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用药的常见不良反应

合集下载

儿科临床中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及原因分析

儿科临床中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及原因分析

儿科临床中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及原因分析摘要:儿童对药物的耐受性低、机体解毒机制的不完善 , 则临床在儿科用药中要特别注意药品的配伍禁忌和用药的适应症。

儿童消化系统的发育较成人低,药物的接受度也不易确定,使得给药途径和方法对保证药物吸收和发挥药理作用殊关重要。

同时药物代谢排泄途径中肝,肾为主要器官,药物肠肝循环过程对胃肠道影响与肾毒性等就不得不考虑,小儿总体功能不完善,对于药物的不良反应可能会随着药物剂量的改变而发生较大的变化。

关键词:儿科,临床用药,不良反应一、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药物的不良反应在临床上十分常见,主要指在给药时或给药后,患者出现不同于原有疾病的症状或体征,甚至出现器官衰竭,免疫系统的不良反应等。

其不仅会对儿科患者的原发性疾病治疗效果产生不良的影响,而且会对患者本身的免疫功能、自身体质存在一定的破坏。

药物的不良反应主要是由于药物在通过不通过的给药途径进入人体内,作用于靶细胞的同时, 损害了机体其他的功能,临床上常表现出皮肤过敏性反应,胃肠道的不良反应,以及精神甚至意识的模糊,因此正确的认识并分析出不良反应的发生是十分必要的,对于临床指导用药和减少患者不必要的痛苦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据统计,静脉给药ADR发生率最高,其次为口服给药、肌肉注射。

1~3岁患儿ADR发生率最高,其次为<1岁患儿,>7岁患儿ADR发生率相对降低。

而>7岁患儿身体机能基本发育完善,耐受性提高,故ADR发生率明显降低。

1.导致患儿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的因素1.患儿用药方式主要包括口服用药以及静脉滴注用药两种方式,在实际患儿常见药物治疗过程中,静脉滴注用药方式造成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居较高水平。

主要原因在于患儿用药后,药物成分自其血液直接发挥药效,不存在肝脏首过效应,药理性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

同时患儿实际使用静脉滴注类药物具有较高生产标准,而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出现程度不一杂质,对于患儿药物治疗效果造成较大影响。

而口服用药方式需要经过患儿消化系统,从而发挥药效,在患儿实际治疗过程中,该类药物通常增加了患儿出现胃肠不适、恶心呕吐等症状。

药物交叉过敏反应

药物交叉过敏反应

药物交叉过敏反应章节一:引言(200字)药物交叉过敏反应是指某些药物会引起过敏反应的个体,由于与其他药物结构相似或作用机制相似,导致对其他药物产生交叉过敏反应。

药物交叉过敏反应是临床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可能导致严重的副作用,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深入了解药物交叉过敏反应的机制对于临床用药和患者健康至关重要。

章节二:药物交叉过敏反应的机制(300字)药物交叉过敏反应的机制主要涉及免疫系统的参与。

当人体接触某一药物后,该药物可以被免疫系统识别为异物,并激活免疫细胞产生包括IgE抗体的免疫应答。

这些IgE抗体与药物结合后,可通过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释放组胺、白介素等介质,进而引起过敏反应。

然而,当患者接触到与原药物结构相似或作用机制相似的其他药物时,免疫系统有可能将其与原药物混淆,刺激免疫细胞产生类似的免疫应答,从而引发交叉过敏反应。

章节三:常见的药物交叉过敏反应(250字)许多药物可以引起交叉过敏反应,其中一些比较常见的交叉过敏反应包括: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磺胺类药物和非甾体抗炎药、磺酰脲类降糖药物、阿司匹林和NSAIDs(非甾体抗炎药)。

这些交叉过敏反应的发生是由于这些药物在结构上相似或作用机制相似,免疫系统将它们当作相同的抗原,从而引发交叉过敏反应。

章节四:预防和管理药物交叉过敏反应(250字)预防药物交叉过敏反应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合理用药,避免过多的用药,减少药物的暴露。

其次,对于曾经出现过敏反应的患者,需要在用药前进行皮肤测试,以确定是否会有交叉过敏反应的风险。

此外,在使用新的药物时,需要特别警惕可能的交叉过敏反应,并酌情调整用药方案。

对于已经发生交叉过敏反应的患者,应避免再次使用相关类似药物,且在用药时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反应情况,以及时发现并处理任何可能的过敏反应。

