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科举制创立

合集下载

4课 科举制的创立

4课 科举制的创立
(二)出示自学指导二:
1、图说历史:分别展示①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人物图片;②“唐太宗时新科进士鱼贯而出”图;③《武状元苏乞儿》剧照及状元曹鸿勋的殿试画面。引导学生讨论:
①你知道他们是谁吗?他们对完善科举制起到了什么作用?。
②唐太宗为完善科举制采取了什么措施?
③武举、殿试考试出现在何时?诗赋何时成为进士科主要考试内容?
课题
4、科举制的创立
主备人授课
备课时间
2011年2月
上课时间




1、了解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产生和完善的主要情况及影响。
2、通过讨论隋朝创立科举制度的原因、科举制度的影响等问题,培养学生从具体历史事实引出结论的能力。通过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共同学习、互相促进的能力。
3、科举制度的出现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历史进步,是隋唐繁荣的因素之一,符合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从而使学生认识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组成部分
基础题:
1.科举制度创立于( )
A.三国时期B.南北朝时期C.隋朝时D.唐朝时
2.科举制度正式创立时的皇帝是( )
A.隋文帝B.隋炀帝C.唐高宗D.唐太宗
3.开创“殿试”先例的皇帝是( )
A.隋炀帝B.武则天C.唐高宗D.唐玄宗
4.进士科是什么时候开设的?( )
A.隋文帝时B.隋炀帝时C.唐高祖时D.唐太宗时
5.明经考试的主要内容是( )
A.儒家经书B.诗赋D.书法、算学C.时务策
6.下面对科举制的影响叙述不正确的是
A.改善了用人制度B.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D.为高门权贵打开了做官之门C.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
提升题:
7.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下面问题。
材料一“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范丽君——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

范丽君——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

3、唐太宗看到很多中举士子鱼贯而出时,高 兴地说:天下人才都为我所用了。这一记 载(B ) A反映了我国古代帝王的奢侈生活 B能说明唐朝科举制的实施情况 C属于后人杜撰且不符合当时的情况 D说明了唐太宗善于虚心纳谏
人名尽处是孙山 名落孙山 贤郎更在孙山外
梳理知识
阶段
形成 (隋朝)
关键人物
隋文帝 隋炀帝 唐太宗
主要贡献
开始分科考试 设进士科 扩充国学规模 首创殿试和武举 将诗赋作为考试内容
完善 (唐朝)
武则天 唐玄宗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解决问题
隋以前的人才选拔制度
远古:“天下为公,选贤与能”
夏商周:“家天下”“世卿世禄”
战国时期:“游说”和“自荐”
二、科举制的完善 1、唐太宗:扩大国学 (1)原因:笼络人才 (2)作用:促进了唐朝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科举制的完善 2、武则天:创殿试、武举 (1)殿试:公平、公正、透明
二、科举制的完善 2、武则天:首创殿试、武举
二、科举制的完善 2、武则天创殿试、武举 (1)殿试:公平、公正、透明 (2)武举:增强军事实力
三、科举制的影响 1、改善了用人制度 2、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3、促进了文学艺术,特别是诗赋的发展
“我们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
采用的选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 试。” ——《英国大百科全书》
“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 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 我们中国学过去的。” ——孙中山
科 举 制 创 立 的 意 义
选拔权力: 地方——中央
将选拔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有利于加 强中央集权。
二、科举制的完善 1、唐太宗:扩大国学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第4课 科举制的创立(中图版)

