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音乐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音乐第一单元《风景》优质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音乐第一单元《风景》优质教案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的研究,学生将能够:- 了解音乐中表现风景的特点和技巧;- 学会欣赏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包括描绘风景的音乐;- 提高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和欣赏水平。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 利用图片和音乐欣赏一个描绘自然风景的音乐作品。
-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和聆听音乐,了解音乐是如何表现风景的。
激发兴趣(10分钟)- 分组让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风景,并描述其特点和感受。
- 引导学生思考音乐如何能够表达这些风景的特点和感受。
研究音乐特点(15分钟)- 介绍风景音乐的特点和常用的表现手法,例如运用乐器的音色和速度变化表达不同的风景元素。
- 播放不同类型的风景音乐,引导学生欣赏并分析其中运用的音乐手法。
创作风景音乐(20分钟)- 分组让学生合作创作一段描绘风景的音乐作品。
-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风景,用自己创作的乐曲来表达。
- 鼓励学生运用之前学到的音乐特点和技巧来创作,同时发挥想象力。
分享和欣赏(10分钟)- 让每个小组分享他们创作的音乐作品。
- 学生互相欣赏并给予反馈,鼓励他们对其他小组的作品进行评价和分析。
总结(5分钟)- 回顾本课研究的内容和体验。
- 引导学生思考音乐如何表现风景,以及在创作过程中的体验和收获。
课堂评价- 学生创作的音乐作品和小组分享的表现;- 学生对其他小组作品的评价和分析;- 学生在课堂讨论和分享时的积极参与程度;- 学生对课堂研究内容的理解和运用情况。
扩展延伸- 学生可以继续创作不同类型的风景音乐,并进行更深入的探究和表达;- 学生可以研究不同音乐家的风景音乐作品,了解更多的表现手法和风格。
以上是《风景》优质教案的概要,希望能够对教学有所帮助。
人教版音乐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阳关三叠-教案

8.请谈谈你对本节课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以及你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9.请谈谈你对《阳关三叠》这首曲子音乐特点的理解,以及你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10.请谈谈你对本节课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以及你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设计课堂互动环节,提高学生学习《阳关三叠》的积极性。
(二)课堂导入(预计用时:3分钟)
激发兴趣:
提出问题或设置悬念,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进入《阳关三叠》学习状态。
回顾旧知:
简要回顾上节课学习的音乐知识,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提出问题,检查学生对旧知的掌握情况,为《阳关三叠》新课学习打下基础。
4.学生能够在小组合作中,通过研究、讨论和实践,共同完成一个关于《阳关三叠》的音乐项目,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5.学生能够通过音乐实验,亲身体验音乐的韵律和节奏,提高音乐表现力。
6.学生能够通过学习《阳关三叠》,了解我国古代音乐的特点,增强文化理解和审美感知能力。
7.学生能够通过学习《阳关三叠》,提高自己的音乐表现力,增强音乐素养。
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互相帮助,共同解决《阳关三叠》问题。
错题订正:
针对学生在随堂练习中出现的《阳关三叠》错误,进行及时订正和讲解。
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避免类似错误再次发生。
(五)拓展延伸(预计用时:3分钟)
知识拓展:
介绍与《阳关三叠》内容相关的拓展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引导学生关注学科前沿动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三)新课呈现(预计用时:25分钟)
知识讲解:
清晰、准确地讲解《阳关三叠》知识点,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人教版统编新教材初中音乐八年级下册目录

人教版统编新教材初中音乐八年级下册目录第一单元:音乐和生活1. 音乐的力量- 1.1 音乐的表达方式- 1.2 音乐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 1.3 音乐的聆听技巧2. 音乐的分类- 2.1 音乐的语言形式- 2.2 音乐的风格流派- 2.3 音乐分类的意义3. 民族音乐- 3.1 中国民族音乐的特点- 3.2 世界各国的民族音乐- 3.3 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第二单元:视听欣赏1. 音乐赏析- 1.1 了解各种音乐形式- 1.2 学会分析音乐的结构要素- 1.3 发现音乐的美2. 视觉艺术与音乐欣赏- 2.1 音乐与绘画、雕塑的结合- 2.2 音乐与舞蹈的搭配- 2.3 音乐与影视的互动3. 音乐会欣赏- 3.1 音乐会基本礼仪- 3.2 不同类型音乐会的特点- 3.3 音乐会欣赏技巧第三单元:创作与表演1. 音乐创作基础- 1.1 音乐创作的构思与体裁选择- 1.2 音乐创作的表达方式- 1.3 音乐创作的基本技巧2. 乐器演奏与乐团- 2.1 常见乐器的分类与演奏技巧- 2.2 乐团的组成与分类- 2.3 乐团合作与合奏技巧3. 音乐表演技巧- 3.1 舞台表演的基本要素- 3.2 演唱与伴奏的配合技巧- 3.3 表演中的情感表达第四单元:音乐文化1. 中国古代音乐- 1.1 中华传统音乐的发展历程- 1.2 古琴、弦乐与宫廷音乐- 1.3 古代音乐在今日的传承2. 西方古典音乐- 2.1 西方古典音乐的起源与发展- 2.2 著名作曲家与其代表作- 2.3 古典音乐的永恒价值3. 音乐与现代文化- 3.1 流行音乐与时尚- 3.2 音乐与电子游戏的结合- 3.3 音乐与影视文化的融合第五单元:音乐故事1. 名人音乐家的故事- 1.1 著名音乐家的生平与贡献- 1.2 音乐家的创作风格与影响- 1.3 音乐家的音乐传奇2. 中国古代音乐故事- 2.1 古代音乐传奇与民间故事- 2.2 音乐在古代社会中的作用- 2.3 传世名曲的故事背后3. 世界音乐故事- 3.1 不同时代的音乐传奇- 3.2 音乐与历史、地理的关系- 3.3 世界音乐故事的魅力以上是《人教版统编新教材初中音乐八年级下册》的目录,请按照相应的单元进行教学。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音乐第一单元《阳光三折》优质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音乐第一单元《阳光三折》优质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音乐中的三个元素:旋律、节奏和和声。
2. 掌握《阳光三折》这首歌曲的曲调和歌词。
3. 能够合唱《阳光三折》。
教学准备1. 《阳光三折》歌曲录音。
2. 课件或投影仪。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利用课件播放《阳光三折》的片段,引起学生的兴趣。
2. 研究旋律(15分钟)- 教师播放整首歌曲的录音,学生跟随听。
- 教师用手指标示旋律的升降音。
- 分段反复播放歌曲,让学生模仿跟唱。
3. 研究节奏(15分钟)- 教师敲击课桌,让学生判断敲击的节奏是快还是慢。
- 教师利用敲击面包板来演示节奏。
- 教师用手拍打节奏,学生跟随拍打。
4. 研究和声(15分钟)- 教师示范用手拍打节奏,并同时哼唱旋律。
- 学生模仿教师的演示,感受旋律和节奏的结合。
5. 合唱练(20分钟)- 教师分配不同的角色给学生,例如男声、女声和合唱。
- 学生根据分配的角色进行合唱练。
- 教师逐渐增加合唱的难度,例如加入合唱和声。
6. 评价与反馈(10分钟)-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整个研究过程,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 教师提供积极的反馈和建议,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利用课后时间练《阳光三折》,可与家人一起合唱。
2. 可邀请学生表演《阳光三折》的合唱版本。
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们了解了音乐中的旋律、节奏和和声三个元素,并学习了《阳光三折》这首歌曲的演唱和合唱。
