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区的产业分布》教案
东北地区的产业分布教学设计

哈尔滨:是中国重要的动力机械基地
长春、大连:运输机械制造基地
指导学生找出产地是关键
指导学生看图6-36是探究问题的关键
【展示交流】
(8分钟)
教师可作适当纠正
各学习小组可相互交流或个人展示
【点拨升华】
(2分钟)
一、本节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掌握知识点:
农产品的分布
【课后反思】
1.主要粮食作物
2.主要经济作物
二、重工业基地:
粮食作物的分布:
水稻---辽河平原和松花江流域的灌区。
小麦---生长季较短的北部地区,三江平原和松辽平原北部最集中。
玉米---中部松辽平原最为集中。
经济作物的分布:
大豆---三个平原最多,北部多于南部
甜菜---主要集中在松辽平原,其次是三江平原。
大庆:石油工业基地
东北地区的产业分布教学设计第三节东北地区的产业分布年级八年级学科单元第六章课题产业分布新授课教学目标理解东北地区的矿产资源对工农业生产的影响教学重点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和工业状况教学难点东北地区工农业生产的条件导学环节所用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学法指分钟通过预习让学生列举东北地区主要的农产品和主要的工业中心引入本节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学法指导
【导入本课】(3分钟)
通过预习,让学生列举东北地区主要的农产品和主要的工业中心,引入本节内容。
列举提问
【呈现目标】(2分钟)
1.了解东北地区主要的产业、农作物、工业部门
2.理解东北地区的矿产资源对工农业生产的影响
学生快速阅读,做到对本课学习心中有数
【自主学习】
机械
C.鞍山——钢铁D.大庆——石油
初中地理_第三节 东北地区的产业分布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六章第三节东北地区的产业分布【学海导航】学习一个地区的产业分布,要综合分析该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从而找出该地区地理特征对产业分布产生的影响。
【活动探究】活动一:农产品生产基地目标一:运用“东北地区主要粮食作物分布”、“东北地区主要经济作物分布”图和“全国和东北地区部分农产品产量”表,说出东北地区农产品生产结构及其布局的特点。
(重点)农作物分布活动探究:分析东北地区发展农业的条件?(从地形、气候、土地资源等方面分析)小麦水稻玉米大豆甜菜资料链接:2010年全国和东北地区部分农产品产量全国东北地区总产量(万吨)人均产量(千克/人)总产量(万吨)占全国的比重(%)人均产量(千克/人)稻谷19576.0 142.9 2870.0 14.7 262.0玉米17724.5 129.4 5478.9 30.9 500.1豆类1896.5 13.8 751.8 39.6 68.6 思考:表中数据说明了什么?[追踪训练](2017.青岛)读图“我国某地地区图”,完成1﹣2题.1.下列地区的工农业布局符合因地制宜原则的是()A.甲地﹣电子工业 B.乙地﹣种植业C.丙地﹣制糖工业 D.丁地﹣畜牧业2.下列现象不属于东北地区的是()A.气候冷湿,松林成海 B.沃野千里,黑土广袤C.稻米满仓,荔枝成行 D.山环水绕,平原居中活动二:重工业基地目标二:运用“东北地区矿产资源与主要工业中心分布”图,说出东北地区工业结构和工业布局的特点。
依托矿产资源支柱产业工业中心工业部门[追踪训练](2015.潍坊)读东北主要城市和矿产分布图(图1)及年降水量分布图(图2),回答下列问题。
(1)油田A是__________,分布在_______平原上。
(2)城市B是______,是我国著名的_______制造基地。
(3)辽中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_______基地,其发展的有利条件有哪些?(4)制约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的瓶颈有哪些?(至少两条)目标三:结合相关资料,了解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的振兴背景和战略转型。
东北地区的产业分布教案

东北地区的产业分布教案教案标题:东北地区的产业分布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对产业分布的影响。
2. 掌握东北地区主要的产业类型和分布特点。
3. 能够分析东北地区产业分布的原因和发展趋势。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重点:东北地区的产业类型和分布特点。
2. 难点:分析东北地区产业分布的原因和发展趋势。
三、教学内容1. 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对产业分布的影响。
2. 东北地区主要的产业类型和分布特点。
3. 东北地区产业分布的原因和发展趋势分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地图和图片,引导学生了解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
2. 讲解:介绍东北地区的主要产业类型和分布特点,并分析其原因和发展趋势。
3. 案例分析: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分析东北地区产业分布的原因和影响。
4. 讨论交流:学生分组讨论东北地区产业分布的优势和劣势,并分享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5. 总结归纳:对东北地区产业分布进行总结和归纳,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五、教学方法1. 图片展示法:通过地图和图片展示,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讲述结合案例分析法:通过讲解结合实际案例,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分析产业分布的原因和影响。
