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症患者的心理护理对策

合集下载

焦虑的护理目标和措施

焦虑的护理目标和措施

焦虑的护理目标和措施引言焦虑是一种常见的情绪状态,它可以是由各种因素引起的,如压力、恐惧、不确定性等。

焦虑不仅会影响个体的心理和情绪健康,还可能对身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在临床护理中,护士需要针对焦虑患者制定合理的护理目标和相应的措施,以帮助患者缓解焦虑,提高其生活质量。

护理目标焦虑的护理目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减轻焦虑症状:护士应帮助患者减轻焦虑症状,如紧张、烦躁、不安等。

通过提供安全、舒适的环境,引导患者进行深呼吸、放松等技巧,以减轻患者的焦虑程度。

2.增强自我调适能力:护士不仅要帮助患者缓解短期焦虑,还要帮助患者提高自我调适能力,以应对日常生活中的压力和焦虑。

通过教授患者各种自我调适技巧,如正向思考、放松训练等,提高患者的应对能力和心理韧性。

3.提高生活质量:焦虑患者往往会出现睡眠障碍、食欲不振、社交障碍等问题,导致其生活质量下降。

护士应帮助患者改善这些问题,并提供相关建议和支持,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护理措施为了实现以上护理目标,护士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措施来帮助焦虑患者:1.提供心理支持:护士应向焦虑患者提供温暖、体贴和理解的支持,倾听患者的痛苦和困惑,并鼓励患者表达情感。

同时,护士还可以通过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等方式,帮助患者理解焦虑的原因,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案。

2.教授放松技巧:护士可以教导焦虑患者一些放松的方法和技巧,如深呼吸、渐进性肌肉松弛等。

这些技巧可以帮助患者减轻紧张和焦虑,恢复平静。

3.提供信息和教育:护士可以向焦虑患者提供相关的信息和教育,使其了解焦虑的症状、原因以及可能的处理方法。

这样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理解自己的状况,增强对治疗的信心,并采取积极的行动来应对焦虑。

4.营造良好的治疗环境:护士应确保焦虑患者的治疗环境安全、舒适和有序。

在护理工作中,护士可以通过提供私密的谈话空间、提供舒适的床铺以及定期的护理评估等方式,为焦虑患者提供良好的治疗环境。

5.鼓励患者参与康复活动:护士可以鼓励焦虑患者参加一些适当的康复活动,如体育锻炼、艺术创作、志愿者工作等。

焦虑的护理目标及措施

焦虑的护理目标及措施

焦虑的护理目标及措施焦虑是指个体感到不安、紧张、恐惧或烦躁的情绪状态。

在护理实践中,焦虑是常见的心理问题之一。

针对焦虑情绪,制定合理的护理目标和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护理目标:1. 减轻焦虑情绪:帮助患者通过适当的方法减轻焦虑情绪,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2. 增强应对能力:帮助患者掌握有效的应对策略,提高应对压力的能力。

3. 促进自我调节:鼓励患者通过不同的方式调节自己的情绪,提高自身的抗压能力。

4. 提升生活质量:帮助患者积极参与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改善生活质量。

护理措施:1. 通过倾听和支持来取患者的病情和焦虑原因。

护士应倾听患者的感受和困扰,不打断或批评,提供支持和理解,通过表达自己的感受来帮助患者理解和接受自己的情绪,减轻焦虑。

2. 提供心理教育和情绪调节技巧。

护士可以向患者提供关于焦虑的信息,教授患者正确的情绪调节技巧,例如深呼吸、放松训练、肌肉放松、正面思考等。

这些技巧有助于患者舒缓焦虑情绪,并改善心理健康。

3. 鼓励患者参与自我管理和自我疗愈。

护士可以鼓励患者积极参与自我管理和自我疗愈活动,例如运动、艺术疗法、冥想和瑜伽等。

这些活动可以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减轻焦虑,促进身心健康。

4. 提供社会支持和交往机会。

护士可以帮助患者寻找社会支持网络,例如家人、朋友、社区组织等。

同时,提供一些交往机会,如参加社交活动、加入兴趣小组等,以帮助患者建立社会联系,减少孤独感,缓解焦虑。

5. 合理药物治疗。

对于严重焦虑的患者,护士可以与医生合作,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使用抗焦虑药物,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的心理状态。

