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合集下载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旋转型灌装机设计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旋转型灌装机设计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旋转型灌装机设计贵州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题号11旋转型灌装机学院:机械工程专业:班姓名学号:指导导师:日期:目录一、机械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题号11 ......... - 3 -一、设计题目及原始数据............... - 4 -二、设计方案提示........................... - 5 -三、设计任务................................... - 5 -二、设计背景................................................... - 7 -三、方案的选择............................................... - 8 -3.1综述............................................................. - 8 -3.2选择设计方案..................................... - 8 -3.2.1、功能逻辑图和功能原理解图- 8 -3.2.2、功能原理的工艺过程分解. - 10 -3.2.3、机械系统运动转化功能图. - 21 -3.3方案确定........................................... - 21 -四、原动机选择............................................. - 24 -五、传动比分配............................................. - 24 -六、传动机构的设计..................................... - 24 -6.1减速器的设计................................... - 24 -6.2齿轮的设计....................................... - 25 -七、机械运动循环图..................................... - 28 -八、机构设计................................................. - 28 -8.1、凸轮设计计算及校核.................... - 28 -8.2、槽轮尺寸设计与分析.................... - 31 -九、整体评价................................................. - 35 -十、Pro/e建模分析....................................... - 36 - 十一、设计小结........................................... - 40 - 十二、参考文献............................................. - 41 -贵州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机械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题号11旋转型灌装机一、设计题目及原始数据设计旋转型灌装机。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

编写设计说明书:详细描述设 计思路、设计方案、设计过程 等
准备答辩:准备答辩PPT,熟 悉设计内容,准备答辩问题
完成设计说明书:提交设计说 明书,等待老师审核
参加答辩:参加答辩,回答老 师提出的问题,展示设计成果
第四周:答辩,修改完善设计
答辩时间:第四周
答辩地点:学校报告厅
答辩内容:介绍设计思路、 设计方案、设计成果等
感谢观看
汇报人:
设计过程中必须考虑产品的可维护 性和可升级性
设计过程中必须考虑产品的使用寿 命和耐久性
保证装置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设计过程中要考虑到各种可能的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振动等
选用合适的材料和工艺,保证装置的强度和刚度
设计合理的结构,避免应力集中和疲劳破坏 采用可靠的连接方式,如螺栓、焊接等,保证装置的稳定性和可靠 性
成果展示:展示 设计成果,包括 图纸、模型、实 验数据等
问题分析:分析 设计中遇到的问 题和解决方案, 以及改进措施等
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和意见
认真听取老师的问题和意见,保持谦虚的态度 回答问题时,要清晰、准确、有条理 对于老师的意见,要虚心接受,并提出改进措施 保持良好的沟通和互动,展现出自己的专业素养和团队精神
提高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团队协作:通 过团队合作, 提高解决问题
的能力
沟通能力:通 过团队沟通, 提高表达和倾
听的能力
领导能力:通 过团队领导, 提高组织和协
调的能力
创新能力:通 过团队创新, 提高解决问题 的能力和创新
能力
02
课程设计任务
设计一个简单的机械装置
确定机械装置的功能和用途 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工具 设计机械装置的草图和结构 制作机械装置的零件和组件 组装机械装置并进行测试 修改和完善机械装置,使其满足设计要求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任务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任务
表彰团队成员在课程设计中的杰 出工作。
经验总结
分享团队成员在课程设计中的经 验和教训。
实际应用
解释为何这个问题在现实生活中很重要。
设计目标
设计和开发
性能优化
确定要设计和开发的物品或系统。 阐述优化性能的具体目标。
可持续性
说明设计在环境可持续性方面的 考虑。
设计方案
1
研究和分析
开展研究,分析设计要求和约束。
概念设计
2
生成多个概念设计,并进行评估和选择。
3
详细设计
制定详细设计并创建相应的图纸和模型。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任务
本课程设计任务旨在帮助学生加深对机械原理的理解,并培养解决实际问题 的能力。
课程设计任务简介
背景
解释为何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是必 要的。
团队合作
讨论小组沟通和协作的重要性。
学习工具
介绍学生在课程设计中将使用的 工具。
问题陈述
挑战性问题
提出一个挑战性的机械原理问题。
解答方法
概述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相关设计要素
1 材料选择
2 结构设计
选择适合设计需
解释如何控制设计中的运 动。
性能测试计划
测试目标
明确测试的目标和指标。
测试方法
阐述测试所需的步骤和方法。
数据分析
解释如何分析测试数据以评估 设计性能。
结论
团队成果
展示团队完成设计任务的成果。
证书颁发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15024课程名称(中/英文):机械原理课程设计/CourseDesign of Theory of Machinery课程类型:实践教学总学时:2周学分:2适用对象:机械工程专业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工程制图、理论力学、机械原理等后续课程:机械类各专业课程开课单位:机械工程学院一、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是继《机械原理》课程教学后的一个重要实践环节。

