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科举制的创立

合集下载

1-4 科举制的创立

1-4 科举制的创立

张九龄
柳宗元 韩愈ຫໍສະໝຸດ 欧阳修王安石司马光
蔡元培
材料一:科举应试者
从这些人数的变化, 说明科举制在教育 贞观年间,参加进士科考试的每年达千人 方面产生了哪些影 以上,录取极严,录取率只有百分之一二。 响呢?
继唐太宗后,武则天也大力提倡科 举,武则天时,科举应试者多至万人。
唐玄宗开元年间,科举出身的宰相, 占到三分之二。
策论:考生按策问临场撰文答题 类似今天论述
诗赋:考生临场按文题和规定的格律创作诗赋 类似今天作文
明经考试中的“帖经”,是封建统治者用儒 家学说统治、禁锢人们思想的表现。这种试 题题型,有利于强化记忆,但不利于读书人 发挥自己的见解。它类似于今天的填空题。
进士 状元 意即贡举的人员。唐代科目中以进士科最 科举考试以名列第一者为状元。进士科及 第的第一名为状元,也叫状头。宋代以殿试首名称状 被重视,明、清两代,始以进士为考中者的名称,凡 元。明、清会试以后,贡士须作殿试,分三甲取士, 是举人(乡试考中者)经过会试考中者为贡士,由贡 一甲三名,第一名为状元。 士经过殿试录取者为进士。 举人 榜眼 原指被推荐之人,为历代对各地乡贡入京应 科举殿试一甲第二名称榜眼。北宋初期, 殿试录取的一甲第二、三名都称榜眼,意思是指榜中 试者的通称。明、清两代,为乡试考中者的专称,作 双眼。 为一种出身资格,中了举人叫“发解”、“发达”, 简称“发”,习惯上俗称为“老爷”。 探花 科举殿试一甲第三名称探花。唐代进士曲 秀才 汉代以后,成为荐举人才的科目之一。唐代 江杏园初宴,称“探花宴”,以同榜俊秀少年进士二 三人为探花使,遍游名园,探采名花,探花之名始于 初期,设秀才科,后来渐渐废去,仅作为对一般儒生 此,宋代又称探花郎。 的泛称。
⑴ 限制人们的思想,不利于国家和社会 的长久进步;

第四课 科举制度

第四课 科举制度
教学资源
教法设计
本课重点
解决问题
本课
学生所得
课前准备
学生预习准备
教师教学准备
教学后记
年月日
注:1.本页手写;2.“课型”栏填写新授课、练习课、活动课、复习课、作文课等;3.其他栏均在授课前写好,“教学后记”栏在授课后写好。4.推门听课的行政、督学、教研组长等的签字位置在“教案编号”栏上面。
教学过程
(“三讲三不讲”:讲重点、难点,讲规律、拓展,讲易错、易漏、易混点;学生已会的不讲,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讲,讲了学生也不会的不讲)
让学生探讨魏晋时期九品中正制的弊病。
(1)官员大多只能从高门权贵中选拔,许多有真才实学的人不能为朝廷和国家出力。
(2)官员的选拔权力集中在地方权贵手中,不利于中央集权。
怎样解决这些弊病呢?利用考试选拔官员。
二、科举制的诞生与完善
现在,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17页的内容,找出在科举制度的产生过程中有哪几件重要事情。(学生阅读课文后,举手回答,教师归纳并板书。)一、隋朝时科举制诞生(板书)1、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板书)2、隋炀帝设进士科、科举制诞生(板书)
㈢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围绕一个问题进行了步步深入的探讨。现在,我想请同学们来总结一下,我们是围绕什么问题进行讨论的,又是怎样步步深入的?(学生总结)
知识结构或板书设计
人物
贡献
隋文帝
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
诞生阶段
隋炀帝
正式设置进士科,科举制正式诞生
唐太宗
扩充国学的规模,增加考试的人数
完善阶段
武则天
主备人
备课时间
教出时间
教案编号
教学内容
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

