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原理课程设计-201312
机械原理课课程设计

机械原理课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如力、功、能量转换等;2. 学生能描述并分析简单机械系统的运动规律,包括杠杆、滑轮、齿轮等;3. 学生能运用机械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力的合成与分解、功的计算等。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图示和模型分析简单机械系统的结构及其工作原理;2.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收集和处理数据,得出科学合理的结论;3. 学生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进行简单的力学计算,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到机械原理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重要性,培养对机械工程的兴趣和热爱;2. 学生能够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增强解决问题的自信心;3. 学生能够关注机械原理在科技发展中的应用,培养创新意识和环保意识。
本课程针对初中年级学生,结合学生好奇心强、动手能力逐步提高的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旨在使学生在掌握机械原理基础知识的同时,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对机械工程的兴趣,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机械原理基本概念:介绍力的概念、分类、作用效果;功和能量的概念及其转换关系。
2. 简单机械系统:讲解杠杆原理、滑轮组、齿轮组等简单机械的构造、工作原理及实际应用。
3. 力学计算:学习力的合成与分解、功的计算方法,以及力的作用效果分析。
4.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简单机械系统的运动规律,进行数据收集和处理。
5. 应用与创新:探讨机械原理在日常生活、生产中的实际应用,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教学内容依据教材章节进行安排,具体如下:第一章:机械原理基本概念1.1 力的概念与分类1.2 力的作用效果1.3 功与能量第二章:简单机械系统2.1 杠杆原理2.2 滑轮组2.3 齿轮组第三章:力学计算3.1 力的合成与分解3.2 功的计算3.3 力的作用效果分析第四章:实践操作4.1 实验一:杠杆实验4.2 实验二:滑轮组实验4.3 实验三:齿轮组实验第五章:应用与创新5.1 机械原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5.2 机械原理在生产中的应用5.3 创新设计探讨教学内容科学、系统,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机械原理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步进输送机机构设计指导老师:刑进小组成员:10机械本三关慧1014090709 10机械本三秦敏1014090722 10机械本三宋国军1014090723 2012年5月20日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课题题目及任务-----------------------------------------1.课程题目----------------------------------------------2.设计任务----------------------------------------------3.主要技术参数说明--------------------------------- 第三章运动循环图----------------------------------------------- 第四章传动机构和工作机构的选择------------------------ 第五章减速器机构选择及相关性能参数计算----------- 第六章传动轴承和传动轴的设计-------------------------1.从动轴的设计-------------------------------------2.中间轴的设计-----------------------------------------3.主动轴的设计-----------------------------------------4.求轴上的载荷--------------------------------------- 第七章设计小结----------------------------------------------参考文献----------------------------------------------------------进机调整端部分装置在调整段机架上,步进机调整端包括从动链轮、气缸、气缸座、轴承座、调节螺杆、调节螺母,从动链轮装置在从动链轮轴上,主动链轮与从动链轮上装置有传动链条,传动链条上设置有若干个链板组件。
课程设计2013

• 工艺动作分解 • 机构型式设计 • 机构运动尺寸设计 • 执行机构运动协调设计 • 传动系统设计 • 机构运动﹑动力分析
机械原理与阶段:
• 功能原理确定
• 工艺动作分解 • 机构型式设计 • 机构运动尺寸设计 • 执行机构运动协调设计 • 传动系统设计 • 机构运动﹑动力分析
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过程
缝纫动作
如何用机器实现?