目的是使学生受到确定运动方案的初步训练,并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对方案中的某些机构进行设计和分析。

通过设计,进一步提高学生利用技术资料、运算、绘图及运用计算机的能力。

教学目标:目标1:以机械系统运动方案设计与拟定为结合点,把机械原理课程中分散于各章的理论和方法融会贯通起来,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目标2:通过拟定机械运动方案的训练,使学生初步具有机构选型与组合和确定运动方案的能力,并能从多角度对运动方案的优劣性进行评价;目标3:使学生在了解机械运动的变换与传递及力传递的过程中,对机械的运动、动力分析与设计有一个较完整的概念;目标4: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算、绘图、运用计算机和技术资料的能力;目标5:通过编写说明书,培养学生表达、归纳、总结和独立思考与分析的能力。

二、教学基本要求通过课程设计能综合应用所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具有初步设计机构运动方案的能力,并能客观评价运动方案的优缺点;要求通过课程设计进一步提高学生利用技术资料,运算,绘图和创新的能力。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见下表:三、教学内容及要求按设计任务书的要求,完成由两种以上常用机构组成的简单机械系统方案的设计,绘制机械系统运动简图,编制机器运动循环图。

对所选用的2-3种常用机构进行运动设计和运动分析,确定方案中所用的机构及各机构的参数,绘制平面连杆机构运动简图。

编写3千字左右的设计计算说明书。

设计计算说明书的内容包括设计任务、设计中涉及到的原理及理论分析算法框图、计算程序及结果分析。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全套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全套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全套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了解机械系统的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了解机械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掌握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了解机械系统的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

技能目标包括:能够运用机械原理解决实际问题,能够进行简单的机械系统设计和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培养学生对机械工程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创新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机械系统的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

具体来说,教学大纲如下:1.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机械系统的定义和基本组成部分–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2.机械系统的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机械系统的工作原理–机械系统的设计方法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节课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

具体来说,教学方法如下:1.讲授法:通过讲解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使学生了解机械系统的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

2.讨论法:通过分组讨论,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机械系统的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适当的教学资源。

具体来说,教学资源包括: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为学生提供全面、系统的机械原理知识。

2.参考书:提供相关参考书籍,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实验设备:准备相关的实验设备,让学生亲自动手,加深对机械原理的理解。

五、教学评估本节课的评估方式将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三个部分,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平时表现主要考察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问回答和小组讨论等情况,占总评的30%。

作业主要考察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占总评的30%。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长安大学机械原理课程设计位置编号:11方案号:方案一设计题目:牛头刨床设计专业:车辆工程班级:1班姓名:蒋凯东学号:201222010111目录:1、课程设计任务书 (2)(1)工作原理及工艺动作过程 (2)(2)原始数据及设计要求 (3)2、设计(计算)说明书 (3)(1)画机构的运动简图 (3)(2)机构运动分析 (6)①对位置11点进行速度分析和加速度分析 (6)②对位置7’点进行速度分析和加速度分析 (8)(3)对位置11点进行动态静力分析 (11)3、摆动滚子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的设计 (12)4、齿轮机构的设计 (17)4、参考文献 (22)5、心得体会 (22)6、附件 (23)一、课程设计任务书1. 工作原理及工艺动作过程牛头刨床是一种用于平面切削加工的机床。

