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稿《世说新语》名篇选译讲诉
《世说新语》原文赏析及译文

《世说新语》原文赏析及译文第一篇:《世说新语》原文赏析及译文孙子荆以有才,少所推服,唯雅敬王武子。
武子丧,时名士无不至者。
子荆后来临尸恸哭宾客莫不垂涕。
哭毕,向床曰:“卿常好我作驴鸣,今我为卿作。
”体似真声,宾客皆笑。
孙举头曰:“使君辈存,令此人死!(选自《世说新语》)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4分)⑴、少所推服.()⑵、时.名士无不至者()⑶、莫.不垂涕()⑷、使.君辈存()10、给文中划线句划分停顿。
(2分)子荆后来临尸恸哭宾客莫不垂涕。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6分)⑴、孙举头曰:“使君辈存,令此人死!⑵、因恸绝良久。
月余亦卒。
12、王子猷和孙子荆悼念亡者的方式分别是什么?你如何理解他们独特的悼念方式?(5分)参考答案9、⑴、佩服⑵、当时..⑶、没有谁⑷、让.10、子荆后来/临尸恸哭/宾客莫不垂涕。
11、⑴、孙子荆抬起头说:“让你们这类人活着,却让这个人死了!”⑵、于是痛哭了很久,几乎要昏过去了。
过了一个多月,(子猷)也死了。
12、子猷的悼念方式是弹琴,孙子荆的悼念方式是学驴叫。
子猷与子敬有着深刻的手足之情,子敬“素好琴”,子猷奔丧时抚琴即像抚人,以此来表达自己的哀思;王武子生前喜欢听孙子荆学驴叫,孙子荆以驴鸣代替悲歌,表达丧友之痛。
参考译文孙子荆(孙楚西晋诗人)仗着自己有才华,很少有他看得起的人,唯独敬重王武子(王济)。
王武子去世后,名士们都来吊唁。
孙子荆后到,面对尸体痛哭,客人们也受感染跟着流泪。
孙子荆哭罢,对着灵床说:“你一直喜欢我学驴叫,今天我学给你听。
”他叫的声音和真的一样,客人们都笑了。
孙子荆抬起头来说道:“让你们这些人活着,却让这样的人死了!”二【甲】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
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
”语时了不悲。
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
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
”因恸绝良久。
月余亦卒。
【乙】孙子荆以有才,少所推服,唯雅敬王武子。
世说新语一则原文及翻译

孙子荆以有才,少所推服,唯雅敬王武子。
武子丧,时名士无不至者。
子荆后来临尸恸哭宾客莫不垂涕。
哭毕,向床日:“卿常好我作驴鸣,今我为卿作。
”体似真声,宾客皆笑。
孙举头日:“使君辈存,令此人死!(选自《世说新语》
参考译文
孙子荆(孙楚西晋诗人)仗着自己有才华,很少有他看得起的人,唯独敬重王武子(王济)。
王武子去世后,名士们都来吊唁。
孙子荆后到,面对尸体痛哭,客人们也受感染跟着流泪。
孙子荆哭罢,对着灵床说:“你一直喜欢我学驴叫,今天我学给你听。
”他叫的声音和真的一样,客人们都笑了。
孙子荆抬起头来说道: “让你们这些人活着,却让这样的人死了!"。
大学语文《世说新语》原文及翻译

【世说新语】刘义庆。
【言语】钟毓、钟会少有令誉。
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钟繇曰:“可令二子来!”于是敕见。
毓面有汗,帝曰:“卿面何以汗?”毓对曰:“战战惶惶,汗出如浆。
”复问会:“卿何以不汗?”对曰:“战战栗栗,汗不敢出。
”译文:钟毓、钟会兄弟俩少年时就有好名声,钟毓十三岁时,魏文帝听说他们俩,便对他们的父亲钟繇说:“可以叫两个孩子来见我!”于是下令赐见。
进见时钟毓脸上有汗,文帝问道:“你脸上为什么出汗?”钟毓回答说:“战战惶惶,汗出如浆。
”文帝又问钟会:“你为什么不出汗?”钟会回答说:“战战栗栗,汗不敢出。
”钟毓兄弟小时,值父昼寝,因共偷服药酒。
其父时觉,且托寐以观之。
毓拜而后饮,会饮而不拜。
既而问毓何以拜,毓曰:“酒以成礼,不敢不拜。
”又问会何以不拜,会曰:“偷本非礼,所以不拜。
”译文:钟毓兄弟俩小时候,一次正碰上父亲白天睡觉,于是一块去偷药酒喝。
他父亲当时已睡醒了,姑且装睡,来看他们怎么做。
钟毓行过礼才喝,钟会只顾喝,不行礼。
过了一会,他父亲起来问钟毓为什么行礼,钟毓说:“酒是完成礼仪用的,我不敢不行礼。
”又问钟会为什么不行礼,钟会说:“偷酒喝本来就不合于礼,因此我不行礼。
【文学】钟会撰《四本论》始毕,甚欲使秘公一见。
置怀中,既定,畏其难,怀不敢出,于户外遥掷,便回急走。
译文:钟会撰著《四本论》刚刚完成,很想让嵇康看一看。
便揣在怀里,揣好以后,又怕嵇康质疑问难,揣着不敢拿出,走到门外远远地扔进去,便转身急急忙忙地跑了。
