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别中国古代单体建筑的特征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建筑基本特征

中国古代建筑基本特征

中国古代建筑基本特征一、木结构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特征之一是采用木结构。

中国古代的建筑物由檩、椽、柱、瓦等构成,建筑材料主要采用木材。

这是因为中国古代的建筑技术尚未发展出石材的应用,而木材资源相对丰富,易于加工和运输。

木结构的特点是灵活、韧性好,能够抵御地震和其他自然灾害的破坏。

二、四合院布局中国古代建筑的房屋布局多采用四合院的形式,以四面围合的院落为中心,每个院落内有居室和附属建筑连成一片。

四合院作为一种富有代表性的建筑形式,在中国农村和城市都广泛应用。

它体现了中国宗族观念和社会关系的特点,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三、屋檐飞翘中国古代建筑的屋檐通常是飞翘的形状。

这种设计可以有效防止雨水渗入屋内,同时也有美化建筑的作用。

屋檐的飞翘形态有叠叠的檐游,形成层层叠叠的重叠效果,使建筑物看起来更加庄重和气派。

屋檐飞翘的设计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建筑物的稳定性。

四、色彩斑斓中国古代建筑常常采用色彩斑斓的装饰,多种多样的颜色经过巧妙的搭配,使整体建筑更加鲜艳夺目。

色彩在中国建筑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具有美化建筑外观的作用,还寓意着吉祥和富贵。

大多数古代建筑选用红色、黄色、绿色等鲜艳的颜色,给人以喜庆和温馨的感觉。

五、曲线美学中国古代建筑倾向于采用曲线设计,而不是直线。

这种曲线美学体现在建筑的拱形、檐脊、斗栱等构件上,赋予建筑物柔和、优雅的气质。

曲线设计不仅满足了对美感的追求,还提高了建筑物的结构稳定性,能够更好地承受外部环境的影响。

六、注重功能性中国古代建筑注重功能性,在设计上尽可能满足人们的需求。

建筑物的布局、空间划分以及建筑材料的选择都与功能密切相关。

例如,宫殿和庙宇通常采用封闭的布局,以彰显权威和神圣;民居则更注重通风和采光,注重居住的舒适性。

七、宗教文化的体现中国古代建筑中广泛融入了宗教文化。

宫殿、庙宇等建筑物常常与宗教信仰和神话传说有关,通过建筑的布局、装饰和雕刻等手法来传达对神明的敬意和崇拜。

这些建筑物不仅是信仰的场所,也是文化遗产的象征,展示了中国古代的宗教信仰和价值观。

古建筑的外形特点

古建筑的外形特点

古建筑的外形特点
古建筑的外形特点是古代建筑风格的重要特征,表现出古代建筑的独特风貌。

一般来说,古建筑的外形特点有以下几点:
首先,古建筑外形简洁精美,以简洁的线条和曲线表现出精致的艺术效果。

其次,古建筑外形大气稳重,采用弧形、半圆形、柱形、拱形等形式,使建筑外观具有稳重的气质。

再次,古建筑外形精致典雅,建筑外形精致典雅,采用精美的细节,使建筑外观充满古典气息。

最后,古建筑外形富有特色,每一种古建筑都有其独特的外形特点,使建筑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古建筑的外形特点表现出古代建筑的独特风貌,使古建筑具有简洁精美、大气稳重、精致典雅、富有特色等特点,是古代建筑文化的重要标志。

试述中国古代单体建筑构成的特征及其演变

试述中国古代单体建筑构成的特征及其演变

试述中国古代单体建筑构成的特征及其演变一、引言中国古代单体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特征和演变过程。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中国古代单体建筑的构成特征及其演变。

