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中国十大食品安全犯罪案件(公安部)
重大食品安全事件2000-2010

事件关键词
发生时间
情况梗概
有毒大米
2000
2000年开始,惨有有害工业原料石蜡油的有毒大米,先后见于广东、吉林、甘肃、四川等地市场。石蜡油对人体肠胃有刺激作用,服用后会导致上吐下泻,甚至头晕。
冠生园陈陷做月饼
》栏目披露:南京冠生园使用陈陷做月饼。国家相关法规和标准的漏洞,使这一事件陷于争议。冠生园公司公开回应:使用回收月饼,在全国范围是一种普遍现象。
光明回收奶事件
2005-6
6月5日报道郑州光明山盟乳业回收奶事件,撤柜之后的光明纯牛奶都返厂了。但那些返厂牛奶没有被销毁,都露天放着,很多都被太阳晒坏了,然后这些变质牛奶又重新拿去生产了。”,“划开奶袋,把牛奶倒进大桶,为回奶工序准备奶原料。很多奶袋子上沾着腐烂物和蠕动的蛆,划奶时这些脏东西经常会掉进奶桶,一些乱飞的苍蝇也淹死在牛奶桶里。对于是否可以用返厂牛奶为原料再加工生产,目前国家没有明确的规定。但根据了解,在国外这是不被允许的。但这种做法已经成了行业的不成文的秘密。这一事件凸显过期食品监管隐患。
PVC保鲜膜可能致癌风波
2005-10
10月13日,《第一财经日报》以《全球禁用日韩致癌保鲜膜转道中国》为题报道称,聚氯乙烯(PVC)保鲜膜含有致癌物质,而且有害物质容易析出,随食物进入人体后,对人体有致癌作用,特别是干扰人体内分泌,引起妇女乳癌、新生儿先天缺陷、男性生殖障碍甚至精神疾病等,对人体危害较大。在美国、日本、新加坡、韩国和欧洲各国已全面禁止使用PVC包装材料,而我国一些超市的生鲜产品,如蔬菜、水果及熟食包装却大量采用PVC保鲜膜,LG、三菱、三荣这3大品牌占据了国内市场近80%的份额,它们主要是来自日本和韩国的产品。这次PVC保鲜膜事件反映出我国食品安全的一个软肋——标准滞后,食品安全标准应与国际接轨。
2010食品安全相关事件

2010食品安全相关事件1、2010年7月,三聚氰胺超标奶粉事件“卷土重来”:在青海省一家乳制品厂,检测出三聚氰胺超标达500余倍,而原料来自河北等地。
事件发生后,有关部门要求严肃查处,杜绝问题奶粉流入市场,彻底查清其来源与销路,坚决予以销毁,并依法追究当事人责任。
2、2010年7月5日报道最近有调查发现,美国的麦乐鸡竟然含有橡胶化学成分“聚二甲基硅氧烷”。
美国麦当劳发言人称,在麦乐鸡中加入聚二甲基硅氧烷,是基于安全理由,用以防止炸鸡块的食油起泡。
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动物测验显示,这种物质对人体无害。
3、2010年5月23日中央电视台《每周质量报告》节目曝光:售价上千元、用于养生保健的“天然紫砂煲”竟然是由普通泥土与化学物质混合而成。
然而,历经近一月的在社会上引起轩然大波的“紫砂门”事件,权威部门终于做出结论:专家认定紫砂安全无毒。
4、2010年3月19日,调查负责人武汉工业学院教授何东平召开新闻发布会,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加紧规范废弃油脂收集工作,再次引起了人们对食品安全的担忧。
据报道,目前我国每年返回餐桌的地沟油有200至300万吨。
医学研究称地沟油中的黄曲霉素强烈致癌,毒过砒霜100倍。
5、2009年11月,农夫山泉和统一企业被海口市工商局推向消费者的关注中——两家公司生产的部分批次果汁饮品近日被该工商局检测出“含砒霜”。
不过耐人寻味的是,海南省工商局最后宣称,确认检测机构初检结果有误,海口市工商局在工作过程中存在程序不当的地方。
6、2009年11月7日,男子马赛在北京西单大悦城豆捞坊餐厅喝了一罐雪碧,口吐大量汞珠。
警方调查发现,马赛情人刘晓静与保安员高星原合谋,多次向马赛投毒,试图将其杀害,而马赛在明知被人投毒后,仍向可口可乐公司索赔,此事件被称为“雪碧汞毒门”。