4.科举制创立

4.科举制创立

考什么? 分科考试
(隋唐)进士科:以策论为主,唐玄宗增加诗赋。 (唐朝)明经科:以儒家五经为主。
明法科:以律令为主。 明书科:以书法为主。 武举科:箭射、马枪、负重、言语、材貌 等
怎么考? 口试、帖经、墨义、策论、诗赋等
帖经:考官任择经书某一段,用纸条遮盖其中 几个字或几句话,令考生默写出来。各科考试, 均须帖经。 类似今天填空 墨义:从经书中编出若干个问题,要求考生用 经书原文回答 类似今天简答
议一议:
怎样去评价科举制度?
科举制有进步作用但也隐含弊端。
利:做为中国历史上通过考试选拔的一种基本制度, 科举制最大的特点就是“自由报名.公平竞争.择优 录取”为不同阶层出身的只是分子进入仕途提供了 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也为统治阶级选拔人才,治 理国家创造了一种机制。
弊: 科举制丝使大批知识分子醉心于功名,不愿 从事冷静的学术研究和深入的思考,不愿从事对国计 民生有实用价值的科学技术研究,一旦科考成功、金 榜提名,就逐渐沦为封建统治者附庸。
反对。
他的话不妥,因为熟悉朝廷事 物礼仪只是有利于当官以后从 形式上办好朝廷上的事情,但 这不是当官的必要条件。
阅读分析2: P21页
这两段话表明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是 世界上最早的考试制度,明确指出 中国古代考试制度及现代各国考试 制度之间的渊源关系,这说明,中 国古代考试选官制度对世界文明发 展产生过一定的影响。
谢谢欣赏
THANK YOU FOR WATCHING
炀帝:正式设置进士科 意义:打破门第限制,
将选官权集中到中央
二、科举制的完善
唐朝科举制的完善与哪些皇帝有 关?
看书、讨论并归纳: 他们分别为科举制度的完善做了哪些贡献?
你来告诉我:

历史 第4课 科举制的创立

历史 第4课 科举制的创立
最为重要的科目:进士科和明经科
他们对科举制度的完善作出了什么贡献?
唐太宗 扩充国学规模; 进士科第一名 称状元
武则天 开殿试、设武举
唐玄宗 诗赋成为进士科 主要内容
唐太宗:
(1)大大扩充国学的规模; (2)将进士科考的第一名设为状元
“太宗皇 帝真长 策,赚 得英雄 尽白头”
秀才 举人 贡生 状元
科 举 制 的 创 立
诞生 隋炀帝:设进士科,科举制正式诞生
完善
唐太宗:扩充国学规模,进士第一名称状元 武则天:设殿试,开武举 唐玄宗: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考试内容
改善了用人制度
隋文帝:分科考试选拔官员
影响
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
时光倒流,假如你是生活在唐 朝的皇帝、高门权贵子弟、地 方官员、贫寒读书人,你会如 何评价科举制?
1.我国科举制正式诞生于?
A、唐玄宗时 A、隋文帝 B、武则天时 C、唐太宗时 B、唐太宗 C、武则天 D、隋炀帝时 D、唐玄宗
2.殿试的是哪位皇帝在位的时候开始的?
3.科举制被废除是在?
A、宋朝末年 B、元朝末年 C、明朝末年 D、清朝末年
4.隋唐以来的历朝统治者都沿袭使用科举制度, 其根本原因是科举制度?
苏轼
包拯
纪晓岚
王安石
欧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修
林则徐
司马光
他们都曾进士及第
柳 韩 宗 元 愈 陈子昂 张 白 九 居 龄 易 王维
岑参
王昌龄
金榜题名
名落孙山
独占熬头 连中三元 蟾宫折桂
天 下 英 雄 , 入 吾 唐 彀 太 中 宗 矣
科举考试的最大 获益者是谁?
——
封建最高统治者皇帝

第4课 科举制的创立

第4课  科举制的创立

第四课科举制的创立自主预习,自我提高一、科举制的诞生(1)、科举制度在隋朝产生的背景:魏晋以来,官员大多从各地)的子弟中选拔。

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

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的人,却不能到和担任高官。

(2)、科举制度在隋朝创立的过程:①帝开始用的方法来选拔官员。

他令各州人才,参加考试,合格的可以做官。

②帝时正式设置,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按选拔人才。

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3)、科举制度的作用: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以凭做官;选拔官吏的权利也从集中到。

二、科举制的完善(1)、唐朝科举制逐渐完善,常设的考试科目很多,以、两科最重要。

、、是完善科举制的关键人物。

(2)、①重视人才的和。

②时大力提倡,开创和。

③时成为主要的考试内容,亲自面试。

三、科举制度的影响(1)、科举制改善了,使得有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任职。

(2)、科举制促进了,士人用功读书的。

(3)、科举制也促进了,尤其因为进士科重视考,大大有利于的繁荣。

科举制影响的弊端:A\使大批知识分子醉心于科举考试,不愿从事学术研究和科技专研;B、科举考试控制了读书人,使知识分子的独立意识削弱,逐渐沦为统治者的附庸。

四、科举制结束的时间:科举制度在我国社会延续了年,直到被废除。

共同学习,合作提高1、阅读教材“科举制的诞生”思考:(1)魏晋以来,官员选拔制度的依据是什么?你作何评价?(2)针对上述弊端,隋文帝是怎样解决的?(3)正式创立科举制的是谁?科举选官有何重要意义?2、细读教材“科举制的完善”,完成以下问题:(1)唐太宗为什么扩充国学规模?他的举措使国家教育事业出现了什么景象?(2)殿试的实行对科举考试的完善有何作用?(3)武则天重视科举取得了什么样的成效?(4)唐朝为何会出现诗歌繁荣的景象?在唐朝成就斐然的文学艺术界人士繁若星辰,这说明了什么?3、细读教材“科举制的影响”完成以下问题:(1)见教材“活动与探究”,结合现在的考试制度,谈谈你的看法。

