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 24.麦哨(课堂实录)

合集下载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24麦哨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24麦哨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4课《麦哨》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识“畔、兜、穗”等8个字。

2、自主读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田园风光的美好和乡村孩子淳朴自然、欢快清新的童年生活。

3、感受语言的丰富与优美,积累文中的优美语言。

4、学习作者运用排比的句式,抓住色彩描写的写法,进行仿写练笔,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感悟乡村的欢快、柔美生活,能有感情朗读。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品味优美语言,丰富语言积累。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课文插图和课文重点语句段落)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欣赏图片,导入课文1.出示课文插图:看,这是什么地方?你看到的是怎样的情景?(这是美丽的乡村,田园上,远处的麦子黄了,近处的绿草地上,几个孩子在快乐的玩耍着。

)2.欣赏到如此美丽的乡村美景,你想了乡村孩子的生活吗?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乡村孩子的生活,去倾听他们那一声声欢快柔美的麦哨吧!(这节课我们学习24,《麦哨》板书课题)3、看课题,什么是麦哨?看到课题,你想说什么?(麦哨是用麦秆做成的哨子,课文写了什么内容?为什么以麦哨为题?课文写的是怎样的麦哨声呢?课文还写了什么内容?与麦哨有关吗……)4、好,我们带者这些问题走进课文。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整体感知,听田园欢歌。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标好自然段。

2、同学们,都预习过了吗?把你学会的生字词和你的同桌交流交流吧。

3、学生交流后汇报出示本课生词课件:看看认识他们吗?(学生自由汇报对生字的成语的积累,发现的多音字,读!另外还有几个难把握的字音的词;全文共8个自然段)4、检查读文情况,了解文章的结构。

下面老师请几名同学读课文,大家边听边思考:课文几次写到“麦哨”?作者是怎样描写的呢?5、交流,读通相关段落,边读边画出描写麦哨声音的词语。

6.读了课文,谁愿意把自己喜欢的麦哨声吹出来?(提示:吹得短促,吹得悠长,我们男女生合作着吹一吹,这哨声应和着,忽高忽低)7.变化丰富的麦哨声就像一曲曲风格不同的田园牧歌,我们听着有什么不同的感受?(短促的麦哨声是一曲欢快的乐曲,悠长的麦哨声是一曲柔美的乐曲,而相互应和着的麦哨声就像一曲合奏曲。

人教课标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24--麦哨----公开课教学设计

人教课标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24--麦哨----公开课教学设计
3、作业:摘录文章中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是段落。
板书设计
湖畔:割草
田野:浅黄色
麦哨湖边:运动场幸福的童年(欢快)
玩茅茅针
吹麦哨
教学反思
朗读能力是学生必备的语文基本功之一。而朗读能力培养,非一日之功,需要日积月累,不断训练。
《麦哨》这课时描写农村美丽景色的美文,在教学中,出现了很多漏洞。例如:
1、没有抓住文中主题“麦哨”贯穿全文,突出重点。
2、积累文中的优美语句。
教学准备
相关课件




教师授教及学生活动环节
修改建议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农村吗?为什么?那农村好玩吗?你们都玩过些什么?
【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出示麦哨图文:麦哨,用麦秆做的哨子。把麦秆削孔,然后放在口中吹,能发出清脆悦耳的响声。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朗读,把课文读通、读顺,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次。把自己喜爱的句子画出来。
5、拓展延伸
“那欢快的哨声撩起麦浪的东南风里,穿得很远、很远……”
那声音会传到哪里?
四、总结延伸
1、那欢快的哨声仿佛使你:
听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
看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
想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
2、那欢快的哨声吹响的什么?
(图片出示)
2、教学时,没有注重“读”,教师讲得太多,学生没有思考问题。
3、联系实际,在让学生在读中感悟。
4、拓展延伸,没有在课堂让学生把喜欢的句子说说、写写,仿写作文。
2、读书交流。
(1)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故事?
(2)说说自己喜欢的部分。

