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文言文断句专题复习.ppt
合集下载
2017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断句(公开课优质课)

注意:
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以 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 遇到对话,应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答者, 明辨句读。
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各有长短问曰如我能将 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君何如曰 臣多多而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 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 陛下禽也
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各有长短∕上问曰∕如我∕能将 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 多而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 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勤动笔墨习句读 触类旁通得妙法
——备战2017高考之文言文断句
古书没有标点
一次会上,郭沫若拿出一张字条,上有一段古文, 他请在座的朋友标点。这段文字很简单:“舜何人也予 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 在座的朋友提供了四种答案: 1、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 2、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 3、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 4、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 这段话到底该如何标点? (载2001年第4期《咬文 嚼字》) 评介:原文出自《孟子· 滕文公上》。作者给出的 参考答案是第四种。意思是:“舜是什么?是人;我是 什么?是人。有作为者也应该像他那样。” 古文没有标点,读古书首先要学句读。句读不通, 难解真意。何以见得?此例可证。
湖阳公主新寡/ 帝与共论朝臣/ 微观其意
窍门1:标名(代)词,定主宾
名词或代词常作主语或宾语,它们的前后要进行断句。
• 第一人称:吾、我、予、余、朕、孤、寡人、臣、 仆、妾 • 第二人称:尔、汝(女)、卿、若、乃、子、君、 公、阁下、陛下、足下 • 第三人称:彼、之、其 • 近指代词:是、此、斯、兹 文言代词 • 远指代词:彼、夫、其 疑问代词: 问人:“谁”“孰”“何”; 问事:奚、胡、曷(何)、安、焉。
2017高考文言文断句课件(公开课).ppt

4、辨句式 定句读
文言文中的句式特别是文言文的固定结构可以帮助我们断句。
▪ 记住下面几种文言文的习惯句式,如:“……者, ……也”是典型的判断句式(有些省略“者” 或“ 也”的判断句,或表示判断关系的词,如“为、乃 、即、则”等,都可以为我们断句提供帮助);
▪ “为……所……”“见……于……”等被动句式 ▪ “何……之有” (宋何罪之有?);“如……何”(
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 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后可复 者也,则事寡败矣。 (限6处)
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 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 后可复者也,则事寡败矣。
试给下列语段断句,看断句处有何特点。
客有为齐王画者齐王问曰 画孰最难者曰犬马最难孰 最易者曰鬼魅最易夫犬马 人所知也旦暮罄于前不可 类之故难鬼魅无形者不罄 于前故易也
2. 抓虚词,理关系。
古人写文章,不用标点符号,他们明辨句 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
⑴句首的语气词:“夫、盖、其、凡、窃、 诸、敬、唯、盍”等前面可断句,
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 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
⑵句末语气词:“也、矣、欤、耶、哉、乎、 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
⑶以、于、为、而、则等词常用在句中。 (“而”表转折 且后面为一个比较长和完整的 句子时,“而”字前面要断开;“则、以”等也 可用在后一分句的开头)
三、文言断句的一般方法
试给下列语段断句,看断句处有何特点。
例1、匡 衡 勤 学 而 无 烛 邻 舍 有 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 光 映 书 而 读 之。
/ / 匡衡勤学而无烛 邻舍有烛而不逮 衡乃穿 / 壁引其光 以光映书而读之。
高考复习文言文断句课件(共72张PPT)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 纠,不能从死,又相之。”子曰: “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 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披发 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 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衽(认)。微:没有。谅:遵守信用,渎 (独)。
岂能拘泥于匹夫匹妇的小节小信?自缢 于沟渎而不为人知呢。”
子贡问:“管仲的人格有问题罢?齐桓 公杀了公子纠,管仲是公子纠的人,他 不能为公子纠殉难,反倒替齐桓公当家, 管仲的人格有问题罢?”孔夫子答他说: “管仲帮齐桓公,尊王攘夷,一统天下, 老百姓直到今天还得到他的好处,没管 仲,连我今天都要因亡国而做胡人打扮 了!管仲是大处着眼的人,他哪里会像 一般匹夫匹妇一样,默默无闻去殉难, 默默无闻的去守那些匹夫匹妇的人格标 准呢!”
庶几:
1.差不多;近似。 ①《易·系辞下》:“颜氏之子,其殆
庶几乎?” 注:“庶几,近也,古成语, 犹今语所谓‘差不多’,赞扬之辞。” 2.希望;但愿。
①《诗·小雅·车舝》:“虽无旨酒, 式饮庶几;虽无嘉肴,式食庶几。”
注:“庶几,幸。此表希望之词。”
3.或许,也许。 ①《史记·秦始皇本纪》:“寡人以为善, 庶几息兵革。” 4.有幸。
例6、 君子之言寡而实小人之言多 而虚君子之学也入于耳藏于 心行之以身君子之治也始于 不 足 见 终 于 不 可 及 也。
君子之学也/入于耳/藏于心/行之以 身/君子之治也/始于不足见/终于不 可及也。
参考译文:君子的话少而真实,小 人的话多而虚假。君子的学习,传 入耳中,记在心里,从自身做起。 君子的治事,从一些不易看到的地 方开始,最终使人不能赶上。
孟子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 太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 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观水有术, 必观其澜。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 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 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 (《孟子·尽心上》)
高考复习文言文断句PPT8 (共25张PPT)

