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航空交流电网的Boost_半桥组合式软开关谐振PFC变换器
Boost功率电路的PFC计算

Boost功率电路的PFC计算PFC 电感计算通常Boost 功率电路的PFC 有三种⼯作模式:连续、临界连续和断续模式。
控制⽅式是输⼊电流跟踪输⼊电压。
连续模式有峰值电流控制,平均电流控制和滞环控制等。
连续模式的基本关系: 1. 确定输出电压U o输⼊电⽹电压⼀般都有⼀定的变化范围(U in ±Δ%),为了输⼊电流很好地跟踪输⼊电压,Boost 级的输出电压应当⾼于输⼊最⾼电压的峰值,但因为功率耐压由输出电压决定,输出电压⼀般是输⼊最⾼峰值电压的1.05~1.1倍。
例如,输⼊电压220V ,50Hz 交流电,变化范围是额定值的20%(Δ=20),最⾼峰值电压是220×1.2×2=373.35V 。
输出电压可以选择390~410V 。
2. 决定最⼤输⼊电流电感应当在最⼤电流时避免饱和。
最⼤交流输⼊电流发⽣在输⼊电压最低,同时输出功率最⼤时ηmin max i o i U P I =(1)其中:o o o I U P =;)%100(min Δ?=in i U U -最低输⼊电压;η-Boost 级效率,通常在95%以上。
3. 决定⼯作频率由功率器件,效率和功率等级等因素决定。
例如输出功率1.5kW ,功率管为MOSFET ,开关频率70~100kHz 。
4. 决定最低输⼊电压峰值时最⼤占空度因为连续模式Boost 变换器输出U o 与输⼊U in 关系为)1/(D U U i o ?=,所以 oimimo p U U U D 2max ?=(2)从上式可见,如果U o 选取较低,在最⾼输⼊电压峰值时对应的占空度⾮常⼩,由于功率开关的开关时间限制(否则降低开关频率),可能输⼊电流不能跟踪输⼊电压,造成输⼊电流的THD 加⼤。
5. 求需要的电感量为保证电流连续,Boost 电感应当⼤于IfD U L p i Δ=maxmin 2 (3)其中:max 22i I k I =Δ,k =0.15~0.2。
基于软开关技术的单级隔离型pfc电路拓扑结构研究

基于软开关技术的单级隔离型pfc电路拓扑结构研究1 引言电力因效率低而耗费大量的能源,因此对提高电力的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PFC(被动功率因数补偿)是一项技术,可以极大地提高电力的效率,但其实现机制相对复杂。
为了克服这一问题,基于软开关技术的单级隔离型PFC电路拓扑结构成为当前研究的一个焦点。
2 背景PFC技术是将功率因素控制在一个足够高的水平,从而有效地提高系统效率,约束用电负荷质量。
目前常用的PFC分为半桥PFC及全桥PFC两种。
根据电路构成方式的不同,半桥PFC可以分为单级PFC(单级隔离式)和双级PFC(双级隔离式)两种。
其中,单级隔离PFC利用激励S-N曲线控制方式,实现功率因素控制,而双级隔离PFC则是根据电路构成的不同,通过变比控制的方式,非常有效的提高系统的功率因素,从而大大提高功率因素控制的性能。
3 技术框架基于软开关技术的单级隔离型PFC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工业和家用电器中,实现了大量节能减排的目的。
它通过强制PFC的电路,将直流输入的功率因素控制在一个足够高的水平,有效的提高系统效率,节能减排。
其基本拓扑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DC-DC变换器,功率分拆器,PI控制器,高频互感器和脉宽调制器,可以有效实现直流输入电源的PFC功能。
4 变频技术变频技术是基于软开关技术的单级隔离型PFC最主要的技术。
它通过改变输入电路的频率,改变脉宽调制器的频率,或者改变输入电源的电流来调节输入的功率因素,达到最大的功率因素。
在单级隔离PFC中,通过改变变换器的输出频率可以实现频率调制,以达到最大的功率因数,这一技术可以有效的克服滞后效应,从而使功率因数能保持在一个足够高的水平。
5 结论基于软开关技术的单级隔离型PFC是一种低成本,高效率的解决方案。
它可以有效地将直流输入电源的电力因素控制在一个足够高的水平,实现大量的节能减排,极大地提高电力的效率,受到越来越多行业的重视和应用。
基于临界导电模式的BOOST PFC电路开关特性分析与研究

维普资讯
第 3期
林 国庆 , : 于临 界导 电模式 的 B O T P C电路开 关特 性分 析与研 究 等 基 O S F
收 稿 日期 :2 0 —3 1 0 80 —2
P ={:・ +争・: )f 尸 。 3 c — c・ ・ + 3 。
() 1
基 金 项 目 :福 建 省 自然 科 学 基 金 资 助 项 目( 0 10 8 E800 )
作 者 简 介 :林 国庆 (96 ) 男 , 建 籍 , 16 . , 福 教授 , 士 后 , 博 主要 研 究方 向 为 电 力 电 子 技术 、 能 监 测 与 控 制 。 智
