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科学院 研究生院院徽
中国农科院研究生院黑龙江分院介绍材料

中国农科院研究生院黑龙江分院介绍材料一、基本情况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成立于1979年,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成为我国首批博士学位与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教育坚持“立足科研,质量为本,科教兴农”的办学理念,现已形成包括硕士、博士、博士后、留学生和专业学位教育在内的多层次多类型的人才培养体系。
现有两院院士11人,博士生导师450余人,硕士生导师1000余人。
2002年以来,研究生院以农学门类第一名连续七年荣列“中国一流研究生院”。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始建于1956年8月,隶属于省政府。
经过5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已经成为在全省规模最大、在全国和国际上有重要影响的综合类农业科研机构。
全院直属30个分院(研究所),分布在哈尔滨、齐齐哈尔、大庆、佳木斯、牡丹江、绥化、黑河等不同生态类型区;建有国家马铃薯种质改良中心等44个国际中心和国家级中心、重点实验室;拥有1个人事部博士后工作站,有职工3230人,其中高级职称科研人员579人,省级重点学科带头人13人,享受国务院和省政府特殊津贴135人;建院以来,共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494项,其中国家级发明奖、科技进步二等以上奖38项,省长特别奖12项,占全省农业类重大奖项的85%以上,育成推广大豆、玉米、水稻、小麦、马铃薯、麻类、向日葵、杂粮、果蔬、花卉等新品种1119个,应用面积占全省农作物种植面积的70%以上,引领推动我省农作物品种更新换代5—6次,每年为全省农民多创造效益70多亿元,为我省粮食产能由300亿斤登上1000亿斤台阶做出重要贡献。
为加快黑龙江省现代农业发展的步伐,培养高水平农业科技人才,提升农业科研及生产一线人才队伍科技水平, 2009年3月,时任省长栗战书代表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共同签署了《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科技战略合作协议》,内容之一为中国农科院研究生院在黑龙江省农科院设立中国农科院研究生院黑龙江分院,“实施龙江人才培养特别支持计划,联合培养博士和硕士等高科技人才”。
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

G R A D U A T E S C H O O L O F C H IN E S E A C A D E M Y O F A G R lC U LT U R A L S C l E N C E S
中 国 农业 科 学 院研 究 生 院 成 立 于 年 1 9 8 1 年 经 国务 院 批 准 成 为 我 国 首 批 博 士 学 位与 硕 士 学位 授予 单 位之 中 国 农业 科 学 院 研 究 生 教 育 以其 分 布在 全 国 1 7 个省 ( 市 自治 区 ) 的 3 9 个 研究 所 为 依 托 坚 持 立 足 科 研 质 量 为本 科 教 兴 农 的办 学 理 念 以 院 所 结 合 两 段 式 培 养 为特 色 即研 究 生院 统 组 织 招 生 授 课 和 学位 授 予 课 程 学 习期 间 由研 究 生 院 实 行 全 方 位 管 理 ; 程结 束 后 跟 随导 师进 入 研 究 所开 课 展 课 题 研 究 直 到完 成 毕 业 论 文 在 所 期 间 研 究 生 主 要 由 各 专业 研 究 所 负 责 管 理 研 究生院进 行 辅 助 管 理 经 过 3 0 年 的探索 和 发 究生院院 长 翟 虎渠 教 授 ; 二 研 究 生 左 士 博 士 博 士 后 留 学 生和 专业 学位教 研 究 生 院党 委 副 书 院党 委 书记 兼 常 务 副院 长韩 惠鹏研 究 员 右 育在 内 的 多 层 次 多 类 型 的人 才 培 养 体 记 兼 副 院 长 王 秀玲 研 究 员 ;左 研究 生院 副 院长刘 荣乐研 究 员 ) 系 目 前 在读研 究 生总 数 3 6 0 0 余 人 其 中 普 通 全 日 制 在读 研 究 生 2 2 0 0 余 人 已 毕 业 研 究 生 3 7 0 0 余人 他们 为 我 国 农 业 和经 济 建 设 做 出 了 重 要 贡献 中 国 农 业 科 学 院 拥 有 优 良的 科研 设 施 设备 大 量的 前沿课 题 项 目 充 足 的 科研 经 费 丰 富 的 图书文 献 资 源 流 的导 师 队 伍 及 厂 泛 的 国 际合 作 交 流 等 为 研 究 生 开展 学 术 研 究 参 与 课 题 实 践 锻 炼创 新 能 力 提 供 了 强 大 的 科 研 支 撑 目 前 全 院 建 有 农作 物 基 因 资 源 与 基 因 改 良 国 家 重 大 科 学 工 程 5 个 国 家 重 点 实 验 室 1 4 个 农 作 物 改 良 中 心 5 个 国 家 重 点 野 外 科 学 观 测试 验 站 3 个 