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公开课
导学案式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导学案式教案导学案是一种教学设计模式,它结合了导学和教案的特点,旨在为教师提供一个高度有效和有组织的教学指导工具。
通过导学案,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全面理解知识,并将其应用于实际情境中。
本文将介绍导学案式教案的设计和实施步骤,并讨论其在教学中的优势和应用。
一、导学案式教案的设计步骤1. 确定教学目标:在设计导学案时,首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明确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教学目标可以根据教学大纲或教材内容来确定。
2. 制定导学问题:导学案的关键在于提出引导性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
导学问题应该围绕教学目标展开,具有启发性和挑战性。
3. 设计学习活动:根据导学问题,设计一系列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知识。
学习活动可以包括小组讨论、实验观察、案例分析等。
4. 制定学习资源: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源,如教材、参考书籍、网络资源等。
学习资源应当与教学目标和导学问题相匹配,能够辅助学生完成学习活动。
5. 设计评价方式:设计合适的评价方式,以便检测学生对教学目标的掌握程度。
评价方式可以包括小组报告、个人作业、考试等。
评价结果将有助于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馈和调整教学策略。
二、导学案式教案的实施步骤1. 导入引导:在课堂上,教师应首先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可以通过提问、引发兴趣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注意力。
2. 提出导学问题:根据导学案设计的导学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导入引导的方式提出问题。
注意问题的启发性和挑战性,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
3. 学生探究: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相关知识的探究。
学生可以以个体或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实验观察等活动,促进彼此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4. 教师辅助:教师在学生探究过程中,起到指导和辅助的作用。
教师可以提供必要的帮助和资源,引导学生正确认识问题,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5. 总结归纳: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逐渐形成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巩固学习成果。
1.消息二则 导学案1公开课

1消息二则学习目标1掌握消息这一新闻体裁的基础知识,了解其写法特点。
2.把握课文的新闻要素,理清写作思路,品味语言,欣赏新闻写作的-÷⅜--Ix乙木O3.了解课文内容,理解渡江战役的规模和意义,感受作者体现在消息中的情感和立场。
预习新知【积累精彩语句】1.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
2.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3.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IOOo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渡江区域。
4.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
【了解文学文化常识】1.作者作品毛泽东(1893—1976),笔名子任,字润之,湖南湘潭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和思想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著名诗人。
他的讲话稿收在《毛泽东选集》,他的诗词收在《毛泽东诗词文集》里,他撰写的新闻消息,收在《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里。
2.写作背景1947年7月到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全国范围内转入战略进攻。
1948年秋天,人民解放军连续发起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给国民党反动派以致命的打击。
1949年4月15日,国共双方谈判,我方提出8条21款,限蒋介石20日前表态。
20日南京国民党政府拒绝在和平协议上签字,谈判破裂。
4月21日,毛主席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21日清晨,人民解放军即执行最高统帅的进军令,在西起九江的湖口,东至江阴,长达一千华里的战线上,发动了渡江战役。
这两篇消息,就是毛泽东同志当时满怀豪情写的新闻稿,一则报道最先渡江的中路军的战况,一则全面报道三路大军的战况。
3.文体知识新闻,报道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气象、新成就的文体。
初三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上册《故乡》第1课时导学案(校内公开课)

惘然:
隔膜:
鄙夷:
二、整体感知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故事情节
2.理清文章思路
三、合作探究
作品从哪几方面进行对比?通过对比突出了什么?
当堂
检测
闰土形象概括:`
杨二嫂形象概括:
学习
小结
疑问
反思
《故乡》导学案(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积累本课的生字词。
2.梳理小说的情节,整体把握小说的内容。
3.了解对比的写法和在记叙中运用议论的作用。
学习重难点
1.梳理小说的情节,整体把握小说的内容。
2.了解对比的写法和在记叙中运用议论的作用。
一、基础过关
1.给加点字注音
阴晦()瓦楞()猹()五行缺土()
鹁鸪()潮汛()瑟索()恣睢()
种子植物 导学案(比赛公开课) 毛家刚