(2)你如何评价科举制度?回顾总结,建构知识网络出现:__________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

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

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

“我们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 采用的选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 试。” ——《英国大百科全书》
“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 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 我们中国学过去的。” ——孙中山
三、科举制的影响 1、改善了用人制度 2、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3、促进了文学艺术,特别是诗赋的发展 4、科举制对世界其他各国的考试选官制 度产生影响
人 生 得 意 须 尽 欢 , 莫 使 金 樽 空 对 月 。
朝 如 青 丝 暮 成 雪 。
君 不 见 , 高 堂 明 镜 悲 白 发 ,
奔 流 到 海 不 复 回 。
君 不 见 , 黄 河 之 水 天 上 来 ,
将 进 酒
三、科举制的影响 1、改善了用人制度 2、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3、促进了文学艺术,特别是诗赋的发展
二、科举制的完善 1、唐太宗扩大国学
二、科举制的完善 1、唐太宗扩大国学 (1)、原因:笼络人才
十 现 七 存 的 人 唯 一 中 一 张 最 状 元 少 卷 白 年 居 易 ——
慈 恩 塔 下 题 名 处 ,
赚 得 英 雄 尽 白 头 。
太 宗 皇 帝 真 长 策 ,
天 下 英 雄 , 入 吾 彀 中 矣
他们都是进士及第
纪晓岚
欧阳修 颜真卿
王安石
蔡元培
寇准
司马光
汤显祖
徐光启
他们都是进士及第
王昌龄 陈子昂 王维 岑参
张九龄
柳宗元 韩愈
一、科举制的诞生 1、创立: (1)隋文帝:分科考试 (2)隋炀帝:设进士科——科举制正式 创立 2、意义:
(1)出身不高但有真才实学的人能够做官 (2)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人名尽处是孙山 名落孙山 贤郎更在孙山外

第4课 科举制的创立

第4课 科举制的创立

科举制度诞生
常设考试科目: 常设考试科目:
秀才、明经、进士、 秀才、明经、进士、 明法、明书、 明法、明书、明算
唐太宗
唐太宗重视 人才的培养和选 拔。他即位后大 大扩充了国学的 规模,扩建学舍, 规模,扩建学舍, 增加学员。 增加学员。
国子监
• 殿试 • 武举
宋人殿试图
唐玄宗 —— 科举促进唐诗的发展
应试场面
大雁塔 唐代进士及第后,要题名大雁塔, 唐代进士及第后,要题名大雁塔, 考中进士称为“雁塔题名” 考中进士称为“雁塔题名”。
举子看榜图
1.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使有才识的 1.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 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 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 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 2.科举制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2.科举制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科举制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3.科举制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 3.科举制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 科举制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
课堂练习
1.我国科举制正式诞生是在哪个皇帝统治时 期: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高祖 D.唐太宗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高祖 D.唐太宗 .“天下英雄 入吾彀中” 天下英雄, 2.“天下英雄,入吾彀中”出自哪位皇帝之 口: A.隋文帝 B.唐玄宗 C.唐高祖 D.唐太宗 A.隋文帝 B.唐玄宗 C.唐高祖 D.唐太宗 科举制度在何时被废除: 3.科举制度在何时被废除: A.隋朝 B.明朝 C.清初 D.清末 A.隋朝 B.明朝 C.清初 D.清末
1.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 1.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需要加 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 强中央集权; 强中央集权; 隋文帝为什么要改
革选拔官员的方法? 革选拔官员的方法? , 2.为了选拔有真才实学的人做官 为了选拔有真才实学的人做官, 2.为了选拔有真才实学的人做官