容性 开通损耗 的新 型方 案 , 过合理 选择 电路参 数 , 通
在 实现 高功率 因数 的 同 时 , 开关 管 获得 零 电压 或 使 最低 电 压的开 通条件 , 减少 了开 关管 开关损 耗 , 高 提
图 1 B M. O S - F C B O T P C电 路
Fi 1 BCM — g. BOOS - FC crut T P ic i
率 高 。但 是 , 目前为 止 对 于这 种 工 作模 式 下 功率 管
的容性 开通 问题 的研 究 还 不 够深 入 , 零 电 压 软开 如 关条 件 J 电 网电压与 P C输 出电压对 开通 时开关 、 F 管漏 源 电压大小 及开关 管 开通时 刻的影 响等 。本文 针对 B M. O S . F C B O TP C电路 提 出 了一 种 解决 开 关 管
基 于 I 界 导 电模 式 的 B l 缶 OOS F 电路 开关 特 性 分 析 与 研 究 TP C
林 国庆 ,陈 云 辉
( 州 大学 电气3 程 与 自动 化 学院 ,福 建 福 州 3 00 ) 福 - 50 2 摘 要 :该文基 于对临界 导 电模 式 B O TP C电路 开 关管 开 关特性 的 分析 , 出 了一 种 解 决 开关 管 O S .F 提
基于BOOST变换器的软开关电源设计

图3基于UC3854的Boost PFC的电路结构
(1)电流控制环的设计
电流环的任务是调节输入电流,使输入电流准确地跟踪给定电流,保证输入电流与正弦输入电压同相、按正比例变化。为了高度精确地跟踪给定电流,电流环增益必须很高,以使误差最低,为此,要采用高增益的电流误差放大器。
图4电流误差放大器
(2)电压环的设计
基于BOOST变换器的软开关电源设计
摘要:本文分析了开关电源的发展现状及基本结构,研究了ZVT一Boost软开关电路的基本结构、在此基础上确定了主电路参数,分析了采用UC3845功率因数控制电路。
关键词:开关电源,功率因数校正,软开关
1概述
为了满足电子设备对电源的要求,现代的开关电源功率交换技术正在向高频化、高效率、绿色化和模块化趋势发展。开关电源采用功率半导体器件作为开关元件,通过周期性通断开关,控制开关元件的占空比来调整输出电压,开关电源的构成框图如图1所示。基本由输入电路、变换电路、输出电路、控制电路等组成。
图5电压误差放大器
交错并联PFC与谐振式软开关高频隔离型变换器组合拓扑研究

交错并联PFC与谐振式软开关高频隔离型变换器组合拓扑研究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一种创新的电力电子变换器拓扑——交错并联功率因数校正(PFC)与谐振式软开关高频隔离型变换器的组合拓扑。
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高效、高功率因数的电源设计已成为现代电力电子系统的关键需求。
交错并联PFC技术能够有效提高功率因数,降低谐波污染,而谐振式软开关高频隔离型变换器则以其高效、高频率、低电磁干扰等特性在电源设计中占有一席之地。
将这两种技术相结合,可以预期得到一种兼具高功率因数、高效率、低电磁干扰的电源解决方案。
本文首先将对交错并联PFC与谐振式软开关高频隔离型变换器的基本原理和工作特性进行详细的分析和阐述,为后续的组合拓扑设计提供理论基础。
将重点探讨如何将这两种变换器进行有效的组合,提出一种新型的组合拓扑结构,并对其进行理论分析和仿真验证。
还将对新型组合拓扑的关键参数进行优化设计,以实现最佳的性能表现。
本文将通过实验验证新型组合拓扑的实际应用效果,包括效率、功率因数、电磁干扰等关键指标。
实验结果将证明,这种新型组合拓扑在电源设计中具有显著的优势,为未来的电力电子系统提供了一种高效、高功率因数的电源解决方案。
二、交错并联技术研究交错并联技术是一种有效的提高功率因数校正(PFC)电路性能的方法。
通过多个功率因数校正单元的交错运行,可以减小输入电流的谐波分量,从而改善功率因数,降低系统对电网的谐波污染。
交错并联还能有效平衡各个功率单元之间的负载,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效率。
在交错并联PFC电路中,每个功率单元都独立控制,但它们的运行状态相互交错,使得整体输入电流呈现出连续且平滑的波形。
这种控制策略可以通过调整各个功率单元的导通角度来实现,从而实现输入电流的有效整形。
同时,交错并联技术还可以提高系统的动态响应能力。
当负载发生变化时,系统可以迅速调整各个功率单元的工作状态,以适应新的负载需求。
这种快速响应的能力使得交错并联PFC电路在宽负载范围内都能保持较高的效率和稳定的性能。
基于DSP的BoostPFC软开关变换器研究

第4 6卷 第 2期
21 0 2年 2 月
电力 电子技 术
P we lcr nc o rE e t is o
V 1 6,No2 o. 4 .