学习 过
程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一)
学习任务一:学生动手完成实验,观察菜豆种子结构。
分组讨论:
1、种子外面的一层薄皮是什么结构?有什么作用?
2、分开的豆瓣是什么结构?有什么作用?
3、猜一猜:(1)新的植株是由种子的那一部分发育来的?
(2) 所有种子的结构都一样吗?
学习任务二、学生动手完成实验,观察玉米种子结构。
4.种子植物更适应陆地环境,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什么? 自主探究三: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小组讨论:
1.在种子发育过程中,果皮起什么作用? 2.在种子成熟后,果皮起什么作用? 3.种子的传播与环境相适应,主要有那三种传播方式?请同学联系实际举例说明。
竞技赛场
1.种子共有的结构是( )
A.种皮、胚芽和子叶 B.种皮、胚乳和子叶 C.种皮、胚 D.种皮、胚芽、胚
1、哪种切法最容易切,并且不容易影响观察?
2、在剖面上滴一滴碘液,再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剖面,看到什么现象?(提示
碘液有使淀粉变蓝的特性)那一部分出现此现象?说明了什么?
3、没有变蓝的这一完整部分是种子的什么部分?
4、胚乳有什么作用?
学以致用:我们平时吃的豆腐喝的豆浆是菜豆种子的那一部分?平时吃的玉
米面呢?
我来总结:
① 种子的哪一部分将来能发育成一个植物体?包括:
和
。
② 菜豆种子与玉米种子在结构上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相同点
不同点
菜豆种 子
玉米种 子
自主探究二:产生种子的主要意义 请同学们仔细观看右面表格: 1、从数据中可看出:______________植物的数量最多。 2、前三类植物是如何让繁殖后代的? 3.孢子和种子哪一个生命力更强?为什么?
公开课导学案模板

公开课导学案模板公开课导学案模板一、课程概述本次公开课的主题为___________,是一门___________的课程。
本次公开课的目的是___________,让学生们能够掌握___________的知识和技能。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___________,掌握___________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其___________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___________的兴趣和热爱,增强其自信心和合作意识。
三、教学重点1.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四、教学难点1.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五、教学内容1. ___________(1)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2. ___________(1)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六、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理论知识,帮助学生了解基本概念和原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知识点,并提高其分析问题的能力。
3.小组讨论法:通过小组合作,帮助学生共同探讨问题,提高其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七、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1)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和目的。
(2)通过问题或图片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
2.知识讲解(20分钟)(1)讲解___________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通过图表或实例等方式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3.案例分析(30分钟)(1)选择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分析并探讨其中存在的问题。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并提高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小组讨论(20分钟)(1)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共同探讨某个问题。
(2)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其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语文公开课导学案模板.docx

语文公开课导学案模板语文公开课导学案模板导学案是指教师在开展语文公开课前准备的一份教案,它对教学过程进行了详细的设计和规划,能够帮助教师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下面是一份针对语文公开课的导学案模板,供教师参考使用。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熟悉并掌握本堂课涉及的相关知识点。
-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培养学生的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合作学习的意识。
- 引导学生通过问题引导和探究学习的方式获得知识。
- 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的主旨和核心思想。
- 掌握课文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子结构。
-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辨能力。
- 引导学生深入体悟课文中的情感和意义。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 课本教材和相关辅助材料。
- 多媒体教学设备。
- 学生个人白板或笔记本电脑等学习工具。
2. 环境准备:- 教室布置整洁有序,墙壁上可以贴上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海报。
- 课堂氛围温馨轻松,学生的座位安排合理,便于交流和合作。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的兴趣。
可以通过播放相关视频、讲述短小有趣的故事或提问等方式来引导学生进入课题。
- 引导学生复习前几堂课的相关知识,激活学生的背景知识。
2. 新课讲解(15分钟):- 介绍课文的作者、背景和主题,并引导学生进行初步预测。
- 解释生词和重要词语,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 对课文的结构和要点进行讲解,引导学生关注重点部分。
3. 合作探究(25分钟):- 将学生分为小组,进行合作探究。
可以采用小组讨论、问题解答、角色扮演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 教师在小组讨论时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观点和总结。
4. 案例分析(15分钟):- 选取一个生动的案例,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公开课导学案模板

公开课导学案模板一、导学目标本节课的目标是帮助学生掌握公开课导学案的编写方法与要点。
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将能够:1.理解公开课导学案的定义和作用;2.掌握公开课导学案的基本结构和格式;3.学会撰写一个完整的公开课导学案。
二、导入引导导入环节旨在激发学生对公开课导学案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它的作用和价值。
可以采用以下方式进行导入引导:1.引用一段相关的名言或格言,例如:“导学案是教师的得力助手,是学生学习的路标。
”2.提出一个问题,例如:“你有没有在上课过程中遇到过学生不专心听讲、理解能力较差的情况?导学案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这个问题。
”3.分享一个与公开课导学案相关的故事或案例,例如:“在某个学校,老师们使用导学案提前准备好课堂内容,结果学生的学习效果大大提高。
”三、知识讲解在这一部分,我们将详细介绍公开课导学案的定义、作用、基本结构和格式。
1. 公开课导学案的定义公开课导学案是指为教学过程中的公开课准备的教学辅助材料,用于指导教师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的学习思路和提供学习资源。
2. 公开课导学案的作用公开课导学案在教学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指导教师的教学活动:通过导学案,教师可以事先规划好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引导学生的学习思路:导学案可以帮助学生理清学习的主线,明确学习的目标和步骤,提高学习效果。
•提供学习资源:导学案中可以包含教学所需的资料、链接、参考书目等,方便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扩展知识。
3. 公开课导学案的基本结构和格式公开课导学案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导学目标: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重点。
•导入引导:激发学生对本堂课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知识讲解:分解教学内容,详细讲解相关知识点,并提供相关例子和实践练习。
•学习活动:设计一些互动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中积极参与、学以致用。
•总结反思: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和归纳,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思考自己的学习效果。
导学案的格式一般采用表格、大纲等形式,以便教师使用和学生阅读。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岳阳楼记》公开课(定稿)