四年级下语文教学实录-24麦哨人教版新课标2014

四年级下语文教学实录-24麦哨人教版新课标2014

四年级下语文教学实录-24麦哨人教版新课标2014一、揭示课题,抛出话题师:今天我们跟随作者陈益一起去乡村走一走。

我们一起来学习24课,读课题。

(生齐读课题)师:这是一篇略读课文。

学习略读课文需要我们自己去阅读,自己去发现。

预习过课文的请举手。

认为自己是预习高手的请举手。

(生举手)今天这堂课我们就重点聊聊预习好不好?师:话题一——预习的时候已经将课文标上自然段序号的请举手。

(生举手)拿起笔来,在课题的上方给自己打上一个五角星。

标上自然段的序号,会方便阅读。

师:话题二——预习的时候已经把这篇课文读正确、读通顺的请举手。

(生举手)再打上一个五角星。

这是读好一篇文章的基础。

师:话题三——这篇课文的课题是麦哨,预习的时候你已经想办法了解麦哨是什么玩意儿的请举手。

(生部分举手)拿起笔来,打上两颗五角星。

虽然不知道麦哨是什么,但是已经把它变成问题,在课题上边打上问号的,请举手。

(生部分举手)也请打上一颗五角星。

预习的时候,如果有不明白的地方就要学会打上问号,然后想方设法把这个问号变成句号和感叹号。

这就是会预习,会学习。

谁来说说看,什么叫麦哨?生:(①麦哨就是一段麦穗儿;②麦哨是麦秆做的哨子)师:到底哪种说法正确?师:麦哨就是麦秆做的哨子。

到底对不对呢?请看大屏幕。

(课件呈现:麦哨,麦秆做的哨子,将麦秆儿截断,削孔,能吹出清脆、悠扬的声音)师:想见一见麦哨的庐山真面目吗?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麦哨图片)这就是麦哨,有点儿像什么?生:笛子。

师:只不过比笛子要细一点儿,要少很多孔。

麦哨可是乡村孩子都会做都爱吹的小玩意儿。

(课件出示图片:小孩子在做麦哨)你瞧,这个小男孩就在做麦哨。

【点评:以聊天的方式,引入新课,使一开课就显得轻松、愉悦。

围绕话题检查预习情况,着眼的是预习能力的形成,而让孩子自画五角星,自我评价,更体现了自主学习。

】二、概览文本,初知大意师:你们不愧是预习高手。

我们继续交流话题四——预习的时候已经初步了解了这篇文章是写什么的请举手。

2019春下册4年级语文人教24.麦哨(课堂实录)

2019春下册4年级语文人教24.麦哨(课堂实录)

24.麦哨(课堂实录)一、一吹麦哨,初步感知1、板书“哨”,观察字形,给“哨”组词,引出课题《麦哨》师:认认真真地看老师写第一个字(板书:哨),读字,看它的偏旁和什么有关?生:嘴巴!师:那给它组词吧。

(生组“口哨”)对,用嘴巴吹的。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麦哨》,请大家齐读课题。

生齐读课题一遍师:不要拖音,再读一遍。

生再齐读课题2、简单介绍“麦哨”,呼麦哨师:见过麦哨吗?它就是用一小节麦秆,在上面划一条缝,放在嘴里轻轻一吹,就能发出——(许多学生呼出来了)师:这么多同学都会呀,那你就大声地吹出来吧。

生:呜卟,呜卟……师:呜卟,呜卟……生:呜卟,呜卟……师:呜卟,呜卟…………【“麦哨”一词是难点,不要说城区的孩子,就是一些老师也未必能说出个道道来,汪老师从“哨”字入手,让学生先观其形,后介绍其质地,再呼其声,一声声“呜卟,呜卟”,学生虽知之不深,但粗略知其大观。

