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的素质培养

合集下载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与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与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与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梁 莉 刘 强 邹菊如摘 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既教书又要育人,要注重理论思维能力的训练和正确价值观的导向,要重视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由浅层的知识传授走向深层的能力培养,从而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及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提升教学功效;从而有利于知识的内化,把知识转化为学生的素养,完成教学的教育功能;将会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走向综合的素质教育,从而有利于增强教学的鲜活力吸引力,搞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方法;素质培养中图分类号:F123.1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CN43-1027/F(2008)10-234-02作 者:梁莉,九江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助教;刘强,九江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讲师,北师大在读博士;邹菊如,九江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江西,九江,332005中共中央第十六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的颁布,尤其突显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培养的重要性。

温家宝总理在听取高等教育工作汇报时指出,当前中国高等教育质量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高校教育观念、人才培养方式、教学内容和方法需要进一步转变;要着力抓好以学生为本,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目标,深化高校教育教学改革;要实行启发式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和创造精神。

明确提出要改革教学培养高素质人才。

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花大力气去深入研究,以期切实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课程组成员这几年一直在收集有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面、尤其是教学方法的资料。

每年有针对性地做问卷调查,通过各种途径收集、了解学生所思所想,然后课程组成员在一起研究如何进一步探索教学方法的改进,提高教学水平,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要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必须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上深入研究,使学生能更好地、真正地接受、理解、掌握基本原理、观点、方法。

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

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

【摘要】: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因此,加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的重要保证。

【主题词】: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培养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一、充分认识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培养的重要性高校是培养人才的基地,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的任务,高校要培养出合格的大学生,首先必须做到思想政治素质合格。

多年以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取得了不小的成绩,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但是近年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形势出现了新的变化。

为全面适应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各类高级人才的需要,实现“两个根本转变”,高校也在经历着一系列诸如教学观念、教学内容与方法、专业结构调整和课程设置、招生与毕业分配、学费、人才培养模式等与学生切身相关的重大改革。

面对这些改革,如何让学生正确对待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以及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自觉地调整自己的心态和理想目标,只能通过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引导工作,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保证学生的思想稳定、健康成长,为国家陪养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所以,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有着及其重要的意义。

二、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主要存在的问题1、不稳定性。

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定型,不稳定的心理意识使他们在思想感情上表现出随意性和主观性,在政治观点和政治追求上缺乏坚定性和自觉性。

同时,由于大学生政治素质的内部因素和成分处在活跃和多变的状态,外界条件和环境的变化很容易引起大学生政治素质的内在运动。

他们今天同意这家观点,明天就可能淡忘或转移;今天“创造”的东西,不久就可能为他们自己所否定。

浅析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就业素质培养中的作用

浅析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就业素质培养中的作用

浅析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就业素质培养中的作用耿铁军天津青年职业学院,天津300190[摘要]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建立和谐社会之基,打造和谐校园之源。

为高校毕业生搭建市场就业服务平台的同时积极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双向选择,自主择业”。

那么,社会对大学毕业生的自身素质提出了较高的标准和要求,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就业素质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就业素质的核心。

因此,在大学生就业素质培养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是决定性的因素。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就业素质;培养;地位和作用[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8-9055(2008)01-0043-03Analysis on the Function of Ideological and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Training of College Student Employment QualityGENG Tie-jun(T ianjin Youth Pro fessional Co llege ,T ianjin 300190)[Abstr act]The employment is peo ple ’s original liv elihoo d,the policy o f the who le country ’s stabi-lization,the base o f harmonio us society,and the source o f harmonio us campus.We sho uld build a ser-v ice plateau of market employ ment and at the same time po sitively g uide and enco urag e the students to“make a tw o-w ay and independent choice ”.The society puts fo rw ard hig her standards and requests to university student.T herefore the ideo log 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in college stu-dent emplo yment quality training .It is also the co re of college student emplo yment quality .So in the training of college student employ ment quality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 n is a decisive fac-to r.[Key Words]ideolog ical and po litical educatio n ;co llege student ;employ ment quality ;training ;status and functio n[收稿日期][作者简介]耿铁军(6),男,汉族,天津市人,天津青年职业学院教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8版)课程标准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8版)课程标准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8年版)课程标准一、课程简介与课程性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8年版)课(简称《基础》课)是一门以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为依托的崭新课程,是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改革的要求,由原来的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两门课程整合而成的一门新课。

是学院各专业的公共基础课,也是是教育部规定的高等学校学生必修的课程,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课程。