总结:药物交叉过敏反应是临床上常见的不良反应,对患者的健康产生重要影响。

通过深入了解交叉过敏反应的机制,可以更好地预防和管理这些不良反应,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

药物不良反应范文

药物不良反应范文

药物不良反应的案例中国曾有一例因服用阿司匹林引起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而致死亡的报告。

而对于一些新药,由于对其毒性作用观察及了解不够,加上新药管理不严,曾发生过严重的不良后果,例如,20世纪50年代在西欧市场上出售的新药反应停,作为镇静药物广泛用于妊娠反应,以致引起8000多例畸胎儿的悲惨后果,反应停至今禁用于妊娠早期。

因此,若能合理用药,加强新药管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可以降低。

常见药物不良反应有哪些?常见药物不良反应有以下几种常见症状: 1)体位性低血压。

当服降压药、抗抑郁药、利尿剂、血管扩张药等药物后,忽然体位变化,可出现头昏、眩晕甚至晕厥等低血压症状。

2)精神症状。

很多药物服用后可引起老人出现精神方面症状,常见的如中枢神经抗胆碱类药(苯海索、邻甲苯海拉明等),即使小剂量服用也可发生幻视或精神症状。

3)耳毒性。

影响较大的除有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链霉素外,还有水杨酸类、保泰松、氯喹、奎宁、博莱霉素、普萘洛尔、甲孕酮以及强效利尿剂依他尼酸、呋塞米等。

这些药物主要会引起前庭功能受损,可出现眩晕、头痛、恶心和共济失调,耳蜗损害主要症状是耳呜、耳聋。

4)尿潴留。

老年患心理障碍疾病多,服用抗抑郁药、抗震颤麻痹的抗胆碱药时,均有可能导致尿潴留(尤其是有前列腺增生及膀胱颈纤维性变者服以上药物时)。

服这两类药应严格控制剂量。

此外,服用强效利尿剂(如速尿、利尿酸),也可使患有前列腺增生症等的老人出现尿潴留。

什么是药品不良反应自愿报告制度?沙利度胺事件发生后,不少国家的管理部门建立了药品不良反应自愿报告制度,或收集药品不良反应。

这个制度以医生报告行医中观察到的可疑药品不良反应为基础。

其优点是一种新药上市后,马上就能得到不良反应报告,且能覆盖全部用药人群,没有时间限制,是识别非常见不良反应最迅速的方法。

有些国家,除医生外,卫生保健人员、病人也能报告药品不良反应。

自愿报告制度能识别常见的不良反应,也能肯定上市前临床试验中不能肯定的及罕见的不良反应,与队列实验和上市后监测相比,它是收集药品不良反应S 经济的方法。

药物治疗中的不良反应和预防措施和技巧

药物治疗中的不良反应和预防措施和技巧
建立多学科协作团队
组建包括药学、医学、护理学等多学科的专业团队,共同研究和 应对药物不良反应问题。
促进学术交流与合作
通过学术会议、研讨会等形式,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共同提高药物不良反应的处理水平。
搭建信息共享平台
建立药物不良反应信息共享平台,实现不良反应信息的及时传递和 共享。
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水平提升
药物治疗中的不良反应和预 防措施和技巧
汇报人:XX
2024-01-24
目录
• 药物不良反应概述 • 常见药物不良反应 • 药物不良反应预防措施 • 应对药物不良反应技巧 • 总结与展望
01
药物不良反应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药物不良反应(ADR)是指在正常用药情况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
分类
能力。
鼓励患者反馈
鼓励患者及时反馈用药过程中的 问题和不良反应,以便及时调整
治疗方案。
监测与报告制度建立
定期监测
01
定期对患者的用药情况进行监测,包括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等
方面。
不良反应报告
02
建立不良反应报告制度,对出现的不良反应及时记录、分析和
上报。
数据分析与改进
03
对收集的不良反应数据进行分析,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药
THANKS
长期大量使用某些药物如对乙 酰氨基酚等,可能导致肝肾损 害。
使用药物时应注意剂量和疗程 ,避免长期大量使用,以减少 毒性反应的发生。
特异质反应
特异质反应是指因先天性遗传异常,对于某些药物反应特别敏感。
如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患者对伯氨喹、磺胺吡啶等药物特别敏感,易发生溶 血性贫血。
在使用可能引起特异质反应的药物前,应了解患者的药物过敏史和家族遗传情况。

