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区系
中国植物区系的联系,区别

中国植物区系是指中国境内植物的分布区域。
根据植物的特征和分布情况,可以将中国的植物区系划分为几个主要类型。
北方区系: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北方地区,包括东北地区和华北地区。
这个区系以针叶树为主要特征,包括松树、落叶松、云杉等。
南方区系: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南方地区,包括长江流域、华南地区和华东地区。
这个区系以常绿阔叶树为主要特征,包括柚木、樟树、楠木等。
西南区系:主要分布在中国的西南地区,包括云南、贵州、四川等地。
这个区系以高山植物为主要特征,包括杜鹃花、银杏、红豆杉等。
西北区系:主要分布在中国的西北地区,包括新疆、青海、甘肃等地。
这个区系以荒漠植物为主要特征,包括沙漠植物、草原植物等。
每个区系都有其独特的植物组成和生态环境,但也存在一些共同点。
例如,中国植物区系总体上呈现东高西低的趋势,即东部地区植物种类较多,而西部地区种类较少。
此外,中国植物区系的界限并不是非常明确,不同区系之间也存在一定的交错和过渡带。
这些交错带不仅体现了植物种类的渐变,也反映了气候和地形的变化。
总而言之,中国植物区系的联系和区别体现在植物种类的差异、生态环境的差异以及地理分布的差异上。
这些区系的存在和
演变不仅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也受到气候、土壤、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
植物区系

世界植物分区
❖ 泛北极植物区(全北植物区)
北方亚区 古地中海亚区 马德雷亚区
❖ 古热带植物区
非洲亚区 马达加斯加亚区 印度-马来西亚亚区 玻利尼西亚亚区 新喀里多尼亚亚区
❖ 新热带植物区 ❖ 开普植物区 ❖ 澳大利亚植物区 ❖ 泛南极植物亚区
世界植物区系的时空演变
(1)具有明显的热带、亚热 带性质
(2)具有世界上最丰富的温 带成分
(3)具有一定比例的古地中 海和泛地中海成分
(4)特有属丰富 4.各种地理成分联系广泛,分布交
错混杂
5.特有植物丰富
类型 科数 世界分布 46 热带分布 168 温带分布 77
古地中海 或泛地中 7 海分布
中国特有 3
4 9
0
中国植物区系概述
中国植物区系组成
科属种数 类别
蕨类和拟 蕨类
裸子植物 被子植物
合计
中国 科数
52 10 291 353
世界 科数
65 11 544 620
中国 占世
界 %
80
99.9 53.5 56.9
中国 属数
204 34 2 946 3 184
世界 属数
中国 占 中国
世界 种数 %
世界 种数
逐渐降低。
侏罗纪时 早白垩纪 早第三纪始新世 晚第三纪时 第三纪末与第四纪初 距今11000年前 侏罗纪时 早白垩纪 早第三纪始新世 晚第三纪时 第三纪末与第四纪初 距今11000年前
中
中
中
中
世
国中
世
国中
世
国
科属种数
国
界
占
国
界
占
植物区系空间分异与环境演变

多种障碍 海洋、距离、高山、沙漠、宽谷、大片森林、 环境梯度、时间制约、特殊生境束缚等
(三)分布区变化的环境机制
1、气候演变
(1)冰期-间冰期气候波动:冰期时高纬度和中纬度高山首先变冷, 原有植物向南方和低处迁移,南北两地植物在中间平原汇聚混合, 间冰期返回原地形成间断分布; (2)冰期导致的海平面下降:陆地相连或中间形成陆桥,成为植 物迁移通道,间冰期海面回升形成间断分布; (3)长尺度气候变化致使古植被地理分布萎缩,物种灭绝、残留 或变种。 (4)气候变化导致平地植物种类发生很大变化
(2)异地种群隔离时间长,不能正常杂交,分化为亲缘很近的若干不 同种,形成属的间断分布,同时产生新种的连续性分布区;
(3)异地地理隔离的两个种为成对种;异地地理隔离的若干个种,在 空间上依次排开,成为地理替代种。
2、同地物种形成
同地物种形成:细胞内染色体分裂失常,致使新一代个体细胞染
色体数目增加一倍,使具有两组染色体的个体不能与同种四组染色体 的个体(多倍体)正常杂交,出现生殖隔离,转化为新种的过程。
2、分布区形状
连续分布区:某种植物重复出现在适宜其生存的生境,各部分
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障碍,能正常进行繁殖交流的物种分布区。
