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兰科植物地理成分与区系特点

合集下载

陈世品,男,1968年生,福建南平人,中共党员,副教授,....doc

陈世品,男,1968年生,福建南平人,中共党员,副教授,....doc

陈世品,男,1968年生,福建南平人,中共党员,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林学院副院长兼统计系主任。

1990年毕业于厦门大学生物系植物学专业,获学士学位;2004年毕业于福建农林大学森林培育专业,获硕士学位;2007年毕业于福建农林大学森林培育专业,获博士学位。

福建省植物学会理事、中国林学会树木学分会会员、福建省油茶协会常务理事、福建省油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

研究方向:树木分类、林木栽培、野生植物资源开发利用、植物和植被监测。

(一)主持的项目1. 闽台种子植物区系比较研究,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2. 外源激素对油茶芽苗砧嵌合体的作用效应,福建省教育厅3. 黄楮林生态学特征研究,福建农林大学青年科研基金4. 优良中小径竹培育及高效经营示范,福建省科技厅5. 观赏野牡丹选育与推广,福建省林业厅6. 武夷山国家森林公园植被调查,武夷山景区管委会7. 武夷山世界遗产地植物和植被监测,武夷山景区管委会8. 天宝岩自然保护区药用植物资源研究,永安天宝岩保护区管理局9. 茶绒杜鹃优良苗木繁育及园林应用研究,三明市园林管理处10. 三明城市植物多样性研究,三明市园林管理处11. 永安市野生观花植物资源及园林应用,永安市园林管理处12. 福建农林大学网络植物地图构建,福建农林大学13. 福建省森林生态功能建设基础、任务与对策,福建省财政厅(二)参与的项目13. 漳平市野生观赏植物资源研究,福建省花协14. 福建省油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福建省科技厅15. 油茶优良种质资源收集保存与分子鉴别,福建省科技厅16. 油茶种质创新及高产优质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福建省发改委17. 福建省油茶优良种质区域化试验及良种选评与示范,福建省科技厅18. 福州市油茶优良种质评比与良种推广示范,国家林业局19. 钟萼木、水松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和分子鉴定,福建省林业厅20. 亚热带地带性植被重建的造林技术研究,福建省林业厅(三)论著、成果1.陈世品.福建青冈林恢复过程中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变化.浙江林学院学报,2004,21(1):258-262.2.陈世品.黄楮林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研究.福建林学院学报,2004,24(2):122-126.3.陈世品.武夷山风景区种子植物区系研究.福建林业科技,2004,31(2):16-19.4.陈世品.福建青冈林不同恢复阶段植物生活型特征的研究.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3,25(2):222-225.5.陈世品,陈存及.福建省漳平市野生观赏植物.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6,25(1):16-18,34.6.陈世品,陈辉,黎茂彪,吴继林,吴锦华.垦复干扰对糙花少穗竹秆径分布的影响.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6(3):254-258.7.陈世品,陈辉,刘玉宝,李芳,吴颖.亚热带主要经济树种在园林中的应用.亚热带农业研究,2006,2(1):60-64.8.陈世品,黎茂彪,陈爱玲.不同坡位糙花少穗竹林养分分配格局.福建林学院学报,2007,27(3):193-198.9.陈世品,黎茂彪,陈辉,吴继林,吴锦华.垦复干扰对糙花少穗竹林物种多样性的影响.福建林学院学报,2006,26(4):303-307.10.陈世品,马祥庆,林开敏.武夷山风景区主要植被类型群落结构特征的研究.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4,26(1):37-41.11.冯金玲,杨志坚,陈辉,陈世品,刘玉宝.油茶芽苗砧嫁接体的亲和性生理.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40(1):24-30.12.冯金玲,杨志坚,陈世品,刘玉宝,陈辉.