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第四课练习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4课《灯笼》练习(含答案解析)

《灯笼》练习一、基础知识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灯笼.(long)领域.(yù)焰.火(yàn)马前卒.(zú)B.皎.洁(jiǎo)褪.色(tuì)斡.旋(wò)熙熙然(xī)C.宫.灯(gōng)点缀.(zhuì)锵.然(qiāng)暖融.融(róng)D.怅惘.(wǎng)幽悄.(qiāo)焚身(fén)滴.滴金(dī)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A.领域洪亮危险张灯结彩B.虚惊华贵观赏富贵荣华C.锵然燎原褪色人情事故D.神龛怅惘仿佛斗方大字3.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应该数火把,数探海灯,数燎原..的一把烈火!【(大火)延烧原野】B.轿前轿后虽不像《宋史·仪卫志》载,准有打灯笼子亲事官八十人,但辉煌..景象已够华贵了。
【成绩等)显著;卓著】C.那种熙熙然庭院的静穆..,是一辈子思慕着的。
【安静庄严】D.那时自己对人情世故还不懂,好听点说,心还像素丝样纯洁。
【为人处世的道理】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提起灯笼,就会想起三家村的,村中老头呵狗的声音;就会想起庞大的晃荡着的影子,夜行人的私语;想起祖父的胡须,同洪亮大方的;坡野里想起跳跳的磷火,村边社戏台下想起的观众,花生篮,冰糖葫芦;台上的小丑,花脸,《司马懿探山》。
真的,灯笼的缘结得太多了,记忆的网里挤着的就都是。
5.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无误的一项是()A.如果人云亦云,别人说什么,我们就说什么?我们跟学舌的鹦鹉有什么区别呢?B.导演杨洁在拍摄《西游记》时,认为“取经女儿国”一集的情节可以有一段插曲,她决定把作词的任务交给词作家阎肃。
C.中国的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及其投资或控股的公司,几乎掌握了中国人日常生活和工作的一切。
D.屈原在诗句:“唯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中,以美人自比,隐喻楚怀王听信谗言,将他流放到外地,使他的才能没有施展之机,恰似“美人迟暮”。
人教版《道德和法治》 八年级 下册 第四课 公民义务 同步练习

人教版《道德和法治》八年级下册第四课公民义务同步练习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四课公民义务同步练习(含解析)一、单选题1.下列不属于公民基本义务的是( )A.维护民族团结 B.爱护公共财物C.遵守社会公共秩序 D.选举【答案】D【解析】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公民基本义务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认知能力。
根据所学,公民的基本义务包括维护民族团结、爱护公共财物、遵守社会公共秩序、维护国家统一、维护国家安全等,ABC符合题意,D选举是公民的政治权利,不符合题意,此题属于反向选择题,所以正确答案选D。
2.树立国家安全意识,自觉关心,维护国家安全是( )①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②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③我国公民热爱祖国的具体体现;④我国成年公民的职责;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答案】B【解析】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维护国家安全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认知能力。
根据所学,树立国家安全意识,自觉关心、维护国家安全是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也是我国公民热爱祖国的具体体现,①③观点正确,维护国家安全是公民的基本义务不属于公民权利②不符合题意,④观点错误,因为维护国家安全是包括未成年人在内的每个公民的义务,所以正确答案选B。
3.下列行为属于公民既享受权利又履行义务的是()A.年满18岁的小宁同学参与选举区人民代表B.小玲与商家退回了质量低劣的鞋子C.农民小郑向县政府检举乡政府截留土地征用补偿费D.小刚不顾父亲的反对坚持读初中并努力完成学习任务1/ 12【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A体现了小宁行使了选举权和被选举权,B体现了小玲维护了自己作为消费者的权利,C体现了小郑依法行使了自己的监督权,ABC均没有体现相应的义务,不符合题意,排除。
受教育既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也是公民的基本义务,小刚同学的做法既维护了自己的合法权利,也是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的表现,D符合题意。
故选D。
