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货币体系及其演变 共30页

合集下载

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与变化讲义(PPT 53张)

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与变化讲义(PPT 53张)
20
浮动汇率合法化(1)
《牙买加协定》承认了浮动汇率的合法化,使国际货 币体系进入了浮动汇率的时代。浮动汇率制是指各国货 币之间的比价随着市场的供求关系自由波动,不规定汇 率波动的幅度,各国中央银行也不承担维持汇率水平的 义务。
浮动汇率制从不同的角度又可分为四大类:按国家是 否干预外汇市场分为自由浮动和管理浮动;按是否独立 浮动分为单一浮动和联合浮动。
(二)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3)
1973年美元危机再次爆发,国际金融市场上再次掀起 抛售美元、抢购德国马克、日元和黄金的浪潮。美国政 府宣布美元第二次贬值,黄金官价由每盎司38美元提高 到42· 22美元。美元与黄金脱钩和美元汇价的一跌再跌, 动摇了西方国家对美元的信心,并引起他们的不满。自 1971年加拿大率先实行浮动汇率制之后,其他许多国家 的货币也相继与美元脱钩。至1973年,西方发达国家普 遍实现浮动汇率制,致使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另一个支柱 也摇摇欲坠。
25
三、 对牙买加体系的评价
牙买加体系与布雷顿森林体系相比有其进步性
以浮动汇率为主的多种汇率安排体系能够比较灵活地适 应世界经济形势多变的状况和主要储备货币国宏观经济政 策的需要;
加强IMF的作用,增加对发展中国家的资金融通
增加会员国的基金份额:各会员国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缴纳的基本份额由292亿特别提款权单位增加到390亿特别 提款权单位,并且对各国的份额比重进行了调整。 扩大对发展中国家的资金融通:设立信托基金,以优惠 条件向最贫穷的发展中国家提供贷款,以解决其国际收支 困难,同时扩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信贷部分贷款的额度。
14
(二)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2)
进入20世纪70年代,美元危机更加频繁。1971年,又先 后爆发了两次大规模抛售美元的危机,美元陷于更加虚弱 的地位,美国政府被迫于当年8月15日宣布停止美元对黄 金的自由兑换,割断美元与黄金的联系,美元贬值,黄金 官价由35美元一盎司提高到38美元,同时放宽各国汇率的 波动幅度。美元与黄金的脱钩,使以“双挂钩”支撑的国 际货币体系失去了一个支柱。

第十二章 国际货币体系 《国际经济学》PPT课件

第十二章 国际货币体系 《国际经济学》PPT课件

④增加成员基金份额
⑤扩大信贷额度,以增加对发展中国家的
融资。


(1)黄金非货币化 (2)多样化的汇率制度安排 (3)以美元为主导的多元化国际储备体系 (4)国际收支调节机制多样化
特 点
12.1国际货币体系的历史演变
②汇率政策 ①国内经济政策
国际收支调节 手段主要包括
③国际融资 ④国际协调
12.1国际货币体系的历史演变
PA R T - 1 2
第12章
国际货币体系
12.1国际货币体系的历史演变
国际货币体系也称国际货币制度,是指各国政府为适应国际贸易与国际结算的需要,对货币的兑换 、国际收支的调节等所做的安排或确定的原则,以及为此而建立的组织形式等的总称。 国际货币体系的主要内容是:
各国货币比价的确定, 包括汇率确定的原则、 波动的界限、调整的幅 度等。
12.1国际货币体系的历史演变
金块本位制的特点如下:
①金币仍作为本位货币,但市场不再流通和使用金币,而是流通纸币。
②国家储存金块,将其作为储备。
③不许自由铸造金币,但仍以法律规定纸币的含金量。 ④纸币不能自由兑换金币,但在国际支付或工业用金时,可按规定的限制数 量用纸币向央行兑换金块。
12.1国际货币体系的历史演变
金块本位制与金币本位制的区别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①在金块本位制下,没有金币流通,国内只限流通银行券、纸币、辅 币等价值符号。 ②在金块本位制下,有限制的金块兑换代替了自由的金币兑换。 ③在金块本位制下,买入金块制代替了自由铸造制。国家按一定价格 购买黄金,由中央银行或政府集中储存。
12.1国际货币体系的历史演变
12.2 国际货币体系改革
(2)欧洲单一货币的可行性

