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原理 绪论
哲学课常识重要原理小结

哲学课常识重要原理小结1. 辩证唯物主义原理: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之一,强调一切事物都是处于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中,世界的发展是由矛盾和对立面的斗争推动的。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意识是物质发展的产物,以及主体和客体的辩证关系。
2. 唯心主义原理:唯心主义是一种哲学观点,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和基础,世界是由意识或思维构成的。
唯心主义强调精神的独立性和优先性,而物质只是意识的产物。
唯心主义在哲学史上有不同的流派,如柏拉图的理念观、笛卡尔的主体观等。
3. 唯物主义原理:唯物主义是一种哲学观点,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根源,意识和精神是物质的产物。
唯物主义强调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和意识的次级地位,认为物质存在的先于和独立于意识的存在。
唯物主义在哲学史上也有不同的流派,如唯物辩证法等。
4. 意识与物质的辩证关系原理:这一原理强调意识和物质之间存在着辩证关系。
意识是物质发展的产物,但又能主动地反作用于物质,推动物质的发展。
意识和物质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
这一原理是辩证唯物主义的重要内容之一。
5. 客观真理原理:客观真理原理认为真理存在于客观世界中,不依赖于主观主义的意识。
真理是通过对客观事物的实践认识和经验总结得到的,是能够被验证和证明的。
这一原理在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
6. 主观相对性原理:主观相对性原理认为人的认识是主观的、相对的。
人的认识受到个体的主观感受、思维方式和历史背景等因素的影响,所以每个人可能有不同的主观认识。
这一原理在哲学和文化研究中有重要意义,要求对不同主观观点进行尊重和理解。
7. 价值相对性原理:价值相对性原理认为价值是相对于人的主体而言的,不同人有不同的价值观念。
价值观念与个体的文化、环境和教育背景等因素密切相关,因此每个人的价值观念可能不同。
这一原理指导我们在价值判断和价值冲突中保持开放和多元化的态度。
8. 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原理:这一原理认为社会是处于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有着一定的规律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单选题与答案

试题单选:8 、偶然性对事物发展过程()。
辩(覆盖面标识: 1、辩证唯物主义——物,2、唯物辩证法——辩,A、不起任何作用3、认识论——认,4、历史唯物主义——历,5 、绪论——绪)B、起促进或延缓的作用C、有时起作用 , 有时不起作用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
绪D、起决定性作用A、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关系问题B、主体与客体的关系问题9 、人的本质在于()。
历C、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A、人能够改造世界D、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B、自私自利C、人有思想和理性2、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因素是( )。
历D、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A、生产力的发展B、科学文化的发展10 、人民群众的主体()。
历C、主产力和生产关系所构成的生产方式的发展A、是体力劳动者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B、是进步的知识分子C、是各个时代的进步阶级3、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告诉我们( )。
历D、包括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A、落后的社会意识会随着它的物质基础的消灭而同时消灭B、落后的社会意识在它的物质基础消灭以后还会存在一段时期, 但不11 、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 这个观点是()。
历可能永久地存在下去A、辩证法的正确观点C、落后的社会意识在它的物质基础消灭以后还将永久地存在下去B、机械唯物主义的错误观点D、落后的社会意识先于它的物质基础的消灭而消灭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错误观点D、历史唯物主义的正确观点4、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
物A、运动的绝对性12 、事物的否定方面是指()。
辩B、客观实在性A、事物的积极方面C、可知性B、事物的消极方面尽D、矛盾性C、事物中维持其存在的方面D、事物中促使其消灭的方面5、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是()。
历A、前进的、上升的13 、衡量人的社会价值大小的决定性因素是()。
历B、周而复始的循环A、看他职务大小C、直线式的连续发展B、看他社会地位高低D、不可认识的C、看他向社会和他人索取的多少D、看他对社会和人类是否作了贡献及其大小6、社会历史规律与自然界发展规律的共同点是()。
马克思哲学原理

马克思哲学原理马克思哲学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内容,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则。
马克思哲学原理的形成是在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深刻分析和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首先,马克思哲学原理强调了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则,它认为世界是一个无始无终、永恒不变的统一整体,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
辩证唯物主义强调了对事物的全面、具体、历史的认识,揭示了事物的发展规律和矛盾运动的本质。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辩证唯物主义是认识世界的根本方法,是指导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
其次,马克思哲学原理强调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另一个基本原则,它认为社会的发展是历史的必然性,是由一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决定的。
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历史的必然性,指出了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方向,为人们认识和改造社会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再次,马克思哲学原理强调了人的实践活动的决定作用。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的认识是通过实践活动来实现的,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和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了人的主体地位和实践的决定作用,认为只有通过实践活动才能认识和改造世界,只有通过实践活动才能实现人的自我解放和全面发展。
最后,马克思哲学原理强调了社会的历史发展是不断前进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的历史发展是不断前进的,是由低级向高级、由不完善向完善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了社会的历史发展是具有客观规律性的,是由一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决定的,是由社会生产力和社会生产关系的矛盾决定的。
总之,马克思哲学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内容。
马克思哲学原理强调了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人的实践活动的决定作用,社会的历史发展是不断前进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李海洋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本章基本内容第一章实际上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绪论。
从历年考试命题情况看,这一章本身的试题并不多,但是,它的基本问题贯穿于整个哲学体系,是后续各章的理论原则。
