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0病人外科换药的体会

合集下载

15000例病人外科门诊换药的体会

15000例病人外科门诊换药的体会

15000例病人外科门诊换药的体会外科换药,是外科工作的重要部分,约占基层医院外科门诊工作量的1/3~1/2,因此,对外科门诊换药的研究,对保护病人健康具有重要意义,现将2000年以来,外科门诊换药15 000余人次的体会,总结报告如下。

1一般伤口的处理办法7年来,我们遇到此类伤口6 500人次,根据伤口的不同表现,采取不同的换药方法,取得了满意疗效,具体方法如下:1.1清洁伤口或肉芽组织健康的伤口此类伤口不需换药太勤,一般3 d换药1次。

换药的目的是观察伤口愈合情况,对伤口周围进行消毒,以防引起伤口化脓。

一般采取无刺激油膏或凡士林纱布覆盖,也可采取雷佛奴尔溶液纱布覆盖。

有条件者可外喷表皮生长因子。

1.2伤口分泌物多,肉芽水肿的感染伤口此类伤口一般要间日换药1次,严重者要1 d换药1次。

换药的目的是局部应用消炎药,尽快控制感染,促进健康肉芽组织生长。

一般采用雷佛奴尔溶液或庆大霉素湿敷。

1.3分泌物多而肉芽不水肿的伤口此类伤口一般要间日换药1次。

换药的目的是局部应用消炎药,减轻分泌物,保护健康肉芽组织生长。

一般采用生理盐水湿敷。

如果外口小者,可先用双氧水冲洗。

1.4肉芽组织过高的伤口此类伤口以女性小腹、乳腺等部位为多见。

换药的目的是消除过高的肉芽组织,防止感染。

一般先用剪刀剪去过高的肉芽组织。

我们的体会是:一般剪得要比皮肤稍低,无感染者可用生理盐水湿敷,有感染者可用雷佛奴尔溶液湿敷。

1.5肉芽不健康的伤口此类伤口换药的目的是去除不健康的肉芽,促进健康肉芽长出。

一般是用刮勺或剪刀清除不健康肉芽,以稍微渗血为度,可连续多次。

一般用生理盐水湿敷,也可用雷佛奴尔溶液湿敷。

1.6久治不愈的伤口对于久治不愈,仅有局部炎性表现的伤口,一是要重新处理伤口,一部分是由于伤口内留有骨片、毛发、线头之类的遗物或死腔;二是病人可能是有糖尿病或结核病,要注意全面检查,对因治疗。

另外,哺乳期妇女乳腺伤口,会因乳汁溢出而污染;会阴部伤口,因尿液污染;关节部位的伤口因关节的频繁活动而成为久治不愈的伤口,在治疗时要注意告诫病人防止污染或固定关节。

换药外科实习报告

换药外科实习报告

摘要:在换药外科的实习期间,我有幸学习了换药操作技能,掌握了伤口处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以下是我在这段时间内的实习心得和体会。

一、实习背景2023年6月,我作为一名医学生,进入换药外科进行为期两周的实习。

换药外科主要负责患者的伤口处理、换药及术后恢复等。

在实习期间,我跟随导师学习了换药操作技能,并参与实际操作,积累了宝贵的临床经验。

二、实习过程1. 学习理论知识实习初期,我认真学习了换药外科的相关理论知识,包括伤口的分类、病因、临床表现、处理原则等。

通过阅读教材、查阅文献,我对换药外科有了初步的了解。

2. 观摩换药操作在导师的指导下,我观摩了多位经验丰富的换药外科医生的换药操作。

通过观察,我了解了换药操作的步骤、技巧和注意事项。

3. 实践操作在导师的监督下,我开始尝试进行换药操作。

起初,由于缺乏经验,我遇到了很多困难。

在导师的耐心指导下,我逐渐掌握了换药操作的技巧,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换药工作。

4. 病例分析在实习期间,我参与了多个病例的讨论。

通过对病例的分析,我学会了如何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合适的换药方案。

三、实习体会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习,我深刻体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

理论知识为实践操作提供了指导,而实践操作则加深了我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2. 严谨的工作态度换药外科工作要求严谨细致,我在实习过程中养成了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

