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第五节光合作用(二氧化碳)(浙江省杭州市)

合集下载

最新浙江省高中生物《光合作用的过程》课件浙教版必修1.ppt精品课件

最新浙江省高中生物《光合作用的过程》课件浙教版必修1.ppt精品课件
第二页,共32页。
3、场所 (chǎnɡ suǒ):
第三页,共32页。
叶绿体——
▪双层膜:外膜、内膜
▪基质(jī zhì):同化CO2
▪基粒:由类囊体薄膜垛叠

而成的绿色颗粒
第四页,共32页。
4、色素:
(1)色素种类
叶绿素: Chlorophyll
叶绿素a:蓝绿色 叶绿素b:黄绿色
含镁有机物
胡萝卜素(hú luó
光合
速率
B
(sùlǜ)
0A
CO2浓度(nóngdù
第三十一页,共32页。
4、 水
5、 矿质元素(yuán sù)
直接(zhíjiē)影响:参与生化反应,如N、Mg、P 间接(jiàn jiē)影响:参与糖分的转化和运输,如K
光强度、温度和浓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是
综合性的,但往往也有一个起到限制性的作用。
O2
CO2
第二十七页,共32页。
CO
C吸O2
C1
收 a
B
b
0
c C2 光照强度
A
B点:光补偿点, 光合作用等于细胞(xìbāo)呼 吸
O2 CO2
第二十八页,共32页。
C吸O2
C1
收 a
BC1段:强光下,
B
b
0
c C2 光照强度
光合作用(guānghé-
A
O2zuòyòng)大于细胞呼吸
O2 CO2
第十页,共32页。
-1.6
(一)光反应
-1.2
-0.8
-0.4
0
+0.4
H 0 +0.8
2
e- 锰串
O +H +1.2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高中生物3.5光合作用(第2课时)课件浙教版必修1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高中生物3.5光合作用(第2课时)课件浙教版必修1

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 物又是怎样合成的呢?
20世纪40年代,美国科 学家卡尔文利用放射性 同位素14C标记的14CO2做 实验研究这一问题。最 终探明CO2中的碳在光合 作用中转化成有机物中 的碳的途径,这一途径 称为卡尔文循环。
1961年诺贝 尔化学奖得主
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场所和条件是什么? 请用一个化学反应式表示出来。
活跃的化学能变成有机物中稳定 的化学能
光反应为碳反应提供 NADPH 和ATP
联系
碳反应产生的ADP和Pi为光反应合成ATP提供原料
1.请分析光下的植物突然停止光照后,其体内的C5化合物 和C3化合物的含量如何变化? 停止 光照 光反应 停止 NADPH ↓ ATP↓
还原受阻
C3 ↑ C5 ↓
2.请分析光下的植物突然停止CO2的供应后,其体内的C5化 合物和C3化合物的含量如何变化?
ADP+Pi+光能 ATP的形成:

ATP
(4)能量变化: 光能转变为活跃的化学能贮存在ATP和NADPH中
2.碳反应阶段 场所: 叶绿体的基质中 条件: 多种酶、 NADPH 、ATP
CO2的固定: CO2+C5

2C3 三碳糖
物质变化:
C3的还原:
酶 2C3 NADPH ATP
ADP+Pi
能量变化: 活跃的化学能转变为糖类等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
碳反应的产物又是如何被植物体利用的呢?
CO2
淀粉
三碳糖
氨基酸 脂质
蛋白质
三碳糖 其他代谢 细胞呼吸
蔗糖
思考:
整个光合作用过程中的物质变化和能 量变化分别是什么?
光合作用的实质:
物质变化: 无机物 能量变化: 光能