二、要分析语言,多方考虑 1:抓标记。标记指的是文中的一些特殊 的词,根据这些词把文章分成几个大的 部分。 如: 放在句末:者、也、矣、耳、而已、兮、 焉、乎、与(欤)、邪(耶)、哉、时、 之等。 放在句首:乃、夫、唯、盖、何、曰、言 等。
根据虚词停顿
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 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 说我曰距关勿纳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 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 公默然。 《鸿门宴》
3:利用句子的整齐性、对称性的特点 进行断句。 如:荀子论之曰:国者天下之利势也 得道以持之则大安也大荣也积美之源 也不得道以持之则大危也大累也有之 不如无之及其綦也索为匹夫不可得也。 故用国者义立而王,信力而霸,权谋 立而亡。
荀子论之曰:国者/天下之利势也/得 道以持之/则大安也/大荣也/积美之源 也/不得道以持之/则大危也/大累也/ 有之不如无之/及其綦也/索为匹夫/不 可得也。故用国者义立而王,信力 而霸,权谋立而亡。
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 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曰/鲰生说我曰/距关/勿纳诸侯/秦地 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 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鸿门宴》
2:抓动词,瞻前顾后。 一般来说,省略句中省略谓语 的相对少些,抓动词,“瞻前”找 出动词的主语,“顾后”找出动词 的宾语。 如: (李)实陷事李齐运骤迁至京兆尹 恃宠强愎不顾文法
三、辨析常识,弄清关系。古代文 化常识范围很广,我们接触较多的 有地名、人名、官名、年号等。
课堂训练参考答案 2、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 (5分)(2006年高寒/今日亡赵/明日患及 齐楚矣/且救赵/高义也/却秦师/显 名也/不务为此而爱粟/为国计者/过 矣。
课堂训练参考答案
1、给下面文言文断句(3分)
高考复习文言文断句ppt(共40张)