二、构成特征1. 结构形式中国古代单体建筑以木结构为主,多采用榫卯结构,即将木材通过榫头和卯榫连接在一起,使建筑结构更加牢固稳定。

此外,中国古代建筑还注重平衡原理,通过对称布局和重心调整来保持建筑的平衡。

2. 建筑布局中国古代单体建筑的布局通常遵循“三进”的原则,即前进、中进、后进。

前进为门厅,中进为正厅,后进为后厅。

这种布局不仅使建筑整体有序,还与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三才”观念相呼应。

3. 屋顶形式中国古代单体建筑的屋顶形式多为重檐歇山式或重檐抬梁式。

这种屋顶形式不仅能够保护建筑免受外部环境的影响,还具有美观大方的特点。

同时,屋顶上常常还会装饰有彩绘、斗拱等装饰物,增加了建筑的艺术价值。

4. 建筑材料中国古代单体建筑的主要材料是木材和砖石。

木材作为主要结构材料,具有柔韧性和自然美感,同时也便于加工和施工。

砖石则常用于建筑的基础和墙体,能够增加建筑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三、演变过程1. 原始形态中国古代单体建筑最早起源于原始社会,以土木结构为主,如土坯房、茅草屋等。

这些建筑形式简陋,但具备基本的遮风挡雨功能。

2. 木结构时代随着农业的发展和手工业的兴起,中国古代单体建筑逐渐采用木结构,如楼阁、庙宇等。

这些建筑结构复杂,注重建筑的比例和装饰。

3. 石结构时代随着石材的广泛应用,中国古代单体建筑开始采用石结构,如城墙、城楼等。

石结构的建筑更加坚固耐用,逐渐成为古代建筑的主要形式。

4. 宫殿建筑时代随着封建制度的确立,中国古代单体建筑中出现了大规模的宫殿建筑,如紫禁城、颐和园等。

这些建筑规模宏大,布局严谨,彰显了皇权的威严。

5. 各地风格融合随着历史的发展,中国古代单体建筑吸收了各地的建筑风格,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方风格,如江南水乡的园林建筑、西南少数民族的土木结构等。

中国古今建筑的特点

中国古今建筑的特点

六、诚实的结构
中国传统建筑,论其结构,不论是皇家的宫苑,还 是散见于各地的各类型的建筑,包括民居,其结构特点 在世界古代建筑史中都是独一无二的。具有代表性的结
构形式主要有两种:
1. 抬梁式,就是在屋基上立柱,柱上架梁,梁上 放短柱,其上再放梁,梁的两端并承檩;这样层叠而 上,在最上层的梁中央放脊瓜柱以承脊檩。这种结构 的建筑,室内少柱或无柱,空间较大,在我国应用很 广,特别是北方用得更多。
北京2008奥运会主会场——中国国家体育场“鸟 巢”的设计。那是一个用树枝般的钢网把一个可容纳 10万人的体育场编织成的一个温馨鸟巢!用来孕育呵 护生命的“巢”,寄托着人类对未来的希望。整个体 育场结构的组件相互支撑,形成网络状的架构,外观 看上去就仿佛是树枝织成的鸟巢,其灰色矿质般的钢 网,以透明的膜材料覆盖,其中包含着一个土红色的 碗状体育场看台。在这里,中国传统文化中镂空的手 法、陶瓷的纹路、红色的灿烂与热烈,与现代最先进 的钢结构设计完美地相融在一起。
五、轴线的空间艺术 中外建筑单体都讲究对称,但中国建筑、空间布局尤
以轴线对称见长。这主要体现在受中国“周礼”思想 影响较大的建筑体系当中。古代都城规划中,都以主 宫殿位于中轴线上,以宫室为主体,次要建筑位于两 侧,左右对称布局,“前朝后市”、“左祖右社”等, 如唐大都与明清北京城的规划布局。再如中国古代寺 庙中,强调轴线空间布局的实例也是很多。一般均将 主殿大雄宝殿放在轴线的重要位置上,配殿居前后左 右。“左阁右藏”、“左钟右鼓”等。空间层层递进, 庭院森森。典型的如河北正定隆兴寺的布局。此寺始 建于隋,改建于宋,保存至今。
建筑史上占据着独特的地位。
二、融合
西方沉淀出的建筑文化有不少至今还在影响着我 们。中国的现代建筑文化,一定要建立在西方的建筑 文化基础之上,吸收引进丰富多彩的外国文化,同时 融合中国的建筑文化传统。北京西郊的香山饭店,建 筑师贝聿铭除了运用中国庭园的布局以外,在墙面的 设计中加入传统建筑的菱形以及来自西藏的宗教图样, 在一栋具有现代建筑空间的旅馆中,表达了丰富多元 的中国意象。北京东单的王府饭店,具有西方后现代 风格,局部采用中国古建筑的设计风格,呈现了中西 风格的相互交融。