7、2009年5月11日,卫生部就之前杭州市民状告“王老吉”召开新闻发布会,声明该饮料中含有的夏枯草不在卫生部公布的允许食用的87种中药材名单中,这意味着流传了170多年的凉茶涉嫌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造成了该产品的销量下降。
2010年食品安全8大事故

2010年食品安全8大事故 2011年01月12日10:28 生意社生意社01月12日讯NO1.地沟油事件回放:2010年3月20日,西安市药监局食品稽查分局执法人员在重庆胖妈烂火锅西安总店,发现其存在泔水油回收装置,现场查获的账单也表明火锅店涉嫌回收地沟油。
据此,西安市药监局食品稽查分局以涉嫌回收泔水油二次利用,违反《食品安全法》,责令该店停业整顿。
此事在全国范围引发对地沟油的声讨,但至今地沟油仍然没有销声匿迹。
何为地沟油?地沟油是各类劣质油的通称,包括下水道中的油腻漂浮物或者宾馆、酒楼的剩饭、剩菜经过简单加工、提炼出的油,劣质猪肉、猪内脏、猪皮加工提炼后产出的油以及油炸食品的油使用次数超过规定要求后,再被重复使用或往其中添加一些新油后重新使用的油。
地沟油的危害:地沟油的制作过程注定了它的不卫生,其中含有的大量细菌、真菌等有害微生物,一旦到达人的肠道,轻者会引发人们腹泻、腹痛,重者则会引起人们恶心、呕吐等一系列肠胃疾病。
地沟油中含有黄曲霉素、苯并芘,这两种毒素都是致癌物质,其毒性是砒霜的100倍。
可以导致胃癌、肠癌、肾癌及乳腺、卵巢、小肠等部位癌肿。
简易鉴别地沟油:一看看透明度,纯净的植物油呈透明状,地沟油在生产过程中由于混入了碱脂、蜡质、杂质等物,透明度会下降;再看色泽,纯净的油为无色,地沟油色深;看沉淀物,如有沉淀,其主要成分是杂质。
二闻每种油都有各自独特的气味。
可以在手掌上滴一两滴油,双手合拢摩擦,发热时仔细闻其气味。
有异味的油,说明质量有问题,有臭味的很可能就是地沟油。
三尝用筷子取一滴油,仔细品尝其味道。
口感带酸味的油是不合格产品,有焦苦味的油已发生酸败,有异味的油可能是地沟油。
四听取油层底部的油一两滴,涂在易燃的纸片上,点燃并听其响声。
燃烧正常无响声的是合格产品;燃烧不正常且发出“嗞嗞”声音的,水分超标,是不合格产品;燃烧时发出“噼啪”爆炸声,表明油的含水量严重超标,而且有可能是掺假产品,绝对不能购买。
公安部公布2010年十大食品安全犯罪典型案例

153法律时空FA LV SHI KONG据公安部网站消息,国务院部署2010年食品安全整顿工作以来,全国公安机关积极配合相关部门深入开展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加大打击制售伪劣食品违法犯罪的力度,全力配合行政主管部门清缴问题乳粉,及时侦破问题乳粉刑事案件,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2010年,各地公安机关共破获生产、销售不符合卫生标准和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案件115起,抓获犯罪嫌疑人248名。
3月22日,公安部公布了2010年十大食品安全犯罪典型案例。
青海东垣乳品厂制售有毒有害食品案2010年7月,青海民和县公安局破获一起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案,抓获犯罪嫌疑人4名。
经查,2010年2月至6月,犯罪嫌疑人代某某(河北鹿源乳业制品厂厂长,另案处理)通过中间商孙某某、周某某,将其藏匿的48吨2008年三聚氰胺超标的问题乳粉和26吨过期乳粉销售给青海东垣乳制品厂,该厂明知该批乳粉有问题仍加工后销往湖南、江苏、江西、浙江等地,涉案金额150余万元。
9月2日,法院以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判处周某某等多人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福建南靖制售含瘦肉精猪肉案2010年12月7日,福建省南靖县公安局治安大队根据线索,破获一起制售有毒有害食品案。
