常运行。 一、工作简况 1、任务来源及协作单位 2014年国家安全生产与监督管理总局批准了《工作场所噪声防护设施性能和防护效果检测方法》的编制申请。噪声防护设施包括隔声、吸声、隔振、减振等多种设施,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是隔声设施,以隔声罩、隔声间及隔声屏障为主。 制定本标准的目的主要是以防治噪声危害为重点,解决缺少当前应用最多、最急需的隔声设施防护性能及效果的检测缺少技术规范的需求。 本标准由上海欧萨评价咨询股份有限公司负责起草,上海机电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安力康工业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杭州宁大卫生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参与起草,由全国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防尘防毒分技术委员会归口。 2、编制的必要性 截止2012年,全国累计报告职业病已超过80万例,其中2012年新增2.7万例,在这些职业病中噪声聋及噪声引起的听损比例与尘肺病、职业中毒位列前三。由此可知,噪声是目前我国职业病危害防治的重点,而隔声是有效控制噪声危害的重要技术和常用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等均提出了“用人单位必须采用有效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并对职业病防护设备和应急救援设施按照规定进行维护、检修、检测,保持其正常运行”的要求,《声学隔声罩的隔声性能测定第2部分:现场测量》(GB/T 18699.2-2002)、《声学隔声间的隔声性能测定实验室和现场测量》(GB/T 19885-2005)、《声学建筑和建筑构件隔声测量》(GB/T 19889)

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简化权衡判断计算表.

附表7 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简化权衡判断计算表 建筑面积 建筑面积(A 0) 窗 墙 面 积 比 屋顶透明部分与屋顶总面积之比 中庭屋顶透明部分与中庭屋顶面 积之比 原设计建筑 南 东 西 北 建筑外表面积 建筑体积 体形系数 参照建筑 规定值 设计值 规定值 设计值 调整后设计建筑 围 护 结 构 传 热 量 计 算 体形系数S 计算项目 i ε 原设计建筑 参照建筑 调整后设计建筑 S ≤0.30 0.30

围护结构隔声性能计算报告

围护结构隔声性能计算报告 二0一三年七月

1.概述 噪声进入建筑围护结构有三种方式:1.孔洞直接传声;2.声波撞击到墙面引起墙体震动向对面传声,对应的隔声措施称为空气声隔声;3.物体撞击地面或墙体产生结构振动而辐射声音,对应的隔声措施称为撞击声隔声。对于绿色建筑对建筑构件隔声的要求主要考虑构件的空气声隔声和撞击声隔声。 2.计算依据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06 《建筑隔声评价标准》GB/T50121-2005 《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J118-88 《工程做法(自重计算)》GJBT-1033 《建筑设计资料集第二版》 《金雁饭店项目环评报告书》 建筑设计相关施工图图纸 其中,《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06对建筑围护结构隔声要求为:“5.5.9宾馆类建筑围护结构隔声性能满足《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J118中的一级要求”。 客房空气隔声标准表6.1.2 客房撞击声隔声标准表6.1.3

3.计算过程 3.1 空气声计权隔声量计算 外门窗选用断桥铝合金框LOW_E中空玻璃门窗,隔声不小于35dB。户门隔声不小于35dB。户门、外门窗的空气声计权隔声量均满足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要求。 客房的楼板、隔墙的分层做法和材料属性见表3-2所示,分别对其进行空气声计权隔声量的计算。 表3-2客房的楼板、隔墙的分层做法和材料属性 计算楼板空气声计权隔声量时采用单层构件空气声计权隔声量计算公式: R = 23lgm - 9dB (m>200kg/m2) R = 13.5lgm + 13dB (m<200kg/m2)

上面公式中,R为单层构件的隔声量;m为构件的面密度。楼板的空气声计权隔声量为: 楼 分户墙的空气声计权隔声量为: 隔墙 隔墙 外墙 因此,日出东方酒店项目的楼板、客房与客房之间隔墙、客房与走廊间隔墙、外墙的空气声计权隔声量满足《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J118中表6.1.2客房空气隔声标准中的一级要求,满足《绿色建筑标准》GB/T50378-2006的“5.5.9宾馆类建筑围护结构构件隔声性能满足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J118中的一级要求”的要求。 3.2楼板计权标准化撞击声声压级计算 本项目装修,客房地板做见表3-2, 根据《建筑物理》建筑声学附录3中已知的常用楼板计权标准撞击声压级,如图3-1所示,100厚混凝土楼板+8-12mm地毯的面密度为270kg/ m2,撞击声级达到52dB,该项目的客房地板做法优于规范规定的做法,故撞击声压级低于52dB;项目的客房远离噪声源,未出现客房与噪声源相邻,所以项目的楼板计权标准化撞击声声压级满足标准中不大于65dB的要求。