在焦虑的护理中,我们应该理解每个个体的独特性和需求。

通过以上的护理目标和措施,我们可以减轻患者的焦虑情绪,提高其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水平。

同时,通过培养患者的自我调节和应对能力,有助于他们应对未来可能面临的压力和困境。

焦虑的护理问题及措施

焦虑的护理问题及措施

焦虑的护理问题及措施引言焦虑是一种常见的情绪反应,通常与压力、紧张和恐惧相关。

在护理实践中,焦虑是一种普遍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在患者面临手术、诊断或治疗等重要医疗过程时。

本文将讨论焦虑的护理问题,并提出一些常用的护理措施,帮助护士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焦虑的患者。

焦虑的护理问题1. 患者情绪不稳定焦虑的患者常常表现出情绪不稳定的特点,如焦躁、易怒、烦躁等。

这种情绪不稳定会给患者和他人带来困扰,并可能影响患者的康复进程。

2. 患者自我调节能力差焦虑症患者往往缺乏有效的自我调节能力,无法应对心理上的压力。

他们可能会出现失眠、食欲减退等身体上的反应,同时也可能会对医疗过程和护理措施产生质疑,增加护理工作的难度。

3. 患者注意力难以集中焦虑的患者常常无法集中注意力,容易分散注意力,对护理人员的指令和教育往往难以接收和理解。

这可能导致误解和错误的行为,影响护理的效果。

4. 患者面临社交障碍焦虑症患者常常遭受社交障碍的困扰,害怕与他人交流和互动。

这可能导致患者在医院环境中的孤立感增强,加重了焦虑症的症状。

焦虑的护理措施1. 提供安全和支持性的环境为焦虑的患者提供安全和舒适的环境非常重要。

护士应确保患者的隐私权受到尊重,并提醒患者可以随时寻求帮助和支持。

此外,提供一个相对安静的环境,以减少外界刺激和干扰,有助于患者放松和恢复。

2. 有效的沟通和教育与焦虑的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和教育是重要的护理措施。

护士应使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向患者提供明确和具体的信息。

同时,护士还应通过演示和互动的方式进行教育,以帮助患者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医疗过程和护理措施。

3. 有效的时间管理焦虑的患者往往会对时间产生焦虑感,因此,护士应合理安排时间表,并遵守时间承诺。

护士应尽量减少等待时间,并将患者的需求纳入日常护理计划中,以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信任感。

4. 提供情绪支持和心理疏导护士应提供情绪支持和心理疏导,帮助患者调节情绪和应对焦虑。

这可以包括倾听患者的焦虑和担忧,理解他们的感受,并给予积极的反馈。

护理工作中如何应对病人的恐惧和焦虑

护理工作中如何应对病人的恐惧和焦虑

护理工作中如何应对病人的恐惧和焦虑作为护理人员,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病人因为疾病和医院环境的原因而感到恐惧和焦虑。

这些负面情绪不仅会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也可能对治疗和康复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帮助病人应对恐惧和焦虑,以提供一个舒适和安全的护理环境。

下面是一些应对病人恐惧和焦虑的方法:1. 建立良好的沟通建立良好的沟通是减轻病人恐惧和焦虑的第一步。

护理人员要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和病人进行交流,尽可能解答病人有关治疗、手术等方面的问题。

同时,护士要倾听病人的意见和顾虑,尊重他们的感受,并在尽量的范围内给予安慰和支持。

2. 创造安静和舒适的环境在护理工作中,我们应该尽量营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来帮助患者放松心情。

