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2011年中国食品安全问题事件大全

合集下载

2011年国内食品安全事件

2011年国内食品安全事件

1.毒立虾(岛城)
• 主要是:滥用食品添加剂和剧毒化学品。 添加剂有:焦亚、福尔马林(40%甲醛溶液)、苯甲酸钠
用药水泡出来又鲜又亮的立虾
放数小时后 ,一种变黑(左)正常,另一种鲜亮如初。
小贩爆料,药水泡过的虾不仅更 鲜亮 ,外壳也更好剥。右图
2.毒血旺(重庆)
使用:牛血(比猪、鸭血成本更低)+自来水+食盐+福尔马林 添加剂:福尔马林(防腐保鲜)
添加福尔马林鲜嫩的毒血旺
3.染色馒头(温州)
• • 超量、超范围使用多种食品添加剂做成的馒头。 添加剂:柠檬黄、糖精钠、玉米香精等

玉米馒头脱色
玉米味来自玉米香精
• 用柠檬黄泡制的玉米馒头。右图
4.毒生姜(湖北宜昌市)
• • 将不良生姜经清洗再用硫磺熏制,,熏过的“毒生姜”看起来更水嫩,颜色更 黄亮,更新鲜。 硫磺影响人的肝肾功能。
2011年国内食品安全事件
• 如今看来央视在2011年3月15日曝光的双汇 “瘦肉精”事件,只是去年中国问题食品 曝光的起点。在几个月里,伴随着全国各 地其他问题食品的曝光,食品安全的底线 屡屡被突破的背后,很重要的原因是被发 现的概率低,而收益极高,食品安全是最 基本的民生问题,不能总在媒体曝光之后 才有监管力度。2011年国内发生的食品安 全事件主要有:

经硫磺熏制的毒生姜
5.染色乡吧佬(哈尔滨市呼兰区)
• 未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添加剂进货渠道不明(无相关资质证明及台账)。
6.假猪蹄胖(云阳)
小作坊,无证无照且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亚硝酸钠 • 4月26日下午,云阳县工商局执法人员发现张某在租赁房内用双氧水、亚硝 酸盐、日落黄等作为食品添加剂,添加到猪皮包裹的冻猪肉里,再通过捆扎棉 线,生产制作成“猪蹄膀”肉制品。 这家小作坊无证无照,执法人员当场对这批“猪蹄膀”进行了快速检测,发 现亚硝酸盐严重超标,执法人员立即责令当事人停止制作加工,将现场加工的 139公斤“猪蹄膀”、32斤双氧水及相关生产经营工具及原料暂扣,并迅速将样 品送到计量质量检测中心检测。 检测报告发现,送检的两个样品,亚硝酸盐检测值分别超标达48倍和58倍, 超标严重,属严重不合格食品。此案已移送公安部门处理。

历年的食品安全事件集合及评价

历年的食品安全事件集合及评价

我国历年食品安全事件一.1. 激素门2010年8月,一则“圣元奶粉疑致女婴性早熟”的报道引起消费者的广泛关注。

8月8日圣元营养食品有限公司发布“致媒体的公开信”表示,公司生产销售的产品不存在添加任何激素等违规物质的行为。

11日,湖北卫生厅组织专家组对3女婴进行集体会诊,诊断认为“雌激素水平正常”,属于假性性早熟。

15日,卫生部举行专题发布会称,“湖北3例婴幼儿单纯性乳房早发育与食用圣元优博婴幼儿乳粉没有关联,目前市场上抽检的圣元乳粉和其他婴幼儿乳粉激素含量没有异常”。

2010年10月,“圣元奶粉性早熟事件”引发蒙牛及其公关公司的涉案传闻“开始以为没什么大的问题,没有想到约一个月之后,这些症状还没有消除。

”无奈之下,邓小云于7月5日带着女儿到武汉市儿童医院就诊。

武汉市儿童医院的老教授江泽熙初步断定是激素引起的性早熟。

我的评论铁证面前还在说假话!难以服众啊为什么恰巧全国那么多儿童都恰恰吃的圣元奶粉出的问题。

值得深思!所谓的砖家都是垃圾!小孩的体质差!阻挡不了任何外界的东西!可吸收能力很好!恰恰把奶粉中所有的激素都吸收了(吸收好)!身体排出不了那些激素(体质差)!才会出现这种结果!二.2.反式脂肪酸原来在1920年一个德国的叫威廉•诺曼化学家发现了一种叫氢化油脂的东东,这种油脂特别容易保存,而且用这种油做出来的食品特别的可口于是就被食品行业广泛的运用了。