隔声罩效果理论计算

隔声罩声学效果理论计算 播雨 1 前言 隔声罩是噪声控制设计中常被采用的设备,隔声罩将声源封闭在罩内,以减少向周围的声辐射,因此隔声罩广泛应用于各类设备的噪声控制。 隔声罩是一个复杂的隔声结构,它的隔声能力取决于多种因素——形状和尺寸;结构刚性;开口及缝隙面积;平均吸声系数;隔声材料的隔声量和耗损系数等。 2 隔声罩插入损失计算公式 IL=10logW源/W透(1) 式中,W 源-声源声功率,W 透 -向外透射的声功率,通过罩向外透射的声功率与罩 的结构有关。 1)带消声器的隔声罩: W透1= W b透+W孔+W振+W消 式中,W b 透-通过罩壁板透射的声能,W孔-通过罩壁上开孔透射的声能;W振-通过罩壁振动透射的声能;W 消 -通过消声器透射的声能。 2)有敞开口的隔声罩: W透2= W b透+W孔+W振+W开口 式中,W 开口 -敞开口透射的声能。 3)完全封闭的隔声罩: W透3= W b透+W孔+W振 4)半封闭的隔声罩: W透4= W b透+W孔+W振+W缝 式中,W 缝 -缝隙透射的声能。 5)封闭的有隔振隔声罩: W透5= W b透+W孔 6)带声屏(迷宫式)的隔声罩: W透6= W b透+W孔+W振+W屏 式中,W 屏 -声屏绕射的声能。 3 不同条件下的W值 罩内某一点的声强I由直达声和反射声组成, I=I直+I反(2) I直=W源/Ωr2=QW源/4πr2 式中,r-声源到计算点的距离, I反=4W源(1-α平)/A=4W源/R (3) 式中,A-罩壁等效吸声量,A=Σα I S I α 平=Σα I S I /ΣS, 计算时,对于α孔=1,S源=0,S消-消声器总吸声面积这样得到(4)式, I= W源[1/Ωr2+4(1-α平)/A] (4) 4 罩内声场选择 f 扩 =125(180/V)1/3 (5) 当f≧f 扩 时,为扩散声场,既混响声场。 式中,V为罩容积,等于罩体积减去声源体积。

围护结构说明

围护结构(building envelope)是指建筑及房间各面的围挡物,如门、窗、墙等,能够有效地抵御不利环境的影响。 围护结构分透明和不透明两部分:不透明维护结构有墙、屋顶和楼板等;透明围护结构有窗户、天窗和阳台门等。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GB/T50353-2005中规定:围护结构(envelop enclosure )是指围合建筑空间四周的墙体、门、窗等。构成建筑空间,抵御环境不利影响的构件(也包括某些配件)。根据在建筑物中的位置,围护结构分为外围护结构和内围护结构。外围护结构包括外墙、屋顶、侧窗、外门等,用以抵御风雨、温度变化、太阳辐射等,应具有保温、隔热、隔声、防水、防潮、耐火、耐久等性能。内围护结构如隔墙、楼板和内门窗等,起分隔室内空间作用,应具有隔声、隔视线以及某些特殊要求的性能。围护结构通常是指外墙和屋顶等外围护结构。 分类 50353-2005中规定:围护结构(envelop enclosure )是指围合建筑空间四周的墙体、门、窗等。构成建筑空间,抵御环境不利影响的构件(也包括某些配件)。根据在建筑物中的位置,围护结构分为外围护结构和内围护结构。外围护结构包括外墙、屋顶、侧窗、外门等,用以抵御风雨、温度变化、太阳辐射等,应具有保温、隔热、隔声、防水、防潮、耐火、耐久等性能。内围护结构如隔墙、楼板和内门窗等,起分隔室内空间作用,应具有隔声、隔视线以及某些特殊要求的性能。围护结构通常是指外墙和屋顶等外围护结构。 构造 外围护结构的材料有砖、石、土、混凝土、纤维水泥板、钢板、铝合金板、玻璃、玻璃钢和塑料等。外围护结构按构造可分为单层的和多层复合的两类。单层构造如各种厚度的砖墙、混凝土墙、金属压型板墙、石棉水泥板墙和玻璃板墙等。多层复合构造围护结构可根据不同要求和结合材料特性分层设置。通常外层为防护层,中间为保温或隔热层(必要时还可设隔蒸汽层),内层为内表面层。各层或以骨架作为支承结构,或以增强的内防护层作为支承结构。 性能 围护结构应具有下述性能: 保温 在寒冷地区,保温对房屋的使用质量和能源消耗关系密切。围护结构在冬季应具有保持室内热量,减少热损失的能力。其保温性能用热阻和热稳定性来衡量。保温措施有:增加墙厚;利用保温性能好的材料;设置封闭的空气间层等。 隔热 围护结构在夏季应具有抵抗室外热作用的能力。在太阳辐射热和室外高温作用下,围护结构内表面如能保持适应生活需要的温度,则表明隔热性能良好;反之,则表明隔热性能不良。提高围护结构隔热性能的措施有:设隔热层,加大热阻;采用通风间层构造;外表面采用对太阳辐射热反射率高的材料等。 隔声 围护结构对空气声和撞击声的隔绝能力。墙和门窗等构件以隔绝空气声为主;楼板以隔绝撞击声为主(见建筑物隔声)。 防水防潮 对于处在不同部位的构件,在防水防潮性能上有不同的要求。屋顶应具有可靠的防水性能,即屋面材料的吸水性要小而抗渗性要高。外墙应具有防潮性能,潮湿的墙体会恶化室内条件,降低保温性能和损坏建筑材料。外墙受潮的原因有:①雨水通过毛细管作用或风压作用向墙内渗透;②地下毛细水或地下潮气上升到墙体内;③墙内水蒸气在冬季形成的凝结水等。为避免墙身受潮,应采用密实的材料作外饰面;设置墙基防潮层以及在适当部位设隔