油茶芽苗砧嫁接口愈合过程中苯丙烷代谢的若干生理指标.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40(3):264-270.13.游水生,叶功富,陈世品,高伟,韩孟孟.福建东山岛种子植物区系科的分析.广西植物,2011,31(1):52-58.14.曹祖宁,陈昌雄,陈世品,林国锋,朱业辉.天然小叶青冈物种多样性研究.林业勘察设计(福建),2009,2:82-84.15.黄启堂,黄启堂,陈世品.福建省兰科植物区系分析.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2009,18(3):81-87.16.王妍,陈辉,陈世品,刘杏娥.福建壳斗科部分植物染色体计数及核型分析.广西植物,2009,29(2):198-201.17.杨青,陈世品,邹利清,连培华.浙江桂叶油化学成分的GC-MS分析.生物质化学工程,2009,43(3):25-27.18.游水生,叶功富,徐俊森,陈世品,崔冬冬.福建东山岛海岸带潺槁树种群生命表分析.广西植物,2009,29(1):96-102.19.陈辉,刘佳洁,刘国敏,刘玉宝,冯金玲,李阿池,陈世品.油茶F1代试验林优良杂交组合及亲本的选择.福建林学院学报,2008,28(4):304-309.20.董建文,黄启堂,陈世品,林金国.杉木林迹地近自然恢复苦竹群落的研究.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8,16(5):1218-1224.21.李文松,刘金福,林思祖,陈世品,刘宝,刘玉宝,阙晨曦,何中声.三明市梅列区北山风景林综合评价研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6(8):144-150.22.杨志坚,陈辉,陈世品,冯金玲,雷金勇.糙花少穗竹天然居群表型变异.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7(6):592-596.23.游水生,叶功富,陈世品,张思玉.不同采伐更新模式对米槠群落植物物种β多样性的影响.武汉植物学研究,2008,26(6):600-607.24.陈爱玲,林思祖,陈世品,陈元镇.杉木连栽地上闽楠与杉木林分凋落物特征比较.福建林学院学报,2006,26(4):289-293.25.冯金玲,陈辉,杨志坚,陈世品.锥栗组织培养外植体消毒和选择.福建林学院学报,2006,26(1):22-25.26.刘宝,陈存及,陈世品,李生.闽楠群落优势种群结构与空间分布格局.福建林学院学报,2006,26(3):210-213.27.刘宝,陈存及,陈世品,张国防,李柱国,彭东辉.福建明溪闽楠天然林群落种间竞争的研究.福建林学院学报,2005,25(2):117-120.28.刘玉宝,陈世品.福建鸳鸯猕猴自然保护区经济植物资源调查.林业科技开发,2005,19(6):19-22.29.陈存及,陈新芳,刘金福,董建文,陈世品.人工—天然杉阔混交林种群生态位及竞争研究.林业科学,2004,40(1):78-83.30.冯金玲,陈辉,陈世品,杨志坚.锥栗成熟胚离体培养初报.经济林研究,2004,22(3):29-31.31.胡晓静,陈存及,陈世品,陈美高,彭东辉,梁彦兰.细柄阿丁枫天然林群落结构特征.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4,26(4):555-558.32.黄启堂,刘国强,陈世品.福建省公路绿化树种选择研究.福建林业科技,2004,31(2):59-61.33.黄启堂,郑建平,陈世品.福建省高速公路边坡绿化用藤本植物选择体系的研究.福建林业科技,2004,31(1):14-16.34.梁彦兰,陈存及,陈世品,彭东辉,张国防.永春牛姆林青钱柳天然林群落区系成分分析.福建林学院学报,2004,24(3):229-232.35.陈彦,陈世品.超临界C02萃取樟科植物叶片的工艺.福建林学院学报,2003,23(2):136-140.36.曹永慧,陈存及,赖培淼,刘金福,陈世品,董建文.乳源木莲天然林群落种间联结的研究.福建林学院学报,2003,23(2):124-127.37.李生,陈存及,曹永慧,陈世品,刘金福,董建文.乳源木莲天然林主要种群生态位的研究.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3,25(3):374-378.38.陈彦,陈世品.超临界流体萃取樟科植物的工艺研究.林产化工通讯,2002,36(6):7-11.39.陈世品. 天宝岩原生药用植物. 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40.马祥庆,李建民,刘春华,陈世品,黄清麟,刘爱琴,陈国瑞,黄勇来,潘标志,陈绍栓.福建青冈种群生态学特性及人工栽培技术研究. 2004年度福建省科学技术三等奖。