4.下列对漫画《训斥》理解正确的是()A.受教育是我们应尽的义务,孩子必须履行B.妈妈不应该逼迫孩子,因为上不上学是他的自由C.孩子应该听妈妈的话去上学,因为教育具有强制性D.义务教育具有统一性,所有适龄儿童和少年都应该接受【答案】A【解析】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受教育的义务的认识,认真观察漫画中的文字和人物行为,找到与教材知识的结合点,漫画中初三的孩子正在接受九年义务教育,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必须履行,所以A符合题意,B没有认识到义务教育是必须履行的,具有强制性,观点错误;C观点错误,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教育不具有强制性;D观点虽然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所以正确答案选A。
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同步练习

北师大版历史八下第一单元第四课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同步训练同步训练一、选择题1.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又被概括为“一化三改”,其中,“一化”是指 ( ) A.社会主义工业化B.农业集体化C.农业机械化D.工业电气化答案:A知识点:工业化起步解析:分析:一化是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为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因此选A。
点评:此题较为简单,结合教材。
2.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高潮的推动下,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也迅速展开。
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采取的方式是 ( )A.没收资本家的财产B.采用合作化运动C.开展公私合营D.组织生产合作社答案:C知识点:三大改造解析:分析:1953到1956(三大改造):农业、手工业走集体化道路,参加生产合作社(农业生产合作社、手工生产合作社).资本主义工商业走公私合营道路,采取赎买政策。
因此选C。
点评:此题较为简单,结合教材得出。
3.1936年新宪法的制定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的建成。
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的是 ( )A.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B.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C.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颁布D.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答案:D知识点:三大改造解析:分析: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标志: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建立.,因此选D。
点评:此题较为简单,结合教材识记三大改成的历史意义。
4.中国共产党制定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在()A.1950年B.1951年 C.1952年 D.1953年答案:D知识点:工业化起步解析:分析: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对过渡时期总路线制定时间的了解。
可以用时间比较法来解答此题,如1950年的大事,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抗美援朝战争开始;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1953年,中国共产党公布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朝鲜停战协定》的签订。
点评:此题可以采取排除来选择,也可结合教材记住时间。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4课《灯笼》教学设计+同步习题

《灯笼》教学模式介绍“探究式教学”是以自主探究为主的教学。
它是指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探究或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
学生对当前教学内容中的主要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深入探究并进行小组合作交流,以自我获取,自我求证的方式深化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从而较好地达到课程标准中关于认知目标与情感目标要求的一种教学模式。
探究式教学的课程环节:创设情境——启发思考——自主探究——协作交流——总结提高设计思路说明这篇散文充分体现了形散神聚的特点,它写法多样,结构自由,不拘一格,但中心最后又非常集中,我们可以看到吴伯箫对民俗的思考,以及升华为一种家国情怀。
学生应该摆脱概念化的散文阅读观念。
要通过多读一些散文,探究不同风格作家不同写法的好处。
教材分析民俗是民间流行的习俗风尚,是由民众创造并世代传承的民间文化。
这篇课文主要以灯笼切入,进行对民俗的思考,同学们可以从中感受到过去的生活方式,理解民俗的价值和意义。
学习中要注意体会作者娓娓道来中寄寓的情思,品味语言。
教学目标1. 体会作者散文的自由笔法,融汇个人经历、乡情民俗、诗词典故的写作方法;2. 了解作者抒写了哪些关于灯笼的记忆,体会灯笼对于作者乃至民族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难点了解作者抒写了哪些关于灯笼的记忆,体会灯笼对于作者乃至民族的重要意义。