经查,2010年11月6日,犯罪嫌疑人陈某某(生猪贩运户)通过黄某某(漳州市南靖县中介人)介绍,以每斤7元的价格向漳州的黄某某(生猪养殖户)等人收购63头生猪。
当运输车辆行至福建龙岩时,司机在陈某某的授意下,故意不向卫生监督部门申报生猪检疫,谎称该批生猪是从本地收购的,骗取了动物检疫合格证,直接将这批生猪运往江西。
经江西质检部门检测,该批猪肉“瘦肉精”含量严重超标。
山西太谷营养保健品厂制售问题乳粉案2010年8月,山西太谷县公安局破获一起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案,抓获犯罪嫌疑人6名。
经查,2009年11月,犯罪嫌疑人齐某某(山西省清徐县恒泰鲜奶收购专业合作社法人代表)收到山公安部公布2010年十大食品安全犯罪典型案例◎苏 楠 崔 东154法律时空FA LV SHI KONG西省晋阳乳业用于抵欠款的一批奶粉,在晋阳乳业已告知其奶粉三聚氰胺超标,且明知太谷营养保健品厂要将其作为原料掺拌生产的情况下,从2010年1月开始将11吨上述奶粉以每吨13300元的价格分批卖给太谷营养保健品厂。
公安部公布公安机关打击危害粮食生产安全犯罪十起典型案例

公安部公布公安机关打击危害粮食生产安全犯罪十起典型案例文章属性•【公布机关】公安部,公安部,公安部•【公布日期】2022.08.01•【分类】其他正文公安机关打击危害粮食生产安全犯罪十起典型案例全国公安机关紧密结合夏季治安打击整治“百日行动”,持续深入开展“昆仑”系列专项行动,依法严厉打击制售假劣农资、非法占用耕地等危害粮食生产安全的犯罪活动,全力保障农业生产,切实维护国家粮食安全。
去年1月以来,公安机关共侦破非法占用农用地、农资犯罪案件8800余起,公安部挂牌督办47起大要案件全部告破。
公安部今天公布公安机关打击危害粮食生产安全犯罪10起典型案例。
按照公安部党委决策部署,各级公安机关将打击危害粮食生产安全犯罪摆上突出位置,聚焦耕地保护,紧盯粮食主产区、商品粮基地等重点区域和永久基本农田、高标准农田等重点部位,对非法占用农用地施工、取土、采矿、堆放固体废弃物、进行非农业建设等毁坏耕地犯罪活动重拳出击、依法严打,坚决守住耕地红线;聚焦黑土地保护,重点打击盗挖滥挖黑钙土、草甸土以及非法占用、污染破坏黑土耕地等犯罪,快侦快办、深挖彻查,用硬的拳头切实保护好黑土地这个耕地中的“大熊猫”;聚焦农资安全,紧盯种子、农药、化肥等农资产品和粮食储备流通环节,重点打击种子套牌侵权、化肥有效成分不达标、农药非法添加隐性成分、销售重金属超标粮食、以过期储备粮冒充商品粮等犯罪行为,坚持“打源头、端窝点、摧网络、断链条、追流向”,强化案件侦查、开展全链条打击,全力维护粮食生产安全和广大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公安部食品药品犯罪侦查局负责人表示,公安机关将深入推进夏季治安打击整治“百日行动”,坚持以“零容忍”的态度,依法严厉打击各类危害粮食安全犯罪活动,坚决斩断犯罪链条,形成强大震慑;进一步与相关部门密切协作配合,健全工作机制,形成打击整治合力,切实筑牢国家粮食安全防线,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公安机关打击危害粮食生产安全犯罪十起典型案例:一、河北衡水冯某某等制售伪劣化肥案2022年4月,河北省衡水市公安机关根据群众举报线索,侦破一起制售伪劣化肥案,抓获犯罪嫌疑人31名,现场查获假冒伪劣复合肥、尿素300余吨。
2010年大事件回顾

2010年大事件回顾2月17日 | 阅读原文 | 分享转载到QQ空间事件回顾1海南豇豆含禁用农药事件回放:海南产豇豆在武汉查出含有禁用农药后,合肥又检测出有毒豇豆。
毒豇豆事件在全国持续发酵,各地纷纷采取防控措施。