二、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的基本内容和课程教学的主要目标是:综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从当代大学生面临和关心的实际问题出发,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和社会主义法制教育,是提高大学生修养和素质、落实高校德育目标不可或缺的必修课程,是大学生确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治观的主要渠道,进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教育,引导大学生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树立高尚的理想情操,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本课程既具有较强的理论性、系统的知识性,又具有突出的实践性和教育性,更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和思想性,在当今高职人才培养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学科地位置。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承担着做人做事的基本素质,如理想信念、创新精神、敬业精神、人格品质、心理素质、法律素质等培养的任务,在课程体系中起主导地位。

从课程的地位和作用来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建设,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质的养成,对实现各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和终身发展都具有重大价值和意义。

三、课程适用的专业与年级本课程适用于全校大一年级学生。

四、课程的学时和学分本课程为3学分,每周4学时,共54学时,其中理论教学36学时,实践教学18学时。

开设一学期。

五、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本课程为全校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

六、教学方法1、课堂教学。

2、课外自学。

3、课堂讨论。

4、课外作业。

5、实践活动。

6、期末考查。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绪论1、我们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2、时代新人要以民族复兴为己任学习要求: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大学生活的特点,适应人生的新阶段,珍惜历史机遇,胸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肩负接续奋斗的光荣使命,坚定理想,增强本领,勇于担当,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立志为新时代贡献青春力量。

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核心

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核心

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核心摘要:当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也是贯彻党的高等教育方针,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重大战略举措。

作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始终贯穿于素质教育的全过程,并在整个素质教育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正确认识和充分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核心地位,对于全面贯彻党的高等教育方针,实现科教兴国战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素质教育;核心当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也是贯彻党的高等教育方针,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重大战略举措。

高校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以德育教育为核心,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培养和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

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有利于提高人才素质培养质量,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提供了重要保证。

高校的素质教育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涵盖丰富的教育内容,其中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素质教育的始终,在整个素质教育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正确认识和充分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核心地位,对于全面贯彻党的高等教育方针,实现科教兴国战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全面理解“思想政治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内涵众所周知,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优势和优良传统,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在我党90年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中,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思想政治教育始终占据重要地位,发挥了巨大作用。

所谓“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

”[1]我党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培养和提升人的思想政治素质的活动,其根本目的是要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激励人们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关系辨析

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关系辨析

团活 动 、 兴 趣 小 组 等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包 含 世 界 观 教育 、 坚
强 意 志 品质 的培 养 、 抗 挫 折 能 力 的 培 养 等 方 面 的 内容 , 这
些 对 大 学 生 创 新 素 质 培 养 起 到 了至 关 重 要 的 作 用 。 1 .马 克 思 主 义 世 界 观 和 方 法 论 为 大 学 生 创 新 素 质 培 养 提 供 指 南 。 创 新 是 一 种 新 的 知 识 或 技 术 在 人 类 生 产 中
知识 , 服 务社 会 的角 度 出发 , 凝 聚创新 的巨大 动力 。
3 . 坚 强 的 意 志 品 质 是 创 新 人 才 的 人 格 基 础 。 坚 强 的
意志 品质 是 一 个 人 品 格 的重 要 组 成 部 分 , 是 非 智 力 因素 , 具 体 表 现 为 自觉 性 、 果 断性 、 自制 力 和坚 韧 性 。坚 强 的 意 志 品质 是 人 们 进 行 创 新 至关 重要 的条 件 ,创 新 需 要个 体 能 够 突破 思 维 定势 , 克 服从 众 心 理 , 不 迷信 权 威 , 有 独 立 思
是 通 过 思想 政 治 理论 课 , 帮 助大 学 生正 确 认 识 物质 和 意识 的关 系 , 运 用 联 系 的观 点 、 发 展 的观 点 和 全 面 的 观 点 看 问 题; 帮 助大 学 生 掌握 社 会 发展 的基本 规 律 , 坚定 理 想 信念 ,
这 是大 学 生进 行创 新 活动 的基 础 。
创 新 精 神 是 一 种 怀 疑 精神 、 求 实精 神 , 批 判 是 进 行 创新 的
客观基础, 是“ 敢说 前 人 没有 说 过 的话 , 敢 走 前 人 没 有 走 过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师的素质内涵及其养成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师的素质内涵及其养成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师的素质内涵及其养成作者:刘绍春来源:《大学教育》 2018年第11期[摘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的工作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行和较好的政治素质。

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学生面临的处境及自身的状态变得更加复杂。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必须在思想、政治、教育三方面具备较高的素质,才能做好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思想素质;政治素质;教育素质[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8)11-0138-0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师(以下简称思政教师)是在高校中专职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师。