课前准备阅读吴伯萧的散文作品《记一辆纺车》。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提起灯笼,你会想到什么?你的家里有灯笼吗?过年时商店门前高挂的红灯笼?戏台上的布景?在电灯尚未出现和普及的年代,灯笼却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是生活和情感的纽带,承载着亲情,抒写着繁华,以及对往昔岁月的怀念。
二、检查学生课前自主预习的效果1.介绍吴伯萧,教师补充。
内容要点:吴伯萧(1906—1982)原名熙成,笔名山屋、山荪,是我国当代著名文学家和教育家。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同步练习题

第4课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一、选择题1.下图为建国初期我国主要工业品产量变化柱状图。
其中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洋务运动的兴起B.三大改造的推行C.一五计划的实施D.改革开放的深入2.观察下表,1957年与1952年相比,我国工农业产品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B.全国掀起了“大跃进”的高潮和人民公社化运动C.“文化大革命”全面发动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3.如图所示,骑自行车身着“1953”工作服的劳动者,将写着“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接力棒,交给骑摩托车身着“1954”工作服的劳动者。
这些信息反映了()A.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B.三大改造即将大规模开展C.国有企业生产经营自主权扩大D.“一五”计划建设热情高涨4.1955年,我国发行第二套人民币部分辅币。
1分票面是汽车图案,2分票面是飞机图案,生动体现了当时中国人的工业梦想。
为了实现这一梦想,党领导全国人民()A.进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B.恢复国民经济C.开展“大跃进”运动D.实施经济体制改革5.从1953年到1956年,全国工业值平均年19.6%,农业总产值每年递增4.8%,这种增长速度是相当高的;1956年,工业总产值第一次超过农业总产值,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一五”计划的实施B.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C.“大跃进”运动的掀起D.国民经济的全面调整6.中国的桥梁技术世界领先。
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使“天堑变通途”,这是() A.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B.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重大成就C.经济体制改革蓬勃开展D.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成就辉煌7.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或评判。
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A.1953年初,我国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B.“一五”计划期间,北京电子管厂建成投产C.“一五”计划期间先后施工一万多个工业项目D.“一五”计划的完成为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8.伟大的中国人民从未停止探索复兴道路的步伐。
(第4课 灯笼)2020年春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课堂练习与课后提升练习

连活活的太阳算着,一切亮光之中,我爱
(皎洁 洁白)的月华,如沸
·
的繁星,同一支夜晚来挑着照路的灯笼。提起灯笼,就会想起三家村的犬
吠,村中老头·呵狗的声音;就会想起庞大的
(游荡 晃荡)着的影子,
夜行人咕咕噜噜的私语;想起祖父雪白的胡须,同洪亮大方的谈吐;坡野里
想起跳跳的磷火,村边社戏台下想起闹攘攘的观众,花生蓝,冰糖葫芦;台上
·· · ·
种玩意。
D.元宵节,“低头族”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手中的方寸屏幕上,他们往往对身
边挂满灯笼的世界不以为然。
·· · ·
答案 D A.怅惘:惆怅迷惘;心里有事,没精打采。B.张灯结彩:张挂彩
灯、彩带等,形容场面喜庆、热闹。C.富贵荣华:形容富有、显贵。D.“不
以为然”指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与语境不符。“不以为意”表示不
4* 灯 笼
栏目索引
11.(2020原创试题)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
那时自己对人情世故还不懂,好听点说,心还像素丝样纯洁,什么争sòng吃
·· · ·
官司,是不在自己意识领域的。祖父好,在路上轻易不提wò旋着的情事,倒
是一路数着牵牛织女星谈些进京赶考的掌故——雪夜弛马,荒郊店宿,每每
令人妄路之远近。村犬遥遥向灯笼吠了,认得了是主人,近前来却又大摇其