间断分布区:某种植物重复出现在适宜其生存的生境,分布区
因距离遥远或存在不可逾越的障碍(海洋、高山、不适宜气候或土 壤等),分裂成缺乏基因交流的两部分或更多部分的物种分布区。 即植物种分布区呈星散状,又称星散分布。
2、特有成分构成分析
反映区系成分区域差异。 判别区域环境独立发展历史或推断区域脱离周围地理生态联系 的时间长短。
四、世界植物区系与区域分异
(一)植物区系区划
1、植物区系区划
植物区系区划:利用各种植物区系成分分析方法研究有关地区的植 物区系,把那些植物区系成分的性质和发展历史相似的地区合并, 按照相似程度、关系密切程度,分成若干等级,便是植物(区系) 区划。
植物地理知识点总结

植物地理知识点总结植被分布与植被类型是植物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植被分布是指植被在地球上的分布规律,而植被类型是指植被的种类与特征。
植被分布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气候、土壤、地形、动植物的相互作用等。
一般来说,热带地区的植被类型比较丰富,而极地地区的植被类型比较单一。
此外,不同的植被类型在不同地域也会有所区别,如森林、草原、沙漠等,都包含着不同的植物类型。
植物区系与植物地理区是植物地理学的另一个研究对象。
植物区系是指某一地区的植物组成,而植物地理区则是指地球表面的一些特定地理区域,根据共性植物的自然分布特征将地球表面划分成若干个植物地理区。
植物区系多样性的产生和维持与历史、环境等因素有着密切关系。
植物地理区域的划分与植被类型的分布关系密切,为了便于研究和保护植物,科学家们将地球表面分成了若干个植物地理区。
植物群落与植物生态区也是植物地理学的研究重点之一。
植物群落是指由多种植物种类组成的生物群落,是生物地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
植物群落的结构与功能影响着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健康。
而植物生态区是指一定地理范围内,植物群落与环境因子相对稳定的区域。
植物生态区具有一定的生态位特点,如水域生态区、高原生态区、沙漠生态区等,不同的生态区域对植物的生长、分布和生态位有着不同的影响。
总的来说,植物地理学通过对植物的分布、演化、生态位、多样性、形态与结构等方面的研究,为我们深入了解植物资源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研究植物地理学的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地球的自然草木,保护和合理利用植物资源,实现生态环境与人类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植物的植物区系

汇报人:XX
2024年X月
录
第1章 植物区系的意义 第2章 世界植物区系 第3章 中国植物区系 第4章 植物区系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第5章 植物区系的未来展望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01
第1章 植物区系的意义
植物区系对生态平衡的重要 性
植物区系在维持生态平衡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不同地区的植物区系对于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结构 具有影响。植物的多样性和分布情况直接影响着 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 06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植物区系的重要性总结
植物区系作为地球生命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承 载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维持着生态平衡。保护 植物区系不仅仅是一项必要的生态行为,也关乎 着人类未来的发展和生存。