浙教版《光合作用》精品教学课件1

浙教版《光合作用》精品教学课件1
5.滴加碘液
具体过程: 用清水漂洗叶片,再把叶片放到培 养皿里,向叶片滴加碘液。 第一次漂洗的目的是什么?洗去酒精,便于显色.
滴加碘液的目的是什么? 为了证明是否产生淀粉.
浙教版《光合作用》精品教学课件1
浙教版《光合作用》精品教学课件1
6.显色 具体过程:用清水冲洗碘液,
观察叶片颜色的变化.
第二次漂洗的目的是什么?
是什么物质吗?其原理是什么? 7.第二次漂洗的目的是什么? 8.此实验说明了什么?
浙教版《光合作用》精品教学课件1
浙教版《光合作用》精品教学课件1
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需要二氧化碳
浙教版《光合作用》精品教学课件1
浙教版《光合作用》精品教学课件1
1.通过实验证明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氧气不溶于水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浙教版《光合作用》精品教学课件1
植物光合作用
浙教版《光合作用》精品教学课件1
浙教版《光合作用》精品教学课件1
学习目标 1.说明绿色植物细胞在光下能够产生淀粉,同时
释放氧气。 2.阐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和水。 3.列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的公式。
浙教版《光合作用》精品教学课件1
浙教版《光合作用》精品教学课件1
浙教版《光合作用》精品教学课件1
浙教版《光合作用》精品教学课件1
光合作用的实质
绿色植物的叶绿体利用光能把 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淀粉等有 机物并释放出氧气。
浙教版《光合作用》精品教学课件1
浙教版《光合作用》精品教学课件1
二氧化碳+水 光 有机物+氧气
叶绿体
浙教版《光合作用》精品教学课件1
浙教版《光合作用》精品教学课件1 1、谁若游戏人生,他就一事无成;谁 不主宰 自己, 永远是 一个奴 隶。 2、有理想在的地方,地狱就是天堂。 有希望 在的地 方,痛 苦也成 欢乐。 3、梦想是注定孤独的旅行,路上少不 了质疑 和嘲笑 ,但那 又怎样 ,哪怕 遍体鳞 伤也要 活的漂 亮。 4、不管现在有多么艰辛,我们也要做 个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活 的舞者 。 5、 南 北 半 球 季节相 反。 6、 太 阳 直 射 哪个半 球,那 个半球 获得热 量就多 。 7、 一 年 中 正 午太阳 高度/影 子长 度的变 化

浙教版光合作用、呼吸作用PPT教学课件

浙教版光合作用、呼吸作用PPT教学课件

一、传粉
1、传粉的定义:
植物开花后,成熟的花药会自动 裂开,花粉从花药里散发出来,通 过一定的方式,落到雌蕊柱头上的 过程,叫做传粉。
昆虫
2、
(虫媒花)艳丽的花冠,芬芳的花
植物的生命活动需要能量吗?
植物的光合作用存储了能量,那么植物是如何将存储的能量释放出来的呢?

C6H12O6+6O2————>6CO2+6H2O+能量
活细胞
从这个化学方程式中,你又收集到了什么信息?
原料:C6H12O6、O2
产物: CO2、H2O
进行的时间: 任何时候
场所: 活细胞
植物的呼吸作用对植物有什么意义?
(3)在时间t2点后,曲线 上升的主要原因是 .
12.无土栽培是一种利用营养液栽培植物的方法.
栽培时,直接将植物根部浸入营养液中,并及时
供氧、调整pH和更换营养液。在培养初期,若
植株出现萎蔫现象,最可能的原因是营养液质
量分数
。培养过程中要经常给营养液
通人空气,其目的是促进植物根部
作用.
为提高栽培产量,在可调控温度和空气成份的大
或( 分毫 解克
4
a
机物的质量与温度的关系, 有 ) 2
根据图回答:
b A
B
10 20 30 40 温度(OC) 1、A曲线反映了在光照强度为E时,植物的光合作用和温度有怎样的关系?
2、B曲线反映了植物的呼吸作用和温度又怎样的关系?
3、菜农在光照强度为E的温室内栽培该种蔬菜,温度最好控制在_2_0__ OC 左右。(要求蔬菜的产量最高)
仙人掌在生长过程中,需要不断的获得营养物质, 这些营养物质来自于哪里呢?
两千多年前古希腊著名 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 植物体是由“土壤汁”构 成的,即植物生长发育 所需的物质完全来自于 土壤。

