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专题复习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导学案设计:7.4 俄罗斯 复习课导学案设计

俄罗斯导学案(复习)班级姓名学习时间月日教师评价一、复习目标:1.能熟练地在地图上指出俄罗斯的临海和主要邻国,以及俄罗斯地跨亚欧两大洲的分界线,并在地形图上指出俄罗斯主要地形区和整个俄罗斯及亚洲部分的地势特征。
2.学会通过读图分析总结一个国家或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然后说出该国家气候的地理特征及分布特征。
3.运用俄罗斯矿产资源和工业分布图复习俄罗斯的自然资源及其对经济的影响,以及俄罗斯的主要工业区及工业部门。
4.利用地图说明俄罗斯的交通运输特点和城市分布规律。
5.学会运用地图和资料,联系一个国家或地区自然条件特点,说出该国或该地区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
二、复习重点:1.俄罗斯的自然环境特征2.俄罗斯矿产资源分布状况对工业区形成、发展的影响。
3.俄罗斯的交通运输特点和城市分布规律三、复习难点:1.俄罗斯自然特点的地区差异2.俄罗斯发达的航天航空工业与较落后的轻工业形成的原因四、复习过程(一)自主学习,交流展示俄罗斯知识梳理:(分组完成导学单上的填空后展示)地理位置:大陆的北部;三面环海地形:以、为主。
河流与湖泊:欧洲第一长河。
分布最广的是气候俄罗斯气候气温:从西到东越来越,从南到。
北越来越降水:从西到东越来越,从南到北越来越。
资源和工业发展:资源丰富,工业发达交通:交通发达,但分布,欧洲部分,亚洲部分主要城市:最大的城市、首都——,第二大城市、重要港口——(二)合作互助,探究质疑复习指导1:阅读课本第41页至42页,仔细观察各图,各组抢答完成PPT上填空题:1. 俄罗斯位于大陆的部,地跨洲与洲,其洲部分面积大于其洲部分面积,俄罗斯位于亚洲的领土主要位于亚洲地理分区的地区。
俄罗斯是世界上面积的国家。
2.观察书本第41页图7.45“俄罗斯的地形”,每组完成填充图册下列各题(1)用红笔填充图册上标绘出亚欧分界线(2)将下列地理事物的名称填注在图中相应位置:太平洋、北冰洋、白令海峡、东欧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亚高原(3)填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河流:A 河 B 河 C 河 D 河湖泊:E F G复习指导2:阅读课本第43页至45页,仔细观察各图,各组继续抢答完成PPT上下列各题:1.俄罗斯自然资源种类齐全,,是世界上少数几个资源能够的大国,这为俄罗斯发展奠定了良好的。
19课俄国十月革命导学案

2014-2015学年高一历史必修一学案编号:19 使用时间:2014、11、28 班级:小组:姓名:组内评价:教师评价:Array第1页共4页第2页共4页2014-2015学年高一历史必修一学案 编号:19 使用时间:2014、11、28 班级: 小组: 姓名: 组内评价: 教师评价:第3页 共4页 第4页 共4页【课堂探究】【问题探究1】比较(领导、措施、结果、意义)巴黎公社革命和十月革命?【问题探究2】你是怎样理解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新纪元的?【当堂检测】1.“列宁几乎是孤身一人号召立即进行第二次革命……那些在四月份似乎是稀奇古怪的口号,半年后听起来就完全合理了。
”那些“稀奇古怪的口号”指的是 ( )A .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B .推翻沙皇的专制统治C .缔结没有赔款的和约D .组成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2.列宁说:“毫无出路的处境十倍地增强了:工农的力量,使我们能够用与西欧其他一切国家不同的方法:来创造发展文明的根本条件。
”这里的“与西欧其他一切国家不同的方法”指的是 ( )A .俄国二月革命,走资本主义发展道路B .俄国十月革命,走社会主义发展道路C .采用新经济政策,恢复发展苏俄的经济D .探索出一条实现现代化的苏联模式3.从社会进步和制度创新的角度看,20世纪初期国际社会最重大的事件是( )A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B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C .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D .中国清王朝被推翻【课后作业】1.结合所学知识,完成填空?①世界上第一次群众性的、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是 ②指导国际工人运动的思想理论武器是 ③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是 ④为鼓舞无产阶级革命斗志而创作的歌曲是 ⑤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是 2.通过学习本课,你可以从十月革命中得到哪些经验教训?。
俄国改革导学案

《俄国改革导学案》导学案八年级社会组班级姓名组别得分一、学习目标1、把握俄国彼得一世和1861年改革的背景、内容和意义。