②连活活的太阳算着,一切亮光之中,我爱皎洁的月华,如沸的繁星,同一支 夜晚来挑着照路的灯笼。提起灯笼,就会想起三家村的犬吠,村中老头呵狗 的声音;就会想起……真的,灯笼的缘结得太多了,记忆的网里挤着的就都
是。
4* 灯 笼
栏目索引
③记得,做着公正乡绅的祖父,晚年每每被邀去五里遥的城里说事,一去一
整天。回家总是很晚的。凑巧若是没有月亮的夜,长工李五和我便须应差
第4课《灯笼》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灯笼》同步练习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灯笼.(long)领域.(yù)焰.火(yàn)马前卒.(zú)B.皎.洁(jiǎo)褪.色(tuì)斡.旋(wò)熙熙然(xī)C.宫.灯(gōng)点缀.(zhuì)锵.然(qiāng)暖融.融(róng)D.怅惘.(wǎng)幽悄.(qiāo)焚身(fén)滴.滴金(dī)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A.灯蛾咕噜领域夜深星澜B.掌故静穆退色翠羽流苏C.怅惘油坊点缀斗方大字D.幽悄霄夜思慕意味深长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A.中国梦同世界人民的梦息息相通....。
B.焦裕禄以改变兰考县贫困的面貌为己任,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C.汉语具有抑扬顿挫....的音韵之美和简洁优雅的意义之美。
D.宽甸河口的上万株桃树,妖娆多姿,栩栩如生....。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变动犹鬼神,不可端倪”。
这是韩愈盛赞书法家张旭的话。
B.这次文艺演出,你是参加?还是不参加?C.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
D.她打扫卫生不认真,学习不努力,不团结同学,不尊重老师等等……真应该好好教育。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随着近年来草原自驾的兴起,严重危害了草原的生态环境,正在成为草原不可承受之重。
B.央视《朗读者》受到观众的广泛好评,是因为其节目形式新颖、文化内涵丰富的缘故。
C.屠呦呦用青蒿素治疗疟疾的研究,有效降低了疟疾患者的死亡率,为医学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D.现代著名作家吴伯萧的籍贯是山东莱芜人,他的散文大多以小见大,善于从平凡中挖掘出深刻的内涵。
6.下列对《灯笼》这篇课文内容分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本文笔调闲适,情感真挚,意趣优雅,语言活泼。
2020-2021学年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 第四课 公民义务 练习题

初中道德与法治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四课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做法属于履行公民的基本义务的是( )张君光荣参军保卫祖国李冬是商人,他总是按时依法纳税王刚虽然遵守宪法和法律, 但他有时破坏公共财产, 有时不遵守公共秩序赵军有时不尊重少数民族同学,不注意和少数民间问的团结A. B. C. D.2.作为公民,我们依法享有权利,也应自觉履行义务。
下列关于公民基本义务的认识正确的有()①公民基本权利是由宪法和法律规定的②自觉履行依法纳税的义务,利国利民③赡养扶助父母是子女成年后才履行的义务④每个公民都有依法服兵役的基本义务⑤履行维护国家利益的义务,也是爱国的表现A. ①③④B. ③④⑤C. ②③⑤D. ②④⑤3.下列不属于公民基本义务的是()A. 淼淼爸爸办厂,依法缴纳各项税款B. 倩倩哥哥今年成为一名军人C. 心月奶奶信佛,经常参加寺院活动D. 小文同学遵守各项法律法规4.下列属于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义务的有( )爱护公共财物保守国家秘密维护全国各民族团结参加人大代表的选举A. B. C. D.5.遵守宪法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遵守宪法就是( )忠于宪法维护宪法尊严保障宪法实施制定修改宪法A. B. C. D.6.遵守宪法法律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下列属于遵守宪法法律的具体表现是()①保守国家秘密②爱护公共财产③遵守劳动纪律④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②③④7.明明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高中毕业后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参了军,复员后到工厂工作,每月领工资后自觉缴纳个人所得税。
材料中的明明履行了①受教育的义务②依法服兵役③劳动的义务④依法纳税的义务⑤保护环境的义务⑥遵守公共秩序A. ②③④⑥B. ③④⑤⑥C. ①②③④D. ①②④⑤8.下列做法属于公民履行基本义务的有①李明自觉维护民族团结②企业家张华依法纳税③适龄青年晓东依法服兵役④王松依法接受教育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②③④9.小王高中毕业后应征入伍,退役后自主创业开办公司并守法经营、按时纳税,同时小王还热心参与社会各项公益事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0 • 1 虚心接受,李某说的是事实 • 2要求停止侵害 赔礼道歉 造谣中伤侵犯了罗瑶 的名誉权和人格尊严权。 • 3向人民法院诉讼。侵犯了名誉权和人格尊严权 11 漫画主人公诋毁小强侵犯了小强的人格尊严权 首先要让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处理好与同学的关 系。其次 小强的行为是错误的 侵犯了他人的生命 健康权,督促他认识错误并赔偿医疗费用。