隔音材料性能标准

1.1.红外线分光光度测定法和/或热分析 对供应的材料/部件进行红外和/或热分析。在首次检验中建立的红外光谱和温谱图须视为参考标准,须将其制成档案存放在指定材料实验室内。当在相同环境下进行检测时,所有样品须产生与参考标准相符的红外光谱和温谱图。 1.2.调节和试验条件 本规范涉及的所有检验值都是在人工受控环境下的检验结果,首先,将待测材料置于相对湿度为23±2℃和50±5%的受控环境下至少24小时。然后将其置于相同环境下进行检验,除非另有说明。 1.3.成品部件要求 除以下最低要求外,产品组合必须在运输、安装、使用和服务中能够经受正常处理磨损,不得出现损毁、破裂或永久变形。对特定取样区域的要求,会在工程图纸中重点说明。 1.4.外观 所有外露材料的外观特性必须符合相关系统工程部门的要求。 1.5.环境检测 该组合部件在检测后,不得出现可视、明显的外观损坏,如: - 褶皱 - 变形 - 浮泡 - 分层 -将影响正常功能或导致负面视觉效果的扩展、萎缩或翘曲。 此外,在检测中出现的任何外观损坏须立即上报。 检测方法:采用NVH或安装在一个实际或模拟支持底座上的、核准的替代组件,使用核准的保存方法。该组件须符合规定的环境循环要求。以最低环境标准为基础的自动程序检测循环。须符合材料工程部门的事先协定。斜坡速度1至5℃每分钟(数据表实际记录的斜坡速度)。 1.5.1.适用于内部部件 -5小时-35±2℃环境 -30分钟23±2℃,50%R.H环境 -5小时80±2℃环境 -30分钟23±2℃,50%R.H环境

-2小时50±2℃,95±5%R.H环境 -30分钟23±2℃,50%R.H环境 -5小时-35±2℃环境 -30分钟23±2℃,50%R.H环境 -5小时80±2℃环境 1.5. 2.适用于发动机/车身底板部件 -5小时-35±2℃环境 -48小时38±2℃,95%R.H环境 -48小时150±2℃环境 -5小时-35±2℃环境 -48小时38±2℃,95%R.H环境 -48小时150±2℃环境 1.5.3.长期受热 对事先未受热组件进行检测 1.5.3.1.适用于内部部件 7天80±2℃环境 1.5.3. 2.适用于发动机/车身底板部件 7天150±2℃环境 1.6.物理特性 1.6.1.抗张强度 从成品部件平坦区域取下样品。在测试初始阶段,检测皮带间距25毫米/分钟的测试速度为100mm。 1.6.1.1.原始值(N/cm2)10 -150 从工程图纸中引用特定数值。 1.6.1. 2.湿度老化后的变化–30%,最大值 (48小时38±2℃,95±2%R.H.环境;1小时室温环境下) 1.6.1.3.湿度老化后的变化–15%,最大值 (14天38±2℃环境;1小时室温环境下) 1.6.1.4.浸水后的变化,-30%,最大值 (在室温下浸泡在蒸馏水内48小时)

隔声测试报告

隔墙隔声测试报告 TJ-RE-DB-1187 检测单位: 上海东园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第三分公司 检测项目: 隔墙隔声测试 检测类别: 一般检测 上海东园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第三分公司

检试结果 共1页第1页 测试地址:天津市和平区南京路219号天津中心8层 产品名称: 隔墙隔声测试 检测内容: 空气声现场隔声量测试 检测仪器:丹麦B&K公司 4418建筑声学分析仪 检测依据规范:《建筑隔声测量规范》GBJ75-84;《建筑隔声评价标准》GB/T50121-2005; 《建筑外窗空气声隔声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 8485-2002 检测隔声量及隔声性能分级: 检测条件 ㈠实验室条件:①发声室内体积: 6200mm*3974mm*2400mm 受声室内体积: 4663mm*4260mm*2400mm ②发声室内体积:3570mm*2770mm*2400mm 受声室内体积: 3370mm*2479mm*2400mm ③发声室内体积:3700mm*2330mm*2400mm 受声室内体积: 3700mm*1930mm*2400mm ④发声室内体积:3570mm*2770mm*2400mm 受声室内体积: 3370mm*2450mm*2400mm ㈡环境: 受声室内空气温度:21℃;受声室内空气相对湿度:80%. ㈢试件:检测固定隔墙尺寸:6200mm*3974mm*100mm;3570mm*2770mm*100mm 3700mm*2330mm*100mm; 3570mm*2770mm*100mm 检测人员: 检测日期:2012年4月22日 审核人: 报告签发: 报告签发日期: 2012年4月24日 上海东园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第三分公司

隔声计算噪声

xxxxxxxxxx 构件隔声及室内背景噪声计算书 xxxxxxxxxxxxxxxxxxxxxx 2018年10月

目录 1基础条件 (4) 1.1项目概况 (4) 1.2分析条件 (4) 2围护结构构件隔声量 (9) 2.1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办公建筑要求 (9) 2.2外墙和内墙结构的空气隔声量 (11) 2.3楼板结构的空气隔声量和标准化撞击声压级 (12) 2.4门窗的空气隔声量 (14) 2.5屋顶空气隔声量计算 (14) 3背景噪声计算 (15) 3.1外围护结构组合隔声量 (15) 3.2实际噪声衰减量 (16) 3.3室外噪声源对室内背景噪声影响 (17) 3.4其他噪声源室内背景噪声计算结果 (17) 4结论 (17)

