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科举制的创立》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 科举制的创立》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山东省高密市银鹰文昌中学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学案新人教版【学习目标】学案总编号:No.4 1.了解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产生和完善的主要情况以及它给隋唐社会带来的影响。
2.通过讨论科举制度的影响等问题,培养从具体历史事实引出结论的能力。
3.认识科举制度的出现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历史进步,符合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
【课前预习、课内探究】(我学习,我快乐;我思考,我收获!)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一、科举制的诞生⑴背景:①②⑵过程:①②⑶意义:①②二、科举制的完善1.最重要的科目:朝科举制逐渐完善,常设的考试科目以、两科最重要。
2.完善科举制的关键人物:、和3.完善措施:⑴唐太宗:①②⑵武则天:①②⑶唐玄宗:①②三、科举制的影响①②③四、科举制的废除科举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多年,直到1.你认为唐朝的进士科重视考诗赋好不好?为什么?”才被废除。
【自我测评】(细心造就成功!)【课后拓展】(走出教材,迁移发散,看你对基础知识的运用状况如何?)11.下列句子中,哪些与科举有关,请把它们找出来。
A .“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B .“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C .“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D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E .“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F .“皇榜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夯实基础】1.(2009·四川宜宾)科举制度对中国历史影响深远,它正式诞生于 ( ) A .隋文帝统治时期 B .隋炀帝统治时期 C .武则天统治时期 D .唐玄宗统治时期 2.(2008·淮安)现今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一般采用笔试和面试相结合的方式,在古代科举考试中,下列皇帝最早对考生采用面试方式的是 ( ) A .唐太宗 B .武则天 C .唐玄宗 D .唐高宗 3.科举制的废除是在 ( ) A .唐末 B .元末 C .明末 D .清末4.科举制的创立在当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综合提高】 5.观察“举子看榜”图。
4课 科举制的创立

1、图说历史:分别展示①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人物图片;②“唐太宗时新科进士鱼贯而出”图;③《武状元苏乞儿》剧照及状元曹鸿勋的殿试画面。引导学生讨论:
①你知道他们是谁吗?他们对完善科举制起到了什么作用?。
②唐太宗为完善科举制采取了什么措施?
③武举、殿试考试出现在何时?诗赋何时成为进士科主要考试内容?
课题
4、科举制的创立
主备人授课
备课时间
2011年2月
上课时间
教
学
目
标
1、了解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产生和完善的主要情况及影响。
2、通过讨论隋朝创立科举制度的原因、科举制度的影响等问题,培养学生从具体历史事实引出结论的能力。通过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共同学习、互相促进的能力。
3、科举制度的出现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历史进步,是隋唐繁荣的因素之一,符合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从而使学生认识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组成部分
基础题:
1.科举制度创立于( )
A.三国时期B.南北朝时期C.隋朝时D.唐朝时
2.科举制度正式创立时的皇帝是( )
A.隋文帝B.隋炀帝C.唐高宗D.唐太宗
3.开创“殿试”先例的皇帝是( )
A.隋炀帝B.武则天C.唐高宗D.唐玄宗
4.进士科是什么时候开设的?( )
A.隋文帝时B.隋炀帝时C.唐高祖时D.唐太宗时
5.明经考试的主要内容是( )
A.儒家经书B.诗赋D.书法、算学C.时务策
6.下面对科举制的影响叙述不正确的是
A.改善了用人制度B.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D.为高门权贵打开了做官之门C.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
提升题:
7.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下面问题。
材料一“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科举制的创立》-PPT课件

科举制有何利弊?
希望对您的工作和学习有所帮助!
使用说明
为了更好地方便您的理解和使用,发挥本文档的价值,请在使用本文档之前仔细阅读以下说明: 本资料突出重点,注重实效。贴近实战,注重品质。适合各个成绩层次的学生查漏补缺,学习效果翻倍。本文档为 PPT格式,您可以放心修改使用。祝孩子学有所成,金榜题名。 希望本文档能够对您有所帮助!!!感谢使用
第4课 科举制的创立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第4课 科举制的创立
一、隋朝科举制度的诞生
1、隋文帝时期: 分科考试选拔官员 2、隋炀帝时期: 正式设置进士科
科举制正式诞生
二、唐朝科举制的完善
1、唐太宗时期: 扩充国学规模 形成殿试
2、武则天时期 创试武举
3、唐玄宗时期: 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
三、科举制的影响
1、改善用人制度 2、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3、促进文艺事业的发展
隋文帝
开始分科 考试
隋炀帝
正式设置 进士科
唐太宗
扩充国学 的规模
武则天
殿试/武举 的开始
唐玄宗
多次亲自 面试
如果你是学生代表,请你为现行 的学校考试制度提一些合理化的 建议?
北京成贤街国子监,为元明清三代的最高学府
宋人殿试图
科举制按照考试成绩 选拔人才,会给下列社 会阶层带来什么影响?
大 雁 塔
第4课_科举制的创立(课件)

