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课 科举制的创立

合集下载

初一下历史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

初一下历史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

科 举 教育: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制 的 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促进唐 文学 : 影 诗的繁荣。 响
对世界文明发展产生过一定的 世界: 影响。(如新罗、日本)Βιβλιοθήκη 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
回忆去岁饥荒,五六七月间,柴米尽枯竭,贫 无一寸铁,佘不得,欠不得,虽有近亲远戚,谁敢 雪中送炭。 侥幸今朝科举,一二三场内,文章皆合适,中 了五经魁,名也香,姓也香,不拘张三李四,都来 锦上添花。
应试场面
贡院考场
举子看榜图
捷报
二、科举制的完善
1.朝代:唐朝 2.人物:唐太宗 武则天 唐玄宗 3.过程 (1)唐太宗:扩充国学规模,增加考试人数 (进士科第一名称状元) (2)武则天:增设殿试、武举 (3)唐玄宗:丰富考试内容,诗赋成为进士 科主要考试内容
三、科举制度的影响
政治: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识的
武举考试内容:
负重、骑射、步射、马枪等技术
殿试
我还要准备参加皇帝亲自主 持的殿试。这样,既增加了考试 的严格性,又增加了我们的光荣 感,觉得自己是“天子门生”了, 更加忠君爱国。
诗赋
推动文化的繁荣(诗歌) 和教育的发展
秀才 举人(解元) 贡生(会元) 进士(状元)
他们谁的成绩好?
2003年6月25日四川发 现清代科举考试准考 证和补考证。 这是在四川成都发现 的清代科举考试准考 证《院试卷结票》 (左)和补考证 (右)。清代科举考 试准考证名为《院试 卷结票》, 是清代光 绪年间成都府华阳县 的李升荣参加秀才考 试时所用。
第4课
科举制度的创立
1.背景:
一、科举制的诞生
魏晋以来,设立中正官考察人品, 把人按人品分为九个等级,得到上品评 价的人就可以推荐做高品的官,这叫做 “九品中正制”。 后来,高官大户把持了所有的高官 显职,各级中正官也由他们任命或直接 担任。于是门第出身作为品评的唯一标 准,是世族就得到好评,祖宗没做过高 官就一定得差评,形成了“上品无寒门, 下品无世族”的局面。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课件

你来告诉我:
唐时科举考的科目较多,
以哪两科最重要?
常设考试科目:明法、明书、明
算、明字、三史科、开元礼科
最为重要的科目: 进士科和明经科
隋唐科举制的历程表
初 隋炀帝 正式设置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创 唐太宗 武则天
隋文帝 开始用分科考试方法选拔官员
扩充国学的规模,重视人才和 选拔 开始殿试和武举
诞 隋文帝开始分科考试 生 隋炀帝时设进士科 科 举 制 度 完 善
唐太宗大大扩充国学的规模 武则天首创殿试和武举 唐玄宗将诗赋作为考试内容 改善了用人制度
影 响 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
状 元 卷
一个读书人从童生到生员(秀才)要经过县试、 府试和院试三级考试;考中生员后,还要经过乡试、 会试和殿试更为高级的司级考试。有人统计,从童 生到状元要经过数十次的具体考试。
状元匾
贡院考场
天下英雄,入我彀中矣
唐太宗
太宗皇帝真长策,
赚得英雄尽白头。 ——唐﹒赵嘏 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 春风得意马蹄急, 一夜看尽长安花。 ——孟郊
慈恩塔下题名处,
十七人中最少年。
白居易
举子看榜图
范进中举
范进中举
《儒林外史》中,范进未中举前穷困潦 倒,待到晚年一中了举,有人送银子,有人 送房子,有人送丫鬟,有人送衣服。就连平 日恶语相对的岳丈胡屠户,也送来了猪肉和 几千钱。而范进听说自己中举后,竟然发疯 了。
3、促进文艺事业的发展
意义:
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唐朝科举制的完善与哪些皇帝有关?
二、科举制的完 善
看书、讨论并归纳:他们分别为科举
制度的完善做了哪些贡献?
二、科举制的完善