1基础条件 1.1项目概况 项目选址xxxxxxxxxxxxxxxxxxxxx。 项目总投资xxxxxxxxxxxxx万元,建筑用地面积为xxxxxxxxm2,总建筑面积xxxxxxxm2,其中地上建筑面积xxxxxxxxxm2,地下室建筑面积xxxx㎡,其中计容建筑面积xxxxxxxxm2,基底面积为xxxxxxxxm2。建筑基底面宽xxxxxxxx米,进深xxxxxx米。 效果图 图 1.1 1.2分析条件 (1)环境噪声影响值 1)室外交通噪声 根据项目环评报告可知,项目所在地为2 类声环境功能区,声环境质量执行2 类标准。项目北侧10m 处为XXXX,因此项目北侧30m 范围内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4a 类标准。南侧15m 处为既有XXXX,根据《声环境质量标准》( GB 3096-2008),对于穿越城区的既有铁路干线两侧区域不通过列车时的环境背景噪声限值,按昼间70 dB(A)、夜间55dB(A)执行。 图1-2,监测结果见表1-1。 X 图 1.2 项目噪声监测点位置示意图 表1-1 周围环境噪声值检测结果单位:dB (A)

中空玻璃隔音计算

中空玻璃隔声 维护结构空气声隔声量 设计计算书 设计: 校对: 审核: 批准: XXX 二〇一二年二月二十四日

目录 1 计算引用的规范、标准及资料 (1) 2 建筑围护结构的隔声概述 (1) 3 隔声计算基本定律 (1) 4 隔声量计算方法、公式的选择 (1) 5 本项目实际计算参数 (2) 6 玻璃构件隔声量计算 (2) 7 隔声性能总结说明: (2)

维护结构空气声隔声量计算书 1 计算引用的规范、标准及资料 《建筑隔声评价标准》 GB/T50121-2005 《建筑幕墙》 GB/T21086-2007 《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 GB50118-2010 《建筑门窗空气声隔声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 GB/T8485-2008 2 建筑围护结构的隔声概述 建筑围护结构构件的隔声,单指质量定律下空气声的隔绝。声音通过围护结构的传播,按传播规律有两种途径,一种是振动直接撞击围护结构,并使其成为声源,通过维护结构的构件作为媒介介质使振动沿固体构件传播,称为固体传声、撞击声或结构声;另一种是空气中的声源发声以后激发周围的空气振动,以空气为媒质,形成声波,传播至构件并激发构件振动,使小部分声音等透射传播到另一个空间,此种传播方式也叫空气传声或空气声。而无论是固体传声还是空气传声,最后都通过空气这一媒质,传声入耳。门窗、幕墙等结构工程,需要计算的是空气声隔声,撞击声隔声是建筑结构楼板等构件产生的,因此,本计算书中计算的是前者。 3 隔声计算基本定律 声的源头是振动,20Hz的声音对人耳的感觉叫“听阈”,20Hz以下振动频率的声音叫“次声”,20000Hz的声音对人耳的感觉叫“痛阈”,20000Hz以上振动频率的声音叫“超声”,次声及超声人耳都感觉不到!在实际隔声研究中最常用的是六个倍频程,中心频率是125Hz、250Hz、500Hz、1000Hz、2000Hz、4000Hz,基本上代表了常用的声频范围! 维护结构构件的面密度越大,声频越高,构件的隔声量就越大,理论证实面密度增加一倍或噪声频率增加一倍,即提高一个频程,隔声量都会相应的增加6dB,这就是质量定律。 入射于构件的声频是客观的,欲被隔离的噪声,其频率的组成、各声频的声压级的大小,建筑师是无法变更的。所以实际计算主要是考虑面密度m,亦即:质量是决定构件隔声效果的主要因素。 4 隔声量计算方法、公式的选择 隔声量的计算有多种方法,其中有:1.公式计算法;2.图线判断法;3.平台做图法;4.隔声指数法;5.实测图表法。软件采用公式计算法进行计算,下面对这种方法进行一些介绍。 所有的理论计算公式由于都是在许多不同假设条件下推导出来的,所以计算值偏差普遍偏大,并不符合实际工程情况,无法直接应用在工程实际中,而在工程中一般采用成组的经验公式,对于幕墙、门窗等外维护结构我们使用国际、国内众多声学专家推荐并普遍采用的公式进行计算,相关公式汇总如下: (1):计算单层构件时采用:

空气声隔声计算书

北京XX中心 维护结构空气声隔声量 设计计算书 沈阳YY幕墙装饰工程有限公司二〇〇九年五月十二日

目录 1 计算引用的规范、标准及资料 (1) 2 建筑围护结构的隔声概述 (1) 3 隔声计算基本定律 (1) 4 隔声量计算方法、公式的选择 (1) 5 本项目实际计算参数 (2) 6 玻璃构件隔声量计算 (2) 7 组合墙板的隔声计算 (3) 7.1 隔声量计算公式: (3) 7.2 隔声量实际计算: (3) 7.3 隔声性能总结说明: (4)