世界金融格局与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 共51页PPT资料

世界金融格局与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 共51页PPT资料

一、国际货币体系的含义
国际货币体系的含义
国际货币体系,顾名思义,是指对于国际货币 整体的一种规则式说明。准确地讲,是指支配 各国货币关系的规则和机构,以及国际间进行 各种交易支付所依据的一套安排和机构。具体 来讲,包括:国际收支(一国而言)、汇率制 度(相互而言)、国际货币管理和协调(就整 体而言,包括国际储备管理等)。
06.08.2019
5
二、国际货币体系的作用
国际货币体系的主要任务在于促进世界经 济的发展和稳定,促进各国经济的平衡发 展。具体来讲,国际货币体系有三大任务 :
确定国际清算和支付来源、形式和数量,为世 界经济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充分的国际货币,并 规定国际货币及其他各国货币的相互关系。
确定国际收支的调节机制,以确保世界经济的 稳定。
金汇兑本位制的特点是:本国货币并不直接与黄金 挂钩,而是通过他国货币与黄金间接挂钩,即本国 货币可以在政府规定的汇率下自由兑换成另一种采 用金币或金块本位的国家的货币。
06.08.2019
14
一、 国际金本位制
国际金本位制的特点
黄金充当了国际货币; 各国货币汇率由他们的含金量比例所决定; 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当一国发生对外收支逆
差时,黄金外流,国内货币供应量减少,物价 下降,成本降低,继而扩大出口,减少进口, 对外收支转为顺差,黄金就会流入;反之亦然。
06.08.2019
15
一、 国际金本位制
国际金本位制的作用
国际金本位制对世界经济发展的作用表现在以 下几个方面:
保持汇率稳定; 自动调节国际收支; 促进国际资本的流动; 协调各国经济政策。
纯粹商品本位,如金本位 纯粹信用本位,如不兑换纸币本位 混合本位,如金汇兑本位

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

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

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国际货币体系是指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活动中使用的货币规则和机制。

随着全球化程度的提高,国际货币体系不断演变。

本文将介绍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历程,并分析当前主要的国际货币体系。

1. 金本位制度在19世纪中后期,贸易和金融的国际化程度逐渐提高,国际货币体系开始形成。

金本位制度是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国际货币体系,它将货币与黄金挂钩,即货币的价值由黄金决定。

1875年,拉丁货币联盟和北欧货币联盟发行了共同的金本位货币,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国际货币体系。

2. 布雷顿森林体系布雷顿森林协议是1944年由联合国成员国签署的一项协议。

该协议规定美元以及其他几种货币将保持固定的汇率,而美国政府将兑换任何国际储备美元为黄金。

这意味着美国的金本位制度成为全球的货币标准。

布雷顿森林协议的实施时间持续了25年,但由于美国政府迅速增加了发行的货币数量,导致黄金储备的外流。

1971年,美国宣布暂停将美元兑换为黄金,布雷顿森林体系终止。

3. 浮动汇率制度1970年代后期,各国货币政策之间的冲突和美国经济衰退导致了新的货币制度的诞生——浮动汇率制度。

浮动汇率制度是指汇率的变化由市场供求决定,而不是像固定汇率那样由政府来干预。

它可以使汇率更加灵活,并且可以使国家在货币政策上更加独立。

4. 多种货币体系并存目前,多种货币体系并存,其中两种最重要的货币是美元和欧元。

美元作为世界上最主要的储备货币,影响着国际贸易和金融交易。

欧元是欧洲货币联盟国家的共同货币,已成为欧盟第二大储备货币。

此外,人民币也逐渐成为国际贸易和金融中交易的主要货币之一。

在国际经济中,各种货币体系的演变都是由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活动的发展而来的。

随着全球化加速进行,国际货币体系必将继续演变,我们期待这种演变能够为世界经济的繁荣贡献更多的力量。

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与趋势分析

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与趋势分析

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与趋势分析随着国际经济的蓬勃发展,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和趋势备受关注。

国际货币体系是指不同国家之间货币的交流和流通方式,具有重要的经济和政治意义。

本文将从国际货币体系的起源、演变和趋势分析三个方面,来探讨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与趋势。

一、国际货币体系的起源国际货币体系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历史悠久的贸易往来时期。