更为重要的是,它是我们理解后续各章理论内容的门径,它的基本理论原则,不仅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而且体现为考试中的重要的解题方法,经过认真复习会对此点深有体会。
按照新修订的2006年考试大纲,第一章的逻辑结构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是哲学和哲学基本问题。
这一层次中的重点是哲学上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同哲学基本问题的关系。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第二层次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包括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什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伟大的哲学变革、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容、基本特征和功能等几个问题。
这是今年的考试大纲以十分简约的方式进行概括的重点问题。
第三层次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时代。
主要涉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代意义和中国化理论成果问题。
复习方法建议复习哲学,特别是复习哲学的“绪论”,有其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特点。
这一章的头绪较多,而且内容非常抽象,问题又贯穿全课程。
因此,往往不象通常那样经过比较认真的阅读就能了然于胸。
有时甚至适得其反,更加混淆不清。
我们时间较紧,应试复习也不是要培养哲学家,不可能搞得很深很细之后再进行概括。
所以,必须采取最为有效的复习方法。
这就是“找感觉,抓线索,明确考点”。
复习时要注意“找感觉”,即,既不是象学习理科课程那样步步为营,也不是象有些人文学科那样大而化之,关键之处要啃,但又不能“陷”进去。
学习本章时间上不能拖,不可能也不需要一下子弄懂所有问题。
有些问题在理论内容上不可或缺但与考试关系并不大,有些问题则需学到后续章节通过“回味”方可豁然开朗。
其实衡量本章复习质量的重要标准就是两条:其一、是否抓住了基本线索。
其二、是否明确了主要考点。
第一遍复习是如此,最后冲刺仍是如此,只是理解和掌握的程度不同。
马克思主义哲学绪论试题及答案

绪论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马克思主义诞生于()A.19世纪四十年代B. 19世纪五十年代C. 19世纪六十年代D. 19世纪七十年代2. 马克思主义从狭义上说是()A. 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的学说体系B. 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C.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D. 关于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3. 马克思主义从广义上说是()A. 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B. 马克思主义和列宁主义C. 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D.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4. 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A. 广义的马克思主义B. 狭义的马克思主义C. 毛泽东思想D. 邓小平理论5.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社会条件和基础是()A.工人罢工B.周期性的经济危机C.资本主义固有予盾运动D.阶级斗争6.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是()A. 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B. 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已经登上了历史舞台C. 工人起义D. 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7. 马克思主义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在于( )A. 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B. 实事求是C. 阶级性D. 科学性8. 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A. 唯心主义 B.辩证唯物主义C.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D. 机械唯物主义9. 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 )A. 新陈代谢 B.科学性与革命性C.合逻辑性 D. 与时俱进10.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 )A. 实现共产主义 B.消灭阶级C. 消灭国家 D.消灭两极分化(二)多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思想渊源是( )A.德国古典哲学 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C.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D.文艺复兴2.德国古典哲学最有代表性的人物是( )A.康德 B.黑格尔C. 费尔巴哈D.笛卡尔3.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是( )A.斯密 B.李嘉图C. 马歇尔D. 萨缪尔森4.空想社会主义的最杰出的代表是( )A. 圣西门B. 傅立叶C. 欧文D. 费希特5. 作为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的19世纪三大工人起义是()A. 巴黎公社B. 1831年和1834法国里昂工人两次起义C.1838年在英国爆发的延续十余年的宪章运动D. 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6.马克思主义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A.历史唯物主义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科学社会主义D.马克思主义哲学,7.马克思恩格斯最重要的理论创新是( )A.辩证法B.劳动价值论C.唯物史观D.剩余价值学说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C.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D. 科学发展观9.坚持和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要()A. 防止和反对教条主义B. 防止和反对形式主义C. 防止和反对实用主义D. 防止和反对经验主义10.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要分清( )A.哪些是必须长期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B.哪些是需要结合新的实际加以丰富发展的理论判断C.哪些是必须破除的对马克思主义错误的、教条式的理解D.哪些是必须澄清的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名下的错误观点(三)简答题1.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2. 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过时论”是错误的?(四)论述题1. 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是完备而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2. 如何从总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五)材料分析题材料一:马克思恩格斯在1872年为《共产党宣言》所写的序言中指出:不管最近25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的变化,这个《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由于最近25年来大工业有了巨大发展而工人阶级的政党组织也跟着发展起来,由于首先有了二月革命的实际经验而后来尤其是有了无产阶级第一次掌握政权达两月之久的巴黎公社的实际经验,所以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
2024版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讲义全共21课件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讲义全共21课件•绪论•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辩证唯物主义实践观•唯物辩证法总特征目•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资本主义批判和社会主义展望录绪论01哲学的研究对象探讨宇宙、自然、社会以及人类思维等领域的普遍规律。