国 家 工 程 技 术 研 究 中 心 3 个 国 家 质 检 中 心 1 座 国 家 农作物种 质 资源长 期 库 1 座 国 家 农业 微 生 物 菌 种资 源库 1 座 馆 藏文 献 2 1 O 余 万 册 3 3 万 余种 的 国 家 农 业 图 书馆 建 有 数据 量 8 0 G 以上 的 大 型 农 业 科 学 数据 库 农 科 院 建 院 5 0 年来获 奖 成 果 2 4 9 5 项 其 中 国 家级成 果奖 2 7 3 项 ; 十五 和 十 五 科 研 经 费 总计 4 3 _4 亿 元 中 国 农 业 科 学 院 研 究 生 院 现 有 两 院 院 士 1 1 人 博 士 研 究 生 导 师 4 5 0 余 人 硕 士 研 究 生导 师 1 0 0 0 余 人 任 课 教 师 3 5 0 余 人 其 中 近 7 0 % 教 师 为学 院科 研 骨 干 直 接 参 与 研 究 生 的课 程 教 学 学 科 专 业涉 及 农学 理 学 工 学 管 理 学 4 大 门 类 涵 盖 了 1 5 个 级 学 科 其中有作 物学 园艺 学 农 业 资 源 利 用 植 物 保 护 畜牧 学 兽 医 学 和 农林 经 济 管 理 7 个 博 士 学位 级学 科 学 位 授 权 点 4 4 个 二 级学 科 博 士 学位 授 权 点 ;8 个 硕 士 学位 级学 科 学位 授 权 点 5 8 个 ( 含 2 个 专业 学 位 授权 资格 ) 二 级 学科 硕 士 学位 授 权 点 ;8 个 博 士 后 流动 站 中 国 农 业 科 学 院研 究 生 教 育 密 切 关 注 国 际 教育 发 展 及 科 技 前 沿 积 极 开 展 国 际合 作 已 与 世 界 上 6 0 多 个 国 家或 地 区 的 农 业 科 研 机构 大 专 院 校 建 立 了 多种 形 式 的 双 边 交 流与 合 作 关 系 与 意 大 利 加拿 大 荷 兰 等 国 家有 关大 学开 展 了 合作 培 养 博 士 研 究 生 项 目 中 国 农 业 科 学 院 研 究 生 院 1 9 9 9 年 被 教 育 部 和 国 务 院 学 位 委 员 会 授予 全 国 学 位 与 研 究 生 教 育 管 理 先 进集 体 称 号 2 0 0 8 年 获 北京 市 学 位 与研 究 生 教 育 管 理 先 进 集 体 有 3 篇全国百 1 篇 北 京 市 优 秀 博 士 学 位 论文 2 0 0 2 年 以来 研 究 生 院 以 农 学 门类第 篇优 秀 博 士 学 位 论文 名连续 7 年 荣 列 中 国 流研 究生院 称号 2 0 0 9 年 中 国 农业 科 学院 研 究 生 院 将 迎 来 3 0 周 年 作 为 中 国 农 业 科学 院长远 发 展 战 略 高 层 次人 才 培 养 基 地 的 主 力 军 研 究 生 院 将 秉 承 明德 格 物 博学 笃 行 院 训l 追 求 高层 次 研 究 型 国 际化 有 特 色 的办 学 模 式 努 力把研 究 生院 建设 成 为 国 内 流 国 际 知 名 的 培 养和 造 就 高 层 次 农业 科 技 人 才的重 要 基 地
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

科研部门
组织机构据2017年5月研究所官显示,研究所拥有6个研究室、1个农业部重点实验室、1个农业部监督检验 测试中心、1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1个联合实验室、1个开放实验室、2个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中心、5个试验基 地(站)、2个挂靠学会。
文化传统
形象标识
精神文化
形象标识
所徽研究所所徽是DNA形状的艺术图案构成,以象征生物技术的绿色为主色调,图案上的圆点为红色。 所徽内部绿色的环下方较宽,中间是研究所英文简称BRI。
精神文化
研究所精神:敬业执着、严谨探索、继承开拓
谢谢观看
研究所围绕作物和资源与环境两大学科集群,坚持植物和微生物的交叉与融合,在作物功能基因组、作物蛋 白质组与代谢工程、作物分子育种技术、微生物功能基因组、微生物蛋白质工程和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与应用等 六个优势研究领域内确立重点研究方向,系统开展前沿理论与前沿技术研究。
据2017年5月研究所官显示,研究所有在职职工132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研究所拥有6个研究室、 1个农业部重点实验室、1个农业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拥于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
研究所研究室:作物基因组与遗传改良研究室、植物分子与生物学研究室、作物分子育种研究室、微生物酶 工程研究室、分子微生物学研究室、转基因生物安全研究室
