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无名氏和赠卖松人

合集下载

水调歌头原文翻译文赏析注释作者苏轼

水调歌头原文翻译文赏析注释作者苏轼

水调歌头作者:苏轼朝代:宋类型:词水调歌头【原文】安石在东海,从事鬓惊秋。

中年亲友难别,丝竹缓离愁。

一旦功成名遂,准拟东还海道,扶病入西州。

雅志困轩冕,遗恨寄沧洲。

岁云暮,须早计,要褐裘。

故乡归去千里,佳处辄迟留。

我醉歌时君和,醉倒须君扶我,惟酒可忘忧。

一任刘玄德,相对卧高楼。

水调歌头【翻译文】当年谢安隐居在东海,出仕做官鬓发已霜秋,中年难与亲友别,唯有丝竹缓离愁。

一旦功成名就,准备返归东海,谁料抱病入西州。

做官困扰了隐居的雅志,遗恨寄托于田园山丘。

既已年高衰朽,便当及早划筹,要做百姓穿粗裘。

返回故乡遵迢千里,选取佳地长住久留。

酒醉放歌君相和,醉倒在地君扶我,只有醉时忘忧愁。

任凭刘备笑我无大志,我却甘愿身居平地,仰看他高卧百尺楼。

水调歌头【评析】这首词上阕咏史,写东晋谢安的经历,意在「以不早退为戒」,下阕述怀,设想早日「退而相从之乐」。

这首词表现了作者隐退的决心,不希望被世间的功名利禄所束缚,也表现了兄弟二人手足情深。

上阕咏史,写东晋谢安的经历,意在「以不早退为戒」。

发端明点「安石」,领起上半阕。

词人的写作角度比较独特,既不写他经天纬地的才能,也不写他建功立业的辉煌,而是写他人生的另一侧面。

劈头就写谢安中年出仕的尴尬:他本来隐居会稽,踏上仕途时鬓发已开始染上秋霜,令人吃惊。

再写人情的难堪:人到中年,与亲友相别时觉得难舍难分,于是借音乐来抒写离愁。

而後突出他一向抱有的功成身退的心愿:「一旦功成名遂,准拟东还海道」。

语气多么肯定,多么坚决,确实是对史书中所谓「安虽受朝寄,然东山之志始末不渝,每形于言色」(《晋书》)数语准确的表述。

而结果却是「扶病人西州」,这就反跌出困於轩冕不遂雅志的「遗恨」。

这种「遗恨」,便是作者引出的鉴戒——「不早退」。

词中的「困轩冕」衹是一个文雅的或婉转的说法,实际上(至少在某种程度上)与贪恋功名富贵是联系在一起的。

下阕述怀,设想早日「退而相从之乐」。

换头「岁云暮」三字承上转下,「岁暮」当指年华老大,「早计」是对「遗恨」而言,其内容便是「要褐裘」,亦即辞官归隐,过平民生活。

水调歌十一首。杂诗

水调歌十一首。杂诗

水调歌十一首。

杂诗水调歌十一首。

杂诗《乐府诗集》云:商调曲也。

《理道要诀》:南吕商,时号《水调》。

《碧鸡漫志》:水调多遍,似是大曲。

按,唐曲凡十一叠,前五叠为歌,后六叠为入破。

其歌第五叠五言,调声最为怨切,故白居易诗云:五言一遍最殷勤,调少情多似有因。

不会当时翻曲意,此声肠断为何人。

盖指此也。

第一首无名氏无由春雨恨难休,陌上寒烟如水流。

庭前病树期风暖,燕燕莺莺闹小楼。

第二昨夜风声入梦中,依稀又与少年同。

呼儿唤马将军令,掠地攻城唱大风。

第三堤边老柳吐丁芽,半树新枝半树丫。

潋滟水头波浪起,滩头苔上露春华。

第四客游陌上柳生烟,半尺湖光半尺天。

此际迷蒙谁与共,销魂应在此中眠。

第五梅落成泥久,枝头又上春。

小芽须放旷,逐日满龙鳞。

入破第一《碧鸡漫志》曲遍声繁,名入破。

昨夜帘窗又雨催,潇潇寒意冷阿谁。

半寝依稀君笑我,一晒娥眉媚亦痴。

第二案头香奁镜中人,半掩黄笺半掩尘。

柳下花车将忆起,今朝君作哪家臣。

第三嫁鼓声声扰梦残,谁家嫁女闹心安?新妆想是天仙貌,半挽垂帘顾自看。

第四节后花朝未有期,陌间草色渐迷离。

行人各自笑中去,但见春风云里窥。

第五苦寒已是旧时伤,喜见深闺寂寞亡。

铜兽堪移外门去,联成一副伴秦郎(注)。

第六春到芳菲日,罗裙换素妆。

扫庭疏草径,扶酒任轻狂。

注:秦郎,指门神秦琼11.3.11于舍余斋。

元曲:无名氏28首[讲解]