哲学的派别与流派唯物主义、唯心主义、辩证法、形而上学等。
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物质与意识、存在与思维、自由与必然等关系问题。
哲学及其基本问题1 2 319世纪欧洲工人运动的发展和无产阶级革命的需要。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背景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空想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要来源从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到列宁、斯大林等继承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历程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与发展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意义和方法学习意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掌握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
学习方法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注重历史与逻辑的统一,把握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
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02物质概念及特性01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02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03物质具有可知性,即物质能够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01 02 03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
物质运动与时空的不可分割性,证明了时间和空间的客观性。
运动与时空观念意识起源、本质和作用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这种反作用体现在: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创造性、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调控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
意识的能动性受客观规律制约,只有正确反映客观规律和社会发展趋势的意识,才能推动事物发展。
辩证唯物主义实践观03实践概念及基本形式实践概念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特点。
实践基本形式包括生产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和科学实验等三种基本形式。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绪论讲义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讲稿)导语1.正确理解和对待学习的“知识”有的知识作为工具,用于谋生;有的知识,是为了净化心灵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告诉我们——人的需求越高,与经济利益越远。
越来越接近人的精神世界、人的心灵。
学习马克思主义就是为我们插上一双隐形的翅膀。
让我们站得更高,视野更开阔,更好的实现我们自己的价值。
视频资料:马克思的伟大人格风这个视频启示,马克思他有卓越的才华,完全可以有一个美满幸福的生活,但他却把自己的毕生精力投身于一项为解放全人类而斗争的事业,并为此创造出一个完整的科学的理论体系,来指导实践活动。
恰恰表明了马克思的无私和伟大之处。
图片:马克思的墓志铭: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哲学家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2.课程考核课程成绩=考试成绩占60%+平时成绩占 40%➢期末卷面考试成绩占60%➢平时成绩占40%平时成绩衡量指标:➢学习态度表现占10%(出勤率、发言效果、听课状态)➢实践成绩占30%(原创,有新意,格式符合要求)3.课程介绍本课程是高校本科思想政治理论公共必修课,课堂教学36学时,实践教学18学时,共3学分。
教材的结构包括绪论和七章容。
绪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总体介绍;后七章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具体讲解,其中,又包括了三个部分。
第一至第三章是哲学部分;哲学是什么,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
就是形而上,从现象探究其根本,即追根溯源。
如大千世界是由什么构成的?人的本质到底是什么?人和自然界的关系是怎样的?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发展有没有规律可循?等等问题。
第四至五章是政治经济学部分;剖析了马克思生活的年代,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人阶级贫困的根源,即剩余价值学说。
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阶段性爆发的根源,即私有制的存在导致全社会生产存在盲目性,解决的出路是用公有制取代私有制,建立共产主义社会。
第六至第七章是科学社会主义部分。
描绘了马克思对未来的理想社会的憧憬。
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马哲课件 马克思哲理 绪论、第一章

三,努力学习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
• 在理论与实践结合中学习和掌握
马克思主义
• 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Leabharlann 理论与实践结合中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
• 学习理论,武装头脑,要努力在掌握理论
的科学体系上下功夫,在掌握基本原理及 其精神实质上下功夫,在掌握马克思主义 的立场、观点、方法并用以指导实践上下 功夫。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 教学目的和要求
学习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唯物论与辩证法的 基本原理,着重了解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和 实践的基本观点,掌握唯物辩证法的基本 规律和根本方法,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打 下理论基础。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 主要内容
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二、唯物辩证法是根本方法 三、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
2,哲学与世界观
理论化
世界观
哲学
系统化
3、哲学的基本问题
❖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或)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或)物质和精神的关系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
☆基本问题第一方面 : 何者为第一性 生成关系 本体论
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
存在和思维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根据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把哲 学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基本 流派。
二者有无 同一性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可知论 不可知论
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王为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开场白
• 为什么要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 • 为什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观
人生观 社会历史观
请你归纳什么是哲学?