3. 分组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工具1. 地图和图片2. 多媒体设备3. 实例案例资料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学生对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的理解、对产业类型和分布特点的掌握、对产业分布原因和发展趋势的分析能力。
2. 作业评价:布置相关作业,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和理解程度。
3. 课后反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
八、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是否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学生对产业分布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是否得到提高。
3.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是否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点和解决问题。
初中地理_东北地区的产业分布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知识准备1、东北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糖料作物,作物熟制。
2、我国最大的平原,是由、、组成。
东北地区的土壤,属于气候。
3、东北地区有丰富的、、等资源。
4、我国最大的油田。
东北工业以工业为主,位于东北地区的著名的工业基地。
学生回忆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检查知识的掌握程度,为新课的学习做准备。
二、课程导入欣赏:东北平原的农业景观图片、东北地区的工业图片。
通过前面的学习,知道了东北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口、城市的分布,而“民以欣赏图片东北平原的农业景观图片食为天”,工业是主导产业,要更深入地了解一个地区的整体发展水平,我们还需要考究这个地区的农业和工业发展状况。
过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东北地区的产业分布。
展示学习目标:1、了解东北地区主要的农产品种类及分布。
2、掌握东北地区农业的发展条件。
3、分析东北地区的工业结构和布局的特点。
4、掌握东北工业基地的发展条件。
5、了解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
东北地区的工业图片学生结合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自主学习课本内容,找出问题的答案。
三、新课学习学习任务一:农产品生产基地活动1:(1)你知道东北地区有学生思考回答,明确:(1)春小麦、水稻、大哪些著名的农产品吗?请举例说明。
(2)下图所示的农作物,能在东北地区自然生长的有哪些?活动2:阅读课本36页东北地区主要粮食作物分布图,回答问题。
(1)读图,说一说东北地区有哪些主要粮食作物。
(2)归纳图中主要粮食作物的分布规律。
(3)图中小麦属于冬小麦,还是春小麦?说出你的判断理由。
豆、玉米、甜菜、亚麻等。
(2)能在东北地区自然生长的有大豆、小麦、甜菜。
学生读图回答问题:(1)东北地区的粮食作物主要有:大豆、玉米、水稻和春小麦。
(2)大豆主要分布三江平原、松嫩平原;玉米主要分布在松嫩平原和辽河平原;水稻分布较为分散;小麦主要分布在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
(3)春小麦,东北冬季气温低,冬小麦难以生存。
活动3:阅读东北地区主要经济作物分布图,回答问题。
《东北地区的产业分布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湘教版》

《东北地区的产业分布》导学案第一课时导学目标:1. 了解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经济特点;2. 精通东北地区主要的产业分布状况;3. 分析东北地区产业分布的原因和特点;4. 探讨东北地区产业升级的进步方向和对策。
导学内容:一、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经济特点东北地区位于中国的东北部,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三个省份,总面积约为78.4万平方公里。
东北地区地处中国东北亚大陆桥的中心,地势东高西低,气候寒冷,资源丰富,是中国的重要工业基地和粮食生产基地。
二、东北地区的产业分布状况1. 工业产业:东北地区是中国的重要工业基地,主要工业有煤炭、石油、化工、机械、冶金等。
辽宁省以沈阳、大连等城市为中心,主要工业有重型机械、船舶、汽车等;吉林省以长春、吉林等城市为中心,主要工业有汽车、化工、轻工等;黑龙江省以哈尔滨、齐齐哈尔等城市为中心,主要工业有纺织、食品加工、木材加工等。
2. 农业产业:东北地区是中国的粮食生产基地,主要农产品有小麦、玉米、大豆、白菜等。
辽宁省以大连、丹东等城市为主要农业区,主要种植玉米、大豆等;吉林省以长春、吉林等城市为主要农业区,主要种植小麦、玉米等;黑龙江省以哈尔滨、齐齐哈尔等城市为主要农业区,主要种植大豆、水稻等。
3. 效劳业:东北地区的效劳业进步相对滞后,主要以金融、物流、旅游等为主。
随着经济结构转型,效劳业的比重逐渐增加。
三、东北地区产业分布的原因和特点1. 资源优势:东北地区拥有丰富的煤炭、石油、铁矿石等资源,为工业进步提供了重要支持。