在古代,丝绸之路的贸易中,用银、铜等贵重金属作为流通货币。

中世纪的贸易中,宝石、贵金属和战利品等被用作流通货币。

但是,在中世纪以前,没有一个国际货币体系的概念。

到了20世纪,随着众多国家之间贸易的频繁发生,货币贬值引发的问题日益突出。

为此,各国开始寻求建立一个国际货币体系。

最初的国际货币体系是金本位制度,即以黄金作为国际货币储备和结算货币的主导货币体系。

二、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然而,黄金提供的货币储备不足以支撑增长迅速的全球贸易。

因此,在20世纪30年代晚期,货币周期波动、股市崩盘和失业率的加剧,使得各国政府开始尝试建立固定汇率制度。

这样的制度要求各国货币与黄金挂钩,保持固定的汇率,人民币与美元相对稳定。

这时的货币体系,被称为布雷顿森林体系。

由于经济增长和全球通胀导致黄金储备下降,加之美国大幅度印发美元,布雷顿森林体系在1960年代末期开始出现困难。

美国在越南战争期间印钞票的继续增加,导致美国的黄金储备过少,国际投资者对欧元和美元的需求大幅下降。

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宣布取消美元与黄金的挂钩,使得布雷顿森林体系宣告破产。

接下来,国际货币体系进入了真正的浮动汇率体系,同时以美元为主导的新货币体系。

三、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趋势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趋势是多元化和充分流通。

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经济体量的快速增长,各国渴望减少与美元、欧元等少数货币的依赖。

因此,国际机构积极推动发展人民币、卢布、卢布、印度卢比和巴西雷亚尔等地区性和新兴货币。

此外,数字货币正在成为一种趋势,诸如比特币、以太币等虚拟货币在全球扩大使用。

《国际货币体系》课件

《国际货币体系》课件

配和使用等。
03
有效性与挑战
尽管国际金融机构在全球经济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它们的效率和
有效性仍然面临一些挑战。例如,决策机制不够透明、资金分配不公、
以及受制于美国等西方大国的政治干预等。
国际货币体系稳定性的挑战与机遇
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性问题
当前国际货币体系面临着许多稳定性问题,如汇率波动、资本流动、债务危机等。这些问题对全球经济造成了冲击和 不稳定,需要各国加强合作来解决是区域货币一体化进程中的 里程碑事件,多个欧洲国家共同使用一 种货币。
VS
详细描述
欧元的诞生促进了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 消除了货币兑换成本和汇率风险,加强了 欧洲国家的经济联系。此外,一些其他地 区也在探索区域货币一体化道路,以加强 经济合作和提高整体竞争力。然而,区域 货币一体化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经济政 策协调、财政纪律遵守等。
布雷顿森林体系
总结词
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一种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通过固定汇率制度来维持货币稳 定。
详细描述
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而美元与黄金挂钩。这种体系有利于美国 通过输出美元来获取全球资源,同时也促进了全球贸易和投资的发展。然而,布雷顿森 林体系在20世纪70年代初崩溃,原因是美元供应量过多,导致美元贬值和全球通货膨
《国际货币体系》ppt课件
目录
• 国际货币体系概述 • 国际货币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 • 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 • 国际货币体系的现状与挑战 • 国际货币体系的未来展望
01
国际货币体系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国际货币体系是指一套规范和原 则,用于管理和协调各国货币之 间的关系,包括汇率制度、国际 储备资产、国际支付手段等。

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历程及其启示

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历程及其启示

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历程及其启示一、引言国际货币体系是指国际上各国之间的货币关系网络,它在全球经济和金融合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和金融市场的日益全球化,国际货币体系也经历了多次演变。

本文将从金本位制度、布雷顿森林体系到现行的浮动汇率体系,探讨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历程,并针对每个时期的演变,分析其对世界经济的启示。

二、金本位制度时期金本位制度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叶盛行于世界各国。

根据该制度,国际货币的价值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基本稳定。

这种制度保持了货币的稳定性和可信赖性,有利于促进国际贸易和资本流动。

然而,金本位制度的刚性导致了经济周期的加剧,并给世界大战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压力。

因此,金本位制度给我们一个启示,即货币制度应该有一定的灵活性,以适应不同的经济状况和需求。

三、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二战后建立的国际货币体系。

根据该体系,美元成为世界主要储备货币,与黄金进行固定兑换。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促进了战后重建和国际贸易的发展。