建筑文化第2讲中国古建筑主要特征

建筑文化第2讲中国古建筑主要特征

建筑文化第2讲中国古建筑主要特征中国古建筑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格。

在中国古代,建筑既是实用的居住场所,也是表达政治权力和文化传统的象征。

中国古建筑的主要特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中国古建筑注重与自然环境的和谐。

中国古代建筑师认为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建筑物应与自然景观相融合。

古代建筑常常选址于山水之间,利用山川的优势来设计建筑形态,如借助山势构筑宏伟的台阶,或者利用河流或湖泊作为建筑物的背景,增添美感和气势。

另外,园林建筑也是中国古代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园林的设计注重在小空间中营造出大自然的美景,常常通过种植花草树木、修建水池、石桥等手法来模拟自然景观,给人一种仙境般的感觉。

其次,中国古建筑注重平衡和对称。

中国古代建筑追求建筑物内外的和谐统一,尤其是对称性。

无论是庭院、门厅还是殿堂,大都采用对称的布局,追求左右或前后的平衡。

建筑物的门窗、柱子、梁头等元素也常常是对称的。

对称设计不仅使建筑看起来更加庄重和稳定,还体现了中国古代人对秩序和平衡的追求。

第三,中国古建筑注重空间的层次感。

中国传统建筑常常将庭院、厅堂、房间等空间以及各种关系布置得有序而富有变化。

通过设置多个院落,错落有致地连接起来,形成一种层次感和景观效果。

建筑物内外的空间布置和装饰都是经过精心考虑的,常常利用井、隔墙、石桥等手法划分出不同空间的边界。

第四,中国古建筑注重尊重传统的建筑知识和技术。

中国古代建筑师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遵循传统经验和技术,尊重历代古建筑的规范和榜样。