2、分析俄国1861年改革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二、重点和难点重点:把握俄国彼得一世和1861年改革的背景、内容和意义。
难点:分析俄国1861年改革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三、小展示:(根据课文知识填空)1、改革背景:16世纪中期,俄国盛行,那时的俄国是一个的封建国家。
17世纪,俄国开始出现,但是工场里主要使用劳动,工商业发展缓慢。
2、改革内容:1689年,羡慕西欧先进科技文化的沙皇掌握实权。
他大力推行加强、扩大、发展经济和推广的改革。
3、彼得一世改革:彼得一世打破过去的制度,根据每个官员的、、,选拔和任用官吏。
当时规定,对岁的贵族子弟,实行强迫教育,未受教育的以后不准结婚。
4、农奴制改革背景:19世纪中期,俄国的工业有了发展,但由于的阻碍,仍然与西欧先进国家有很大差距。
越来越多的批评时政,反对,主张废除农奴制。
5、克里米亚战争:1853年,沙皇俄国发动了对的战争。
因主战场在黑海上的克里米亚半岛,所以被称为。
两年后,、等国家加入土耳其一方,大败俄军。
6、曾经的俄国:自彼得一世以来,俄国一直以一个的形象出现在欧洲,这个曾经击溃军队的国家让欧洲列强望而生畏。
7、改革内容:年,颁布法令,宣布废除农奴制。
法令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是,地主再也不许和干涉他们的生活。
8、改革意义:这次改革虽然留下大量,但是,它使俄国从此走上了的道路,推动了俄国的进程,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
四、大展示:(★:重点●:难点)1、简要介绍彼得一世改革的背景。
2、彼得一世改革的目的、内容、影响分别是什么?★3、简要评价彼得一世改革。
4、阅读课文,结合图7-22及图说,试分析克里米亚战争中俄国失败的根本原因及其对俄国的影响。
★5、介绍一下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及内容。
★6、阅读第72页资料1和资料2,思考:农奴以高于市场价的钱赎买土地,这说明了什么?资料2中农奴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俄罗斯【导学案】

七年级第七章俄罗斯复习课导学案_______带。
(3)海陆位置:找出出俄罗斯周围的海洋和国家。
2、归纳:俄罗斯是世界面积最大的国家:俄罗斯位于亚欧大陆部,地跨亚洲和欧洲。
东临洋,北临洋,西临海,南临、海。
第二站:俄罗斯的自然环境——地形、河流与气候要求:1、读图课本P62俄罗斯地形图,分别完成下面的任务。
(1)俄罗斯的地形自西向东为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俄罗斯地势有何特征?。
(3)河流特征:亚洲部分的河流。
(4)河流的流向与地势有什么关系?。
2、读图课本P63俄罗斯气候类型分布图,分别完成下面的任务。
(1)气候分布最广。
(2)完成右图。
第三站:俄罗斯的经济——农业和工业要求:1、恶劣的气候不利于俄罗斯的种植业发展,但是(植被)广布。
2、读图课本P65俄罗斯资源和工业分布图,分别完成下面的任务。
(1)俄罗斯有丰富的、、等自然资源。
(2)自西向东写出工业区、、、。
(3)探究工业和资源的关系。
(4)分析俄罗斯如何扬长避短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
第四站:俄罗斯——交通和城市要求:1、了解俄罗斯的交通方式。
交通以为主,石油天然气以运输。
2、研究俄罗斯的铁路。
最大的铁路线是。
3、是首都和最大的城市,是太平洋的港口,是北冰洋的港口,是波罗的海的港口。
三、读图析图(重点突破):1、俄罗斯的位置-气候-(河流农业)的关系(1)分析位置对气候的影响;(2)研究气候对河流及农业的影响。
2、俄罗斯的地形地势-河流的关系(1)说出俄罗斯的地形分布和地势特点;(2)研究俄罗斯的地势对河流流向的影响。
3、俄罗斯的自然资源-工业的关系(1)分析俄罗斯工业和自然资源的关系;(2)说出俄罗斯如何扬长避短的发展经济的?4、俄罗斯的交通-城市的关系理解俄罗斯的交通分布与城市的关系。
四、典题分析:目标:通过对历年真题的解答和分析,提高学生的做题能力。
(2016·山东枣庄)“胡焕庸线”指我国黑龙江黑河和云南腾冲的连线,是划分我国东西人口分布差异的界线;进而我们把人口地区分布极不平衡的现象称为“胡焕庸现象”。
《危机笼罩下的俄国》导学案03.doc

《危机笼罩下的俄国》导学案
【课堂作业】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与其等农民口下而上起来解放口己,不如口上而下解放农民。
亚历山大二世1856年3月一次谈话
材料三:农民抱怨……负担的义务过重,特别是在原來利用的附属地面积超过了
现有份地的那些地方;他们不肯缴代役金;他们拒绝服役或希望保留原来三天劳
役的办法
1863年沙皇政府报告书
回答:
(1)请你说出材料一所反映的历史信息有哪些?(2分)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根源是什么?(2分)
(2 )材料一中‘(,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指的是什么?“自上而下解放农民汀又指什么?