未来发展展望
01 重大挑战
未来植物区系保护工作仍面临着重大挑战, 包括气候变化、生态破坏等多方面问题。
生物多样性
植物区系是地球 上生物多样性的 重要组成部分, 对维持生态平衡 和稳定性至关重
要。
物种互补
不同类型的植物 相互作用,形成 复杂的生态网络, 维持着生物多样 性和生态系统的
平衡。
生态系统稳 定性
植物区系的多样 性对于维持生态 系统的稳定性至 关重要,影响着 整个生态系统的
运行。
保护和管理植物 区系
植物区系保护挑 战
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 扩展,植物区系面临 着诸多挑战。气候变 化、生态破坏等问题 亟待有效应对,是当 前植物区系保护的重 要课题。
科技与创新在植物区系保护中的应用
科技创新推 动植物区系
保护
提升效率和水平
利用先进技 术手段
应对挑战
植物区系与人类和谐共生
01 密切互动关系
植物地理学 第二章 植物区系空间分异与环境演变

横断山高山峡谷南北走向, 西南季风长驱 直入,因此,这里的植物和自然地理垂直变 化大而明显,从干热河谷的热带向上为亚热 带,山地温带,寒温带,以至高山冰雪带等 6 -8 个气候植被带。
水汽,冰雪圈,云辐射,海洋反馈
冰雪圈反照率正反馈:温度↓冰雪覆盖↑ 地表反射率↑吸收太阳辐射↓温度↓
气候演变
在早始新世约5 000 万年前整个北半球为单一的北热带植物区,早第三 纪的亚热带植物水椰棕榈(Nipa truticans)的化石甚至向北分布到阿拉斯 加,从渐新世约3 800 万年前开始,气候逐渐变冷,分布在北半球高纬 度带的植物一部分逐渐适应而保存下来,一部分退却到北纬50 以南为 温带植物区系保存下来,到更新世冰期和间冰期反复出现又使许多种类 灭绝,部分地方(更新世避难所)影响较轻,保存住第三纪较丰富的第
植物区系成分分析
地区间植物区系比较分析
世界植物区系区划与区域分异
中国植物区系概述
岛屿植物区系分析
一、植物类群的统计和分析
科、属、种数目的统计 分布多度分析
分为5级:①个别或单 株UN ②数量很少而稀 疏 SOL ③数量不多而 分散 SP ④ 少尚多 COP1 ⑤ 稍多COP2 ⑥数量多COP3⑦极多 SOC
曾经广泛分布,后来中部消失
通过迁移或跳跃,形成间断分布
初始分布不在中部
残遗分布
间断分布区形成的不同过程图解
举例:苹果属植物是在古热带植物区马来西亚植物亚区起源后向北扩展到达 横断山至喜马拉雅为中心地区,形成的一个重要发展中心并在这里发生了强
烈的演化辐射。
第三节 植物区系分析
植物类群的统计和分析
水杉
属和科的分布区 科内各属分布区的总括 亲缘关系相近的种的联合 种数最丰富的地区
植物地理学不同地理区域的植物区系

植物地理学不同地理区域的植物区系植物地理学是研究植物在地球上分布与演化规律的学科。
地球上各个地理区域因气候、地形和地貌等因素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植物区系。
本文将重点探讨植物地理学中不同地理区域的植物区系特点。
一、热带雨林地区的植物区系热带雨林地区的植物区系以热带雨林植物为主,这些地区通常位于赤道附近,气候湿热,降水充沛。
由于气候条件的优越,热带雨林地区拥有丰富的植物多样性。
例如,亚马逊雨林是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之一,拥有超过40000种植物。
乔木大多高大挺拔,树干笔直,树冠茂密,形成了森林层次分明的景观。
热带雨林地区的植物区系对地球的生态平衡和气候调节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草原地区的植物区系草原地区的植物区系主要以草本植物为主,适应了干燥和寒冷的气候条件。
草原地区通常位于高纬度或内陆地区,降水较少,气温较低。
草原植物的特点是根系发达、茎细长、叶片硬化,以适应干旱和风沙侵蚀。
草原地区的植物区系对于维持大气的湿度和保护水土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三、沙漠地区的植物区系沙漠地区的植物区系以耐旱植物为主,这些地区通常位于地势低洼或内陆地区,缺乏水源和高温炎热。
沙漠植物的特点是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如深刻的根系、刺毛覆盖的茎叶等。
