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中语文有教无类教学案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案:第一单元六有教无类教案1Word版含解析

子日:“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无所不说。
”【注释】回,颜回;说,通“悦”,喜欢。
【译文】孔子说:“颜回不是对我有帮助的人,他对我说的话没有一句是我不喜欢的。
”分析:颜回是孔子的得意弟子,在孔子面前始终是毕恭毕敬的,对于孔子的学说深信不疑、全面接受,故孔子多次赞扬他。
孔子说“回也非助我者”并不是责备颜回,而是赞许他。
选文9、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
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译文】子贡说:“贫穷却不谄媚(别人),富贵却没有骄傲自大,怎么样?”孔子答道:“可以啊。
(但是)不如贫穷却乐于道,富贵却喜好礼啊。
”子贡说:《诗三百》说‘好比加工象牙和骨头,切了之后还要磨治;好比加工玉石,用刀凿刻之后还要打磨’那就是说的这种道理吧?”端木赐啊,从现在开始可以同他讨论《诗三百》了,把过去的事情告诉他就能推知将来的事情!”分析:孔子希望所有人都达到贫而乐道、富而好礼的境界。
贫而乐道、富而好礼,社会上无论贫富都能安安分分,便可以天下太平了。
选文10、子夏问日:“’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绘事后素。
”日:“礼后乎?”子日:“起予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注释】起,启发;言,谈论、讨论。
【译文】子夏问孔子说:“’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这几句话是什么意思?”孔子说:“先有白色的底子然后绘画。
”子夏问:“这是说先有仁义然后才有礼吗?” 孔子说:“卜商你真是能启发我的人啊!可以开始与你讨论《诗经》了!”3 4。
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1.6《 有教无类》教案19-人教版

《有教无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习和掌握本文的重要词汇2、引导学生掌握孔子关于教育及教与学的一些重要思想3、领会孔子教育思想对今天的启发意义教学重点:学习和掌握本文的重要词汇教学难点:掌握孔子关于教育及教与学的一些重要思想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时事热点1.甘肃648分考生魏祥致信清华求,希望为母亲和身患残疾的他解决一间宿舍,让其能与母亲一同前往,方便他顺利完成大学学业。
清华大学回复:不让任何一位优秀学生因为经济原因而辍学。
学校已为魏祥母子准备好宿舍,在清华就读期间魏祥母子住宿费全免,妥善解决魏祥母子的后顾之忧。
信中表示,不幸的人生,各有各的悲苦,“但万幸的是,你在经历疾病和丧亲之痛后,依然选择了坚强和努力,活成了让我们都尊敬和崇拜的样子”。
2.教育部发布残疾人高考“新规”:盲文考生可延长一半考试时间;听力残疾考生可免除高考外语听力考试。
这两则材料都体现了怎样的教育观念?“平等、公平”的教育观念。
作为教育家的孔子,他有怎样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一起来学习《有教无类》。
(1)师讲第一则:“无类”指什么?明确:【评析】“无类”是指:明确:不分身份、地位均要教育;不管品行、习性,对所有的人都平等地加以教育。
孔子对教育的贡献:改变了教育对象限于统治阶层的历史传统,把受教育的范围扩大到平民。
资料补充:孔子学生的来源一、朗读课文,理解文意(1)诵读文本,读准字音,读清句读。
(2)结合注释掌握重点字词句、理解文本,有疑惑之处标识出来。
(3)本文阐述了孔子的哪些教育思想呢?二、检查文言字词预习学生展示,教师精导1. 通假字于吾言无所不说2. 词类活用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礼后乎3.特殊句式(先写出句式,再写出判断依据)回也非助我者也②起予者商也③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④其斯之谓也⑤何谓也4、一词多义:举、诸、已三、小组合作探究本文共十则选文,现将十则选文归类分为五部分:通过本选文我们要明确两个问题,作为学生应该怎么学习,作为老师应该怎么教育学生?(一)2、3则——第2组(二)4则——第1组(三)5、6、7、8则——第3组(四)9则——第4组(五)10则——第5组要求:1、理解并归纳各则思想内容。
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六 有教无类教案3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新人教版高中《先秦诸子选读》语

有教无类一、导入同学们都知道,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和思想家。
孔子是首开私人教学的人,因此他的门生很多,相传有三千多人。
孔子对中国传统文化传播的作用是巨大的,甚至可以是空前绝后的。
明世宗嘉靖九年封他为“至圣先师〞,清圣祖康熙二十三年尊他为“万世师表〞。
孔子长期从事教育,有一套相当科学完整的教材,即“六艺〞——《诗》《书》《礼》《乐》《易》《春秋》。
《论语》中就比较完整地记叙了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
今天我们通过学习,来了解孔子有关的教育思想。
这些思想虽然已经过去几千年了,但是他们对于今天仍然有着巨大的启示作用。
一、为以下加红字注音。
1、可以语上也2、无愠色3、X子弑齐君4、陈文子有马十乘5、不悱不发6、学而不思那么罔7、思不而不学而殆〔提示:yù、yùn、shì、shèng、fěi、wǎng、dài〕二、解释以下加红词语在语句中的含义。