福建植被划分

福建植被划分

1植被分区的主要原则植被区划就是在一定地段上,依据植被类型及其地理分布特征的差异,划分出高、中、低各级彼此有区别,而其内部具有相对一致的植被类型及其有规律的组合的植被地理区。

因此植被分布的地带性和非地带性规律是植被分区的首要原则。

植被分布的地带性规律,反映高级植被类型单位与气候,特别是热量和水文条件之间的关系,它可以作为划分高级植被分区单位的依据。

植被分区的非地带性规律,主要考虑植被分布与地貌类型、地质状况、地表组成物质以及土壤类型等局部地理环境间的关系,它可作为划分中级或低级植被分区单位的依据。

福建位于祖国东部的森林带,在进行植被分区时,首先应考虑森林植被类型,同时参考较为稳定的灌草丛植被。

在自然植被遭到严重破坏的地区,可以结合人工植被的种类、生长状况以及农作物的耕作制度等来划分。

2植被分区的各级单位及分级原则根据目前的植被状况与复原植被的理论,并遵循上述植被分区主要原则,拟订出划分本省各级植被分区单位的依据。

本区划的分区为4级制。

其单位系统采用《中国植被》(1980)的3级制,并增加“区”以下的“小区”一级。

植被区域植被分区的最高一级。

福建隶属于中国3大植被区域中的“中国东部湿润森林区”。

植被地带植被分区的第2级。

按植被本身的标志,即以区域内典型的优势植被类型地带性的综合体而划分。

主要按具有相对稳定性植被类型的差异,以及参照建群层片的区系组成中一定的特征种,同时考虑到与其相适应的地理环境及气候带等的相关关系而划分。

本省分为两个植被带,即南亚热带雨林地带与中亚热带照叶林地带。

植被区植被分区的第3级。

划分依据按植被类型组合上的差异。

其差异主要表现在植被类型及主要种或其伴生种的数量与生态习性。

植被分布的规律性,包括植被类型及地方性生态环境特点;区内的耕作季节与制度。

据此,本省南亚热带雨林地带内典型植被类型基本上一致,因而仅划为一个植被区;中亚热带照叶林地带内植被类型均以照叶林为主,但闽西、闽中、闽东、浙江省东南部,以及粤赣交界以东与闽北地区植被在树种成分上有差异,故在中亚热带照叶林地带内,可划分为两个植被区。

兰科

兰科

5.天麻属 天麻属(Gastrodia) 天麻属
腐生兰;根状茎肥厚,横生, 腐生兰;根状茎肥厚,横生,表面有环 茎直立, 节上具鞘状鳞片; 纹 ; 茎直立 , 节上具鞘状鳞片 ; 总状花序顶 花较小;萼片和花瓣合生成筒状,顶端5 生;花较小;萼片和花瓣合生成筒状,顶端 齿裂;花粉块2,多颗粒状。 齿裂;花粉块 ,多颗粒状。 代表植物: 代表植物: 赤箭、 天麻 (赤箭、赤天箭 赤箭 赤天箭)(G.elata Bl.)
兜兰属-兜兰(拖鞋兰) 兜兰属 兜兰(拖鞋兰) Paphiopedilum spp. 兜兰
兜兰属-兜兰(拖鞋兰) 兜兰属 兜兰(拖鞋兰) Paphiopedilum spp. 兜兰
巨瓣兜兰
硬叶兜兰
蝴蝶兰属—蝴蝶兰 蝴蝶兰属 蝴蝶兰 Phalaenopsis sp.
蝴蝶兰属—蝴蝶兰 蝴蝶兰属 蝴蝶兰
3.石斛属 (Dendrobium) . 附生兰;茎黄绿色,节间明显; 附生兰;茎黄绿色,节间明显;花常 大形而艳丽,常生于茎的上部节上; 大形而艳丽,常生于茎的上部节上;花被 片开展;侧萼片和蕊柱基部合生成萼囊; 片开展;侧萼片和蕊柱基部合生成萼囊; 花药药柄丝状,药囊2室 花粉块4。 花药药柄丝状,药囊2室;花粉块4。 代表植物: 代表植物: 石斛(金钗石斛、吊兰花 石斛 金钗石斛、吊兰花)(D.nobile Lindl.) 金钗石斛
兰科Orchidaceae 兰科
一、重点特征 草本。 两侧对称,花被内轮 草本。花两侧对称,花被内轮1 片特化成唇瓣 能育雄蕊1或2(稀3); 唇瓣, 片特化成唇瓣,能育雄蕊1或2(稀3); 花粉结合成花粉块, 花粉结合成花粉块,雄蕊和花柱结合 合蕊柱,子房下位,侧膜胎座。 成合蕊柱,子房下位,侧膜胎座。 二、花程式

福建自然植被

福建自然植被

一、自然植被(一)南亚热带季雨林季雨林是南亚热带地带性植被,分布在福州—福清—仙游—永春—华安—永定一线以东、以南的南亚热带地区。

本区由于人类活动频繁,原生植被已荡然无存,次生季雨林保存较完整的也仅限于南靖县境内,但区内季雨林的种属则屡见不鲜。

根据厦门大学生物系在南靖和溪乡乐土村六斗山进行多年调查的结果,该山季雨林中共有维管束植物216种,分属于80科、145属。

按植物生活型,有木本植物128种,草本植物34种,藤本植物54种;按植物门类,有蕨类植物13种,裸子植物1种,双子叶植物180种,单子叶植物22种。

因此,季雨林以木本双子叶植物为主要组成分子,这与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是相同的。

季雨林中含属种较多的科有茜草科(Rubiaceae)、豆科(Leguminosae)、樟科(Lauraceae)、大戟科(Euphorbiaceae)、蔷薇科(Rosaceae)、紫金牛科(Myrsinaceae)等,这些科既反映出群落热带性的特点,也反映出群落古老性的特点。

在乔木树种中,樟科和大戟科占明显优势,这与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有所不同。

季雨林的林相,以六斗山为例,林冠浓密而凹凸,外貌常年呈绿色,每当春末夏初,大多数乔木树种相继开花,林冠黄绿相间,十分迷人。

垂直层次较多,其中乔木有3层,灌木有2层,草本有2亚层。

林内树干通直,树皮光滑。

其建群种红栲(Castanopsis hypargyreus)、乌来栲(C.uraiana)的大树常有3~6个明显的板根,以支撑其高大的躯体,尤以红栲最为注目。

林内多藤本植物,其中不少为木质大藤本,如密花豆藤(Spatholobus suberectus)、花皮胶藤(Ecdysanthera utilis)、扁担藤(Tetrastigma paniculata)等,其中密花豆藤径粗可达52厘米,实属罕见。

