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对外贸易立法管理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 课件
合集下载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PPT36页)

中国对外 贸易概 论(PPT 36页)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
中国对外 贸易概 论(PPT 36页)
1
课程性质和任务
课程性质:《中国对外贸易概论》是经济 学科的重要专业课程,专门研究中国发展 对外贸易的基本理论、方针政策和实际问 题。
课程任务:通过学习,使同学们比较系统 地掌握中国对外贸易的基本概念、基本理 论,全面把握中国对外贸易的方针、政策 和原则,了解我国对外贸易建立、发展与 改革的过程,熟悉我国的对外经贸关系。
最根 本
最主要
二、对外开放格局
§2 十五期间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回顾
(2001—2005年)
对外贸易规模迅速扩大
年份 1981-1985年
进出口
总额
年均增长 (%)
2905.4
13.0
出口
总额
年均增长 (%)
1281.6
8.4
进口
总额
年均增长 (%)
1523.6
16.1
1986-1990年 4864.1
政策为基本国策
(二)对外开放政策的基本涵义
大力发展和不断加强对外 经济技术交流,积极参加国际 交换和国际竞争,由封闭型经 济转变为开放型经济,以加速 实现四个现代化建设事业。
(三)对外开放政策的主要内容
1.大力发展对外贸易 2.引进先进设技术备 3.利用外资 4.开展国际劳务合作 5.设立经济特区
54.5
28.9
70
30
中国对外 贸易概 论(PPT 36页) 培训课 件培训 讲义培 训ppt教 程管理 课件教 程ppt
中国对外 贸易概 论(PPT 36页) 培训课 件培训 讲义培 训ppt教 程管理 课件教 程ppt
市场多元化战略取得较大进展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
中国对外 贸易概 论(PPT 36页)
1
课程性质和任务
课程性质:《中国对外贸易概论》是经济 学科的重要专业课程,专门研究中国发展 对外贸易的基本理论、方针政策和实际问 题。
课程任务:通过学习,使同学们比较系统 地掌握中国对外贸易的基本概念、基本理 论,全面把握中国对外贸易的方针、政策 和原则,了解我国对外贸易建立、发展与 改革的过程,熟悉我国的对外经贸关系。
最根 本
最主要
二、对外开放格局
§2 十五期间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回顾
(2001—2005年)
对外贸易规模迅速扩大
年份 1981-1985年
进出口
总额
年均增长 (%)
2905.4
13.0
出口
总额
年均增长 (%)
1281.6
8.4
进口
总额
年均增长 (%)
1523.6
16.1
1986-1990年 4864.1
政策为基本国策
(二)对外开放政策的基本涵义
大力发展和不断加强对外 经济技术交流,积极参加国际 交换和国际竞争,由封闭型经 济转变为开放型经济,以加速 实现四个现代化建设事业。
(三)对外开放政策的主要内容
1.大力发展对外贸易 2.引进先进设技术备 3.利用外资 4.开展国际劳务合作 5.设立经济特区
54.5
28.9
70
30
中国对外 贸易概 论(PPT 36页) 培训课 件培训 讲义培 训ppt教 程管理 课件教 程ppt
中国对外 贸易概 论(PPT 36页) 培训课 件培训 讲义培 训ppt教 程管理 课件教 程ppt
市场多元化战略取得较大进展
5对外贸易立法管理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 课件

二、运用法律手段调控对外贸易的必要性 (一)加强外贸立法管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
发展对外贸易的客观要求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对外贸易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
成部分,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转轨的过程中,其经营与管理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而这一变化要求加强外贸立法管理,将外贸活动纳入 法制化轨道,从而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外 贸易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 1、面对成分复杂的多元化的外贸经营主体,需要用 法律规范来明确企业的行为准则,维护对外贸易市场 秩序,用法律手段来调整政府与企业、企业与企业之 间的关系,保障企业的合法权益。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中国必须建立以法律手段 为基础、以经济手段为主,以行政手段为辅的对外贸 易管理模式,但经济手段的有效运用需要法律手段来 保障,行政手段的合理运用也需要以法律、法规为准 则。
续表5-1
(二) 《外贸法》的立法宗旨 1.扩大对外开放 2.发展对外贸易 3.维护对外贸易秩序 4.保护对外贸易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5.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三) 《外贸法》的适用范围 1.主体适用范围 2.客体适用范围 3.地域适用范围 4.时间适用范围
1.主体适用范围
一、《外贸法》概述
(一) 《外贸法》的基本框架和主要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2004年)共11 章70条款包括总则、对外贸易经营者、货物进出口
与技术进出口、国际服务贸易、与对外贸易有关的知 识产权保护、对外贸易秩序、对外贸易调查、对外贸 易救济、对外贸易促进、法律责任和附则。
表5-1 《对外贸易法》的主要内容
(二)加强外贸立法管理,是在国际贸易通行规则下 发展对外贸易的需要
1、积极参加国际分工和国际竞争,使国内市场与国 际市场接轨,其前提条件是要遵守国际经济秩序,按 国际贸易通行规则开展对外贸易活动,使中国外贸管 理、经营方式尽快与国际贸易规范接轨。
第一章 中国对外开放与对外贸易发展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PPT课件.