F bu r 0 2 e r a y2 1
基于 D P的 B ot F S os P C软开关变换器研究
赵 慧 ,沈锦 飞
242 ) 1 12 ( 南大 学 , 江 电气 自动化研 究所 ,江苏 无锡
Ke wo d c n et r o -w t h n y r s: o v r ;s f s c i g;p we a tr c re t n e t i o rf co o rc o i
1 引 言
在 功 率 开 关 器 件 向着 高 频 化 、 功 率 、 型 化 大 小 方 向发 展 的 同时 ,也 带 来 了更 大 的开 关 损 耗 和 严 重 的 电磁 干扰 , 因此 软 开 关 技 术 便 逐 步 发 展 起 来 。 在大功率应用场合 , 因具 有 较 高 的可 靠 性 、 率 和 效
o n e o c re t s th t r — n p r t g p n i l f B o t s f—w th n o v r r i p cf al e c b d, f a d z r - u r n -wi u n o . e o ea i r cp e o o s o ts c i g c n e t s s e i c l d s r e c I n i i e i y i a d a n w c n r la g r m s p e e td b s d o P t o u e t e d t a o o F t i n wi h n e o n e o t lo t o i h i r s n e a e n DS o c mp t h uy rt f P C w h n o e s t i g p r d i i c i b a l g la u r n n n u ot g . h s me o s s l n i o d r a -i o t l c p b l y F n l y s mp i o d c re ta d i p t v l e T i n a t d i i e a d w t g o e lt h mp h me c nr a a i t . i al o i y, h e ut s o tt e n w o s o v r a p r t n t e s f.wi o d t n, c iv n t p we a tr t e r s l h w t a h e B o t c n e tr c n o e ae i h ot s th c n i o a d a h e e u i — o rf co . s h e c i n y
PFC双管反激两级组合式软开关变换器研究

E E T CDR VE 20 Vo. 8 No 1 L C RI I 0 8 13 .0
P C双管 反 激 两 级 组 合 式 F 软开 关 变 换 器 研 究
陈 杰 , 春 英 龚
( 南京航 空航 天大 学 航 空电 源航 空科技 重点 实验 室 , 苏 南京 2 0 1 ) 江 1 0 6
中图分类号 : TM4 6 文 献标 识 码 : A
St d n n e r td S f 。wic fPFC & Du ls t h Fl b c nv r e u y o I t g a e o ts t h o a ‘ wic y a k Co e t r
CHEN i .G0NG u - ig Je Ch n y n
1 引 言
传统 的二 极 管不 控 整 流 功 率 因数 低 , 波 电 谐
流 大 , 电网造成 了严重 的污染 , 对 甚至会 引发 一 系
减少 P C+DC D F / C两级 组 合 式 软 开关 变 换 器 的 元器 件 , 简化 电路结 构 , 究组 合式 软开 关变换 器 研 具有 重要 的 意义 , 目前 对 其 研 究 相对 较 少 。文 而
fy a k i t g a e o t s th c n e t r wa r p s d Al s th s o h wo— t g o v r e r o t l b c e r t d s f — wic o v re s p o o e . n l wic e f t e t s a e c n e t r we e s f s t h d a d t e t r — f a e o h o s e t ir wa o t o ld,wh l n y o e a x l r i e wa d e . wic e n h u n o fr t f t e b o t r c i e s c n r l f e i o l n u i a y l s a d d e i n
基于CCM的单相Boost-PFC电路的设计与仿真

基于CCM的单相Boost-PFC电路的设计与仿真基于CCM的单相Boost PFC电路的设计与仿真摘要近年来,为了避免“电网污染”,如何抑制谐波电流、提高功率因数成了备受关注的问题,而有源功率因数校正技术正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尤其是在单相Boost型电路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它是在桥式整流器与负载接一个DC-DC变换器,应用控制电路的电压电流双环反馈,使电网输入电流波形趋于正弦化且相位保持与输入电压相同,从而大幅降低THD,使得PF接近于1。
交流输入电压通过全桥后,得到全波整流电压,再经过MOS 管的开关控制使输入电流自动跟随输入电压基准的正弦化脉动,并获得稳定的升压输出,给负载提供直流电压源。
本文先简要介绍了功率因数校正技术的现状与发展,着重讨论了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的原理、拓扑结构、控制方式等内容,然后对控制器UC3854进行了简单的构造分析,最后设计出基于UC3854芯片CCM工作模式的Boost PFC电路。