农产品检测方面有定性检测和定量检测,前者只能检测农药总量是否超标,无法查出农药种类。
目前海南省农业厅已将豇豆生产基地、瓜菜收购点100%纳入监测范围,确保质量安全。
点评:没有哪个部门能够明确说明,我们每天吃进去多少残留的农药,哪些是高毒的。
毒豇豆事件更像一个警钟,敲给农民,敲给监管者,也敲给无法知道真相的消费者。
市场监管与检测技术只有同步到位才是真正有效的管理。
事件回顾2地沟油引发社会关注事件回放:3月18日,媒体报道我国每年返回餐桌的地沟油有200万-300万吨,而中国人一年的动、植物油消费总量大约是2250万吨。
自此,地沟油事件引发社会关注。
医学研究成果显示,长期摄入“地沟油”会对人体造成明显伤害,而“地沟油”中的主要危害物之一黄曲霉素是一种强烈的致癌物质,其毒性是砒霜的100倍。
点评:在科研工作者看来,治理地沟油的难点在于,经过洗涤、蒸馏、脱色、脱臭等精炼过程后,单从外观和感官上,很难区分地沟油和普通油。
专业人士认为,地沟油的治理并非检测手段或制定相关标准所能决定的,关键还在于政府管理。
对于消费者而言,还得先管好自己的嘴巴。
事件回顾3张悟本被拉下“神坛"事件回放:2010年2月初,凭借某电视台的一档养生节目,“中国食疗第一人”张悟本几乎是一夜蹿红。
然而,在2010年5月有媒体报道张悟本涉嫌学历造假后,卫生部也否认了张悟本为“卫生部首批高级营养专家”。
随后,“悟本堂”停业并遭到有关部门的强行拆除,在一片质疑声中,其著作也在各大书店纷纷下架。
张悟本被拉下“神坛”,从“中国食疗第一人”跌落为伪科学的代言人。
点评:这几年,伪养生专家走红,伪养生书籍畅销,伪养生理论盛行。
原因在于医院看病难、看病贵。
1990年至2010年因食品安全引起的事故

1990年至2010年因食品安全引起的事故1.1996年6月,云南省会泽市工业酒精勾对假酒案,157人致残,36人死亡。
2.1996年6月27日至7月21日,云南曲靖地区会泽县发生食用散装白酒甲醇严重超标的特大食物中毒事件,192人中毒,35人死亡,6人致残。
4.1998年2月,山西省朔州、忻州、大同等地区连续发生多起重大的假酒中毒事件,有200多人中毒,夺去了7人生命。
5.1998年,江西省发生因食用装过有机锡油桶中的猪油后,近200人中毒,3人死亡。
6.1999年1月,广东省46名学生食物中毒;同年6月,某省一医院接受了34人中毒事件,中毒原因都是食用带有甲胺磷农药残留的蔬菜。
7.1999年在全国城运会发生51名运动员金黄色葡萄球菌毒素食物中毒事件。
8.1999年8月,广东省肇庆市近700人因食用掺有液体石蜡的食用油中毒。
9.2001年1月,浙江省杭州市60多人到医院就诊,症状为心慌、心跳加快、手颤、头晕、头痛等,原因是食用了含有“瘦肉精”(即盐酸克伦特罗)的猪肉。
10.2001年,广西陆川县20人食用河豚鱼干中毒,2人死亡。
11.2001年11月1日到11月7日广东省河源市瘦肉精484人中毒。
12.2001年9月4日吉林市学生豆奶中毒,中毒人数6000多名。
13.2001年,江苏、安徽等地暴发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 : H7 食物中毒,造成177 人死亡,中毒人数超过2 万人。
14.2002年长春3000多名学生食用变质豆奶中毒。
15.2002年5月湖南省陵水县文罗镇压中心小学37名学生(8-14岁),因误食含有剧毒的有机磷农药甲基1605和灭无磷的香瓜集体中毒,经及时抢救转危为安。
16.2002年6月13日在广东省中山市78人因食用机磷农药残留的通心菜而中毒。
18.2003年2月,辽宁沈阳一名女子吃红枣中毒死亡。
19.2003年3月19日,辽宁海城学生豆奶中毒,毒倒3000多名,3人死亡。
近五年我国十大食品安全事件排行榜

• 危害:三聚氰胺是一种化工原料,可以提
高蛋白质检测值,人如果长期摄入会导致 人体泌尿系统膀胱、肾产生结石,并可诱 发膀胱癌。
Top.2瘦肉精