第一阶段(1949—1956年)新中国建国初期,国家确定了 “独立自主、集中统一”的外贸工作原则和方针。
第二阶段(1957—1978年)。在对私营企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以后,中国的进出口业务全部由国营外贸专业公司垄断经营, 并严格按照国家计划进行。
36
1.4.2改革开放与对外经贸体制改革
思考题1:为什么说对外贸易体制改革是对外开 放的巨大推动力。
(五)贸易条件进一步改善
在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普遍下跌的背景下,2014年 中国铁矿砂、大豆和原油进口数量分别增长了13.8%、 12.7%和9.5%,进口价格分别下降22.5%、5.9%和5%。 大宗商品进口量增价跌,在满足国内生产需要的同时, 有效降低了企业的进口成本,节约了外汇支出,提高 了进口效益。全年进口商品价格指数下降3.3%,而出 口商品价格指数仅下降0.7%,贸易条件连续三年改善。
24
25
26
(三)进出口商品结构和经营主体结构进一步改善
装备制造业成为出口的重要增长点。2014年,机电产品出口增长 3.7%,占出口总额的比重达56%。装备制造业依靠突出的性价比优势开 拓国际市场,电力、通讯、机车车辆等大型成套设备出口增长10%以上。 纺织品、服装等七大类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4851亿美元,增长5%。
第四步:开放沿海地区—— 1985年把长江三角洲、珠江 三角洲、闽南三角区、环勃 海地区作为沿海经济区。 1988年海南省成为经济特区, 1991年上海浦东也成为对外 开放区。
第五步:开放内地——开放 内地和边境城市。
经济特区 沿海开放城市
沿海经济开放区
浦东新区
内地各省会 特点:沿海地区由点到线到面,从南到北,从东到西, 以沿海开放城市为重点的多层次、全方位、宽领域的 对外开放格局。
第二阶段(1957—1978年)。在对私营企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以后,中国的进出口业务全部由国营外贸专业公司垄断经营, 并严格按照国家计划进行。
36
1.4.2改革开放与对外经贸体制改革
思考题1:为什么说对外贸易体制改革是对外开 放的巨大推动力。
(五)贸易条件进一步改善
在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普遍下跌的背景下,2014年 中国铁矿砂、大豆和原油进口数量分别增长了13.8%、 12.7%和9.5%,进口价格分别下降22.5%、5.9%和5%。 大宗商品进口量增价跌,在满足国内生产需要的同时, 有效降低了企业的进口成本,节约了外汇支出,提高 了进口效益。全年进口商品价格指数下降3.3%,而出 口商品价格指数仅下降0.7%,贸易条件连续三年改善。
24
25
26
(三)进出口商品结构和经营主体结构进一步改善
装备制造业成为出口的重要增长点。2014年,机电产品出口增长 3.7%,占出口总额的比重达56%。装备制造业依靠突出的性价比优势开 拓国际市场,电力、通讯、机车车辆等大型成套设备出口增长10%以上。 纺织品、服装等七大类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4851亿美元,增长5%。
第四步:开放沿海地区—— 1985年把长江三角洲、珠江 三角洲、闽南三角区、环勃 海地区作为沿海经济区。 1988年海南省成为经济特区, 1991年上海浦东也成为对外 开放区。
第五步:开放内地——开放 内地和边境城市。
经济特区 沿海开放城市
沿海经济开放区
浦东新区
内地各省会 特点:沿海地区由点到线到面,从南到北,从东到西, 以沿海开放城市为重点的多层次、全方位、宽领域的 对外开放格局。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课件-第五章

(2(2)限)限制制受受方方自自由由选选择择从从不不同同来来源源购购买买原原材材料料、、零零部部件件或或设设备备。; (3(3)限)限制制受受方方发发展展和和改改进进所所引引进进的的技技术术。; (4(4)限)限制制受受方方从从其其他他来来源源获获得得类类似似技技术术或或与与供供方方竞竞争争的的同同类类技技术术。;
二、我国的技术引进
(三)现阶段我国技术引进的目标与基本原则
2. 现阶段我国技术引进的基本原则 (1)把大力引进先进技术和优化引进结构结合起来,提高产品设计、制造工艺等方面 的专利或专有技术在技术引进中的比例; (2)把引进技术和开发创新结合起来,强化技术引进与消化吸收的有效衔接,注重引 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使企业在核心产品和核心技术上拥有更多的自主知识产权; (3)把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改造传统产业结合起来,选择重点领域和产业,扩大引进 规模,实现传统产业结构优化和技术升级; (4)把整体推进和重点扶持结合起来,培育技术引进和消化创新的主体; (5)把提高引进外资质量和国内产业发展结合起来,鼓励外商投资高新技术企业,发 展配套产业,延伸产业链,培育和支持出口型企业的发展。
