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第三单元对称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对称》教案2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对称》教案2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对称》教案2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对称》是小学数学课程中关于几何知识的一部分。

这一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初步理解对称的概念,认识对称轴,并能判断平面图形是否对称。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动手能力,他们对于生活中的对称现象有一定的感知。

但学生在理解对称概念和判断对称轴方面还存在困难,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给予耐心引导和讲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对称的概念,认识对称轴。

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交流、合作的能力。

3.提高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灵活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对称的概念,学会判断平面图形是否对称。

2.难点:理解对称轴的概念,并能找出生活中的对称现象。

五. 教学方法1.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实物和图片,了解对称现象。

2.运用操作实践法,让学生动手折纸、画图,体验对称的过程。

3.运用讨论交流法,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探究,分享发现和心得。

4.采用启发引导法,教师提问、学生思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对称问题。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具有对称性的实物,如剪纸、图片等。

2.准备对称轴的模型或图片。

3.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4.准备练习题和作业。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具有对称性的实物,如剪纸、图片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这些物品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让学生初步感知对称现象。

2.呈现(10分钟)教师讲解对称的概念,并展示对称轴的模型或图片,让学生认识对称轴。

同时,教师可以通过举例说明,让学生理解对称轴的作用。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动手折纸、画图,体验对称的过程。

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出示一些图形,让学生判断它们是否对称。

学生独立判断后,教师公布答案,并解释判断的依据。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找出身边的对称现象,并与同学分享。

第三单元 第一课时 对称_教案.doc

第三单元 第一课时 对称_教案.doc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学设计第三单元第一课时对称教学目标:1.联系生活中的具体物体,通过观察、操作、想象,初步体会生活中的对称现象,知道对称轴,认识轴对称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

能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

2.经历操作、观察、想象、交流等活动,增强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3.在认识、制作和欣赏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中,感受到物体或图形的对称美,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准确判断生活中哪些物体是轴对称图形。

教学难点:能够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图片、剪刀等。

教学步骤:一、创设情境,激趣感知课件出示小精灵:大家好!我是晶晶,森林就是我的家,欢迎你们!课件出示:在绿草如茵的草地上,对称的房子、蝴蝶、蜻蜓、树叶、花朵……一片迷人的景色。

师:仔细观察这些美丽的画面,说说你发现了什么?生1:我发现了房子、蝴蝶、蜻蜓……这些图案左右两边都是一样的。

生2:我发现了这些图案都是对称的。

师:同学们,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现象,只要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就能发现许多的知识。

比如空中飞舞着的蜻蜓、蝴蝶……多漂亮呀,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它们的左右两边是完全相同的,这里面就蕴含着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知识——对称。

(板书课题)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索跟对称有关的知识。

二、自主探究,感悟新知(一)观察体验,感受对称。

1.观察图形,发现特点。

(1)【出示蝴蝶、房子、蜻蜓等图片】这些图形它们在外形上都有一个共同数学特点,你能发现吗?(2)引导学生从形状、花纹、大小、图案上观察。

(3)学生汇报交流自己的发现。

蝴蝶图:以蝴蝶中间所在的直线为界,左右两边的形状和大小都是相同的。

蜻蜓图:以蜻蜓中间所在的直线为界,左右两边的形状和大小都是相同的。

房子图:以天安门城楼中间所在的直线为界,左右两边的形状和大小都是相同的……(4)教师小结。

这些图形的左右两边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也就是说如果沿图形中间的一条直线对折后,这些图形的左右两边能够完全重合。

小学二年级数学关于对称的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关于对称的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关于对称的教案【篇一】小学二年级数学关于对称的教案一、教学内容:P68二、教学目标:1、通过观看、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生疏轴对称图形的根本特征;能够推断哪些图形是对称的,并画出对称轴。

2、使学生的观看力气,想象力气得到培育,同时感受对称图形的美。

三、教具、学具预备:课件、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的各颜色纸。

四、教学重难点:能够识别对称图形,并能画出对称轴。

五、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听小故事〕〔二〕生疏对称图形1、生疏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当学生说出两边一样时,再消逝课件演示,一个图形对折后,左右两边完全重合,象这样的图形就叫对称图形〕今日我们就来学习对称图形,这里还有一些对称图形,还有一些剪出来的。