它们能够有效地利用稀缺的水源,抵御高温和沙尘暴的侵蚀。
沙漠地区的植物区系对于保持沙漠生态平衡和土壤保持具有重要作用。
四、山地地区的植物区系山地地区的植物区系受到海拔、气候和地形的影响,呈现出垂直分布的特点。
高山植物适应了恶劣的高山环境,如低温、强风和高反射紫外线。
山地地区的植物区系以灌木、针叶树和高山草甸植物为主,分布在不同的海拔带上。
山地植物的分布对于保护土壤和水源具有重要的作用。
植物地理学的研究使我们更加了解地球上的植物多样性,探索不同地理区域的植物区系特点。
不同地理区域的植物区系形成原因复杂多样,通过对其研究,可以促进保护和合理利用植物资源,维护生物多样性,促进地球生态平衡的可持续发展。
植物区系,吴征镒书籍引用-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植物区系,吴征镒书籍引用-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可以写成以下形式:植物区系是生物地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指的是某个地理区域内全部植物种类的组合和分布特点。
随着地理环境的差异,植物区系也会呈现出多样化的形式。
对于了解和研究地区的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以及生态环境的变化等问题,植物区系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植物区系的形成与地质演化、气候变化、地形地貌、土壤类型、水源等因素密切相关。
在不同的地理区域,自然条件的差异导致了该区域内植物的多样性与分布格局的差异。
植物区系既呈现出由北向南或由东向西逐渐变化的规律性,也表现出不同地域内部的细微差异。
通过对植物区系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不同地区间植物的迁移、适应和分布情况,进而推测出地区的气候、土壤特征及其变化过程。
此外,植物区系还能反映出地区生态环境的变化情况,对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修复与恢复、自然资源保护与管理等方面也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吴征镒先生曾在其著作中深入研究了植物区系的形成规律和分类方法。
他的研究成果为植物地理学领域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本文将通过对吴征镒的书籍引用,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探讨植物区系的定义、分类以及其重要性,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以期对地理学和生态学等领域的科研工作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文章结构部分是为了说明本文的组织和结构,让读者对文章的内容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本文的结构如下:1. 引言1.1 概述1.2 文章结构1.3 目的2. 正文2.1 植物区系的定义2.2 植物区系的分类3. 结论3.1 总结植物区系的重要性3.2 展望未来研究方向在本文中,我们首先通过引言部分对植物区系进行概述,介绍了植物区系的定义、分类以及其重要性和研究方向的目的。
接下来的正文部分将详细阐述植物区系的定义和分类,深入探讨植物区系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意义。
最后的结论部分将总结植物区系的重要性,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圣诞岛(古老珊瑚环礁)
费南都迪诺鲁尼亚岛 (古老火山岛群) 可可斯岛 (年轻珊瑚环礁)
240(距爪哇)
370(距巴西) 1 160 (距爪哇)
154
78 23
44
21 17
9
1 0
43
少数 1
51
56 5 7
岛屿生物地理学平衡理论