例如,可以为病房提供柔和的灯光和舒适的温度,减少噪音和干扰。

同时,我们还可以为病人提供柔软的床铺和适合他们需求的设施,让他们感受到关怀和关注。

3. 提供信息和教育有时病人的恐惧和焦虑来自于他们对疾病和治疗过程的不了解。

因此,护理人员有责任向他们提供准确的信息和适当的教育。

例如,在病人需要接受手术或其他治疗时,我们可以向他们解释过程、可能的反应和后果,以便他们能够知道并做好心理准备。

4. 使用舒缓的技巧在护理过程中,我们可以尝试一些舒缓的技巧来帮助病人放松身心。

例如,我们可以进行简单的按摩或敲背,使用温热的湿毛巾或热水袋来缓解病人的肌肉紧张和不适感。

此外,还可以提供一些舒缓音乐或放映一些放松的视听材料,以帮助病人放松情绪。

5. 提供心理支持和心理疏导有些病人在面对疾病和治疗的过程中,无法独自面对恐惧和焦虑。

在这种情况下,护理人员可以提供心理支持和心理疏导。

我们可以倾听病人的诉求和困惑,帮助他们减轻心理负担,化解情绪问题。

如果病人的焦虑和恐惧超出我们的范围,我们可以及时引导他们寻求专业心理咨询。

6. 打造温馨的护理团队一个温馨、和谐的护理团队也可以帮助病人减轻恐惧和焦虑。

在护理工作中,我们要注重与其他护理人员之间的合作和沟通,形成一个互相支持的工作氛围。

焦虑护理目标

焦虑护理目标

焦虑护理目标引言:焦虑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问题,影响了越来越多的人。

焦虑不仅会对个人的心理健康造成负面影响,还可能影响到个人的生活质量和社交功能。

因此,针对焦虑问题进行护理是十分重要的。

本文将探讨焦虑护理的目标,并提供相应的护理策略。

目标一:减少焦虑症状的频率和强度焦虑症状的频率和强度是衡量焦虑程度的重要指标。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护理人员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 促进放松和自我调节能力的发展:通过教授患者放松技巧,如深呼吸、渐进性肌肉松弛等,帮助他们在焦虑时自我调节情绪和身体反应。

2. 管理焦虑触发因素:帮助患者识别并了解自己的焦虑触发因素,如特定环境、人际关系等,然后提供相应的应对策略,以减少焦虑的发生。

3. 鼓励积极的心理活动:引导患者参与积极的心理活动,如运动、艺术创作、读书等,以转移注意力,提升情绪状态。

目标二:提高焦虑应对能力和应对方式焦虑的应对能力和应对方式对于个体是否能够有效地处理焦虑情绪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可行的护理策略:1. 教授应对技巧:护理人员可以通过认知行为疗法等方式,教授患者有效的应对技巧,如正面思考、问题解决、积极情绪调节等,以增强他们应对焦虑的能力。

2. 建立支持系统:鼓励患者与亲友保持良好的沟通,分享自己的焦虑感受,并得到他们的支持与鼓励。

此外,护理人员还可以引导患者加入焦虑支持小组,与其他有相似经历的人分享经验和情感。

3. 指导良好的生活习惯:护理人员可以提供关于饮食、睡眠和运动等方面的建议,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

这些习惯有助于减轻焦虑症状,并提高抵抗焦虑的能力。

目标三:增强自我意识和情绪管理能力自我意识和情绪管理能力是个体有效处理焦虑情绪的重要因素。

以下是一些护理策略:1. 提供心理教育:通过心理教育,帮助患者了解焦虑的原因和机制,认识自己的情绪,以及情绪与行为之间的关系。

这种教育有助于患者增加自我意识,提高情绪管理能力。

2. 培养积极的自我认知:鼓励患者培养积极的自我认知,包括接受自己的情绪和缺点,树立积极的自我形象,以及寻找自我成长的机会。

如何在个案护理中应对焦虑症

如何在个案护理中应对焦虑症

如何在个案护理中应对焦虑症个案护理是医疗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而焦虑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在个案护理中如何应对焦虑症是我们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提前了解患者的病情和需求、建立稳定的医患关系、运用心理疏导技巧等方面入手,为你介绍如何在个案护理中应对焦虑症的方法和技巧。