〔飞机、鱼、龟〕2、动手剪对称图形〔争论怎样才能剪出对称图形〕a、师示范剪对称图形〔一张长方形的纸,并对折,画出一半的外形,剪下来,翻开,左右两边完全一样它是对称图形吗?b、学生动手剪对称图形,〔画一画、剪一剪,剪出一个自已宠爱的对称图形〕c、学生呈现自已剪的对称图形〔三〕生疏对称轴生疏对称轴〔每个对称图形中间都有一条折痕,你能不能给这条折痕取一个名字?〕对称轴〔师画虚线〕〔四〕稳固练习1、赏识对称图形〔你能列举生活上的对称图形吗?〕2、P68〔做一做〕这里还有一些图形,请你推断;画出它们的对称轴。

〔小鱼的对称轴在那〕对称轴有横的、还有竖的〕3、P70第2题〔4人小组〕折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各有几条对称轴?并画出来。

4、P70第3题,画出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五〕总结: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习到了什么?【篇二】小学二年级数学关于对称的教案教学目标1、知道镜像对称图形的特点。

2、通过学生活动,正确体会镜像对称的相对性。

3、培育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在合作中沟通、学习、互动。

教学重难点体会镜像对称的相对性。

教学具预备镜子、教科书第71页的开放题、卡片教学过程一、玩一玩镜子,创设情境小朋友们,今日这节课我们来玩一玩镜子,好吗?〔每人一面小镜子〕师:你在镜子里看到了什么?生:我看到了自己;我看到了书;我看到了黑板……师:这是怎么回事?二、引导探究,体验镜像对称的特点1、出示教科书第69页的主题图,请学生认真观看。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联系生活中的具体物体,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能在实物和平面图形中识别轴对称图形,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2.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培养学生探索与动手操作能力。

3.在认识和制作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中,感受到物体或图形的对称美。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初步了解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建立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难点: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师:春天来了,同学们你们喜欢放风筝吗?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风筝。

你们看这些风筝有什么共同的特点?生:左右两边是一样的。

生:它们都是对称的。

师:对称指什么?生:大小一样、形状一样。

生:左右两边一模一样。

师:看来同学们都已经有了了解。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二、观察操作、探究特征。

师:生活中也有很多对称现象,我们来看一下,这些剪纸是对称的,脸谱也是对称的,这些生活中的工艺品、建筑物也都是对称的。

生活中处处有对称现象,看来同学们对对称并不陌生。

师:同学们你们能创造一些对称图形吗?动手操作。

师:你是通过什么方法创造的。

生:我将一张纸对折,在合着的一端画出蝴蝶的一半,剪下后就是一个对称的蝴蝶。

生:我也是将纸对折后画出爱心的一半,剪下后就是一个对称的爱心。

生:我发现剪后剩下的也是对称图形。

师:你的眼睛真明亮。

师:这些图形都是对称图形吗,你能验证一下吗?生:通过折叠后这些图形左右两边重合在一起,就是对称的。

师:像这样左右两边严丝合缝重合在一起,一模一样我们就叫做完全重合。

同学们想到了用折叠的方法验证是否对称,并会用折叠的方法创造对称图形,太了不起了。

师:同学们观察这组对称图形,对折后每个图形都有一个折痕,你认为折痕重要吗?生:重要,因为折痕的左右两边对折后能够完全重合。

师:这条折痕所在的直线,我们数学上叫做对称轴。

在画对称轴的时候我们用虚线画出,并且虚线要超出图形。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对称》教案3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对称》教案3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对称》教案3一. 教材分析《对称》是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的一章内容,主要让学生理解对称的概念,并能识别和画出简单的对称图形。

这一章节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直观和易于理解的,通过观察和操作,学生可以掌握对称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他们对于图形和颜色有一定的敏感度,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来发现和理解对称的规律。

但是,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存在差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根据他们的需要进行适当的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对称的概念,并能识别和画出简单的对称图形。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培养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建立自信心,培养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对称的概念,并能识别和画出简单的对称图形。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发现和理解对称的规律。

五. 教学方法1.引导发现法:教师通过提问和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帮助学生发现对称的规律。

2.操作实践法:学生通过实际的操作和动手,增强对对称概念的理解和记忆。

3.合作交流法: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和交流,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教师准备一些对称和不对称的图形,用于展示和操作。