二、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的发展概况
(一)我国服务贸易进口概况
(二)我国服务贸易出口概况
(三)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特点: 1. 服务贸易规模迅速扩大 2. 服务贸易增速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3. 服务贸易逆差持续扩大 4.与货物贸易相比服务贸易发展水平偏低 5.服务贸易国际市场结构不平衡
三、中国发展服务贸易的意义
了服务贸易谈判进程,并在对以商品为中心的服务贸易分类的基础上, 结合服务贸易统计和服务贸易部门开放的要求,在征求各谈判方的提案 和意见的基础上,提出了以部门为中心的服务贸易分类方法,将服务贸 易分为十二大类。
二、我国的技术引进
(三)现阶段我国技术引进的目标与基本原则
2. 现阶段我国技术引进的基本原则 (1)把大力引进先进技术和优化引进结构结合起来,提高产品设计、制造工艺等方面 的专利或专有技术在技术引进中的比例; (2)把引进技术和开发创新结合起来,强化技术引进与消化吸收的有效衔接,注重引 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使企业在核心产品和核心技术上拥有更多的自主知识产权; (3)把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改造传统产业结合起来,选择重点领域和产业,扩大引进 规模,实现传统产业结构优化和技术升级; (4)把整体推进和重点扶持结合起来,培育技术引进和消化创新的主体; (5)把提高引进外资质量和国内产业发展结合起来,鼓励外商投资高新技术企业,发 展配套产业,延伸产业链,培育和支持出口型企业的发展。
二、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的发展概况
(一)我国服务贸易进口概况
(二)我国服务贸易出口概况
(三)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特点: 1. 服务贸易规模迅速扩大 2. 服务贸易增速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3. 服务贸易逆差持续扩大 4.与货物贸易相比服务贸易发展水平偏低 5.服务贸易国际市场结构不平衡
三、中国发展服务贸易的意义
了服务贸易谈判进程,并在对以商品为中心的服务贸易分类的基础上, 结合服务贸易统计和服务贸易部门开放的要求,在征求各谈判方的提案 和意见的基础上,提出了以部门为中心的服务贸易分类方法,将服务贸 易分为十二大类。
第四章 中国对外贸易管制制度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PPT课件

其他各种原因停止进口的商品
(1)《禁止进口货物目录》 的商品(共6批)
第1、6批:为保护生态环境和生态资源。如 破坏臭氧层物质、世界濒危物种。
第2批:均为旧机电产品类,是国家对涉及 生产安全(压力容器类)、人身安全(电器、 医疗设备类)和环保(汽车、工程及车船机械 类)的旧机电产品所实施的禁止进口管理。
第二批:为保护我国匮乏森林资源,防止乱砍滥伐。 2003年8月1日 起:棒状木炭
第三批:包括:长纤维青石棉、其他青石棉、1,2-二溴乙烷、二溴 氯丙烷、艾氏剂、七氯、毒杀芬、多氯联苯、多溴联苯、地乐酚及其 盐和酯、二硝酚、狄氏剂、异狄氏剂、氟乙酸钠、2,4,5-涕及其 盐和酯、三(2,3-二溴丙基)磷酸酯、联苯胺(4,4’-二氨基联 苯)、氟乙酰胺(敌蚜胺)、杀虫脒、二恶英、呋喃。
第3、4、5批:所涉及的是对环境有污染的固 体废物类,包括城市垃圾、医疗废物、含铅汽 油淤渣等13个类别的废物。
禁止进口货物目录(第一批)
虎骨、犀牛角 、鸦片液汁及浸膏(也称阿片)、四 氯化碳、三氯三氟乙烷
禁止进口货物目录(第二批) 旧机电产品禁止进口目录
装压缩或液化气的钢铁容器 可使用气体燃料的家用炉灶 非零售装装压缩、液化气体铝容器 锅炉 录音机及其他声音录制设备 未列名视频信号录制或重放设备 心电图记录仪 B型超声波诊断仪、彩色超声波诊断仪 未列名超声波扫描装置 核磁共振成像装置闪烁摄影装置
2、限制出口货物管理
配额限制 (总量控制)
配额分配管理 (绝对数量限制)
实行许可证 管理
配额招标管理
限制出口 管理
非配额限制 (其他限制)
实行各类许可证件管理
(三)自由进出口
1.具体范围
除国家禁止、限制进出口货物外的其他货物。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第四章 对外贸易立法管理