在处理患者伤口时,我始终以患者为中心,力求为患者提供最优质的护理服务。

3. 团队协作精神在换药外科实习期间,我学会了与同事团结协作,共同完成工作任务。

团队协作精神在临床工作中至关重要,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

4. 持续学习医学知识更新迅速,作为一名医学生,我深知持续学习的重要性。

在实习过程中,我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四、总结通过两周的换药外科实习,我掌握了换药操作技能,了解了伤口处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这段实习经历让我受益匪浅,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

外科换药门诊出科自我鉴定

外科换药门诊出科自我鉴定

外科换药门诊出科自我鉴定
《外科换药门诊出科自我鉴定》
在外科换药门诊出科实习期间,我收获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在这段时间里,我认真学习、积极实践,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技能。

通过这篇自我鉴定,我将和大家分享我的收获和成长。

首先,我对外科换药门诊的工作流程和操作规范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

在实习期间,我认真观察和学习了老师们的工作方式,不断与他们交流讨论,并主动参与实践。

通过这些经验,我更加熟悉了门诊的每一个环节,掌握了换药的标准操作程序,提高了自己的操作技能。

其次,我在和患者的接触中,学会了更加耐心和细心地对待每一位患者。

外科换药门诊的患者通常是需要长期治疗和照料的,他们对医护人员的要求和期望都非常高。

在和他们打交道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与患者交流沟通的重要性,学会了倾听和理解患者的需求,提高了自己的沟通技巧和情绪管理能力。

另外,我也深刻认识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在外科换药门诊,医护人员之间需要密切配合,共同完成工作任务。

在和同事们的合作中,我学会了如何有效地协调和配合,提高了自己的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

总的来说,通过这段时间的实习,我收获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
教训,提高了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技能。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学习和提升自己,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

外科换药术的实训报告总结

外科换药术的实训报告总结

一、引言外科换药术是外科临床工作中常见的一项操作,对于促进伤口愈合、预防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提高我们的实践技能和临床操作水平,我们进行了外科换药术的实训。

以下是本次实训的总结。

二、实训目的1. 掌握外科换药术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2. 熟悉换药所需的物品和器械;3. 提高无菌操作意识,预防交叉感染;4. 培养临床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实训内容1. 外科换药术基本知识(1)换药术的概念:外科换药术是指将患者创面上的敷料和污染物清除干净,并重新包扎创面,以促进伤口愈合。

(2)换药术的目的:观察伤口、去除坏死组织、清洁创面、引流通畅、促进组织生长。

(3)换药术的原则: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选择最佳的换药环境、换药基本要求动作要熟练、迅速、避免过久、暴露创面、防止创面感染。

2. 换药术操作步骤(1)准备物品和器械:无菌换药包、无菌镊子、无菌剪刀、无菌棉球、碘伏、生理盐水、敷料等。

(2)换药环境:室内空气清洁,光线充足,温度适宜。

(3)操作步骤:①消毒:清洁区、相对清洁区、污染区。

②清理伤口:去除坏死组织、分泌物及污染物。

③覆盖敷料:根据伤口情况选择合适的敷料。

3. 换药术注意事项(1)无菌操作:操作过程中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预防交叉感染。

(2)观察伤口:注意观察伤口情况,如创面有无缝线反应、针眼脓疱或伤口感染等。

(3)换药次数:根据伤口情况调整换药次数,避免过度换药。

(4)敷料选择:根据伤口情况选择合适的敷料,如银离子藻酸盐敷料、盐水纱条等。

四、实训心得体会1. 通过本次实训,我们掌握了外科换药术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提高了自己的实践技能。

2. 在实训过程中,我们深刻体会到无菌操作的重要性,这对于预防交叉感染至关重要。

3. 实训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观察伤口情况,以便及时调整换药方案。

4. 实训过程中,我们培养了团队协作能力,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打下了基础。

五、总结本次外科换药术实训使我们受益匪浅,不仅提高了我们的实践技能,还增强了无菌操作意识。

换药工作总结

换药工作总结

换药工作总结
换药工作是医护人员日常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病人的康复和
健康。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有幸参与了许多换药工作,并且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提高自己的技能和水平。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一些我在换药工作中的总结和体会。