2.学具准备:学生准备一些彩笔和纸张,用于画图和操作。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对称和不对称的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和比较,让学生初步感受对称的概念。

教师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对称吗?你们能找出这些图形中的对称图形吗?”学生自由发表意见,教师总结并引出对称的概念。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向学生解释对称的概念,并举例说明。

教师讲解对称轴的概念,并展示如何通过折叠来判断一个图形是否对称。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对称 》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对称 》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对称》教案一. 教材分析《对称》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的一章内容,主要让学生初步理解对称的概念,认识轴对称图形,学会寻找对称轴,并能判断图形是否对称。

本章内容通过丰富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通过前面的学习,他们对图形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对称的概念和判断方法,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的实例和直观的演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对称的概念。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对称的概念,认识轴对称图形,学会寻找对称轴。

2.培养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对称现象,提高审美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对称的概念,认识轴对称图形,学会寻找对称轴。

2.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判断图形是否对称,并能找出对称轴。

五. 教学方法1.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和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对称现象。

2.采用引导发现法,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培养学生观察和发现的能力。

3.采用合作交流法,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4.采用练习法,通过大量的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对称的实物和图片,如剪纸、卡片等。

2.准备对称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对称的实物和图片,如剪纸、卡片等,让学生初步感受对称现象。

引导学生发现这些物体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从而引入对称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让学生了解对称的概念,认识轴对称图形,学会寻找对称轴。

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

3.操练(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对称的图形,让学生找出对称轴,判断图形是否对称。

学生独立完成后,进行小组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4.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数学教学设计-对称二年级对称教学设计

数学教学设计-对称二年级对称教学设计

数学教学设计-对称二年级对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理解对称的概念,并能鉴别对称和非对称的图形。

2. 学生能够根据给定的轴对称线,完成图形的对称绘制。

3. 学生能够发现和描述身边的对称图形。

教学内容:
1. 对称的概念和判断对称图形。

2. 对称图形的轴对称线。

3. 绘制对称图形。

教学步骤:
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对称和非对称图形,让学生观察并尝试区分。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对称?如何判断一个图形是否对称?
2. 概念讲解:简单解释对称的概念,对称图形是指可以通过某一条轴对称线将图形分成两个完全相同的部分。

3. 示例展示:通过示例图形,让学生一起找出轴对称线,并判断图形是否对称。

4. 练习与巩固:给学生一个图形,要求判断图形是否对称,并找出轴对称线。

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

逐渐增加难度,给学生更复杂的图形。

5. 扩展应用:鼓励学生观察身边的环境,找到身边的对称图形,并描述对称特点。

可以带学生到校园或家附近,找到一些对称的建筑或物体,进行观察和讨论。

6. 达成总结:复习对称的概念和判断方法,总结对称的特点和轴对称线的作用。

教学资源:
1. 对称图形的图片或卡片。

2. 绘图工具,如纸、铅笔、尺子等。

评价与反馈:
1. 观察学生对对称的理解程度,是否能够准确判断图形是否对称。

2. 考察学生绘制对称图形的准确性和依据。

3. 讨论和回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帮助他们理解对称的概念和判断方法。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对称》教学设计3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对称》教学设计3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对称》教学设计3一、教学目标1.熟练认识对称的概念和特点。

2.能够找出图形的对称中心和对称轴。

3.能够完成对称图形的填色和折纸等操作。

4.提高学生对对称的观察和理解能力。

二、教学重点1.对称的概念和特点。

2.找出图形的对称中心和对称轴。

3.完成对称图形的填色和折纸等操作。

三、教学内容1. 复习对称的基本概念和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2. 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图形展示,引导学生认识对称的概念。

3. 操作1.让学生找出图中的对称中心和对称轴,并标出来。

2.让学生完成给定图形的填色操作,体会对称的特点。

3.让学生进行折纸实验,观察对称现象。

4. 练习1.完成练习册上关于对称的练习题。

2.分组进行对称图形设计,展示并互相分析。

四、教学方法1.演示法:老师通过展示实物或图形,引导学生认识对称。

2.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自参与对称中心、对称轴的确定和对称图形的创建。

3.小组合作: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完成练习和设计任务。

五、教学过程1.复习对称的基本知识,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通过展示图形,向学生介绍对称的概念。