然而,这一体系随着美国贸易逆差的不断扩大,金本位制度的矛盾愈发突显。

1971年,美国单方面宣布停止美元与黄金的兑换,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

这一时期的启示是,国际货币体系需要建立稳定的汇率机制,并应确保参与国家的责任和义务得到平衡。

四、现行的浮动汇率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导致了现行的浮动汇率体系的建立。

按照这一体系,汇率由市场供求决定,各国货币兑换比率不再固定。

浮动汇率体系具有灵活性和适应性,可以更好地应对市场变化和经济政策的需要。

然而,浮动汇率制度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如汇率波动的增加和金融风险的加剧。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的启示是,国际货币体系需要平衡市场自主和政府调控之间的关系,确保货币汇率的稳定性和可预测性。

五、国际货币体系的未来发展当前,在全球化和数字化的背景下,国际货币体系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一方面,全球化加速了资本和金融流动,对国际货币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国际货币体系及其演变

国际货币体系及其演变

2、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 事实上,自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之日起,这种两 难就一直伴随国际经济的发展。1960年以前,布雷顿 森林体系的主要问题是“美元荒”;而1960年以后, 主要问题是“美元灾”(1960年10月出现第一次美元 危机,1968年3月第二次美元危机,1970年后美元危 机加剧)。 1971年8月,美国宣布停止美元兑换黄金,这一 行动意味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基础发生动摇。1973年 西方主要国家纷纷实行浮动汇率制度,布雷顿森林体 系瓦解(体系的两个基础——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 美元与黄金挂钩均告崩溃)。
50 45 40 35 30 25 20 15 10 5 0
1921年
1922年
1923年
1924年
1925年
1926年
1927年
1928年
1929年
1930年
1931年
1932年
1933年
1934年
1935年
1936年
图10-1
1921~1937年:一战后选择金本位制国家数的变化
资料来源:选自Barry Eichengreen著:《资本全球化-国际货币体 系史》,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1996
国际货币体系及其演变
国际金本位制
布雷顿森林体系
牙买加体系
小组成员:张美玲 王才凡 杨姝晗 丁湘
国际金本位制
从1816年英国正式实施金本位制后,各国纷纷宣 布 实行金本位制,到1879年,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实行了 以黄金作为本位货币的制度。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各国因战争原因,纷纷 放弃金币本位制。战后,各国相继恢复金本位制,但除 美国实行完整的金币本位制外,英国和法国开始实行金 块本位制,而前西德等三十几个国家实行金汇兑本位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现行国际货币体系下的货币关系
1、现行国际货币体系下的国际货币 ★贸易货币和计价货币 ★储备货币 ★锚货币 2、美元的霸权地位及其影响
在政治上,美元霸权是迫使其他国家在国际事务中对美国妥协和让步 的重要筹码。在经济上, (1)给美国居民带来更多利益。美元在国际贸易中的广泛使用给美国的进 出口商带来很大便利,并可以在相当程度上规避汇率风险。 (2)给美国金融机构带来巨大利益。美国金融机构除了具有经营美元借贷 业务之外,在金融创新和金融自由化深入的今天:大规模以美元计值 的各种金融工具也主要通过美国的金融机构来经营,这不仅为美国的 国民收入和具体的美国金融企业带来巨大利益,也进一步促使美国金 融体系更趋发达和完善。 (3)、美国可以获得巨额铸币税收入。虽然具体的数额很难估算,但一般 认为,美国每年向全球征收的铸币税可达数百亿美元之多。
第一节 古典金本位制(1870—1914)
一、基本特征与运行状况 ★基本原则:黄金可以自由兑换、自由铸造和自由输出入 ★正常运行的保障:每个国家都将本币与黄金挂钩,规则要
求每个国家都必须允许黄金不受任何阻碍地自由进出口, 从而保证没有一个国家拥有特权地位。换言之,每个国家 都必须平等承担干预外汇义务。而且,由于中央银行必须 固定其货币的黄金价格 。 ★“公认的游戏规则”,即,当黄金流出时,中央银行应尽 力紧缩银根,从而使国内利率提高以吸引外国资金的流入; 而拥有黄金净流入的中央银行则应售出“无息”黄金、购 买国内生息资产,从而增加资本输出和促使黄金外流。
关系。
• (2)纸币兑现的对象是金块、金币或存在国外的外 汇。
• (3)请求兑现者无权选择金块、金币或外汇,由中 央银行酌情决定