具体要求
要求侵害者停止侵害、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 歉,如因非法侵害造成财产和精神上的损害,可以要求赔 偿损失。(民事责任 )
• 肖像 含义: 肖像是以容貌为中心的人体形象再现。 形式: 肖像可以是照片、画像、或录像,雕塑等。 重要性:肖像与特定人的人格不可分离。 肖像权 原因:为了保护公民的肖像不被丑化或者非法利用,法律 确认公民的肖像权。 含义: 公民依法享有对自己肖像的支配权, 具体包括:①制作权,②使用权,③获酬权。 具体内容:三个有权决定 (未成年人监护人) 侵害形式: a未经本人同意,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 b恶意毁损 丑化公民的肖像 c利用肖像进行人身攻击 维权:当肖像权受到侵害时,我们可以拿起法律武器,追究 侵权人的责任,必要时可以提起诉讼讨回公道。
姓名包括正式姓名、笔名、艺名等,它作为将人区别 开来的文字符号,传达了一个特定的个性化意义,是 每个人人格的基本标志。 姓名权是公民依法享有决定、使用、变更姓名并且排 除他人侵害的权利。 侵害表现: ①干涉他人决定姓名、使用自己的姓名、改变自己的 名字。②盗用、冒用他人姓名。 维权: 要求侵权人停止侵害,赔礼道歉、消除影响、赔偿 损失,或通过诉讼等方式维护自己的姓名权。 启示 尊重他人的姓名权,依法维护自己的姓名权,是 现代人具备的基本素质。
• 11 • 1侵犯肖像权的行为有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以营 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恶意毁损 玷污丑化 公民的肖像或者利用肖像进行人身攻击都属于侵 害肖像权的行为。 • 盗用冒用他人姓名是侵害公民姓名权的两种具体 表现 • 2当肖像权姓名权受到侵害时 我们要拿起法律武 器追究侵权人的责任,必要时可提起诉讼 以讨 回公道。
• 12 1 小林的做法和说法是错误的 他侵犯了小强的名 誉权 侵犯他人的名誉权要受到道德的谴责,而且要承 担法律责任。 2公然谩骂他人,大庭广众之下讽刺嘲笑挖苦他人, 往他人身上泼脏污,无中生有 捏造事实中伤他人。
3 小林应停止侵害,并向张赔礼道歉,消除影响, 恢复名誉 赔偿精神损失。
9 1肖像权 • 法律确认公民的肖像权,公民依法享有对自己肖 像的支配权 包括肖像的制作权 使用权和获酬权 • 公民的肖像权不容侵犯,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以 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恶意毁损 玷污丑 化公民的肖像或者利用肖像进行人身攻击都属于 侵害肖像权的行为。 • 2 肖像权受到侵害时 可以要求商家停止侵害 赔 礼道歉 ,可与商家协商解决,可拿起法律武器 追究商家的责任,必要时可提起诉讼以讨回公道。
• 第三种观点正确 • 肖像权是指公民依法享有对自己肖像的支配权包 括制作权 使用权和获酬权(内容) • 公民行使肖像权,在某些场合下为合法的 • 例如国家和社会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国家有关 机关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使用他人的肖像。 • 报社反映一些公民乱闯红灯的行为,使用他人肖 像,其目的是为了维护社会公德,非以营利为目 的,而且没有非法毁损 恶意玷污他人的肖像, 也并非侵害他人的名誉权。 • 因此报社的行为使合法的。
侵犯名誉权的后果
评价
侮辱或诽谤他人,既是不尊重他人、贬低他人人格、 使他人名誉受损的侵权行为,又是不尊重自己、损害自 己的形象的不道德行为。 后果
侵权者轻则受到舆论的谴责,严重的要承担法律责任。
结论
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名誉权。
维权方式
当公民的名誉权受到非法侵害时,公 民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名誉 定义:人的名誉是对特定人的品德、才干、信誉 等方面的客观的社会评价。 好处:名誉集中体现了人格尊严。客观公正的社 会评价(好的方面)可以使我们①获得精神上的 满足,有良好的名誉不仅可以②获得社会的更多 尊重,还可以③获得经济利益。4追求一个好名声, 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要继承这一传 统,做受人尊重和赞誉的人。 侵害的危害 :侵害名誉的行为不仅践踏了他人的 人格尊严,而且混淆是非、颠倒黑白、破坏社会 道德、危害社会秩序。
维护人格尊严权
人格尊严权 名誉权 肖像权 姓名权 隐私权
人格尊严权 含义:人格尊严权是指每个人享有作为“人”的 最起码的社会地位和受到他人与社会最起码尊重 的权利。 表现:有自尊与他尊两个方面。 具体体现: 名 肖 姓 隐 侵权后果: 人格尊严不可侮,侮辱者必将受到社会道义的谴 责,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各国法律毫无例外地赋予公民保护自己名誉的权利。
4、名誉权的含义及主要表现:
含义
所谓名誉权,是人们依法享有的对自己所获得 的客观社会评价,排除他人侵害的权利。
重要性 它为人们自尊、自爱的安全利益提供法律保障。 名誉利益支配权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主要表现
名誉维护权 具体表现为:①利用自己的良好声誉获得更多的利 益;②维护自己的名誉免遭不正当的贬低;③在名誉受 侵害时,依法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