2. 历史遗留:东北地区曾是中国的重要工业基地,在规划经济时代,以重工业为主,形成了工业集聚的局面。
3. 地理位置:东北地区地处中国东北亚大陆桥的中心,交通便利,有利于工业品的运输和贸易。
4. 人口资源:东北地区人口相对较少,劳动力成实情对较低,吸引了大量企业前来投资。
四、东北地区产业升级的进步方向和对策1. 转型升级:东北地区应加快产业结构转型,进步高新技术产业和摩登效劳业,提高产业附加值。
东北地区的产业分布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东北地区的产业分布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基本环境条件;2. 了解东北地区的主要产业分布情况;3. 掌握东北地区各产业的特点和发展现状;4. 分析东北地区产业分布的原因。
二、教学内容1. 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基本环境条件a. 介绍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边界;b. 介绍东北地区的气候和地形特点;c. 分析东北地区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情况。
2. 东北地区的主要产业分布情况a. 农业产业分布情况- 介绍东北地区的农业发展现状;- 分析东北地区农业产业的特点和特色。
b. 工业产业分布情况- 介绍东北地区的工业发展现状;- 分析东北地区工业产业的特点和特色。
c. 服务业产业分布情况- 介绍东北地区的服务业发展现状;- 分析东北地区服务业产业的特点和特色。
3. 东北地区产业分布的原因a. 自然条件因素- 分析东北地区自然条件对产业分布的影响;- 探讨东北地区资源禀赋对产业布局的作用。
b. 历史和政策因素- 分析东北地区历史和政策对产业分布的影响;- 讨论东北地区特殊的历史背景对产业布局的作用。
c. 经济因素- 探讨东北地区经济发展对产业分布的影响;- 分析东北地区发展现状对产业布局的作用。
三、教学方法1. 教师讲授法:通过讲解PPT展示,介绍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环境条件、产业分布情况和原因。
2. 学生讨论法:组织学生就东北地区的产业分布情况和原因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归纳各自的观点。
3. 视频展示法:播放相关视频素材,让学生直观了解东北地区的产业分布现状。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基本环境条件,并讨论可能对产业分布产生影响的因素。
2. 介绍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基本环境条件a. 使用地图和图表展示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边界,让学生了解其位置和与其他地区的关系。
b. 介绍东北地区的气候和地形特点,分析对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的影响。
c. 分析东北地区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情况,让学生了解东北地区的资源禀赋。
《东北地区的产业分布》教案

第六章认识区域:位置与分布第三节东北地区的产业分布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东北地区农业、工业的基本概况过程与方法通过了解东北地区的农业、工业的基本状况,培养学生思考分析、判断推理思维情感态度通过东北地区的教学,培养学生节约资源、合理利用资源的意识与价值观【重点难点】东北地区的重工业与其矿产资源的分布之间的联系2 教学过程引入新课东北地区的矿产资源主要有哪些?它们主要分布在什么地方?农产品生产基地1.活动(1)你知道东北地区有哪些著名的农产品吗?请举例说明。
(2)图6-30至6-33所示的农作物,能在东北地区自然生长的有哪些?结合图6-28、6-29,说一说它们的主要分布地区。
2.东北地区以盛产玉米、水稻、春小麦为主。
其中以玉米种植发展最快,以松嫩平原和辽河平原相对集中。
甜菜生产集中在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
3.活动(1)计算下表,并分析计算结果。
2010年全国和东北地区部分农产品产量全国东北地区总产量(万吨)人均产量产量(万吨)占全国比重人均产量稻谷19576.0 2870.0玉米17724.5 5478.9豆类1896.5 751.8(2)议一议,表中数据说明了什么问题?重工业基地1.活动读东北地区矿产资源与主要工业中心分布图,完成下列任务。
①说一说,东北地区有哪些重要的矿产资源?②说出哈尔滨、长春、沈阳的主要工业部门;想一想,这些工业部门的形成,与这些城市附近地区的资源状况有何关联?③议一议,东北地区工业结构的突出特点是什么?2.阅读:辽中南工业基地沈阳是机械工业中心,鞍山和本溪是钢铁工业基地,抚顺是石油化学工业和装备制造基地,辽阳是化学工业基地,大连是综合工业中心和造船工业基地。
3.东北工业基地的战略转型矿区沉陷、生态恶化、环境污染成为制约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的重要瓶颈。
4.活动(1)针对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工业发展问题,大家出了不少好主意。
下列建议是否可行,谈谈你的看法。
加大资源勘察力度、减少资源和能源浪费、发展观光旅游业、从工矿城市向综合性城市转型、提高资源开采加工水平、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东北地区的产业分布教学设计

东北地区的产业分布教学设计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东北地区的产业分布教学设计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以教材提供的媒体库存中现有的课件为基础,结合自己上课的需要对教学课件进行整合,制作本节课现实使用课件。