他们注重对材料的选择和运用,如木材、砖瓦、石料等,精湛的工艺和建筑构件的雕塑也是中国古建筑的特色之一最后,中国古建筑注重形式的象征意义。

中国古代建筑是政治权力和文化传统的象征,在其形式和装饰中常常融入了文化和宗教的符号。

例如,宫殿建筑的规模和布局体现了君主的尊严和权威,宗教建筑的形式和装饰则展示了信仰和崇拜。

总的来说,中国古建筑以与自然的和谐、平衡与对称、空间的层次感、传统的建筑知识和技术、形式的象征意义等特征而闻名于世。

古建筑的基础知识

古建筑的基础知识

落地罩
方井套叠藻井
藻井:是高级的佛像座上,形 式有方、矩形、八角、 圆形等。
3、屋顶瓦作
瓦当,滴水:
瓦当俗称瓦头, 一般指简瓦顶端下 垂的构件部分,其
基本造型为圆形或
半圆形。
燕尾脊、瓦钉
彩画: 常用的有和玺、旋子、苏式三大类。 和玺彩画: 和玺彩画是最高级的,仅用于宫殿坛庙的主殿,堂、门。 旋子彩画: 旋子彩画在等级上仅次于各玺彩画,它应用的范围很广,如一般的官衙、庙 宇主殿和宫殿,坛庙的次安殿堂等处。 苏式彩画: 苏式彩画一般用于住宅、园林。箍头多用联珠,卐字,回纹等。
1.3.3 平面
1.3.4 单檐凉亭的木构架 单檐亭的木构架可以将它分为下架、上架、角梁三部分。 单檐亭下架是一种柱枋结构的框架,主要构件是立柱、横枋、花梁头和檐垫板等。
垂花柱
挂落(吊挂)
倒挂楣子由边框、棂条及花牙子雀替组成
花牙子(雀替)
小式建筑的柱高,四方亭和矩形亭可按0.8-1.1倍面阔,六方亭和圆形亭按 1.5-2倍面阔,八方亭按1.8-2.5倍面阔,柱径为0.07-0.1倍柱高。
柱顶石
台明踏垛
踏跺即为常说的台阶 式有三种,即:垂带踏跺、如意踏跺和御路踏跺。 形制:
墁地 在古建工程中,对地面的铺设称为“墁地”,台明地面一般用砖铺设,称为 “砖墁地面”
甬路和散水 甬路 甬路本来是专指对庭院和墓地中,直接通向主要建筑物的交通道路,以后逐渐发展, 将凡是用砖石材料铺砌而成的道路通称为“甬路” 散水是保护台明周边和甬路两边,免受雨水冲刷的一种墁地
雀替:指的是梁枋与
柱交接处的托座。其功用在 于增加梁端剪力,且使梁枋 跨距减少,后形制渐丰,趋 向装饰。
牛腿和雀替是相似的构件但又 不完全相同。雀替是指位于柱 与横梁之间的撑木,它既可以 起到传承力的作用,又可以起 到装饰的作用。 牛腿有的地方又叫“马腿”, 也是指从柱中伸出的一段短木, 它一般只起装饰的作用而不起 传承力的作用。

中外建筑史3 中国古建筑基础知识

中外建筑史3 中国古建筑基础知识
押鱼是海中异兽,传说它是兴云作雨、灭火防灾的“能手”。
狻猊,传说中龙生九子之一,形如狮,喜 烟好坐,所以形象一般出现在香炉上,随 之吞烟吐雾。古书记载是与狮子同类能食 虎豹的猛兽,亦是威武百兽率从之意。
獬豸,也称解廌或解豸,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上古神兽, 体形大者如牛,小者如羊,类似麒麟,全身长着浓密黝 黑的毛,双目明亮有神,额上通常长一角,俗称独角兽。 它拥有很高的智慧,懂人言知人性。它怒目圆睁,能辨 是非曲直,能识善恶忠奸,发现奸邪的官员,就用角把 他触倒,然后吃下肚子。它能辨曲直,又有神羊之称, 它是勇猛、公正的象征,是皇帝、“正大光明” “清 平公正”的象征。
斗拱原为起承重作用的构件,随着结构功能的变化,斗拱 成为建筑物等级的标志。
(五)装饰构造而不去构造装饰
斗拱结构:承重+装饰
探出成弓形的承重结构叫拱, 拱与拱之间垫的木块叫斗,斗上 加拱,拱上加拱,层层叠加,起
到支撑作用。
榫卯结构:
凸出的部分叫榫,凹进去的部分叫卯。榫和卯咬合,起到连接作用。
罩: 作用:①分隔室内空间,柱子之间做各种形式的木花格或雕刻,常用 在较大的住宅或殿堂中。
②装饰作用
窗 早期称为囱,后来又称为牖。 窗的主要形式有直棂窗、槛 窗、支摘窗、漏窗等。
⑴直棂窗: 中国古代木建筑外窗的一种, 窗格以竖向直棂为主,是一 种比较古老也是最简单的窗 式。
⑵槛窗: 一种形制较高级的窗,是一种隔扇窗,即在两根柱子之间的下半段砌筑墙体 在墙体上安装隔扇,窗扇上下有转轴,可以向里和向外开关,常用于殿堂、 也用于大型的住宅和寺庙、祠堂等。
⑵较高级台基。较普通台基高,用 材以砖为主,也有的配以条石,常 在台基建汉白玉栏杆,用于大式建 筑或宫殿中的次要建筑。如上图下 部分。

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

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

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
首先,从共同特征上来说,中国古代建筑以宫殿建筑为主,其他的宗
教建筑、民居建筑等都次要。