希望学生们能够通过这门课程培养对音乐的兴趣,并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音乐知识点(精华全面)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音乐知识点(精华
全面)
第一章音乐语言基础
节奏
1. 基本乐符和休止符
2. 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的区别
3. 三连音、四连音的概念和读法
转调
1. 同调和异调的概念
2. 规则转调和非规则转调的区别和基本方法
3. 转调练
第二章中外古典音乐欣赏
中外古典乐器介绍
1. 中国传统乐器:琵琶、古筝、京胡等
2. 西洋乐器:小提琴、钢琴、大管风琴等中外古典名曲欣赏
1. 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
2. 周文中的《龙的传人》
3. 莫扎特的《小夜曲》
中外古典音乐史话
1. 古典音乐的起源和发展
2. 中外著名古典音乐家的经典表演
第三章音乐与生活
音乐与情感
1. 不同音乐的情感表达
2. 如何欣赏音乐并理解音乐所表达的情感
音乐与文化
1. 中国传统音乐的特色和文化内涵
2. 西方流行音乐文化的发展及其影响
音乐与健康
1. 音乐的功效和作用
2. 如何运用音乐进行心理治疗和健康保健
文档内容包含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音乐的基本知识点,包括音乐语言基础、中外古典音乐欣赏、音乐与生活三个方面,对核心知识进行了全面和精华的梳理,让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更好地掌握音乐的知识,加深对音乐文化的认识。
部编版(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下册目录

部编版(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下册目录1. 第一单元:乐理基础- 1.1 音乐的层次音高- 1.2 音乐的节奏- 1.3 声音的特点和乐音- 1.4 节拍与速度- 1.5 音乐的时值- 1.6 常见的乐谱记号2. 第二单元:音乐作品欣赏- 2.1 民乐欣赏- 2.2 西洋乐器与室内乐演奏- 2.3 古典音乐的魅力- 2.4 现代音乐风格与流派- 2.5 音乐与影视的结合3. 第三单元:声音的魅力- 3.1 歌唱技巧与发声方式- 3.2 声音的演绎与表达- 3.3 合唱与独唱的特点- 3.4 声乐与器乐的对话- 3.5 乐器演奏的技巧与表现4. 第四单元:音乐的创作与欣赏- 4.1 音乐创作的基本要素- 4.2 创作的过程与技巧- 4.3 曲式与音乐结构- 4.4 乐曲演奏与指挥- 4.5 音乐会与演出的组织5. 第五单元:艺术与美的联结- 5.1 音乐与绘画的结合- 5.2 音乐与舞蹈的表达- 5.3 音乐与戏剧的互动- 5.4 音乐与文学的共鸣- 5.5 音乐与社会的关联6. 第六单元:音乐的文化传承- 6.1 中外音乐的交流与融合- 6.2 音乐的历史与演变- 6.3 民族音乐与地域特色- 6.4 传统音乐与现代创作- 6.5 音乐的职业与业余发展7. 第七单元:音乐鉴赏与评价- 7.1 音乐鉴赏的方法与技巧- 7.2 音乐评论与比较- 7.3 音乐家与演奏家- 7.4 音乐与个人情感- 7.5 音乐与社会价值以上为部编版(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下册的目录。
每个单元都涵盖了不同的主题与内容,旨在帮助学生提高音乐欣赏和理论知识,培养他们对音乐艺术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音乐的基础知识、不同风格和形式的音乐、音乐创作和表演技巧,以及音乐与其他艺术形式的联系和文化传承等重要内容。
人教版音乐八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原始狩猎图》(共17张ppt)

请同学们欣赏民乐合奏《江南好》,边听边思 考:这首乐曲的主奏乐器是什么?它的音色与骨笛 的音色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不同?
原始狩猎图
导入 金、石、丝、竹、匏、土、革、木
同学们认识这些中国古代乐器吗?
竹排箫
编磬
竽埙 古琴
什不闲
钟 古瑟
骨笛
骨笛是笛子的一种,用 大型飞禽的骨头制成。反映 了原始先民对音高、音阶规 律的认识。
作品分析:
《原始狩猎图》这首作品再现了这样一种情景: 远古时期,在悠远的旷野上、山谷里、原始森林 中,原始人类在为捕捉猎物静候以待到设陷阱、 布围、呼喊追杀猎物,终于捕获猎物到点起篝火, 分享收获。最后夜深人静,曲尽人散,天地回归 宁静。
骨笛演示
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哼唱主题。
分段欣赏
请同学们聆听第二部分,边听边思考: ● 这段音乐营造了什么氛围?描绘了什 么画面?带给你什么感受? ● 这段音乐的速度、力度有什么变化? 与第一部分有何不同?表现出怎样的音 乐情绪?