1. 提前了解患者的病情和需求在个案护理中,提前了解患者的病情和需求是非常重要的。

对焦虑症患者而言,他们往往会有一些特定的触发因素或恐惧,比如社交场合、封闭空间等。

通过与患者交流和观察,我们可以了解到他们的具体症状和需求。

在了解这些信息后,我们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护理,从而更好地应对焦虑症。

2. 建立稳定的医患关系建立稳定的医患关系对于个案护理非常重要。

焦虑症患者往往对治疗和护理存在疑虑和恐惧,因此我们需要在护理过程中积极与患者交流,增加他们的信任感和归属感。

在建立医患关系时,我们要注重耐心和亲切的态度,尽可能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解答他们的疑问,为他们提供全面、科学的医疗知识,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治疗。

3. 运用心理疏导技巧心理疏导技巧在个案护理中应对焦虑症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心理疏导:3.1 情绪解释和理解:了解焦虑症患者的具体情绪和恐惧,给予他们情绪和心理的支持和理解。

我们可以通过与患者的交流和倾听,帮助他们表达内心的焦虑和压力,减轻他们的负担。

3.2 呼吸控制训练:焦虑症患者常常会出现呼吸急促和紧张的情况,我们可以通过呼吸控制训练来帮助他们恢复平稳的呼吸。

例如,让患者深呼吸数次,然后缓慢呼气,以放松紧张的身体和情绪。

3.3 积极转移注意力:焦虑症患者常常过度担心或过分关注某个事物,我们可以引导他们积极转移注意力,通过参与一些有趣的活动、做一些喜欢的事情来分散注意力,减缓焦虑的情绪。

3.4 意念重建和肯定:通过与患者的交流,帮助他们重建积极的自我意念和自信心,肯定他们的努力和进步,从而减轻焦虑的情绪。

焦虑的护理措施

焦虑的护理措施

焦虑的护理措施关键信息项1、护理目标减轻焦虑症状提高患者应对焦虑的能力促进患者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的提升2、护理评估内容焦虑程度评估心理状态评估生理症状评估3、护理干预方法心理支持放松训练环境调整4、护理人员职责密切观察提供教育协调资源5、患者及家属教育内容焦虑知识自我护理技巧紧急情况应对6、护理效果评估指标焦虑量表评分变化患者生活功能改善情况7、护理计划调整依据患者病情变化治疗进展8、护理风险及防范措施自杀风险防范病情恶化的应对11 护理目标的详细说明111 减轻焦虑症状旨在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使患者的焦虑情绪得到明显缓解,如减少过度担忧、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的出现频率和强度。

112 提高患者应对焦虑的能力帮助患者掌握有效的应对策略和技巧,增强其心理韧性和自我调节能力,以便在面对压力和挑战时能够更好地应对焦虑情绪。

113 促进患者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的提升不仅关注焦虑症状的改善,更致力于促进患者整体心理健康的恢复,使其能够重新融入正常的生活、工作和社交,提高生活质量。

12 护理评估内容的具体阐述121 焦虑程度评估运用专业的焦虑评估量表,如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焦虑自评量表(SAS)等,对患者的焦虑程度进行量化评估。

122 心理状态评估观察患者的情绪稳定性、认知模式、思维方式等心理特征,了解其内心的困惑、担忧和冲突。

123 生理症状评估监测患者因焦虑而可能出现的生理症状,如心跳加速、呼吸急促、失眠、食欲不振等,以便综合判断病情。

13 护理干预方法的分类及操作131 心理支持护士应与患者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倾听其内心的烦恼和痛苦,给予理解、同情和鼓励,让患者感受到被关心和支持。

132 放松训练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练习、渐进性肌肉松弛、冥想等放松技巧,帮助其缓解身体的紧张状态,减轻焦虑情绪。