农业部重点实验室:农业部农业基因组学重点实验室(北京) 农业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农业部转基因植物用微生物环境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 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农业基因资源与生物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联合实验室:中国——巴西农业科学联合实验室 开放实验室:中关村开放实验室 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反应器技术研究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玉米功能基因与分子 改良研究中心
中国农业科学院2018年面向香港、澳门、台湾地区招收研究生简章

中国农业科学院2018年面向香港、澳门、台湾地区招收研究生简章中国农业科学院成立于1957年,是国家级农业综合研究机构,拥有42个研究所,分布在全国18个省、市、自治区。
作为全国规模最大、学科最全、研究实力最强的国家级农业科研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以其实验设备精良、国家级重点研究课题多、基础设施完善、课题经费充足、导师队伍强大以及国际合作广泛等优势,为研究生培养提供了强大的科技支撑和良好的学术氛围。
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1979年成立,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成为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全院现有两院院士12人,导师1700余人,其中博士生导师近600人。
学科专业涉及农学、理学、工学和管理学4个门类,涵盖17个一级学科。
具有生物学、生态学、作物学、园艺学、农业资源与环境、植物保护、畜牧学、兽医学、草学、农林经济管理等10个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51个博士学位二级学科授权点;12个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63个硕士学位二级学科授权点。
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教育坚持以“院所结合、两段式培养”为特色,为我国农业科技事业培养了大批高层次人才。
热忱欢迎香港、澳门、台湾地区考生报考我院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一、报名2018年,我院面向港澳台地区研究生招生报名包括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两个阶段。
所有参加港澳台研究生招生考试的考生均须进行网上报名,并进行现场确认网报信息和缴费。
(一)考生报考资格1.考生所持身份证件符合以下条件之一:(1)港澳地区考生,持香港或澳门永久性居民身份证和《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2)台湾地区考生,持在台湾居住的有效身份证明和《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
2.报考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以下简称硕士生)须具有与内地(祖国大陆)学士学位相当的学位或同等学历。
报考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以下简称博士生)须具有与内地(祖国大陆)硕士学位相当的学位或同等学历。
3.品德良好、身体健康。
4.有两名与报考专业相关的副教授以上或相当职称的学者书面推荐。
中科院基本形象标识

学校基本形象标识1、中国科学院院徽2、研究生院校训“博学”源自《中庸》中“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的首句,是希望我们的学生通过刻苦学习和实践,获得广博的知识,不仅懂得自己攻读的专业,也能跨越学科的边界涉足其它的领域;不仅有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的训练,还要有一定的社会、历史、人文、艺术的修养;不仅要有较全面又相对合理的知识结构,还要有远大的抱负和广博的胸怀,面向社会,看待人生,走向未来,在生命途中永无止息地学习和充实自己。
“笃志”源自《荀子·修身》中“笃志而体,君子也。
”意思是具有坚定意志并能付诸实践的人,才是君子。
其实路院长重视的“笃志”是有新意的,他曾讲过:“在发展我国科学技术,振兴中华的伟大实践中……要努力向钱学森、邓稼先、李四光、钱三强、吴文俊、彭加木、蒋祝英和蒋新松那样的杰出科学家学习。
因为在他们身上,体现了对共产主义崇高理想的坚定信仰和对科学事业执著追求的完美统一。
他们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是全中国科技工作者学习的楷模。
”(引自路甬祥在中科院纪念建党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路院长还说:“我们要坚持德才兼备的标准,……对青年骨干进行理想信念和优良传统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尽快成长成才”。