兴奋
分段欣赏
请同学们聆听“尾声”部分,边听边思考: ● 这段音乐营造了什么氛围?描绘了什么 画面? ● 这段音乐速度、力度有什么特点?
分段欣赏
请同学们聆听“引子”部分,边听边思 考: ● 这段音乐营造了什么氛围?描绘了什 么画面?带给你什么感受? ● 这段音乐的力度、速度有什么特点?
神秘
分段欣赏
请同学们聆听第一部分,边听边思考: ● 这段音乐营造了什么氛围?描绘了什么 画面?带给你什么感受? ● 这段音乐的主题旋律是什么?是用什么 乐器演奏的?
曲式结构:
引子——狩猎——庆功——尾声
请同学们完整聆听音乐,听辨感受主题音 乐出现的次数以及每次出现时的不同变化。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音乐第一单元《民商》优质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音乐第一单元《民商》
优质教案
教学目标
通过研究本单元,学生能够了解中国民间音乐的历史、文化内涵及表演形式,培养学生欣赏和理解音乐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
教学重点
- 介绍中国民间音乐的特点和历史
- 分析《孔雀舞》《望春风》两首民乐曲目的表演技巧和演奏特点
- 培养学生欣赏和理解音乐的能力
教学难点
- 学生能否深刻理解音乐文化内涵
- 学生能否掌握民间乐器表演技巧
教学准备
- 播放音乐设备
- 民间乐器和乐器演奏视频
教学过程
导入
教师播放山西民乐《孔雀舞》视频,激发学生对于民间音乐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研究
1. 介绍中国民间音乐的特点和历史,让学生了解民间音乐的背景并激发学生的思考;
2. 分析《孔雀舞》曲目,讲解乐曲表演技巧和演奏特点,引导学生对音乐进行深入探究;
3. 演奏《孔雀舞》乐曲,让学生欣赏和感受音乐的魅力。
4. 分析《望春风》曲目,讲解乐曲表演技巧和演奏特点,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民间音乐。
5. 演奏《望春风》乐曲,带领学生感受民间音乐的独特魅力。
实践
学生研究使用民间乐器进行基础练,然后进行自由组合,完成一段小乐曲,以展示学生乐器表演技巧。
作业
选取一首民歌,完成歌曲分析,掌握唱法技巧,并录制演唱视频,分享给全班同学。
教学反思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对中国民间音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在今后的学生中,应该继续加大音乐教育的力度,为学生提供更多元、更精彩的音乐课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夏古韵
古琴
古琴
•古琴,又称瑶琴、玉琴、丝桐 和七弦琴,是汉民族传统乐器, 至少有三千年以上历史。古琴 音域宽广,音色深沉,余音悠 远。
《阳关三叠》
• 《阳关三叠》古琴曲,又名《阳关曲》、《渭城曲》,是根据唐代 诗人王维的七言绝句《送元二使安西》谱写的一首著名的艺术歌曲。 是目前所见的一首中国古琴歌曲。
朗诵
演唱
骨笛
•骨笛是笛子的一种,也是最早 的乐器。又称鹰笛或鹰骨笛。 常用于独奏。是藏族青年喜爱 的自娱性吹奏乐器,多在夏季 放牧或田间劳动休息时吹奏自 娱。
骨笛
原始狩猎图
•采用简洁朴素的音乐语言,充分发挥了骨 笛独特的音色和淳朴的艺术魅力,展示了 一副远古时期人们在夜幕中狩猎的画面, 把先民们从发现猎物时的激动心情到捕获 猎物后的狂喜场面刻画得栩栩如生.