如果说教师从事的是“教书育人”的工作,那么,这一点应该在思政教师身上得到最突出的体现。

思政教师的工作既要传授文化知识,更要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品行和正确的思想观念,使其成长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生代。

在当今形势下,党和政府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思政教师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素质成为当前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问题。

本文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三方面的素质构成了思政教师的基本素质内涵。

一、思政教师思想素质的内涵及其养成思政教师应该具有较高的思想素质。

思政教师是做育人的工作,而人是有思想有感情的最复杂的存在物。

如今的大学生可以很便捷地通过各类媒介得到关于社会、政治、历史、人生等各种正面和负面的信息,他们更多地了解了世俗百态,总之他们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象牙塔中人了,他们对人生和世事有了更多自己的体验和思考。

大学生作为青年人中的优秀群体,他们身上自然会更多一些对人生和社会的美好憧憬和期待,但又常常因现实与自己思想情感的矛盾冲突而陷入困惑和苦恼之中。

特别是在当今变革转型的社会中,一些负面的现象、事物及自身不顺的遭际都可能使大学生产生许多思想上的困扰、心理上的纠结和情感上的痛苦。

可以说,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迷茫、人生课题、人生选择最集中的特殊阶段,是最需要得到关心帮助、教育引导的关键时期。

思想政治教育对人才专业素质培养的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对人才专业素质培养的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对人才专业素质培养的作用【摘要】思想政治教育对人才专业素质培养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促进人才的德育,提升智育,引导体育,影响群育,培养全面素质。

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理论的学习,更是实践的指导,可以帮助人才在专业领域中更好地发展。

持续推进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不断提升人才的综合素质,使其在各个方面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在人才培养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需要我们重视并持续加强。

【关键词】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人才专业素质培养、重要性、德育、智育、体育、群育、全面素质、持续推进、发展。

1. 引言1.1 认识思想政治教育对人才专业素质培养的重要性认识思想政治教育对人才专业素质培养的重要性,是我们深刻理解人才培养工作的根本要求和内在逻辑。

在当前社会发展的背景下,人才的培养已经成为各行各业的核心竞争力。

而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方面,对于提升人才的综合素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引导人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一个具有高尚思想道德品质的人才,才能真正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

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激发人才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升他们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竞争力。

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人才可以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增强应对挑战的能力。

认识思想政治教育对人才专业素质培养的重要性,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人才培养的方向和目标,也有助于我们更加全面地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的优秀人才提供坚实的基础和保障。

1.2 思想政治教育的定义和意义思想政治教育是指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通过思想道德和政治理论知识的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政治素养,培养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新时代人才。

思想政治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和弘扬的有力抓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的素质
培养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了2018年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的素质培养,大家一起来看看我们应该如何去培养吧,下面大家欣赏!
摘要: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培养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式上存在共通之处,具备了融合的基础。

本文从融合的价值性层面分析了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培养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紧密结合,并具体讨论了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培养的融合路径。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创业;学科融合;素质培养在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理念的推动下,大学生创业也变成一种时尚和潮流,作为人才培养的孕育地,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教育显得越发重要。

但纵观目前大学生创业状况,尽管大学生有着高昂的创业激情,但创业成功率普遍不高。

究其原因,大学生创业素养不高是根源所在。

价值观作为创业者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培养方式主要寓于思想政治教育,高校创新创业素质培养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能够针对大学生这一特定群体以及思政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的特点,有针对性开展教育活动,增强大学生创业意识,提高大学生创业能力,塑造创业型人格。

1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素质培养融合
从根本上来讲,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培养二者的融合就是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并渗透于创新创业教育的方方面面,在学习创新创业理论、技能的同时,培养创业意识、创业心理、创业素质等。

首先,从教育目标上来说,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是人,尊重人、理解人,追求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而创新创业教育以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为目标,是更深层次的关于“人”的教育,其主要内容和指标是创业意识、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等,二者在教育目标上具有一致性。

其次,从教育内容上来说,理想信念和素质教育一直都是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旋律。

“思想品德教育是大学生创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个性化教育是大学生创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课题”[1]。

理想信念、艰苦奋斗、心理健康和团结协作等因素作为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培养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

因此,“大学生创业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和任务的具体化,直接关系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和任务的完成,它们在内容上相互贯通”[2]。

再次,从教育方式上说,理论教学和实践活动作为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培养与思想政治教育重要的载体和形式,这一特征要求采用多样化、多渠道、多手段的教学方法,有机结合和互动统一课内教学与课外实践,“不断探索具有时代特征的教育方式和载体,
已经成为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创业教育二者自身不断发展创新,保持生机与活力的共同需求”[3]。

