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断句技巧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文言文断句方法及技巧

高考语文文言文断句方法及技巧

高考语文文言文断句方法及技巧高考文言文复习是一项重要的内容,文言文阅读会考选择题、翻译题及断句题。

高三网小编整理了最实用的文言文断句方法和技巧,帮助广大高考生搞定文言文断句题型,确保在文言文阅读中少失分。

1.弄通文意断句给文言文断句,首先要阅读全文,了解文意,这是断句的先决条件,如果想当然地断下去,就容易发生错断。

通读全文,搞清属于什么文体,写了什么内容,想表达什么意思。

要注意文言文单音词占多数的特点,抓住几个关键的字词翻译以理解文段大意。

2.由简单句式入手给一段文章加标点,往往有易有难。

我们可以在大致掌握了文章的意思之后,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分析难断的句子。

这是一种先易后难的方法。

比如可以根据一些明显的标志(如下面讲到的虚词、对话等),把容易分辨的句子先断开。

另外,我们还要有全文意识,对不易断开的地方,要联系上下文的意思,认真推敲,确定在适当的地方断句。

3.抓住“曰、云、言”文言文在叙述人物的对话时,经常用“曰”“云”“言”等字,这为正确断句,提供了方便。

遇到“曰”“云”“言”等字,我们很容易根据上下文判断出说话人以及所说的内容。

如广东卷中的“史官曰”。

4.常用虚词是标志文言虚词的主要作用是表示语法关系和语气,往往是明辨句读的重要标志。

我们在学习中熟悉各类常见虚词的用法,尤其是它们在句中常处的位置有助于断句:句首发语词: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今、凡、且、窃、请、敬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句尾词:也、矣、焉、耳等经常用于陈述句尾;耶、与(欤)、邪(耶)等经常用于疑问句末尾;哉、夫等经常用于感叹句尾。

其后面一般要断开。

疑问语气词: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

复句中的关联词: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且、若夫、至于、至若、已而、于是、岂、岂非,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高考文言文断句

高考文言文断句

高考文言文断句
一、断句的定义
断句是为了使文章表达更加准确,便于理解而对文章进行分割。

文言文断句具有难度较大的特点,需要考生们平时多加练,掌握基
本方法。

二、基本规律
1. 断句基本遵循文句,句内成分必须完整,句子成分必须齐备。

2. 具体的断句方式有多种多样,需要考生们根据上下文语境,
合理进行断句。

3. 在句子之间进行适当的停顿和转折,可以使句子表达更加清晰,也利于阅读和理解。

三、常见断句方法
1.主谓断句
在句子中以主语和谓语作为断句依据,通常情况下是指主语和
其谓语动词短语之间的断句。

例如:仲尼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2.定语从句断句
在长句中可以通过定语从句来划分“大句”,同时,在定语从句
的从属关系中,它可以使我们更准确地理解主句的意思。

例如:君子有三戒:少言、少欲、少斗。

凡听受我一技之长者,当以君子之心,使身毫无羞耻之心,以江湖相传此艺也。

3.地点时间断句
通过时间和地点等信号词语来断句。

例如:去年,我在小区里买了一套大房子。

今天,我在家中度
过了一个美好的日子。

以上方法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考生们可以多加练习,灵活掌握
断句技巧,提高文言文水平。