精品文档
(四)适用范围
➢地域适用范围 ➢人的适用范围 ➢时间适用范围
精品文档
二、《外贸法》的基本原则
➢ 实行全国统一的对外贸易制度 ➢ 鼓励发展对外贸易 ➢ 维护公平的、自由的对外贸易秩序 ➢ 货物与技术自由进出口 ➢ 发展国际服务贸易 ➢ 在多边、双边贸易关系中坚持平等互
利、互惠对等的原则
精品文档
第四章 对外贸易立法管理
精品文档
教学目标
➢ 对外贸易立法调控手段的概念和特点 ➢ 中国运用立法手段管理对外贸易的必要性 ➢ 中国对外贸易立法体系 ➢ 中国对外贸易基本法的主要原则 ➢ 中国货物贸易、技术贸易、服务贸易管理
的法律法规
精品文档
教学重点与难点
➢中国运用立法手段管理对外贸易的 必要性
➢中国对外贸易基本法的主要原则 ➢对外贸易相关法律法规的框架体系
精品文档
(二)特点
➢权威性 ➢统一性 ➢严肃性 ➢规范性
精品文档
二、运用法律手段调控对外贸易的 必要性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发展对 外贸易需以法律手段为依据 (二)国际贸易通行规则下发展对外贸 易须以法律手段为基础 (三)在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中发展对 外贸易需以法律手段作保障
精品文档
三、对外贸易法律体系的建立与发展
任
通过刑事处罚、行政处罚和从业禁
止等多种手段对对外贸易违法行
为进行处罚
附则
军品、裂变和聚变物质或者衍生此
类物质的物质有关的对外贸易管
理以及文化产品的进出口管理进
行另行规定
边境贸易灵活优惠的特殊原则
对单独关税区的非适应性
该法的生效日期
精品文档
(三)立法宗旨
➢扩大对外开放 ➢发展对外贸易 ➢维护对外贸易秩序 ➢保证对外贸易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四)适用范围
➢地域适用范围 ➢人的适用范围 ➢时间适用范围
精品文档
二、《外贸法》的基本原则
➢ 实行全国统一的对外贸易制度 ➢ 鼓励发展对外贸易 ➢ 维护公平的、自由的对外贸易秩序 ➢ 货物与技术自由进出口 ➢ 发展国际服务贸易 ➢ 在多边、双边贸易关系中坚持平等互
利、互惠对等的原则
精品文档
第四章 对外贸易立法管理
精品文档
教学目标
➢ 对外贸易立法调控手段的概念和特点 ➢ 中国运用立法手段管理对外贸易的必要性 ➢ 中国对外贸易立法体系 ➢ 中国对外贸易基本法的主要原则 ➢ 中国货物贸易、技术贸易、服务贸易管理
的法律法规
精品文档
教学重点与难点
➢中国运用立法手段管理对外贸易的 必要性
➢中国对外贸易基本法的主要原则 ➢对外贸易相关法律法规的框架体系
精品文档
(二)特点
➢权威性 ➢统一性 ➢严肃性 ➢规范性
精品文档
二、运用法律手段调控对外贸易的 必要性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发展对 外贸易需以法律手段为依据 (二)国际贸易通行规则下发展对外贸 易须以法律手段为基础 (三)在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中发展对 外贸易需以法律手段作保障
精品文档
三、对外贸易法律体系的建立与发展
任
通过刑事处罚、行政处罚和从业禁
止等多种手段对对外贸易违法行
为进行处罚
附则
军品、裂变和聚变物质或者衍生此
类物质的物质有关的对外贸易管
理以及文化产品的进出口管理进
行另行规定
边境贸易灵活优惠的特殊原则
对单独关税区的非适应性
该法的生效日期
精品文档
(三)立法宗旨
➢扩大对外开放 ➢发展对外贸易 ➢维护对外贸易秩序 ➢保证对外贸易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课件

对外直接投资对贸易的效应
举例说明
出口引 致效应
海外生产基地建设工厂所需要的生产设备 以及生产所需要的原材料和零件,从投资
如作为初始投资的设备等的输出,原材 料和零部件等中间投入物的输出。
国进口,增加投资国的出口。
进口转 随着生产设备向国外转移,对生产所需的 如将需进口原材料的产品的生产基地转 移效应 进口中间投入品的需求减少,从而引起投 移到国外,减少本国原材料的进口。
3.3 科技兴贸战略
实施科技兴贸战略的重要意义
1.确立了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在我国对外贸易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2.提升我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 3.提升我国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
30 25 20 15 10 5 0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比例