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过程 2. 方案设计阶段:
• 功能原理确定
• 工艺动作分解 • 机构型式设计 • 机构运动尺寸设计 • 执行机构运动协调设计 • 传动系统设计 • 机构运动﹑动力分析
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过程
缝纫动作的机器实现
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过程 2. 方案设计阶段:
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过程 机械原理
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过程
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过程 机械原理
3. 结构设计阶段
零部件的结构设计
(选择材料 强度与刚度计算 确定尺寸…) 阶段 目标: 零件图 装配图 设计计算说明书
4. 工艺设计
5. 样机制造 设计改进
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过程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机械系统:原动机+传动系统+执行系统
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过程 2. 方案设计阶段:
• 功能原理确定
• 工艺动作分解 • 机构型式设计 • 机构运动尺寸设计 • 执行机构运动协调设计 • 传动系统设计 • 机构运动﹑动力分析
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过程
产品外包装生产日期打印机械
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过程 机械原理 2. 方案设计阶段:
• 功能原理确定
• 功能原理确定
• 工艺动作分解 • 机构型式设计 • 机构运动尺寸设计 • 执行机构运动协调设计 • 传动系统设计 • 机构运动﹑动力分析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在机械原理课程设计中,我们将使用一台小型汽车发动机作为研究对象,并设计一个能够模拟汽车运动的机械装置。
这个装置将包括几个主要部分,分别是发动机、传动系统和车轮。
首先,我们将以发动机为中心展开设计。
发动机是汽车的核心组件,它通过燃烧燃料产生动力,驱动车辆前进。
我们将模拟发动机的工作原理,使用气缸、活塞和曲轴等零部件来展示内燃机的工作过程。
通过控制燃料的供给和排气的开关,我们能够控制发动机的转速和输出功率。
其次,我们需要设计传动系统,将发动机产生的动力传递给车轮。
传动系统通常包括离合器、变速器和传动轴等部件。
离合器用于分离发动机和变速器之间的传动,变速器则可以根据需求调整车辆的速度和扭矩输出。
传动轴将动力传递到车轮上,使车辆能够前进或后退。
最后,我们需要设计车轮和悬挂系统,以便车辆能够平稳地行驶。
车轮通常由轮毂、轮胎和刹车器组成,它们通过悬挂系统与车身相连。
悬挂系统可以减震和支撑车身,以提供舒适的驾驶体验。
通过模拟这一完整的机械系统,在课程设计中我们可以深入理解机械原理的运作方式。
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调整各个部件的参数和结构,进行优化设计,以提高整个系统的性能和效率。
通过这样的设计过程,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机械原理的实际应用,并培养我们的设计能力和创新思维。
机械原理专业课程设计

机械原理专业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定律和公式,如牛顿运动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等。
2. 使学生了解各类机械传动、机构和控制系统的原理及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3. 帮助学生理解机械系统的动态平衡、稳定性分析及优化方法。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和物理知识分析、解决机械原理问题的能力。
2. 提高学生设计简单机械传动系统和控制系统的实践操作技能。
3. 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软件进行机械系统建模和仿真。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机械原理学科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2.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提高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自信心。
3. 引导学生关注机械工程技术对社会、环境的影响,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本课程针对机械原理专业的高年级学生,结合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
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扎实掌握机械原理知识,培养其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其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机械工程人才。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机械原理基本概念:介绍机械系统的定义、分类及基本物理量,如力、位移、速度、加速度等。