(3 )结合材料一、二 > 说明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主观目的是什么?
【课后反思】。
俄国专题复习导学案

俄国专题复习导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1861年的改革2、掌握俄国十月革命的相关知识3、掌握苏联发展的基本线索4、回顾一战、二战中俄国的相关知识5、掌握俄国近代的文学巨匠学习过程:一、独立试航(依照复习提纲复习课本)1、1861年改革:根本原因、时间、人物、内容、意义?2、一战中的俄国:一战中俄国加入了(哪方)作战。
在年俄国退出了一战。
3、二月革命二月革命推翻了什么政权?建立了哪两个政权?哪个政权掌握主要权利?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推行反人民的反动政策,所以俄国人民再次发动了革命,这就是著名的十月革命。
4、十月革命:十月革命的时间、地点、指挥部、领导人、建立了怎样的政权?这个政权采取了怎样的措施?到哪一年政权得到巩固?十月革命有怎样的历史意义?5、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1)列宁的探索新经济政策目的、时间、实施者、内容、作用?苏联建立时间、全称、首先加入苏联的有哪几个国家?后来扩大到多少个?2)斯大林时期的探索两个五年计划时间、重点、意义?斯大林模式形成的时间、标志、背景?斯大林模式的含义?对斯大林模式的评价6、二战中的苏联1)苏德战争时间、领导人、影响2)华盛顿会议时间、参加国、内容、影响3)雅尔塔会议时间、目的、参加国及首脑、内容4)斯大林格勒战役时间、影响7、俄国近代史上的文学巨匠?人物及代表作?列宁称之为什么?巩固练习:1、材料一:在农奴制改革前夕,有这样一个地主,人们问他为什么不使用打谷机时,他回答说:“打谷机要花费许多钱,它需要修理,还需要喂养马匹(用马匹来带动机器);而农民一文钱也不要花费。
”——扎伊翁契科夫斯基《俄国农奴制度的废除》(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俄国1861年改革的原因是什么材料二:这次改革虽然留下大量封建残余,但它却是俄国近代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
——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2)为什么说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材料三:国内战争和反外国武装干涉取得胜利后,苏俄面临的迫切任务是尽快恢复濒于崩溃的国民经济,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却使经济进一步恶化,引起广大工农群众的强烈不满和反抗。
一轮复习高二俄罗斯导学案

一轮复习高二俄罗斯导学案【学习目标】1.能议决填地形、经纬线、河流、临海等漫衍图,明确俄罗斯的空间定位。
2.能议决读面积、生齿、范畴、气候、植被、河流、资源、产业、交通等示意图,概括俄罗斯的地区特性。
3. 能议决思考、讨论、探究活动理解俄罗斯地区特性的影响,并办理实际标题。
【重点难点】学习重点:俄罗斯的自然特性学习难点:俄罗斯水文特性和沼泽地广布的原因【学习流程】一、地区身分【填图识记】①北冰洋、波罗的海、里海、黑海、安定洋②乌拉尔山、大高加索山、东欧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亚高原、工具伯利亚山地③伏尔加河(欧洲最长河流,世界最长内流河),乌拉尔河,自南向北流的三大河(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二、特性概括1.自然特性(1)位置:__________的北部,世界上工具跨经度最广的国度、地跨亚欧两大洲,北临北冰洋,东临安定洋,西临波罗的海。
(2)地形:大部分地区比较平展,以______、高原为主。
(3)气候:以____________气候为主,冬季长而寒冷,夏季短而温暖。
(4)河流湖泊(5)资源森林:拥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2.经济特性(1)(2)(3)三、标题探究探究主题:中俄合作中俄可以在哪些范畴展开合作?中国目前在能源方面与俄罗斯普遍展开合作,试剖析这种合作对双方的意义。