60 50 40 30 20 10 0
1.实施以质取胜战略,是适应国际竞争机制的需要。 2.实施以质取胜战略,是节约资源和社会劳动,提高外贸经济效益的需要。 3.实施以质取胜战略,是减少贸易摩擦,保持出口持续、稳定的发展的需要。
实施“以质取胜”战略的措施
1.强化质量控制的立法与执法 2.提高产品科技含量 3.推行与国际标准接轨的质量管理体系 4.实施名牌战略 5.加强全面质量管理
按照有利于技 术进步、增加 出口创汇能力 和节约使用外 汇的原则合理 安排进口
积极引进先进 技术,提高高 技术、设备及 原材料产品的 进口比例,发 展技术贸易和 服务贸易
引进先进技术 和关键设备; 按照市场开放 进程和国内市 场的需求,扩 大消费品进口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
第四章 中国对外贸易管理
4.1 对外贸易的立法管理
影响外贸宏观经济效益的主要因素: 1.比较优势 2.进出口商品结构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总结ppt课件

19
出口货物退免税是指在国际贸易中货物输出国对输出境外 的货物免征其在本国境内消费时应缴纳的税金或退还其按 本国税法规定已缴纳的税金。中国的出口退税制度经过多 年的发展和调整,对促进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发挥了十分重 要的作用。
中国的贸易促进组织主要有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和中 国进出口商会。多年来,促进了中国企业与外国经济界、 贸易界建立和扩大业务联系,为中国的商品、技术、资金、 劳务进入国际市场提供了服务
出境动植物检疫制度,国境卫生监督制度 四)进出口货物收付汇管理制度 包括:进口货物付汇管理,出口货物收汇管理
五)对外贸易救济制度 六)其他制度
4
货物进出口管理制度主要包括进出口许可证管理,自动进 出口许可证管理和纺织品临时出口管理三种。
其中进出口许可证管理是最核心的内容,他又分为进口许 可证管理和出口许可证管理。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总结
(四至八章)
1
第四章 中国对外贸易管制制度
对外贸易管制 对外贸易管制是政府的一种强制性行为,体现国家意志并
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不仅是国家政府的职能,也是国家 对外经济政策的具体表现。 对外贸易管制是指一国政府为了国家的宏观经济利益、国 内外政策需要及履行所缔结或加入的国际条约义务,确认 实行各种对外贸易制度、采取有效管理、规范对外贸易活 动的总称,简称“贸易管理”。海关监管是对贸易管制得 以实现的一个重要环节
12
原产地规则:是指任一国家、国家集团或地区为确定货物 原产地而实施的法律、规章和普遍适用的行政命令。简言 之,是确定货物原产地的法规。
经过不断修改和完善,中国目前的原产地制度与世界贸易 组织的《原产地规则协议》的规则一致,适用于实施最惠 国待遇、反倾销和反补贴、保障措施、原产地标记管理、 国别数量限制、关税配额等非优惠性贸易措施以及进行政 府采购、贸易统计等活动对进出口货物原产地的确认
出口货物退免税是指在国际贸易中货物输出国对输出境外 的货物免征其在本国境内消费时应缴纳的税金或退还其按 本国税法规定已缴纳的税金。中国的出口退税制度经过多 年的发展和调整,对促进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发挥了十分重 要的作用。
中国的贸易促进组织主要有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和中 国进出口商会。多年来,促进了中国企业与外国经济界、 贸易界建立和扩大业务联系,为中国的商品、技术、资金、 劳务进入国际市场提供了服务
出境动植物检疫制度,国境卫生监督制度 四)进出口货物收付汇管理制度 包括:进口货物付汇管理,出口货物收汇管理
五)对外贸易救济制度 六)其他制度
4
货物进出口管理制度主要包括进出口许可证管理,自动进 出口许可证管理和纺织品临时出口管理三种。
其中进出口许可证管理是最核心的内容,他又分为进口许 可证管理和出口许可证管理。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总结
(四至八章)
1
第四章 中国对外贸易管制制度
对外贸易管制 对外贸易管制是政府的一种强制性行为,体现国家意志并
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不仅是国家政府的职能,也是国家 对外经济政策的具体表现。 对外贸易管制是指一国政府为了国家的宏观经济利益、国 内外政策需要及履行所缔结或加入的国际条约义务,确认 实行各种对外贸易制度、采取有效管理、规范对外贸易活 动的总称,简称“贸易管理”。海关监管是对贸易管制得 以实现的一个重要环节