文学帝尝令东阿王(曹植)七步中作诗,不成者刑大法。
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帝深有惭色。
译文:魏文帝曹丕曾经命令东阿王曹植在七步之内作成一首诗,作不出的话,就要动用死刑。
曹植应声便作成一诗:“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箕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魏文帝听了深感惭愧。
【任诞】步兵校尉缺,厨中有贮酒数百斛,阮籍乃求为步兵校尉译文:步兵校尉的职位空出来了,步兵厨中储存着几百斜酒,阮籍就请求调去做步兵校尉。
《世说新语》及翻译讲解

《世说新语》及翻译1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①。
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
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
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②!”遂携拯如初。
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注释】①避难(nàn):这里指躲避汉魏之交的动乱。
辄:立即;就。
②疑:迟疑;犹豫不决。
纳其自托:接受了他的托身的请求,指同意他搭船。
【译文】华歆、王朗一同乘船避难,有一个人想搭他们的船,华歆马上对这一要求表示为难。
王朗说:“好在船还宽,为什么不行呢?”后来强盗追来了,王朗就想甩掉那个搭船人。
华歆说:“我当初犹豫,就是为的这一点呀。
已经答应了他的请求,怎么可以因为情况紧迫就抛弃他呢!”便仍旧带着并帮助他。
世人凭这件事来判定华歆和王朗的优劣。
2钟毓、钟会少有令誉①。
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钟繇曰:“可令二子来!”②于是敕见③。
毓面有汗,帝曰:“卿面何以汗?”毓对曰:“战战惶惶,汗出如浆④。
”复问会:“卿何以不汗?”对曰:“战战栗栗,汗不敢出⑤。
”【注释】①钟毓(yù)、钟会:是兄弟俩。
钟毓,字稚叔,小时候就很机灵,十四岁任散骑侍郎,后升至车骑将军。
钟会,字士季,小时也很聪明,被看成是非常人物,后累迁镇西将军、司徒,因谋划反帝室,被杀。
令誉:美好的声誉。
②钟繇(yáo):任相国职。
③敕(chì):皇帝的命令。
④战战惶惶:害怕得发抖。
浆:凡较浓的液体都可叫做浆。
按:惶、浆二字押韵。
⑤战战栗栗:害怕得发抖。
按:栗、出二字亦押韵。
【译文】钟毓、钟会兄弟俩少年时就有好名声,钟毓十三岁时,魏文帝听说他们俩,便对他们的父亲钟繇说:“可以叫两个孩子来见我!”于是下令赐见。
进见时钟毓脸上有汗,文帝问道:“你脸上为什么出汗?”钟毓回答说:“战战惶惶,汗出如浆。
”文帝又问钟会:“你为什么不出汗?”钟会回答说:“战战栗栗,汗不敢出。
”3钟毓兄弟小时,值父昼寝,因共偷服药酒①。
世说新语全文及译文

世说新语全文及译文王子猷尝暂寄人空宅住,便令种竹。
或问:“暂住何意?”王啸咏良久,直指竹曰:“何可一日无此君!”《世说新语》是我国南北朝时期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
是由南北朝刘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 403— 444)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梁代刘峻作注。
全书原八卷,刘峻注本分为十卷,今传本皆作三卷,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全书共一千多则,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遗闻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
王子猷在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
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
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
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