首先,换药工作需要严谨的态度和细心的操作。

在为病人换药时,我们需要仔
细查看医嘱,确认药物的名称、剂量和使用方法,确保没有遗漏或错误。

在操作过程中,我们需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避免交叉感染和药物误用。

这需要我们保持高度的警惕和细心,不能有丝毫马虎。

其次,换药工作需要团队合作和沟通。

在医院里,换药工作往往需要多个人协
同完成,包括护士、医生、药剂师等。

因此,良好的团队合作和沟通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需要及时与其他人员沟通交流,协调好工作安排和药物使用,确保整个换药过程顺利进行。

另外,换药工作需要不断学习和提高。

医学知识和医疗技术都在不断更新和发展,我们需要及时学习新知识,了解新技术,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只有不断学习和提高,才能更好地适应医疗工作的需要,为病人提供更好的服务。

总的来说,换药工作是一项需要严谨态度、团队合作和不断学习的工作。

只有
我们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技能,才能更好地完成换药工作,为病人的康复和健康贡献自己的力量。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为更多的病人带来健康和希望。

15000例病人外科换药的体会

15000例病人外科换药的体会

15000例病人外科换药的体会
席子明;杨玲
【期刊名称】《中国临床医生》
【年(卷),期】2005(033)004
【摘要】外科门诊换药,是外科工作的重要部分,约占基层医院外科门诊工作量的1/3~1/2,因此,对外科换药的研究,对保护病人健康具有重要意义,现将本院1997年以来,外科门诊换药15000余人次的体会,总结报告如下。

【总页数】2页(P34-35)
【作者】席子明;杨玲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医院,外科,河南,开封,475001;河南大学医院,外科,河南,开封,475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3
【相关文献】
1.外科门诊换药病人的心理护理体会 [J], 梁丽英
2.对200例外科门诊换药的护理体会 [J], 张传华
3.1例何杰金氏病人的换药护理体会 [J], 罗玉华;常琴;肖燕;斯琴
4.15 000例病人外科门诊换药的体会 [J], 石宏伟
5.30例刀口愈合不良病人单纯应用白砂糖换药体会 [J], 邵翠云;杨月华;韩秀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外科换药室心得体会护士篇外科护士心得体会

外科换药室心得体会护士篇外科护士心得体会

外科换药室心得体会护士篇外科护士心得体会当在一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验。

优质的心得体会该怎么样去写呢?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远远的。

在医院消毒水的气味中,我们走过了清纯的少女时代;从血淋淋的伤口边我们走过了炙热的青春年华;在白色的氛围中送走了无数个宁静的夜晚;在爱人的期待和孩子的埋怨中把自己奉献给了一个个伤痛病人。