宫殿建筑本身具有三大共同特征,即大型、
有序、层次分明,这些都是中国古代建筑的共同特征。

其次,中国古代建
筑的外形结构十分特殊,典型的宫殿建筑一般采用“太极形”的外观建筑,由一个主体、三层外廊、四十九转外围走廊组成,宫殿的内部由多个楼层
组成,每一层都有完整的房门、宫殿和宫殿园林。

最后,中国古代建筑的
装饰风格以滚动帘布、楹联、牌位、砖雕和绘画等为主,以表达宫殿的贵
族气息、礼仪复杂多变。

接下来,分别从先秦时期、西周、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各个朝代及时代的发展来介绍中国古代建筑的时代特征从先秦时期到西周时期,中国古代建筑发展迅速,宫殿式建筑出现了
简单的架构,外观也大量采用了泥土建筑,它们看起来都十分粗糙,但在
西周时期已经有了太极形结构的出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穿斗式

在汉代画像石中就已看到穿斗式构架房屋的形象。多用于南方地区民 居和较小的建筑物。 其特点是沿房屋的进深方向 按檩数立一排柱,柱上架檩, 檩上布椽,屋面荷载直接由 檩传至柱,不用梁。每排柱 子以穿枋横向贯穿,并以挑 枋承托出檐。两榀构架之间 用斗枋连接。


优点是用料较小,山墙面抗 风性能好;缺点是室内空间 不够开阔,柱子较密。
普通台基

须弥座台基
须弥座台基
普通台基
【知识链接】 台基处辅以踏道和栏杆。 踏道是用于解决高差的交通设 施,有阶梯形踏步和坡道两种 形式。辇道是坡度平缓用于行 车的坡道,常与踏跺组合在一 起,后逐渐被雕刻上云龙水浪, 成为装饰构件。 栏杆,也称勾阑,一般有望柱、 寻杖、阑版(栏板)等做成。
(2)屋身
识别中国古建筑的主要 特征
【学习目标】 了解中国古代建筑木构架结构体系的优势,掌握木构建结构的主 要形式及其特点,理解古构架中主要结构构件的功能作用;掌握 古代单体建筑和群体组合的典型特征,掌握门窗、屋顶、天花和 藻井、彩画等建筑装饰的主要特征。 【学习要求】
能力目标 知识要点 相关知识
能够简要分析中 国古代建筑的 木构架结构体 中国古代建筑的建筑 单体建筑特征、建筑群体特征、 建筑与环境的关系 系、单体建筑、 特征 群体组合和装 中国古代建筑的装饰 门窗、屋顶装饰、天花和藻井、 饰艺术特征 特征 色彩、彩画等
屋顶的形式
【知识连接】

屋面曲线有檐口曲线、屋面曲线和屋脊曲线。 檐口曲线在汉代石建筑及明器 中尚未呈现,唐宋时有明显的檐 口曲线,元明清又恢复成直线。 屋面曲线在汉代文献中就有 “反宇向阳”的记载,唐代建筑 可见平缓的屋面曲线,宋以后渐 趋陡峭,直至明清。 屋脊曲线在汉代石建筑和明器中 正脊已有升起,唐宋及元时正脊起 翘比较生动,明清又恢复平直状态。 屋檐的转角处也不是一条水平的 直线,而是四角微微翘起,称为 “起翘”;檐角向外挑出,称为 “出翘”。

屋身由木制柱枋作骨架,墙体作围护结构,其间安装门窗。 墙根据材料主要分为土墙、砖石墙;根据墙壁的性质和部位可以分为 檐墙、山墙,槛墙、八字墙、屏风墙、照壁、隔断墙等。
山墙
单坡山墙
山墙细部
照壁
槛墙
马头墙
(3)屋顶