学生感受到了课题充满情趣,充满音律美,对后文的学习更充满期待。

】3、找到课文中的麦哨声,明白首尾呼应的写作方法。

师:你们是从哪儿知道麦哨的声音的?那我们一起翻开课本,看看是哪儿告诉了我们。

生:第1段师:课文的那段又应了呢?生:第7段师:一个在开头,一个在结尾部分,这样的写作手法叫什么?生:首尾呼应师:那老师呼你们应好吗?师:呜卟,呜卟……生:呜卟,呜卟…………师:(笑)呼着麦哨,你的心情?生:高兴生:愉快生:喜悦【“首尾呼应”这一写作方法在师生合作呼哨中,化抽象为形象,学生很容易理解,省时高效,而且不经意之间明确了这样写的妙处,即突出文中孩子们那种轻松、愉悦的心情。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1、自读课文师:那我们就在这麦哨声中走进课文,去寻找更多的快乐吧。

请大家自读课文,注意读准每个字音,把课文读流利。

(生自读课文,不自主地齐读了)师:孩子们,停一会儿,我们每个人的读书都有自己的习惯和节奏,我们按自己的节奏读,好吗?生继续自读课文2、检查生字师:听着琅琅的读书声,老师知道了这就是认真!相信这些词难不倒你们。

【教育资料】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实录24麦哨_人教版新课标学习专用

【教育资料】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实录24麦哨_人教版新课标学习专用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实录-24麦哨人教版新课标2019一、创设情境,谈话揭题。

师:同学们,你们这些城里的孩子去过乡下吗?生(齐声):去过。

师(惊讶状):哦!都去过呀!乡下好玩吗?生:好玩。

师:那你们都玩过些什么呀?生:钓龙虾。

师:钓到了吗?(生点头)师:一定很有趣吧。

生:拿手电筒照青蛙,很好玩。

师:好玩是好玩,但青蛙是益虫,下次咱们不捕了哦。

(生笑着点点头)生:打水漂。

师:能打几个?生:嗯,五六个吧。

师:哇!真厉害,我一个都不会,有机会老师要跟你学学。

(生笑)生:上山采野果。

师:甜吗?生:熟了的很甜。

师:哎呀,说得我口水都要流出来了。

生:到河里游泳。

生:放风筝。

生:摘野花。

生:……师:听同学们说得这么开心,老师也想起了自己的童年。

我呀,是在乡下长大,小时候常和伙伴们去割猪草,摘野果,直到现在我都还记得很清楚。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描写乡村生活的课文,好不好?生(齐声):好。

师:请同学们把书打开,翻到第112页。

(板书课题24 麦哨)师:来,把课题读一读。

生(齐读课题)第24课麦哨师:咦!麦哨是什么呢?不知道吧?麦哨呀,就是用麦秆做成的哨子。

二、师范读,生谈感受。

师:文中描写的乡村生活是怎样的呢?现在请同学们认真听老师读课文,把自己喜爱的句子画出来。

(师范读。

)师:听了课文后,我想同学们一定都有自己的感受,想说什么?生1:我觉得乡村的景色很美。

生2:我喜欢乡村孩子的衣服。

生3:我觉得乡下孩子的生活很快乐。

生4:我想听听麦哨的声音。

生5:我也想尝尝茅茅针的滋味。

生6:在草地上摔跤一定很有趣。

生:……三、品文中美句。

(一)田野美师:看来同学们已经喜欢上了这篇课文,来,看着课本,把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师巡视。

)师(指名):你喜欢什么句子?生(读句):麦田换上了耀眼的浅黄色新装。

每根麦秆都擎起了丰满的穗儿,那齐刷刷的麦芒,犹如乐谱上的线条,一个麦穗儿,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

(屏幕出示句子)师:为什么喜欢?生:写得美。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 24 麦哨》优质课教学设计_0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 24 麦哨》优质课教学设计_0

24 麦哨教学目标:1、理解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感受田园风光的美好和乡村孩子淳朴自然、欢快清新的童年生活。

3、体会作者生动形象的语言。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品味优美语言,丰富语言积累。