常见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技术规范及评价标准

常见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技术规范及评价标准

添加标题
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与药物种类、用药途 径、用药剂量以及患 者的个体差异等多种
因素有关。
添加标题
为了保障公众用药安全, 需要不断完善药品不良 反应监测和报告制度, 加强药品不良反应信息 收集和分析,及时采取 应对措施,减少药品不 良反应的发生和危害。
副作用:药物在治疗剂量下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 毒性反应:药物引起的机体器质性损害 后遗效应:停药后机体器质性损害尚未恢复 过敏反应:个体差异引起的药物过敏反应
药品不良反应监管与处罚: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 管,对违反药品不良反应规定的单位和个人进行 处罚,维护药品市场秩序。
关联性评价:确定 药品与不良反应之 间的因果关系
严重性评价:评 估不良反应的严 重程度
普遍性评价:考虑 不良反应在同类药 品中的普遍性
风险效益评价:综 合考虑药品的治疗 效果与不良反应的 风险和效益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挑战分析:随着新药的不断涌现和临 床应用的广泛,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 和评价标准将面临更大的挑战和压力
应对策略:加强药品监管部门的监 管力度,提高医疗机构的监测能力, 加强公众用药安全意识教育
汇报人:
明确药品注册 申请书的目的
和意义
详细描述药品 的成分、剂型、 适应症等信息
阐述药品的安 全性和有效性
评估结果
说明药品注册 申请书撰写过 程中的注意事

强调药品注册 申请书的重要
性和必要性
严格遵守药品 生产法规和标
准操作规程
对原料、辅料、 确保生产设备、
包装材料等质 工艺和检验方
量进行严格把 法的准确性和
促进药品安全监管:规范药品不良反应 的监测、报告和评价,有助于及时发现 并控制药品风险,保障公众用药安全。

常见的药品不良反应类型

常见的药品不良反应类型

常见的药品不良反应类型1. 引言1.1 概述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在使用药物过程中出现的不良的生理或者病理反应。

这些反应可能对患者的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并可能导致治疗过程中出现额外的问题。

因此,了解和掌握常见的药品不良反应类型对于提高药物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至关重要。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整理和讨论常见的药品不良反应类型,分析其背后的原因以及相关预防措施。

文章共分为五个部分:引言、药品不良反应类型、影响因素、药物监测与预防措施以及结论。

在第二节中,我们将详细介绍定义和背景知识,紧接着讨论两种常见的药品不良反应类型。

随后,在第三节中,我们将重点讨论影响药品不良反应的因素,包括个体差异、配伍问题以及其他相关因素。

接下来,在第四节中,我们将介绍药物监测方法和预防措施,旨在减少患者遭受不良反应的风险。

最后,在结论部分,我们将总结常见的药品不良反应类型和影响因素,并强调它们的重要性和未来研究的方向。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为读者提供对常见药品不良反应类型的全面了解,揭示其潜在影响因素以及合理使用药物的监测与预防措施。

通过本文,我们希望能够增强人们对药物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不良反应的认识,并促进更安全、有效和个体化的药物治疗提供。

2. 药品不良反应类型:2.1 定义和背景: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在使用药物时,出现的与预期治疗效果相反或不良的生理或病理变化。

这些不良反应可能由于个体差异、药物间相互作用、过敏反应或者药物剂量不当等原因引起。

了解常见的药品不良反应类型对于医务人员和患者合理用药及及时处理产生的问题至关重要。

2.2 常见药品不良反应类型一:(根据具体情况,可以列举一些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类型并说明)- 胃肠道反应: 包括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系统相关的问题。

例如,某些非甾体抗炎药可能导致胃溃疡和出血。

- 过敏反应: 包括皮肤瘙痒、皮疹、过敏性休克等与免疫系统有关的不适。

许多抗生素和其他药物均可引起过敏反应。

- 中枢神经系统影响: 常见包括头晕、嗜睡以及精神状态改变。

药学 不良反应科普

药学 不良反应科普

药学不良反应科普
药物不良反应是指在正常剂量下,药物在预防、诊断、治疗疾病
或调节生理功能时所产生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