关键词:有源功率因数校正,Boost变换器,电流连续模式,平均电流控制,UC3854ABSTRACTIn recent years, in order to avoid "grid pollution", how to suppress the harmonic current, improve the power factor has become a concern, and active power factor correction technology is an effective method. Especially in single-phase Boost-type circuit has been widely used. It is in the bridge rectifier and the load connected to a DC-DC converter, the application of the control circuit voltage and current double loop feedback, so that the grid input current waveform tends to be sinusoidal and phase to maintain the same with the input voltage, thereby significantly reducing the THD, making PF close In 1. AC input voltage through the full bridge, the full-wave rectifier voltage, and then through the MOS tube switch control so that the input current automatically follows the input voltage reference sinusoidal pulsation, and obtain a stable boost output to the load to provide DC voltage source.In this paper,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power factor correction technology are briefly introduced. The principle, topology and control mode of active power factor correction are discussed emphatically. Then, the simple structure analysis of controller UC3854 is carried out. Finally, Chip CCM operating mode Boost PFC circuit.Keywords: Active Power Factor Correction, Boost converter, Current Continuous Mode, Average current control, UC3854目录1绪论 (1)1.1 功率因数校正的背景意义 (1)1.2 功率因数校正的发展概述 (1)1.3功率因数校正的实现方法分类 (2)1.3.1按PFC电路使用的元器件分类 (2)1.3.2 按供电方式分类 (2)1.3.3 按PFC电路的级联方式分类 (2)1.3.4 按PFC电路的电路拓扑结构分类 (2)1.4 本文所做的主要工作 (2)2 功率因数校正原理 (4)2.1 功率因数 (4)2.1.1 功率因数的定义 (4)2.1.2 功率因数与总谐波失真系数(THD)的关系 (4)2.1.3功率因数校正的任务 (4)2.1.4电源电流波形失真原因简析 (5)2.2 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的基本原理 (5)2.3 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的拓扑结构 (6)2.4 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的工作模式及控制方式 (7)2.4.1电流断续模式(Discontinuous Current Mode,DCM) (8)2.4.2电流临界模式(Boundary Conduction Mode,BCM) (8)2.4.3电流连续模式(Continuous Current Mode,CCM) (9)3 PFC主电路主要元器件的参数设计 (13)3.1本PFC电路的设计指标 (13)3.2 Boost变换器的工作原理 (13)3.3主电路元器件的参数设计 (15)3.1.1开关频率的选择 (15)3.1.2升压电感的选择 (15)3.1.3输出电容的选择 (16)3.1.4开关管和二极管的选择 (16)4基于UC3854控制电路的设计 (17)4.1 UC3854控制器概述 (17)4.2 UC3854控制器的内部结构和功能特点 (17)4.2.1 UC3854控制器的内部结构 (17)4.2.2 UC3854控制器的功能特点 (18)4.3 UC3854控制电路各参数设计 (20)4.3.1 电流感测电阻的选择 (20)4.3.2 峰值电流限制 (20)4.3.3 前馈电压信号 (20)4.3.4 乘法器的设定 (21)4.3.5 乘法器的输入电流 (21)4.3.6 乘法器的输出电流 (21)4.3.7 振荡器的频率 (22)4.3.8 电流误差放大器的补偿 (22)4.3.9 电压误差放大器的补偿 (23)4.3.10 前馈电压滤波电容 (23)4.4 UC3854的仿真电路及仿真波形展示 (24)总结 (29)致谢 (30)参考文献.................................................................................................................... 