感受乡村生活的欢快、柔美。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课题设疑,激趣导入1、板书课题,想想麦哨是什么?(用麦秆做成的哨子)2、由题目,你想到了什么?3、设疑:乡村生活是怎样的?文中孩子们的生活又是怎样的呢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读通课文,初步感知课大意。

2、检查学习生字词的情况,让学生说说课文大意。

三、细读课文,品味语言(一)聆听欢快、柔美的麦哨声1、吹响麦哨的声音是怎样的?看看课文几次写到“麦哨”?是怎样描写的?2、交流:⑴指名读相关段落(第1、2、7、8自然段)。

读准多音字“和、应”。

“呜卟,呜卟,呜……”指导读,理解省略号在这里的作用。

⑵谁能用几个词语概括的说说麦哨发出的声音的特点吗?麦哨声变化丰富,时而短促,时而悠长,我们听着感受一样吗?(是呀,短促的麦哨声是一曲欢快的乐曲,悠长的麦哨声是一曲柔美的乐曲,而相互应和着的麦哨声就像一曲合奏曲。

)⑶有感情朗读首尾4节。

⑷了解首尾呼应的写法:课文首尾写麦哨声你呼我应,此起彼落,欢快柔美。

比较首尾两段的相同处及它们的关系。

(二)欣赏美丽的乡间画面1、麦哨声是欢快、柔美的。

请同学们读读课文的其他段落,看看还有哪些画面让你感受到欢快和柔美。

把“欢快”与“柔美”标注在相关的句子边,再把句子好好读读,你感悟到了什么。

2、交流:⑴、景美:金黄的油菜花谢了,结出了密密的嫩荚;黑白相间的蚕豆花谢了,长出了小指头似的豆荚;雪白的萝卜花谢了,结出了一篷篷的种子。

除了感受到色彩斑斓,景色美丽,还体会到了什么?哪些词语让你看到了丰收的景象?指导读第4自然段,读出丰收在即的喜悦。

⑵、湖畔,到处是割草的孩子。

白竹布衬衫小不凉帽,绣花兜肚彩头巾。

四年级下语文教学实录-麦哨-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下语文教学实录-麦哨-人教新课标

《麦哨》教学设计一、导入1、在乡村,有很多有趣的事,今天老师就带大家一起走进乡村,去感受一下童年的快乐。

打开课本24课《麦哨》。

2、板书课题。

简介:麦哨,它是一种用麦杆做成的哨子,它能发出悦耳的声音。

你们想知道它的声音是怎么样的吗?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课文《麦哨》吧!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通课文,读准字音。

2、开火车读词,齐读。

3、出示多音字,指名组词并全班齐读。

三、默读课文,把握内容。

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哪些人?他们在什么地方干什么?他们的心情怎样?试着用自已的话来说一说课文讲了些什么?2、学生汇报,教师引导。