第4课 科举制的创立(中图版)
吏部:负责考核、任免四品以下官员 户部:负责财政、国库 礼部:负责贡举、祭祀、典礼 兵部:负责军事 刑部:负责司法、审计事务、重大案件组织刑部、 御史台、大理寺会审 工部:负责工程建设
1、我国科举制正式诞生于( D ) A、唐玄宗时 B、武则天时 C、唐太宗时 D、隋炀帝时 2、贞观年间,唐朝中央政府三省的运作 机制是 ( C ) A、尚书——中书——门下 B、尚书——门下——中书 C、中书——门下——尚书 D、门下——中书——尚书
★1、科举制诞生以前我国采取什么方法
选拔官员?
科举以前的人才制度 秦朝以前,中国社会采用分封制,选士也依靠世袭 制度。西周时,天子以及诸侯分封天下。周礼之下,社 会阶级分明。管理国家由天子、诸侯、卿、士分级负责。 而各阶层按伦常,依照血缘世袭。到了东周,稳定的制 度开始崩溃,于是有“客卿”、“食客”等制度以外的 人才为各国的国君服务。 到了汉朝,分封制度逐渐被废,皇帝中央集权得以 加强。皇帝为管理国家,需要提拔民间人才。当时采用 的是察举制,由各级地方推荐德才兼备的人才。由州推 举的称为秀才,由郡推举的称为孝廉。察举制缺乏客观 的评选准则,虽有连坐制度,但后期逐渐出现地方官员 徇私,所荐者不实的现象。 魏文帝时,陈群创立九品中正制。
★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士 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
材料:唐玄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主 要的考试内容。他在位期间,曾在 长安、洛阳宫殿八次亲自面试科举 应试者,录取很多很有才学的人。
★促进文学艺 术的发展也促 进唐朝诗歌的 繁荣与发展。
李白 中
杜甫
白居易
★他们都是唐朝著名的诗人其
谁考中进士?
三、科举制度给隋唐社会和世界带来 什么影响?
科举制的结束
张之洞
袁世凯
★1905年9月2 日,袁世凯、张 之洞奏请立停科 举 。延续1300多 年的科举制废除 了。(清朝末年 被废除)

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

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

唐玄宗
扩充国学规模 殿试、武举 进士科考诗赋
阶段 皇帝
对科举制的贡献
隋文帝
创立
隋炀帝
分科考试 设进士科(正式诞生)
唐太宗
完善
武则天
扩大国学规模 开创殿试、武举
唐玄宗 把诗赋作为进士科考试内容
考什么? 分科考试
进士科:以策论为主,唐玄宗增加诗赋
明经科:以儒家五五十经为少主进士,三十老明经
明法科:以律令为主 明书科:以书终法不为缙为主绅美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 武举科:箭射、马枪、负重、—言—语《、唐材摭貌言等》
隋文帝
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
拔官员
隋炀帝
设置进士科,科举制度 诞生
英国大百科全书中说:我们所知道的 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 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
伟大的民主革命家孙中山说过:现 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 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 是从我们中塔
水国寒消春日长, 燕莺催促花枝忙。 风吹金榜落凡世, 三十三人名字香。
——《及第谣》
慈恩塔下题名处, 十七人中最少年。
——白居易
“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唐太宗
太宗皇帝真长策, 赚的英雄尽白头 新科进—士—鱼唐贯·赵而嘏出
改善了用人制度, 扩大了统治基础, 房玄龄 加强了中央集权 张九龄
据统计,唐玄宗开元年间,科举出身的 宰相,占有三分之二。
私塾
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陈子昂
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
王尤维其有利于唐诗的繁王昌荣龄
岑参
张九龄
韩愈
柳宗元
1919年,越南举行了最后一科会试,取中23 名。此后,科举制度在越南和世界历史上终于完 全退出了历史舞台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课件

你认为唐朝的进士科重视诗赋考 试好不好,为什么?
• 唐朝进士科重视考诗赋,对 于唐朝文学繁荣和发展、诗 歌艺术的普及与提高是有利 的。对于确立唐诗在中国诗 歌发展史上的地位有着很大 的促进作用。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科举制在世界文明史上占重要地位。
英国大百科全书中说: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 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及其定期举 行的考试。 伟大的民主革命家孙中山说过:现在各国的考 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 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 表明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是世界上最早的考 试制度 ,明确指出中国古代考试选官制度与英国 科举考试制度及现代各国考试制度之间的渊源关 系。这说明,中国古代考试选官制度对世界文明 发展产生过一定影响。
看书、讨论并归纳:他们分别为科举
制度的完善做了哪些贡献?
二、科举制的完善
朝代: 唐朝 人物: 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
过程: 唐太宗:扩充国学规模
进士科第一名称状元
武则天:开殿试、设武举
唐玄宗: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考 试内容;亲自面试
动脑筋
明经考试有一种叫做“帖经”的试题类
型:考官任意选取《五经》中的某一段,用
纸条遮盖其中的几个字或几句话,要求考生
将其默写出来。你怎样看待这种类型的题目? 我们现在的考试中有相似的题型吗?
三、科举制的影响 1、改善了用人制度 2、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3、促进了文学艺术,特别是诗赋的发展 4、科举制对世界其他各国的考试选官制 度产生影响
科举的考试方法,主要有口试,帖经,墨义,策论和诗 赋。帖经,就是主考官任择经书中一页,遮盖全文,仅 留一行,再裁纸为帖,盖上三、五字,令考生念出或写 出这三、五字。帖经是唐代科举的主要考法之一,各科 考试,均须帖经。墨义,就是从经书中编出若干个问题, 要求考生用经书原文回答、策论,就是按策问临场撰文 回答问题。这是科举考试中最重要的考法。最后一种考 试方法诗赋,即令考生临场按文题和规定的格律创作诗 赋。唐自开耀元年后,规定进士科必须试杂文二篇(一 诗一赋),然后试策。科举考试中的帖经、墨义、诗赋 ,是考试方法的重大发展,是现在的填空、简答、论述 、作文等考法的源流。