1、闻斯行诸2、由也兼人3、三已之4、无愠色5、弃而违之6、不愤不启7、不悱不发8、学而不思那么罔9、思不而不学而殆10、贫而无谄〔提示:1、就;2、一人顶两人、超过别人;3、罢免;4、生气、怨恨的脸色;5、离开;6、有疑难问题而想弄明白;开导、启发;7、想说而说不出来;8、迷惑;9、危险;10、讨好、奉承别人〕三、找出以下语句中的通假字,并指明通什么字。
1、于吾言无所不说〔“说〞通“悦〞〕四、解释以下句子中“之〞的含义和用法。
1、闻斯行之2、三已之3、之一邦〔提示:1、代词2、代词3、动词〕五、指出以下语句中加红词语的特殊用法。
1、求也退,故进之2、由也兼人,故退之〔提示:1、2均为使动用法〕六、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1、子曰:“有教无类。
〞[译文]孔子说:“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
〞2、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译文]孔子说:“中上等天赋的人,可以同他研究高深的学问;中下等天赋的人,不可以同他讨论高深的学问。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案:第一单元六有教无类教案2含解析

①、不分身份、地位均要教育。
②、不管品行、习性,对所有的人都平等地加以教育。
补充孔子学生的来源:南郭惠子问于子贡曰:“夫子之门何其杂也?”子贡曰:“君子正身以俟,欲来者不距,欲去者不止。
且夫良医之门多病人,檃括之侧多枉木,是以杂也”。
——《荀子》“子路性鄙,好勇力,志伉直,冠雄鸡,佩豭豚,陵暴孔子。
孔子设礼稍诱子路,子路后儒服委质,因门人请为弟子”。
——《史记》三、有教无类思想根源:首先来自他对人性和教育作用的认识。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阳货》)其中的"习"指后天习染,包括教育和环境影响.孔子认为,人的先天素质没有多大差别,只是由于后天的习染不同,才相距悬远.根据这一认识,孔子曾极具挑战性地认为:"雍也可使南面."(《雍也》)雍即冉雍,字仲弓,孔子的学生.虽然冉雍的父亲是"贱人",但因为有良好的德行,孔子认为他可担当君主之大任.此言一出,对其弟子和后儒影响极大.颜渊说:"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孟子说:"人皆可以为尧舜."荀子说:"涂之人可以为禹."这些肇始始于"性相近,习相远"的认识结论,体现了人生而平等的政治意蕴.孔子认为平民通过教育和实践亦可达致大境界,可以有大作为,这是他把平民列入教育对象的认识基础。
其次,也来自他的仁爱思想。
据《左传·昭公十年》记载,到春秋时期,在统治集团中,仍奉行"人分十等"的等级制度,马夫牛牧等底层民众被列在十等之外,几近不人.而孔子则坚持主张"仁者爱人"。
《论语·乡党》记录了这样一件事情:"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 '不问马."马匹是当时的主要运载和耕作工具,历史上有"匹马束丝"换五名奴隶的记载.在马厩工作的,当是马夫和驭者之类.孔子从朝庭下班后发现家中的马厩失火,首先关注的是伤人没有,既体现了他对人的重视。
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案:1.6 《有教无类》

《有教无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掌握孔子关于教育及教与学的一些重要思想。
2、领会孔子教育思想对今天的启发意义。
【教学重点】掌握孔子关于教育及教与学的一些重要思想。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孔子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讨论法、点拨法。
【课时安排】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老师富有感情地朗诵赞美孔子的一段话,让学生通过这段话对孔子心生敬意,从而更好地走进经典,向经典致敬。
多媒体显示:他呕心沥血,为天地立言,整理古籍,忘却垂暮之年,修诗书,正礼乐,作春秋,序周易,六经成丰碑,华夏添瑰宝,集文化之大成,给民族以精神,他是中华文化的符号,是东方文明的使者,他不仅属于中国,而且属于世界。
二、走进孔子:在朗诵基础上提出问题:孔子除了圣人这个称号之外,还有什么称号?在学生说的各种称号,选出跟老师有关的称号,比如“万世师表”,提问他为什么会被称为万世师表呢?那肯定因为他对教育的贡献,他对教育有哪些贡献呢?学生自由发言,老师补充总结。
孔子在教育上三大贡献:开创私学;2、弟子众多;“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七十子之徒散游诸侯,大者为师傅卿相,小者友教士大夫”3、教育思想、教育方法。
在对教育家的孔子有了充分了解之后,今天我们学的这节课就是他一种重要的教育思想——有教无类。
三、深入解题:有教无类一、不分贫富贵贱(身份、地位)。
二、不管智愚、善恶(资质、品行)。
三、没有差别,平等对待。
即对人无贫富贵贱愚智等差别一律给予教育,有教无类一是说教育对象,所有人有受教育的权利,所有人在孔子这都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只要你交一点学费意思意思。
只要你去拜师的交一点学费。
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束修:修,音xiū,干肉,又叫脯。
束修就是十条干肉。
孔子要求他的学生,初次见面时要拿十余干肉作为学费。
后来,就把学生送给老师的学费叫做“束修”。
这是拜师的见面礼。