高考文言文断句的规律和技巧

高考文言文断句的规律和技巧

高考文言文断句的规律和技巧断句是指将一句话按照意思或句法结构分成若干个部分。

在文言文中,断句是很重要的,因为它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意思。

文言文断句的规律和技巧如下:1.根据语义进行断句:文言文中的句子往往比较长,因此我们可以根据句子的语义进行断句,帮助我们理解句子的意思。

2.根据句子的句法结构进行断句:文言文中的句子往往具有很强的句法结构,我们可以根据句子的句法结构进行断句,帮助我们理解句子的意思。

3.注意标点符号的使用:文言文中常使用的标点符号有“,”、“。

”、“?”、“!”等,我们要注意标点符号的使用,帮助我们断句。

4.注意句子的长短:文言文中的句子往往比较长,因此我们要注意句子的长短,避免使句子过长难以理解。

5.注意句子的平衡:文言文中的句子往往具有很好的平衡,因此我们要注意句子的平衡,使断句后的句子看起来美观。

1.注意断句后的句子是否有语病:断句后的句子要保证语言的正确性,避免出现语病。

2.多练习:断句是一种技巧,只有多练习才能掌握。

总之,文言文断句是很重要的,我们要根据语义、句法结构、标点符号的使用、句子的长短和平衡来进行断句,避免出现语病,多练习以提高断句的能力在进行文言文断句时,除了要注意以上所述的规律和技巧外,还可以考虑以下几点:1.使用括号:在文言文中,有时会出现许多的插入语,这些插入语往往会影响断句的平衡。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使用括号来帮助我们断句。

2.分析句子的结构:文言文中的句子往往具有很复杂的结构,因此我们在断句时要仔细分析句子的结构,帮助我们理解句子的意思。

3.在句子的合适位置断句:在断句时,我们要注意断句的位置,使断句后的句子看起来美观。

4.注意句子的平衡:文言文中的句子往往具有很好的平衡,因此我们要注意在断句时保持句子的平衡。

1.多练习:断句是一种技巧,只有多练习才能掌握。

总之,文言文断句是很重要的,我们要根据语义、句法结构、标点符号的使用、句子的长短和平衡、括号的使用、句子的结构和断句的位置来进行断句,避免出现语病,多练习以提高断句的能力。

文言文断句技巧

文言文断句技巧

文言文断句技巧-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高考文言文断句方法第一步:通读全文,弄懂大意。

第二步:循序渐进,先易后难。

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与上下文的联系。

第三步:借助“特征”,巧妙断句。

规律一:找名词(或代词),定句读。

和现代汉语一样,名词或代词一般也常常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可以确定停顿的位置。

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

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后可复者也/则事寡败矣。

规律二:找虚词,定句读。

古人写文章,不用标点符号,他们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

⑴句首的语气词 :“其、盖、凡、窃、诸、敬、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⑵句末语气词 : “也、矣、欤、哉、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⑶以、于、为、而、则等连词常用在句中。

④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⑤常在句首的时间词 : 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

断句口诀:“曰”后冒,“哉”后叹,“夫”“盖”大都在句前。

“于”“而”一般在句间,“矣”“耳”后面画圆圈。

“耶”“乎”经常表疑问,“也”“者”作用要停顿。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规律三:对话、引文定句读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

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 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断句技巧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断句技巧

高考语文文言文断句技巧一、明词性(一)明名词、代词文言文中,名词、代词常作主语和宾语,所以我们拿到一个文段后先找出其中的人名、地名、事名、物名、朝代名、国名、官职名、谥号等,找出其中的代词,如人称(自、吾、尔、汝、余、我、予、彼),谦称(寡人、臣、妾、朕、孤),敬称(君、公、卿、子、先生、足下),再考虑:什么人?办什么事?采用什么方式?取得什么结果?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

如《赤壁之战》中“初,鲁肃闻刘表卒”,先用全称,以下“肃径迎之”“肃宣权旨”就不再提姓了。

示例: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宁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分析:上面语段中,人名“管宁”“华歆”反复出现,应视为断句的重要标志。

再根据动词弄清人物之间的关系,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答案: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宁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世说新语·德行》)(二)明动词古汉语和现代汉语一样,主谓结构居多,但主语常省略,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整体把握句意,进而可以正确断句。

示例: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分析:找出其中的动词“置、浣、沉、避、戏”,就能判断妇人、虎、二小儿分别做了什么事,就可以断开答案: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苏轼《书〈孟德传〉后》)(三)明虚词古人的文章没有标点符号,为了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

尤其是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

1.句首的发语词和谦敬副词,“其、盖、凡、诸、唯、盍、夫、则、夫、且夫、若夫、窃、请、敬”等前面可断句。

2.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3.句末语气词,“者、也、矣、欤、哉、耶、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4.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5.常在句首的时间词,“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既而、俄而”等一般前后都可断句。