4.科举制的创立

4.科举制的创立

学生默读明确
预习问题:
隋唐以前的政府是怎样选拔官员的? 有什么弊端?
程序: 1、独学“科举制的诞生”,思考。 2、同组交流; 3、展示评价奖励。
不必说 碧绿的菜畦 ,光 了解入门…… 高大的 滑的 石井栏 , 皂荚 树,紫红的 桑葚 , 也不必说 鸣蝉在树叶里长吟 ,肥胖的黄 贴经:考官任意选取 蜂 伏在菜花上
“五经”中的某一段用纸 条将其中的几个字或几句 轻捷的叫天子 ( 云雀 )忽然从草间直窜向 云 话遮盖住要求考生将其默 霄里去了。单是短短的泥墙根 一写出来。它是古代科举考 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 试“明经科”中的一种试 低唱 ,蟋蟀们 在这里弹琴。 题类型。 翻开断砖来,有时 会 遇见蜈蚣 , “五经”: 《尚书》、 还有 斑蝥 ,倘若用手指轻轻 《诗》、 《礼》、 《易》 、 按 住它的 脊梁 ,便会啪的一声, 《春秋》
科举制的诞生与发展:
科举制的创立 科举制的完善
隋文帝:开始科举
隋炀帝:创设进士科 唐太宗:扩大国学,严格考试 武则天:开设殿试,创设武举 唐玄宗:主考诗赋,亲自面试
科举考试的影响



政治统治上:扩大了统治基础 社会思想上:有利于思想的统一,但禁锢了思想 文化教育上:扩大了学校规模,促进了诗赋的兴盛 社会矛盾上:缓和了社会矛盾,缓和阶级矛盾 社会风俗上:读书求取功名成为社会风气 国际影响上:日本和新罗引入中国科举制 世界考试制度的开始 现实社会上:学习风气盛行 国家公务员考试
从 后窍喷出一阵烟雾 。
[思考]隋文帝为什么要改革选拔官员的方法?
1、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需要加强中央集权; 2、为了选拔有真才实学的人做官,才能有效地 进行统治。旧的选官制度使的选官实权控制在地 方官员手中,一些没有真才实学的人得以出任官 职,不利于隋王朝的统治。

第4课 科举制的创立

第4课 科举制的创立
第4课 科举制的创立
学 习 目 标
一、科举制的创立 二、科举制的完善
三、科举制的特点和影响
想一想
为什么隋朝 皇帝要用考试方 法来选拔官员?
科举制创立的背景