读“俄罗斯地理简图”,回答标题。
俄罗斯国内交通运输以铁路为主,河运不占主要身分,剖析其原因。
【达标测评】读俄罗斯地区图,回答第1~2题。
1.A、B处的河流( )A.流域气候湿润,以积雪融水补给为主B.以雨水补给为主,冬春有凌汛产生C.A处以积雪融水补给为主,B处以雨水补给为主D.A处以雨水补给为主,B处以积雪融水补给为主2.俄罗斯北冰洋海岸线漫长,但巴伦支海沿岸是其最大、自然条件最好的海军基地,水温比其他北冰洋沿岸偏高,原因是()A.纬度位置最低,获得太阳辐射最多B.北大西洋暖流增温C.离北极点最远,受极地低温的影响小D.欧洲产业集结,排挤大量CO2产生温室效应下图是60°N所作的地形剖面图。
第2课 俄国的改革 导学案( 含答案)

第2课《俄国的改革》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分析彼得一世改革的背景、内容及影响;认识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2.掌握1861年改革的主要内容、性质和历史意义。
二、学习重难点重点:彼得一世改革,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难点:分析比较彼得一世改革和1861年改革的异同三、自主学习(一)俄国的起源与发展1.俄罗斯人的祖先是的一支。
2.9世纪晚期建立。
3.13世纪上半叶,基辅罗斯被征服。
4.在反抗蒙古统治的过程中,崛起,到16世纪初建立了统一的俄罗斯国家。
5. 执政时期采用的称号,强化了沙皇的专制统治。
(二)彼得一世改革1.背景:在沙皇专制统治下,俄国盛行,是一个封闭落后的国家。
2.目的:改变落后面貌,实现。
3.时间:4.人物:5、内容:①政治:改组行政机构,建立了,进一步加强了沙皇的专制权力②军事:创建了一支纪律严明的,要求贵族必须到军队或行政机构为国家服务,按提拔人才③经济:鼓励兴办,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④文化:推行,派遣留学生,创办科学院,开办,创办报纸。
⑤提倡西方的与。
6.影响:积极:①俄国的大大增强,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为对外侵略扩张准备了条件;②开启了俄国的进程;消极:③农奴制进一步强化,后来成为社会的发展障碍。
7.性质:一场性质的改革(没有改变俄国的社会性质)(三)废除农奴制改革(1861年)1.原因:(1)根本原因: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2)直接原因:克里木半岛战争失败,加剧了俄国国内的。
2.时间:3.人物:4.目的:5.内容:①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②农奴在获得解放的同时,可以获得一份土地,必须用钱,价钱比当时地价还高。
(实质:是对农民一次无情的掠夺)6.性质:自上而下的性质的改革。
(改变了俄国的社会性质: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7.影响:积极:①是俄国历史的一个重要转折点;②改革废除了,促使社会的各个方面出现了新气象,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的道路。
消极:③的残余仍然存在,影响着俄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俄国专题复习导学案
学习目标:
1、通过表格掌握1861年的改革、二月革命和俄国十月革命。
2、通过知识网络掌握列宁和斯大林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对斯大林模式进行评价。
3、能归纳出二战中和苏联相关的战役和会议。
4、通过对赫鲁晓夫和戈尔巴乔夫改革学习,分析苏联解体的原因,掌握苏联解体的史实。
学习重点:俄国1861年改革、俄国十月革命
学习难点:通过(俄国)苏联专题复习,认识到社会主义道路的曲折性。
学习方法:1、通过表格、知识网络等形式,自主、合作学习。
2、重点知识重点复习。
旧知链接:
1、世界上第一次群众性政治性无产阶级革命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是?