同时同时“束修”还有接受老师的约束修理,表达拜师诚意的意思。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六有教无类教案2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5. 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 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先秦诸子的认识和理解。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主题的现状、挑战及解决方案。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 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 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先秦诸子的重要性和意义。
2. 拓展要求:
(1)自主学习:鼓励学生利用课后时间进行自主学习,通过阅读、观看视频、查阅网络资源等方式,深入了解先秦诸子的思想。
(2)读书笔记: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先秦诸子思想的读书笔记,记录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加深对先秦诸子思想的认识。
(3)小组讨论:鼓励学生与同学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观点,互相交流和学习,提高自己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学情分析
在设计本节课的教学方案之前,我对学生的学情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以便更好地调整教学策略,以适应学生的实际情况。
1. 学生层次
我所教的高中生在知识层次上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学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但程度参差不齐。有的学生对先秦诸子的思想有一定的了解,而有的学生则相对陌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使所有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升。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例对实际生活或学习的影响,以及如何应用先秦诸子的思想解决实际问题。
4. 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 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先秦诸子相关的主题进行深入讨论。
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学教案第一单元六有教无类(5)

有教无类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掌握孔子关于教育及教与学的一些重要思想2.领会孔子教育思想对今天的启发意义3.学习和掌握本文的重要词汇二、学情分析学生对孔子的了解,很多学生认为孔子思想迂腐,守旧,认为现在孔子的儒家思想已经过时,不能跟上时代,孰不知我们头脑中很多的思想都是儒家思想,让我们了解孔子,更好的认识孔子,了解孔子思想的先进。
三、重点难点1.掌握孔子关于教育及教与学的一些重要思想是本课的教学重点;2.掌握孔子关于教育及教与学的一些重要思想是本课教学难点3.学习和掌握本文的重要词汇教学过程一、导入。
千古流芳诵名句(理解性默写)《论语》中“”强调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向别人学习。
孔子认为向别人学习,发扬长处避免短处,那就是:“”《论语》中强调复习的重要性的句子是:“”孔子在教育史上的地位,既来自其首创私学之功,更在于其"有教无类"(《卫灵公》)主张的提出和实践.所谓"有教无类"。
这四个字也是我们这整课的纲目,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下孔子的教学。
二、孔子教育思想“有教无类”理解。
我们怎么去理解这四个字呢?按照书上的解读就是“只有教育的普遍推行,没有类别的区分”,换句话说什么样的学生孔子都教。
“有教无类”不仅仅是不分类别(身份地位、地域种族)地进行教育。
所谓“有教则无类”,就是说,人,原本是“有类”的。
比如有的智,有的愚;有的贤,有的不肖。
但通过教育,却可以消除这些差别。
这就叫“有教则无类”,简称“有教无类”。
这可以算另一层意思,可见“有教无类”是教育的结果,不是前提。
通过教育来消除差别,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构想。
即对人无贫富贵贱愚智等差别一律给予教育,而教育的目的就在于弥合这些差别。
这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教育平等思想。
【资料补充】:孔子学生来源孔子的学生来自不同的诸侯国,如曾子是鲁人,子张是陈人,子长是齐人,子游是吴人。
颜路与颜回,曾点与曾参,父子都同时是孔子的学生。
六、有教无类-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案

六、有教无类-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先秦诸子学说的基本内容和传统价值;2.具有初步的文献理解能力,能够理解先秦诸子经典的基本内容;3.培养学生批判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4.培养学生探究先秦文化的兴趣和文化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1.学习《论语》、《道德经》等先秦经典著作的基本内容;2.培养学生批判判断思维;3.学生能够分析先秦文化的特点和其历史价值。