藤本植物在林间四处攀悬、穿插、飞架,使林内更显纷繁缭乱。

榕属(Ficus)的绞杀现象和水筒木(Ficus fistulosa)、水冬哥(Saurauiatr istyla)的茎花现象都很普遍。

福建省兰科植物新资料

福建省兰科植物新资料

第50卷第1期2021年1月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福建省兰科植物新资料马 良1 ,陈新艳2 ,林丽妹3 ,林亦鹏彳,林青青",林晟5,陈世品° ,兰思仁1(1.福建农林大学园林学院;2.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3.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福建福州350002;4.三明市园林中心,福建 三明365000;5.诏安县中医院,福建 漳州363000;6.福建中医药大学药学院,福建福州350122)摘要:报道了福建省野生兰科植物分布新记录属1个,新记录种5个,分别为隐柱兰属Cryptostylis R. Br.,隐柱兰Cryptostylis arachnites ( Bl.) Hassk.、二色卷瓣兰 Bulbophyllum bicolor Lindl.、日本对叶兰 Listera japonica Bl.、叉柱兰 Cheirostylis clibbomdy- eri S. Y. Hu & Barretto 、四腺翻唇兰Hetaeria biloba ( Ridl.) Seidenf. et J. J. Wood .凭证标本保存于福建农林大学标本馆.关键词:兰科;新记录种;福建省中图分类号:Q9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5470( 2021) 01-0049-05DOI :10.13323/ki.j.fafu( nat.sci.) .2021.01.007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1D )New materials of Orchidaceae from Fujian ProvinceMA Liang 1 , CHEN Xinyan 2, L1N Limei 3, L1N Yipeng 3, L1N Qingqing 4 ,L1N Sheng 5, CHEN Shipin 6, LAN Siren 1(1.College of Landscape ;2.College of Jinshan ; 3.College of Forestry, 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 Fuzhou,Fujian 350002, China ; 4.Sanming City Garden Center , Sanming , Fujian 365000, China ; 5.Chinese MedicineHospital of Zhao'an, Zhangzhou , Fujian 363000, China ; 6.School of Pharmacy, Fujian University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Fuzhou , Fujian 350122, China)Abstract : Cryptostylis arachnites , Bulbophyllum bicolor , Listera japonica , Cheirostylis clibborndyeri , Hetaeria biloba , are reported as new records of Ochidacesa from Fujian Province. All the vouchers specimens were preserved in Herbarium of Forestry College , Fu ­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Key words : Orchidaceae ; newly recorded species ; Fujian Province兰科植物全世界约有800多属27 500余种,中国野生兰科植物极为丰富,据统计,我国兰科植物有 190属1 600多种[|].福建省位于我国华东沿海地区,地跨南亚热带和中亚热带,具有良好的水热条件,极 其适宜兰科植物生长发育.从19世纪80年代学者们就开始对我省的兰科植物进行了调查,但全省的兰科 植物资料还不齐全[2],到90年代,植物学家对福建省兰科植物进行了更系统的调查,发现共有60属119 种及6变种[3].到20世纪,交通的便利及科学手段的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兰科新记录及新种被发现,到 2016年,据统计有71属154种[4].福建农林大学兰花团队获得2019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极大地鼓 舞了从事兰花研究及生产的团队,全国兰科植物资源调查工作也受到了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的重视,组织开 展了全国兰科植物资源普查项目.在进行全国兰科植物资源普查过程中,发现5种兰科植物,通过标本采 集和查阅相关文献,确定5种兰科植物分别为隐柱兰Cryptostylis arachnites ( Bl.) Hassk.、二色卷瓣兰Bul ­bophyllum bicolor Lindl.、日本对叶兰 Listera japonica Bl.、叉柱兰 Cheirostylis clibborndyeri S. Y. Hu & Barretto A 四腺翻唇兰Hetaeria biloba ( Ridl.) Seidenf. et J. J. Wood ,均为福建省新记录种.凭证标本保存于福建农林 大学标本馆.收稿日期:2020-03-25 修回日期:2020-04-23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9YED1000400);2018年中医药公共卫生服务补助专项“全国中药资源普查项目”(财社〔2018〕43 号);海峡两岸红壤区水土保持协同创新中心(KP80ND803).作者简介:马良(1989-),男,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植物资源学.Email :fjmaliang@ .通信作者兰思仁(1963-),男,教授,博士.研究方 向:植物资源学.Email :lsr9693@ .・50・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50卷隐柱兰属Cryptostylis R.Br.叶基生,1〜2或数枚,具长柄.花葶直立,总状花序顶生,常具多数密生的花;花不倒置(唇瓣位于上方);蕊柱极短,具侧生的耳;花药直立,位于蕊柱的背面;柱头1个,凸出,肉质.约20种,分布于大洋洲和热带亚洲.我国产1种的2变种,分布于台湾、广东、广西、福建[5-6].1隐柱兰Cryptostylis arachnites(Bl・)Hassk・地生草本(图1).叶2〜3枚,基生,具长柄,中肋在上面凹下,在背面隆起,上面绿色,无斑点,背面淡绿色,边缘全缘,光滑.花葶从叶基部抽出,直立,高可达52cm;花较大,黄绿色;花瓣线形;唇瓣位于上方,长椭圆状卵形,不裂,背面黄绿色,内面桔红色而具暗红色斑点,基部圆形且呈浅囊状,内面有细毛;蕊柱粗短.花期5-6月.分布:广东(鼎湖)、广西(上思)、台湾(里龙山以北)、福建(诏安)[5-6].凭证标本:福建省诏安县乌山风景区,海拔575m,生长于山涧边坡林下,2020年5月5日,FAFU 202005006.A:植株;B:生境;C:花细节图.图1隐柱兰Fig.l Cryptostylis arachnites(Bl.)Hassk.2 二色卷瓣兰Bulbophyllum bicolor Lindl・根状茎粗壮(图2).假鳞茎卵球形,顶生1枚叶.叶革质,先端钝并且稍凹入,基部收狭为长约1.5cm 的柄.花葶从假鳞茎基部发出,均具2朵花;花淡黄色,在内面具紫色斑点;中萼片长圆形,边缘具肥厚的红色缘毛;侧萼片斜卵状披针形,具7〜8条紫色条纹;花瓣卵圆形;唇瓣橄榄绿色,后变为橘红色,背面具紫色斑点.花期5-6月.分布:香港、广东(深圳)、福建(诏安)[5-6].凭证标本:福建省诏安县红星乡进水村水库后山峡谷中,海拔400〜550m均有分布,生长于峡谷石壁中,2020年5月6日,FAFU202005064.3日本对叶兰地生小草本(图3).茎细长,有棱,近中部处具2枚对生叶,叶以上部分具短柔毛.总状花序顶生,长约6~8mm,具2〜9朵花;花梗细长,具稀疏白色细毛;花紫绿色;3萼片和花瓣近等长;花瓣长椭圆状线形,先端钝;唇瓣楔形,长6mm,先端二叉裂,基部具一对长的耳状小裂片;耳状小裂片环绕蕊柱并在蕊柱后侧相互交叉;裂片先端叉开,线形,长约4mm.果长圆形,长约1mm.花期3—4月.果期3—4月.第1期马良等:福建省兰科植物新资料・51・福建对叶兰属植物原记载有西藏对叶兰Listera pinetorum Lindl.,但西藏对叶兰花梗无毛,而本种则花梗有毛,极易区分⑶.分布:产台湾[6_7]、湖南⑻、浙江(泰顺、景宁)3°]、福建(平和).凭证标本:福建省平和县三坪寺省级自然保护区,经度117。