元曲:无名氏28首[讲解]

元曲:无名氏28首元曲:无名氏28首《仙吕·寄生草·闲评》无名氏一、问什么虚名利,管什么闲是非。

想着他击珊瑚列锦幛石崇势,则不如卸罗裾纳象简张良退,学取他枕清风铺明月陈抟睡。

看了那吴山青似越山青,不如今朝醉了明朝醉。

二、争闲气、使见识,赤壁山正中周郎计,乌江岸枉费重瞳力,马嵬坡空洒明皇泪。

前人勋业后人看,不如今朝醉了明朝醉。

《正宫·塞鸿秋》无名氏爱他时似爱初生月,喜他时似喜梅梢月,想他时道几首西江月,盼他时似盼辰钩月。

当初意儿别,今日相抛撇,要相逢似水底捞明月。

《正宫·塞鸿秋·山行警》无名氏东边路、西边路、南边路,五里铺、七里铺、十里铺,行一步、盼一步、懒一步。

霎时间、天也暮、日也暮、云也暮,斜阳满地铺,回首生烟雾,兀的不、山无数、水无数、情无数。

《正宫·塞鸿秋》无名氏一对紫燕儿雕梁上肩相并,一对粉蝶儿花丛上偏相趁,一对鸳鸯儿水面上相交颈,一对虎猫儿绣凳上相偎定。

觑了动人情,不由人心儿硬,冷清清偏俺合孤零。

《商调·梧叶儿·嘲谎人》无名氏东村里鸡生凤,南庄上马变牛,六月里裹皮裘。

瓦垄上宜栽树,阳沟里好驾舟。

瓮来大肉馒头,俺家茄子大如斗。

《商调·梧叶儿·嘲贪汉》无名氏一粒米针穿着吃,一文钱剪截充,但开口昧神灵。

看儿女如衔泥燕,爱钱财似竞血蝇。

无明夜攒金银,都做充饥画饼。

《正宫·叨叨令》无名氏一、黄尘万古长安路,折碑三尺邙山墓。

西风一叶乌江渡,夕阳十里邯郸树。

老了人也么哥,老了人也么哥,英雄尽是伤心处。

二、只见青帘高挂垂杨树,朱帘暮卷西山雨。

谁待向禁城狼虎丛中去,我则待侬家鹦鹉洲边住。

倒大来快活也么哥,快活也么哥,抵多少梦回明月生南浦。

《中吕·红绣鞋》无名氏一、窗外雨声声不住,枕边泪点点长吁,雨声泪点急相逐。

雨声儿添凄惨,泪点儿助长吁。

枕边泪倒多如窗外雨。

二、孤雁叫教人怎睡? 一声声叫的孤凄,向月明中和影一双飞。

无名氏的的诗词全集、诗集(2090首全)

无名氏的的诗词全集、诗集(2090首全)