2、【2011年湖南卷】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感愤郁塞触事而发故其文立言之旨多今人之笑者为迂者 A.感愤郁塞/触事而发/故其文立言之旨/多今人之笑者为迂者 B.感愤郁塞/触事而发故/其文立言之旨多/今人之笑者为迂者 C.感愤郁塞/触事而发/故其文立言之旨多/今人之笑者为迂者 D.感愤郁塞/触事而发故/其文立言之旨多/今人之笑者为迂者
2014年重庆卷 所憎者有功必赏所爱者有罪必 罚存养天下鳏寡孤独振赡祸亡 之家其自奉也甚薄其赋役也甚 寡故万民富乐而无饥寒之色
2014年重庆卷 所 憎 者 有 功 必 赏/ 所 爱 者 有 罪 必 罚 /存 养 天 下 鳏 寡 孤 独 /振 赡 祸 亡 之 家 /其 自 奉 也 甚 薄/ 其 赋 役 也 甚 寡/ 故 万 民 富 乐 而 无 饥 寒 之 色
5.《阿房宫赋》中从人们的主观感受写宫内歌舞盛况。既是 以歌舞之纷繁衬托宫殿之众多,又为下文美女充盈宫室预 春光融融 ;舞殿冷袖,风雨凄 作铺垫的句子是:歌台暖响 , 凄。 6.《阿房宫赋》中用倒置式的暗喻,以璀璨晶亮的明星来比 喻纷纷打开的妆镜,既贴切又形象的语句是: 明星荧荧, 开妆镜也 。 7.《阿房宫赋》中既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上引出阿房宫的修建, 又起到了笼盖全篇、暗示主题的作用的句子是: 六王毕 蜀山兀 , 阿房出 。 , 四海一; 8.《阿房宫赋》中从最普遍的民心人性的角度,说明人心没 有区别,都追求幸福快乐、都挂念家小,对秦统治者的残 民以自肥作了有力的抨击的语句是:一人之心,千万人之 心也。 秦爱纷奢 , 人亦念其家 。
四、断句妙计
1、读文段
不管给我们什么文段,第一步就是阅 读,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阅 读文言文,明确文段属于什么文体,写了 什么内容,想表达什么意思。一般来说高 考的文体有两种。记叙性文段——把握事 件梗概、有那些人物等等。议论性文段— —注意上下文的逻辑关系。
2017届高考文言文复习之断句

丘的长官说:“好吧。”于是派遣他到楚国去。
栏目 导引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6.据修辞,定句读 文言文中常有对比句、对偶句、排比句,抓住这个特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用“/”给下面文段中画波浪线的文字断句。 物有本末, 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 则近道矣。 古 之 欲 明 明 德 于 天下 者 先 治 其 国 欲 治 其 国 者 先 齐 其 家 欲 齐 其 家 者 先 修 其 身 欲 修 其 身 者 先 正 其 心 欲 正 其 心 者 先 诚 其 意 欲 诚 其 意 者 先 致 其 知 致 知 在 格 物。 (选自《大学》)
(1)人称代词 “吾、我、予、余、朕、孤、寡人、臣、仆、妾”等词,代 说话或写文章的人,即今之所谓第一人称代词。其中“我” 字,不仅各时代的文言皆用,而且一直用到现在。其余的在 现代汉语中都不用了。 “尔、汝、女、若、乃、而、子、君、公、阁下、陛下、足 下”等词,代受话人,是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 “你”“您”。其中“阁下”“陛下” ,在外交用语中还用。
栏目 导引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用“/”给下面文段中画波浪线的文字断句。(限划 8 处) 春,二月,曹操攻黎阳,与袁谭、袁尚战于城下,谭、尚败 走,还邺。诸将欲乘胜攻之,郭嘉曰:“袁 绍 爱 此 二 子 莫 适 立 也 今 权 力 相 侔 各 有 党 与 急 之 则 相 保 缓 之 则 争 心 生 不 如 南 向 荆 州 以 待 其 变 变 成 而 后 击 之 可 一 举 定 也。”操曰:“善!”五 月,操还许,留其将贾信屯黎阳。 (选自《资治通鉴· 卷第六十四》 ,有删改)
每样东西都有根本有枝末,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明白 了这本末始终的先后次序,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古代 的人,想要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先要治理好自己的
2017《高考文言文断句》 (共34张PPT)

2、找虚词,定句读。
实际 3、对话、引文,定句读。 操作 4、凭修辞,定句断。 中要 综合 5、据句式,定句读。 运用
断句口诀:
“曰”后冒,“哉”后叹, “夫”“盖”大都在句前。 “于”“而”一般在句间, “矣”“耳”后面画圆圈。 “耶”“乎”经常表疑问, “也”“者”作用要停顿。
七、巩固延伸
1\句读练习 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 意主曰宋公威容德仪群臣莫及帝曰方且 图之后弘被引见帝令主坐屏风后因谓弘 曰谚言贵易交富易妻人情乎弘曰臣闻贫 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帝顾谓主 曰事不谐矣(《资治通鉴》)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 ,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 ?”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 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 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 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 :“善哉!”
例5:拙 于 用 大 / 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 / / / 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 / 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 / / 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 / / 枵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 / / 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
二、方法指津
解题步骤如下: 1、通读全文,了解大意。叙述文章抓情节, 对话文章抓身份,议论文章抓观点。 2、找标志,推断句读。在通文意初断句的基 础上,我们可以抓住文言文的一些标志性特 点进行断句。 3、题目做完回头看,根据要求细检验。题目 做完后,通读一遍,用语法分析或凭借语感, 根据文言文断句的基本要求,来检验断句是 否正确合理。
⑵ 句末语气词 : “也、矣、欤、哉、耶、乎、
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 ⑶以、于、为、而、则等苟”“纵”“是故”“于是”“向 使”“然而”“无论”“至若”“是 以”“继而”“纵使”“然则” 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 ⑤常在句首的时间词 :如“顷之”“向 之”“未几”“已而”“斯须”“既 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
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断句课件33张