2、科举制诞生背景
①魏晋以来,官员大多从各地高门权 贵子弟中选拨。权贵子弟无论优劣, 都可以做官。
②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 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
二、科举制的完善
唐朝科举制的完善与哪些皇帝有关?
2、关键人物 唐太宗
❖ 扩充了国学的规模
❖ 考试人数多,以考取进士为荣 ❖ 进士科第一名称“状元”
的哪个朝代?
科举制度
隋朝
②该制度形成和完善的过程中有五位隋唐帝王发挥了关键
性作用,请说出他们分别是谁?
隋文帝、隋炀帝、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
③材料一、二的主要观点有什么相同之处?
都认为考试制度最早起源于中国
1919年,越南举行了最后一科会试,取中23 名。此后,科举制度在越南和世界历史上终于完 全退出了历史舞台
科第 举四 制课 的 创 立
制作人:睿科知识云
温故知新
1、“开元之治”与“开元 盛世”的关系。
2、唐朝经济繁荣的表现;
1、唐太宗任命富于谋略的房玄龄和善断大 事的 杜做如宰晦相,还重用敢于直言的 。 2、魏武征则天爱惜人才,破格提拔许多人才,
如。
3、唐姚玄崇宗任用熟悉吏治、富于改革精神的
_______等人当宰相。
——
天 下 英 雄 , 入 吾 唐彀 太中 宗矣
科举考试的最大 获益者是谁?
人教版七下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教案

课题: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中的一课,学习时要把科举制的创立放到这一时期繁荣开放的大背景中去处理。
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大发展以及经济文化大繁荣的时期,这一时期开创并完善的科举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央政权选拔人才和各级官吏的一项基本制度,它使得后来的历朝历代加以沿用、改革,使得中央对人才的掌控以及对人们的思想控制都进一步加强,影响至为深远。
二、课程标准了解科举制的创建。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产生和完善的主要情况,了解它给隋唐社会带来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分析科举制的影响,培养学生从具体历史事实引出结论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科举制度的出现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历史进步,使学生认识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组成部分。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完善难点:科举制度的作用及影响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展示:公务员考试现场照片教师:公务员的职业在就业难的今天更显出其夺目的光环。
公务员作为行使国家行政权力、执行公务的人员,其个人素质和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整个国家行政系统的运转。
对于公务员的选拔,各国都是非常重视的。
官吏考试选拔制度,其雏形是1400多年前的中国科举制度,那么科举制度,究竟是如何诞生的,今天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去感知科举制度。
(设计意图:公务员考试与中国古代科举制有许多相同点,并且家喻户晓。
)(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一、春的萌芽---科举制的诞生展示:魏晋南北朝时期两份简历:王有富的简历出身:高门权贵的子弟学识:写文章一塌糊涂,平庸之极李学才的简历出身:一贫如洗,草根阶层学识:出口成章,真才实学讨论:他们两人谁能做官呢?为什么?学生:王有富。
魏晋以来,官员大多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
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出身低微的人,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
(设计意图:用当时社会的两种阶层人作对比,更加直观,学生更易理解。
《科举制的创立》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科举制的创立课件

阅卷与排名
阅卷制度
在科举考试中,考官需要将考 生的试卷进行评阅,根据考生
的表现给出相应的成绩。
排名标准
科举考试的排名标准包括考生 的成绩、名声、背景等多个方
面。
阅卷流程
考官需要按照一定的阅卷流程 进行评阅,确保公正公平。
发榜与授官
公平公正
• 科举制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员的主要制度,它为来自不同社会阶层的人提供了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在科举考试中,考生 们的成绩以客观的评分标准为基础,不受人为干扰,这使得选拔过程更加公平公正。
提高素质
• 科举考试不仅要求考生掌握一定的文化知识,还要求考生具 备良好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人文素养。通过科举考试, 考生们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 对人才的需求。
发榜时间
贡院会在每个级别的考试结束 后的数日内公布成绩,并将合
格者名单张榜公布。
授官标准
考生在通过科举考试后,会被授 予不同的官职,其中秀才和举人 会被授予县令以下的官职。
官员晋升
官员的晋升往往取决于其政绩和皇 帝的喜好,而通过科举考试获得的 功名可以为官员的晋升提供一定的 优势。
03
科举制的影响
用人制度
品级划分
科举制将考生按照成绩分为不 同等级,成绩优异的考生被委 任为高官,相对较差的只能担
任低级官职。
重视能力
虽然科举制强调儒家经典的学 习,但并不忽视实际能力的培 养,考生在策论、诗赋等方面
展现的能力亦被看重。
激励制度
为激励考生积极进取,科举制 设立了多种奖励制度,如殿试
第一名、状元等。
加强中央集权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课件