七下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

七下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

你了解科举制后来如何吗?
太宗:扩充国学
严格考试
则天:殿试、武举
文帝:分科考试
玄宗:殿试诗赋 (完善科举)
炀帝:设进士科 (科举创立)
八股文 鼎盛 禁锢思想
察举制、
衰落
九品制
隋 唐宋 明清
科举制有进步作用但也隐含弊端
科举制使大批知识分子醉心于功名, 不愿从事冷静的学术研究和深入的思考, 不愿从事对国计民生有实用价值的科学 技术研究,一旦科考成功、金榜提名, 就逐渐沦为封建统治者附庸。
改变了什么制度? 欧阳修 颜真卿
王安石
蔡元培
司马光
寇准
汤显祖
徐光启
资料一:
资料剖析
“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这是唐人赵嘏(gǔ) 的诗,见《唐摭言》卷一引,形象地刻画出进士登第的难度。 正因其难,一旦登第就名闻士林,被比作登龙门,意味着可以 在仕途上飞黄腾达了。所以当时张瑰兄弟八人,七人进士出身, 一人制举(由皇帝特旨召试)出身,兄弟集会时不要制举出身的 坐在一起。足见进士科在各科之中,是最为人所看重的。以后 各朝沿袭科举制,实际就是沿袭进士科。
资料二:
贞观年间是进士科发展的关键时期,特别是贞观末年,唐太 宗扩大进士科,提高了进士的进身之阶,对于唐朝前中期科举 制的兴盛,无疑起了推动作用。通过考试选拔官员,为读书人 提供了做官的途径。
这些资料反映了科举制促进了什么事业的发展?
使社会上什么风气盛行?
诗赋
推动文化的繁荣(诗歌) 和教育的发展
三、科举制度的影响
第4课 科举制的创立
一、隋朝科举制度的诞生
1、隋文帝时期: 分科考试选拔官员
2、隋炀帝时期: 正式设置进士科 科举制正式诞生

【教学课件】第4课 科举制的创立

【教学课件】第4课  科举制的创立
12
金榜题名 名落孙山 独占熬头 连中三元 蟾宫折桂
2021/8/17
13
1919年,越南举行了最后一科会试,取中23名。此 后,科举制度在越南和世界历史上终于完全退出了 历史舞台
在漫长的1300年的科举考试中,曾产生出700多名 状元、近11万名进士、数百万名举人(至于秀才就 更不计其数了)。隋唐以后,几乎每一位知识分子 都与科举考试有着不解之缘和密切关系,从未参加 过科学考试的是极少数。中国历史上,善于治安邦 的名臣、名相,有杰出贡献的政治家、思想家、文 学家、艺术家、科学家、外交家、军事家等大都出 自状元、进士和举人之中。
2021/8/17
黄梅戏《女驸马》
为救李郎离家园 谁料皇榜中状元 中状元着红袍 帽插宫花好啊好新鲜 我也曾赴过琼林宴 我也曾打马御街前 人人夸我潘安貌 原来纱帽罩婵娟 我考状元不为把名显 我考状元不为作高官 为了多情李公子 夫妻恩爱花好月儿圆 喜洋洋 就等告假回故乡 见了李公子 我送他一个状元郎
1
第4课 科举制的创立
一、隋朝科举制度的诞生
1、隋文帝时期: 分科考试选拔官员 2、隋炀帝时期: 正式设置进士科 科举制正式诞生
二、唐朝科举制的完善
1、唐太宗时期: 扩充国学规模 开创殿试
2、武则天时期 开创武举
3、唐玄宗时期: 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
三、科举制的影响
1、改善用人制度
2、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20231/、8/17促进文艺事业的发展
10
2021/8/17
何 物 动 八人 月, 桂二 月 杏 花
11
2021/8/17
2006年10月1 日,韩国首尔, 身着韩国传统 服装的老年韩 国人正在扮演 参加一个国家 考试 “Gwageo” (科举)。 “Gwageo”最 早出现在公元 958年,是为了 选拔政府官员, 在1984年就废 除了。

第四课科举制的创立

第四课科举制的创立

1.阅读与分析

唐朝中后期的一位宰相李德裕认为:朝廷中 的大官,都应该由公卿子弟担任,因为他们熟 悉朝廷的事务和礼仪。出身贫寒的人,即使有 出众的才能,当官以后,因为不熟悉朝廷的事 情,也不能称职。李德裕对于科举制是赞成还 是反对?你认为他的话是否有道理?
李德裕反对科举制度。他的话是不妥的,因为熟悉 朝廷事物、礼仪只是有利于当官以后从形式上办好朝 廷的事情,但这不是当官的必要条件。
孙中山和英国大百科全书这两段
话,表明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是世 界上最早的考试制度,明确指出 中国古代考试选官制度与英国科 举考试制度及现代各国考试制度 之间的渊源关系。这说明,中国 古代考试选官制度对世界文明发 展产生过一定的影响。
潮州牌坊街之林大钦状元坊
( 白 居 易 )
“ 慈 恩 塔 下 题 名 处 , 十 七 人 中 最 少 年
影响:
对世界的影响:
练一练:
1、古人说人生有四大喜事是指:久旱逢 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 题名时。与“金榜题名”有关的制度正 式诞生于以下哪位皇帝统治时期( B )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太宗 D.唐玄宗
2、唐朝的科举考试中,最重要的两科是 ( D )
A.进士科、明算科 C.秀才科、进士科
魏晋以来,设立中正官考察人品,把人 按人品分为九个等级,得到上品评价的 人就可以推荐做高品的官,这叫做“九 品中正制”。 后来,高官大户把持了所 有的高官显职,各级中正官也由他们任 命或直接担任。于是门第出身作为品评 的唯一标准,是世族就得到好评,祖宗 没做过高官就一定得差评,形成了“上 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 ( 做上品官的
完善 武则天 开殿试、武举
唐朝
唐玄宗 把诗赋作为进士科考试内容