众所周知我们的工作辛苦,没有固顶的节假日;没有固顶休息时间。

工作琐碎,责任重大。

有的护士还需要跟麻风患者、精神病患者、传染病患者打交道。

我们默默无闻的付出了很多。

然而我们却经常遇到委屈和误解。

但我们无怨无悔。

因为我们深知服务对象是一个个需要人帮助和同情、在病痛中苦苦挣扎的病人。

“医生的嘴护士的腿”,不说别的,就是一个晚上,上急诊班的夜班护士全部走下来的就有四五十里路。

腿都跑肿了。

也许您不相信,但是请您看看护士姐妹们小腿上那盘曲的静脉曲张,您就明白了。

在急诊科曾有一件这样真实的事情:下午快下班了,几声长笛送来了十几名乘坐小公共汽车出车祸的外伤病人。

白班的护士都主动地留了下来,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抢救。

护士长却大度地说:“那对小夫妻新婚燕儿,丈夫看到心爱的妻子伤得那么重,心里太焦急,加上又喝了酒。

咱们就不要和他计较了。

”象五一这样的长假,大家都留恋在如画的山水和浓浓的亲情中时,我们的急诊科却经常发生着这样的事情。

一转眼,一个月的外科实习工作生涯已告一段落。

虽然这段实习有点苦有点累,还是挺让人开心的。

查房、换药、写病程录、跟手术、写出院小结,每天的生活在这样重复的忙碌中度过。

在普外科,早上七点半就查房,之后换药。

当然,在外科最苦的是跟手术,往往一站就是好几个小时。

学习开化验单,写病历,换药、拆线、上手术,等,基本上都是从0开始,我也第一次知道看似简单的操作实施起来竟然这么困难。

手术虽然不是每个都积极的上台,即使跟台看看还是很长见识的,切甲状腺,切胆囊,切脾,切阑尾,胃大部切除,乳腺癌根治,结肠癌根治,疝修补术等等。

外科换药实验总结报告

外科换药实验总结报告

手术中的“换血”——外科换药实验总结报告在外科手术中,术中感染是一种常见并且严重的并发症。

为了防止术中感染,外科医生不仅要做好术前的准备工作,还需要注意术中的手卫生以及手术器械的无菌处理。

而外科换药作为一项重要的术中手术操作,更是备受关注。

本次实验旨在探究外科换药的操作步骤以及对手术创口愈合的影响。

实验中,我们先利用无菌技术制备好肉汤培养基,然后将其接种到表面有切口的不同大小的小鼠皮肤上,再进行外科换药,最后观察愈合情况。

通过实验结果,我们发现正确认识外科换药的每一个步骤,不仅有利于保证创口的无菌处理,还能够促进创口愈合。

具体来说,外科换药的操作步骤包括以下几点:一、术前准备在进行换药之前,外科医生必须认真准备自己的手卫生,同时清洗好手术器械。

二、创口处理将创口周围的污染物清除干净,用无菌纱布擦拭干净创口周围的皮肤,再施用抗菌药物,为换药做好准备。

三、换药过程在换药过程中,医生要注意手术器械的无菌处理,同时要避免碰触其他物品,确保操作环境的无菌。

四、换药后的处理换药完成后,用无菌纱布将创口包住,避免细菌和其他污染物的侵袭。

定期更换纱布,以确保创口的无菌状态。

通过实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一、外科换药时,对手术器械和操作环境的无菌处理不仅是操作的关键,更是创口愈合的保障。

二、正确的操作步骤能够有效促进创口愈合,从而减少感染的发生。

三、外科换药是一项高难度的操作,需要外科医生不断加强自己的操作技能和知识水平。

对于外科医生来说,在手术中正确操作外科换药,不仅仅是规范化的手术操作,更是对患者创伤后愈合的保障和治疗效果的提升。

因此,在日常医疗工作中,外科医生需要加强对外科换药的认识和掌握,不断提高自己的操作技能和知识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1 两组药物治疗前后BSS各项目积分比较(积分:x±s)组别治疗时段例数腹痛情况腹痛天数腹胀情况排便满意度生活干扰中药组治疗前8353.3±23.751.9±24.552.6±25.261.2±22.454.2±23.1治疗后8321.8±11.63☆21.5±12.13☆20.8±12.63☆23.1±11.53☆24.5±13.23☆谷维素、肠炎宁组治疗前4353.1±22.651.3±21.152.5±24.660.7±23.553.5±21.4治疗后4337.3±14.3△35.4±11.5△34.9±15.5△30.3±14.3△38.7±15.9△ 3中药组治疗前后疗效差异显著(P<0.01);△谷维素、肠炎宁组治疗前后疗效差异较显著(P<0.05);☆中药组疗效优于谷维素组(P<0.05)。

3.4 不良反应 宽肠方组服药4周,患者无明显不良反应,治疗前后查肝肾功能、血尿常规均正常。

4 讨论中医对I B S的认识和立方依据:根据I B S的临床表现与特征,笔者认为I B S可以归属到中医“泄泻”、“便秘”、“痢疾”范畴,I B S与“痛,泄,滞”关系密切。

经查阅大量文献,分析中医界同仁治疗I B S的经验及本人在临床辨证施治用药体会,得出I B S的主要病机病理为:肝郁脾虚,湿阻气滞,或湿热下注,传化失常。

宽肠方加减是笔者基于中药方四逆散基础上,根据多年临床实践探索加减的验方,其中四逆散疏肝理脾,调中宽肠,白术、茯苓、神曲健脾助运而利传导,鬼针草、败酱草清热化湿、解毒导滞、止痢止泻,诸药合用可明显改善患者腹痛、腹胀、排便异常等症状,并可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等生活干扰症状。