133 环境调整为患者创造一个安静、舒适、温馨的治疗环境,避免噪音、强光等不良刺激,合理安排病房的布局和设施,使其感到安心和放松。

护士如何应对焦虑和抑郁症患者的心理护理

护士如何应对焦虑和抑郁症患者的心理护理

护士如何应对焦虑和抑郁症患者的心理护理引言在医疗行业中,护士作为与患者直接接触的重要角色,承担着丰富的护理工作。

其中,心理护理是护士在照顾焦虑和抑郁症患者时需要特别关注的方面。

本文旨在介绍护士如何应对焦虑和抑郁症患者的心理护理,以提供一些实用的方法和建议。

理解焦虑和抑郁症1.焦虑症焦虑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表现为持续的担忧、紧张和恐惧。

患者可能出现身体不适、嘈杂和过度紧张等症状。

2.抑郁症抑郁症是一种情绪低落、兴趣减退和意志力下降的心理疾病。

患者可能感到无助、自责和沮丧。

护士的角色作为护士,我们与焦虑和抑郁症患者的接触更频繁。

我们的角色不仅是提供身体上的护理,还需要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和关怀。

以下是护士的一些关键角色:1.倾听者护士要倾听患者的痛苦和困惑。

患者通常需要有人倾诉,护士应该给予他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

2.交流专家与焦虑和抑郁症患者交流时,护士需要使用明确、简单和支持性的语言。

建立融洽的沟通关系对于提供有效的心理护理至关重要。

3.引导者护士应该能引导患者寻求专业的心理援助。

我们可以与心理医生或社工等合作,为患者提供更全面的护理。

心理护理的方法1.建立信任与焦虑和抑郁症患者建立信任关系是至关重要的。

我们需要体现出关心和尊重,积极倾听他们的需求和困扰。

2.提供情感支持护士可以通过陪伴患者、鼓励他们表达情感并给予肯定来提供情感支持。

这有助于减轻他们的焦虑和抑郁情绪。

3.教授应对技巧护士可以教授患者一些自我管理的技巧,如深呼吸、放松和积极思维等。

这些技巧可以帮助患者缓解焦虑和抑郁症状。

4.提供安全环境护士应确保患者所处的环境安全和舒适。

这意味着避免任何可能造成患者心理创伤或恐慌的情况。

5.配合医疗团队护士与医疗团队紧密合作,参与制定和执行治疗计划。

我们应了解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治疗方案,以提供更好的心理护理。

结论护士在应对焦虑和抑郁症患者时扮演着重要角色。

通过理解这些心理疾病的特征和护士的角色,我们可以更好地为患者提供周到的心理护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焦虑症患者的心理护理对策
发表时间:2016-04-26T11:32:21.510Z 来源:《心理医生》2015年8期供稿作者:刘淑兰
[导读] 内蒙古自治区霍林郭勒市人民医院精神卫生科随着人类工作节奏的加快和生活压力的增大,导致焦虑症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并且发病年龄逐渐趋于年轻化。

刘淑兰
(内蒙古自治区霍林郭勒市人民医院精神卫生科内蒙古霍林郭勒 029000)
【摘要】目的:探讨焦虑症患者的心理护理对策及效果。

方法:选择了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40例焦虑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了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而观察组患者给予了综合心理护理干预,一段时间后对两组患者的焦虑情况进行评分,并统计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结果观察组的各类焦虑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同时实验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100.0%)明显高于对照组(87.14%),它们之间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焦虑症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为其提供系统性的护理干预,不仅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焦虑症状,而且还能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关键词】焦虑症;心理护理对策;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08-0164-02
目前,随着人类工作节奏的加快和生活压力的增大,导致焦虑症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并且发病年龄逐渐趋于年轻化。

但是临床上对于该类疾病的发病机理尚未清楚,大部分研究者认为与生活环境、遗传、自身调节等因素相关。

如今,医疗界公认的是焦虑症属于患者的心理疾病,如果未对其给予针对性的治疗,很容易造成疾病的复发,加重患者病情的恶化,因此我院为该类患者提供了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择了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40例焦虑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中男性患者35例,女性患者35例,患者年龄在26~54岁,平均年龄为(40.5±2.5)岁,其中急性焦虑症23例,广泛性焦虑症47例。