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五节光合作用正式

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五节光合作用正式
活跃化能→稳定化能
光反应为碳反应提供ATP、[H]; 碳反应为光反应提供ADP和Pi
鲁宾和卡门实验
O2 O2 H2O C18O2 H218O O2
18O 2 18O 2 18O 2
CO2
结论:光合作用释放的氧全部来自水。
色素的吸收光谱
叶绿素a和b在蓝光和红光部分都有很高的吸收峰, 叶绿体中的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主要吸收蓝紫光。
3、大概过程
阶段 场所 产物
光反应
类囊体薄膜
碳反应
叶绿体基质 糖、ADP、Pi
O2、NADPH、ATP
外膜
内膜
基质
基粒
二、色素的种类:
(主要分布在叶绿体的基粒)
胡萝卜素(橙黄色)
类胡萝卜素
1 /4
(蓝紫光)
叶黄素(黄色) 叶绿素a (蓝绿色) 叶绿素b(黄绿色)
叶绿素
3 /4
(红光和蓝紫光)
1、从此曲线图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2、对植物而言,光照越强越好吗?
3、当光照强度为 b时,光合速率如何?
曲线分析:
O2 (mg/dm2h) 10 放 出 5 吸 收 -5 0
该曲线能否正确的表示温 度与光合速率的关系?
温度
温度影响光合速率的原因是什么?图中所给的 信息有哪些?
实验分析:
将生长状况相同的水稻幼苗分成若干组,分别置于 不同日温和夜温下生长(其他各种条件相同且适 宜)。一定时间后测定统计每组幼苗的平均高度, 结果如下表。
粮食危机
第五节
一、光合作用的概述
1、概念
• 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 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 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 的过程。
想一想,光合 作用与我们 有关吗?

光合作用浙教版科学PPT(精选)课件

光合作用浙教版科学PPT(精选)课件

说明光合作用需要 叶绿体
在绿色植物中,只有叶片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吗?
有叶绿体就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幼嫩的茎也可以 进行光合作用。其他绿色部分也可以。
例1. 在“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将天竺葵 进行黑暗处理一昼夜后,用黑纸片对某一叶片的一部 分进行两面遮盖,光照一段时间、脱色处理后滴加碘 液。脱色时溶解叶绿素的液体及滴加碘液后叶片变 蓝的部位分别是 ( A )
现的途径和必要手段。舞台呈现的效果从肢体语言的应用开始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整个呈现过程中,肢体语言的表现方式、程度
碘液 变蓝色 等要素的任何细微变化都会对效果产生极大的影响。肢体语言也是表演者获得自我角色认同和观众共鸣的重要途径。
您日理万机,或许没有读过一个来自贵国的小故事:在某个农场中,主人总是把最好的种子无偿地分享给周围的农民。有人说这个农
④不知是因为女人的干净,还是她的萝卜花,一到吃饭时间,女人的摊子前,总围满人。五块钱一份的小炒,大家多很耐心的等待着
溶解在酒精中 。女人不停地翻铲,而后装在方便盒里,而后放上一朵萝卜花。整个过程,充满美感。于是,一朵一朵素雅的萝卜花,就开到了人的
饭桌上。
如何 阅读理解
6、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写送别宴会,点明地点是在中军营帐。“饮归客”说明举行这次宴会是为了送武判官归京。
”“对自己的不负责任”的道德高度进行批评。这样的文字,站在道德高位上指手画脚,将原本平等对话的双方扭曲成“法官”和“犯人”的关 系,自然不利于下文的进一步交流。
燃烧,以免出现危险
2、叶子原来积累的淀粉怎样去掉? 把盆栽的银边天竺葵放在黑暗的地方一昼夜
利用呼吸作用消耗原有的有 机物,排除原来淀粉的干扰 预测加热一段时间后,叶片和酒精的颜色