3.让学生观察图形找出对称中心和对称轴。

4.指导学生完成填色和折纸操作。

5.组织学生进行练习和设计活动。

6.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对称的重要性和应用。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对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操作能力。

但在实践操作环节,部分学生存在折纸不规范和对称轴判断错误的情况,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和练习。

同时,引导学生将对称应用于日常生活中,能够更好地巩固知识和增加兴趣。

七、教学延伸1.让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的对称图形,并记录下来。

2.带领学生参观博物馆或展览,了解对称在艺术和建筑中的应用。

3.给学生布置对称相关的课外作业,拓展他们对对称的理解和认识。

八、教学资源1.教材《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2.笔、纸、图形卡片等教学辅助工具九、教学反馈通过课后作业、课堂回顾以及对学生操作的观察,及时了解学生对对称的掌握情况,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以提高整体教学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形的运动——对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2014年春新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29页
【教学重点】对称是一种基本的图形变换,新人教版教材根据《标准2011》降低了难度,主要体现在:不要求画出图形的对称轴,删掉了在方格纸上画出轴对称图形另一半作图内容以及判断在方格纸上平移几格的内容,这些都后移至第二学段学习。

因此,在本学段主要是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直观认识轴对称图形以及图形的平移和旋转,为学生的后继学习积累丰富的感性经验。

教材先通过蜻蜓、树叶、蝴蝶、京剧脸谱的实物图让学生观察、分析他们的共同特点,引出“对称”的概念。

接下来教材提供了一个剪衣服的活动,再让学生仿照书上的步骤随便剪一剪,使学生看到,在剪的过程中,只要把一张纸对折,两边完全重合,剪出来的就是轴对称图形,从而通过折痕引出“对称轴”的概念。

最后,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哪些东西是对称的,使学生了解对称在生活中的应用性。

【学情分析】学生的认知水平是跟他们的年龄、生活经验和本身的知识水平密切相关的。

所以我在设计这堂课的时候,先通过生活跌具体形象实例让学生建立对称的表象,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对称的初步印象,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等思维活动寻找它们的共同点。

从而了解对称的基本特点,形成对称概念;然后,让学生通过动手剪一剪进一步从感性上了解对称的性质,让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形成数学认识;最后,让学生自己动口说一说,拓展学生的认识,使学生学知识得到以内化。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想象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知道对称轴,能判断一个图形是否轴对称图形。

2.能力目标:经历观察、操作、想象、交流等活动,增强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知现实世界中普遍存在的对称现象,体验到处有数学,感受物体或图形的对称美,激发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认识对称现象和轴对称图形。

【教学难点】认识轴对称图形
【教具准备】图片、剪刀、彩纸、课件
【学具准备】剪刀、白纸
【教学过程】
一、前置性作业
1、观察图片,他们有什么共同特点?
2、你会剪一个轴对称图形吗?
3、如何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二、师生互动、小组交流
(一)教学对称图形
现在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些图形(出示课件),看看有什么发现?
生1:我发现蝴蝶的左右两边是一样的。

生2:我发现年年有鱼的纸花的左右两边是不一样的。

生3:我发现京剧脸谱的左右两边是一样的。

……
让学生动手折一折、比一比、画一画,蜻蜓、树叶、蝴蝶、京剧脸谱的实物图共同的特点。

小结: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图形左右两边的形状完全相同的,我们就说这些图形是对称图形。

(板书:对称图形)
(二)说一说、找一找
生活中哪些东西是对称的,哪些不是对称的?
三、班级汇报
学生小组上前展示,介绍制作过程:先把一张纸对折,再画一画,剪一剪。

我是先把纸对折,在右上角处用笔画出小半圆,左下角画出小长方形,然后照着画的线剪,剪好后把对折的纸打开形成上衣对称图形。

明确(1)像这样剪出来的图形都是对称的,他们都是轴对称图形。

(2)在纸上出现了一条折痕,我们可以把它看作对称轴。

(3)可以用对折的方法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可能出现的问题:(1)为什么要对折纸?
使剪出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2)为什么在一面画图?
因为对折了剪出来的图形两部分是一样的。

四、巩固应用
课本29页:做一做
练习七:1、2、3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