(引自路甬祥《为知识创新工程提供组织保证和精神动力》)所以,以崇高的理想及对科学事业心的不懈追求,投身于振兴中华的伟大实践而忘我地工作,就是今天“笃志”的含意。
"格物明德"都源自《礼记·大学》。
宋代朱熹以后,《大学》已被公认为儒家的主要经典之一,它所提倡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以及“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是自汉唐以来历代士人毕生追求的理想,对当代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同样有深刻的启示。
"格物”是《大学》中八条目的首目,也是八条目的基础。
它是说要想达到“治国、平天下”的最高理想,首先要做的是仔细研究探察天下的万事万物,推究它们存在变化的真实道理,只有懂得其中的“理”,才能获得丰富的知识,这样才有智慧,从而使自己的意念诚实,心志端正,不受外物诱惑而达修身。
中国农科院博士招生简章2024

我国农科院(我国农业科学院)是国家级综合性农业科研机构,承担着农业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和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任务。
每年,我国农科院都会面向全国选拔一批优秀学子进入博士研究生阶段学习,为培养高层次、高水平的农业科技人才做出贡献。
2024年我国农科院博士研究生招生即将启动,以下是招生简章及相关内容。
一、招生专业和研究方向1. 农业生物技术与利用专业研究方向:农业生物技术,生物资源与利用,转基因作物与品种改良。
2.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研究方向:农业资源利用与管理,农业环境保护与修复,农业生态系统健康。
3. 农业经济管理专业研究方向:农业经济与管理,农业政策与决策分析,农业企业管理。
4. 农业工程专业研究方向:农业装备与机械化,农业工程项目管理,农业遥感与GIS。
二、招生条件1. 具有硕士学位或具有同等学历背景。
2. 具有相关专业背景,有较强的学术研究兴趣和潜力。
3. 考试成绩优异,符合我国农科院博士研究生入学条件。
三、招生程序1. 全球信息站报名:符合条件的考生可以在指定时间内登入我国农科院研究生院冠方全球信息站进行全球信息站报名。
全球信息站报名材料包括个人唯一识别信息明、学历证书、学位证书、推荐信等。
2. 考试安排:通过初审的考生将参加我国农科院组织的统一考试,考试内容包括专业课考试和英语水平测试。
3. 录取公布:录取结果将在我国农科院研究生院冠方全球信息站上公布,并通过邮件通知录取考生。
四、奖学金政策我国农科院设立了多种奖学金,包括国家奖学金、院级奖学金等。
奖学金的评定标准主要依据考生在入学考试中的成绩、综合素质和研究潜力等。
五、申请截止时间考生需在指定时间内完成全球信息站报名和提交相关材料,具体截止时间以我国农科院研究生院冠方全球信息站公布为准。
六、通联方式我国农科院研究生院冠方全球信息站:xxx通联通联方式:010-xxx电流新箱:xxx以上是2024年我国农科院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及相关内容,希望广大研究生考生能够认真阅读招生简章,严格遵守招生程序,积极备战考试,踊跃报名参加考试,共同为建设我国农业科技事业贡献力量。
针对农学统考:中国农业科学院介绍

本文导读:中国农业科学院在全国17个省、市、自治区共设有41个研究所,研究领域覆盖我国主要农作物、畜禽与特种经济动植物遗传育种、栽培饲养、疾病防治、产后加工、质量标准与检测、农业经济与农村发展、农业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农业工程以及农业高新技术等学科领域。
根据教育部统一安排,从2008年起,硕士研究生全国统一入学考试农学门类初试科目和内容将进行调整。
据了解,调整后的初试科目为4门,即政治理论、外国语、农学门类公共基础、农学学科基础综合。
其中:农学门类公共基础设数学和化学两个科目,由招生单位从中选定,也可由考生经招生单位同意后从中任选。
农学学科基础综合按动植物类学科群(含18个二级学科)和农学门类其它学科(含16个二级学科)分设考试科目,动植物类学科群各学科设置动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科目,由招生单位从中选定;其它学科由招生单位自定科目,考察范围须至少涵盖相关学科专业本科教学阶段两门主干课程。
调整后初试科目的总分为500分,其中:政治理论和外国语各100分,另两门基础课各150分。
海文教育集团提醒考生:由于今年农学门类初试科目的改革与招生单位的政策规定联系紧密,考生应提前做好相关准备,并及时了解拟报考招生单位的相关信息,并咨询有关政策。
我国以农为特色的大学或研究生院主要有中国农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华中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南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福建农林大学、山东农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河北农业大学等(排名不分先后)。