泉州野生兰科植物资源初探

泉州野生兰科植物资源初探

附生
Lindl)Garay)
·90·
福建林业科技
第 48卷
序号 属 15
表 1(续)

分布地点
毛柱 隔 距 兰 (Cleisostomasimondii(Gagnep)Sei 德化、永春、安溪 denf)
生活型 附生
16 贝母兰属(Coelogyne) 17 吻兰属(Collabium)
流苏贝母兰(CoelogynefimbriataLindl)
德化
多花兰(Cymbidium floribundum Lindoeringii(Rchbf)Rchbf) 安溪、德化
寒兰(Cymbidium kanranMakino)
德化
兔耳兰(Cymbidium lancifolium Hook)
永春、德化
广东石斛 (DendrobiumkwangtungenseTso)
第 48卷 第 2期 2021年 6月
福建林业科技
Jour ofFujian Forestry Sci and Tech
doi:10.13428/j.cnki.fjlk.2021.02.019
泉州野生兰科植物资源初探
Vol48 No2 Jun,2021
尤芬蕾,林彦云 (泉州市林业局,福建 泉州 362000)

伞花石豆兰(Bulbophyllum shwelienseWWSm)
10 虾脊兰属(Calanthe) 钩距虾脊兰 (CalanthegracilifloraHayata)
11 叉柱兰属(Cheirostylis) 中华叉柱兰(CheirostylischinensisRolfe)
12 异型兰属(Chiloschista) 广东异型兰 (Chiloschistaguangdongensis ZHTsi)