但是过了70年以后1990年突然美国科学家发现氢化油生产过程中会产生一种叫反式脂肪酸的东西这种东西的危害大到什么程度?美国食品与**监督管理局叫他又一个DDT(剧毒杀虫剂)!由此可见他的危害性有多大。

说到这里可能大家还不是很明白,到底这个东西对我们身体本身有什么影响?我们平时烧菜用的都是豆油,菜油,麻油,好像没什么关系吧。

说到这里我举个例子,纽约知名摄影师半年前做了一个实验,惊讶地发现把儿童餐放在室温下,竟然180天也不会腐烂。

令萨利没想到的是,整整6个月过去了,这份开心乐园餐竟丝毫没有腐烂,甚至连一星半点儿的霉斑都没有长。

食品安全事件

食品安全事件

一、三聚氰胺事件2008年9月,中国爆发三鹿婴幼儿奶粉受污染事件,导致食用了受污染奶粉的婴幼儿产生肾结石病症,其原因也是奶粉中含有三聚氰胺。

奶粉中添加的三聚氰胺是化工原料,俗称蛋白精。

三聚氰胺性状为纯白色单斜棱晶体,无味,毒性轻微。

常被不法商人用作食品添加剂,以提升食品检测中的蛋白质含量指标,因此称为“蛋白精”。

去年,在美国发生了猫狗宠物非正常死亡事件,美国有关部门经过调查确认是宠物食品的原料受三聚氰胺污染。

动物长期摄入三聚氰胺会造成生殖、泌尿系统的损害,膀胱、肾部结石,并可进一步诱发膀胱癌。

三聚氰胺进入人体后,发生取代反应(水解),生成三聚氰酸,三聚氰酸和三聚氰胺形成大的网状结构,造成结石。

二、瘦肉精事件2011年央视“3·15”晚会曝光双汇瘦肉精丑闻。

瘦肉精是一类动物用药,有数种药物被称为瘦肉精,例如莱克多巴胺(Ractopamine)及克伦特罗(Clenbuterol)等。

将瘦肉精添加于饲料中,可以增加动物的瘦肉量、减少饲料使用、使肉品提早上市、降低成本。

但因为考虑对人体会产生副作用,各国开放使用的标准不一。

盐酸克伦特罗是一种β-兴奋剂,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一家公司开始将其添加到饲料中,增加瘦肉率,但如果作为饲料添加剂,使用剂量是人用药剂量的10倍以上,才能达到提高瘦肉率的效果。