错误!未定义书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1卷第9期中国电机工程学报V ol.31 No.9 Mar.25, 201150 2011年3月25日Proceedings of the CSEE ©2011 Chin.Soc.for Elec.Eng.文章编号:0258-8013 (2011) 09-0050-08 中图分类号:TM 46 文献标志码:A 学科分类号:470·40基于航空交流电网的Boost/半桥组合式软开关谐振PFC变换器郑昕昕,肖岚,王勤(新能源发电与电能变换重点实验室(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江苏省南京市 210016)Boost/half-bridge Combined Soft-switching Resonant PFC Converter forAirborne AC SystemZHENG Xinxin, XIAO Lan, WANG Qin(Jiangsu Key Laboratory of New Energy Generation and Power Conversion(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 Astronautics),Nanjing 210016, Jiangsu Province, China)ABSTRACT: This paper investigated on a power factor correction (PFC) converter composed of a Boost converter and a half-bridge converter. It works in the continue current mode (CCM) mode, and only in the output of the half-bridge converter it has the energy storage capacitor to balance the instantaneous power. The level of capacitors at the output of the Boost converter can be reduced with a reasonable control method. The leakage inductance of transformers performed resonant to achieve soft-switching effect. The topology of PFC converters, control logic, soft-switching conditions, and feasibility of capacitance reduction were discussed. The results of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s showed that the PFC converter has a good property, which can satisfy the requirements of GJB181A.KEY WORDS: power factor correction; Boost converter; half-bridge converter; soft-switching; resonant摘要:研究一种采用Boost变换器和半桥变换器级联所构成的功率因数校正(power factor correction,PFC)变换器拓扑,其工作在电流连续模式(continue current mode,CCM)模式下,仅在半桥变换器输出端使用储能电容补偿瞬时输入输出功率的不平衡。
半桥变换器桥臂电容作为Boost变换器输出端电容。
通过适当的控制策略,降低了容值,无需高耐压等级的电解电容,提高了电路工作的可靠性。
变压器漏感参与谐振,实现了半桥变换器功率管的软开关。
分析PFC变换器的电路拓扑,给出前后级的控制逻辑关系,讨论软开关实现的条件以及减小电容规格的可行性,给出仿真及实验结果,证明该变换器具有良好的性能,满足GJB181A的要求。
关键词:功率因数校正;Boost变换器;半桥变换器;软开关;谐振0 引言航空领域对电子设备的工作电源有着很高的要求,不仅要求其输出电压稳定,动态性能良好,还要求尽量减小设备运行时对航空交流电网造成的谐波污染,以避免“二次效应”所造成的电网电压畸变和对其它用电设备的干扰。
功率因数校正(power factor correction,PFC)技术作为治理谐波污染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在该领域得到广泛应用[1-3]。
PFC拓扑可以采用Boost、Buck和Flyback等结构,其中Boost结构具有输入电流不会突变、开关功率管容易驱动等其它结构所不具备的优势[3],且能实现高功率因数。