高考语文文言文断句方法及技巧

高考语文文言文断句方法及技巧

高考语文文言文断句方法及技巧高考文言文复习是一项重要的内容,文言文阅读会考选择题、翻译题及断句题。

高三网小编整理了最实用的文言文断句方法和技巧,帮助广大高考生搞定文言文断句题型,确保在文言文阅读中少失分。

1.弄通文意断句给文言文断句,首先要阅读全文,了解文意,这是断句的先决条件,如果想当然地断下去,就容易发生错断。

通读全文,搞清属于什么文体,写了什么内容,想表达什么意思。

要注意文言文单音词占多数的特点,抓住几个关键的字词翻译以理解文段大意。

2.由简单句式入手给一段文章加标点,往往有易有难。

我们可以在大致掌握了文章的意思之后,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分析难断的句子。

这是一种先易后难的方法。

比如可以根据一些明显的标志(如下面讲到的虚词、对话等),把容易分辨的句子先断开。

另外,我们还要有全文意识,对不易断开的地方,要联系上下文的意思,认真推敲,确定在适当的地方断句。

3.抓住“曰、云、言”GAGGAGAGGAFFFFAFAF文言文在叙述人物的对话时,经常用“曰”“云”“言”等字,这为正确断句,提供了方便。

遇到“曰”“云”“言”等字,我们很容易根据上下文判断出说话人以及所说的内容。

如广东卷中的“史官曰”。

4.常用虚词是标志文言虚词的主要作用是表示语法关系和语气,往往是明辨句读的重要标志。

我们在学习中熟悉各类常见虚词的用法,尤其是它们在句中常处的位置有助于断句:句首发语词: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今、凡、且、窃、请、敬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句尾词:也、矣、焉、耳等经常用于陈述句尾;耶、与(欤)、邪(耶)等经常用于疑问句末尾;哉、夫等经常用于感叹句尾。

其后面一般要断开。

疑问语气词: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

GAGGAGAGGAFFFFAFAF复句中的关联词: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且、若夫、至于、至若、已而、于是、岂、岂非,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文言文断句题解题技巧

文言文断句题解题技巧

文言文断句题解题技巧高考文言文断句题解题技巧一、考点解析断句是考查文言文的传统方式,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功。

明辨句读,要综合运用古汉语字词句及古代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常识,因而断句能力高低,成了阅读文言文能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

古人之所以重视断句,是因为断句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对文意的理解,断句失误,必然误解古文原意。

古书中就有一些记录断句不当而造成理解错误的材料。

《韩非子·外储说左下》有这样一个故事:哀公问于孔子曰:“吾闻夔(读音kui二声,人名)一足,信乎?”曰:“夔,人也,何故一足?彼其无他异,而独通于声。

尧曰:‘夔一而足矣。

’使为乐正(官名)。

故君子曰:‘夔有一足,非一足也。

’”感想:断章取义的确笑话百出。

凡事没弄清原委就妄下结论,可能会出大麻烦的。

这个小故事,对于人们认识断句的重要性,其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二、方法指津1、读文段: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

明辨句读,是阅读古文最基本的能力。

平时教学中,我们就重视文言文的诵读,目的就在于能通过熟读培养学生文言文学习的语感。

而文言文断句的基础在于对通篇文章的领会,因此诵读就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碰到断句篇段,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

2、找虚词:文言虚词(特别是语气词),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

①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②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与(欤)、而已、(邪)”等后面可断句;③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④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

高中语文文言文断句技巧

高中语文文言文断句技巧

高中语文文言文断句技巧
文言文断句是学习文言文的基础,也是高考文言文阅读的重要考点之一。

以下是一些文言文断句的技巧:
1. 找名词、代词,定句读:和现代汉语一样,文言文中名词或代词一般也常常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可以确定停顿的位置。

2. 看虚词,定句读:古人写文章,不用标点符号,他们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

尤其是一些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

3. 对话、引文定句读: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言”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

4. 据修辞,定句读:排比、对偶、顶真、反复是文言文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

利用这一特点断句,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 辨句式,定句读:文言文中的句式特别是固定句式可以帮助我们断句。

比如:“……者,……也”是典型的判断句式;“不亦……乎”“孰与……乎”“其……乎”“安……哉”“何……为”等反问句式;“为……所……”“受……于……”“见……于……”等被动句式;还有“如……何”“况……乎”“何(以)……为”等固定句式。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技巧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分析,不能生搬硬
套。

同时,多读多练也是提高文言文断句能力的重要途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 1】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 呼入吾得兄事之。
读文段,通文意,标名词, 定主宾,看虚词,找位置,明辨句读


【断句】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 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例 2】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
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 安知鸿鹄之志哉!