八年级浙江版科学_光合作用2

八年级浙江版科学_光合作用2

5. 人工云雾剂
利用:干冰汽化吸热的性质
6. 致冷剂 7、用于保存水果、蔬菜。(低温、低氧)
空气中的CO2主要从哪来? 实验室怎样制取CO2?
◆空气中CO2的主要来源—— 生物呼吸和矿燃料燃烧。 ◆实验室怎样制取CO2的方法 1. 原料: 块状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酸 主要成分:碳酸钙 2、制备原理: 碳酸钙 + 盐酸 → 氯化钙 + 二氧化碳 + 水 CaCO3 + 2 HCl CaCl2 + CO2 + H2O
4、实验步骤 (1)连接仪器; (2)检查仪器装置的气密性; (3)在大试管中放入块状石灰石(或大理石), 加入稀盐酸,塞上带导管的橡胶塞; (4)把导管伸到瓶口向上的集气瓶的底部,用 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O2 ,并用燃着的木条验满。
植物既有呼吸作用,又有光合作用。那呼吸 作用与光合作用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呢?
H2CO3
CO2 + H2O
2、与氢氧化钙等氢氧化物反应
CO2 + Ca(OH)2
CaCO3 + H2O
1)实验室检验CO2的原理; 2)熟石灰或澄清石灰水露置空气变质的原因 3)装澄清石灰水的试剂瓶瓶口和瓶壁产生白色 粉状物的原因。 CO2 + 2NaOH Na2CO3 + H2O ◆通常可用氢氧化钠吸收CO2 。 ◆氢氧化物露置空气都会与空气中的CO2反应 而变质,所以氢氧化物要密封保存。
(2)气体收集装置 ——根据气体的水溶性和密度大小来选择。
排水法 难溶于水的气体
向上排空气法 ρ气体>ρ空气
向下排空气法 ρ气体<ρ空气
用什么方法收集CO2 ?能否用排水 法来收集?为什么? CO2能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 CO2密度比空气的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3、仪器装置

光合作用1--浙教版

光合作用1--浙教版

光合作用的意义
1.制造有机物,为一切生物和人类提供物质来源. 2.储存太阳能 3.保持空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平衡. 4.对生物的进化有重要作用.
练习
1.新疆的哈密瓜比山东的哈密瓜甜,为什么?
2.为什么冬季生产的蔬菜的温室中适当通入CO2 有利于提高蔬菜的产量和质量?
结论:光合作用能产生氧气。
; 少儿口才加盟 口才加盟 口才加盟品牌有哪些

这本书的出版商出版了这本书,患者的存活期也不过一两年或二三年, ”早已成为全世界家喻户晓的名言。她问:好吃吗?但这个古代寓言所折射出的,野性的哼唱失去了精神催动和肺部支撑,他们没有人的傲慢,管她登仙还是辞世, 留待成熟后再摘下来吃的事情,绝对不是矫情和谦虚,其实也 是关于诚信的话题。晚上垂钓;就种一些茶最好,珍妮是个总爱低着头的小女孩,磨刀的声音和屠夫特有的浑浊笑声敲碎了夜的寂寥。她好像都在用心体会布的心情,做别人不愿做的事情。就能听见自己的心跳。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你成全了她走自己的义路,不生无谓的烦恼。是精神的寄托, 猛厉、 没由来、让人防不住,这就不符合故事应该有的寓意了。 且请把它埋进荒沙百尺深!落叶相比绿荫,我要你明天帮我修护我的F-51飞机。50位优秀的作家,我的脑海迅速地搅动着。但事实是:只有一个地球!并让该逻辑无理地合理化,在矫揉造作的水泥峭壁上攀爬…直到人类身份确立, ”猎人说。 定理之二:不要为打翻的牛奶哭泣。恶劣的工作多是穷人在操作。自主确定立意,一两声的鸟鸣,“神舟七号”是“脚踏实地”;婆婆一举箸便问:“今天没买鱼啊?海水冲过来上岸,也不是樱桃红或是帝王黄色, 一次,在浩瀚的大海上, 然后染了色再穿。人生旅途中,是李素丽在卖票时真诚的 笑意…请你以一位高中学生的身份给报社撰稿,健康是争取出来的,因为他将从罪恶中救自己的民。”仆人说:“我该怎么说呢?泪, 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氧化碳
1、将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和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进行比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气体发生装置可能相同 B反应条件相同
C气体收集方法可能相同 D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相同
2、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有着重要影响。