※什么是哲学?
①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②哲学是关于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
的概括和总结。 ③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是世界观与方 法论的统一。 ④哲学是一种意识形态,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⑤哲学世界观包括:自然观、社会历史观和人生观 三部分,它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本学者西周第一次将其译为汉语。1896 年,晚清学
者黄遵宪把 “ 哲学 ” 概念介绍到中国来,逐渐 被学术界接受。
古今哲人所论述 庄子:哲学是“判天 地之美,析万物之理”
庄子 (约公元前369~286年)
亚里士多德:哲学是 “唯一一门自由的学问”
Aristotle (前384-前322)
黑格尔:哲学是被把握在 思想中的它的时代。
休谟
怀疑论:对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不做出正面回答,采取回
避的态度。(古希腊的皮浪)
4、唯理论和经验论
唯理论认为理性认识是最重要最可靠的,否认感
性认识的作用.
经验论则认为只有感性经验才是靠得住的,否认
理性认识的作用.
5、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
A.科学主义——指19世纪中叶以来逐步盛行起来的一 种哲学思潮或哲学运动。 B.人本主义的三个含义 第一,14世纪下半期发源于意大利并传播到欧洲其他 国家的哲学和文学运动,是构成现代西方文化的一 个要素。 第二,指德国古典哲学中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哲学。 第三,指当代西方哲学中与科学主义相对应的以人的 本质、价值、地位等为研究重心的哲学思潮。其中, 存在主义是最典型的人本主义。
世界的本 原是什么?
思维能否认 识或正确认 识存在?
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
第一方面 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何者为第二性?(既
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
第二方面
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既思 维与存在是否有统一性的问题)这两个方面是不可 分割的联系在一起的,第一方面是基础和前提,第
(三)哲学基本形态的历史发展
1、唯物主义基本形态 (1)自发的或朴素唯物主义
把“物质”理解为自然界中一种或几种具体的物质 形态,如水、火、气等。
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着的活火
赫拉克里特
(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特别是机械唯物主义把“物质”理解为当时 所发现的物质结构的最小层次——原子,把原子 的某些物理属性(如质量不变性、广延性、不可 入性和不可分性)当成一切物质的共同属性。
培根
霍布斯
洛克
狄德罗
(3)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2、唯心主义哲学主要形态
(1)古代的唯心主义
否认物质是世界的本质,而把世界的本原归 结为精神。
亚里士多德 其著名的代表人物,在西方有苏格拉底、柏拉图、 亚里斯多德等;在中国有董仲舒、陆九渊、王守仁等。
中国宋代的陆九渊“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
哲学是指导
一般本质和规律
具体科学是基础
世界部分 领域 特殊本质 和规律
具体科学
思维科学 社会科学
自然科学
2.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具体科学 区 别
研究范围:整个世界 研究范围:某一领域 研究对象:普遍本质 研究对象:特殊本质 一般规律 特殊规律 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 为基础,是对具体科 具体科学以哲学为指导 学的概括和总结。
(3)从哲学与方法论的关系看
A.方法论
就是关于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的学说。
哲学是一 般方法论
指导
一门科学或具体 科学的方法的理 论是具体方法论
B.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是世界观与方 法论的统一。
(4)从哲学的外延上看
哲学世界观包括:自然观、社会历史观和人
生观三部分,它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自然观
2、哲学的真正含义
(1)什么是哲学 是人们世界观的理论表现形态。或者 说,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2)世界观及其分类 A.世界观的含义:人们对于生活于其中的 世界以及与世界关系的根本观点、根本看 法。 B.分类:自发世界观、系统世界观
(3)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 的不断发展的科学的世界观和 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 重要组成部分和理论基础,是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 动指南,是对自然界、人类社 会和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 概括和总结。
凡是承认存在即物质是第一性的,是本
原,而思维即精神是第二性的,是派生出来 的,意识依赖于物质的,就是唯物主义。
凡是认为思维即精神是第一性的,是本 原,而存在即物质世界是第二性的,是由精 神决定的,就是唯心主义。
心动
帆动!
