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甘薯诱导开花研究
一种诱导甘薯开花的方法[发明专利]
![一种诱导甘薯开花的方法[发明专利]](https://img.taocdn.com/s3/m/e77032ff964bcf84b8d57b20.png)
专利名称:一种诱导甘薯开花的方法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韩俊杰,商丽丽,邱鹏飞,张磊,贾礼聪,王翠娟,辛国胜,王常芸
申请号:CN201910553303.9
申请日:20190624
公开号:CN110226478A
公开日:
20190913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诱导甘薯开花的方法。
本发明提供诱导甘薯开花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待地温稳定在15℃以上,将甘薯苗采用平垄双株种植法定植到保护地内;2)待甘薯苗返青并顶叶伸展时,对甘薯苗进行短日照处理直至甘薯授粉结束;3)薯苗长至50cm左右时,对甘薯苗顶端用赤霉素处理,完成甘薯开花的诱导。
本发明方法可提前甘薯开花的时间且提高开花的数量,对提高甘薯的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申请人:山东省烟台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地址:265500 山东省烟台市福山区港城西大街26号烟台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国籍:CN
代理机构: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关畅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甘薯的生长发育特点及逆境因子分析

甘薯的生长发育特点及逆境因子分析甘薯(学名:Ipomoea batatas)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它具有许多独特的生长发育特点和逆境因子。
甘薯属于一年生草本植物,生命周期一般为3-6个月。
它的根茎是甘薯植株的重要部分,可以用于繁殖。
甘薯的生长过程分为萌芽、生长、开花和结薯四个阶段。
萌芽期一般在地上3-4个月后开始,此时从根茎中长出一根子蔓,子蔓上会萌发出一突起,逐渐长大,形成一节一节的藤蔓,每个藤蔓上还会长出一些类似于心形的叶片。
生长期是甘薯生长发育的最重要阶段,此时藤蔓会快速生长,茎秆粗壮,每个叶腋上还会长出一根蔓藤,形成覆盖范围更广的植株。
开花期一般在生长期之后的第3-4个月,莲座状花序会从蔓藤的末端长出,花朵为漏斗状,色彩丰富多样。
结薯期是甘薯最重要的收获阶段,此时甘薯植株的茎秆会逐渐枯萎,蔓藤会变得干枯,甘薯会从地里挖出,可以供人们食用或者用于繁殖。
甘薯能够适应各种逆境因子。
甘薯具有耐灌浸的能力。
甘薯的根系发达,根茎能够储存大量的水分和养分,在长时间的干旱情况下能够保持较高的生存率。
甘薯对土壤适应性广泛。
无论是酸性土壤还是碱性土壤,甘薯都能够生长发育良好。
甘薯对贫瘠土壤也有一定的适应能力,它能够利用土壤中的有限养分,保持较高的生长速度。
甘薯对极端温度也有一定的适应能力。
甘薯能够在较高或较低的温度下正常生长,但在35℃以上或者0℃以下的温度下,甘薯的生长发育会受到明显的抑制。
甘薯具有独特的生长发育特点和逆境因子。
了解甘薯的生长规律和逆境适应机制,有助于提高甘薯的产量和品质,为高效的甘薯种植提供理论依据。
甘薯花的特点甘薯花的形态特征有哪些

甘薯花的特点甘薯花的形态特征有哪些甘薯花和牵牛花相似,花形较小。
花柄很长,由叶腋抽出,花单生或3~7朵丛集成聚伞花序,呈淡红色或紫色。
花萼5裂,花冠漏斗状,花筒长2.5-3.5厘米,蕾期卷旋。
雄蕊5枚,长短不一,着生在花冠基部。
花粉囊2室,呈纵裂。
花粉粒球形,表面有许多乳头状小突起。
雌蕊1枚,柱头2裂,子房2~4室。
甘薯的花在晴暖天气早晨开,下午闭合凋萎。
温度降低时,开花推迟。
甘薯的开花习性受品种和环境条件影响很大,有的品种容易开花,有的品种不易开花;有的品种在正常年景不开花,在干旱年景开花;从地区上看,我国北纬230以南,如广东、福建、海南、台湾等地,气温高,日照短,常见开花;北方气温低,日照长,很少开花。
甘薯是异花授粉作物,自然杂交率在90%以上,自交结实率极低或不结实。
有些地方只看到开花,而看不到结实,就是这个原因。
由于甘薯在生产上都采用无性繁殖,开花与否同生产没有直接关系。
但在杂交选育新品种方面则显得特别重要,在自然条件下不易开花或不开花的亲本(品种),要采取人工诱导开花措施使之多开花。
1。
甘薯块根特异蛋白——Sporamin的研究进展