它用量大、使用的时间长、代谢慢,所以在屠宰前到上市,在猪体内的残留量都很大。

这个残留量通过食物进入人体,就使人体渐渐地中毒,积蓄中毒。

如果一次摄入量过大,就会产生异常生理反应的中毒现象,因此而被禁用。

国内养猪户不顾农业部的规定,为了使猪肉不长肥膘,在饲料中掺入瘦肉精。

猪食用后在代谢过程中促进蛋白质合成,加速脂肪的转化和分解,提高了猪肉的瘦肉率,因此称为瘦肉精。

三、台湾塑化剂事件今年4月,台湾中部卫生单位例行抽验食品,将康富公司制造的益生菌粉末送“卫生署”食品药物管理局检验。

检验员意外发现,里面竟含有DEHP,浓度高达600ppm(百万分之一)。

2009-2011年中国食品安全问题事件大全

2009-2011年中国食品安全问题事件大全

1999年食品安全事件1999年8月9日,广东省肇庆市681人因食用掺有液体石蜡的食用油中毒。

这是1999年9月底之前中毒人数最多的一起食物中毒事件。

2000年食品安全事件2000年12月15日,金华市卫生防疫站在金华市区五里牌楼农贸市场内查获1500公斤的“毒瓜子”。

这些西瓜子生产中掺了矿物油,同时福建、河南、广东、南京等地也发现了“毒瓜子”。

2001年食品安全事件2001年9月3日,吉化公司所属的16所中小学校发生严重的豆奶中毒事件。

万余名学生饮用学校购进的“万方”牌豆奶后,6362名学生集体中毒。

至今,仍有多名饮用豆奶的学生被不同的病症缠身,其中3名学生患上白血病金华市卫生防疫站在金华市区五里牌楼农贸市场内查获的西瓜子掺了矿物油。

福建、河南、广东、南京等地也发现了“毒瓜子”。

用剧毒氰化物毒杀的“毒狗肉”长期不断地从江西、湖南等地流入广东韶关、河源、深圳、珠海、广州等地。

3月至9月,广东河源某饲料公司因购买“瘦肉精” 即盐酸克伦特罗生产猪用混合饲料,导致11月7日河源484名市民因食肉中毒。

2002年食品安全事件6月21日,金华市卫生局查获9.5吨的假白糖。

样品中蔗糖成分仅占30%,硫酸镁成分占30%。

长春市卫生局在位于南关区东岭南街查处一处用牛血和化工原料加工假“鸭血”的黑窝点,制造假“鸭血”的化工原料一般为建筑或化工用品。

8月16日,漯河市源汇区内陆农贸公司糖蜜加工厂以白糖水加化学试剂盐酸生产假蜂蜜。

长春市卫生局调查发现,“荔枝保鲜剂”中含有较高浓度的磷酸根成分。

2003年食品安全事件1月11日,烟台开发区卫生执法人员在舒家市场发现有几家批发商在经营染色五香花生米。

开发区3家此类产品加工厂违法使用一种叫“桃红”的工业用染料浸泡花生进行染色。

从7月上旬开始,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浙江省卫生监督部门查获了从嘉兴等地流出的48吨含有剧毒氰化物的“毒狗肉”。

12月,广东省一些海鲜加工厂使用双氧水浸泡鱼翅。

盘点国内历年来食品安全事件

盘点国内历年来食品安全事件

盘点国内历年来食品安全事件1. 2004年4月前,大量营养素含量低下的劣质婴儿奶粉从郑州、合肥、蚌埠和阜阳批发市场流入阜阳农村销售点。

安徽阜阳市发生189例婴儿患轻中度营养不良、12例婴儿死亡的恶性事件。

2. 2005年3月2日与3月3日,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食品化妆品检测中心对亨氏美味源(广州)食品有限公司生产、批次为“2003年7月7日”的“美味源”牌金唛桂林辣椒酱进行检测时,首次发现“苏丹红一号”。

从3月5日开始,“苏丹红”用于食品的情况不断被广东、云南、上海、浙江、福建、四川等地的工商、质检部门检出。

3. 2005年年3月,重庆市水产技术推广站水产检疫队就曾在渝中区西三街水产交易市场查获600多只含有致癌药物孔雀石绿的甲鱼。

2005年6月30日,《河南商报》发表一篇题为《食品安全再拉警报孔雀石绿毒浸鲜鱼》的报道,用于水产品养殖、可导致人体致癌、致畸、致突变的化学制剂——孔雀石绿被发现污染水产品。

4. 2005年10月13日,《第一财经日报》以《全球禁用日韩致癌保鲜膜转道中国》为题报道称,聚氯乙烯(PVC)保鲜膜含有致癌物质,有害物质随食物进入人体后,对人体有致癌作用。