现代药理研究:白术能抑制肠管受乙酰胆碱和氯化钡刺激所致的肠管痉挛,白芍能降低豚鼠离体肠管的自发收缩和张力,拮抗氯化钡所致的肠管痉挛,败酱草有降低神经兴奋作用,从而松弛肠道平滑肌,改善肠道的血液循环,鬼针草、败酱草抗菌消炎,调整肠道菌群失调,神曲促进消化酶分泌,改善胃肠吸收功能;柴胡、茯苓能改善免疫,双向调节神经系统的兴奋与抑制,诸药合用,明显改善I B S的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疗效明显优于谷维素、肠炎宁对照组(P<0.05)。

参考文献:[1] Bens oussan A,Talley NJ,H ingM,et al.Treat m ent of irritable bowelsyndr ome with Chinese herbal medicine:a randon m ized contr olledtrial[J].JAMA,1998,280(18)∶1585-1589.收稿日期:2004-07-22;修回日期:2004-10-1815000例病人外科换药的体会席子明,杨玲(河南大学医院外科,河南开封475001)中图分类号:R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089(2005)04-0034-02 外科门诊换药,是外科工作的重要部分,约占基层医院外科门诊工作量的1/3~1/2,因此,对外科换药的研究,对保护病人健康具有重要意义,现将本院1997年以来,外科门诊换药15000余人次的体会,总结报告如下。

1 一般伤口的处理办法7年来,我们遇到此类伤口6500人次,根据伤口的不同表现,采取不同的换药方法,取得了满意疗效,具体方法如下。

1.1 清洁伤口或肉芽组织健康的伤口 此类伤口不需换药太勤,一般3天换药1次。

换药的目的是观察伤口愈合情况,对伤口周围进行消毒,以防引起伤口化脓。

一般采用无刺激性油膏或凡士林纱布覆盖,也可采用雷佛奴尔溶液纱布覆盖。

1.2 伤口分泌物多,肉芽水肿的感染伤口 此类伤口一般要间日换药1次,严重者要1日换药1次。

换药的目的是局部应用消炎药,尽快控制感染,促进健康肉芽组织生长。

一般采用雷佛奴尔溶液或庆大霉素湿敷。

1.3 分泌物多而肉芽不水肿的伤口 此类伤口一般要间日换药1次。

换药的目的是局部应用消炎药,减少分泌物,保护健康肉芽组织生长。

一般采用生理盐水湿敷。

如果外口小者,可先用双氧水冲洗。

1.4 肉芽组织过高的伤口 此类伤口以女性小腹、乳腺等部位为多见。

换药的目的是消除过高的肉芽组织,防止感染。

一般先用剪刀剪去过高的肉芽组织。

我们的体会是:一般剪得要比皮肤稍低,无感染者可用生盐水湿敷,有感染者可用雷佛奴尔溶液湿敷。

1.5 肉芽不健康的伤口 此类伤口换药的目的,是去除不健康的肉芽,促进健康肉芽长出。

一般是用刮匙或剪刀清除不健康肉芽,以稍微渗血为度,可连续多次。

一般用生理盐水湿敷,也可用雷佛奴尔溶液湿敷。

1.6 久治不愈的伤口 对于久治不愈,仅有局部炎性表现的伤口,一是要重新处理伤口,一部分是由于伤口内留有骨片、毛发、线头之类的遗物或死腔;二是病人可能有糖尿病或结核病,要注意全面检查,对因43(总226)《中国临床医生》2005年第33卷第4期 治疗。

另外,哺乳期妇女乳腺伤口,会因乳汁溢出而污染;会阴部伤口,因尿液污染;关节部位的伤口因关节的频繁活动而成为久治不愈的伤口,在治疗时要注意告诫病人防止污染或固定关节。