魏晋以来选拔官员的弊端: 按照门第的高低选拔官吏 高门子弟做大官,寒门子弟无法做官
一、科举制的诞生
1、隋文帝——开始分科考试 2、隋炀帝——设置进士科 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诗赋:考生临场按文题和规定的格律创作诗赋
类似今天作文
“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唐太宗)
“太宗皇帝真长策,赚的英雄尽白头!”
“五十少进士,三十老明经”
“春风得意马蹄急,一日看尽长安花” “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
二、科举制的完善
唐朝科举制的完善与哪些皇帝有关?
唐太宗
武则天
唐玄宗
他们为完善科举制分别做哪些贡献?
5.为完善科举制度,起了重要作用的人物不 包括( A ) A.唐高祖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6.我国的武举是从___开始的( D )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太宗 D.武则天 7.唐朝的科举考试中,最重要的两科是( D ) A.进士科、明算科 B.明经科、明法科 C.秀才科、进士科 D.进士科、明经科
考什么? 分科考试
(隋唐)进士科:以策论为主,唐玄宗增加诗赋。 (唐朝)明经科:以儒家五经为主。 明法科:以律令为主。
明书科:以书法为主。
武举科:箭射、马枪、负重、言语、材貌等
怎么考? 口试、帖经、墨义、策论、诗赋等
帖经:考官任择经书某一段,用纸条遮盖其中 几个字或几句话,令考生默写出来。各科考试, 均须帖经。 类似今天填空 墨义:从经书中编出若干个问题,要求考生用 经书原文回答 类似今天简答 策论:考生按策问临场撰文答题 类似今天论述

第4课 科举制的创立 教案

第4课  科举制的创立 教案

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教案一课程内容标准了解隋唐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

二教学目标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的能力培养不是单方面的知识教育,而应该是知识、能力、情感三维一体的完整体系。

基于学生的认知结构,结合新课标,我设计了三方面的目标要求:知识与能力目标:知道隋唐时期用科举制选拔官员;能概括出隋唐皇帝为科举制的创新与完善做出的贡献。

过程与方法:课堂上,通过小组合作并竞答的方式讨论解决隋朝创立科举制度的原因、按考试成绩选拔官吏带来的变化、科举制度的影响等问题,培养学生从具体历史事实引出结论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科举制度的创立与完善是隋唐制度创新的典型体现,让学生认识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我们学习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了解古今中外,不是为了考试上大学。

而是为了借鉴,为了推陈出新,为我所用,创造出适合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国家,服务社会;让学生知道,今天世界各国的考试都起源于中国的科举制,增强同学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三重点与难点本课的重点是隋唐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

本课的难点是科举制的影响。

四教学过程1 、联系实际,引出课题多媒体显示:2011年公务员考试现场照片,并配以文字说明。

公务员的职业在就业难的今天更显出其夺目的光环。

公务员作为行使国家行政权力、执行公务的人员,其个人素质和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整个国家行政系统的运转。

因此,对于公务员的选拔,各国都是非常重视的。

从某种意义上说,公务员制度,或者说官吏考试选拔制度,其雏形是从1400 多年前的中国开始的,中间断裂,现在又重新实行,可谓千年大轮回。

当然,是更高一级的轮回。

思考:古代是如何选拔官员的?2、师生互动,突出重点把全班学生分为6个小组,代表6个时期的读书人,分别是魏晋时期、隋文帝时期、隋炀帝时期、唐太宗时期、武则天时期、唐玄宗时期,让他们通过阅读课本和小组合作学习,分别介绍自己所处时期的选官制度和形式。

小组合作探究以下问题,老师点拨、引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什么? 分科考试
(隋唐)进士科:以策论为主,唐玄宗增加诗赋。 (唐朝)明经科:以儒家五经为主。
明法科:以律令为主。 明书科:以书法为主。 武举科:箭射、马枪、负重、言语、材貌 等
怎么考? 口试、帖经、墨义、策论、诗赋等
帖经:考官任择经书某一段,用纸条遮盖其中 几个字或几句话,令考生默写出来。各科考试, 均须帖经。 类似今天填空 墨义:从经书中编出若干个问题,要求考生用 经书原文回答 类似今天简答
议一议:
怎样去评价科举制度?
科举制有进步作用但也隐含弊端。
利:做为中国历史上通过考试选拔的一种基本制度, 科举制最大的特点就是“自由报名.公平竞争.择优 录取”为不同阶层出身的只是分子进入仕途提供了 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也为统治阶级选拔人才,治 理国家创造了一种机制。
弊: 科举制丝使大批知识分子醉心于功名,不愿 从事冷静的学术研究和深入的思考,不愿从事对国计 民生有实用价值的科学技术研究,一旦科考成功、金 榜提名,就逐渐沦为封建统治者附庸。
反对。
他的话不妥,因为熟悉朝廷事 物礼仪只是有利于当官以后从 形式上办好朝廷上的事情,但 这不是当官的必要条件。
阅读分析2: P21页
这两段话表明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是 世界上最早的考试制度,明确指出 中国古代考试制度及现代各国考试 制度之间的渊源关系,这说明,中 国古代考试选官制度对世界文明发 展产生过一定的影响。
谢谢欣赏
THANK YOU FOR WATCHING
炀帝:正式设置进士科 意义:打破门第限制,
将选官权集中到中央
二、科举制的完善
唐朝科举制的完善与哪些皇帝有 关?
看书、讨论并归纳: 他们分别为科举制度的完善做了哪些贡献?
你来告诉我:
唐时科举考的科目较多,以哪两科最重要?
常设考试科目:秀才、明法、明书、明算、 明字、三史科、开元礼科
最为重要的科目:进士科和明经科
动脑筋:
你认为唐朝的进士科重视 考诗赋好不好?为什么