我国一些超市的生鲜产品,如蔬菜、水果及熟食包装大量采用PVC保鲜膜,LG、三菱、三荣这3大品牌占据了国内市场近80%的份额,它们主要是来自日本和韩国的产品。

5. 2005年上半年,青海境内的候鸟群出现禽流感案例。

10月份以后,内蒙古、安徽、湖南、湖北、辽宁、新疆等地都出现疫情。

10月13日,卫生部、农业部联合下发《卫生部农业部关于人畜共患传染病防治合作机制》,要求对禽流感地区的家禽进行大规模扑杀,实行严格的隔离措施,同时实施广泛的疫苗注射等措施。

6. 2006年11月12日,由河北某禽蛋加工厂生产的一些“红心咸鸭蛋”在北京被查出含有苏丹红IV号。

14日,北京食品办又检出六种咸鸭蛋含苏丹红,大连等地也陆续发现含苏丹红的“红心”咸鸭蛋。

食品安全事件10大案例

食品安全事件10大案例

食品安全事件10大案例食品安全是我们每个人都关注的重要问题。

在过去的几年里,全球各地都发生了许多令人震惊的食品安全事件。

这些事件不仅对人们的健康构成威胁,也对食品行业的信誉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本文将介绍10个最引人注目的食品安全事件案例。

1. 中国婴儿奶粉事件这是中国食品安全领域最令人震惊的事件之一。

在2008年,中国发生了一系列婴儿奶粉中毒事件。

数万名婴儿因为喝下了含有有害物质的奶粉而出现严重健康问题甚至死亡。

这一事件引发了全国范围的恐慌,并引起了对食品安全监管的广泛关注。

2. 欧洲马肉丑闻2013年,欧洲爆发了一起重大食品安全丑闻,涉及到一些肉食制品中掺杂了马肉。

这种欺诈行为对欧洲肉制品行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也引发了人们对食品供应链的质量控制的严密审查。

3. 美国鸡蛋沙门氏菌污染事件2010年,美国爆发了一起鸡蛋沙门氏菌污染事件,导致上百人感染。

这次事件揭示了美国鸡蛋供应链中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迫使政府和企业采取更加严格的监管和措施来确保食品质量。

4. 日本核辐射污染风波2011年,日本福岛核电站发生核泄漏事故后,海洋中的鱼类和其他海产品受到了辐射的污染。

这一事件引发了全球对日本海产品的担忧,对日本渔业和食品出口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5. 孟加拉国有毒食油事件2008年,孟加拉国发生了一起大规模的有毒食油事件,导致数千人中毒,数百人死亡。

这起事件揭示了孟加拉国食品供应链中存在的质量问题和监管不足。

6. 印度三聚氰胺奶粉事件2009年,印度暴露出一系列三聚氰胺奶粉事件,上百名婴儿因食用了含有有害物质的奶粉而丧生或导致严重健康问题。

这一事件引发了对印度食品安全标准的质疑,并促使该国改进其食品监管体系。

7. 阿根廷转基因大豆风波阿根廷是全球最大的转基因大豆生产国之一。

然而,转基因农作物在阿根廷引发了一系列争议,包括破坏当地生态系统和对人类健康的潜在威胁。

这一事件引发了全球对转基因食品的广泛争议和质疑。

食品安全问题的案例

食品安全问题的案例

食品安全问题的案例
食品安全问题涉及到广泛的领域,包括生产、加工、运输、储存和销售等多个环节。

以下是一些过去发生的食品安全问题的案例:
1.三聚氰胺奶粉事件(中国,2008年):中国发生了一起三聚
氰胺奶粉丑闻,许多品牌的奶粉受到污染,导致数千名婴儿患上肾脏疾病,数名婴儿死亡。

问题源于某些奶粉生产商为提高蛋白质含量而添加有毒的三聚氰胺。

2.沙门氏菌污染(全球,不同年份):沙门氏菌是一种引起食物
中毒的细菌,它可以存在于家禽、生肉和生蔬菜中。

多次发生的沙门氏菌污染事件导致数百人中毒,引发大规模食品召回。

3.黄曲霉毒素食品污染(亚洲和非洲地区,不同年份):黄曲霉
毒素是由霉菌产生的一种毒素,常常在玉米、花生等食品中被发现。

长期摄入含有高浓度黄曲霉毒素的食品可能对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4.大肠杆菌污染(欧洲,2011年):德国爆发了一场由大肠杆
菌引起的细菌感染爆发,导致数十人死亡,数千人患病。