第4课 科举制的创立

第4课  科举制的创立

第四课科举制的创立自主预习,自我提高一、科举制的诞生(1)、科举制度在隋朝产生的背景:魏晋以来,官员大多从各地)的子弟中选拔。

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

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的人,却不能到和担任高官。

(2)、科举制度在隋朝创立的过程:①帝开始用的方法来选拔官员。

他令各州人才,参加考试,合格的可以做官。

②帝时正式设置,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按选拔人才。

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3)、科举制度的作用: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以凭做官;选拔官吏的权利也从集中到。

二、科举制的完善(1)、唐朝科举制逐渐完善,常设的考试科目很多,以、两科最重要。

、、是完善科举制的关键人物。

(2)、①重视人才的和。

②时大力提倡,开创和。

③时成为主要的考试内容,亲自面试。

三、科举制度的影响(1)、科举制改善了,使得有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任职。

(2)、科举制促进了,士人用功读书的。

(3)、科举制也促进了,尤其因为进士科重视考,大大有利于的繁荣。

科举制影响的弊端:A\使大批知识分子醉心于科举考试,不愿从事学术研究和科技专研;B、科举考试控制了读书人,使知识分子的独立意识削弱,逐渐沦为统治者的附庸。

四、科举制结束的时间:科举制度在我国社会延续了年,直到被废除。

共同学习,合作提高1、阅读教材“科举制的诞生”思考:(1)魏晋以来,官员选拔制度的依据是什么?你作何评价?(2)针对上述弊端,隋文帝是怎样解决的?(3)正式创立科举制的是谁?科举选官有何重要意义?2、细读教材“科举制的完善”,完成以下问题:(1)唐太宗为什么扩充国学规模?他的举措使国家教育事业出现了什么景象?(2)殿试的实行对科举考试的完善有何作用?(3)武则天重视科举取得了什么样的成效?(4)唐朝为何会出现诗歌繁荣的景象?在唐朝成就斐然的文学艺术界人士繁若星辰,这说明了什么?3、细读教材“科举制的影响”完成以下问题:(1)见教材“活动与探究”,结合现在的考试制度,谈谈你的看法。

(2)你如何评价科举制度?回顾总结,建构知识网络出现:__________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

第4课_科举制度的创立PPT课件

第4课_科举制度的创立PPT课件
Thinking In Other People‘S Speeches,Growing Up In Your Own Story
讲师:XXXXXX XX年XX月XX日
1、唐太宗:(1)大大扩充国学的规模; (2)进士科考中第一名称为——状元
2、武则天:首创殿试和武举 3、唐玄宗:(1)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考试内容
(2)曾8次面试科举应试者 三、科举制度的影响:
积极的:1、政治上:改善用人制度; 2、教育上: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3、文化上:促进文学艺术的发展。
消极的:1、考试内容成为束缚知识分子思想的枷锁。 2、科举制度也产生了家庭悲剧 。 3、科举制度导致官场腐败。
写在最后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Thank You
在别人的演说中思考,在自己的故事里成长
“五十少进士,三十老明经”
“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 (白居易)
课堂小结
隋文帝 隋炀帝 唐太宗 武则天 唐玄宗
开始 分科 考试
正式 设置 进士科
扩充 国学 的规模
殿试、 武举 的开始
诗赋成 进士科
主考 内容
课堂小结:
一、科举制度诞生两件大事(诞生于隋朝)
1、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 2、隋炀帝正式设置进士科,标志着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二、完善科举制度的三个关键人物:(唐朝时逐渐完善)
看书、讨论并归纳: 他们分别为科举制度的完善做了哪些贡献?
他为完善科举制采取了什么措施?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课件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课件

考什么?
分科考试
(隋唐)进士科:以策论为主,唐玄宗增加诗赋。
(唐朝)明经科:以儒家五经为主。
明法科:以律令为主。
明书科:以书法为主。
武举科:箭射、马枪、负重、言语、材貌等
唐朝科举制的完善与哪些皇帝有关?
二、科举制的完 善
看书、讨论并归纳:他们分别为科举
制度的完善做了哪些贡献?
2、关键人物