• 曝光时间:2011年3月15日 • 事件概况:自2011年3月15日“瘦肉精”事件曝光至
23日18时,河南全省共排查50头以上规模养殖场近6 万个,确认“瘦肉精”呈阳性的生猪126头,涉及60 多个养殖场;排查50头以下散养户7万多个,确认 “瘦肉精”呈阳性生猪8头;同时还查获含“瘦肉精” 饲料若干批次。2011年3月25日从“瘦肉精”事件国 务院联合工作组获悉,河南“瘦肉精”事件所涉案 件调查取得重要突破,肇事“瘦肉精”来源基本查 明,并已发现3个“瘦肉精”制造窝点。之后河南警 方发布消息称“瘦肉精”案已经侦破,查明流入河 南省“瘦肉精”源头在湖北襄阳。
• 每天有3万问题馒头销往联华、华联、迪亚天天等
30多家超市。事件曝光后上海公安部门对涉嫌犯 有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上海盛禄食品有限公 司分公司法人代表叶维禄、销售经理徐剑明等5人 依法刑事传唤。经审查,这5名犯罪嫌疑人分别交 代了企业自2011年1月以来,违法生产、销售掺 有违禁添加剂“柠檬黄”的“染色’馒头83716 袋,共计334864只,价值20余万元。目前,公安 部门已依法对5名犯罪嫌疑人予以刑事拘留,案件 正在进一步审理中。 2011年4月29日,上海市政府联合调查组公布了 对“染色”馒头相关责任人的处理结果,宝山区 质量技术监督局副局长邢晓金等监管人员分别受 到记过、撤职等处分。
Top.7海南毒豇豆
• 曝光时间:2010年2月初 • 事件概况:武汉市农业局在抽检中发现来
自海南省陵水县英洲镇和三亚市崖城镇等 地的5个豇(jiang)豆样品水胺硫磷农药残 留超标,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立即对 不合格豇豆予以销毁,并根据湖北省农产 品市场准入的规定采取了相应的市场监管 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警方初步查实,野力、嘉华、丘比特等3家企业存在制售假冒伪劣葡 萄酒行为,已对42人采取刑事强制措施。目前,公安机关已会同有 关部门对前期扣押的假冒伪劣产品进行了集中销毁。
昌黎野力葡萄酿酒有限公司一案中,该公司有葡萄酒生产线3条,中 央电视台曝光的该企业制售假冒伪劣葡萄酒黑窝点非法生产线即其中 的拉斐堡生产线,该生产线从2010年9月28日开始采用原汁加 水勾兑的方式生产假冒伪劣干红葡萄酒,截至2010年12月23 日,共生产20744件和50大瓶、50大桶假冒伪劣葡萄酒。
9
吉林制售伪劣林蛙油案
2010年12月18日,吉林省 桦甸县公安局治安大队破 获一起生产、销售假冒林 蛙油案,捣毁产销一体化 犯罪团伙1个,当场查获用 于生产伪劣林蛙油的产品 原料牛蛙油近1200公斤, 制假机器设备1台,抓获 犯罪嫌疑人4名。
经查,犯罪嫌疑人隋某某 等人注册成立了桦甸吉盛 雪蛤林蛙参茸有限公司, 自2009年3月以来收购大量 牛蛙油和青蛙油,将两种 油进行粉碎混合后,冒充 林蛙油和雪蛤油,销往北 京、上海、浙江等10个省 市。截至案发,该公司在 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共生产 销售的假冒林蛙油产品价 值达500余万元。
2010年7月,浙江温州市公安局治安支队破获一起制售病死猪肉 案。
经查,2009年7月至2010年5月期间,犯罪嫌疑人陆某某、 盛某某等合伙,收购病死猪肉,并制作成炸排骨、煮排骨、酱油肉等 各类猪肉制品。警方同时查明,盛某某向陈某某等多名犯罪嫌疑人销 售病死猪肉,陈某某将这些猪肉制成各类猪肉制品对外销售
2010年中国十大食品安全犯罪
典型案例
China Legal
1
1
2010年十大食品安全犯罪案例介绍
2
食品安全犯罪刑事法律风险
3
刑法(修正案八)- 2011年5月1日执行
2
青海东垣乳品厂制售有毒有害食品案