这起事件的起源被追溯到蔬菜的污染,但追踪污染源一度困难。

5.马来西亚毒鸡蛋事件(马来西亚,2018年):马来西亚发生
了一起毒鸡蛋事件,鸡蛋中检测出农药氟虫腈。

这导致了大规模的鸡蛋召回,并引发了对农业生产和食品安全监管的担忧。

这些案例突显了食品安全问题的严重性,也强调了对食品产业和监管体系的不断改进和加强的需求。

中国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大盘点

中国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大盘点

中国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大盘点20111、催熟芒果4月6日上午,媒体走访了华润万家、人人乐等大型超市。

发现果品区大多摆放着用保鲜膜包裹的芒果,长得饱满,色泽鲜黄。

而海南芒果5月中旬才成熟,现在市面上出售的芒果基本都是被一种叫“乙烯利释剂”的“药”催熟的。

“乙烯利释剂”是一种低毒农药,如果用量过大、就会超出国家标准,食用后人体会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

提醒广大消费者,吃芒果时,最好清洗干净、去皮食用。

2、上海染色馒头2011年4月初,《消费主张》节目指出,在上海市浦东区的一些华联超市和联华超市的主食专柜都在销售同一个公司生产的三种馒头,高庄馒头、玉米馒头和黑米馒头。

上海工商部门连夜查扣6048只涉嫌“染色”馒头。

生产染色馒头的上海盛禄食品有限公司分公司已被责令停产整顿,企业责任人被公安部门采取临时控制措施。

这些染色馒头的生产日期随便更改,食用过多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馒头作为最普遍的食物之一,上海的染色馒头引起了全国人民的恐慌。

全国各地开展馒头检测行动,严厉打击食品生产经营违法行为。

3、水银刀鱼4月9日,江阴一顾客在城中菜场购买了12条刀鱼,加工时发现其中3条体内掺有不明物,经无锡市公安局物证部门鉴定为水银。

注入水银使刀鱼增加重量卖出更高的价格,还可以让死刀鱼看起来更有光泽。

水银学名“汞”,是唯一在常温下呈液体状的金属。

然而经过灌装水银加工过的刀鱼,简直就成了毒鱼,对人体有着极大的危害,一般人体吸食少量就可能出现恶心、呕吐等不良症状。

4、万能牛肉膏2011年4月,工商部门发现市场上广泛流传“牛肉膏”添加剂,这种添加剂可以将鸡肉、猪肉加工成“牛肉”。

据市民透露,这种“牛肉膏”不仅在小肉松作坊中使用,在一些小吃店也是“公开的秘密”。

如果一次腌制50斤猪肉来冒充牛肉,就可直接省下近千元的成本。

之后,广东佛山又爆出有商家在猪肉中添加硼砂等有毒有害原料假冒牛肉,涉案假牛肉数量超过了1.6万公斤。

过量长期食用牛肉膏或会致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99年食品安全事件1999年8月9日,广东省肇庆市681人因食用掺有液体石蜡的食用油中毒。