维护结构空气声隔声量计算书 1 计算引用的规范、标准及资料 《建筑外窗空气声隔声性能分级及其检测方法》 GB8485-2008 《建筑隔声评价标准》 GB/T50121-2005 《铝合金结构设计规范》 GB50429-2007 《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 JGJ102-2003 《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 GBJ118-88 《建筑幕墙》 GBT21086-2007 2 建筑围护结构的隔声概述 建筑围护结构构件的隔声,单指质量定律下空气声的隔绝。声音通过围护结构的传播,按传播规律有两种途径,一种是振动直接撞击围护结构,并使其成为声源,通过维护结构的构件作为媒介介质使振动沿固体构件传播,称为固体传声、撞击声或结构声;另一种是空气中的声源发声以后激发周围的空气振动,以空气为媒质,形成声波,传播至构件并激发构件振动,使小部分声音等透射传播到另一个空间,此种传播方式也叫空气传声或空气声。而无论是固体传声还是空气传声,最后都通过空气这一媒质,传声入耳。门窗、幕墙等结构工程,需要计算的是空气声隔声,撞击声隔声是建筑结构楼板等构件产生的,因此,本计算书中计算的是前者。 3 隔声计算基本定律 声的源头是振动,20Hz的声音对人耳的感觉叫“听阈”,20Hz以下振动频率的声音叫“次声”,20000Hz的声音对人耳的感觉叫“痛阈”,20000Hz以上振动频率的声音叫“超声”,次声及超声人耳都感觉不到!在实际隔声研究中最常用的是六个倍频程,中心频率是125Hz、250Hz、500Hz、1000Hz、2000Hz、4000Hz,基本上代表了常用的声频范围! 维护结构构件的面密度越大,声频越高,构件的隔声量就越大,理论证实面密度增加一倍或噪声频率增加一倍,即提高一个频程,隔声量都会相应的增加6dB,这就是质量定律。 入射于构件的声频是客观的,欲被隔离的噪声,其频率的组成、各声频的声压级的大小,建筑师是无法变更的。所以实际计算主要是考虑面密度m,亦即:质量是决定构件隔声效果的主要因素。 4 隔声量计算方法、公式的选择 隔声量的计算有多种方法,其中有:1.公式计算法;2.图线判断法;3.平台

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及权衡计算--软件说明

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权衡计算 ―――软件说明 当进行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权衡计算时,需要应用动态计算软件。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物理研究所开发的建筑能耗动态模拟分析计算软件,适用于办公建筑及其它各类公共建筑的建筑节能设计达标评审。其计算内核为美国劳伦斯伯克力国家实验室(Lawrence Berkeley National Laboratory)开发的DOE-2程序,可以对建筑物的采暖空调负荷、采暖空调设备的能耗等进行全年8760小时的逐时能耗模拟。 在标准宣贯和使用过程中,大量采取能耗分析软件的主要原因在于:标准对性能化设计方法的要求以及权衡判断(Trade-off)节能指标法的引入。 首先,在标准中设置了两种指标来控制节能设计,第一种指标称为规定性指标,第二种指标称为性能性指标。规定性指标规定建筑的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窗墙比、体形系数等参数限值,当所设计的建筑能够符合这些规定时,该建筑就可判定为符合《标准》要求的节能建筑。规定性指标的优点是使用简单,无需复杂的计算。但是规定性指标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建筑设计人员的创造性。性能性指标的优点在于突破建筑设计的刚性限制,节能目标可以通过调整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等措施来达到。也就是说性能性指标不规定建筑围护结构的各种参数,但是必须对所设计的整栋建筑在标准规定的一系列条件下进行动态模拟,单位面积采暖空调和照明的年能耗量不得超过参照建筑的限值。因此使用性能性指标来审核时需要经过复杂的计算,这种计算只能用专门的计算软件来实现。 同时,从实际使用情况来看,近年来公共建筑的窗墙面积比有越来越大的趋势,建筑立面更加通透美观,建筑形态也更为丰富。因此,传统建筑设计中对窗墙面积比的规定很可能不能满足本条文规定的要求。须采用标准第4.3节的权衡判断(Trade-off)来判定其是否满足节能要求。 图B-1 公建标准权衡判断(Trade-off)评价流程

建筑隔声量计算

建筑隔声计算 声音传播的两种途径:一种是振动直接撞击围护结构,并使其成为声源,通过维护结构的构件作为媒介介质使振动沿固体构件传播,称为固体传声、撞击声或结构声;另一种是空气中的声源发声以后激发周围的空气振动,以空气为媒质,形成声波,传播至构件并激发构件振动,使小部分声音等透射传播到另一个空间,此种传播方式也叫空气传声或空气声。 根据《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J118-88,建筑隔声划分为四个等级(适用于住宅类建筑):

根据《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第4.5.3条: 墙体、门窗只需要计算空气声的隔声量即可,楼板则需同时分别计算空气声及撞击声的隔声量。 所有的理论计算公式由于都是在许多不同假设条件下推导出来的,所以计算值偏差普遍偏大,并不符合实际工程情况,无法直接应用在工程实际中,《建筑隔声设计——空气声隔声技术》一书中,推荐我们在工程中一般采用如下经验公式: R=23Logm-9 (适用于m≥200kg/m2,m为构件的综合面密度)R=13.5Logm+13 (适用于m≤200kg/m2,m为构件的综合面密度)面密度:指固定厚度的情况下,单位面积的重量,单位:kg/m2。 综合面密度:指单位面积内,构件各构造材料的重量之和。 例,某建筑外墙的构造为:水泥砂浆(20mm)+轻质保温砂浆(30mm)+砂加气制品(200mm)+石灰水泥砂浆(20mm),各构造层对应密度分别为1800kg/m3、350kg/m3、760kg/m3、1700kg/m3。 则外墙的综合面密度为m=20*1.8+30*0.35+200*0.76+20*1.7 =232.5kg/m2>200kg/m2 该外墙的综合面密度大于200kg/m2,则采用以下公司计算: R=23Logm-9=23Log(232.5)-9=45.43dB 玻璃窗及幕墙的隔声量计算 (1):计算单层构件时采用: R=13.5 Log m+13 (公式一) 上面公式中: R:单层玻璃的隔声量; m:构件的面密度; (2):计算中空或夹层构件时采用: R=13.5 Log (m1+m2)+13+ΔR1 (公式二) 上面公式中:

金属声屏障抗风性能检测与隔声量

按照《隔声屏障声学要求及测试方法》,金属声屏障声学性能测试仪器选用丹麦公司的4292声源、2176功率放大器、2260D声学分析仪、4189传感器,TES1360数字式温湿度计。吸声系数测试在混响室进行。混响室符合GB/T 20247-2006的要求,容积213m3,试件按附录B中A类安装方式安装,吸声面朝上,测试面积约10-12m2。 通过混响时间(36个测量值的平均值)计算吸声系数和降噪系数。隔声量测试在隔声室进行,隔声室符合GB/T 19889.3-2005的要求,使用两间紧邻的混响室,分别为声源室和接收室,公共墙面上设金属声屏障安装洞口,洞口面积为10m2,洞口边缘用钢制工装,安装金属声屏障时试件均置于洞口内,工装与试件之间用软性纤维棉塞严。隔声量是18个测量值的平均值。

声屏障厂声学实验室建设和仪器配置在国际上领先,测试数据重复性与复现性都较强,降噪系数不确定度为0.014。 大量的检测结果显示:金属声屏障吸声棉过少或内隔板不合格均可导致声学性能不达标。水泥、珍珠岩等非金属声屏障结构不采取中空处理并内填吸声棉,降噪系数很难达标(≥0.6)。厚度达到一定要求(如140mm)的非金属声屏障隔声量均能达标(≥30dB)。 隔声屏障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法: (1)湿度对金属声屏障吸声系数影响较大(尤其是高频部分),测试时要保证测试单元的整体干燥。 (2)测量隔声量时,由于安装的原因可使测量结果不确定度增大(可达5dB)。因此,必须规范安装,严格漏声检查,抑制侧向传声。 (3)不同类型车型、线路、轨道噪声源分布不同,如京津城际动车组CRH2、CRH3通过桥 梁时噪声主要在31.5-63Hz低频段,通过路基时在500-2000Hz高频出现峰值用笼统的指标“降噪系数”和单值评价指标“计权隔声量”来衡量金属声屏障声学性能具有一定局限性,会造成金属声屏障作用的不明显。建议金属声屏障标准

围护结构计算要点

明挖基坑围护结构计算书要点 1、工程概况 简单描述本工程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基坑的尺寸及深度、围护结构及支撑形式、现状地面及规划地面的标高等。 2、计算所依据的规范 (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2006年版) (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3)《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 (4)《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 (5)《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范》(YB9258-97) (6)《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7)《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03) (8)《岩土锚杆技术规程》(CECS 22:2005) (9)《基坑土钉支护技术规程》(CECS96:97) (10)当地的规范、标准。 注意: ①当其他规范、标准与当地规范、标准矛盾时应以当地规范、标准为准; ②注意规范版本的有效性。 3、设计标准 (1)基坑支护结构采用以分项系数表示的极限状态设计法设计; (2)围护结构与主体结构的受力关系,作为临时结构还是永久性结构。(是否承受使用阶段的荷载) (3)基坑侧壁安全等级及支护结构的重要性系数; (4)基坑保护等级以及变形控制标准; (5)围护桩按强度设计,不再验算裂缝宽度; (6)基坑周边超载;是否有偏压问题。 (7)计算中对于地下水的考虑(即是否考虑水压力) (8)基坑稳定性安全系数(整体稳定性、抗滑移、抗倾覆、抗隆起(坑底、墙底)、抗管涌或渗流、抗承压水突涌); 注意:采用的安全系数与地层参数取值以及使用年限的一致性。

(9)内支撑竖向荷载(支撑自重和支撑顶面的施工活荷载等)、支撑安装误差造成的偏心距; (10)结构抗浮安全系数。 4、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情况:根据地质勘查报告,注意地质参数取值,并考虑与采用规范的对应性。 5、基坑围护结构计算 (1)计算采用的软件 如北京理正基坑程序、上海同济启明星程序等 注意: ①对于采用的程序要研究其适应性,要搞清其计算原理、基本假定和适用条件等。哪些条件下可用,哪些条件下不能用,哪些条件下用了与实际出入较大,必须进行修正。 ②最好采用当地通用程序。 (2)围护及支持结构内力、变形及地面沉降计算。(结果一般为标准值) 6、围护桩配筋计算:采用设计值进行计算 7、钢支撑计算:验算强度、稳定性。 8、锚杆(索)计算:计算杆体受力以及锚固体与土体的摩阻力。 9、钢围檩计算 10、土钉墙面板计算 11、桩顶冠梁计算 12、结构抗浮验算