观察组中男性患者37例,女性患者33例,患者年龄在25~54岁,平均年龄为(41.5±2.2)岁,其中急性焦虑症24例,广泛性焦虑症46例。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但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主要是对患者的临床指标和病情变化给予详细观察和记录,并告知患者和家属焦虑症的相关知识,及治疗方法,以便他们能够更好的配合医院的相关工作。

而观察组患者给予了综合心理护理干预,具体护理对策如下:(1)护理人员要告知患者焦虑症的基本治疗流程和最终可能达到的治疗效果,以便患者愿意配合医院的治疗工作。

(2)护理人员最好多与患者进行交流和沟通,同时鼓励患者家属与患者进行沟通,因为大部分焦虑症患者内心会存在很多的想法,只有通过与其不断的交流,才能够使其表达出来。

护理人员在倾听患者诉说的时候,要保持亲切、和蔼的态度,让患者体会到来自于家庭般的温暖,从而提高治疗疾病的自信心。

(3)在心理护理过程中,患者一般缺乏对自身的正确认识,此时护理人员就需要告知患者疾病的相关情况,并将一些成功治愈的案例讲解给患者听,从而帮助其对疾病有个正确的认识。

(4)护理人员要尽可能为患者营造一个良好的治疗和居住环境,对病房每日定时通风。

待患者情绪稳定之后,可以鼓励他们进行适当的身体锻炼,增强自身抵抗力,以更好的心态积极面对生活。

1.3 临床指标观察
(1)焦虑评分:借助SAS焦虑状态评分表对两组患者的焦虑情况进行评分,如果焦虑评分<40分,则说明患者无焦虑症状;焦虑评分在40~47分,则说明患者表现为轻微焦虑;
焦虑评分在48~55分,则说明患者表现为中度焦虑;评分>56分,则说明患者表现为重度焦虑。

(2)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来统计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满分100分,≥90分为非常满意,80~89分为满意,70~79分为一般满意,<70分不满意。

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一般满意)/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借助SPSS17.0 统计包对两组患者研究过程中涉及到的所有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和%表示,组间比较借助t检验。

如果P<0.05,则说明他们之间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焦虑评分对比
经过不同的护理干预之后,观察组的各类焦虑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他们之间的数据差异具备的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数据如表1所示。

3.讨论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使人类的生活压力不断加重,从而增加了焦虑症的发病率,给患者和家庭的生活造成了较大的影响。

目前,焦虑症患者的年龄逐渐呈现年轻化,而且以女性群体为主,其临床表现主要为情绪不稳、焦虑、过分躁动,甚至会出现心悸症状。

焦虑症属于心理疾病,传统的药物治疗仅能缓解患者的身体症状,无法达到根治的目的。

此外,患有焦虑症的患者,经常会感受到生活充满压力,心理防御能力变差,从而怀疑自己患有不治之症,这样对于患者疾病的治疗不仅无法达到预想的治疗效果,而且还会加重病情的恶化。

焦虑症患者一般表现有以下心理特点:(1)缺乏自控感和安全感,即使是轻微的刺激也会产生比较强烈的反应;(2)患者经常会感受到压力大,生活沉重,尤其是在日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并且认为自己处于被动状态;(3)紧迫感、焦灼感,总认为时间不够,从而导致心情过度紧张无法得到放松;(4)怀疑自己换了不治之症,长期沉浸在过度紧张、焦虑的心理状态下。

因此在焦虑症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为其提供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不良心理症状,加快患者病情的康复。

综上所述,在焦虑症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对其心理特点进行分析,并为其提供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对患者的焦虑情绪起到很好的缓解作用,而且还能提高患者治疗的自信心,使其乐观面对生活,加快病情的康复。

【参考文献】
[1]王正华,杜见芳.61例焦虑症患者的心理特点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4,6(8):29-30.
[2]王晓燕,熊明兰.浅析焦虑症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的相关对策[J].医药前沿,2015,3(16):138-139.
[3]董志敏.糖尿病焦虑症患者的心理特点分析及其护理对策[J].糖尿病新世界,2015,8(2):87-8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