2010年7月,青海民和县公安局破获一起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 品案,抓获犯罪嫌疑人4名。
经查,2010年2月至6月,犯罪嫌疑人代某某(河北鹿源乳业制 品厂厂长,另案处理)通过中间商孙某某、周某某,将其藏匿的48 吨2008年三聚氰胺超标的问题乳粉和26吨过期乳粉销售给青海 东垣乳制品厂,该厂明知该批乳粉有问题仍加工后销往湖南、江苏、 江西、浙江加加”酱油案
•2010年2月,湖南宁乡 公安机关破获一起生产、销售 假劣酱油案,抓获犯罪嫌疑人 7人,端掉制假窝点和仓库9 个,扣押了用于制假售假的车 辆2台、制假设备和工具17 0余件、“加加”“龙 牌”“莲花”“西湖”“太太 乐”“邵阳大曲酒”“老干妈” 等品牌的假冒商品20多吨、 “加加”等8种品牌的假冒商 品标识和包装百万余件。
经查,犯罪嫌疑人高某、 宋某某等自2008年9 月以来,相继在无锡市惠 钱路206号租用的厂房 内,以河南等地购得的老 母猪肉为原材料,使用亚 硝酸钠、磷酸盐进行腌制, 利用胭脂红、红曲粉进行 上色,再添加牛肉香精和 其他香料烧制,冒充卤牛 肉批发销售,非法牟取暴 利。
11
湖北孝感龙云蛋白公司制售伪劣蛋白粉案
9月2日,法院以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判处周某某等多人有期 徒刑并处罚金。
3
福建南靖制售含瘦肉精猪肉案
2010年12月7日,福建省南靖县公安局治安大队根据线索,破 获一起制售有毒有害食品案。
经查,2010年11月6日,犯罪嫌疑人陈某某(生猪贩运户)通过黄某某 (漳州市南靖县中介人)介绍,以每斤7元的价格向漳州的黄某某 (生猪养殖户)等人收购63头生猪。当运输车辆行至福建龙岩时, 司机在陈某某的授意下,故意不向卫生监督部门申报生猪检疫,谎称 该批生猪是从本地收购的,骗取了动物检疫合格证,直接将这批生猪 运往江西。经江西质检部门检测,该批猪肉“瘦肉精”含量严重超标。
犯罪过程中,犯罪嫌疑人以3000元/吨的价格收购病死猪肉,以 4000—6000元/吨的价格销售给熟肉加工者,以14元/公 斤的价格销售制成品。经浙江省动物疫情控制中心检测,病死猪肉中 含有“高致性猪蓝耳病病毒”。
8
河北昌黎制售假劣葡萄酒系列案
2010年12月23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曝光昌黎县 昌黎野力葡萄酿酒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涉嫌制售假冒伪劣葡萄酒的情 况后,河北公安机关迅速行动,依法立案调查。
14
生产、销 售有毒有 害食品罪
15
12
食品安全犯罪刑事法律风险
加强了对民生的保护,“民生犯 罪”刑罚加重,食品安全犯罪最 高可判死刑。
立法价 值取向
食品安 全犯罪 防范与 控制
1、加强依法经营意识; 2、掌握食品安全标准和要求; 3、健全质量管理制度和责任制 度,从采购、仓储、生产各 环节全面管控。
13
刑法修正案(八)摘 要
生产、销 《刑法》第143条:“生产、销售不符合食品 安全标准的食品,足以造成严重食物中毒事 售不符合 故或者其他严重食源性疾病的,处三年以下 食品安全 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对人体健康 造成严重危害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 标准的食 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后果 特别严重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 品罪 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2010年8月30日,湖北省出 入境检验检疫局向湖北省 质量技术监督局通报了孝 感龙云蛋白有限公司在生 产蛋白粉过程中使用工业 级盐酸、烧碱的情况,孝 感市公安局于2010年10月 25日以龙云公司涉嫌生产、 销售伪劣产品罪立案侦查。