建筑物耗热量指标与热负荷指标

建筑物耗热量指标 按照冬季室内热环境设计标准和设定的计算条件,计算出的单位建筑面积在单位时间内消耗的需要由采暖设备提供的热量. 建筑物耗热量指标是指在采暖期间平均温度条件下,为保持室内计算温度,单位建筑面积在单位时间内消耗的、需由室内采暖供给的热量 采暖设计热负荷指标(g) 在采暖室外计算温度条件下,为保持室内计算温度,单位建筑面积在单位时间内需由锅炉房或其他供热设施供给的热量 采暖设计热负荷指标q计算公式如下: q=Q/Ao (1) 式中Q,Ao分别为冬季采暖通风系统的热负荷(W)和建筑面积(m2),且Q值应根据建筑物下列散失的获得的热量确定: 1)围护结构的耗热量,包括基本耗热量和附加耗热量,且基本耗热量计算公式为Q1=Afk(tn-twn)(2)式中Q1、F、K、a、tn、twn分别表示围护结构的基本耗热量(W)、面积(m2)、传热系数[W/(m2?K)]、温差修正系数及冬季室内计算温度(℃)、采暖室外(℃)。 围护结构附加耗热量,包括朝向附加、风力附加、外门附加和高度附加,各项附加应按其占基本耗热量的百分比确定。 2)加热由门窗隙渗入室内的冷空气的耗热量旧设计规范中的计算公式为: Q2=acpρwnLlm(tn-twn) (3)式中Q2表示由门窗缝隙渗入室内的冷空气的耗热量(W)、a表示单位换算系数、 cp表示空气的定压比热容[kJ/(kg?K)]、L表示在基准高度(10m)风压的单独作用一,通过每米门缝进入室内的空气量[m3/(m?h)]、l表示门窗缝隙的计算长度(m)、tn和twn 与上同、ρwn表示采暖室外计算温度下的空气温度(kg/m3)、m表示综合修正系数。 新设计规范中的计算公式为:Q2=0.28cpρwnL(tn-twn) (4)式中tn和twn、ρwn与上同,L表示渗透空气量(m3/h)、其计算公式如下: L=L0lmb (5)式中L0表示在基准高度(10m)风压的单独作用下,通过每米门缝进入室内的空气量[m3/(m?h)] 、l表示门窗缝隙的计算长度(m)、m表示冷风渗透压差综合修正系数,b表示门窗缝渗风指数,b=0.56~0.78。 由式(4)和式(5)可知,新设计规范对公式的形式及有关参数的确定上都进行了较大的修订,加热由门窗缝隙渗入室内的冷空气的耗热量的计算将更加合理和精确。

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简化权衡判断计算表

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简化权衡判断计算表 工程名称工号建筑面积A0(m2)窗墙比采光顶与屋顶 总面积之比 南东西北 建筑外表面面积(m2)建筑体积(m3) 体形 系数 参照建筑 设计建筑 计算项目εi 参照建筑设计建筑 S≤ 0.3 0.3<S ≤0.4 S> 0.4 Ki[W/ (m2· K)] Fi (m2) i i i F K εKi[W/ (m2· K)] Fi (m2) i i i F K ε传热系数限值 [W/(m2·K)] 屋顶非透明 部分 0.91 0.55 0.45 0.40 采光顶0.18 2.70 外墙南0.70 0.60 0.50 0.45 东0.86 西0.86 北0.92 外窗墙窗 面积 比≤ 0.2 南0.18 3.50 3.00 东0.57 西0.57 北0.76 0.2< 墙窗 面积 比≤ 0.3 南0.18 3.00 2.50 东0.57 西0.57 北0.76 0.3< 墙窗 面积 比≤ 0.4 南0.18 2.70 2.30 东0.57 西0.57 北0.76 0.4< 墙窗 面积 比≤ 0.5 南0.18 2.30 2.00 东0.57 西0.57 北0.76 0.5< 墙窗 面积 比≤ 0.6 南0.18 2.00 1.80 东0.57 西0.57 北0.76 墙窗南0.18 ————— 1.5

面积比>0.7 东0.57 ———西0.57 ———北0.76 ——— 接触室外空 气的架空或 外挑楼板 1.00 0.60 0.50 ∑i i i F Kε 注:由于参照建筑与设计建筑的空气渗透耗热量和室内得热量相同,因此本表进行了简化,只需调整设计建筑的F i和K i,使其∑i i i F Kε小于等于参照建筑的∑i i i F Kε即可。 设计校正审核审定

构建隔声构建隔声性能分析报告

建筑构件隔声性能分析报告

声明: 1、本报告咨询单位未盖章无效; 2、本报告经涂改和复印均无效; 3、本报告仅用于指定项目,非本项目无效;

项目名称:XXXXXXXXXXXX项目委托单位: 咨询单位: 计算人: 校对人: 审核人: 报告编号: 报告日期:2014- 11-26

目录 前言 1 1 理论依据 1 1.1单层匀质密实墙的空气声绝 3 1.2多层复合板的设计要点 4 1.3质量定律 5 1.4建筑中应用的经验公式 6 2 建筑构件隔声性能分析 7 2.1围护结构构造 7 2.2建筑构件隔声性能分析 8 3 分析结论 8