因此,目前PFC变换器多采用Boost结构。
Boost/半桥组合式PFC变换器由Boost变换器和半桥变换器级联构成,在中大功率场合有较多的应用。
目前所研究的Boost/半桥组合式PFC变换器采用对Boost变换器和半桥变换器分别进行独立控制的方法[4],Boost变换器实现输入端功率因数校正和稳定Boost级输出电压,半桥变换器实现电气隔离和输出电压调节。
这种方法需要两套控制电路,实现较为复杂。
此外,Boost变换器输出端需使用大容量和高耐压等级的电解电容,以补偿瞬时功率的不平衡并实现稳压,然而这种电解电容体积和重量都很大,且在航空的低温环境下容易失效,严重影响电源的工作可靠性[5-8]。
而半桥隔离变换器中,变压器原边具有较大的漏感,其所存储的能量无法第9期郑昕昕等:基于航空交流电网的Boost/半桥组合式软开关谐振PFC变换器 51耦合到负载,从而降低了变压器的效率[9]。
此外,漏感还会与电路中的分布电容以及变压器线圈的分布电容组成振荡回路,使电路产生振荡并向外辐射电磁能量,造成电磁干扰。
针对上述问题,本文研究基于航空交流电网的Boost/半桥组合式软开关谐振PFC变换器,该变换器仅使用一套控制电路,实现简单,并可有效地降低电容规格。
本文详细分析PFC变换器的工作原理和工作模态,介绍前后级控制逻辑关系,讨论半桥电路功率管实现软开关的条件和减小Boost输出端电容规格的可行性,最后给出仿真和实验结果。
1 原理分析1.1 工作模态如图1所示,Boost/半桥组合式软开关谐振PFC 变换器由Boost变换器和半桥隔离变换器组成,其中L为储能电感,S0为Boost变换器的主功率开关管,D0为整流二极管;Boost变换器和半桥变换器共用电容C p1、C p2,两电容容值相等;S1和S2为半桥变换器的功率管,其两端分别并联二极管D1、D2和谐振电容C1、C2,L ik和L m分别为变压器原边漏感和励磁电感,u d为Boost变换器的输出,i T为变压器原边电流,其参考方向如图1所示。
变压器副边电压经整流二极管D3、D4全波整流后接输出滤波电容C o,R o为等效负载电阻。
图1 Boost/半桥组合式软开关谐振PFC变换器Fig. 1 Boost/half-bridge combined soft-switchingresonant PFC ConverterPFC变换器工作在连续导通模式下,图2为Boost/半桥组合式软开关谐振PFC变换器的关键波形图,波形从上到下依次为S0的驱动信号u g0,S1和S2的驱动信号u g1、u g2,电感电流i L,励磁电感两端电压u m,变压器原边电流i T,其中虚线部分为励磁电流。
Boost变换器输出电压u d,谐振电容C p1、C p2两端电压u cp1和u cp2。
S0受闭环控制,以固定频率f s进行开关,采用平均电流法控制其占空比。
S1和S2以一定的死区时间互补导通,开通时刻均滞后S0的开通时刻一个死区时间,开关频率为S0开关频率的一半,即f s/2。
iuiuuuu g1, u图2 变换器关键波形示意图Fig. 2 Key waveforms of the converter为方便分析,假设所有功率管和二极管均为理想器件,不考虑开关时间及导通压降,C p1、C p2容值均为C p,C1、C2容值均为C。
由于半桥变换器两功率管S1和S2的工作过程是完全对称的,故仅分析S2开通过程中电路的工作模态,各模态变换器电流方向如图3所示,其中输入端为全桥整流后的电压。
由于输出电压值恒定,其等效到变压器原边可看作一电压源±U o1,在S2开通过程中等效输出电压为正,即U o1。
故可将变换器各模态等效为图4所示电路。
1)工作模态1[t0−t1]。
t0时刻前,S2和S0处于关断状态。
t0时刻,开通S0,关断S1,此时C p1、C p2与C1、C2都参与谐振,C p2充电,C p1放电,两电容共同承受Boost变换器的输出电压,电容两端电压很高。
对C p1、C p2来说,它们的容值比C1、C2大得多。
当流过电容的电流相同时,电容电压与容值成反比,故C p1、C p2两端电压的波动值很小,远小于它们在t0时刻的初值u cp1(t0)和u cp2(t0),在分析时可以将C p1、C p2两端电压近似看作不变,其值分别为U cp1和U cp2,该模态下电路的等效模型如图4(a)所示。
其中C2放电,C1充电,图中标出了它们的电压方向,流过C1、C2的电流相等,可根据电路等效模型列出KCL和KVL方程。
c1c2c1c2p pd dd du ui i i C C it t+=⇒−= (1)pc1ik o1cp1ddiu L U Ut+=+(2)52 中 国 电 机 工 程 学 报 第31卷c2iko1cp2d d pi u L U U t−+=− (3)式中i p 为流过变压器原边的实际电流。
当电流方向与参考方向相同时,i p =i T ;电流方向与参考方向相反时,i p =−i T 。
(a) 模态1[t 0−t 1](b) 模态2[t 1−t 2](c) 模态3[t 2−t 3](d) 模态4[t 3−t 4](e) 模态5[t 4−t 5]图3 变换器各模态下电流方向Fig. 3 Current path of each mode(a) 模态1[t 0−t 1]U cp2(b) 模态2[t 1−t 2]U cp2(c) 模态3[t 2−t 3](d) 模态4[t 3−t 4](e) 模态5[t 4−t 5]图4 变换器各模态等效电路Fig. 4 Equivalent circuits of each switching mode令ωr =1/(L ik C)1/2,Z r =(L ik /C)1/2,得出电容电压和电感电流变化方程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