你认为唐朝的进士科重视诗赋考 试好不好,为什么?
• 唐朝进士科重视考诗赋,对 于唐朝文学繁荣和发展、诗 歌艺术的普及与提高是有利 的。对于确立唐诗在中国诗 歌发展史上的地位有着很大 的促进作用。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科举制在世界文明史上占重要地位。
英国大百科全书中说: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 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及其定期举 行的考试。 伟大的民主革命家孙中山说过:现在各国的考 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 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 表明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是世界上最早的考 试制度 ,明确指出中国古代考试选官制度与英国 科举考试制度及现代各国考试制度之间的渊源关 系。这说明,中国古代考试选官制度对世界文明 发展产生过一定影响。
看书、讨论并归纳:他们分别为科举
制度的完善做了哪些贡献?
二、科举制的完善
朝代: 唐朝 人物: 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
过程: 唐太宗:扩充国学规模
进士科第一名称状元
武则天:开殿试、设武举
唐玄宗: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考 试内容;亲自面试
动脑筋
明经考试有一种叫做“帖经”的试题类
型:考官任意选取《五经》中的某一段,用
纸条遮盖其中的几个字或几句话,要求考生
将其默写出来。你怎样看待这种类型的题目? 我们现在的考试中有相似的题型吗?
三、科举制的影响 1、改善了用人制度 2、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3、促进了文学艺术,特别是诗赋的发展 4、科举制对世界其他各国的考试选官制 度产生影响
科举的考试方法,主要有口试,帖经,墨义,策论和诗 赋。帖经,就是主考官任择经书中一页,遮盖全文,仅 留一行,再裁纸为帖,盖上三、五字,令考生念出或写 出这三、五字。帖经是唐代科举的主要考法之一,各科 考试,均须帖经。墨义,就是从经书中编出若干个问题, 要求考生用经书原文回答、策论,就是按策问临场撰文 回答问题。这是科举考试中最重要的考法。最后一种考 试方法诗赋,即令考生临场按文题和规定的格律创作诗 赋。唐自开耀元年后,规定进士科必须试杂文二篇(一 诗一赋),然后试策。科举考试中的帖经、墨义、诗赋 ,是考试方法的重大发展,是现在的填空、简答、论述 、作文等考法的源流。
《第4课 科举制度的创立》