编钟
楚商(编钟)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流水
• 流水,中国古琴曲。最早见于朱权的《神奇秘谱[1] 》。但是现 时弹《流水》的都是用的张孔山的《流水》。张孔山的《流水》, 仅见于一个刻本的《天闻阁琴谱》(1867),但是四川华阳顾玉 成(1808一1876)所传的张孔山《流水》传钞本却不很同。1850 左右张孔山传于武汉的谱本又不同。
• 1977年美国向太空发射的寻找外星人的太空船,就选有用中国的 古琴曲《流水》制成的金唱片,演奏者:管平湖,演奏用琴便是 被称为明代第一琴的旷世宝琴宁王琴——飞瀑连珠。
流水
歌曲《读唐诗》
床前的月光,窗外的雪。 高飞的白鹭,浮水的鹅。 唐诗里有画,唐诗里有歌。 唐诗像清泉,流进我心窝, 床前的月光,窗外的雪。 高飞的白鹭,浮水的鹅。 唐诗里有画,唐诗里有歌。 唐诗像清泉,流进我心窝, 相思的红豆, 巫山的雪。 边塞的战士,回乡的客。 唐诗里有乐,唐诗里有苦。 唐诗是祖先在向我诉说。 相思的红豆, 巫山的雪。 边塞的战士,回乡的客。 唐诗里有乐,唐诗里有苦。 唐诗是祖先在向我诉说。
广陵散
埙
• 埙是开口吹奏乐器,音色朴拙抱素独为天籁,在世界原始艺术史 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埙的早期雏形是狩猎用的石头。有的石头上 有自然形成的空腔,当先民们用这样的石头投击猎物时,石上空 腔由于气流的作用而产生哨音。这种哨音启发了古代先民制作乐 器的灵感,于是早期的埙就产生了。
• 陶制的埙是古代就流行的乐器之一,属于吹奏鸣响乐器,早在新 石器时代的红山文化时期,埙的演奏就很盛行,延续至今。埙在 古代用陶土烧制的一种吹奏乐器,圆形或椭圆形,有六孔(现在有 八孔,九孔,十孔,双八度等,六孔埙目前市场上不常见)。亦称 “陶埙”。以陶制最为普通,也有石制和骨制等。
原始狩猎图
广陵散
• 《广陵散》,又名《广陵止息》。它是中国古代一首大型琴曲, 中国音乐史上非常著名的古琴曲,著名十大古琴曲之一。
• 即古时的《聂政刺韩傀曲》,魏晋琴家嵇康以善弹此曲著称,刑 前仍从容不迫,索琴弹奏此曲,并慨然长叹:“《广陵散》于今 绝矣!”
• 《广陵散》在清代曾绝响一时,建国后我国著名古琴家管平湖先 生根据《神奇秘谱》所载曲调进行了整理、打谱,使这首奇妙绝 伦的古琴曲音乐又回到了人间。
• 王维有位朋友名叫元二,奉使到安西(唐朝都护府名,治所在龟兹 城,就是现在的新疆省库车县)去,他作了这首诗来送别: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
故人。
• 唐朝人在送别朋友时,经常唱这支歌。因为全首诗只有四句,每句 的字数相同,唱起来有些单调,因此乐工们常将诗句叠唱(反覆唱 几遍),因此有了“阳关三叠”的名称。
埙
哀郢
• 所谓“哀郢”,即哀悼楚国郢 都被秦国攻陷、楚怀王受辱于 秦,百姓流离失所之事。此诗 采用了倒叙法,先从九年前秦 军进攻楚国之时自己被放逐, 随流亡百姓一起东行的情况写 起,到后面抒写作诗当时的心 情。
编钟
• 中国古代大型打击乐器,编钟兴起于西周,盛于春秋战 国直至秦汉。中国是制造和使用乐钟最早的国家。它用 青铜铸成,由大小不同的扁圆钟按照音调高低的次序排 列起来,悬挂在一个巨大的钟架上,用丁字形的木锤和 长形的棒分别敲打铜钟,能发出不同的乐音,因为每个 钟的音调不同,按照音谱敲打,可以演奏出美妙的乐曲。 引在木架上悬挂一组音调高低不同的铜钟,由古代侍女 用小木槌敲打奏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