学习目标:1、能够运用地图指出东北地区主要农作物的种类及分布。
2、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发展条件及农业生产在全国的地位。
3、了解东北重工业基地的发展条件,以及存在的问题。
4、了解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发展战略,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5、对前两节的知识要点进一步熟悉,并学会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
学习重点与难点:重点:1、东北地区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和重工业基地,以及复习上两节课上的重要知识要点。
2、理解东北地区产业上存在的问题,并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学会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
教学过程及方法设计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复习上两节知识引入新课程通过展示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并复习上两节课的知识要点,为本节产业结构分布现状做分析做铺垫。
复习要点:一、地理范围1、省级行政区域单位:黑、吉、辽。
2、面积:78.8万千米2,占中国的陆地总面积的8.2%。
二、地理位置1、海陆位置:位于中国东北部,南部临渤海和黄海。
2、纬度位置:位于北半球中纬度。
3、相对位置:地处东北亚的核心位置,东、北两面与朝鲜及俄罗斯为邻;西接内蒙古自治区;南连河北省,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
三、地形类型东北地区以平原、丘陵和山地为主。
四、地表结构东北地区地表结构大致呈半环状的三带:(1)外围是黑龙江、乌苏里江、图们江和鸭绿江等流域的低地。
(2)中间是山地和丘陵,内部则是广阔的平原。
五、气候类型东北地区属温带季风气候。
六、气候特征东北地区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暖短暂;东北地区降水较多,多集中在夏季,冬季降雪较多,地表积雪时间长。
七、气候差异东北地区自南向北跨暖温带、中温带与寒温带,冬季南北气温差异明显;降水量自西向东有减少的趋势。
2、引导学生思考活动问题,并让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在学生回答基础上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北地区的产业分布》教案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东北地区农业、工业的基本概况
过程与方法:通过了解东北地区的农业、工业的基本状况,培养学生思考分析、判断推理思维。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东北地区的教学,培养学生节约资源、合理利用资源的意识。
教学重点:
东北地区的重工业与其矿产资源的分布之间的联系
教学时间:1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东北地区的矿产资源主要有哪些?它们主要分布在什么地方?
二、农产品生产基地
、活动
(1)你知道东北地区有哪些著名的农产品吗?请举例说明。
(2)图6-30至6-33所示的农作物,能在东北地区自然生长的有哪些?结合图6-28、6-29,说一说它们的主要分布地区。
2、东北地区以盛产玉米、水稻、春小麦为主。
其中以
玉米种植发展最快,以松嫩平原和辽河平原相对集中。
甜菜生产集中在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
3、活动
(1)计算下表,并分析计算结果。
XX年全国和东北地区部分农产品产量
全
国
东
北
地
区
总产量(万吨)
人均产量
产量(万吨)
占全国比重
人均产量
稻谷
9760
28700
玉米
7724
4789
豆类
896
718
(2)议一议,表中数据说明了什么问题?
三、重工业基地
、活动
读东北地区矿产资源与主要工业中心分布图,完成下列任务。
①说一说,东北地区有哪些重要的矿产资源?
②说出哈尔滨、长春、沈阳的主要工业部门;想一想,这些工业部门的形成,与这些城市附近地区的资源状况有何关联?
③议一议,东北地区工业结构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2、阅读:辽中南工业基地
沈阳是机械工业中心,鞍山和本溪是钢铁工业基地,抚顺是石油化学工业和装备制造基地,辽阳是化学工业基地,大连是综合工业中心和造船工业基地。
3、东北工业基地的战略转型矿区沉陷、生态恶化、环境污染成为制约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的重要瓶颈。
4、活动
(1)针对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工业发展问题,大家出了不少好主意。
下列建议是否可行,谈谈你的看法。
加大资源
勘察力度、减少资源和能源浪费、发展观光旅游业、从工矿城市向综合性城市转型、提高资源开采加工水平、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2)收集家乡的地形图、城镇分布图、工农业布局图以及相关统计资料,运用本章学习的方法,完成下列任务。
①描述家乡的地理位置,分析其特点。
②归纳家乡的地形、气候特征。
③家乡的城镇分布有什么特点?这些特点是怎样形成的?
④家乡的产业布局有哪些特点?这些特点是怎样形成的?
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