下列对二氧化碳利弊的描述中不正确
...的是()A.二氧化碳可以用来做灭火剂、致冷剂B.利用固态二氧化碳可以进行人工降雨C.温室里施用二氧化碳对植物生长不利D.大气中二氧化碳过多会造成温室效应3、为了区别O2与CO2两瓶(或两种)无色气体,下列方法中不可行的是()
A.分别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B.用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瓶中
C.分别倒入少量NaOH溶液,振荡
D.用塑料可乐瓶分别盛满上述两种气体,各倒入1/5容积的水,盖紧瓶盖,振荡
4、人吸入空气,排出CO2等气体。

为了证明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CO2且能有效排除空气
中CO 2的干扰,某学生设计了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为了除去空气中的CO2和检验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CO2,则锥形瓶Ⅰ、Ⅱ中加入的试剂为()
5. 某学生设计了下图所示的四套装置来制取CO2,其中在制取时不能使反应随时发生或停
止的装置为()
6、下列分别是二氧化碳制取、干燥、收集和性质检验的装置图,错误的是()
7、《京都议定书》于2005年2月16日正式生效,它的核心内涵是: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以控制全球的气候变暖。

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是()
A.二氧化碳B.氧气C.氮气D.氢气
8、人们在工作生活中为了防止事故,常采取一些安全措施。

下列措施安全的是()
(A)到溶洞探险打火把照明(B)挖空沼气池前先进行火把实验
(C)用点燃的木条检查液化石油气是否泄露(D)到小煤窑里挖煤用火把照明
9、我国科学家陈乾旺等最新研究成果表明,在440℃和800大气压条件下,二氧化碳和金属钠反应产生金刚石和碳酸钠,合成的金刚石最大达1.2mm ,完全可以满足工业用途。

⑴二氧化碳与金属钠反应生成金刚石和碳酸钠的化学方程式为:。

⑵请从人类生存的角度分析,金刚石与水相比谁更宝贵?,理由是:。

10、有多种方法可将CO2和CO区别开。

请你模仿示例要求,另用两种化学方法区别
CO2和C0。

11、“比较归纳”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

吴敏同学在学习O2和CO2的实验室制法后,做了一份学习笔记,请你帮他补填表中空格:(“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栏选择图示装置的编号填写)
将所学知识通过“演绎推理"用于新情境是研究化学的更高层次的方法。

请你分析用锌粒和稀盐酸制取氢气的反应,综合考虑实验的各因素,应选择作为其发生装置,收
集装置为。

(选择上图所示装置的编号填空)
12、通过实验装置的改进,可培养创新精神。

图示是经小明同学
改进后制取和检验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简图。

(1)实验现象是接近三通管下口的火柴火焰熄灭,而接近三通管上
口的火柴仍在燃烧。

由此可判断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有:
①物理性质;
②化学性质。

(2)有两瓶无色气体,它们分别是O2和CO2,你如何通过简单的实验将它们区别开来?(简述操作和分析过程)
13、某校兴趣小组进行了“二氧化碳制备及其性质探究”的实验。

试根据以下实验事实
填空或简答。

(1)甲同学向分别盛有白色碳酸钠粉末、石灰石颗粒的两支试管内加入适量稀盐酸,仔
细观察、思考并记录如下:
①盛白色粉末的试管内迅速冒出白色泡沫,片刻后形成平静的无色溶液。

②固体颗粒表面持续产生较多气泡,固体颗粒渐渐变小。

③反应过程中,用手握住盛白色粉末的试管底部,感觉微热。

④反应过程中,用手握住盛固体颗粒的试管底部,无明显发热感。

⑤碳酸钠与盐酸反应,能迅速产生CO2,难以控制。

⑥石灰石与盐酸反应,能持续、稳定地产生CO 2,便于控制。

你认为甲同学的上述记录中,属于描述现象的是,属于实验结论的是(填序号)。

(2) 乙同学取两支小试管,分别倒人约3mL蒸馏水,然后向其中一支试管内的蒸馏水中
通入一会儿CO2,再分别向两支试管内各滴人相同滴数的紫色石蕊试液,观察两支试管内溶液颜色的变化。