前言 项目名称: XXXXXXXXXXXXXX项目: 满足《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GB/T 50378—2006第 4.5.3条对建筑围护结构采取有效的隔声、减噪措施。楼板和分户墙的空气声计权隔声量不小于 45dB,楼板的计权标准化撞击声声压级不大于 70dB。户门的空气声计权隔声量不小于30dB。 设计依据: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 HJ2.4-2009);《建筑声学设计》;《建筑声学设计手册》;《建筑隔声设计——空气声隔声技术》;《建筑物理环境与设计》;《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 GB50176-93);《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GB/T50378-2006);《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补充说明》(规划设计部分);《绿色建筑设计自评估报告(居住建筑)》。 1 理论依据: 声音在房屋建筑中的传播,有许多不同的途径,如通过墙壁、门窗、楼板、基础及各种设备管道等。声的传播途径大致可归纳为两大类:通过空气的传声和通过建筑结构的固体传声。在建筑声学中,把凡是通过空气传播而来的声音称为空气声,例如汽车声、飞机声等;把凡是通过建筑结构传播的由机械振动和物体撞击等引起的声音,称为固体声,如脚步声、撞击声等。建筑构件隔绝的若是空气声,则称为空气声隔绝;若隔绝的是固体声,则称为固体声隔绝。 在工程上,常用隔声量及来表示构件对空气声的隔绝能力,它与构件透射系数有如下关系: R =10lg1/t 式中:t为构件的透射系数。可以看出,构件的透射系数越大,则隔声量越

维护结构空气声隔声量计算书

维护结构空气声隔声量计算书 1 计算引用的规范、标准及资料 《建筑外窗空气声隔声性能分级及其检测方法》 GB8485-2008 《建筑隔声评价标准》 GB/T50121-2005 《铝合金结构设计规范》 GB50429-2007 《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 JGJ102-2003 《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 GBJ118-88 《建筑幕墙》 GBT21086-2007 2 建筑围护结构的隔声概述 建筑围护结构构件的隔声,单指质量定律下空气声的隔绝。声音通过围护结构的传播,按传播规律有两种途径,一种是振动直接撞击围护结构,并使其成为声源,通过维护结构的构件作为媒介介质使振动沿固体构件传播,称为固体传声、撞击声或结构声;另一种是空气中的声源发声以后激发周围的空气振动,以空气为媒质,形成声波,传播至构件并激发构件振动,使小部分声音等透射传播到另一个空间,此种传播方式也叫空气传声或空气声。而无论是固体传声还是空气传声,最后都通过空气这一媒质,传声入耳。门窗、幕墙等结构工程,需要计算的是空气声隔声,撞击声隔声是建筑结构楼板等构件产生的,因此,本计算书中计算的是前者。 3 隔声计算基本定律 声的源头是振动,20Hz的声音对人耳的感觉叫“听阈”,20Hz以下振动频率的声音叫“次声”,20000Hz的声音对人耳的感觉叫“痛阈”,20000Hz以上振动频率的声音叫“超声”,次声及超声人耳都感觉不到!在实际隔声研究中最常用的是六个倍频程,中心频率是125Hz、250Hz、500Hz、1000Hz、2000Hz、4000Hz,基本上代表了常用的声频范围! 维护结构构件的面密度越大,声频越高,构件的隔声量就越大,理论证实面密度增加一倍或噪声频率增加一倍,即提高一个频程,隔声量都会相应的增加6dB,这就是质量定律。 入射于构件的声频是客观的,欲被隔离的噪声,其频率的组成、各声频的声压级的大小,建筑师是无法变更的。所以实际计算主要是考虑面密度m,亦即:质量是决定构件隔声效果的主要因素。 4 隔声量计算方法、公式的选择 隔声量的计算有多种方法,其中有:1.公式计算法;2.图线判断法;3.平台

建筑构件隔声性能计算书

提供者:上海朗诗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电话:086-21-65961111 传真:086-21-65961112 地址:上海市杨浦区国康路100号日期:2012年8月6日

目录 1. 计算概述 (1) 1.1. 项目概况 (1) 1.2. 标准要求 (1) 1.3. 计算依据 (2) 2. 理论依据 (2) 2.1. 原理概要 (2) 2.2. 单层匀质密实墙的空气声隔绝 (3) 2.3. 多层复合板的设计要点 (3) 2.4. 质量定律 (4) 2.5. 建筑中应用的经验公式 (6) 3. 建筑构件隔声性能分析 (6) 3.1. 围护结构构造 (6) 3.2. 建筑构件隔声性能分析 (6) 3.2.1. 外墙计权隔声量 (6) 3.2.2. 分户墙的类型及计权隔声量 (7) 3.2.3. 楼板的类型及计权隔声量 (8) 3.2.4. 分户门的计权隔声量 (8) 3.2.5. 楼板的计权标准化撞击声压级 (9) 4. 分析结论 (11)

朗诗?未来树1-24号楼 建筑构件隔声性能计算书 1.计算概述 1.1.项目概况 朗诗?未来树项目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祝桥镇15510街道7街坊,地块东至项目地块边界,南至唐家行港绿带控制线,西至南祝公路绿带控制线,北至规划路。项目总用地面积74596.7m2,总建筑面积122835.49m2,含24栋5层住宅,2栋9层住宅以及3栋11层住宅以及3栋经济适用房。 朗诗?未来树1-24号楼参评绿色建筑,设计效果如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所示。 图 1 朗诗?未来树效果图 1.2.标准要求 满足上海市《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G/TJ08-2090-2012第4.5.3条控制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