以下是一些
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
1. 过敏反应:药物过敏反应是一种常见的不良反应,表现为皮疹、瘙痒、呼吸急促、喉头水肿等症状。

2. 胃肠道反应:许多药物都可能引起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腹泻、便秘等。

3. 肝脏损害:某些药物可能会对肝脏造成损害,引起肝功能异常、肝炎等疾病。

4. 肾脏损害:某些药物可能会对肾脏造成损害,引起肾功能异常、肾炎等疾病。

5. 神经系统反应:某些药物可能会对神经系统造成影响,引起头痛、头晕、嗜睡、失眠等症状。

6. 血液系统反应:某些药物可能会影响血液系统,引起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贫血等疾病。

为了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1. 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用药,不要自行停药或调整剂量。

2. 注意药物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如服药时间、饮食禁忌等。

3. 避免同时使用多种药物,特别是具有相同或相似作用的药物。

4. 对于老年人、儿童、孕妇等特殊人群,应该特别注意药物的使用。

5. 在用药过程中,如出现任何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正在使用的药物。

药物不良反应是药物治疗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但是通过合理用药、注意观察和及时处理,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常见药物不良反应表

常见药物不良反应表

常见药物不良反应表
以下是一份常见药物的不良反应表。

请注意,这份表格列出的是一些常见的不良反应,但并不代表所有可能的不良反应。

如果您有任何用药方面的问题或疑虑,请咨询医生或药剂师。

药物名称:阿司匹林
常见不良反应:
- 胃痛和消化不良
- 出血倾向
- 过敏反应,如皮疹和呼吸困难
药物名称:布洛芬
常见不良反应:
- 胃溃疡和消化道出血
- 头痛和眩晕
- 肾功能损伤
药物名称:氨茶碱
常见不良反应:
- 心悸和心律不齐
- 头痛和失眠
- 胃肠不适和呕吐
药物名称:氯氮䓬①
常见不良反应:
- 感觉疲劳和疲乏
- 食欲减退和体重下降
- 骨质疏松和骨折风险增加
药物名称:雷米普利
常见不良反应:
- 低血压和头晕
- 咳嗽和喉咙痛
- 肾功能损害和高血钾
以上是一些常见药物的不良反应,仅供参考。