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世说新语》善用对比手法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生动传神。
《刘伶病酒》一文,通过两个片段来表现人物性格。
第一段中描写刘伶贪杯嗜酒的醉态,展现了他那颓丧萎靡的精神状态;第二段描写刘伶因失恋而忧愁憔悴的样子,展现了他饱受相思之苦、悲观绝望的心理状态。
醉态与病容形成强烈的反差,揭示了刘伶内心的极度矛盾,使刘伶这一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突出。
除了这些描绘醉态的佳句外,还有如下佳句:钟会数目王敦,会曰:“中圣人不死。
”既见王,与语,大悦,因问王曰:“何如时?”答曰:“甚得时。
”因论现在天下大乱,帝王虽有兵权,而无社稷,譬如灵龟无肛门,食量悬殊。
王子猷将去,宣语令更驾,便回,闻:“已更。
”犹乘流风也。
【译文】王子猷曾暂时借住在别人家里,就叫人家把庭院里的竹子种上。
有人问他:“您只在这里住一晚,什么意思呢?”王子猷吟啸了一会,说:“怎么能够一天没有这些君子呢?”【鉴赏】《世说新语》是由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是我国魏晋时期较有影响的一部著作。
它主要记述了东汉后期到晋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
它像一幅长长的历史画卷,生动地描绘了当时士大夫的精神面貌和生活情趣,也集中体现了魏晋时期“清淡玄远”的文学风尚。
世说新语的原文及翻译

世说新语的原文及翻译世说新语的原文及翻译《世说新语》全书原八卷,刘峻注本分为十卷,今传本皆作三卷,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
下面是世说新语的原文及翻译,为大家提供参考。
一陈仲举礼贤1.陈仲举①言为士则,行为世范②,登车揽辔③,有澄清天下之志。
为豫章④太守,至,便问徐孺子⑤所在,欲先看之。
主薄⑥白:" 群情欲府君先入廨⑦。
" 陈曰:" 武王式商容之闾⑧,席不暇暖。
吾之礼贤,有何不可?"「注释」①陈仲举:陈蕃,字仲举,东汉末年人。
与窦武等人谋除宦官不成,被害。
②言为士则,行为世范:言行成为当时人们的楷模。
③登车揽辔:指为官上任。
辔(p i ):马缰绳。
④豫章:汉代郡名,治所在今江西南昌。
⑤徐孺子:豫章郡隐士。
⑥主薄:掌管文书的官吏。
⑦廨(xi ):官署。
⑦武王式商容之闾:武王,周武王。
式,同" 轼" ,车前作扶手的横木,此为动词,意思是乘车时双手扶轼,以示敬意。
商容:殷商时期的贤哲,老子的老师。
闾:里巷的门。
「译文」陈仲举(陈蕃)的言行成为当时读书人的楷模,为官刚上任,就有澄清天下的志向。
担任豫章太守时,一到南昌就问徐孺子住哪里,要去探望他。
主薄说:" 大家伙儿的意思,是请太守您先到官府去。
" 陈仲举说:" 从前,周武王乘车经过贤人商容家门口,俯首而立。
敬贤礼士,席不暇暖,我要去拜访一下贤人,有什么不应该呢?"二鄙吝复生周子居①常云:" 吾时月不见黄叔度②,则鄙吝之心已复生矣③!"「注释」①周子居:周乘,字子居,东汉末年贤人。
②黄叔度:黄宪,字叔度,东汉末年贤人。
③鄙吝:粗鄙贪婪。
已复:竟然。
「译文」周子居(周乘)经常说:" 我只要一段时间见不到黄叔度(黄宪),粗俗贪婪的念头就又萌生了。
"三汪汪如万顷之陂郭林宗①至汝南,造袁奉高②,车不停轨,鸾不辍轭③;诣黄叔度,乃弥日信宿④。
世说新语30则名篇原文及翻译

世说新语30则名篇原文及翻译世说新语是一本古代中国的文学名著,记录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人物言行和事迹,被誉为中国古代散文的代表之一。
其中的30则名篇是这本书的经典之作,以下是其原文及翻译:1.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解析:人可以计划和谋划未来的事情,但最终能否成功,却需要看天意是否配合。
2.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解析:不喜欢别人对自己做的事情,也就不要去做那些会让别人不舒服的事情。
3.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解析:做为有志于大事的人,必须要始终保持激励自己的精神,任何事情都需要不断努力,而且目标是远大的。
4. “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解析:只有有才有德的人,才能得到别人的敬服和欣赏。