福建植被浅知识

福建植被浅知识

森林植被类型福建地处泛北极植物区的边缘地带,是泛北极植物区向古热带植物区的过渡地带。

植物种类较为丰富,以亚热带区系成分为主,区系成分较复杂。

全省植物种类有4500种以上。

据近年陆续进行的调查统计,全省木本植物共有1943种(含变种153种),分属142科、543属,约占全国木本植物种的39%,科的81%,属的55%。

木本植物中,裸子植物有9科、31属、61种和2变种。

以我国特有的马尾松为主,海拔1000米以上出现黄山松。

杉木广布全省,还有柳杉、福建柏、油杉等,是构成常绿针叶林的主要成分。

被子植物以壳斗科和樟科种类最多,其中许多种类是省内森林植被的建群种、优势种或主要树种。

金缕梅科、山茶科、茜草科、木兰科、蝶形花科、苏木科、含羞草科、桑科、大戟科、紫金牛科、山矾科、五加科、蔷薇科、桃金娘科、芸香科、野牡丹科、杜英科、安息香科、山龙眼科、夹竹桃科、石楠科等与森林植被的组成关系较为密切。

壳斗科在福建有6属、60种;樟科有12属、66种、9变种和1变型;木兰科有9属、35种;金缕梅科有11属、20种、6变种;桑科有8属、40种;蝶形花科、苏木科和含羞草科也有一定的种类。

福建森林植被的区域划分,在水平方向上大致辞以闽中大山带为界,即西起永定下洋,沿博平岭山脉,经戴云山、飞鸾至三沙湾入海一线,东南部为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地带,西北部为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

在同一地带内,由于纬度、海拔高度等的差异,其森林的组成成分也有所不同。

(一)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地带地带内的原生植物群落,除个别地方保存较为完好外,大多已破坏殆尽,现存的多为次生林、人工林或残林。

主要的森林植被类型有:1、季风常绿阔叶林小片星散分布于海拔200~500米以下的丘陵或谷地。

主要森林成分由桃金娘科、樟科、番荔枝科、茜草科、大戟科、蝶形花科、杜英科、紫金牛科、无患子科等热带性科属与壳斗科的热带、亚热带属种组成。

其中,上层乔木优势种有红鳞蒲桃、厚壳桂、硬壳桂、滇南栲、乌耒栲、米槠、南岭栲、山杜英、蕈树、软荚红豆树、黄杞等,和一些热带性树种的红桂木、梭罗树等,大多高达20米以上;中、下层乔木有鹅掌柴、茜草树、毛茜草树、毛五月茶、狗骨柴、多种围涎树、鸭公树等,以及极少数落叶树种如木腊树等;较喜光的红钩栲、黧蒴栲等多在林缘生长。

植物区系特征及植被地理

植物区系特征及植被地理

植物区系特征及植被地理一、植物区系的基本特征我国现代植物区系的形成和特点是在特定自然地理条件,特别是自然历史条件综合作用下,和植物界本身发展演化的结果。

其特征主要可归纳以下五方面。

1.植物种类丰富据统计,我国现有维管束植物有353科,3184属,27150种,在世界植物区系中占重要地位(表7-1)。

按我国植物区系所包含种的数目,与世界植物区系丰富的国家相比较,仅次于马来西亚(约4.5万种)和巴西(约4万种),居世界第三位。

我国植物种类丰富,还表现在一些大科,特大科含有大量种类。

世界种子植物中4个含万种或万种以上的特大科,在我国都含千种以上,即兰科1040种、菊科2170种、豆科1080种、禾本科1160种。

另外还有50个大科,在我国各含有100—1000种,如蔷薇科(912种)、唇形科(793种),杜鹃花科(792种),毛茛科(687种);玄参科(687种)等。

这54个科我国共含有19700多种,约占全国种子植物种数的80%,广布全国,是我国植物区系的基本组成。

2.起源古老根据古地理研究,我国白垩纪至第三纪时期,大部地区气候暖热。

第四纪冰期,也仅受到寒冷气候影响或一些地方受到山地冰川影响。

由于我国地处中低纬度,加之地形复杂,便成为许多古老植物的避难所或新生孤立类群的发源地。

因此,我国具有许多古老的孑遗植物及系统演化上原始或孤立的科属。

我国现有种子植物2980属中,单型属(只含1种)422属、少型属(含2—6种)713属,合计占全国属数的38%。

我国特有的190多属中,单型属和少数型属的比例更高达97%。

只含1属1种的科也有16个之多。

这些种类多是第三纪古热带植物区系的孑遗或更古老的成分。

如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银杏(Ginkgo biloba)、鹅掌楸(Liriodendron chinense)等号称活化石。

此外还有银杉(Cathaya argyrophylia)、金钱松(Pseudolarix amabilis)、白豆杉(Pseudotaxuschienii)、柳杉(Cryptomeria,2种)、水松(Glyptostrobus Pensilis)、台湾杉(Taiwania,2种)等古老的裸子植物,以及被子植物中钟萼树(Brctuhneidera,1-2种)、连香树(Cercidiphyllum japon-icum)、青钱柳(Cyclocarya paliurus)、珙桐(Davidia involucrata)、金钱槭(Dipteronia2种)、杜仲(Eucommia ulmoides)、马尾树(Rhoiptelea chiliantha)、水青树(Tetracentron siense),等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l卷第2期 2010年2月
CHINESE
热带作物学报
JOURNAL OF TROPICAL CROPS
V01.3l
No.2
F曲.20lO
福建兰科植物地理成分与区系特点
庄西卿1,陈璋2’
1福建省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福建漳州 2福建省林木种苗总站.福州
摘要 350003 363001
福建兰科植物共有6l属134种(包括中国特有种29种),其中地生兰37属79种,附生兰22属50种,
Q 8