扩充了国学的规模
隋炀帝分别作出了哪些贡献?
隋文帝——分科考试选官
隋炀帝——设进士科(科举制正式诞生)
请思考:科举制度的诞生有什么样的作
用,它带来了什么样的变化呢?
总结: 门第不高(寒门)的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做官
选拔官吏的权力从地方集中到中央,有利于提 高政府办事效率,适应了统一的需要
二、科举制的完善
1、考试科目众多,以明经、进士率极底
进士科第一名称“状元”
现 存 的 唯 一 一 张 状 元 卷
唐太宗
开创殿试
创设武举
武状元苏乞儿
武则天
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考试内容
曾八次举行殿试
唐玄宗
你认为唐朝的进士科重视诗赋考 试好不好,为什么?
唐朝进士科重视考诗赋,对 于唐朝文学繁荣和发展、诗 歌艺术的普及与提高是有利 的。对于确立唐诗在中国诗 歌发展史上的地位有着很大 的促进作用。
AB
3 .我国科举制正式诞生是在哪个皇帝统治时期( B )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高祖 D.唐太宗 4.“天下英雄,入吾彀中”是哪个皇帝说的( A.隋文帝 B.唐玄宗 C.唐高祖 5.科举制度在何时被废除( D )
D

D.唐太宗
A.隋朝 B.明朝
C.清初 D.清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出示自学指导二:
1、图说历史:分别展示①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人物图片;②“唐太宗时新科进士鱼贯而出”图;③《武状元苏乞儿》剧照及状元曹鸿勋的殿试画面。引导学生讨论:
①你知道他们是谁吗?他们对完善科举制起到了什么作用?。
②唐太宗为完善科举制采取了什么措施?
③武举、殿试考试出现在何时?诗赋何时成为进士科主要考试内容?
课题
4、科举制的创立
主备人授课
备课时间
2011年2月
上课时间




1、了解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产生和完善的主要情况及影响。
2、通过讨论隋朝创立科举制度的原因、科举制度的影响等问题,培养学生从具体历史事实引出结论的能力。通过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共同学习、互相促进的能力。
3、科举制度的出现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历史进步,是隋唐繁荣的因素之一,符合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从而使学生认识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组成部分
基础题:
1.科举制度创立于( )
A.三国时期B.南北朝时期C.隋朝时D.唐朝时
2.科举制度正式创立时的皇帝是( )
A.隋文帝B.隋炀帝C.唐高宗D.唐太宗
3.开创“殿试”先例的皇帝是( )
A.隋炀帝B.武则天C.唐高宗D.唐玄宗
4.进士科是什么时候开设的?( )
A.隋文帝时B.隋炀帝时C.唐高祖时D.唐太宗时
5.明经考试的主要内容是( )
A.儒家经书B.诗赋D.书法、算学C.时务策
6.下面对科举制的影响叙述不正确的是
A.改善了用人制度B.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D.为高门权贵打开了做官之门C.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
提升题:
7.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下面问题。
材料一“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材料二一位唐朝官员说:“国家取士,远法前代,进士之科,得人为盛。”
2、科举制正式诞生于何时?有什么作用?
3、科举制逐渐完善是在什么时期?当时最重要的考试科目有哪些?
4、举出完善科举制的三个关键人物。
5、科举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多少年?有什么影响?
要求:带着问题看书十分钟,边看书边做标注,十分钟以后以小组竞赛的形式进行,看哪个小组表现最好。
以小组竞赛形式进行,每个小组先找后进生,回答不对再找中等生、优等生,对表现优秀的个人、小组多鼓励表扬。
2、阅读分析:对于下面这些说法,你有什么感想?可以结合现在的考试制度,谈谈你的看法。
英国大百科全书中说: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
伟大的民主革命家孙中山说过: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
要求:小组合作讨论,代表回答,8分钟以后以小组竞赛形式进行。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时期的什么选官制度?
(2)材料二中“前代”指哪个朝代?从材料二你能说出唐朝占主导地位的考试吗?
集体备课内容
自我补充




重点
科举制度创立、逐渐完善的过程和影响。
难点
科举制度与以往选官制度的本质区别和科举制的影响。




备课内容
自我补充
一、情境导入,揭示目标:
1、情境导入、板书课题:以引言中李昂拒绝说情的故事导入新课。并板书课题。
2、揭示目标:(多媒体出示)
二、新课过程:
(一)出示自学指导一:
1、隋文帝为什么要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
教师表扬最佳表现小组,尤其对第2题补充说明。(孙中山和英国大百科全书这两段话,表明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是世界上最早的考试制度,明确指出中国古代考试选官制度与英国科举考试制度及现代各国考试制度之间的渊源关系这说明,中国古代考试选官制度对世界文明发展产生过一定的影响。)
三、课堂小结:师生互动,总结归纳。
四、堂清练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