2. 牛顿运动定律:阐述牛顿三定律的原理及其在机械系统中的应用。
3. 机械传动系统:讲解各类传动系统(如齿轮、带、链传动)的原理、设计和计算方法。
4. 机械机构和控制系统:介绍常见机构和控制系统的类型、原理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
5. 动态平衡和稳定性分析:讲解机械系统动态平衡的条件、稳定性分析及优化方法。
6. 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教授CAD软件的基本操作,运用软件进行机械系统建模和仿真。
教学内容按照以下教学大纲进行安排和进度:1. 第1周:机械原理基本概念,教材第1章;2. 第2-3周:牛顿运动定律,教材第2章;3. 第4-5周:机械传动系统,教材第3章;4. 第6-7周:机械机构和控制系统,教材第4章;5. 第8-9周:动态平衡和稳定性分析,教材第5章;6. 第10-11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教材第6章。
2013年机械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

目录1.设计背景1.1国内黑板使用状况 (3)1.2国外黑板使用状况 (3)2.设计简介2.1设计原理 (4)2.2设计方案 (5)2.3创新点 (6)3.自动清洁黑板设计3.1装置总体结构 (7)3.2装置具体结构及功能介绍——动力区 (8)3.3装置具体结构及功能介绍——清洁区 (9)4.自动清洁黑板使用说明4.1安装说明 (16)4.2日常使用说明 (17)4.3日常保洁说明 (17)5.自动清洁黑板价值5.1装置优点 (17)5.2装置缺点 (18)5.3装置市场应用价值 (19)6.总结6.1结论、心得、不足 (20)6.2参考资料 (22)1.设计背景1.1国内黑板使用状况就国内目前而言,很多的中学,大学依旧使用着“黑板+粉笔”由于粉笔的使用,就不可避免的带来了粉笔灰。
而粉笔灰就对老师以及学生带来了一些危害:1.对肺的危害2.对上呼吸道的危害3.对眼睛的危害4.对皮肤的危害等。
当然,由于是“黑板+粉笔”的传统教学方式,就存在板书不便(老师需弯腰踮足),黑板难以擦拭的缺点,尤其是当板书多的情况下,老师需要不停的擦拭,带来大量的粉笔灰。
长此下去,有些老师很容易患上颈椎病等职业病。
目前有些学校考虑到老师的健康,推广使用水溶性粉笔,却更加增大老师的劳动强度。
水溶性粉笔写的字必须用水擦拭,相较普通粉笔写的字擦起来更费劲,还要等黑板干后才能书写。
1.2国外黑板使用状况当前在美国的学校中,更加清洁和多功能的白板正在逐步取代传统的粉笔灰飞扬的黑板,成为了学校新的建设项目首选的教学设备。
加拿大是用的白板,也就是whiteborad,不用粉笔和黑板的。
然后有很多地方还用那种旧式的光学投影仪,大多数还是用数码投影机的。
而对于国外而言,更加清洁和多功能的白板逐渐开始取代“黑板+粉笔”的传统教学方式。
国外采用白板德邦主要原因是:1.健康和卫生2.因为学校教育中小班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教师在课堂中的活动更像是启发和培训,而不是传统的单调书写和讲解方式3.白板作为一个辅助的教学书写工具,应当与学生在书面看到的表现更加接近4.功能扩展的白板也能变成一个特大号的计算机频幕,更有助于信息技术在课堂上应用。
机械原理设计课程设计

机械原理设计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机械原理设计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机械原理知识,培养学生运用机械原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设计的基本思维和方法。
在知识目标方面,要求学生掌握机械的基本组成部分,理解机械的运动和力的关系,了解机械的设计和制造的基本原理。
在技能目标方面,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机械原理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够进行简单的机械设计。
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方面,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对机械工程的兴趣,认识机械工程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形成积极的科学探究态度。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机械的基本组成部分,如机械的运动和力的关系,机械的设计和制造的基本原理等。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机械的基本概念和组成;第二部分,机械的运动和力的关系;第三部分,机械的设计和制造的基本原理;第四部分,机械的创新设计。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我们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在讲授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通过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我们将准备相应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等。
教材将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资源,参考书将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料,多媒体资料将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机械原理,实验设备将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等几个方面。