1.对于唐朝文学繁荣和发 展诗歌艺术的普及和提高 是有利的。
2.对确立唐诗在中国诗歌 发展史上的地位有着很大 的促进作用
三、科举制的影响
议一议:
科举制的产生有哪些影响呢?
1、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对社会 发展有进步意义。
(1)科考形式是封建时代锁可能录取的最公平的 人才选拔考试。
策论:考生按策问临场撰文答题 类似今天论述
诗赋:考生临场按文题和规定的格律创作诗赋
类似今天作文
动脑筋:
明经考试有一种叫做“帖经” 的试题类型:考官任意选取 《五经》中的某一段话,用 纸条遮盖其中的几个字或几 句话,要求考生将其默写出 来。你怎样看待这种类型的 题目?我们现在的考试中有 相似的题型吗?
明经考试中的“帖巾”是封 建统治者用儒家学统治的, 禁锢人们思想的表现。这种 试题有利于记忆,但不利于 读书人发挥自己。
这种题类似今天的填空题。
科举制的完善 朝代:唐朝 人物: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 过程:唐太宗:扩充国学规模
进士科第一名称状元 武则天:开殿试、设武举 唐玄宗: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内容
第四课 科举制的创立
第四课 科举制的创立 一、科举制的诞生 二、科举制的完善 三、科举制的诞生的? 科举制在隋朝的诞生与哪两位皇帝相关?
文帝和炀帝分别为科举制诞生做了哪些工作? 你知道隋时当时录取了哪些人? 科举制的诞生有什么历史意义?
想一想:
课堂小结
隋文帝 隋炀帝 唐太宗 武则天 唐玄宗
开始 分科 考试
正式 设置 进士科
扩充 国学 的规模
殿试、 武举 的开始
诗赋成 进士科
主考 内容
阅读分析1:
唐朝中后期的一位宰相李德裕认为: 朝廷中的大官,都应该由公卿子弟担 任,因为他们熟悉朝廷的事务和礼仪。 出身贫寒的人,即使有出众的才能, 当官以后,因为不熟悉朝廷的事情, 也不能称职。李德裕对于科举制是赞 成还是反对?你认为他的话是否有道 理?
隋朝为什么要采用科举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 科举制创立前,做高官必须同时具备: 本人 要出自高门权贵家庭;必须有地方官员和高 门权贵的推荐。
科举制:普通读书人和贫穷人家的子弟可以愿 报名参加官府的考试,考中可以做官,选官大权 就控制在中央手中.
梳理
一、科举制的诞生 原因:改变不合理的人才选拔制度 朝代:隋朝 人物:隋文帝、隋炀帝 过程:文帝:分科考试选拔官员
英国大百科全书中说: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 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
伟大的民主革命家孙中山说过:现在各国的考试 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 制度,原来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
表明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是世界上最早的考试制度, 明确指出中国古代考试选官制度与英国科举考试制度 及现代各国考试制度之间的渊源关系。这说明,中国 古代考试选官制度对世界文明发展产生过一定影响。
(2)他扩展了封建国家引进人才的社会层面,扩 大唐朝一后封建统治阶级基础,为封建封建 统治阶级不断注入新鲜血液。
(3)开创了整个社会读书求学的良好风气。
2、科举制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3、科举制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 展。尤其是进士科重视诗赋,大 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
4、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