这是1999年9月底之前中毒人数最多的一起食物中毒事件。

2000年食品安全事件2000年12月15日,金华市卫生防疫站在金华市区五里牌楼农贸市场内查获1500公斤的“毒瓜子”。

这些西瓜子生产中掺了矿物油,同时福建、河南、广东、南京等地也发现了“毒瓜子”。

2001年食品安全事件2001年9月3日,吉化公司所属的16所中小学校发生严重的豆奶中毒事件。

万余名学生饮用学校购进的“万方”牌豆奶后,6362名学生集体中毒。

至今,仍有多名饮用豆奶的学生被不同的病症缠身,其中3名学生患上白血病金华市卫生防疫站在金华市区五里牌楼农贸市场内查获的西瓜子掺了矿物油。

福建、河南、广东、南京等地也发现了“毒瓜子”。

用剧毒氰化物毒杀的“毒狗肉”长期不断地从江西、湖南等地流入广东韶关、河源、深圳、珠海、广州等地。

3月至9月,广东河源某饲料公司因购买“瘦肉精” 即盐酸克伦特罗生产猪用混合饲料,导致11月7日河源484名市民因食肉中毒。

2002年食品安全事件6月21日,金华市卫生局查获9.5吨的假白糖。

样品中蔗糖成分仅占30%,硫酸镁成分占30%。

长春市卫生局在位于南关区东岭南街查处一处用牛血和化工原料加工假“鸭血”的黑窝点,制造假“鸭血”的化工原料一般为建筑或化工用品。

8月16日,漯河市源汇区内陆农贸公司糖蜜加工厂以白糖水加化学试剂盐酸生产假蜂蜜。

长春市卫生局调查发现,“荔枝保鲜剂”中含有较高浓度的磷酸根成分。

2003年食品安全事件1月11日,烟台开发区卫生执法人员在舒家市场发现有几家批发商在经营染色五香花生米。

开发区3家此类产品加工厂违法使用一种叫“桃红”的工业用染料浸泡花生进行染色。

从7月上旬开始,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浙江省卫生监督部门查获了从嘉兴等地流出的48吨含有剧毒氰化物的“毒狗肉”。

12月,广东省一些海鲜加工厂使用双氧水浸泡鱼翅。

金华市的三家火腿生产企业在生产“反季节腿”时,为了避免蚊虫叮咬和生蛆在制作过程中添加了剧毒农药敌敌畏。

12月14日,媒体披露苍南县一批企业在生产“乡吧佬”等卤制食品添加有毒化工原料——工业橙。

12月,杭州市场上畅销的一种碧绿鲜嫩的海带是用印染化工染料浸泡出来的“毒海带”,不法经营者采用“连二亚硫酸钠”和“碱性品绿”等化工原料对海带进行泡、染加工。

2004年食品安全事件3月13日,沈阳卫生监督所查处了满满7卡车二氧化硫残留超标近200倍的黄花菜,共计24.5吨,来自祁东,部分来自陕西、福建等地。

4月30日安徽省阜阳市,由于被喂食几乎完全没有营养的劣质奶粉,13名婴儿夭折,近200名婴儿患上严重营养不良症。

5月,中央电视台《每周质量报告》的一期“龙口粉丝掺假有术”节目揭露,部分正规粉丝生产商为降低成本,在生产中掺入粟米淀粉,并加入了有致癌成分的碳酸氢铵化肥、氨水用于增白。

5月9日,四川成都新繁、彭州个别生产泡菜的企业使用了敌敌畏、工业盐等有毒、有害物质生产泡菜。

2005年食品安全事件2月,在英国最大的食品制造商第一食品公司生产的产品中发现了被欧盟禁用的苏丹红一号色素。

不到1个月,苏丹红事件席卷中国。

4月湖南省卫生部门在监督检查中发现标识名称为“正蒙牌黄金搭档婴儿奶粉”的产品蛋白质和脂肪含量不符合有关国家卫生标准的要求,已导致当地一名婴儿接受入院治疗并诊断为营养不良。

5月底,浙江省工商局公布雀巢金牌成长3+奶粉20040921批次碘含量超标。

7月25日,新产薯片冒怪味,调查发现食品包装袋残留苯超标,质监部门历年来对食品包装袋抽查的合格率仅半数左右,其中有的奶粉袋居然苯超标10倍。

8月,福建、江西及安徽等地出口的鳗鱼产品,被验出含有孔雀石绿,国家质检总局首次下令全面回收,数日后香港更发现多种淡水鱼含有孔雀石绿,中国因此禁止所有淡水鱼出口到香港。