刨床工作时,如图(1-1)所示,由导杆机构2-3-4-5-6带动刨头6和刨刀7作往复运动。

刨头右行时,刨刀进行切削,称工作行程,此时要求速度较低并且均匀;刨头左行时,刨刀不切削,称空回行程,此时要求速度较高,以提高生产率。

为此刨床采用有急回作用的导杆机构。

刨头在工作行程中,受到很大的切削阻力,而空回行程中则没有切削阻力。

切削阻力如图(b)所示。

Y图(1-1)(b)2.原始数据及设计要求已知曲柄每分钟转数n2,各构件尺寸及重心位置,且刨头导路x-x位于导杆端点B所作圆弧高的平分线上。

要求作机构的运动简图,并作机构两个位置的速度、加速度多边形以及刨头的运动线图。

以上内容与后面动态静力分析一起画在1号图纸上。

二、设计说明书(详情见A1图纸)1.画机构的运动简图1、以O4为原点定出坐标系,根据尺寸分别定出O2点,B点,C点。

确定机构运动时的左右极限位置。

曲柄位置图的作法为:取1和8’为工作行程起点和终点所对应的曲柄位置,1’和7’为切削起点和终点所对应的曲柄位置,其余2、3…12等,是由位置1起,顺ω2方向将曲柄圆作12等分的位置(如下图)。

机械原理设计课程设计

机械原理设计课程设计

机械原理设计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机械原理设计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机械原理知识,培养学生运用机械原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设计的基本思维和方法。

在知识目标方面,要求学生掌握机械的基本组成部分,理解机械的运动和力的关系,了解机械的设计和制造的基本原理。

在技能目标方面,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机械原理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够进行简单的机械设计。

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方面,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对机械工程的兴趣,认识机械工程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形成积极的科学探究态度。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机械的基本组成部分,如机械的运动和力的关系,机械的设计和制造的基本原理等。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机械的基本概念和组成;第二部分,机械的运动和力的关系;第三部分,机械的设计和制造的基本原理;第四部分,机械的创新设计。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我们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在讲授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通过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我们将准备相应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等。

教材将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资源,参考书将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料,多媒体资料将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机械原理,实验设备将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等几个方面。

平时表现主要评估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等,通过观察和记录来进行评估。

作业评估主要评估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通过作业的完成质量来进行评估。

考试评估主要评估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通过考试的分数来进行评估。

评估方式应客观、公正,能够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六、教学安排本课程的教学安排将在每周的特定时间和地点进行,共计16周。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旋转型灌装机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旋转型灌装机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课题名称:旋转型灌装机专业班级:11级机械卓越班学生姓名:学生学号:指导老师:目录一、题目 (2)1、设计题目及原始数据 (2)2、设计方案提示 (2)3、设计任务 (3)二、设计方案 (3)1、工艺分解 (4)<1>. 减速装置 (4)<2>.容器输入输出装置 (5)<3>.旋转工作台多工位间歇转动功能 (6)<4>.各个工位的精确定位功能 (6)<5>.对容器的灌装封口压力结构(凸轮机构) (7)<6>.送盖,吸盖,换盖装置 (8)2、运动方案总图 (10)3、运动循环图 (11)三、尺寸设计 (12)1、凸轮设计 (12)2、槽轮设计 (13)3、齿轮设计 (14)4、其他机构尺寸设计 (15)四、心得体会 (15)五、参考资料 (16)机械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位2该机采用电动机驱动,传动方式为机械传动。