平时表现主要评估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等,通过观察和记录来进行评估。
作业评估主要评估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通过作业的完成质量来进行评估。
考试评估主要评估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通过考试的分数来进行评估。
评估方式应客观、公正,能够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六、教学安排本课程的教学安排将在每周的特定时间和地点进行,共计16周。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ppt课件

几点要求
每班同一题目的同学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成一个小组 (一般为学号加减7)
每组选出组长一名,负责协调、组织本 组成员的设计(定题后报给老师)
答辩前每组自报每个组员的自评成绩 (由高到低排序,由本组成员讨论、综 合贡献大小而定)
答辩时按组逐一进行 充分发挥团结协作、群策群力的精神
答辩时完成的工作
按照运动特性选型 (6)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用顶吸法吸走顶部一张料板 执行系统的运动规律设计
总功能:当加压执行构件(冲头)上下运动时,能锻出较高精度的毛坯 齿轮机构的模数、齿数、中心距等
凸轮连杆组合 工件固定不动,刀具绕被加工孔的中心线转动,进给运动是刀具的径向、纵向运动。
该鞋钉分为钉头、钉杆、钉尖三部分,钉杆成四方锥形 2、构思出完成加压执行机构总体功能的功能-技术矩阵图。
齿轮连杆组合 工件和刀具均不转动,只让刀具作直线运动。
运动位移或速度缩小功能:减小位移量 (或速度),以实现增力要求
按照动作功能分解选型
精锻机主机构设计(3)
2、构思出完成加压执行机构总体功能的 功能-技术矩阵图。
平压模切执行机构 提示 自动送料板装置 实现的原理有: 已按学号分发(共7组题目) 总功能:当加压执行构件(冲头)上下运动时,能锻出较高精度的毛坯 压紧、挤方:由冲头3在前三次送料后的停歇时间内将钉杆挤压成方锥,在其余工作循环中冲头3保持与钉杆接触,起压紧作用。 2 机械系统设计的一般原则 带传动(含同步带)和链传动 将料板从底部推出,然后用夹板抽走 2、机械运动方案设计的过程和内容 运转速度、行程可调性、运动精度等 工件和刀具均不转动,只让刀具作直线运动。 试构思该执行机构的若干方案。 的布置要有利于系统的能量协调和效率的提高 总功能:当加压执行构件(冲头)上下运动时,能锻出较高精度的毛坯 直角坐标式运动循环图 编程、建模分析检验机构 加工内孔机床的运动规律设计: 齿轮机构的模数、齿数、中心距等 工件和刀具均不转动,只让刀具作直线运动。 机构上机分析检验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 用直角坐标作出曲线 M b=M(b )(用方格纸绘制) ( M b 统一用“动态静力分析”所求得的值)
8.计算当不考虑机构各构件的质量和转动惯量时的飞轮转动惯量 J F 。
(1)在本课程设计中,决定飞轮的转动惯量时,不考虑机构各构件的质量和转动惯量。 (2)把 M b=M(b ) 曲线作为 M d=M ( d ) 曲线(驱动力矩曲线)
(4)说明书要求 ➢ 说明书不得涂改 ➢ 说明书要有封面、目录、参考资料 ➢ 统一用16开纸或统一购买毕业设计论文的本子。
(5)所有图纸所有图纸要叠好(按4号图纸的大小),连同说明书 一起装在档案袋内。
(6)按规定时间来答辩。 (7)齿轮传动要按照无根切条件考虑。(采用变位齿轮)
(8)分组
在进行动态静力分析时,按“指导书”P9,6个人完成一个方案, 每个人完成五个位置的力分析(按表中规定的位置),共完成30
三、参考资料
➢ 各种机械原理教材。 ➢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指导书” 杨忠秀主编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3
年 ➢ 机构运动方案及机构设计-机械原理课程设计题例及指导 姜琪
主编 高教出版社 1991年4月 ➢ 机械原理电算程序设计 杨兰生等编著 中国展望出版社 1986年3
月 ➢ 机械原理电算程序集 高教出版社 ➢ 机械原理计算机辅助设计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1989年3月 ➢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周明傅等编 上海科技出版社 1987年
m2
l AC2 l AB
m2 A
m2
l AB l AC2 l AB
mmBA''
m3 m1
m2B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2A
(2)把曲柄A点的质量用距O点为a=0.5r的平衡质量 mb 平衡
mb
a
m
' A
r
mb
0.5r
m
' A
r
mb
2
m
' A
11.用解析法设计凸轮Ⅱ的实际轮廓曲线 建立凸轮轮廓的数学模型,写出程序设计框图,编写程序,要有简短的程序说明及
f
' 2
Mb
W4
f ' 4 Mb
W5
f ' 5 Mb
Wmax=Wmax Wmin
W3
f
' 3
Mb
W6
f
' 6
Mb
W7
f
' 7
Mb
(5)根据许用不均匀系数[ ],求出等效构件上所需的等效转动惯量:
Je
Wmax
2 m
kg m2
m
2n1
60
(6) 确定飞轮的转动惯量:
不考虑各构件的质量和转动惯量: J F J e
(1)使所学过的分散的知识点成为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
包含了机构运动简图、运动分析、动态静力分析、齿轮、 连杆、凸轮等机构及动平衡、速度波动的调节、运动循环图 等内容。
(2)加强能力培养
➢ 自学能力:用解析法进行机构的运动分析、凸轮轮廓线设 计...