8月18日,江苏维维乳业有限公司在上海被查酵母菌数严重超标。

上海出现“人造奶”,破皮鞋竟拿来制“牛奶”。

香港出现至少19人因吃烹制的新鲜带子而中毒入院。

随后广州也有15人因进食了毒带子“中招”、广西一民工食用毒带子后身亡。

广州本地带子销量大跌,酒楼紧急封杀毒带子。

2006年食品安全事件2月6日,麦当劳承认在美国企业出售的麦当劳薯条中反式脂肪酸含量比以前增加了三分之一。

6月,北京第一例食用福寿螺导致的广州管圆线虫病患者确诊。

截至8月21日,北京市卫生局统计,全市确诊的广州管圆线虫病病例达到70例。

7月,中央电视台曝光湖北武汉等地的“人造蜂蜜”事件。

造假分子还在假蜂蜜中加入了增稠剂、甜味剂、防腐剂、香精和色素等化学物质。

7月18日,不法分子用淀粉勾兑出营养元素严重不合格的中老年“空壳奶粉”,这些标称“东方牌”和“宝元牌”的劣质奶粉甚至砷元素严重超标。

8月2日,浙江省台州市卫生局在某油脂厂内查扣原料油38600公斤、成品油5300公斤。

经台州市和浙江省两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抽样检测,猪油中酸价和过氧化值严重超标,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还检出内含剧毒的“六六六”和“滴滴涕”。

8月,媒体曝光南京某沸腾鱼乡将掺有客人的口水、收桌扫进去的剩渣、纸巾、甚至还有烟头的油,简单过滤后再给人吃的“口水油”沸腾鱼事件。

9月,一批来自浙江海盐县瘦肉精超标猪肉和内脏导致上海9个区336人次中毒。

11月,阳江市工商局在辖区7大农贸市场抽检发现,九肚鱼样品全部含有禁用防腐剂甲醛,有的含量mg/kg高达119.6,超标10多倍。

11月12日,由河北某禽蛋加工厂生产的一些“红心咸鸭蛋”在北京被查出含有苏丹红。

11月17日,上海市公布了对30件冰鲜或鲜活多宝鱼的抽检结果,30件样品中全部被检出硝基呋喃类代谢物,部分样品还被检出环丙沙星、氯霉素、红霉素等多种禁用鱼药残留,部分样品土霉素超过国家标准限量要求。

2007年食品安全事件4月12日,“龙凤”、“思念”速冻食品检出致病菌。

台湾“卫生署” 表示,从昆山阳澄湖水产公司进口的大闸蟹验出含禁用致癌物质硝基喃代谢物。

已经检验出3000多公斤“含有禁药”的大闸蟹。

4月,据香港食物安全中心的公布,在化验的15个白饭鱼样本中,9个含有甲醛,分量为每公斤含160毫克至620毫克。

菲律宾宣布,抽查市面多款中国食品样本后,发现其中四款食品含甲醛等有害物质,其中包括上海冠生园公司生产的大白兔牛奶糖。

5月23,香港消委会与食物安全中心在样本检测中发现,“肯德基家乡鸡脆薯格”、“麦当劳中薯条”中均含有致癌物质——丙烯酰胺。

11月,台湾著名食品企业味全食品一批婴儿配方奶粉被检验出含有致病菌阪崎肠杆菌。

2008年食品安全事件日本毒饺子事件。

2008年初的日本“毒饺子”事件引发了中国的食品安全危机。

人造“新鲜红枣”流入乌鲁木齐市场,人造“新鲜红枣”主要经过两道工序,着色和着味。

铁锅里放进酱油,使青枣变成红色,并保持光泽。

再次放进加入大量糖精钠和甜蜜素的水池中浸泡,使其口感泛甜。

自7月始,全国各地陆续收治婴儿泌尿系统结石患者多达1000余人,9月11日,卫生部调查证实石家庄三鹿集团生产的婴幼儿配方奶粉受三聚氰胺污染所致。

2009年食品安全事件2009年5月11日,卫生部就之前杭州市民状告“王老吉”召开新闻发布会,声明该饮料中含有的夏枯草不在卫生部公布的允许食用的87种中药材名单中,这意味着流传了170多年的凉茶涉嫌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造成了该产品的销量下降。