四、品读课文,积累语言。

1、读一读课文的开头两段和结尾两段,你有什么发现?2、学生汇报读后感受。

读后交流:A、麦哨的声音是怎样的?“呜卟,呜卟,呜……”指导读,理解省略号在这里的作用。

B、刚才只是说了麦哨的声音,谁能用几个词语来概括的说说麦哨发出的声音的特点吗?教师引导:A、首尾呼应。

比较首尾两段的相同之处,理解一声呼,一声应[你呼我应]、忽高忽低[此起彼落]两组词语的意思。

B、体会作者语言的优美。

如;呜卟,呜卟,呜……C、在朗读中体会两段间的不同之处,念好最后一句“传得很远、很远……”体会那悠扬的麦哨声由近及远的在田野中荡漾开去。

过渡:其实课文中还有很多句子写得很美,下面请大家读一读,找一找,再和大家一起来交流分享一下.1、四人小组交流分享。

2、全班汇报交流。

教师重点引导体会下列句子:①、金黄的油菜花谢了,结出了密密的嫩荚;黑白相间的蚕豆花谢了,长出了小指头似的豆荚;雪白的萝卜花谢了,结出了一篷篷的种子。

(排比、拟人句)②、白竹布衬衫小凉帽,绣花兜肚彩巾。

(全文就这一句描写孩子们的穿着,文字精练简洁,念上去有些顺口。

这样的句子铭记在心,多念几遍,记在脑海里。

)喻句)④、那一张张红扑扑的脸蛋,蒙上了一层晶莹的细汗,犹如一朵沾满露珠的月季花。

(和第4段的最后一句有什么相同之处?将孩子的脸比做了什么?如果你是这些孩子喜欢被这样描写吗?为什么?练习朗读,读出欢快、柔美。

麦哨教学设计详案

麦哨教学设计详案

篇一:《麦哨》教学设计人教课标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p112---114) 24.麦哨《麦哨》教学设计徐闻县城北乡迈报小学(524100)张祝如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正确、流利、感情读文。

2、创设诗意的情感,让学生在情景中感受乡村孩子淳朴自然、欢快清新的童年生活。

3、感受首尾呼应的写作方法。

4、积累文中的优美语言。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播放音乐《捉泥鳅》,出示几张充满童趣的图片)师:这样的音乐,这样的图片,让你想起了什么?生:想起了我的童年。

师:是呀!童年就像这歌声,像这图片一样,优美、令人回味。

其实呀、老师也非常渴望能回到童年的岁月。

童年是什么?你们的童年生活又是怎么样?是否随着岁月的流逝,已变得零碎而模糊?出示童诗:童年童年童年是什么?童年是墙上腿上的风筝,追着风筝奔跑的脚步。

童年是什么?童年是无忧无虑的嬉戏,软软的泥巴甩了一脸。

童年是什么?童年是一个小闹钟,滴滴嗒嗒地走着,让你珍惜每一分钟。

(生默读童诗片刻)师:是呀!童年如诗如歌!今天,我们一起走进24课《麦哨》这篇课文,重温童年那久违的快乐。

(师板书课题:24* 麦哨)(设计意图: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唤醒学生的情感,在品赏童诗过程中也更深入地感受童年的快乐、美好,受到感染。

同时,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学得积极,学得主动)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师:这是一篇阅读的文章,请同学根据老师给出的自学要求、自由学文。

㈠出示读书要求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课文描写的乡村孩子的生活是怎样的?从中感受到什么?(学生自由朗读课文)㈡检查学生自学情况①出示生字新词,指名读,正音。

重点指导“穗、嚼”等字读音,写好“兜、裹、嚼”等字。

②生分段朗读课文③播放录音范读。

师:你觉得我们刚才读得怎么样?生:没有感情;声音不动听??师:是呀!这读书要是没有感情,就像没味道的菜,没滋没味。

书香伴着轻快的旋律,你感受到的乡村孩子生活怎样呢?能说说你的感受吗?啊,你来,谢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4.麦哨(课堂实录)一、一吹麦哨,初步感知1、板书“哨”,观察字形,给“哨”组词,引出课题《麦哨》师:认认真真地看老师写第一个字(板书:哨),读字,看它的偏旁和什么有关?生:嘴巴!师:那给它组词吧。

(生组“口哨”)对,用嘴巴吹的。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麦哨》,请大家齐读课题。

生齐读课题一遍师:不要拖音,再读一遍。

生再齐读课题2、简单介绍“麦哨”,呼麦哨师:见过麦哨吗?它就是用一小节麦秆,在上面划一条缝,放在嘴里轻轻一吹,就能发出——(许多学生呼出来了)师:这么多同学都会呀,那你就大声地吹出来吧。

生:呜卟,呜卟……师:呜卟,呜卟……生:呜卟,呜卟……师:呜卟,呜卟…………【“麦哨”一词是难点,不要说城区的孩子,就是一些老师也未必能说出个道道来,汪老师从“哨”字入手,让学生先观其形,后介绍其质地,再呼其声,一声声“呜卟,呜卟”,学生虽知之不深,但粗略知其大观。