➢ 通过课程设计,还可以培养整理数据的能力、绘图能力、以 及运用计算机的能力…
变量符号说明,上机计算并打印结果(包括凸轮轮廓曲线)。
12.绘制内燃机的工作循环图(4号图纸)。 根据工作循环图及曲柄的位置,求出凸轮的安装角,把凸轮画在机构运动简图上。
13.最后,将设计过程写成20页左右的详细说明书。
六、课程设计的进度表
=
R1n2
和 R03
(6)以构件3为示力体,取 F 0, ,求 R23
(7)以构件1为示力体,(构件1的重力忽略不计),取 F 0, 求出 R01
再由 M0=0 ,求出 M b
(8)用茹可斯基杠杆法,把速度多边形转90°,把所有外力平移到速度多边的
相应点上,取
M
p=0
求出
M
' b
,并与 M b
➢ 课程设计成绩的评定,与遵守纪律情况、图面质量、说明书质量、 运动方案是否合理、答辩等因素有关。
(2)每位同学都要独立完成自己的设计任务,特别是编程、打 印部分的内容。
(3)图面质量的要求
➢ 图幅、线型、边框、及标题栏等均要符合国标。
➢ 不能徒手画图:曲线要用曲线板、小圆要用模板、包括角速度、 角加速度的方向也不能徒手画出。图纸不要写有关的计算公式、 计算结果。
个位置的力分析,这样就有30个数据来画出 曲M线。
➢ 因此,要求每位同学都要按进度完成设计任务,要有整体观念。
➢ 每个方案组要有一个组长,组长要负起整个方案组的各项工作, 包括:分工、纪律、进度…等。
➢ 每个班由班长、学习委员负责分组,并交一份分组名单。
➢ 每个班分组时,剩下的人不足6个人时,把剩余的人分到各方案 组去。
3. 作出机构15个位置的速度多边形 求出这15个位置的VBA,VC2,VB,ω2的数值,并列表表示。(表一)
4. 作出机构的15个位置的加速度多边形
求出15个位置的a
n BA
,a
t BA
,aBA ,、2 ,aC2 ,a B
的数值,并列表表示。(表二)
5.用直角坐标作滑快B点的位移曲线 SB=SB() ,速度曲线 VB VB () 及加速度曲线
2 c
(系rp数ml)A2B (mm 2 )
发动机的许用速度不均匀系数[ ] = 曲柄不平衡的重心到O点的距离lOC=lOA(mm)
开放提前角:进气门:-10°;排气门: -32°
齿轮参数:m=3.5(mm); =20°;ha*=1
Z2=Z2’=14;Z3=Z3’=72;Z1=36
五、课程设计的步骤
9. 计算发动机功率。
N M r L Mb n1 1 (HP)
2
60 750
10.对曲柄滑快机构进行机构部分平衡(平衡A点的质量) (1)把连杆的质量代换到A、B点
m2 m2 A m2B m2 A l AC2 m2B (l AB l AC2 ) 由上面的方程组可求得:
m2B
四、课程设计的内容
已知条件:
活塞行程 H=
(mm)
活塞直径 D=
(mm)
活塞移动导路相对于曲柄中心的距离 e= (mm)
行程速比系数 K=
连杆重心C2至A点的距离lAC2= 系数lAB(mm)
曲柄重量Q1 =
(N)
连杆重量Q2 =
(N)
活塞重量Q3 =
(N)
连杆通过质心轴的转动惯性半径
曲柄的转速n1=c
➢ 惯性力偶矩 M I Js
Js 构件对于其质心轴的转动惯量 as 构件的角加速度