有这样一个笑话:古时候,有一个赖汉,由于娶老婆心切, 屡屡上当受骗。有一天又有人给他提亲,媒人写信告诉他要 给他介绍一个姑娘,信中写道:

“脚不大好头发没有麻子。”
“脚不大好,头发没有,麻子”
这位聪明媒婆的骗术就是玩弄了一个标点符号的游戏, 使赖汉哑吧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文言断句”考点在近五年高考呈上升态势
【注释】(1)刻削:雕刻。道:指道理,规律。

(2)举事:做任何事情。然:这样。
读文段,通文意,标名词,定主宾
【答案】刻削之道 / 鼻莫如大 / 目莫如小 / 鼻大可 小 / 小不可大也 / 目小可大 / 大不可小也 / 举事亦然 / 为其后可复者也/则其事寡败。

【例】汉六年正月封功臣良未尝有战斗功高帝曰 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良 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 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乃封张良为 留侯与萧何等俱封。《留侯世家》
【解析】我们看加点的虚词,可置于句末的有:焉、也、焉、也;句首 的有:夫;分句首的有:以、则、则、而、而、故。这一段共 18 处标点, 有 11 处可依据以上虚词断开。“游者众”后的分号,可根据文言句式整齐 的特点断开。并列词语有“天地 / 山川 / 草木 /虫鱼 / 鸟兽”与“奇伟 /瑰怪 / 非常之观”是由于主语较长而作的停顿。





【例3】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 ● 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 ● ● ● ● ● ● ● 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 ● ● ● ● 有志者不能至也。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读文段,通文意,抓虚词,找位置,明辨句读
高考文言文高分策略---
文言断句技巧


清朝末年掌管朝廷大权的慈禧太后请一个书法家题扇。那 位书法家写了唐朝著名诗人王之涣的诗: “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黄河远上,白云一片,孤城万仞山,姜笛何须 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慈禧听了,无言以对,只好赐银压惊。且看,标点的作 用可谓大矣,大得救了一条人命。
【答案】“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
/ 苟富贵 / 无相忘 / 佣者笑而应曰 / 若为佣耕 / 何富贵也 / 陈涉太 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2、句首发语词:夫、盖、至若、若夫、唯、斯、凡、窃、 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前面一般要断开; 3、句尾语气词:也、矣、焉、耳等常用于陈述句末尾; 耶、与(欤)、邪、乎等常用于疑问句末尾;哉、夫等 常用于感叹句末尾。它们的后面一般要断开; 4、句首时间词: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既而、俄而 等,常用于句首; 5、句首关联词:苟、纵、是故、于是、然而、无论、至 若、是以、然则等,前面大多可断句; 6 、句中虚词:以、于、为、则、而等连词,往往用于句 中,在他们的前后一般就不断句



⒈ 找顶真,定句读
顶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形式。句子前后相承,前一句作 宾语的词,在后一句中又作了主语。根据这一特点,我们也 可以确定句读。

【例 1】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皆以美于徐公 【答案】 臣之妻私臣 / 臣之妾畏臣 / 臣之客欲有求 臣 臣 臣 臣 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例1】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 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
【断句】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 【断句】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 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
【例 2】 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
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后可复者也 则事寡败矣。