还具有胰蛋白酶抑制剂的活性, 并与甘薯块根的形成过程密切相关。本文就近年来对该块根特异蛋白 的特性和功能, 以及在分子生物学水平上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贮藏蛋白,特性,分子生物学,甘薯
)*+ !"+,’%- .$#/+’(0 ’( !1++/ .#/%/# )23+$— !"#$%&’(
植物学通报
(R) : "$$!,89 RV" T RVV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期
程龙军等:甘薯块根特异蛋白— — — ?:$%"-&2 的研究进展
.38
基因家族可分为两个亚基因家族: !"#$%&’( ) 和 !"#$%&’( *(!"##$%& +, %- , ’()(; *+%","-& +, , 每个亚基因家族都包含 . 个以上的成员 ( /0##1#0&2 +, %- , , 两类亚基因家族 %- , ’().) ’()3) 内的同源性为 (45 6 ()5 , 高于两类亚基因家族间的同源性 )75 6 )45 。区分亚基因家 族通常以该基因在 7 6 8 个位置上 ’ 6 7 9: 的缺失或插入为特征, 这些插入和缺失部分存 在于 ;’ 端和 8’ 端的非编码区 (!"##$%& +, %- , 。亚基因家族 !"#$%&’( ) 和 !"#$%&’( * 分 ’()() 别编码 <、 能明显地 = 两类 1:$%"-&2。这两种蛋白在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条件下, 被解离。在氨基酸的组成、 多肽图谱和免疫特 性 上, 它们都非常相似 ( *"01>&-" +, %- , 。 ’();) 伴随着大量 1:$%"-&2 -@A< 的 ?:$%"-&2 的基因在块根的形成过程中高水平地被表达, 生成, 但作为一种贮藏蛋白, 在块根发芽阶段, 1:$%"-&2 的含量迅速增加, 1:$%"-&2 被利用 作营养源而逐渐减少, 直至消失。一般情况下, 其中又以块 1:$%"-&2 主要分布在块根中, 根液泡的泡囊中为最多, 占该蛋白总量的约 3B5 ( !"##$%& +, %- , 。茎中只有微量存 ’())) 在, 叶和叶柄中几乎没有 ( C>02 +, %- , 。但是, 当用较高浓度的蔗糖 ’((3; !"##$%& +, %- , ’();) 溶液对叶和叶柄的切口进行处理时, 1:$%"-&2 可在叶和叶柄中被大量的诱导表达。由蔗 糖诱导的 1:$%"-&2 主要分布在茎叶中维管束系统的韧皮部以及节间, 尤其是侧芽基部含 量最多, 髓部薄壁组织也有, 但含量较少 (D>#" +, %- , 。用 ’5 的浓度的蔗糖溶液诱导 ’((’) 即可检测到叶中 1:$%"-&2 -@A< 的增加, 葡萄糖、 果糖 85 的浓度效果最好。除了蔗糖外, 也有同样的诱导效应, 甘露糖醇则不能, 说明细胞中碳水化合物和能量的变化参与了该诱 导反应的发生 (!"##$%& +, %- , 。另外, 低浓度的 EF< (多聚半乳糖醛酸) 也可以诱导茎 ’((’) ( D>#$ +, %- , 。向诱导介质中加入 和叶中 1:$%"-&2 -@A< 的积累 ’((7; G",0H" +, %- , ’((;) 不影响 1:$%"-&2 -@A< 的积累, 证明该诱导反应不是由于植株受伤引起乙烯而引 <IAD8, 起的。也就是说, 甘薯中大部分叶和叶柄的细胞具有对糖代谢信号和由细胞系统通过扩 散传导来的 EF< 信号具有反应能力, 进而诱导 1:$%"-&2 基因的表达。研究中还发现, 钙调 蛋白和 JFG< 对由蔗糖和 EF< 引起的茎叶中的诱导反应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 由此推断, 编码 1:$%"-&2 基因的糖诱导表达反应还可能介入了 C"7 K 信号的转导 (D>#$ +, %- , 。 ’((;)
鲜食型紫甘薯新品种皖苏361的选育

2023年第10期育繁制种117基金项目: 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CARS-10-C5);安徽省农作物现代种业提升项目(340000222426400200001)鲜食型紫甘薯新品种皖苏361的选育夏家平1 刘小平1 程 鹏1 韩 杨1 谢一芝2 贾赵东2 边小峰2(1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安徽省农作物品质改良重点实验室,合肥230000;2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南京210014)摘要:针对市场上紫甘薯品种较少、产量低、食用口感较差等问题,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与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合作,以宁N26-2为母本,与多父本进行集团杂交,经高低世代组合筛选,育成鲜食型紫甘薯新品种皖苏361,于2022年9月完成品种登记,登记编号:GPD 甘薯(2022)340044。