2 特殊伤口的换药7年来,我们遇到此类病人2500余人次,常见的特殊伤口及换药方法如下。

2.1 指(趾)端外伤 此类伤口一般愈合较慢,临床实践中我们选择指(趾)端外伤病程超过20天者30人,用2%碘酒湿敷治疗,均在3~5天内愈合。

但伤口必须是干净、不深、没有异物、分泌物不多,且为成年人。

一般要每日、最多间日换药1次,对于伤口周围因湿敷碘酒而出现水泡者,可用酒精湿敷1~2天。

2.2 狗、猫、鼠咬伤 此类病人的伤口用双氧水、生理盐水冲洗后,可用碘酒外涂并暴露。

在注射狂犬疫苗的同时,要注射破伤风抗毒素。

关于此类病人是否应用抗生素,目前还没有定论。

我们统计10例狗咬伤病人,引起毒血病1例,局部严重感染合并淋巴结炎、淋巴腺炎者3例,局部较轻、中度炎性反应者6例。

对此类病人分组应用抗生素,选用氨苄青霉素、庆大霉素与甲硝唑联合较好,可根据病情选择不同的用法。

2.3 小面积烧伤 无水泡者,先用75%的酒精持续湿敷30分钟至1小时,在病人自觉烧灼样疼痛减轻或消失后,用75%酒精湿敷并包扎,也可暴露。

我们体会酒精湿敷越早,愈合就越好,一般也不会起水泡。

有水泡者,可消毒后剪去水泡或用注射器抽出液体,用庆大霉素溶液湿敷,间日换药1次。

如敷料与伤面相粘,可用生理盐水浸透后揭去;如伤面干净,无须揭去内层敷料即可,使内层敷料在伤面脱痴时一起脱掉,一是可避免病人每次换药的痛苦,二是可避免反复损伤伤面。

但每次换药,必须严格消毒,密切观察伤口情况。

2.4 甲沟炎换药 甲沟炎是外科门诊的一个顽症,治疗的关键在于抑制肉芽组织病理性增生,过去常用碘酒或石炭酸烧灼,效果不太理想,我们在临床工作中采用下列方法,疗效比较满意。

对肉芽组织不高,甲根及甲下无脓者,用乌蚣散(即乌蚣焙干发黄研成面,用时与少量冰片相混)换药;肉芽组织高者,先用电烧灼器将肉芽烧平,然后用乌公散换药;对甲下、甲根化脓者,可考虑拔甲;炎症重者,可选用抗生素。

2.5 急性软组织损伤 此类病人很常见,我们采用下列方法治疗750余例,疗效颇佳,具体方法如下:①黄连、大黄、乳香各15克,冰片3克,研成细末用蛋清调成饼状,敷于患处,一般30~120分钟内止痛,2日消肿。

②消炎消肿止痛膏外敷,每日换药1次,一般5~7日消肿,但止痛较慢。

可同时服些治疗跌打损伤的药。

3 疖肿的换药疖为单个毛囊及其周围组织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多无全身症状;痈为多个相邻毛囊及其周围组织的急性化脓性炎症。

可以合并全身症状。

7年来,我们遇到此类病人6000余人次,根据疖肿的不同表现,采用下列不同的换药方法:疖肿较小,红肿无波动者,可用青霉素局封(必须先做青霉素皮试),消炎消肿止痛膏外敷。

或用2.5%碘酒涂抹局部。

疖肿较大,红肿无波动,可用青霉素局封,试用早期切开放血疗法。

疖肿化脓,要早期切开,充分分离脓腔,充分引流。

对于疖肿并发发热、淋巴结炎、淋巴腺炎者,要应用抗生素,根据病情可选用不同的用药方法。

对于伤面干净的伤口、慢性伤口可用白糖或胰岛素或高压消毒的纯蜂蜜或654-2换药,急性不用。

对于脓腔较深,尤其是在会阴部、长期不愈者,要补注破伤风抗毒素。

收稿日期:2004-05-08;修回日期:2004-06-20颈部软组织劳损行钩活术32例报道魏 玉 锁(河北省宁晋真仁中医院,河北宁晋055550)中图分类号:R68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089(2005)04-0035-03 笔者利用“钩活术”加保健枕治疗青少年颈椎生理曲线变化而引发的颈部软组织劳损效果好,能立竿见影,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32例,年龄10~20岁,男14例,女18例,病程最长5年(时作时止),最短1天;有落枕史者6例,腹泻者1例,颈部不适、僵硬者5例;头晕、目眩、头痛26例;兼呕吐、腹部不适者8例,兼上肢麻木肩部不适者8例;误诊为脑炎8例,误诊为胃炎14例,误诊为胆囊炎2例,误诊为阑尾炎1例,误诊为鼻窦炎1例。

1.2 诊断标准 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为依据:①具备颈部软组织劳损的头痛、头晕、颈部酸痛不适和僵硬,疼痛向背、肩甚53 《中国临床医生》2005年第33卷第4期(总22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