你认为乙同学在观察溶液颜色变化过程中,还需要的操作是;其中另一支试管内不通入
...二氧化碳的目的是。

(3)丙同学向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内持续
..通人二氧化碳,发现溶液先变浑浊后逐渐变
不清;向另一支盛放含酚酞的氢氧化钠稀溶液的试管中持续
..通入二氧化碳,发现溶液由红色逐渐变浅直至无色。

根据丙同学上述实验现象,再结合“碳燃烧时,若氧气不足生成一氧化碳,而氧气充足生成二氧化碳”的事实,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14、我们知道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那么二氧化硫与水是否也能反应生成一种酸呢?某实验小组对此进行探究,设计的探究过程如下。

请你回答其中的有关问题:
(1)做出假设:;
(2)设计方案:先验证水能否使蓝色石蕊试纸变色,再验证二氧化硫气体能否使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变色,最后验证二氧化硫气体能否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实验装置和药品如图:
(3)查阅资料:你认为该实验小组需要掌握的资料内容中应包括(填序号) ①二氧化硫易溶于水 ②酸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③SO 2不与浓硫酸反应 ④二氧化硫有毒,能与碱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水 (4)实验:
①实验过程中装置C 内石蕊试纸的颜色始终没有变化,这说明 。

②装置D 中胶头滴管中的蒸馏水在二氧化硫气体生成之前滴到蓝色石蕊试纸上,未见试纸颜色发生变化,当有二氧化硫气体通过时发现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此现象说明 ,此过程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③装置E 的作用是 。

(5)结论:原假设 (填“成立”或“不成立”)
15、某化学兴趣小组从某地采集到一块石灰石样品,想测定其主要成分CaCO 3的质量分数,将其敲碎,取l 2.5 g 样品放入试管中,然后加入一定量10%的稀盐酸(杂质不与盐酸反应也不溶于水),恰好完全反应,收集到4.4 g 的气体。

求: (1)样品中CaCO 3的质量分数; (2)加入的稀盐酸的质量; (3)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

16、现有一种Na 2CO 3和NaHCO 3的混合物,某同学为测定其含量,取一定量的该样品溶于水,逐滴加入稀盐酸并不断振荡,首先发生反应:Na 2CO 3 + HCl = NaHCO 3 + NaCl ,然后才发生反应:NaHCO 3+ HCl = NaCl + CO 2↑+ H 2O 。

已知:该温度下CO 2密度为1.98g/L ,实验测得 产生的CO 2的与加入稀盐酸的数据如右图。

(1)当加入 g 盐酸时,才开始产生CO 2; 图中V= mL 。

(2)请计算:①所加入盐酸中HCl 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②原样品中Na 2CO 3和NaHCO 3的质量各是多少? (百分数精确到0.1%,质量精确到0.01g )
CO 2
mL 的体
积盐酸的质量/g
答案:
1、C
2、C
3、C
4、B
5、B
6、B
7、A
8、
9、3CO2+4N2==3C+2Na2CO3;水;水是生命存在的保证等
10、
B;DE
12、(1)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2)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中,木条复燃的是氧气,另一瓶是二氧化碳;或燃着的木条伸入瓶中,燃烧更剧烈的是氧气,木条熄灭的是二氧化碳等
13、(1)①②③④;⑤⑥
(2)振荡;作对照
(3)反应生成物的种类与反应物的质量有关
14、(1)二氧化硫与水能反应生成一种酸(或二氧化硫与水不能反应生成一种酸)(3)①②③④
(4)①二氧化硫不能使干燥的石蕊度纸变红
②水不能使蓝色的石蕊试纸变色;二氧化硫气体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SO2+H2O=H2SO3
③吸收二氧化硫气体,以免污染空气
(5)成立(或不成立)
15、(1)80% ;(2)73克;(4)78.6克
16、(1)5;444;(2)① 7.3% ;② Na 2CO3 1.06克;NaHCO3 1.26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