九年级语文上册《岳阳楼记》导学案班级姓名学号第一课时一、当堂训练提问比赛的形式,巩固记忆第一、二段重点词句。
二、巩固练习1.给加点字注音。
谪守巴陵郡.()属.予作文()浩浩汤汤..()霪.雨霏霏()岸芷汀.兰()宠辱偕.忘()2.文学常识填空。
《岳阳楼记》的作者________,字希文,初期著名_________家、_________家。
死后谥“文正”,著有。
这篇文章以凝练优美的语言表达了作者“”的阔大情怀和“”的远大政治抱负。
3.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谪守.巴陵郡()(2)越.明年()(3)政通.人和()(4)百废具.兴()(5)增其旧制.()(6)属.予作文()(7)衔.远山()(8)浩浩汤汤..()(9)横无际涯.()(10)朝晖.夕阴()(11)气象..万千()(12)南极.潇湘()4.翻译句子。
(1)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2)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3)览物之情,得无异乎?5. 用课文原句填空。
(1)重修岳阳楼的背景是从空间和时间两个角度描写洞庭美景的句子是:(2)“前人之述备矣”与上文“”一句照应。
第二课时一、当堂训练巩固记忆第三、四段重点词句。
二、巩固练习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霪雨霏霏..()(2)连月不开.()(3)浊浪排.空()(4)日星隐耀.()(5)山岳潜.形()(6)薄.暮冥冥()(7)春和景.明()(8)波澜不惊.()(9)沙鸥翔集.()(10)锦鳞..游泳()(11)岸芷.汀兰()(12)长烟一.空()(13)心旷神怡.()(14)宠辱偕.忘()2.翻译下列句子。
(1)日星隐耀,山岳潜形。
(2)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3)春和景明,波澜不惊。
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4)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3.第三段、第四段是两个并列描写段,分别由__________、__________两词引出对洞庭湖景物的描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处理时:把盛放液体的容器看成一个整体,先确定压力(水平面受的压力 F=G 容+G 液) , 后确定压强(一般常用公式 p= F/S ) 。
F G G F+G G–F F-G F 2、研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因素的实验: ⑴课本甲、乙说明: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乙、丙说明压力 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概括这两次实验结论是:压力的作用效果 与压力和受力面积有关。本实验研究问题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和 对比法 3、压强: ⑴ 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⑵ 物理意义: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2 ⑶ 公式 p=F/ S 其中各量的单位分别是:p:帕斯卡(Pa) ;F:牛顿(N)S:米 (m2) 。 A 使用该公式计算压强时,关键是找出压力 F(一般 F=G=mg)和受力面积 S(受力面 积要注意两物体的接触部分) 。 B 特例:对于放在桌子上的直柱体(如:圆柱体、正方体、长放体等)对桌面的压强 p= ρ gh ⑷ 压强单位 Pa 的认识:一张报纸平放时对桌子的压力约0.5Pa 。成人站立时对地面 的压强约为:1.5×104Pa 。它表示:人站立时,其脚下每平方米面积上,受到脚 4 的压力为:1.5×10 N ⑸ 应用:当压力不变时,可通过增大受力面积的方法来减小压强如:铁路钢轨铺枕木、 坦克安装履带、书包带较宽等。也可通过减小受力面积的方法来增大压强如:缝一针 做得很细、菜刀刀口很薄 4、一容器盛有液体放在水平桌面上,求压力压强问题:
10. (11 天津) (多选)如图,质地均匀粗细相同的实心圆柱体 A、 B 放在水平 压强之比 PA:PB=1:3.则 A D A.它们的高度之比 hA:hB=2:3 B.它们的高度之比 hA:hB=3:4 C.它们的质量之比 mA:mB=2:3