如果您在使用药物过程中出现任何不适症状,请及时咨询医生或药剂师,以便获得适当的处理和建议。

注意:本文档所列内容仅供参考,不代表所有药物的不良反应。

请在使用药物前详细阅读药品说明书,并遵循医生或药剂师的建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8年8月, 1种药品: 壮骨关节丸致肝损害。
2008年10月, 1种药品: 痔血胶囊致肝功能损害肾功差者肾衰。 2008年12月, 1种药品(9期): 头孢拉定与血尿。 2009年1月, 1种药品(11期): 阿昔洛维致急性肾功损害。
G
h
通报20-23期:
2009年3月, 2种药品: 克林霉素致急性肾功能损害、血尿 藻酸双酯钠致全身性/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损害
G
h
疫苗事件:
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 2009年,大连金港安迪生物制品有限公司违法添加核酸物质(聚肌胞 注射液)。江苏延申公司4批产品、河北福尔公司1批产品抗原含量低 于国家标准,注射后达不到应有药效;3月停止“批签发”后又各有 2批产品效价不符合标准;共计销售215833人份,20余省数百个疾控 中心。7月召回时已经使用完毕。5月16日报道罚款3128.61万元。 贴签疫苗: 山西省疾控中心与经营公司违反操作规程,贴签过程疫苗高温暴露 受质疑,并引发公众对预防接种和疫苗质量的信任危机。G Nhomakorabeah
反应停:
1956年上市, 治疗妊娠呕吐,不久即发现缺少臂和腿的 畸形儿, 伴眼、耳、心脏、消化道和泌尿道畸型。5年 间在欧州各国、澳、加、日、拉美及非洲17个国家引起 海豹肢畸形儿 12000多人,死亡6000人。 禁用36周后不再出现新的病例。
G
h
药物性耳聋
90年代统计,我国聋、哑儿童达
2003年1月,5种药品:
右旋糖酐40注射液 甘露聚糖肽注射液
葛根素注射液
穿琥宁注射液
过敏性休克
安痛定注射液:严重皮肤和血液系统反应 参麦注射液
2003年12月, 第五次通报4种药品: 阿米卡星致耳、肾不良反应、过敏性休克、呼吸心跳骤停等; 林可霉素致呼吸困难、听力下降、休克样反应等; 环丙沙星致皮损、静脉炎、消化、呼吸、白细胞减少、过敏性休克等; 克林霉素致皮肤损害、消化系统症状、呼吸困难、过敏性休克等
G
h
无 效 治疗失败
社会家庭负担
质量 问题 用药 错误
不合理
贻误病情 致残、亡
危及生命
不良反应
药 源性疾病
不和谐因素
社会家庭负担
病程延长
增加病痛
用药
医药资 源浪费
药 品 不 良 事 件 监 测
社会家庭负担
不和谐因素
G
h
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的定义
药品不良反应(ADR SFDA):合格的药品用于预防、诊断 或治疗人的疾病,改善人的生理功能而给予正常剂量的 药品所出现的有害且非预期的反应。
G
h
美国,严重药品不良反应(SADRs)导致每年近万人死亡,占 主要死因的笫4-6位。 FDA统计:1/3患者死于用药不当,1/7病死者涉及用药错误。 经济损失:某600床医院用于ADR年医疗费年540万;全美ADR 年消耗经费为766亿美元。
责任判罚: 1976-1995年因药物ADR致死共447例, 44%追究医
静丙(佰易) 、 (博雅)
药物不良事件监测
药物安全
G
h
不 合 理 用 药
中药注射液混配
双黄连 刺五加 瘦肉精 茵枝黄 白蛋白
FQNS
用 药 错 误
药物不良事件监测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 农业部七五重点课题 :克伦特罗等 β兴奋 剂作营养重分配剂或 促生长剂,并获奖。
药物安全
G
h
WHO专家组调查结论: 住院病人中 5% 是由于药品不良反应而 入院 、住院病人的10-15%会发生ADR。
G
h
通报6-9期:
2004年4月,3种药品:
含马兜铃酸的中药, 致肾病31例 左旋咪唑致脑炎综合征1例;
2005年4月,3种药品:
莲必治注射液, 羟乙基淀粉氯化 钠注射液, 致急性肾功能损害,
克银丸(土茯苓、白鲜皮、北豆
根、拳参)致严重肝损害和剥脱 性皮炎。 2005年9月, 2种药品: 白蚀丸致肝损害; 注射用头孢拉定致血尿。
2009年4月, 2种药品: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致全身性损害、呼吸系统损害 清开灵注射剂致全身性损害、呼吸系统损害
2009年5月, 1种药品: 左氧氟沙星全身性(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皮肤及其 附件、呼吸系统、胃肠系统以及过敏反应等) 2009年9月, 2种药品: 穿琥宁、炎琥宁致全身性损害
G
h
通报24-27期:
180 余万人。其中药物致耳聋者 占 60% ,约 100 万人,并每年以 2 - 4 万递增。原因主要是抗生素 致聋,氨基糖甙类 ( 包括庆大霉
素,卡那霉素等 ) 占 80% 。例如
“千手观音” 21 位演员中 18 人 因药致聋。
G
h
重大ADE事件