炀帝:正式设置进士科,按考核成绩选 拔官员,标志着科举制度的诞生
意义:打破门第限制,将选官权集中到中央
二、科举制度的完善
唐太宗
武则天
唐玄宗
阅读课文找答案:
他们分别为科举制度的完善做了哪些贡献?
科举制的完善
唐太宗:扩充国学规模 ,扩建校舍,
增加学员,进士科第一名称状元
武则天:开殿试、设武举
课堂小结
隋文帝 开始 分科 考试 隋炀帝 正式 设置 进士科 唐太宗 扩充 国学 的规模 武则天 殿试、 武举 的开始 唐玄宗
诗赋成 进士科 主考 内容
唐玄宗: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内容
(为以后唐诗的繁荣打下了基础)
三、科举制的影响
一个“改善”,两个 “促进”
1、改善了用人制度。 2、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3、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
科举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 1300多年,直到清朝末年才被废除
科举制度在世界文明史上占重要地位
英国大百科全书中说: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 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 伟大的民主革命家孙中山说过:现在各国的考试 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 制度,原来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 表明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是世界上最早的考试制度, 明确指出中国古代考试选官制度与英国科举考试制度 及现代各国考试制度之间的渊源关系。这说明,中国 古代考试选官制度对世界文明发展产生过一定影响。
第四课
科举制度的创立
第四课
科举制的创立
一、科举制的诞生 二、科举制的完善
三、科举制的影响
一、科举制度的诞生
阅读课文找答案:
科举制是在哪个朝代诞生的? 在此之前,选拔官员有什么弊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明经考试中的“帖经”,是封建统治者用儒家学说统治、禁锢 人们思想的表现。这种试题题型,有利于强化记忆,但不利于 读书人发挥自己的见解。它类似于今天的填空题。
三、科举制的影响
1,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 2,科举制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 展。 3,科举制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 展.
你认为唐朝的进士科重视诗赋考 试好不好,为什么?
2、武则天时期 形成殿试 创试武举
3、唐玄宗时期: 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 三、科举制的影响 1、改善用人制度 2、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3、促进文艺事业的发展
科举制有何利弊?
科举制的评价 1、进步: 是封建时代所能采取的最公平的人才选拔形式, 它扩展了封建国家引进人才的社会层面,显示出生气勃勃的 进步性。他不仅扩大了唐朝以后封建统治的阶级基础,而且 促进了社会上努力读书求学的风气。诗赋取士促进了唐诗和 唐朝文化的发展。它不仅造就了一批诗人,而且推动了古文 运动的勃兴和传奇的发展,使唐代的文学水平达到了一个很 高的层次。
• 唐朝进士科重视考诗赋,对于唐 朝文学繁荣和发展、诗歌艺术的 普及与提高是有利的。对于确立 唐诗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地位 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第4课 科举制的创立 一、隋朝科举制度的诞生
1、隋文帝时期: 分科考试选拔官员
2、隋炀帝时期: 正式设置进士科
二、唐朝科举制的完善
科举制正式诞生
1、唐太宗时期: 扩充国学规模
[思考]隋朝前选拔官员的标准是什么?有什么弊端? 隋文帝为什么要改革选拔官员的方法?
课本17页第一段. 1、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需要加强中央集权;
2、为了选拔有真才实学的人做官,才能有效地进行统治。旧 的选官制度使的选官实权控制在地方官员手中,一些没有真才 实学的人得以出任官职,不利于隋王朝的统治。
一、科举制的诞生
隋文帝——开始分科考试 隋炀帝——设置进士科 科举制度正是诞生
二.科举制的完善
• 请按照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的顺序, 叙述他们对完善科举制所做的贡献. • 1,唐太宗: • 2,武则天: • 3,唐玄宗:
二、科举制的完善
隋文帝 开始分科 考试 隋炀帝 正式设置 进士科 唐太宗 扩充国学 的规模 武则天 殿试/武举 的开始 唐玄宗 多次亲自 面试
2、弊端: 使大批知识分子不愿从事冷静的学术研究和深入 的思考,不愿从事对国计民生有实用价值的科学技术研究; 二是知识分子与统治者合流,逐渐沦为封建统治者的附庸。
1,关于科举制的产生和完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科举制最早产生于隋炀帝的开科取士 ②标志着科举制正式诞生的是隋炀帝设置进士科 ③唐太宗、唐高宗、唐玄宗是完善科举制的关键人物 ④科举制直到清朝末年才被废除 A.①② B.③④ C. ②④ D. ②③④ 2, .“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这首诗反映了:( ) A.贞观年间,进士科录取率极低,不少人从少年考到老年,仍未考中。 B.唐太宗创立进士科,开创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许多有才能的人 为他所用,一直到头发花白。 C. 唐太宗设立武举考试,许多英雄为此奋斗终生。 D. 唐太宗将诗词作为考试内容,许多考生为作诗熬白了头发。
3我们现在的高考有“文科状元”、“理科状元”,而科举考试中 也有“文状元”、“武状元”。那么“武状元”最早出现于: ( ) A.唐太宗统治时期 B.唐高宗统治时期 C.武则天统治时期 D.唐玄宗统治时期
4下列诗句中涉及到科举制的有: ( ) ①皇榜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 ②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④慈恩寺下提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④
常设考试科目:秀才、明法、明书、 明算、明字、三史科、开元礼科。 以进士和明经科最为重要
“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唐太宗)
“太宗皇帝真长策,赚的英雄尽白头!”
“五十少进士,三十老明经”
“春风得意马蹄急,一日看尽长安花” “慈恩塔下1.明经考试有一种叫做“帖经”的试题类型:考官任意 选取《五经》中的某一段,用纸条遮盖其中的几个字或 几句话,要求考生将其默写出来。你怎样看待这种类型 的题目?我们现在的考试中有相似的题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