学生感受到了课题充满情趣,充满音律美,对后文的学习更充满期待。

】3、找到课文中的麦哨声,明白首尾呼应的写作方法。

师:你们是从哪儿知道麦哨的声音的?那我们一起翻开课本,看看是哪儿告诉了我们。

生:第1段师:课文的那段又应了呢?生:第7段师:一个在开头,一个在结尾部分,这样的写作手法叫什么?生:首尾呼应师:那老师呼你们应好吗?师:呜卟,呜卟……生:呜卟,呜卟…………师:(笑)呼着麦哨,你的心情?生:高兴生:愉快生:喜悦【“首尾呼应”这一写作方法在师生合作呼哨中,化抽象为形象,学生很容易理解,省时高效,而且不经意之间明确了这样写的妙处,即突出文中孩子们那种轻松、愉悦的心情。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1、自读课文师:那我们就在这麦哨声中走进课文,去寻找更多的快乐吧。

请大家自读课文,注意读准每个字音,把课文读流利。

(生自读课文,不自主地齐读了)师:孩子们,停一会儿,我们每个人的读书都有自己的习惯和节奏,我们按自己的节奏读,好吗?生继续自读课文2、检查生字师:听着琅琅的读书声,老师知道了这就是认真!相信这些词难不倒你们。

(课件出示第一行生字)师:孩子,老师发现你最认真,请你来读。

指名读师:范读“卟”,孩子别急,看书后再读,师:读对了,进步了,领着大家再读一遍生齐读第一行生字(课件出示第二行词语)师:老师提示一下,这一行生字都读轻声。

指名读师:很棒!课件出示第三行词语指名读。

生:(读)“擎”师:擎起,“擎”是后鼻音,看这个字下面是个什么字?(手!)上面呢?(敬!),那好大家就把手恭恭敬敬地擎起,再恭恭敬敬地读这个词。

生边表演,边读“擎起”一词生:(接着读下面的词语)“湖畔”(课件出示插图)师:谁能在图中指出“湖畔”在哪儿?(一生上黑板指认湖畔位置)师:我有不同意见,认真听老师读一句话,是第三段的第一句话“湖畔,到处是割草的孩子”。

(生思考后马上重新指认湖畔位置)师:对了!【本环节很好的体现了中段识字教学要求,因为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识字能力,需要教师做的就是当学生有障碍时,适时渗透识字方法。

如教学“卟”字时,学生出现错误,利用纠正的机会渗透“借助随文注音识字”;教学第二行生字时渗透“归类识字”,教学“擎”字时渗透“利用形声字的规律”了解字的意思,教学“湖畔”时渗透“结合课文的插图、上下文和具体的情境”了解词语的意思。

】三、二吹麦哨,体会孩子们的快乐1、默读第3和第5自然段,找出让自己感兴趣的句子,画出来并写出自己的感受师:我们就跟着这群孩子来到湖畔,走进课文的第3和第5段,这里一定有让你心动的地方,出你喜欢的句子画起来,并在旁边写上理由。

【让学生抓优美的句子进行赏析,切中要害,语文教学就是要管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就是要通过品词析句,发现语言文字背后暗藏的规律,促进积累,培养语感,最终学会表情达意。

】生默读课文第3和第5自然段2、反馈,赏析优美句子师:这位女孩画得可认真了,用直尺画,线条很直,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她画的句子。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具有良好习惯的学生也是一种教育资源。

】生:读句子“草地柔软而有弹性,比体育馆的垫子还有强,这简直是一个天然的运动场!”师:看大屏幕,是这句吗?说说,你为什么喜欢?生:因为他写出了草地的柔软,像个天然的运动场。