鉴于考生对于院校概况、招生计划、报录信息的匮乏,特向08年的考生重点推荐一所农业优势院校以供参考: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在全国17个省、市、自治区共设有41个研究所,研究领域覆盖我国主要农作物、畜禽与特种经济动植物遗传育种、栽培饲养、疾病防治、产后加工、质量标准与检测、农业经济与农村发展、农业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农业工程以及农业高新技术等学科领域。
中国农业科学研究院

中国农业科学研究院
中国农业科学研究院(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CAAS)成立于1957年,是中国农业科研领域最高
级别的综合性研究机构,也是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国家创新型国家级研究机构和科技创新中心。
中国农业科学研究院的使命是服务农业、农村和农民,提供科学决策支持,推动农业科技全面进步。
主要任务包括开展原创性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推动农业科技创新与转化,提供科学决策咨询和技术指导,培养农业科技人才,参与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等。
中国农业科学研究院下设多个研究所和实验中心,研究方向涵盖了农业生物技术、植物科学、动物科学、农田水土、农产品质量与安全、农村发展、农业气象和遥感等。
研究院拥有一支由博士研究员、硕士研究员和高级工程师组成的科研团队,他们致力于解决农业生产、生物资源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重大科技问题。
近年来,中国农业科学研究院在科研创新方面取得了许多成果。
例如,其农学研究所在农作物品质改良、抗逆性培育和遗传改良方面进行了重要研究;植物保护研究所在绿色防控技术、农药残留监测和病虫害防控等方面取得了突破;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在现代畜牧业发展和动物健康等领域进行了重要研究。
中国农业科学研究院还致力于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与多个国
家和国际组织开展了广泛的合作项目,促进了农业科技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未来,中国农业科学研究院将继续发挥国家农业科技创新的引领和支撑作用,加强农业领域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推动农业科技转化和农村发展,提供科学决策咨询,为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征集“院训、院歌”启事附件1:院徽标志及释义
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的院
徽由“汉印农字图案”为核心,加
中英文校名组成。
选取汉代古印
“农”字,造型端庄稳重,结构严
谨,笔画间疏密有致,古朴雄浑,
既体现了中国农业及农业科技悠久
的发展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也突
出强调了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作为国家级高层次农业人才培养基地的主流地位。
“农”字内涵丰富而深远,集中表达了大农业的整体概念。
该“农”字由上下两大部分组成:其中上半部分为两个“人”面向“田”作业的图案形成的象形文字,形象地表达了中国传统农业的耕作形态与其中的协作精神;下半部分为“辰”字:既寓意辰时(上午七点至九点),又代表日子和时光,代表中国传统的农时概念。
揭示了农业与季节、时辰、天气等客观因素的紧密关系,也有珍惜光阴、勤奋作业的警世鞭策之意。
结合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的发展目标和教学科研的具体情况,其中包含的勤奋刻苦、脚踏实地、只争朝夕与团结协作精神,具有十分隽永而深远的现实意义。
由此“农”字构成的视觉符号,在整体上表达了大农业的宏观概
念之同时,其部分笔画也形象地呈现了英文字母E (education教育/Excellent优秀的、卓越的)、W (World世界的)、H (High高端的、高等的)、F (Farming农业、农事/Food食物、食品-民以食为天)。
对应地表示研究生院作为高等农业教育机构的性质、地位、任务和国际化发展目标。
整体标志为圆形,而其中的核心图案的“农”字为方形,体现了“天圆地方”,“天地相合”的传统思想;整齐的直线与圆润曲线之间形成了动静有致的对应关系,以乾坤概念反映了“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厚德以载物”的朴素哲学思想;同时,也寓意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严谨、务实的治学理念和规范的管理作风,象征着勃勃的发展生机和广阔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