2006年5月广东等部分患者使用了齐二药生产的以二甘醇代替
因严重不良反应而住院的患者:挪威 11.5 %;法国13.0 %; 英国16.0 %。
美国医学研究所(IOM)2006年7月公布的研究报告:全美每年 有近150万人由于用药错误导致不良事件,造成额外的花费 ,高达35亿美元。 英国内科住院患者中约11%因发生ADE,使住院日延长8.5天, 开支升高11亿英镑。
药物不良事件(ADE):药物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临床事
件,它不一定与该药有因果关系。
不良事件(AE):治疗期间所发生的任何不利的医疗事件。
G
h
用药错误 不合理用药
药品不良反应 药物不良事件 不良事件
质量问题
G
h
药品不良反应
酮康唑 康泰克
西沙比利
关木通 加替沙星 培高列特
拜斯亭
万络 泽马可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
2007年8月, 4种药品: 含钆造影剂致肾功差者肾衰 钆喷酸葡胺、钆贝葡胺、 钆双胺、钆喷酸和钆特酸葡胺。
2008年2月, ?种药品: 抗抑郁药、抗癫痫药与自杀行为; 吗替麦考酚酯的生殖毒性; 应用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需控制血红蛋白浓度。
G
h
通报15-19期: 2008年7月, 1种药品: 头孢曲松的安全性问题。
师责任, 其中57%的病例需赔偿,支付3.5万〜900万美元 ,平均每例106.13万美元。
G
h
撤药反应
副作用 毒性作用 后遗效应
首剂效应
致畸作用
药品不良 反应表现
变态反应
致突变作用 继发反应 致癌作用
特异质反应 药物依赖性
G
h
重大ADR事件
氨基比林 导致白细胞减少症,致癌 三苯乙醇 导致白内障 氯碘羟喹 亚急性脊髓视神经 心 得 宁 导致眼-耳-皮肤-粘膜综合症 己烯雌酚 孕期用药致女儿青少年期患阴道癌。
SFDA采取的措施:修订说明书、发布不良反应信息通报(06年9月第 一次通报,09年第二次通报)、加强监测
说明书修订的主要内容: 1、加入警示语,警告血糖异常的不良反应 2、在[禁忌]中明确:糖尿病患者禁用。 3、在[注意事项]、[老年患者用药]、[药物相互作用]中进一步加 强了对血糖异常不良反应的警示。
2009年10月, 1种药品: 加替沙星致血糖异常不良反应
2010年2月, 1种药品: 西布曲明致心血管事件风险 2010年3月, 2种药品: 骨肽、复方骨肽注射剂致过敏样反应
2010年3月, 1种药品: 鼻炎宁制剂引起严重过敏反应
G
h
在我国实施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制,对发生严重ADR药
品进行上市后跟踪监测,为进一步开展药物安全性再评价、 提供相关部门依法及时采取行政措施的科学评估依据,是药 品监管工作的重要进步。 而历次通报的发布情况对比,显示出的特点:发布时间间隔
阿司咪唑片:心血管反应、过敏反应及药物相互作用
酮康唑片:引起肝损害、过敏反应及药物相互作用 安乃近片、注射液: 引起过敏性休克、血液、消化系统反应,注射液易致休克虚脱 甲紫溶液:引起皮肤癌、皮炎、溃疡等 脑蛋白水解注射液:主要引起寒战、高热、皮疹以及过敏性休克样反应
G
h
通报3-5期:
2003年8月,5种药品: 甲氧氯普胺:锥体外系反应 碘化油胶丸:群体不良反应 卡马西平片:严重皮肤不良反应 鱼腥草注射液:过敏反应
进而行走困难瘫痪等。
G
h
2007年初,佰易静丙致丙肝病毒抗体阳
性后,查出4 0吨血浆为非法采集。
2008年5月底,博雅静丙致南昌某医院6 人死亡20070514批号紧急召回。
2008年10月,完达山刺五加注射液事件,
3例死亡。 2009年2月,青海省双黄连注射液事件, 2例死亡。 2009年2月,假冒广西平南制药厂匙羹藤 液提取生产 “糖脂宁”,掺入大剂量格 列苯脲,新疆2人丧生。
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
十分常见:≥1/10 常见:≥1/100~<1/10 偶见:≥1/1000~<1/100 罕见:≥1/10000~<1/1000 十分罕见:<1/10000
药 物 安 全
G
h
药 品 质 量 问 题
梅花K
鱼腥草
亮菌甲素
甲氨喋呤 肝素钠 刺五加
欣弗
阿糖胞苷 糖脂宁 贴签疫苗
汽车司机双腿瘫痪变形,再也无 法驾驶汽车
监测子系统。
目的:推进临床合理、安全用药,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G
h
一、药品不良反应/药品不良事件
G
h
用 药 非 预 期 结 果
无 效 治疗失败 贻误病情 致残、亡
社会家庭负担
危及生命
不和谐因素
社会家庭负担
不良反应
病程延长 增加病痛
医药资 源浪费
药 品 不 良 反 应 监 测
社会家庭负担
不和谐因素
临床用药的常见不良反应
解放军总医院药品保障中心 郭代红
h G
WHO合理用药标准:
病人接受到适宜的、调配正确的药物, 病人用药剂量准确、用法时间疗程正确, 药物质量安全有效、价格可接受并保证供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