压强专题复习 一、固体的压力和压强知识体系: 1、压力: ⑴ 定义: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⑵ 压力并不都是由重力引起的,通常把物体放在桌面上时,如果物体不受其他力,则 压力 F = 物体的重力 G ⑶ 固体可以大小方向不变地传递压力。 ⑷重为 G 的物体在承面上静止不动。指出下列各种情况下所受压力的大小。 F F F F
二、易错易混: 1. (12 广州)如图,图钉尖的面积是 5× -8m2,图钉帽的面积是 1× -4m2,松木能 10 10 承 6 受的最大压强是 5× Pa.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B 10 A.手指至少要用 500N 的力,图钉尖才能进入松木 B.手指至少要用 0.25N 的力,图钉尖才能进入松木 松 C.图钉静止时,它受到水平向左的力大于水平向右的力 木 D.图钉静止时,它受到水平向左的力小于水平向右的力 1. (12 泰州)一个盛水的平底茶杯,质量为 450g,底面积为 50cm2,放在水平桌面上,杯子 和水所受的重力为 N(g 取 10N/kg) ,杯子对桌面的压强为 Pa . 4.5 900 3. (12 滨州)某中学生质量为 50kg,每只脚与水平地面接触面积为 200cm2,双脚站立时, 他对水平地面的压强是________Pa。 取 10N/kg)1.25× 4 (g 10 8. (11 攀枝花)我军一辆新型坦克的质量为 30t,履带着地面积为 5m2,则坦克对地面的压 4 强为___________Pa。 (g=10N/kg)6×10
四、整理升华 三、变式练习
16. (11 河北)一块写有校训的花岗岩石料质量为 31.8t、密度为 2.65× 3kg/m3,立在用砖 10 砌成的长 4m、 2m、 0.5m 的水平基座上(如图”所示), 宽 高 石料与基座的接触面积为 2.12m2 。已知砖的密度为 2.05× 3kg/m3,基座砖缝中水泥砂浆的密度与砖的密 10 度相同。(g 取 10N/kg) 求: (1)花岗岩石料的体积; (2)石料对基座的压强;
D.它们的质量之比 mA:mB=1:3 13. (10 柳州)图 6 所示,完全相同的两块砖分别平放和立放在水平地面上,已知砖的长: 宽:高为 4:2:1,若砖平放时对地面的压强为 P1; ,立放时对地面的压强为 P2,则 P1: P2 等于 C A.8:l B.4:1 C.1:4 D.l:8 6.(11 来宾)如图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两个实心长方体 A、B, 已知体积 VA<VB,与地面的接触面积 SA>SB,对地面的压强 PA=PB。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C A.A 的密度一定小于 B 的密度 B.A 的密度可能等于 B 的密度 C.A 的质量一定大于 B 的质量 D.A 的质量可能等于 B 的质量 7. (11 南宁)高度、材料相同的实心长方体 A 和 B 放在水平桌面 上, 它们的大小如图所示。 它们对桌面的压力分别为 FA、 B, F 压强分别为 pA、pB。关于它们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D A. A<FB F pA<pB B. A>FB F pA=pB C. A>FB F pA>pB D. A>FB F pA<pB 24. (10 梧州)如图所示,甲、乙两个正方体分别放置在水平地面上,且它们各自对地面的 压强相等.若分别在两个正方体的上部,沿水平方向截取相同高度后,甲、乙的剩余部 分对地面的压强分别为 p 甲、p 乙,剩余部分质量分别为 m 甲、m 乙,则 p 甲________p 乙; m 甲________ m 乙 (选填“>”、 “<”或“=”).> >
(3)石料对基座与基座对地面的压强之比。 (1)花岗岩石料的体积: V 石= m 石/ 石=31.8× 3kg/2.65× 3kg/m3=12m3 10 10
(2) 由于石料放在水平基座上, 石料对基座的压力大小等于石料受到的重力大小, 3 即:F 石=G 石= m 石 g=31.8× kg × 10 l0N/kg=3.18× 5N 10 则石料对基座的压强: p 石=F 石/S 石=3.18× 5N /2.12m2=1.5× 5Pa 10 10 (3)基座受到的重力大小: G 基= m 基 g= 基 V 基 g= 2.05× 3kg/m3× 10 (4m× 2m× 0.5m)× 10N/kg= 8.2× 4N 10 基座对地面的压强: p 基=F/S 基=( G 石+ G 基) / S 基=(3.18× 5N +8.2× 4N)/ (4m× )=5× 4Pa 10 10 2m 10 石料对基座和基座对地面的压强之比 p 石:p 基=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