三、教学难点1.学习先秦诸子的思想与文化;2.掌握先秦文化的基本特点和价值。
四、教学方法1.整体感知法;2.归纳法;3.联想法;4.比较法;5.课堂讨论法。
五、课程设置第一讲《论语》1.学习《论语》的作者及成书历史;2.分析《论语》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思想;3.比较《论语》与现代社会的异同;4.归纳《论语》的价值和历史意义。
第二讲《道德经》1.学习《道德经》的作者及成书历史;2.分析《道德经》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思想;3.比较《道德经》与现代社会的异同;4.归纳《道德经》的价值和历史意义。
第三讲《墨子》1.学习墨家的思想和学说;2.分析《墨子》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思想;3.比较墨家与其他诸子的异同;4.归纳墨家的价值和历史意义。
第四讲《孟子》1.学习孟家的思想和学说;2.分析《孟子》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思想;3.比较孟子与其他诸子的异同;4.归纳孟子的价值和历史意义。
第五讲《韩非子》1.学习韩非子的思想和学说;2.分析《韩非子》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思想;3.比较韩非子与其他诸子的异同;4.归纳韩非子的价值和历史意义。
六、实施步骤第一步完成先秦诸子的基本读物学生按照所安排的读物,对先秦诸子著作进行独立阅读和思考,理解其基本内容和主要思想。
第二步教师讲述教师针对学生自主阅读后可能出现的问题和疑惑,进行详细的讲述和解释,以便学生全面把握著作内容和主旨。
第三步学生独立思考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思考和分析,理解其价值和历史意义。
第四步课堂讨论教师针对某个问题或者某篇经典著作,让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以便学生更好的认识先秦文化及其历史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高中语文有教无类教学案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学习目标】
1、识记文章中的文言基础知识。
2、分析理解文中体现出的作者的观点并翻译文中的重点句子。
3、掌握孔子关于教育及教与学的一些重要思想。
【教学重、难点】
1、主要讲授第一则、第三则、第五则、第六则、第七则选文
2、引导学生掌握孔子关于教育及教与学的一些重要思想。
【预习案】
【自主学习】
1.字音熟记
语上()愠色()弑君()罔()不悱不发()
一隅()殆()切磋()贫而无谄()
2.通假字
学而不思则罔通,理解为
于吾言无所不说通,理解为
3.古今异义
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古义今义
至于他邦,则曰:“犹吾大夫崔子也。
”古义今义
4.词类活用
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求也退,故进.之
由也兼人,故退.之三已.之,无愠色
礼后.乎
5.特殊句式(写出判断依据)
①判断句
回也非助我者也判断依据
起予者商也判断依据
②省略句
赤也惑,敢也判断依据
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判断依据
③宾语前置句
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
何如判断依据
其斯之谓也判断依据
何谓也判断依据
【文本研读】
本文共十则选文,现将十则选文归类分为四部分:通过本选文我们要明确两个问题,作为学生应该怎么学习,作为老师应该怎么教育学生。
第一部分:第1则(谈有教无类)
1、子曰:“有教无类。
”
【注释】教,教育;类,类别(名词)。
【译文】
第二部分:第2、3则(谈因材施教)
2、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
【注释】中人,中等资质的人;语,名词作动词,告诉;上,高深的学问和道理。
【译文】。
3、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
【注释】斯,就;行,做,实施;如之何,怎么能;其,加强反问语气;惑,迷惑,糊涂,不明白;敢,谦词,斗胆,冒昧;进之,使他前进,进,使动用法;兼,胜过、超过;退之,使他后退,退,使动用法。
【译文】
第三部分:第5、6、7、8则(谈学习态度)
5、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
【注释】愤,郁结在此指问题想不明白;悱,想说话却不知道怎么说;反,类推;复,再。
【译文】
6、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
无益,不如学也。
”
【注释】尝,曾经;食,吃饭;以,目的连词来,用来。
【译文】
7、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注释】罔,迷惑无收获;殆,危险。
【译文】
8、子曰:“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无所不说。
”
【注释】说,悦,喜欢
【译文】
第四部分:第9、10则(谈联系延伸)
9、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
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
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
【注释】谄,指讨好、奉承被人;乐,以。
为乐,把求道当做快乐;与,介词,跟。
【译文】
10、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
何谓也?”