2、指导国际工人运动的科学理论是。
其诞生标志是,在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颂扬十月革命的第一人是。
3、日本历史上的资产阶级改革是,中国近代史上的资产阶级革命是。
自主复习:
二、请同学们根据下面的知识网络复习苏联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1)列宁的探索
新经济政策首要任务、时间、实施者、内容、作用?
苏联建立时间、全称、首先加入苏联的有哪几个国家?后来几个?
2)斯大林时期的探索
两个五年计划时间、重点、意义?
斯大林模式形成的时间、标志、背景?斯大林模式的含义?对斯大林模式的评价
三、二战中和苏联相关的战役有哪三次?相关的会议(2个)、国家、内容、意义。
四、苏联两次改革的名称、针对问题、结果、性质?苏联解体时间、直接相关事件、人物
五、俄国近代史上的文学巨匠?人物及代表作?列宁称之为什么?
巩固练习:
1、材料一:在农奴制改革前夕,有这样一个地主,人们问他为什么不使用打谷机时,他回
答说:“打谷机要花费许多钱,它需要修理,还需要喂养马匹(用马匹来带动机器);而农民一文钱也不要花费。
”
——扎伊翁契科夫斯基《俄国农奴制度的废除》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俄国1861年改革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二:这次改革虽然留下大量封建残余,但它却是俄国近代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
——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
(2)为什么说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
材料三:国内战争和反外国武装干涉取得胜利后,苏俄面临的迫切任务是尽快恢复濒于崩溃的国民经济,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却使经济进一步恶化,引起广大工农群众的强烈不满和反抗。
苏维埃政权又一次处于新的危难困境之中。
——华东师大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3)面对材料三所说的“危难困境”,苏俄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该措施起到了什么作用?
(4)通过上述材料和回答,你能得到哪些启示?
2、70多年前爆发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世界和平带来空前灾难。
世界各国人民同仇敌忾,携手反击法西斯侵略者,保卫世界和平。
苏联军民浴血奋战,从保卫家园到攻克柏林,2700万苏联军民献出了宝贵生命,谱写了惊天动地的壮丽篇章。
英雄的苏联军民不仅捍卫了祖国的主权和尊严,而且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胡锦涛主席会见参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俄罗斯老战士代表是的讲话》
请回答:
1、列举二战中与苏联有关的重要战役?
2、苏联二战期间的领导人是谁?
3、在二战后期,为了协调行动,尽快打败法西斯而召开的会议是?列举这次会议的各国首脑、会议内容?
拓展延伸
著名学者徐天新在《强国之鉴》一书中写道:“俄国(苏联)的崛起的历史可以简单概括为:一次比一次耀眼的崛起腾飞;一次比一次出人意料的失势陨落。
”
请回答:
1)列举史实说明俄国(苏联)的“崛起腾飞”?各产生了什么影响?写出与之相关的两位杰出的代表人物。
2)(俄国)苏联历史上的“陨落”指什么?
3)苏联半路夭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反馈练习:
1.签署废除农奴制法令的沙皇是()
A.查理一世B.林肯C.路易十六D.亚历山大二世
2、一战中不属于协约国一方的是哪个国家?
A、俄国
B、德国
C、英国
D、法国
3、创作了许多反映19世纪后期俄国主要社会现象作品、被列宁称为“俄国革命镜子”的著名文学家是()
A.普希金B.但丁C.托尔斯泰D.莎士比亚
4.下列关于俄国1917年二月革命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制度
B.二月革命造成了两个政权并存的特殊局面|
C.二月革命是一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D.二月革命是一场社会主义革命
5.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是()
A.六月革命B.巴黎公社革命
C.十月革命D.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6.苏联这一名称始于()
A.1921年B.1922年C.1925年D.1927年
7.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主要力量和资金用于()
A.农业B.轻工业C.能源和交通运输业D.重工业
8.1936年苏联新宪法宣布苏联是()
A.工农社会主义国家B.无产阶级专政国家
C.人民民主专政国家D.民主社会主义国家
9.雅尔塔会议的内容中,不包括()
A.战后对德国进行军事占领
B.在德国西部开辟第二战场
C.苏联决定在击败德国后参加对日作战
D.决定在战后建立联合国
10.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点是()
A.莫斯科战役
B.斯大林格勒战役
C.意大利投降
D.诺曼底登陆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垮了。
”
(1)根据材料一回答:这段时间苏俄粮食产量不断增加的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回答:请你列出“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垮了”的历史依据(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