5.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解析:通过学习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通过教学可以知道别人的困难。
6. “志当存高远。
”解析: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不要局限于眼前的事物,要有远大的志向。
7. “不以结交广人,亦已足矣。
”解析:不一定要认识很多人,有几个足以信任和交往的人就已经足够了。
8.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解析:不经历一些困难和考验,就无法了解生活中真正重要的一些事情。
9. “日以继夜,斗其不息。
”解析:只有不断的努力,才能够坚持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
10. “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解析:面临死亡的时刻,人和动物都会有表达内心的欲望,表达方式却大不相同。
11.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解析:知道做事的方法不如爱好这个事情,爱好这个事情不如乐于这个事情。
12. “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矣。
”解析:只有真正去做了才能够更深刻的了解一件事情的内涵。
13.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乐。
”解析:知足常乐,不贪不妄,不仅避免麻烦,还能享受到人生的幸福与长乐。
14. “握发动,不觉其机。
”解析:做事不能冲动,动则坚决,静则谨慎。
《世说新语》原文及翻译

《世说新语》原文及翻译《世说新语》原文及翻译德行第一一陈仲举礼贤1.陈仲举①言为士则,行为世范②,登车揽辔③,有澄清天下之志。
为豫章④太守,至,便问徐孺子⑤所在,欲先看之。
主薄⑥白:" 群情欲府君先入廨⑦。
" 陈曰:" 武王式商容之闾⑧,席不暇暖。
吾之礼贤,有何不可?"「注释」①陈仲举:陈蕃,字仲举,东汉末年人。
与窦武等人谋除宦官不成,被害。
②言为士则,行为世范:言行成为当时人们的楷模。
③登车揽辔:指为官上任。
辔(p i ):马缰绳。
④豫章:汉代郡名,治所在今江西南昌。
⑤徐孺子:豫章郡隐士。
⑥主薄:掌管文书的官吏。
⑦廨(xi ):官署。
⑦武王式商容之闾:武王,周武王。
式,同" 轼" ,车前作扶手的横木,此为动词,意思是乘车时双手扶轼,以示敬意。
商容:殷商时期的贤哲,老子的老师。
闾:里巷的门。
「译文」陈仲举(陈蕃)的言行成为当时读书人的楷模,为官刚上任,就有澄清天下的志向。
担任豫章太守时,一到南昌就问徐孺子住哪里,要去探望他。
主薄说:" 大家伙儿的意思,是请太守您先到官府去。
" 陈仲举说:" 从前,周武王乘车经过贤人商容家门口,俯首而立。
敬贤礼士,席不暇暖,我要去拜访一下贤人,有什么不应该呢?"二鄙吝复生周子居①常云:" 吾时月不见黄叔度②,则鄙吝之心已复生矣③!"「注释」①周子居:周乘,字子居,东汉末年贤人。
②黄叔度:黄宪,字叔度,东汉末年贤人。
③鄙吝:粗鄙贪婪。
已复:竟然。
「译文」周子居(周乘)经常说:" 我只要一段时间见不到黄叔度(黄宪),粗俗贪婪的念头就又萌生了。
"三汪汪如万顷之陂郭林宗①至汝南,造袁奉高②,车不停轨,鸾不辍轭③;诣黄叔度,乃弥日信宿④。
人问其故,林宗曰:" 叔度汪汪如万顷之陂⑤,澄之不清,扰之不浊,其器深广⑥,难测量也。
"「注释」①郭林宗:郭泰,字林宗,东汉末年太学生领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造:到,至。 (古今异义)
“(王)造(戴)门不前而返”。 句式:省略句
4、雪夜访戴
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
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
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
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译文 :王徽之住在山阴的时候,一天夜里下大雪,他睡觉醒来,打开房门,
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上为甘露所沾,下为渊泉所润。
3、句式:
2、倒装句: 3、被动句
4、省略句: (王)经宿方至,(王)造(戴)门不前而返。
(三)原则:“信”、“达”、“雅”
四、拓展练习
课外阅读“作品选录”,选择1-2篇疏通文意 ,翻译重点词句。(见反页)
谢谢指导!