技术参数见下表。

旋转型灌装机技术参数表 2、设计方案提示<1>.采用灌瓶泵灌装流体,泵固定在某工位的上方。

<2>.采用软木塞或金属冠盖封口,它们可由气泵吸附在压盖机构上,由压盖机构压入(或通过压盖模将瓶盖紧固在)瓶口。

设计者只需设计作直线往复运动的压盖机构。

压盖机构可采用移动导杆机构等平面连杆机构或凸轮机构。

<3>.此外,需要设计间歇传动机构,以实现工作转台间歇传动。

为保证停歇可靠,还应有定位(锁紧)机构。

间歇机构可采用槽轮机构、不完全齿轮机构等。

定位(锁紧)机构可采用凸轮机构等。

3、设计任务<1>.旋转型灌装机应包括连杆机构、凸轮机构、齿轮机构等三种常用机构;<2>.设计传动系统并确定其传动比分配,并在图纸上画出传动系统图;<3>.图纸上画出旋转型灌装机的运动方案简图,并用运动循环图分配各机构运动节拍;<4>确定连杆机构各个杆件尺寸,进行速度、加速度分析,绘出运动线图<5>.凸轮机构的设计计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计对象:插床
插床是用于加工各种内外平面、成形表面,特 别是键槽和带有棱角的内孔等的机床。其工作原理 参见任务书。
设计任务:插床主运动机构运动设计与
分析;飞轮设计;插床工作台传动方案设计
具体工作:
1.主运动机构运动设计、运动分析图一张(1号图纸); 2.工作台进给机构传动方案机构运动简图一张(1号图纸); 3.能量循环图一张(3号坐标纸); ⒋设计计算说明书一份(≥20页)。
插床
返回
插床运动传动方案:(电机)原动件在中部
插床运动传 动方案: (电机)原 动件在底部
制定机器工作循环图
机器工作循环图有三种型式,学生可任选一种型式。 ①机械的工作循环时间 机械的工作循环时间是指作循环运动的机械完成一个工作循环 所用的时间,通常用T表示。机械的工 作循环时间往往与各执行构件的运动循环时间一致。因为执行构 件的运动节奏就是整台机器的工作节奏。 执行构件的运动循环一般由若干个动作组成,因此,执行构件的 运动循环时间T 执执可以表示为 T 执=T=t +t +…+t 1 2 n
直线式运动循环图:动作时序清晰明了
圆周式运动循环图:各执行构件的运动以机械原动件的相 位关系清楚 直角坐标式运动循环图:是用直角坐标的位移线图表示其 运动时序,将其工作行程、空行程及停歇区段分别以上升、 下降及水平线表示。
1组:5B-207, 5B212 2组:5B-212, 5B401 3组:5B-406, 4组:5B-407,
按照功率等效原则有: 按照动能等效原则有:
M er
(Qv s5 G 3 vs3cos3 G 5 vs5cos5 )
1
Je
2 2 (J112 m3 vs3 J s332 m5 vs5 )

2 1
M er
(Qv s5 G 3 vs3cos3 G 5 vs5cos5 )
vC ( ) aC ( )


4)绘制滑块的速度、加速度线图。列表汇 集同组同学用相对运动图解法求得的各个 位置的加速度,绘制速度、加速度线图。 5)整理设计说明书。内容包括:已知条件 和要求;导杆机构色伙计简述;以给定的 二个机构位置为例,说明用相对运动图解 法求机构的速度和加速度的方法,。
Mer
(Qv s5 G 3 vs3cos3 G 5 vs5cos5 )
Je
1
12
2 2 2 (J112 m3 vs3 J s33 m5 vs5 )
讨论:
4、由于前述原因,Mer有可能为正,也有可能为负。在Mer-φ曲 线图上,为正时形成负面积(负功),为负时形成正面积(正功 )。在2π内,总效果一定是负面积并表现出周期性,一定与Med 形成的正面积相等(这是由电动机的自调性决定的),从而满足 稳定运转的条件。 5、在坐标纸上,分别画出Med-φ 和Mer-φ曲线。若两曲线完全一 致,则曲柄可视为匀速运动;若不一致,则会在前述稳定运转的 前提下,出现周期性速度波动。此时,找出最大赢亏功,可设计 出飞轮的最小转动惯量。
O1
返回
y1
v
F
y2 v
y3
1 F
2
v
注意:
F
3
C1
C2
C3
B2
y1
y2
y3
1、针对每一个 导轨方案,都 对应着一个最 不利的压力角 αmax。 2、最佳导轨方 O 2案的αmax一定最 小。
B
B1
返回
运动简图

1)作机构运动简图。选取长度比例尺, 按表每个教学班,所分配的两个曲柄位 置作出机构运动简图,其中一个位置用 粗线画出。曲柄位置的作法如图2;取滑 块5在上极限时所对应的曲柄位置为起始 位置1,显然位置对应于滑块5处于下极 限时的位置。再作出开始切削和终止切 削所对应的和两位置,得6个曲柄位置, 共画有6个机构位置。
(二)刀具主运动机构基本方案
电动机(加减速器)→摆动导杆机构→刀具
1.按急回运动要求确定曲柄1长度
按行程速比系数K=2可算出极位夹角θ=60º , 据此作图:曲柄1与导杆3垂直时,刀具(即滑块5) 处于上或下两极限位置,此时曲柄对应位置所夹 锐角应为极位夹角θ。作图分析 l AO 根据几何关系: lO O sin O1O 2 A
1
Je
2 2 2 (J112 m3 vs3 J s33 m5 vs5 )
讨论:
12
1、Q力总为阻力,但在回程或上、下超时其值为零, 计算时须注意。
2、由于Qvs5≥0,故它不可能减小Mer。 3、两重力G3和G5被强制与阻抗力视为一组,这是一种 工程上的处理方法。 当θ3为钝角时G3为阻力,增大Mer; 当θ3为锐角时G3为驱动力,减小Mer; 同理可分析出G5的情况。
课程设计大体过程(阶段)如下:
打扫设计室;准备图书、资料、用具(1#图板、 钉字尺、绘图仪器);研究设计任务书,明确要求、 条件、内容和步骤。 根据急回运动要求设计主运动机构,确定机构 运动尺寸;按要求,完成两特定位置的运动分析 (速度分析和加速度分析);能量循环分析,盈亏 功,飞轮设计;
1.设计准备(1个工作日)
1 1 2
2.按刀具行程要求确定BO2和BC长度
l BC l BO 2 H
作图分析,按lBC=lBO2即几何关系,算出:
3.按传力性能要求(压力角尽量小)确 定导轨y-y到O2的距离
作图分析 导轨y-y落在图中两点划线之间时,压力角 相对较小。
第三部分:插床主运动机构的动力 学设计(飞轮的简化设计)