该品种薯块纺锤形,薯皮紫色,薯肉浅紫色,鲜薯产量26530.5kg/hm 2,较对照宁紫薯1号增产8.40%,薯块干率31.50%,鲜薯花青素含量7.79mg/100g ,食味评分75.35分,比宁紫薯1号高3.15分。
抗蔓割病,中抗根腐病,耐储藏,可作为鲜食型紫甘薯品种在长江中下游薯区种植。
关键词:甘薯;皖苏361;品种选育;花青素Breeding of a New Purple-Flesh Sweet Potato Wansu 361XIA Jiaping 1,LIU Xiaoping 1,CHENG Peng 1,HAN Yang 1,XIE Yizhi 2,JIA Zhaodong 2,BIAN Xiaofeng 2(1Crop Institute of Anhu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Key Laboratory of Crop Quality Improvement of Anhui Province ,Hefei 230000;2Institute of Food Crops ,Jiangsu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Nanjing 210014)甘薯(Ipomoea batatas (L.)Lam.)是旋花科(Convolvulaceae )甘薯属(Ipomoea )一年或多年生双子叶草本植物[1],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底线作物,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最佳食物之一[2]。
甘薯新品种苏薯14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表现较好 , 因此 2 0 0 9年在参加江苏省甘薯品种区域试验 的同
时 同 步进 行 了江 苏 省 甘 薯 品种 生 产试 验 。20 0 9年 在 句 容 、 涟
水、 泰兴和赣榆 4个点的生产试验结果表明 , 平均鲜薯产量为 4 1. gh 比对 照品种苏 渝 3 3增产 2 . % , 干平 0 17 5k/ m , 0 97 薯
播种的实生苗 圃中选 出, 原系号为 宁 L 3— 2 0 4 5,06年进行 复 选 鉴定 ,0 7年 进 行 鉴 定 品 比 试 验 ,0 8 20 20 2 0 - 0 9年 参 加 江 苏 省甘薯 品种 区域试验 , 因在 2 0 年 的江苏省甘薯品种 区试 中 08 表现突出, 苏薯 1 于 2 0 4号 0 9年提前 1 同步进行 了江苏省 年 甘薯品种生产试 验。该 品种于 2 1 0 0年 1月通过江 苏省甘薯
22 江 苏省 甘 薯 品种 生产 试 验 .
红心甘 薯 对保 护视 力 、 防 夜 盲症 的 发 生 具 有 积 极 的 作 预 用 。 。随着人们生活水 平 的提 高和膳食 结构 的变 化 , 们 人
逐渐认识到甘薯 的营养保健作用 , 甘薯作 为副食及休 闲食 品 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 。江苏省农业学科 院粮食作物 研究所根据生产和市场需求 , 采用杂 交育种的方法 , 育成了优 质高产食用及食品加工 用型甘薯 新品种 苏薯 1 , 2 1 4号 于 0 0 年 2月通过江苏省品种鉴定 , 申报 了国家新品种保护 。 并
均产 量 97 15k/ m , 5 . g h 比对 照 品种 苏 渝 3 3增 产 1 . % 。 0 45
苏薯 l 4号系 2 0 0 4年选用从美 国引进 的橘红心优质食用 品种 A ai cd n为母本 , a 四川 省南充 市农业科 学研究 所育成 的 高产品种南薯 9 9为父本 , 通过与蕹菜为砧木进行嫁接和短 日
甘薯_PEBP_基因家族鉴定以及影响甘薯块根发育候选PEBP_基因的鉴定

热带作物学报2024, 45(3): 459 472Chinese Journal of Tropical Crops甘薯PEBP基因家族鉴定以及影响甘薯块根发育候选PEBP 基因的鉴定黄哲瑞1,2,辛曙丽3,赵添1,2,刘永华1,2*,朱国鹏1,2*1. 海南大学三亚南繁研究院,海南三亚 572022;2. 海南大学园艺学院/海南省热带园艺作物品质调控重点实验室,海南海口 570228;3.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农业服务中心,海南保亭 572316摘要:磷脂酰乙醇胺结合蛋白(PEBP)在植物中广泛存在,在调控开花、种子休眠以及地下储藏器官(如马铃薯块茎和洋葱鳞茎)形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但目前有关甘薯(Ipomoea batatas)PEBP基因家族成员的研究较少,且尚未有研究系统揭示调控甘薯块根发育的关键PEBP家族成员。