5 24
2五0 2Q

匙唇兰属&彘删彤^曲
寄树兰属月口6幻“£砌

2 l
屯2 2 5 0 o
40
2 2
风蔓属№触f胁
5Q 5Q
100・0 50・o
萼脊兰属H增,Dc^l“j

盆距兰属G口j加曲I}f“f

40
24


4~


万方数据
热带作物学报
2.1.3
3l卷
兰科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分析 (1)属的地理成分分析。根据吴征镒…的种子植物区系属的分布区划分方法,可将福建省野生兰科植
doi
10.3969/{.issn.1000-2561.2010.02.021
中图分类号s682.31
植物区系地理成分与区系特点研究不仅是探索植物界演化历史.反映生物多样性区域特征的重要基 础工作。而且是开展植物种质资源调查与保护的最基本资料之一.也是植物地理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是 研究植物区系的组成、起源、发展及分布等问题的分支学科。兰科植物(Orchidaceae)是开花植物中最大的 家族之一。而且是单子叶植物中最高度演化的一科.分6个亚科700多属25 000多种Il卅。许多种类以其 奇特的叶形、花形或花色,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深受人们的喜爱,其分布几乎遍布全球,并表现出高 度特异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性。福建地处北回归线附近,季风气候特征明显,全省气温季节变化不一。 北部地区四季分明,南部地区则只有热、凉二季。基本无冬。全省年平均温度15.3~21.9℃,年平均降水
14
10 4 10
1屯3
2Q 0 5Q 0 2Q O &O lQ O
25・0
33・3 66-7 50・0 25・O 12・5

2 2 2 2 1
3 4 8
16
40 ∞ ∞
20 35 1
14

6 7
五O 2 9 100.0 1&7 2&0
14・3
20-0 5・0 100・0 25・0 100・O 100・0 7・1 3・8 16・7 33・3 7・l 100・0 lOO-0 50・0 5・6 8・3 25・o 50・O 33・3 33・3 10・O 100・0 100・o 50・0 33・3 25・0 50・0 100・0 33・3

1 1 1 1 l l 1 1 1 1 l l 1 1 l 1 l 1 l

3 3 10 l l 2 3
1t

L 4 1.3 6 7
芋兰属Mn,f№

15
山兰属D瑁肿^扭
球柄兰属删s曲曲H脚m
苞舌兰属勋口咖昭幻f出
∞ 4
6 10 5
1・7
2&O
1&7 1Q 0 2Q 0 1Q 0
黄兰属c印^口缸n成P唧咖
万方数据
278
热带作物学报
衰1
3l卷 福建省野生兰科檀物生活型统计
(含变种。下同)(表1),约占世界兰科植物总属数 的8.7%.总种数的O.7%,占中国兰科植物总属数 的35.7%.总种数的10.8%。在所产的61属134 种野生兰科植物中。其生活型是多种多样的。其中, 以地生兰为主,共37属、79种。分别占总属、种 数的60.7%、59.0%;附生兰有22属、50种,占 总属、种数的36.1%、37.3%:腐生兰共4属、5 种,占总属、种数的6.6%、3.7%。分别是无叶兰 属∞p
兰属C肿厶训舯 虾脊兰属cd鲫m・
羊耳蒜属L扫fmJ
50
250 150
四 眈 镐 历
70
2Q O &2
&3
斑叶兰属GDD匆删
玉风兰属H口扫研甜{口 舌唇鼍属P缸衄n赢P旭

6 5 5 4 3 3 3 3 3 3 2 2 1
40
l&0
L 0 &3 Q
6∞
150 000

76
石斛属Dm加6血小
阀嚣■属Peri蚓Ms
表2福建兰型焦塑星直壁笪堡盛壁占堂墨匡丕塑生鱼匿墨丝丝堡
奉区种数
1l 10 8 8


世界神数
1 000
中四种塾一奎堕直世墅些叁些趔£墅
100 l・l
至坠臣!里坠墨堕塑!!!垒
儿.o 34・5 15・4
16・7 24・0 8・6 16・7 6・6 20・O 25・0 14・3 10・7
ll・u
石琶兰属曰“f如p^y口H用
鸢尾兰属(D6erDn玩)、芋兰属、线柱兰属 (历端i聊)及热带亚洲、非洲和太平洋间断
分布变型的带叶兰属(‰嘶p^彻删),北温
带分布型有对叶兰属(L括把m)、绶草属、舌
沼兰属^位mj黟如