屋顶是中国古代建筑外观形象上最显著的标志,被称为中国古建筑 的第五个立面。

屋顶有庑殿、歇山、盝顶、悬山、硬山、 攒尖等形式,每种形式又有单檐、重檐 之分,并可组合成多种形式。
2.3.2屋顶装饰
2.3.3天花和藻井 2.3.4色彩

2.3.5雕饰

中国古建筑的装饰细部大都是对梁枋、斗拱等结构构件艺术 加工而发挥其装饰作用的。
古建筑装饰细部

综合运用工艺美术、绘画、 雕刻、书法等方面的卓越成 就,具有浓厚的传统民族风 格。
檐下装饰
外檐装饰
1门窗
1、门

在中国古建筑中,门的形式主要有两种。 版门有棋盘版门和镜面版门两种形式。 隔扇门是以隔扇作为门扇的门。唐代 已有,宋以后广泛使用。
5雕饰

雕饰是中国古建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砖雕、石雕、 金属雕饰等。 雕饰的题材内容十分丰富,有动植物花纹、人物形象、戏 剧场面及历史传说故事等。

门头砖雕
檐下木雕装饰 云龙石雕
【知识连接】

在室内布置方面,重要的厅堂一般采用对称布置,居室、 书斋则不拘一格,随宜处置。 室内空间分隔多采用各种隔扇、罩、屏等进行分隔,可获 得隔而不断的效果。 常用家具有床、榻、桌、椅、凳、几、案、柜、架、屏风 等;考究的用紫檀、楠木、花梨、胡桃等木材,有的镶配 大理石,也有用藤、竹、树根的。 陈设方面,以字画为多,也有各类挂屏,或摆放盆景、瓷 器、古玩等。
檩——直接承受屋面荷载,并将荷载传到梁和枋上。 椽——垂直搁置在檩上,直接承受屋面荷载的构件。
斗拱——斗拱是中国传统木构架建筑中特有的构件。用于 柱顶、额枋、屋檐或构架间,宋《营造法式》中称为铺作, 清工部《工程做法》中称斗科,通称为斗拱。


斗拱的组成与作用
斗拱由方形的斗、升,矩形的拱,斜的昂组成。 斗拱既有承重作用,又有装饰作用。
穿斗式构架示意图
3、井干式

井干式以圆木或矩形、六角形木料平行向上层层叠置, 在转角处木料端部交叉咬合,形成房屋四壁,形如古代 井上的木围栏,再在左右两侧壁上立矮柱承脊檩构成房 屋。

商代墓椁中已有应用,目前所见最早的井干式房屋的形 象及文献都属汉代。
井干式结构耗用木材多,绝对尺度和门窗开设都受限制, 因此仅用于少数森林地区。
广 亮 大 门 王府大门
金 柱 大 门
蛮子门
如意门
垂花门
乌头门
(宋式建筑中门的类型之一)
2、窗 窗的形式主要有直棂窗、槛窗、支摘窗和漏窗等。
直棂窗
槛窗
支摘窗
漏窗
漏窗的形式
2屋顶装饰
1、走兽

作用是保护瓦钉的钉帽,后来被赋予了装饰和等级作用。 走兽的多寡与建筑等级规模有关,且是一、三、五、七等单数。 清代规定屋角是仙人骑凤,之后依次为龙、凤、狮子、天马、海马、 狻猊、押鱼、獬豸、斗牛、行什。
中国古代建筑的木构 木建筑的优势和木构架结构体系 特征 (叠梁式、穿斗式、井干式)
【引言】 中国古代建筑经过漫长的发展过程,创作出了自己独 特的建筑结构体系、形式及装饰样式,仿佛一首美丽的诗 歌,涓涓流淌,历久不衰。我们愿意通过自己的努力,把 这种美丽传承和发展。 这里所谓特征,是指从现存中国古代建筑实例中所概 括出来的、普遍存在的、不同于西方建筑的独特之处。那 么到底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体现在哪里呢?
版门
隔扇门
隔心
绦环板
裙板
隔扇门装饰
【知识链接】

罩——一种特殊的内门,在室内起分隔空间和装饰作用。 形式多样。
不同形式的罩

古代大门分为屋宇式大门和墙垣式门两种。

屋宇式大门等级高,按照等级高低,又分为王府大门、广亮大门、 金柱大门、蛮子门、如意门;垂花门是内宅的门;