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 明辨是非的能力。 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 ”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培养文学情趣; 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 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 鼓舞我们前进。
举(之)以掷地 句式:省略句
3、王蓝田性急
仍:通“乃”,于是。 (通假字)
王蓝田性急。尝食鸡子,以箸刺之,不得,便大怒,
举以掷地。鸡子于地圆转未止,仍下地以屐齿蹍之,又
不得。瞋甚,复于地取内口中,啮破,即吐之。王右军
闻而大笑,曰:“使安期有此性,犹当无一豪可论,况 蓝田邪!”
内:通“纳”,放入 (通假字) 犹:副词,尚且 (必须译出的虚词) 豪:通“毫”,丝毫。 (通假字)
(二)考点
2、虚词:
3、句式:
②省略句,省主语“他”。
?
(三)原则
用“切分法”力争字字落实,译准考点词及特殊句式。
三、分组演练
第1组:《床头捉刀人》 第3组:《王蓝田性急》
预习要求: 1、翻译文段,在原文标出考点词句,并作批注。 2、自设一道翻译考题,并写出考点词句及翻译答案。
第2组:《泰山桂树》 第4组:《雪夜访戴》
然:但是
“乃……也”,判断句式。
荷:担负,承受 (古今异义)
2、泰山桂树
阿:山的角落 (古今异义)
于:对于 (必须出的虚词)
客有问陈季方:“足下家君太丘,有何 功德而荷天下重名?”季方曰:“吾于家 君譬如桂树生泰山之阿,上有万仞之高, 下有不测之深;上为甘露所沾,下为渊泉 所润。当斯之时,桂树焉知泰山之高,渊 泉之深,不知有功德与无也!”
《世说新语》名篇选译
用“切分法”落实文言文翻译得分点
一、关于《世说新语》
1、魏晋南北朝,“笔记小说”,南朝宋刘义庆召门客 编撰。1130则,36篇,长短不一,“随手而记” 。 2、记述汉末魏晋人物的言谈风尚和遗闻趣事。有“
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夙慧、容止、
任诞、简傲、俭吝、忿狷”等36类。
3、“魏晋风度”,褒贬不一。
二、本课知识点
(一)切分法
其
(将一个长句子切分成若干短语或词组,使翻译更有层次与针对性。)
如: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译:君子广博的学习,并且每天对自己进行检查反省,那么(他) 就智慧明达,行为没有过失了。
1、实词:
“参”: 检验,检查。 “而①”:递进连词,并且。 乎:“于”,对于。 ①状语后置,“日参省乎己”; 知:通“智”,智慧。 “而②”:并列连词,不译。
天下如此崇高的名望?”季方说:“我对于我的父亲就好像生长在泰山山腰 的一株桂树,上面是万丈高的陡壁山峰,下面有无法测量的深渊;树顶被甘 露沾湿,树根为泉水滋润,在这样的时候,桂树又怎么会知道泰山有多高, 渊泉有多深呢?所以我不知道我父亲有没有功德。” 陈季方: 聪慧、机智,寓父亲的褒扬于泰山桂树之喻,以曲折的方式回 答了客人的问话。
如“雅望非常”、“捉刀人”。
1、实词:
2、词类活用: 3、通 假 字: 4、疑难陌生词:
如“不足雄远国”、“不前而返”。
如“取内口中”、“无一豪可论”。 如“泰山之阿”。
(二)考点
《步步高》 P105-106
2、虚词:
1、必须译出的虚词: 如“然床头捉刀人”、“使安期有此性。”
2、不必译出的虚词: 如“当斯之时”、“不前而返”。 1、判断句:
使:假使。 犹:尚且。 豪:通“毫”,丝毫。
可论:值得称论。
4、雪夜访戴
因:于是,连词。 (必须译出的虚词)
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
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
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
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
前:上前。 (名作动)
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
地提起脚用木屐的齿去踩,又没有踩住。他愤怒极了,又从地上捡起鸡蛋放
进嘴里,把鸡蛋咬破又马上吐出来。王羲之听说这件事大笑说:“假使安王 期有这种脾气,尚且毫不足取,何况是他的儿子王蓝田呢!”