岛屿上的物种数不随时 间而变化。 灭亡种不断地被新迁入 的种所代替。 大岛比小岛能“供养” 更多的种。 随岛距大陆的距离由近 到远,平衡点的种数逐 渐降低。
蝶形花科
禾本科
482/12 000
620/10 000
123/1 080
217/1 160
9.0
11.6
中国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和变型 (引自吴征镒,1993)(1)
分布区类型及其变型 一.1.世界分布 二.泛热带分布及其变型 2.泛热带 2-1.热带亚洲、大洋洲和南美洲(墨西哥)间断 2-2.热带亚洲、非洲和南美洲间断 三.3.热带亚洲和热带美洲间断分布 四.旧世界热带分布及其变型 4.旧世界热带 4-1.热带亚洲、非洲和大洋洲间断 五.热带亚洲至热带大洋洲分布及其变型 5.热带亚洲至热带大洋洲 5-1.中国(西南)亚热带和新西兰间断 六.热带亚洲至热带非洲分布及其变型 6.热带亚洲至热带非洲 6-1.华南、西南到印度和热带非洲间断 6-2.热带亚洲和东非间断 七.热带亚洲分布及其变型 7.热带亚洲(印度-马来西亚) 7-1.爪哇、喜马拉雅和华南 7-2.热带印度至华南 7-3.缅甸、泰国至华西南、西南星散 属数 104 316 17 29 62 147 30 147 1 149 6 9 442 30 43 29
第三章 植物区系地理
3.2 植物区系
3.2 植物区系
3.2.1 植物区系的基本概念 3.2.2 植物区系分析 3.2.3 植物区系区划 3.2.4 中国植物区系的基本特征 3.2.5 岛屿植物区系分析
3.2.1 植物区系的基本概念
植物区系(flora)是某一地区、 或者某一时期、某一分类群、某类 植被等所有植物的总称。
岛屿生物地理学平衡理论的应用
自然保护区面积的确定 自然保护区形状的确定 自然保护区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3.2.4 中国植物区系的基本特征
中国植物区系组成
类别
中国 科数
世界 科数
中国占 世界%
中国 属数
世界 属数
中国占 世界%
中国 种数
世界 种数
中国占 世界%
蕨类植物
52
65
80.00
204
443
46.05
2600
11 820
22.00
种子植物
301
555
54.23
3116
12 557
24.81
24 550
225 670
10.88
合计
353
620
134.23
3320
13 000
70.86
27 150
237 490
32.88
中国种子植物特大科统计(王荷生,1992)
科名 兰科 菊科 中国占世 世界属数/种数 中国属数/种数 界种数% 735/17 000 900/13 000 141/1 040 207/2 170 6.1 16.7
植物区划单位 植物区(kingdom) 植物地区(region) 植物省(province) 植物小区(district) 植物区划的表示方法 分区的方法可利用植 物区系线。
世 界 植 物 区 划
世界植物区系分区(引自塔赫他间,1978) 1 植物区边界; 2 植物地区边界(图中数字与表3.2一致)
中国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和变型 (引自吴征镒,1991)(2)
分布区类型及其变型 八.北温带分布及其变型 8.北温带 8-1.环极 8-2.北极-高山 8-3.北极-阿尔泰和北美洲间断(或西南) 8-4.北温带和南温带(全温带)间断 8-5.欧亚和南美洲温带间断 8-6.地中海区、东亚、新西兰和墨西哥到智利间断 九.东亚和北美洲间断分布及其变型 9.东亚和北美洲间断 9-1.东亚和墨西哥间断 十.旧世界温带分布及其变型 10.旧世界温带 10-1.地中海区、西亚和东亚间断 10-2.地中海区和喜马拉雅间断 10-3.欧亚和南非洲(有时也在大洋洲)间断 属数 213 10 14 2 57 5 1 123 1 114 25 8 17
类型 世界分布 热带分布 温带分布 古地中海 或泛地中 海分布 科数 46 168 77 % -65.9 30.2 属数 108 1467 931 % -51.1 32.4
7
2.7
278
9.7
中国特有 合计
3 301
1.2 100
196 2980
6.8 100
中国植物区系特征形成的原因
• • • • • 环境演变历史 第四纪冰期中国大部未受北方冰盖影响 形成古老植物庇护所和新物种的发祥地 南方地区更是基本保持温湿环境 环境条件的多样化