无名氏的的诗词全集、诗集(2090首全)•41、《水调歌头·帆落松陵浦》•宋·无名氏•帆落松陵浦,枯柳缆琼艘。

杖策无人独步,浪厌百花桥。

我挂风裳水佩,...•42、《水调歌头·不能烦恼得》•宋·无名氏•不能烦恼得,掉臂便归休。

前度风樯,这回潦辙几悠悠。

幸得有云一谷,...•43、《水调歌头》•宋·无名氏•云作伴,月为邻。

...•44、《水调歌头·竹边风细》•宋·无名氏•竹边风细,月色淡阴阴。

...•45、《水调歌头·八蛮朝凤阙》•宋·无名氏•八蛮朝凤阙,四境绝狼烟。

太平无事,超烘聚哨效梨园。

笛弄崑崙上品,...•46、《水调歌头·明月双溪上》•宋·无名氏•明月双溪上,胜景号金华。

当年此夕,多少鸾凤杂云霞。

共拥飘摇倦伯,...•47、《水调歌头·早是玉堂客》•宋·无名氏•早是玉堂客,犹著侍臣冠。

便为霖去亦晚,何况此身闲。

胸次光风霁月,...•48、《水调歌头·一线添宫绣》•宋·无名氏•一线添宫绣,画景刻初还。

五云旬浃不散,瑞色满乾坤。

凝作山堂佳气,...•49、《水调歌头·三楚诗书帅》•宋·无名氏•三楚诗书帅,人物压中州。

飘飘青琐,典刑蜀国旧风流。

小袖玉堂挥手,...•50、《水调歌头·金兽袅香穗》•宋·无名氏•金兽袅香穗,银烛灿花枝。

眼前风景殊异,酌酒庆生时。

要是祖宗流庆,...•51、《水调歌头·天地锺奇秀》•宋·无名氏•天地锺奇秀,山泽有儒仙。

词锋前驱万马,三度奏捷菊花天。

信是文场敏...•52、《水调歌头·来复迈七日》•宋·无名氏•来复迈七日,亨泰兆三阳。

恰逢临吉中应,浸长三阳刚。

天地凝成正气,...•53、《水调歌头·何以作公寿》•宋·无名氏•何以作公寿,一纸寄讴吟。

《水调歌》(无名氏)评析

《水调歌》(无名氏)评析

《水调歌》(无名氏)评析原文:《水调歌》无名氏平沙落日大荒西,陇上明星高复低。

孤山几处看烽火,壮士连营候鼓鼙。

评析:《全唐诗》卷二十七收此诗作《杂曲歌辞》; 《乐府诗集》收入卷七十九,称《近代曲辞》,皆未著作者姓名。

“水调歌”乃古乐曲名。

《全唐诗》题下注:“水调,商调曲也。

唐曲凡十一迭,前五迭为歌,后六迭为入破。

”本篇即歌的第一迭。

此诗描述了边地戍兵,候令待征的情景,表现唐军将士临危不惧,奋勇杀敌的不凡气概。

类似这样的主题,在唐代的边塞诗中,并不少见。

然而作者所选的角度与众不同,全诗的构思与布局等亦不落俗套。

歌词没有表现旌旆逶迤的浩荡军容,没有勾画金鼓震天、血刃相接的厮杀场面,也没有作过多的渲染,创造那种肃杀严酷的气氛。

诗人不过选取了一个星夜闻警、待令出征的场景,从侧面烘托人物的精神世界。

“平沙落日大荒西”,荒远大漠,四顾茫茫,天边落日缓缓西沉。

一派边地绝域的黄昏景象。

下句接写入夜:“陇上明星高复低。

”夜幕降临,万簌俱寂,唯见陇山之上,明星点点。

夜之幽静,可以想见。

读者至此未闻半点烟火气息,心情是平缓的、安静的。

然而此二句决非闲笔,欲张先弛,作者是在为下联作铺垫。

果然第三句陡然一转:“孤山几处看烽火”,“烽火”已示敌军进犯,又曰“几处”,警报由远而近,飞速传递而来,足见军情之紧迫。

寂静的氛围被划破了,读者原本舒缓的心弦,一下子给拉紧了,人们预感到一场触目惊心的拼杀即将到来。

紧接着第四句便写军营中将士们的反应:“壮士连营候鼓鼙。

”作者在此下一“候”字,真有千钧之力,它不但描述了连营将士火速行动、森严戒备的情景,而且表现了将士们临战前那种镇定自若、视死如归的精神面貌。

虽然还不曾击一鼓,杀一枪,而读者却分明看到了滚滚烟尘中壮士们剽悍的身影,听到了铺天盖地而来的呐喊声。

孟子云:“引而不发,跃如也。

”把弓拉得满满的,却又不发出去,那种跃跃欲试的姿态,给人留下多少想象的余地! 《水调歌》作者着力描述战前那片刻的寂静,其用意亦在此吧!诗作虽然在上下二联之间有局部的相对的缓与急、静与动对照,就整体而言,《水调歌》所创造的又是一种“大动”前的“大静”境界。

于武陵《赠卖松人》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于武陵《赠卖松人》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于武陵?赠卖松人?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原文】:赠卖松人于武陵入市虽求利,怜君意独真。

欲将寒涧树,卖与翠楼人。

瘦叶几经雪,淡花应少春。

长安重桃李,徒染六街尘!【注释】据?唐才子传?称,于武陵在唐宣宗大中年间尝举进士,不称意,携书与琴,往来商洛、巴蜀间,或隐于卜中,存独醒之意。

①于武陵,中唐诗人,曾考取进士。

一生仕途不达,遍游天下。

②翠楼,泛指富贵人家。

③六街,指长安城内的六条主要街道。

【翻译】:你把松树送到市场上去卖,我赞赏你的好意。

你想把耐寒的松树,卖给京城里的富贵人家。

松树的细叶能够几经风雪,但松花淡淡的,不算美丽。

长安历来只看重桃李芬芳的艳色,可怜这些松树白白的染上六街的灰尘。

【赏析】:唐代的长安是高门贵族豪华竞逐的地方。

买花是当时贵族社会的一种风气。

“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白居易?买花?〕,利之所在,人必趋之。

在待价而沽的浓香艳色中,居然连“瘦叶〞、“淡花〞的松树也出现了;于是诗人产生了感慨,叹息卖树人这种行为的不合时宜。

本来,松树是耐寒的树木,生长在深山大谷之中,葱郁轮囷,气势凌云。

人们称赞它有崇高的品德,所谓“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张九龄?感遇?〕卖松人为了求利,才把它送到长安,希望“卖与翠楼人〞。