师:还有谁喜欢这句的,说说你的感受。

生:我和她一样喜欢这句。

师:那你就读读这句。

生:读句子“草地柔软而有弹性,比体育馆的垫子还要强,这简直是一个天然的运动场!”师:还有谁喜欢?生:因为这句写出了草地的特点“柔软而有弹性”。

师:请你读出这种感受。

生读【此句优美在于作者运用了对比、比喻的手法写出了草地的特点,乡村孩子们在草地上可以尽情玩耍,获得快乐。

“简直”一词明确地告诉读者这种比喻丝毫没有夸张的成分,“天然的运动场”则点明了这是乡村所独有,是乡村孩子唾手可玩的运动乐园。

对于这个句子的赏析应当说还不够到位。

因为如此硬读,学生是读不出草地柔软、有弹性的滋味的。

教师如能抓住“体育馆的垫子”“草地”两相对比,体育场的垫子是用很厚的海绵制成的,人躺上去是很惬意的,而这里的草地比它还要强,可见此处的草地有多柔软。

当学生理解到这一点,还可以进行仿写,如比沙发还要强,比席梦思还要强……,在仿写中学习利用对比的手法突出事物特点的表达方法,学习语言表达才是学语文的本质。

】师:请你说说你喜欢哪句?生:读句子“男孩子在铺满青草的土坡上翻跟头、竖蜻蜓,还有摔跤比赛。

”生:我喜欢这句是因为在草坡上玩着这些游戏心里很高兴、很快乐。

师:你们高兴,老师可要担心了,你们在草地上摔着,不疼吗?生:不疼师:为什么?生:很快乐。

师:在这儿翻跟头,全身不疼吗?为什么?生:很快乐。

(众笑)师:竖蜻蜓时那草扎手吗?生:因为在草坡上……师:在草坡上怎样啊?生:很柔软师:读出柔软而有弹性生读师:孩子们在草地上翻着跟头、竖着蜻蜓、摔着跤都不感觉疼,那都是因为——生:(读)草地柔软而有弹性……运动场师:孩子们在草地上尽情玩耍,收获着快乐,就让我们端起书来,把第5段的两句话读出来吧!生齐读第5段后两句话师:孩子们,这“简直”谁能来换个词。

生:就是。

师:带进句子中去读。

生读师:大家一起读。

生齐读师:在这柔然而有弹性的草地上,在这天然的运动场上,你还想玩什么?生:放风筝生:拔河比赛生:丢手绢生:跳皮筋,跳绳生:老鹰抓小鸡,踢足球,打羽毛球师:你们看到了一群怎样的的孩子?生:快乐的孩子师:有了这份快乐,所以什么声音出来了?听——生:呜卟,呜卟……师:呜卟,呜卟…………师:这声音是这样——生:动听,悦耳……师:我想听用书上的两个词来说——生:欢快、柔美(师板书)4、赏析句子:剥开叶片…………从舌尖直沁肺腑(播放视频课件)师:玩累了吧,喊渴了吧,孩子们躺在草地上休息,突然传来一个声音,听——这儿有许多茅茅针,大家快来呀!师配乐朗读第六段师:你感觉到什么了?生:甜师:你尝过吗?生:没有师:跟老师一样,都没尝过,是从这字里行间里感觉出来的,让我们就把这茅茅针含在嘴里,把这段话练练,感觉这份甘甜与清凉。

生练读指名读师:(读)将茅穗儿连同茎轻轻抽出,把茎放进嘴里——生:(读)嚼嚼师:慢点……,回味一下,再嚼嚼师:吮吮……师:一嚼哇,满嘴都是汁水,赶快吮吮师:再读吮吮师:一股甘甜清凉的滋味从舌尖直沁肺腑。