【答案】于是余有叹焉 /古人之观于天地 /山川/草木/虫鱼/ 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 险以远 / 则至者少 / 而世之奇伟 / 瑰怪 / 非常之观 / 常在于险远 / 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三)、看句式,明语法
⒈ 特殊句式掌握住,固定结构莫拆散。
【答案】汉六年正月 /封功臣/良未尝有战斗功 /高帝 曰 / 运筹策帷帐中 / 决胜千里外 / 子房功也 / 自择齐三 万户 / 良曰 / 始臣起下邳 / 与上会留此 / 此天以臣授陛 下 / 陛下用臣计 / 幸而时中 / 臣愿封留足矣 / 不敢当三 万户/乃封张良为留侯/与萧何等俱封。


(二)、看虚词,找位置
正确断句: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
● ● ●


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 ● ● ● ● ● ● ● ● ●

当然,这些所谓的断句方法并不能孤立运用, 而应该是多管齐下,综合运用,才能奏效。


(四)、看修辞,巧判断

古人写文章很讲究语句的整齐对称,行文中常 常上下句用相同的字数和结构 ( 四六句多 ) ;文言文 也是讲究修辞的,对偶、排比、顶针、反复是文言 文常见的修辞方法。利用这两大特点,我们就可以 比较好地断句。


【高考链接】 (北京卷)将下面文言文中画线的部分用斜
线(/)断句。(5分)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①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 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②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 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③家富良马其子好 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 年,胡人大入塞,④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 以跛之故,父子相保。⑤故福之为祸祸之为福化不可极深不 可测也。 【答案】①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 ②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 ③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 ④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⑤故福之为祸/祸之为福/化不可极/深不可测也/



第二步、凭借语感局部阅读,找标志性词语


(一)看名(代)词,标主宾
文言文中一般完整的句子都有主、谓、宾,而主语一 般由名词或代词充当。如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 名、动物名、植物名、时间、年号等。阅读中要随时标出 文段中的名词和代词,因为名词一般为文章陈述、描写、 说明或议论的对象,名词(代词)一般用作句子的主语和 宾语,在它们的前后往往要进行断句。因此,找出文中反 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基本上可以断出句读了。 在文言文阅读中常见代词基本有下面三种:
再如“有所”“无所”“有以”“无以”“以为”“何 所”“孰若”“至于”“足以”“得无”“无乃”“何 以”“于是”“然则”等。 记住文言文习惯上较为固定的词组,不要把它们拆散, 可以减少断句失误。



【例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 语》)
● ● ● ● ● ● ● ● ●

句子中的“不……乎”,为固定结构,不能拆 开使用。 【例 2】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 邪? (《祭十二郎文》)
● ● ● ● ●
这个句子中的“其……邪”句式,为固定结构, 不能拆开使用。


【例 3】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 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 已矣。



第一步:整体阅读,了解大意,先从容易处断起
【例】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意主曰宋公威容德器 群臣莫及帝曰方且图之后弘被引见帝令主坐屏风后因谓弘曰谚 言贵易交富易妻人情乎弘曰臣闻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 堂帝顾谓主曰事不谐矣。 【答案】湖阳公主新寡 / 帝与共论朝臣 / 微观其意 / 主曰 / 宋 公威容德器 / 群臣莫及 / 帝曰 / 方且图之 / 后弘被引见 / 帝令主坐 屏风后/因谓弘曰/谚言/贵易交/富易妻/人情乎/弘曰/臣闻/贫 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帝顾谓主曰/事不谐矣。



2015年全国课标卷Ⅰ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 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 贬蕲州安置/ B.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 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 /贬蕲州安置/ C.宣和末/ 高丽入贡使者 /所过调夫治舟 /骚然烦费 /傅言 /索 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 /贬蕲州安置/ D.宣和末/ 高丽入贡使者 /所过调夫治舟 /骚然烦费 /傅言 /索 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 贬蕲州安置/
【高考题型设计】

对文言文断句的考查近几年呈上升趋势,主 要有两种考查方式: 一是客观题,就选文中的某个句子,提供四 种句读,让考生判断正误;



二是主观题,从选文或另给的一段文字中挑 出某个句子(未断开),要求考生断开。
断句考查的内容较单一,主要是对句意的理 解,把握句子的语法结构,进行合理的断句。



(2)疑问代词

文言疑问代词,问人的有“谁、孰、何”;问事 的还有“奚、胡、曷、恶、安、焉”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