12
原产地规则:是指任一国家、国家集团或地区为确定货物 原产地而实施的法律、规章和普遍适用的行政命令。简言 之,是确定货物原产地的法规。
经过不断修改和完善,中国目前的原产地制度与世界贸易 组织的《原产地规则协议》的规则一致,适用于实施最惠 国待遇、反倾销和反补贴、保障措施、原产地标记管理、 国别数量限制、关税配额等非优惠性贸易措施以及进行政 府采购、贸易统计等活动对进出口货物原产地的确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以下简称 《外贸法》)于 1994 年 5 月 12 日八届人大 七次会议审议通过,并于1994年7月1日正 式实施。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于 2004年4月6日通过《外贸法》修订草案, 修订后的《外贸法》于2004年7月1日起施 行。
续表5-1
(二) 《外贸法》的立法宗旨 1.扩大对外开放 2.发展对外贸易 3.维护对外贸易秩序 4.保护对外贸易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5.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三) 《外贸法》的适用范围 1.主体适用范围 2.客体适用范围 3.地域适用范围 4.时间适用范围
1.主体适用范围
二、运用法律手段调控对外贸易的必要性 (一)加强外贸立法管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
发展对外贸易的客观要求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对外贸易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
成部分,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转轨的过程中,其经营与管理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而这一变化要求加强外贸立法管理,将外贸活动纳入 法制化轨道,从而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外 贸易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 1、面对成分复杂的多元化的外贸经营主体,需要用 法律规范来明确企业的行为准则,维护对外贸易市场 秩序,用法律手段来调整政府与企业、企业与企业之 间的关系,保障企业的合法权益。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中国必须建立以法律手段 为基础、以经济手段为主,以行政手段为辅的对外贸 易管理模式,但经济手段的有效运用需要法律手段来 保障,行政手段的合理运用也需要以法律、法规为准 则。
1.缔结和参加国际条约
国际条约指各国之间缔结的、规定它们在政
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相互权力、义务的书 面协议。
条约分为两国之间缔结的双边条约和多国之 间缔结的多边条约。
2.承认国际贸易惯例
国际贸易惯例是指国家之间相互贸易
交往中,当事人经常引用、用以确定当
事人之间权力义务关系的规则。
中国适用国际贸易惯例的原则是:中华 人民共和国法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 或参加的国际条约没有规定的,可以适 用国际惯例。
(二) 维护公平的、自由的对外贸易秩序的原则 1、含义
国家维护公平的、自由的对外贸易秩序,是指国家在法 律上为外贸企业提供平等、自由 的竞争环境,维护企 业独立自主的经营地位,保障公平的进出口秩序,使外 贸企业享受法律上的平等待遇,并要求外贸企业依法经 营。
2、主要内容
公平与自由是法律的基本价值取向,但公平与自由不是 绝对的公平与自由,而是在国家统一管理下的公平与自 由,是建立在法律规定所允许的范围之内的公平与自由。 为此,《对外贸易法》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就维护 对外贸易秩序作了专门规定。从对内方面来看,主要对 对外贸易经营者规定了若干重要的行为准则。从对外方 面来看,主要针对外国的倾销、补贴等不正当竞争行为 作出相应的规定。
中国香港、中国澳门、中国台湾是我国的单 独关税区。
4. 时间适用范围
是指对外贸易法的生效时间。
本法于2004年7月1日施行。本法施行后,依据 新法优于旧法的原则,1994年的《对外贸易法》 相应废止。
二、 《外贸法》的基本原则
《外贸法》的基本原则是对外贸易法确定的法律规范 和法律制度的基础,贯穿于对外贸易立法、执法、守 法过程中。
(三) 1992年至2000年 1、立法情况 1992年至2000年,国家先后制定和颁布的外经贸法律、