35

12 21
已7 &6 L 0 L
开唇。鼍属^nD咖曲口埘
鸢尾兰属Db盯撕4
毛鼍属E砌
隔距兰属C如矗D矗Dm口
3∞ 3∞
370

40

Q 8 &O 2 5
7・5
18・8 25・O
l∞
120
16
12 8 6
白点兰属mj竭弦M“用
头蕊兰属c印胁缸耐拓r4 盂兰属£胛Ⅲ口rc^缸 朱兰属^won面 带羼兰属7矗n缸 鹤顶蔓属|p^Ⅱ加J 独蒜兰属|Pf新棚e 石仙桃属尸^D“d讲4 无叶兰属A_口^∥b,曲矗
伍抽诚)和兰属(∞曲诚“m)则具有附生和地生2种
生活型,羊耳蒜属中有附生兰5种、地生兰3种, 兰属中则有地生兰8种、附生兰2种。
2。1.2
兰科植物区系属内种的组成
从表2可
见。福建兰科植物种数占世界区系比例最大的是血
叶兰属(£以括施),达100%,世界分布仅1种,本
区也有;其次是朱兰属(Pogon玩)、宽距兰属、风
齿兰属、白蝶兰属(Pec钯i凰)、钗子股属(£Ⅱ如i口)、竹叶兰属、全唇兰属(枷ec^诂)、带唇兰属、球柄兰属、
安兰属、石斛属(眈,洳6溉)、吻兰属、厚
唇兰属(印谤聊溉)、贝母兰属(C钿咖)
的36.0%:其次为热带亚洲至热带大洋洲
表3福建兰科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
和独蒜兰属(胁如加)等22属。占总属数
分布型,包括坛花兰属、白点兰属
2结果与分析
2.1福建省兰科植物区系统计与分析 2.1.1科内属、种构成及其生活型 根据现有兰科植物文献∞1。已知福建共有野生兰科植物61属134种
基金项目:国家星火计划项目(No.2005EAl06_01),福建省花卉种苗科技攻关项目(No.2006一UfF埘2)资助。
第一作者简介:庄两卿.男,1963年生,研究员。研究方向:园艺与植物种苗快繁。 ・通讯作者。陈璋,E—nlail:nor舵e@163.com。 收稿日期:2009_019—08 修回日期:2009一12一16
(死觑pe肌um)、兰属、葱叶兰属、毛兰
属(E砌)、石仙桃属(‰Z渤纪)、阔蕊兰
属(忍麻t讪岱)和隔距兰属(眦函吣协,耽)等
8属.占总属数的13.1%:再次为旧世界热 带分布型及其变型、北温带分布型和东亚 分布型及其变型.分别占总属数的9.8%。 旧世界热带分布型及其变形包括旧世界热
带分布型的翻唇兰属、鹤顶兰属(鼢反w)、
占33.3%)和翻唇兰属(日e娩砌.占33.3%)等,以
上25属在中国兰科植物区系中地位重要。
万方数据
2期

庄两卿等:福建兰科植物地理成分与区系特点
279
一_一——●—-_—_-—-__●__-—l__--●l___--__-____●-__●_--●ll-l●-●-_●--一

————面——{-——————二—写亘j两E二二j垂丕歪垂二二二互互五西匿二二巫夏区至互歪亚互二三竖占主旦匡丕堕型』堑 —云吾孝ii孟磊忑:===■————了广————r丽r————『石r———一一11——一
物6l属划分为11个分布区型和4个变型(表3),统计结果表明,福建省野生兰科植物区系成分较为复
杂、多样,以热带亚洲(印度一马来西亚)分布型及其变型为主,共有斑叶兰属(GoD咖m)、血叶兰属、蛇 舌兰属、萼脊兰属、寄树兰属、盆距兰属(G∞凇^舭)、无叶兰属、盂兰属、匙唇兰属(&IIloe加rc^蠡)、牛
白蝶兰属(Pec据姚)、黄兰属(cep枞船ropsb)、吻
占50%;其他所占比例较高的有兰属(占34.5%)、
兰属(co鼬i啪)、寄树兰属(尺06幻粥砌)和萼脊兰属,
盂兰属(占33.3%)、坛花兰属(Ac肌£^eP^咖piMm, 占33-3%)、香荚兰属(y觎i玩,占33.3%)、芋兰
属(Ⅳe删以池,占33.3%)、牛齿兰属(AP胪舢妇也,
l l
Q 5 lz 5

50 50 lo 5 40
&0
z O
线桂兰属z“砌P
绶草属s西r∞m甜 葱叶鼍属MjcrD如 蜻蜒兰属n如如


lQ O
2 坞
12 4
2Q 2
O 5
角盘兰属胁rmf耐H小
无柱兰属Ami幻s妇mn 兜被鼍属ⅣP口口f佣f妇 白蝶!!属P即纠陆 香英兰属y钿口缸

12 7 70
&0 &3
蜻蜓兰属(死幻£如)、安兰属(A,li口)、竹叶兰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