这些富贵人家看惯了宠柳娇花,对松树的“瘦叶〞、“淡花〞的外表,是不屑一顾的。

这样,松树崇高的美学价值在这种场合之中,就不会为人们所认识。

翠楼人不爱寒涧树,卖松人的主观愿望和客观的社会需要很不一致。

即使松树得售于翠楼人,这时,它失去了原来生长的土壤,就不能托根了。

在微婉的词句中,说明松树是大不该被送到长安来寻求买主。

诗人慨叹的是长安只能够欣赏夭艳的桃李,松树的价值当然不被认识;但是卖松人不卖春花,只卖青松,似乎是认识到松树的美的价值了,可惜他不懂得这个社会。

无怪乎所得的结果,只能使寒涧青松徒为六街尘染而已。

用意很微婉,松树也只是一个比喻。

【诗歌鉴赏】杨广《水调歌》原文及翻译 赏析

【诗歌鉴赏】杨广《水调歌》原文及翻译 赏析

【诗歌鉴赏】杨广《水调歌》原文及翻译赏析【诗歌鉴赏】杨广《水调歌》原文及翻译赏析杨广《水调歌》原文王孙别上时绿珠轮,不羡名公乐此身。

户外碧潭春洗马,楼前红烛夜迎人。

杨广《水调歌》译者待更新杨广《水调歌》赏析《水调歌》隋炀帝杨广的诗词作品,杨广的诗风对后代诗人也产生了许多积极影响,他的诗中佳句,常成为后世诗人模仿之,甚至袭用之,如《诗》:“寒鸦飞数点,流水绕孤村。

斜阳欲落处,一望黯消魂”。

诗中的前3句,就被宋代著名词家秦观在名作《满庭芳》词中几乎完全袭用。

如其中“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就是袭用的例子。

元代著名词家马致远作有一首名词《天净沙?秋思》,其中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亦是受上述杨广诗句的影响而化出的。

张溥在《汉魏六朝百三家集题辞?隋炀帝集》中云:“陈隋文哀,帝王有作,与众同波”。

南朝至隋,帝王诗中不并作王霸之语,而与民间诗人同一风格,确就是一种较好的风气。

杨广诗风功不可没。

隋炀帝虽在生活上就是不被后人津津乐道的帝王,但是在文学上的确正统的诗人。

他诗中爱好扬州风光之情,歌颂扬州美景之功,当书之,当记之!隋炀帝杨广(569年-68年4月日),一名英,小字阿?,华阴(今陕西华阴)人,隋文帝杨坚与文献皇后独孤伽罗次子,隋朝第二位皇帝。

生于隋京师大兴,开皇元年(58年)立为晋王,开皇二十年(600年)十一月立为太子,仁寿四年(604年)七月继位。

他在位期间修建大运河(开通永济渠、通济渠,加修邗沟、江南运河),营建东都迁都洛阳,开创科举制度,亲征吐谷浑,三征高句丽,因为滥用民力,造成天下大乱,直接导致了隋朝的覆亡。