本研究首先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对甘薯基因组中PEBP基因家族成员的数量和种类进行鉴定,然后通过PEBP基因表达的组织特异性分析、PEBP基因在不同发育时期块根中表达水平的动态变化及其与糖转运蛋白SWEET基因表达水平之间的相关性分析,系统筛选出调控甘薯块根发育的候选PEBP基因家族成员并初步揭示其可能的调控机制。
结果如下:(1)从甘薯基因组中共鉴定出15个PEBP基因,聚类分析将其分为4个亚家族:5个FT-like成员(IbFT1~5)、6个TFL1-like成员(IbTFL1~6)、2个MFT-like成员(IbMFT1~2)和2个PEBP-like成员(IbPEBP1~2)。
(2)聚类分析结果表明,IbFT5可能会促进甘薯块根发育,而IbTFL3可能会抑制其块根发育。
(3)甘薯PEBP基因表达的组织特异性分析表明,在根系高表达的PEBP基因中,只有IbFT5、IbTFL4和IbTFL6不仅在根系的表达水平高于在其他组织中的表达水平,而且和根系中其他PEBP家族成员的表达水平相比,这3个基因的表达水平也是最高的,因此推测这3个PEBP基因可能会促进块根膨大。
2010届中考生物知识点题析-绿色开花植物的一生

绿色开花植物的一生例题精析【例1】植物果实内的种子数目取决于 ( )。
A. 受精卵的数目和子房内胚珠的数目B. 子房内胚珠的数目C. 受精极核的数目D. 花粉里精子的数目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种子的来源。
绿色开花植物的子房外为子房壁,子房内有胚珠,其数量有一个至多个。
受精后,由胚珠形成种子,子房壁发育成果皮,二者共同形成果实。
一个胚珠发育成一粒种子,多个胚珠发育成多粒种子,果实内种子的数目取决于子房中胚珠的数目。
答案:B【例2】你知道吗?西瓜籽壳是由发育而成的;葵花籽壳是由发育而成的。
解析:西瓜籽是西瓜的种子,西瓜籽壳是种皮,由珠被发育而成,胚珠发育成种子;葵花籽是果实(瘦果),葵花籽壳是果皮,由子房壁发育而成,子房发育成果实。
答案:珠被子房壁【例3】取一粒浸软的玉米种子(果实),用刀片将种子从中央纵向剖开。
在剖面上滴一滴稀释的碘酒,再用放大镜仔细观察,被碘酒染成蓝色的是 ( )。
A. 果皮和种皮B. 胚C. 胚乳D. 胚芽、胚轴、胚根、子叶解析:玉米种子因果皮和种皮两者紧贴在一起不易分开,一粒玉米种子,实际上是一种果实。
玉米种子内含有淀粉,主要存在于胚乳内。
淀粉有一个特性,遇碘酒变蓝色。
答案:C【例4】我们在吃玉米果穗时,常会发现有缺粒现象,其原因是 ( )。
A. 缺乏水分B. 缺乏阳光C. 缺乏肥料D. 传粉不足解析:一个玉米果穗上有若干个玉米粒,每个玉米粒是一个果实,它应该是在完成传粉受精后由子房发育成的。
缺粒说明没有果实,说明子房内没有完成受精作用,没受精的原因可能是没有传上花粉,所以缺粒是由于传粉不足引起的。
答案:D【例5】下列哪种方法能比较好地观察到根毛? ( )A. 拔出一棵小树苗,用放大镜观察B. 拔出一棵草,用放大镜观察C. 挖出一棵草,用水洗净泥土,再用放大镜观察D. 取几粒小麦种子(或其他种子),进行培养,当幼根长出“白毛”时,再用放大镜进行观察解析:根毛位于根尖的根毛区,是根毛区表皮细胞的一部分向外突出而形成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甘薯开花研究试验设计
研究内容:
(一)不同激素处理对诱导甘薯开花的影响。
1材料
四个品种。
2 试验设计
采用嫁接与短日照处理结合,嫁接日期:2010年6月2日,处理日期8月4日,激素处理在嫁接苗长为40cm时开始进行激素处理。
激素浓度设置为:5个处理,每处理1钵,每钵3株;短日照处理为8小时,即9:00—17:00见光.。
3数据调查
3.1测定时期:处理前期、花芽分化期、现蕾期、开花期、结实期、收获期测定。
3.2测定内容:
3.3 内源激素含量测定在各处理中选择一株取材,测定4种内源激素,每15天测定一次。
3.1.4开花指标测定现蕾时期、数量;开花时期、数量;每天测定一次。
结实数量、种子千粒重。
一、试验方案及实验设计
本试验设计采用再裂区试验设计,每一处理组合有3个观测值。
以观察值间的变异作为环境误差的度量。
试验设品种A、生长调节剂B、生长调节剂浓度C三个处理,其中A1(渝薯2号)、A2(浙13)、A3(栗子香)、A4(商丘52-7);B1(NAA)、B2(6-BA) 、B3(2,4-D)、B4(GA3;)各种激素的四个不同浓度共计4×4×5=80个处理组合。
四个品种其处理组合见下表:
表1 品种、不同激素、不同浓度三因素处理组合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