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形式等维度的剖析,充分表明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培养与思想政治教育二者的融合具有一定的基础,都在助力高校人才培养机制的改革与创新,“这既是对高校德育工作的现实要求,也是高校德育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和富于创造性的一项战略选择”[4]。

2思政教育与素质培养融合的价值
充分认识和认可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二者融合的价值,是做好这两项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的培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也是增强高校思政教育和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的时代感和实效性的题中之意。

引导创业观念。

正确的创业观念可以为创业者的一系列创业行为提供正确的方向引导,引导大学生创业者客观公正地评价自我,理性明智地认知创业,明晰掌握自己的能力和需求,进而凝练形成与社会发展、自身实际相匹配的创业观念。

在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培养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发创业者的奋斗激情,启发创业梦想与思路,进而对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专业专长进行理性思考,进而将个人的创业选择与国家的召唤有机结合起来。

培育创业品质。

所谓创业品质,是指“具有独立创业期待和积存创业潜
能并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等要素结成的较为稳定的品质,具体表现为独立生存的自信心,不断创新的进取心和广泛关怀的责任心”[5]。

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要义在于培养大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理性判断的习惯,“教育和引导大学生在性格、气质、能力等方面不断完善、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创造型人才的人格,也是创业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责任”[6]。

激励创业动机。

大学生的创业动机是指“推动大学生从事创业实践活动的内部动力,是使大学生处于积极的心理状态的一种内驱力”[7]。

树立正确合理的创业动机,有助于创业活动持久力和鲜活力,是大学生创业活动的精神原动力。

思政工作的看家本领,就是运用科学有效的教育规训手段,通过外在激励和内在驱动等途径,明晰奋斗目标,正确奋斗方向,推动创新创业动机转化为实际创业实践行动。

提高创业能力。

创新创业能力的提高,重点在于加强思政工作语境下的大学生创新能力训练,着眼于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业精神、创业素质、创业能力等创新创业的全过程和全方位。

“运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联合多方面教育力量协同促进大学生创业能力培育,合理运用各种教育方法,发挥社会、家庭、学校和网络等各方教育力量,引导大学生夯实基本职业能力,提高创业关键能力”[8]。

3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培养的融合路径
选择
在高校开展创新创业素质培养,实际上是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向更深层次引入,是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的新形式、新路径、新模式,探索创新创业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路径选择,这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和思政工作的新着力点。

在教育目标上相互融合。

思想政治教育和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培养的有效融合,最重要、最首要的就是教育目标上的融合。

具体来说,第一,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培养要坚持正确的目标导向。

创新创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二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人”,以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终极目标,因此,二者的融合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这一教育理念,并在具体实践中不断检验与反思。

第二,加强思政工作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服务和指引作用,不断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目标的实现和理念的升华。

对于高校本身来说,必须树立科学的人才培养目标,把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培养当作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的重中之重,把二者巧妙融入到专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和各方面,融入到社会主义接班人培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体系当中。

在教育内容上相互融合。

首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马克思主义理论融入到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培养中,将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和创业理念融入到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之中,在教育
教学过程中,刻意加强二者的融合与交叉,帮助大学生创业者树立创业主体意识和道德品质。

此外,教学内容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不断优化教学结构,增强大学生创业者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其次,创业难免遇到坎坷,这就要求创业者具备千锤百炼和百折不挠的抗压、抗挫折能力,进而要求创新创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在创业者内在培养、内涵提升上不断加强融合,帮助大学生成长成为合格的、经得起现实考验的创业者。

在教学方式上互相融合。

传统的创新创业教育过分重视实践操作,不注重内涵提升,创新创业教育因其实践性和现实性,加强创新创业知识与思想政治理论的有机融合,促进二者的共同发展。

一方面,创新创业教育要积极探索灵活可行、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要不断突破传统思政教育在内容、手段、作用等方面上的桎梏,实现理论与实践相长,推动创新教育与素质教育、创造教育与知识教育的有机结合和内在融合。

持续推进互动式教学,如主题探讨式互动、归纳问题式互动、精选案例式互动、多维思辨式互动等,营造主动研究、探索、创新的氛围,从而促进大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

总之,创新创业素质培养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相互融合意义重大,是创新,更是升华,不仅能提高大学生个人修养和创业品质,加强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锻炼大学生创业素质
和人格品质,还能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培养他们社会发展能力,提高创业成功率,展现大学生时代风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