子曰:“绘事后素。
”曰:“礼后乎?”子曰:“启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注释】倩,笑时两颊呈现酒窝好看的样子;盼,转动眼睛的样子;素,白色的丝绢;以为,以。
为白色的底子;素,用来作画的白色的底子;起,启发;言,讨论,讨论;
【译文】
第4则(给学生谈“仁”的标准)
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
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
何如?”子曰:“忠矣。
”曰:“仁矣乎?”曰:“未知。
焉得仁?”“崔子弑齐君,陈文子有马十乘,弃而违之。
至于他邦,则曰:‘犹吾大夫崔子也。
’违之。
之一邦,则又曰:‘犹吾大夫崔子也。
’违之。
何如?”子曰:“清矣。
”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
【注释】仕,做官;色,已,使动用法,使。
停止;愠,恼怒;旧令尹,指子文;以告,应为“以之告”,把旧令尹之政告诉给。
违,离开,背离。
【译文】
【探究案】
1、下列对孔子教育思想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孔子认为不分贵族与平民,不分华夏与狄夷都可以接受教育。
这在等级森严的奴隶社会末期和把狄夷看作非我族类的“豺狼”的时代,孔子能对教育对象如此认识,并能在实践中始终以此作为办学方针,这无疑表明孔子有极大的勇气与魄力。
B、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这是关于启发式教学的高度概括。
孔子的启发式教学虽然只有八个字,但它不仅生动地表现出孔子进行启发式教学的完整过程,而且还深刻地揭示出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时将会依次出现两种矛盾的心理状态以及出现这两种矛盾后的正确处理方法。
C、孔子认为完善修养是能够达到贫而乐道、富而好礼这样的理想境界。
D、“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孔子认为思考没有什么益处,因该执着于学习。
2、什么是有教无类?你觉得现实生活中教师应怎样做到有教无类?
小结:孔子作为教育家注重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注意抽象与具体、学习与思考、教与学、师与徒、学生的自觉要求和教师的合理启发等不同因素相辅相成的作用,也表现了他的人生智慧这是我们所要学习的。
【训练案】
高考热点
1.下面是奥巴马获胜演说的第一段话,奥巴马所说的“答案”具体指什么?请简要回答并对这段话加以点评。
假如还有人在那里怀疑美国是否真是一个一切皆有可能的国家,假如还有人在质疑我们的奠基者的梦想是否依然存活于我们这个时代,假如还有人对我们民主制度的力量半信半疑,那么今晚你得到了明确的答案。
答:(1)答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2)点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2.读下面一则小故事,根据文意在横线处填写一句恰当的话。
元朝文人胡石塘名声很大,他应聘到京城,皇帝元世祖忽必烈亲自召见。
上朝时,胡石塘没有察觉自己的斗笠戴歪了。
当元世祖问他平常所学的是哪些学问,胡石塘回答:“都是一些治国平天下的道理”。
皇帝笑他说:“________________。
”
结果没有任用他。
19.仿照画波浪线的语句写两个句子,构成排比句式。
宽广的胸怀不会被躲躲闪闪的指责拦住,拦住你的是你的狭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