上两式中的负号表示PI和M I的方向分别与as和相反
6.2 各平面运动副中副反力的未知要素 (当不考虑摩擦时)
6.3 动态静力分析方法
6.4 动态静力分析步骤
(1)计算活塞上的气体压力 p ' pi F (N) F—活塞的面积(cm 2 )
(2) 求作用于构件上的惯性: pI2 m2 ac2 JC2 m2 C2 PI m3 aB
(3)计算活塞上受力的大小及方向:
P P' PI3
Q3
(4)把作用在构件2上的反力R12分解为 R1n2 和 R1t2,取 M B=0 求出 R1t2
(5)以构件2、3为示力体,取
F 0, 求
值进行比较。
(9)用一张4号图纸大小的方格纸作出 M b=M(b )曲线
6.5 动态静力分析结果(1号图纸) 求出机构在各位置时各运动副的反力及应加于曲柄OA的平衡力矩 Mb
并用速度多边形杠杆法检验。(每人完成五个位置)各种数据均要列表表示:
(1)将各个位置的 PI2 、M I2、PI 3 等数值列于表三。 (2、)列出各个位置的的 R1t2 计算公式,并计算出其数值。 (3) 将各个位置的 、 、 p ' R1n2 R1t2 、 、 、 pR' 12 R03 R23 等数值列于表四。 (4)将各个位置的 R01、M b 等数值列于表五、。
1. 机构设计
按照行程速比系数K及已知尺寸决定机构的主要尺寸,并绘 出机构运动简图(4号图纸)。(凸轮要计算出安装角后才画在 该图上)
2、选定长度比例尺作出连杆机构的位置图 以活塞在最高位置时为起点,将曲、 柄回转一周按顺时针方向分为十二等分,然后
找出活塞在最低位置时和活塞速度为最大时的曲柄位置(即曲柄旋转一周共分十五个 位置)并作出机构各位置时的机构位置、图,求出滑快的相对位移。
由此可见,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是机械类学生的一个重要的 实践性教学环节。
二、要求
(1)要有良好的学风及严格的纪律
➢ 在规定的时间内,一律要在教室内搞设计,以便教师进行指导。 上午:8:00-11:30; 下午:2:30-5:30
➢ 每个教室,在黑板的右下角,按坐位写上名字,以便教师点名。 无故缺席、三次点名不到者,向学院递交取消该生课程设计成绩 的申请报告
Mb 3
(
(3)根据一个波动周期内的输入功等于输出功求阻抗力矩(常数)M r ,并作出 阻抗力矩曲线
阻抗力矩的纵坐标H:
M r=M H
H f1 f2 f3 f4 f5 f6 (mm) L
(4)根据上面各单元的面积求相应的功, 并求出最大盈亏功 Wmax
W1 f1' MB
W2
aB aB () 。(把以上2、3、4、5作在一张2号图纸上)
6.动态静力分析
6.1 概念:动态静力分析-根据理论力学中所讲的达朗伯原理,将惯 性力视为一般外力加在构件上,仍可采用静力学方法对其进行受 力分析。这样的力分析称为动态静力分析。
r ➢ 惯性力 PI mas
m 构件的质量 as 构件质心s的加速度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四冲程内燃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