经查,2009年1月至 2010年9月,龙云公 司先后从中国石化江汉油 田分公司盐化工总厂、湖 北双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购买工业级液碱和盐酸, 用作催化剂,从黄豆中提 取植物蛋白,制成蛋白粉 后,予以销售,货值金额 累计达7000余万元。
5
山东淄博制售假酒案
2010年4月,山东省 淄博市公安局治安支队成 功侦破徐某某等特大制售 假酒案,查实该团伙已制 售假茅台、五粮液酒60 000余瓶,涉案金额高 达3000余万元,抓获 犯罪嫌疑人29人,其中 10人被逮捕。
•经查,犯罪嫌疑人徐某某 自2006年以来,纠集 同伙,以北京郊区为中心, 利用回收的茅台、五粮液 等名酒的包装,灌入同系 列的金六福、茅台王子酒 以及水,以次充好,冒充 茅台、五粮液等名酒,通 过登门推销等方式对外销 售,销往北京、山东等地。
经查,该犯罪团伙是由安徽籍 犯罪嫌疑人李某某等人提供假 冒商标标识,由湖南籍犯罪嫌 疑人唐某某、贺某某和刘某某 为首等10多人在湖南境内的 制假售假团伙。自2009年 初大肆生产、销售假冒酱油、 味精、植物油等食品,通过长 沙最大的食品批发市场-“高桥 大市场”销往全国各地。
7
浙江温州制售病死猪肉案
10
江苏无锡高某等特大制销售假劣牛肉案
2010年12月9日,无锡市公 安局治安支队通过网上排 查发现有群众举报市场销 售假劣牛肉,经侦查,于 2011年1月4日在该市惠山 区惠钱路206号捣毁一个特 大生产销售假牛肉窝点, 取缔4个生产加工假牛肉作 坊,现场抓获高某、宋某 某等28名涉案人员,查扣 假卤牛肉19.8吨,用于制 作假牛肉的猪肉120余吨
4
山西太谷营养保健品厂制售问题乳粉案
2010年8月,山西太谷县公安局破获一起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 品案,抓获犯罪嫌疑人6名。 经查,2009年11月,犯罪嫌疑人齐某(山西省清徐县恒泰鲜奶收购专 业合作社法人代表)收到山西省晋阳乳业用于抵欠款的一批奶粉,在 晋阳乳业已告知其奶粉三聚氰胺超标,且明知太谷营养保健品厂要将 其作为原料掺拌生产的情况下,从2010年1月开始将11吨上述奶粉以每 吨13300的价格分批卖给太谷营养保健品厂。该厂厂长李某某指使员工 将其中10吨奶粉多次掺入该厂生产的“白塔”牌无脂奶粉中,并伪造 三聚氰胺合格报告对外销售。截至2010年7月,太谷营养保健品厂有 120批次产品检出三聚氰胺超标,共计170余吨,其中有130吨销售到市 场。 2010年12月29日,山西省晋中市中级人民法院对该案作出一审判决, 李某某、齐某某被判处无期徒刑,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其他4名 犯罪嫌疑人被判处7到10年不等有期徒刑,并处相应罚金。
《刑法》第144条:“在生产、销售的食品中掺 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或者销售明知掺 有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食品的,处五年以 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 害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 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致人死亡或者有其他特别 严重情节的,依照本法第141条的规定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