地区间植物区系比较分析
属的相似性系数
K Jacard
C A B C
K Sorensen
2C A B
S SZ
C min A, B
科的相似性系数
某地与对比地区共有科 数 相似性系数 100 某地全部科数
非洲北部各地区植物区系属的相似性系数 (引自王荷生,1992) 地区 埃及 — 83 77 撒哈拉中部 83 — 86 摩洛哥 77 86 — 16 5 苏丹 39 47 16 刚果 11 8 5
3.2.2 植物区系分析
植物类群的统计和分析 • 科属种数目统计 • 分布多度分析 • 分布多度的表示方法
• 统计表 • 制图:多度分布图 • 等值线:等种线
植物区系分析
中国种子植物特有属在各省的分布多度(引自王荷生,1992)
植物区系成分分析
地理成分 发生成分 迁移成分 历史成分 生态成分
中国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和变型 (引自吴征镒,1991)(3)
分布区类型及其变型
十一.11.温带亚洲分布 十二.地中海区、西亚至中亚分布及其变型 12.地中海区,西亚至中亚 12-1.地中海区至中亚和南非洲、大洋洲间断 12-2.地中海区至中亚和墨西哥间断 12-3.地中海区至温带、热带亚洲,大洋洲和南美洲间断 12-4.地中海区至热带非洲和喜马拉雅间断 12-5.地中海区-北非洲,中亚,北美西南部,智利和大洋洲(泛地中海)间断分布 十三.中亚分布及其变型 13.中亚 13-1.中亚东部(亚洲中部中) 13-2.中亚至喜马拉雅 13-3.西亚至西喜马拉雅和西藏 13-4.中亚至喜马拉雅-阿尔泰和太平洋北美洲间断 十四.东亚分布及其变型 14.东亚(东喜马拉雅-日本) 14-1.中国-喜马拉雅(SH) 14-2.中国-日本(SJ) 十五.中国特有分布 15.中国特有 合计
Galapagos群岛的陆地植物种数与岛面积 的关系(引自李博等,2000)
岛屿对植物区系的影响
群岛名称 所罗门群岛 新喀里多尼亚群岛 面积/km2 被子植物属数 其中特有属数 鸟类属数 40 000 22 000 654 655 3 100 126 64
斐济群岛
新赫布里底斯群岛 萨摩亚群岛 社会群岛 汤加群岛
埃及 撒哈拉中部 摩洛哥 苏丹 刚果
39 11
47 8
— 53
53
—
3.2.3 植物区系区划 • 植物区划 • 世界植物区划 • 中国植物区划
植物区系区划
植物区划概念 利用各种植物区系成分 分析方法把那些植物区 系种类组成、地理成分 与起源、不同等级的特 有性与发展历史相似的 地区合并,并按照相似 程度、关系密切程度, 分成若干等级,便是植 物(区系)区划(flora division)。
18 500
15 000 3 100 1 700 1 000
476
396 302 201 263
10
0 1 2 0
54
59 33 17 18
库克群岛
250
126
0
10
海洋岛屿植物区系特征 (引自武吉华等,2004)
传播方式 岛屿名称 与大陆或邻岛距离 /km 种的 总数 风播 水播 被子 植物 孢子 植物 鸟播 不详
1)世界广布成分 2)泛热带成分 3)热带美洲和热带亚洲成分 4)旧大陆热带成分 5)热带亚洲至热带大洋洲成分 6)热带亚洲至热带非洲成分 7)热带亚洲(印度-马来西亚)成分 8)北温带成分 9 东亚-北美成分 10)旧大陆温带成分 11)温带亚洲成分 12)地中海、西亚至中亚成分 13)中亚成分 14)东亚成分 15)中国特有成分
中 国 植 物 区 划
中国植物区系分区(吴征镒等,1983) (分区单位编码同上表)
3.2.4 中国植物区系的基本特征
1.植物种类丰富 2.起源古老 3.分布区类型多样,地理成分复杂 (1)具有明显的热带、亚热带性质 (2)具有世界上最丰富的温带成分 (3)具有一定比例的古地中海和泛地中海成分 (4)特有属丰富 4.各种地理成分联系广泛,分布交错混杂 5.特有植物丰富
3.2.5 岛屿植物区系分析
影响岛屿植物区系的因素
岛屿面积对植物区系的影响 距离对岛屿植物区系的影响 岛屿年龄的影响
岛屿生物地理学平衡理论
岛屿生物地理学平衡理论 岛屿生物地理学平衡理论的应用
影响岛屿植物区系的因素
岛屿面积对植物区系的影 响 S=cAz S:种数,A:面积,z 、c 为常数 岛屿效应:岛屿面积越 大,种数越多。 距离对植物区系的影响 岛屿年龄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