公元68年在江都被部下缢杀。

唐朝谥炀皇帝,夏王窦建德谥闵皇帝,其孙杨侗谥为世祖明皇帝。

《全隋诗》录存其诗40多首。

古代民歌《水调歌》原文及赏析

古代民歌《水调歌》原文及赏析

古代民歌《水调歌》原文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古代民歌《水调歌》原文及赏析【导语】:第一平沙落日大荒西,陇上明星高复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1)时间顺序。(1分)营造出一种 阔大、静谧的意境。(2分)(2)落日在遥 远的地平线上缓缓西沉,黄昏时分的边境 辽阔荒远;日落而星出,只见陇山之上明 星闪烁,边境的夜晚格外静谧;(1分) 从日落到星出星移,给人一种悠缓的感觉。 (1分)
第三句陡转,点出军情。古代边防地带,隔一段距 离就于高处设一烽火台,贮狼粪于其上,一旦发现敌情, 则燃火示警。“孤山几处看烽火”,是说原野上连营驻 守的军士,突然看到几处孤山上燃起的报警的烽火。烽 火起于幽深的静夜,划破沉寂的夜空,已使人触目而心 惊。又曰“孤山几处”,则又,一下子扣紧读者的 心弦。这一句在结构、语势上,以及它所描述的情事, 都恰好与前二句相反,给人以一种突兀、紧迫之感。同 时,由于前二句的铺叙及环境气氛的渲染,更易于从悠 缓宁静中见突然、危迫与紧张。故前二句乃是欲张先弛, 以收取以平显兀、以缓显迫、以静显动的艺术效果,而 成为本句的绝好衬垫。
(2)这首诗寄托了诗人对不识人才、只喜 欢趋时媚俗的权贵的讽刺;/对像松树那样 正直高雅却沦落下层、不被重视的贫寒之 士的怜惜;/对争荣小人春风得意,正直人 士却不得重用这一不公平社会现象的愤懑; /以及因对现实有了清醒认识而不求荣利、 洁身自好的高洁情怀。(6分;答出一点给 3分,其中“情感”2分,“简要分析”1分。 答出任意两点、意思对即可)
水调歌无名氏 平沙落日大荒西, 陇上明星高复低。 孤山几处看烽火, 壮士连营候鼓鼙。 这首诗写的是驻守在西域边境荒野上的连营军 士,闻警候令待征的情景。(边塞诗)
“平沙落日大荒西”一句,写出地面的辽阔 荒远,描绘出落日在遥远的地平线上缓缓西沉 的景象。 “陇上明星高复低”一句接写夜景。日落而 星出,地面上的一切景物都销声匿迹,只见陇 山之上明星闪烁,则夜静可知。“高复低”三 字,又状出星空夜转的景象,说明时间在缓移, 静夜在加深。诗从日落写到星出星移,在时间 进程上和诗的结构、语势上,都给人一种悠缓 的感觉,并随着时间的推移,引导读者逐步进 入诗人在这两句诗里着意表现的静谧境界。
比喻(象征)、借代,以寒涧树比喻(象征)贫 寒之士,以“翠楼人”代权贵之人;[3分,如果 只答手法(“比喻”、“借代”各占1分),没 有解释,只给2分;如果没有明确答出手法,而 是融合在具体分析中,且解说适当,也可给3分] 把贫寒之士比喻为“寒涧树”,形象地表现了其 地位的卑微、境遇的凄凉;而想把“寒涧树”卖 给“翠楼人”,委婉地表达了贫寒之士希望得到 权贵赏识重用之意。(作用2分;两个要点,答 出一个给1分,意思对即可)
(1)对比,“寒涧”与“翠楼”,一个荒 寒一个繁华形成鲜明对比(3分,如果只答 手法,没有解释,只给2分;如果没有明确 答出手法,而是融合在具体分析中,且解 说适当,也可给3分);突出了松树生长环 境的恶劣,/以及“松”与“翠楼人”之间 地位、境遇的巨大差别,/暗示卖松人向翠 楼人卖松求利不合时宜,/为规劝卖松人做 铺垫。(作用2分;四个要点,答出一个给 1分,答出任意两个、意思对即可)
(2)“候”字。(1分)等候之意。 (1分)表明连营军士准备从容就绪,单 等军令下达,出战迎敌。(2分)“候” 字写出战士行动之神速、戒备之深严、军 容之整肃,突显出连营将士大敌当前而无 所畏惧、从容待敌的气概和风度。(2分) (如回答“听”字,最多2分)
赠卖松人 入市虽求利,怜君意独真。 欲将寒涧树,卖与翠楼人。 瘦叶几经雪,淡花应少春。 长安重桃李,徒染六街尘!
第四句接写敌情传来后军营的反应。安扎在原野上的 座座军营,连成一片,故曰“连营”,关顾首句“大荒”, 也点出军势之盛。警报传来,连营军士临危而不乱,一切 准备工作都在极短的时间内从容就绪,单等军令下达,鼙 鼓擂响,即出战迎敌。“壮士连营候鼓鼙”,“候”字下 得极妙。有的选本改“候”为“听”,不仅没有可靠的版 本依据,而且使韵味顿损。“候”者,待令以出征,动在 令先,则连营将士行动之神速、戒备之森严、军容之整肃 可见;“听”却不同了,闻令而未动,则行动之迟缓、军 容之涣散可知。第三句极写军情的紧急,造成紧张危迫的 气氛,又正好是本句所叙写的情事的绝好衬垫,突现出连 营将士大敌当前而无所畏惧、从容以待敌的气概和风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