第三节 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
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内容与作用: 1、建立国际金融机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IMF)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
(世界银行); 2、确定国际储备货币:以美元为主要国际储备货币的“黄金-美元”本
4、安排资金融通:基金组织提供国际储备的主要途径有:普通提款权、 特别提款权,出口波动补偿贷款,缓冲库存贷款,石油贷款,中期贷 款,信托基金贷款,补充贷款和扩大基金贷款等。
5、取消外汇管制。 二、特里芬两难和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 1、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缺陷; 2、特里芬两难 3、四次美元危机和牙买加体系的出现。
位制。具体内容为:(1)美元直接同黄金挂钩,各国确认1943年美国 规定的35美元折合一盎司黄金的官价。(2)美国准许各会员国政府或 中央银行按黄金官价随时用其所持有的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以维持 黄金市价与官价的一致,从而把美元居于与黄金等同的地位。(3)其 它国际货币不能兑换黄金。(4)以美元作为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 3、确定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 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汇率制度,是在美元与黄金挂钩的基础上,各国货 币同美元挂钩的“双挂钩”制度。具体内容为:(1)美元规定 0.888671克纯金的法定含金量。各国货币通过与美元含金量的对比, 确定对美元的汇率,作为中心汇率。(2)各国货币含金量一经确定, 不得随意变动;各国货币与美元的汇率一经确定,原则上不得背离, 若汇率波动的幅度超过了中心汇率上下各1%的范围,当事国政府就 有义务在外汇市场上进行干预,以保持汇率体系的相对稳定。
45%
关键国和其它国家的不对称的相互关系,导致:
(1)关键国以及部分中间国有能力钉住黄金的事实 决定了古典金本位制下的固定汇率制,外围国以 及部分中间国的无力钉住黄金的事实决定了当时 汇率的波动性。
(2)在国际收支自动调节机制的基础上,核心国有能 力通过主动调节国内的宏观经济变量(如利率、财 政支出等)来实现自身的内外经济目标;而外围国 则始终处于被动的境地。
二、不对称的货币关系
古典金本位时期,黄金是当时唯一的本位货 币。但是,由于体系内国家在诸多方面存 在着巨大的非对称性,使得各国货币在地 位上存在很大差异,很多国家也不能始终 确保黄金的可兑换性,英国和英镑在体系 中处于支配地位。
100% 关键国
92% 96%
中间国
75% 4%
10%
外围国 3%
古典金本位制时期的货币关系(1900)
第一章 国际货币体系及其演变
国际货币体系也国际货币制度,是指支配 各国货币关系的规则和机构,以及国际间进行 各种交易支付所依据的一套安排和惯例。
19世纪后期以来,按照国际货币体系的历史 演进次序,其形态一般可划分为: 古典金本位制(the Classical Gold Standard System) 金汇兑本位制(the Inter-War Gold Exchange Standard System) 布雷顿森林体系(the Bretton Woods System) 现行国际货币体系(the Current International Monetary System)
第四节 现行国际货币体系
一、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形成的过程
二、牙买加体系的主要内容
; (1)承认浮动汇率制的合法性 ; (2)减弱与消除黄金的货币作用
(3)以特别提款权作为主要的储备资产 ; (4)增加基金组织的份额; (5)扩大对发展中国家的资金融通。 三、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特点: 1、浮动汇率的长期化; 2、储备货币的多样化; 3、国际调节机制的不健全化;
第三,金本位制具有过于刚性的弊端,它使得世界 经济的增长受制于黄金产量的增长。
第二节 金汇兑本位制(1919一1939)
定义:将本国货币与英镑、美元或法国法郎挂钩, 保持固定比价;同时,把本国的黄金外汇储备移 存挂钩国家的中央银行,本国货币按固定比价兑 换挂钩货币来兑换黄金。
• 金汇兑本位制的特点: • (1)国内流通纸币,纸币与规定的含金量保持等价
(3)黄金的跨国流动呈现逐步向核心国集中的趋势。
金本位制的崩溃的主要原因
第一,货币区外围国家不断向中心国家输出黄金, 从而无法维持本国货币对黄金的平价。
第二,各中心国家内部发生了问题,中心国家之间 也会进行商品贸易,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相对变 化,黄金越来越集中在个别大国手里(例如英国), 从而造成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金本位制难以为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