王蓝田: 做事急躁,缺少魏晋名士从容不迫的风度。
• 选句切分: 使 安 期 有 此 性 , 犹 当 无 一 豪 可 论 , 况 蓝 田 邪 ! 假使王安期有这种性格,尚且应当无有丝毫值得 • 全句翻译: 称论(的地方),何况他的儿子王蓝田呢! • 考点词语:
• 选句切分: 经 宿 方 至 , 造 门 不 前 而 返 。 经过一整夜方才到达,(王徽之)到了(戴家)门口 • 全句翻译: (却)不进去就回去了。 • 考点词语:
宿:一整夜。 前:上前,前往。 造:到,至。 而:助词,不译。
总 结
(一)切分法
(将一个长句子切分成若干短语或词组,使翻译更有层次与针对性。) 1、古今异义:
“斯”,此,这; “之”,衬字,不译。 为:被 句式:判断句
2、泰山桂树
客有问陈季方:“足下家君太丘,有何功德而荷天下重名? ” 季方曰:“吾于家君譬如桂树生泰山之阿,上有万仞之高,下 有不测之深;上为甘露所沾,下为渊泉所润。当斯之时,桂树焉
知泰山之高,渊泉之深,不知有功德与无也!”
译文:有人问陈季方说:“您的父亲太丘,有什么功业和德行,而蒙受了
匈奴使者:“魏王这人怎么样?”匈奴使者评价说:“魏王高雅的气度,非同寻常,但是坐 榻边上握刀的那个人才是真英雄。”曹操听后,就派人追去杀了这个使者。
曹操: 有谋略,多疑,狭隘,残暴
• 选句切分:魏 王 雅 望 非 常 , 然 床 头 捉 刀 人 , 此 乃 英 雄 也 。 魏王高雅的气度不同寻常 ,但是坐榻边上握刀的 • 翻译全句: 那个人,这才是真正的英雄。 • 考点词语: 非常:不同寻常。
1、床头捉刀人 捉:握,拿
(古今异义)
雄:称雄,威慑 (形作动)
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雄
远国,使崔季珪代,帝自捉刀立床头。既
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匈奴使
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
此乃英雄也。”魏武闻之,追杀此使。
“乃……也”:是 (判断句) 非同寻常 (古今异义) 然:转折连词,但是 (必须译出的虚词)
叫仆人备酒。环顾四周,一片洁白。他就起身徘徊,吟诵左思的《招隐诗》, 忽然想起戴逵。当时戴逵住在剡县,王徽之就连夜乘了小船去拜访他。船行 一夜方才到达,王徽之到了戴家门口却不进去。有人问他这是什么缘故,王
徽之说:“我本来是乘兴而去,而今兴尽而回,为什么一定要见戴逵呢?”
王子猷: 体现了魏晋士人洒脱不羁、率性而为的真性情。
3、王蓝田性急
王蓝田性急。尝食鸡子,以箸刺之,不得,便大
怒,举以掷地。鸡子于地圆转未止,仍下地以屐齿蹍
之,又不得。瞋甚,复于地取内口中,啮破,即吐之。 王右军闻而大笑,曰:“使安期有此性,犹当无一豪 可论,况蓝田邪!”
译文:
蓝田侯王述性情急躁。有一次吃鸡蛋,用筷子去戳鸡蛋,没有戳进
去,就大为恼火,把鸡蛋拿起来扔在地上。鸡蛋在地上转个不停,他就跳下
当斯之时,桂树焉知泰山之高,渊泉之深,不知有功德与无也! • 选句切分: 在这样的时候,桂树又怎么会知道泰山有多高,渊泉有多深 呢?(我)不知道(父亲)有功德呢还是没有功德啊。
“斯”:此,这;“之”:衬字,不译。 “焉知”:怎么知道。
• 全句翻译: • 考点词语:
省略句:“(吾)不知(家君)有功德与无也!
1、床头捉刀人
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珪代, 帝自捉刀立床头。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匈奴使 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魏武 闻之,追杀此使。
译文: 曹操将要接见匈奴的使臣,他自认为形貌丑陋,不足以威慑远方的国家,就让崔季
珪代替他接见,他自己则握刀站在崔季珪的坐榻边做侍从。接待完毕,(曹操命令)间谍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