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 的名词或代词,就可以确定停顿的位置。
主语前断,宾语后断。
注: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后面再出现就
只有名而无姓。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 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 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 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故非有至者不能至也。
新题型——高考真题2023新高考1卷
陈人有武臣,谓子鲋②曰:“韩子立法,其所以异夫子之论者纷如也。予每探其意而校 其事,持久历远,遏奸劝善,韩氏未必非,孔氏未必得也。若韩非者,亦当世之圣人 也。”子鲋曰:“今世人有言高者必以极天为称,言下者必以深渊为名。好事而穿凿者, 必言经以自辅,援圣以自贤,欲以取信于群愚而度其说也。若诸子之书,其义皆然。请 略说一隅,而君子审其信否焉。”武臣曰:“诺。”子鲋曰:“乃者赵、韩共并知氏, 赵襄子之行赏,先加具臣而后有功。韩非书云夫子善之引以张本然后难之岂有不似哉? 然实诈也。何以明其然?…… 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 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韩非子A云夫子B善之C引D以张本E然F后难之G岂有H不似哉?
修饰限定语和中心词;⑤忽略倒装句。
真题回顾
真题体验:2022年新高请考输入Ⅰ你卷的题目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今赵不救魏/魏歃盟/于秦是赵与强秦为界也/地亦且岁危/民亦且 岁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 B.今赵不救魏/魏歃盟于秦/是赵与强秦为界也/地亦且岁危/民亦且 岁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 C.今赵不救魏/魏歃盟于秦/是赵与强秦为界也/地亦且岁危/民亦且 岁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 D.今赵不救魏/魏歃盟/于秦是赵与强秦为界也/地亦且岁危/民亦且 岁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
主语前断,宾语后断。
注: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后面再出现就
只有名而无姓。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 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 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 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故非有至者不能至也。
新题型——高考真题2023新高考1卷
陈人有武臣,谓子鲋②曰:“韩子立法,其所以异夫子之论者纷如也。予每探其意而校 其事,持久历远,遏奸劝善,韩氏未必非,孔氏未必得也。若韩非者,亦当世之圣人 也。”子鲋曰:“今世人有言高者必以极天为称,言下者必以深渊为名。好事而穿凿者, 必言经以自辅,援圣以自贤,欲以取信于群愚而度其说也。若诸子之书,其义皆然。请 略说一隅,而君子审其信否焉。”武臣曰:“诺。”子鲋曰:“乃者赵、韩共并知氏, 赵襄子之行赏,先加具臣而后有功。韩非书云夫子善之引以张本然后难之岂有不似哉? 然实诈也。何以明其然?…… 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 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韩非子A云夫子B善之C引D以张本E然F后难之G岂有H不似哉?
修饰限定语和中心词;⑤忽略倒装句。
真题回顾
真题体验:2022年新高请考输入Ⅰ你卷的题目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今赵不救魏/魏歃盟/于秦是赵与强秦为界也/地亦且岁危/民亦且 岁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 B.今赵不救魏/魏歃盟于秦/是赵与强秦为界也/地亦且岁危/民亦且 岁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 C.今赵不救魏/魏歃盟于秦/是赵与强秦为界也/地亦且岁危/民亦且 岁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 D.今赵不救魏/魏歃盟/于秦是赵与强秦为界也/地亦且岁危/民亦且 岁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