听出来了,这份甘甜清凉就在嘴里荡漾。

我们一起也来尝尝吧。

生:(齐读)那是一种和茅草差不多的野草……师:再嚼嚼,再吮吮,一股什么味道,从哪儿直沁肺腑?生:(齐读)一股甘甜清凉的滋味很快从舌尖直沁心脾。

师:真——生:甜呐师:从嘴里一直甜到——生:心里【教师营造情境,细腻引导,反复品读,让学生感受文中孩子们的快乐。

】四、三吹麦哨,感悟美丽的田野1、找出课文第四自然段中表示颜色的词。

师:孩子们就这样躺在草地上回味着茅茅针的甘甜与清凉,不由得又拿出了麦哨轻轻地吹了起来。

师:呜卟,呜卟……生:呜卟,呜卟…………(老师板书音符)师:这哨声就这样带着甘甜与清凉,伴着欢快与柔美回荡在草地上空,孩子们做起来了,站起来了,不经意间一抬头,发现田野竟是这样的美丽,满眼都是跳动的色彩。

孩子们,课文的哪儿向我们呈现了这么多的色彩?生:第4段师:那我们就走进这段,看看是哪些色彩映入了我们的眼帘。

可以把表示色彩的词圈起来。

生圈画师:谁来说说?生:有金黄、黑白、雪白、浅黄师:这么多的色彩,田野不就是一幅——生:美丽的画师:还可以说是一幅——生:五彩斑斓的画生:五彩缤纷的画……(出示课件)师:把刚才说的选一个词送进去,写在这段话的旁边。

用我们的朗读来感受这田野的美吧。

2、读句子生:读“金黄的油菜花谢了,结出了密密的嫩荚;黑白相间的蚕豆花谢了,长出了小指头似的豆荚;雪白的萝卜花谢了,结出了一蓬蓬的种子。

”师:是“结出”(结读第二声)?还是读“结出”(“结”读第一声)?生犹豫师:“结出”的“结”读第一声。

“结果”的“结”在这里读第二声生再读师:大家注意了,这句话由三个部分组成,并列关系,是什么修辞手法?生:排比3、把排比句变换成诗歌的形式练读,读出诗的韵味,感受田野的美。

师:老师把这排比句换了一种书写方式,瞧,它就成了一首小诗,我们就用诗一般的语言来感受它的美吧。

【化文为诗,设计独具匠心,诗一般的语言,画一般的田野风光,师生在合作读中,学生感受到了田野如诗如画。

如果能让学生续上几句同样的排比句则更给力。

】同桌两人一人一行练练。

师:老师发现这一桌读得非常认真,那我们来欣赏一下同一桌孩子朗读师:老师纠正一下,“似的”,似读shi,翘舍同一桌孩子再朗读师:非常棒,进步了师:老师跟你们合作一次好吗?你们读第一行,我读第二行,不过请大家把手准备好,我读时请和我一起做动作。

生:(读)金黄的油菜花谢了师:(读)结出了密密的嫩荚生:(读)黑白相间的蚕豆花谢了师:(读)长出了小指头似的豆荚生:(读)雪白的萝卜花谢了师:(读)结出了一蓬蓬的种子师:我们交换着读好吗?生:好!师:(读)金黄的油菜花谢了生:(读)结出了密密的嫩荚师:(读)黑白相间的蚕豆花谢了生:(读)长出了小指头似的豆荚师:(读)雪白的萝卜花谢了生:(读)结出了一蓬蓬的种子师:这田野就是这样——生:美丽!师:这田野就是这样——生:漂亮!师:这田野就是这样——生:五彩缤纷!师:这田野好美呀,看着这田野我们的心——生:高兴、快乐师:我们全体起立,边做动作边读,感受这美丽的田野。

生起立齐读五、四吹麦哨,回归自然师:这美丽又为孩子增添了一份快乐。

听,那麦哨声又响起来了,师:呜卟,呜卟……生:呜卟,呜卟……师:呜卟,呜卟……生:呜卟,呜卟…………(师生呼应吹麦哨。

师声音越来越小,师板书五线谱)师:亲爱的孩子们,听到了吗?这哨声在撩起麦浪的东南风里传得很远很远……师:下课!【整堂课由哨声起,又在哨声中悄然而止,首尾呼应。

不绝于耳的哨声仿佛在潜移默化地告诉学生,这哨声包含着孩子们的笑声,包含着对无拘无束童年生活的无限向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