墙垣式门级别低,有小门楼、栅栏门等。
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平闇天花
故宫太和门平棊天花
2、藻井

藻井是一种高级的天花形式,是天花向上凹进的部分。 一般用在重要殿堂明间的正中,如帝王宝座、神佛像座之上方。 形式有方形、矩形、八角形、圆形等。
佛像上方藻井 帝王宝座上方藻井
万春亭内藻井
4色彩
1、常用色及等级

色彩的使用主要是彩绘,彩绘具有装饰、标志、保护、象征等作用。 常用的色彩有青、赤、黄、黑、白等色。 从西周开始,色彩的使用就已经有严格的等级制度,至明清时期, 色彩以红黄为尊,青绿次之,黑灰最下。

清式屋顶举架做法 (主要用于北方官式建筑中)
2、以间为基本单位

间是木构建筑平面、空间和结构的基本单元。


间数一般为单数,并有非常严格等级制度。
间的名称从中间到两边分别称 为明间、次间、稍间、尽间。 空间上的间是指对应平面一间 的空间构架,由柱、梁、枋、 檩、椽等构件共同组成的。
建筑的“间”

2、 彩画

彩画是古建装饰的一个重要部 分,彩画多用于内外檐的梁枋、 斗拱及室内天花、藻井和柱头 上。 明清时期,彩画主要有和玺彩 画、旋子彩画和苏式彩画三类。


1)和玺彩画 和玺彩画是最高级的,仅用于宫殿、坛庙的主殿、堂、门。 主要特征是以龙为主题,主要线条及龙凤、宝珠全部沥粉 贴金。
2建筑群体特征
1、以院落为组合单元

中国古建筑一般都是由单体建筑与围墙、廊子等围合成院 落,若干个院落组合起来,就可形成规模较大的建筑群。
典型的三进院落的北京四合院
2、纵深布局

中国古建筑的群体组合主 要是沿纵深方向布局。沿 一条纵深的路线,对称 (或不对称)的布置一连 串形状与大小不同的院落 和建筑物,从而烘托出等 种种不同的环境氛围,并 使主体建筑显得格外宏伟 壮丽。
故宫太和殿屋角走兽
2、兽吻

位于正脊的两端。
最早称鸱尾,外形和装饰都 较简单;中唐及辽代鸱尾下 部出现张口的兽头,尾部逐 渐向鱼尾过渡;元代鸱尾向 外卷曲,改称鸱吻;明清时 变成龙头,背上出现剑把, 改称兽吻或大吻。
兽吻
3天花和藻井
1、天花

天花是建筑物内用以遮蔽梁架的构件。
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平闇,二是平棊。
2建筑特征

1单体建筑特征 2建筑群体特征
1单体建筑特征
1、外形上的特征——三段式构图
单体建筑由台基、屋身、屋顶三部分组成 。
三段式构图示意
(1)台基

台基在下部,由砖 石砌筑,承托着整 座房屋。 台基一般分为两类, 一类是普通台基; 另一类是须弥座台 基,多用在较大和 较重要的建筑物上。
【特别提示】
“墙倒屋不塌”形象地表达了中国木构架的结构特点。

2木构架结构体系
1、叠梁式

亦称枱梁式,是 木构架的主要形 式,使用范围最 广。至迟在春秋 时已经有了,唐 代已发展成熟。 用于我国北方地 区以及宫殿、坛 庙、寺院等大型 建筑物。
叠梁式构架示意图

特点是在柱顶或柱网上的水平铺作层上,沿房屋进深 方向架数层叠架的梁,梁逐层缩短,层间垫短柱,最 上层梁中间立小柱或三角撑,形成三角形屋架。各层 梁上架檩,檩上架椽,构成空间骨架。 优点是室内少柱,可获得较大的室内空间;缺点是柱 梁等用材较多且施工相对复杂。
明十三陵长陵
【特别提示】
当建筑群规模较大、内容复杂、功能多样时,通常将纵轴线延伸,并横 向展开,组成三、五条轴线并列的组合群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