风动!
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产生、发展和对立的根源是 什么? 社会历史根源 阶级根源 认识根源
它有两种基本形式: 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主观意志夸大 为唯一的实在,当作世界的本原,第一性的东西。
主要代表是:贝克莱和休谟。
贝克莱(George Berkeley,1685~1753) 近代西方主观唯心主义哲学的代表,是英国唯心主义经验 论心理学思想的主要代表,其空间知觉学说对心理学有重要贡 献,影响马赫主义、实证主义,并促进联想主义心理学的发展。 贝克莱出生于爱尔兰的一个乡村绅士家庭,曾经在都柏林 三一学院学习和任教,后任该院研究员。他还在北美洲等地进 行过传教活动,回国后担任爱尔兰克罗因地区主教。主要著作 有:《视觉新论》(1709)、《人类知识原理》(1710)等。 贝克莱主要生活在18世纪上半叶英国革命后进一步牢固统治的 时期。他极力维护宗教,教诲民众内心忠诚,并把自己的哲学 论证与宗教信仰结合起来,提出了存在就是被感知(esse is percipi)这一著名的哲学论断。
贝克莱
大卫.休谟(David Hume,1711?C1776),苏格兰哲学家,出生于爱丁 堡,先出版了《人性论》,后改为《人类理解研究》获得成功。另有两部 著作《道德原理》、《政治论》。他继承了笛卡尔的怀疑主义思想,怀疑 人类以理性指导社会现代性建设的能力,怀疑自然法,因为人不可能从实 然推出应然来。他在哲学上是个彻底的怀疑主义者,在政治和社会问题上 是个保守主义者,生活态度上是个消极主义者。独立于启蒙时代的乐观氛 围。与洛克及贝克莱并称三大英国经验主义者。
联 系
二者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普遍与特 殊的关系。
(1)从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看
哲学以整个世界为研究对象,研究世界的普
遍本质及人与世界的关系。是关于自然知识、社
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2)从哲学与意识形态的关系看
哲学是一种意识形态,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意识形态:属于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的理论形式。 社会心理 社会意识 社会观念
思考: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怎样提出的?
人类面对自然的反思——我和 自然关系导致精神和物质关系 人类自身做梦的困惑——灵魂和 肉体关系导致思维和存在关系
三、哲学的基本派别: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
(一)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1、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什么? 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既思 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不同回答。 2、什么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哲学是黄昏时候 起飞的猫头鹰。
Hegel (1770~1831)
马克思:任何真正的哲学 都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是 文明的灵魂
一、哲学:世界观的理论形态 1、从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看
(1)世界观
(2)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世 界观的理论体系
世界观
哲学
对个别具体事物的认识——对整个世界的认识——系统化 理论化的认识 具体看法——世界观——哲学世界观
属于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
社会意识形式
非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
根据社会意识形式与上层建筑的关系
属于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 非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 社会意识形态,即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包括 政治法律思想、道德、宗教、艺术、哲学等大部分社 社会意识形态
会科学。
自然科学、思维科学、语言学等与社会的经济基 础和上层建筑无关,被称为非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 式。
发展经历了哪些形态?
绪 论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第一节 哲学和哲学的基本问题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和基本特征
第三节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意义和方法
第一节 哲学和哲学的基本问题
“ 哲 学 ” 最 早 出 自 希 腊 文 , 由 “ philos” 和 “sophos”组成。原意是“爱智慧”。1874 年,日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导
论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导论重点:
1、什么是哲学?
2、哲学的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及其区别 3、哲学基本形态的历史发展 4、哲学的基本问题 5、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什
么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6、什么是辩证法?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和辩证法的
明代的王守仁认为 “心者,天地万物之主”。“心既是 天”,“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陆九渊
王守仁
(2)经院哲学式的唯心主义 是同宗教神学相结合的唯心已主义,是理论化、 系统化了的基督教神学,是欧洲中世纪封建统治阶 级特有的哲学形态。 它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安瑟伦、托马斯· 阿奎那等。
(3)近代唯心主义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全部哲学,特别是 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 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 关系问题。”
※ 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或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物质和精神的关系问题)。
“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 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 的关系问题。” 恩格斯
二方面是第一方面的展开和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