4.科举制的创立

4.科举制的创立

学生默读明确
预习问题:
隋唐以前的政府是怎样选拔官员的? 有什么弊端?
程序: 1、独学“科举制的诞生”,思考。 2、同组交流; 3、展示评价奖励。
不必说 碧绿的菜畦 ,光 了解入门…… 高大的 滑的 石井栏 , 皂荚 树,紫红的 桑葚 , 也不必说 鸣蝉在树叶里长吟 ,肥胖的黄 贴经:考官任意选取 蜂 伏在菜花上
“五经”中的某一段用纸 条将其中的几个字或几句 轻捷的叫天子 ( 云雀 )忽然从草间直窜向 云 话遮盖住要求考生将其默 霄里去了。单是短短的泥墙根 一写出来。它是古代科举考 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 试“明经科”中的一种试 低唱 ,蟋蟀们 在这里弹琴。 题类型。 翻开断砖来,有时 会 遇见蜈蚣 , “五经”: 《尚书》、 还有 斑蝥 ,倘若用手指轻轻 《诗》、 《礼》、 《易》 、 按 住它的 脊梁 ,便会啪的一声, 《春秋》
科举制的诞生与发展:
科举制的创立 科举制的完善
隋文帝:开始科举
隋炀帝:创设进士科 唐太宗:扩大国学,严格考试 武则天:开设殿试,创设武举 唐玄宗:主考诗赋,亲自面试
科举考试的影响



政治统治上:扩大了统治基础 社会思想上:有利于思想的统一,但禁锢了思想 文化教育上:扩大了学校规模,促进了诗赋的兴盛 社会矛盾上:缓和了社会矛盾,缓和阶级矛盾 社会风俗上:读书求取功名成为社会风气 国际影响上:日本和新罗引入中国科举制 世界考试制度的开始 现实社会上:学习风气盛行 国家公务员考试
从 后窍喷出一阵烟雾 。
[思考]隋文帝为什么要改革选拔官员的方法?
1、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需要加强中央集权; 2、为了选拔有真才实学的人做官,才能有效地 进行统治。旧的选官制度使的选官实权控制在地 方官员手中,一些没有真才实学的人得以出任官 职,不利于隋王朝的统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举制度何时产生?在 何时得到完善,是如何 得到完善?它对中国乃 至世界产生怎样的影响?
一、科举制的诞生 二、科举制的完善 三、科举制的影响
一、科举制的诞生
我来问,你来答 科举制是在哪个朝代诞生的? 科举制在隋朝的诞生与哪两位皇帝相关? 文帝和炀帝分别为科举制诞生做了哪些工作? 你知道隋朝当时录取了哪些人? 科举制的诞生有什么历史意义?
小结
隋文帝
隋炀帝
隋唐科举制的历程表
开始用分科考试方法选拔官员
诞生
正式设置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唐太宗 扩充国学的规模,重视人才培养和选拔 武则天 唐玄宗 开始殿试和武举 将诗赋作为进士科主要考试内容
完善
高门权贵的子弟 原来把持选官实权的官员 出身低微的读书人 朝廷 1、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 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
他们都是进士及第
纪晓岚
欧阳修 光
汤显祖
徐光启
他们都是进士及第
王昌龄 陈子昂 王维 岑参
张九龄
柳宗元 韩愈
如果没有考试,你会不会认真读书?
2、科举制把“读书-科举-做官”连为一体,所以 要做官就得读书,科举制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展, 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
如果你准备参加科举考试, 得知唐玄宗规定诗赋作为今年 考试的内容,你会怎么做?
3、科举制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尤其因为进 士科重视考诗赋,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
4、加强了思想控制。 5、唐朝科举制在当时还影响到邻国,新罗、日本 都曾通过考试选官。
与科举制有关的诗句:
1、皇榜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 2、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3、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4、慈恩寺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 5、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想一想:
隋朝为什么要采用科举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
科举制创立前,做高官必须同时具备:
本人要出自高门权贵家庭;必须有地方官员和高 门权贵的推荐。
阅读P18页的内容,找出隋唐时期 科举制度完善过程中的几件重要 事件?
二、科举制的完善
唐时科举考的科目较多,以哪两科最重要? 常设考试科目:明法、明书、明算、 明字、三史科、开元礼科
请你来回答
最为重要的科目:进士科和明经科
唐朝科举制的完善与哪些皇帝有关?
看书、讨论并归纳:
他们分别为科举制度的完善做了哪些贡献?
扩大国学规模 进士科第一 名称状元
唐太宗
状 元 卷
一个读书人从童生到生员(秀才)要经过县试、 府试和院试三级考试;考中生员后,还要经过乡试、 会试和殿试更为高级的司级考试。有人统计,从童生 到状元要经过数十次的具体考试。
“天下英雄尽入吾 彀(gòu)中!”
据史书记载,唐太 宗见新科进士鱼贯而出, 大喜道:“天下英雄, 入吾彀(gòu)中矣!”
他们参加的武举、殿试考试出现在何时?
开设武举和殿试
武则天
诗赋为进士科考 试的主要内容
唐玄宗
三、科举制的影响
科举制按照考试成绩 选拔人才,会给下列社 会阶层带来什么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