在主传动机构的一个运动循环(曲柄转角θ=0°~360°)内, 滑块(刀具)作往复切削 运动


在回程的起始点开始作进给运动。插床的插刀固接在滑块上, 如果在插刀退刀过程中作进给运动,则工件与刀具会干涉。因此 插床只能在行程末端0.05H (如任务书图二所示)的空切段作 进给运动。 进给运动是间隙运动。间隙运动机构见教材第12 章第1-6节。 为了借助主传动机构的原动件,考虑到主 传动机构是在铅垂面 上运动而工作台进给运动是在水平面内运动这一特点,
2.主运动机构运动设计和分析(4个工作日)
3.工作台进给运动机构传动方案设计(3 个工作日) 上下滑板1和2进给运动的机构传动方案 设计;回转台3分度运动的机构传动方案设 计;刀具与工作台在运动中的协调性分析; 4.整理和编写计算说明书(1个工作日) 5.设计总结和答辩(1个工作日)
进给机构选型需考虑问题
[M d1 - (Qv s5 G 3 vs3cos 3 G 5 vs5cos 5 )]dt
2 2 2 d[ 1 (J112 m3 vs3 J s33 m5 vs5 )] 2
选曲柄1 为等效构件,有:
[M ed 1 - M er 1 ]dt d[ 1 J e12 ] 2
第一部分 概述 第二部分 刀具主运动机构的运动学 设计与分析 第三部分 刀具主运动机构的动力学 设计与分析 第四部分 工作台进给运动传动方案 设计
此设计是工科专业在学习“机械原理”后进 行的一次较全面的综合设计训练,其目的是:
1.巩固理论知识,并应用于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2.建立机械传动系统方案设计、机构设计与分析概 念; 3.进行计算、绘图、正确应用设计资料、手册、标 准和规范以及使用经验数据的能力训练。
运动分析

2)作速度、加速度多边形。选取速度比例 尺和加速度比例尺,用相对运动图解法作 该两个位置的速度多边形和加速度多边形, 并将其结果列入表
位移图

sC ( )
3)作滑块的运动线图。根据机构的各个位 置,找出滑块5上点的各对应位置,以位置1 为起始点,量取滑块的相应位移,取位移 比例尺,作线图。为了能直接从机构运动 简图上量取滑块位移,建议根据线图用相 对运动图解法的结果绘制。
y
C3 vs 5
S5
G5
S3
G3
vs 3
C2
5
C1
A
C
O2
3
2
4
Md nA1
刀具下极限

O2
O1
A2
返回
刀具上极限
C2
O2 B1B2是等边三角形 B1B2C2C1是平行四边形
H 100
刀具下极限
C1
A1 B2

100 60
O2 B1 A2
返回
课程设计考核及要求如下:
1.考勤 考勤时间: 上午:8:15~11:45; 下午:14:30~17:30 2.图纸质量 3.设计计算说明书质量 4.答辩成绩
返回 目录
(一)运动基本要求:
⒈单向连续转动到往复直线移动的变换; ⒉刀具运动应具有的急回作用:K=2; ⒊机构运动应灵活、轻巧; ⒋刀具切削行程H=100mm;
y
C3 vs 5
S5
G5
S3
G3
vs 3
C2
5
C1
A
C
O2
3
2
4
Md n1 1 O 1
Q
B
y
并展开并参照机构运动简图得: W dE (M d1 - Qv s5 G 3 v s3cos 3 G 5 v s5cos 5 )dt 由动能定理:
2 2 2 d[ 1 J112 1 m 3 v s3 1 J s33 1 m 5 v s5 ] 2 2 2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