2009年2月27日,“咯咯哒”问题鸡蛋所用饲料厂的法人代表获刑,该厂于去年9月两次向饲料中加入三聚氰胺。

在08年10月,在香港对从内地进口的鸡蛋中检测出三聚氰胺后,引起了广泛关注,所以问题饲料被查出,但鸡蛋价格出现下跌。

2009年1月22日,三鹿“三聚氰胺奶粉”案终审宣判。

自08年7月始,全国各地陆续收治婴儿泌尿系统结石患者多达1000余人,9月11日,卫生部调查证实这是由于三鹿集团生产婴幼儿配方奶粉受三聚氰胺污染所致。

2010年食品安全事件事件一:麦乐鸡事件事件简介:美国媒体曾经曝出,麦当劳出售的麦乐鸡含有“聚二甲基硅氧烷”和“特丁基对苯二酚”。

麦当劳中国公司对此发函回应称,这两种物质含量均符合现行国家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

事件二:奶制品污染事件事件简介:中国奶制品污染事件,也称2008年中国奶粉污染事件、2008年中国毒奶制品事件、2008年中国毒奶粉事件。

是一起严重的中国食品污染事件。

事件起因是很多食用三鹿集团生产的婴幼儿奶粉的婴儿被发现患有肾结石,随后在其奶粉中发现化工原料三聚氰胺。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近日,甘肃、青海、吉林等省再现三聚氰胺含量超标奶粉。

警方查明,在青海省一家乳制品厂,检测出原料中三聚氰胺超标达500余倍,而原料来自河北等地。

2011年食品安全事件食品安全事件之双汇“瘦肉精”事件央视315特别行动节目抛出一枚食品安全重弹,曝光了双汇在食品生产中使用“瘦肉精”猪肉。

一时间,市场哗然。

被曝光的济源双汇食品有限公司位于河南省济源市,是河南双汇集团下属的分公司。

食品安全事件之蒙牛“毒奶门”4月22日晨,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鱼河中心小学的学生在饮用了由蒙牛集团统一配送的学生奶产品后,有学生出现发烧、肚痛、腹泻等症状,先后共有251名学生被送往医院治疗。

蒙牛再次陷入食品安全事件当中食品安全事件之家乐福过期食品今年4月30日,黄女士在家乐福购物,“咦?怎么买到的食品生产日期是2011年5月1日?”她疑惑的背后,无意间揭示出超市食品生产日期的一个真相:经过经销商的随意修改,可以在超市里买到任何生产日期的产品。

食品安全事件之雀巢婴儿米粉含毒雀巢等婴儿米粉近日在瑞典被曝含有毒物质砷,尽管雀巢中国已发声明称产品是安全的,但昨天有消息称:雀巢之所以说中国的产品是安全的,是因为中国的标准比国外放宽了几百倍,雀巢在国内外执行了双重标准。

食品安全事件之肯德基“增白剂”超标从超市随机抽出7个品牌的纸杯,并从一家肯德基选取了一个全家桶与一只可乐杯,一同送检,结果显示,除去两个纸杯基本合格外,其他送检样本在紫光检测仪的照射下,蓝色光斑面积较大,增白剂较超标。

食品安全事件之大虫惊现美赞臣焦女士给孩子买的是美赞臣A+1段三联包的奶粉。

3月11号打开一包出厂日期为2011/2/12新的奶粉冲给孩子喝,在搅拌的时候发现奶粉不太对劲,有絮状物体,再次搅拌时发现冲好的奶粉里面赫然有一只肉色的小虫。

食品安全事件之依云矿泉水含致癌物在国家质监总局公布的一月进口不达标食物、化妆品黑名单中,8批次共80.44吨原产地为法国的依云天然矿泉水均被检出亚硝酸盐超标而上榜。

专家称,亚硝酸盐属于致癌物,长期饮用亚硝酸盐超标水质可致癌。

2000-2011年中国重大食品安全事件1、2011年4月17日,沈阳警方端掉一黑豆芽加工点,经检验,该加工点在生产豆芽过程中添加了4种以上违法添加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