法规共700多项,包括《对外贸易法》、《合同法》、 《公司法》、《票据法》、《仲裁法》、《海商法》、 《进口商品经营管理暂行办法》、《出口商品管理暂行 办法》、《反倾销和反补贴条例》、《技术引进和设备 管理规定》、《外资金融机构管理条例》等。 2、立法特点 初步建立了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立法体系,法 律法规实体和程序规范更加符合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 更加注意与国际经济条约、规则和惯例相衔接。另外, 从立法数量、范围、内容、等级和水平方面,都是过去 所不能比拟的。随着外贸立法的不断完善,外贸宏观调 控正从行政直接控制为主转向运用经济和法律手段调节 为主的轨道
4、地方性规章
指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经国务院批 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 委员会 或人民政府制定的调整本地区对 外贸易关系的区域性法规。其只要不与 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在所辖 区域内具有规范性效力。
(二)国际法渊源
中国对外贸易法制建设,除了进行大量的国 内立法外,还认真研究和积极参加国际条约, 承认所能接受的国际惯例。
(三) 货物与技术自由进出口原则 1、含义
我国对于货物、技术的进出口,实行在一定必要限度管 理下的自由进出口制度,具体是指国家在保证进出口贸 易不对国家安全和各项社会公共利益产生损害前提下的 自由;而当国家法律所规定的某些不良倾向出现时,则 对进出口贸易实施必要的限制或禁止。
2、主要措施
依据国际贸易通行规则,在确立货物与技术自由进出口 原则的同时,还借鉴国际上 的通行做法,采取世贸组 织规则所允许的外贸管理措施,即采用配额、许可证进 行管理;明确公布国家限制和禁止进出口的法定范围和 程序。
(三)加强外贸立法管理,是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 环境下发展对外贸易的需要
1、国际贸易直接关系到一国的政治和经济利益。在 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中国必须通过外贸立法来规定保 护本国利益的措施与手段,使其在国际交换和国际竞 争中,能够有理、有利、有节地同一些国家的歧视性 贸易措施和损害民族经济的行为进行必要的斗争,用 法律手段保护国家和企业的经济利益。
2、抓紧进行外经贸法律法规的修改和新定
中国各级立法机构在对有关外经贸法律法规进行全 面清理的基础上,抓紧进行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 的修改和制定工作。
3、进一步提高外经贸立法的透明度
凡涉及货物贸易、服务贸易、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 权保护以及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的法律、法规、 规章,中国均在指定的官方刊物上公布。
主要从货物进出口、技术进出口、服务进出口、 与对外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保护和贸易管理、贸 易秩序、贸易调查、贸易救济、贸易促进等方面 规范
主管机关:商务部、海关总署、国家出入境检验 检疫局、国家外汇管理局等
3.地域适用范围
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对外贸易法具有的法 定管辖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单独关税区不适用本法。
第五章 对外贸易立法管理
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认识运用立法手段 管理对外贸易的必要性,了解货物 贸易、技术贸易、服务贸易管理的 法律法规,重点掌握中国运用立法 手段管理对外贸易的必要性;中国 对外贸易基本法的主要原则。
第一节 对外贸易法律调控手段概述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 第三节 货物贸易管理立法 第四节 技术贸易管理立法 第五节 服务贸易管理立法
是经营的主体资格。
对外贸易经营者
专业对外贸易公司、工贸公司、生产自营进出口 企业、外商投资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科 研院所、自然人等
2.客体适用范围
是指对外贸易法规范的具体贸易行为、贸易方式 以及行政机关的对外贸易调控行为等。
一、《外贸法》概述
(一) 《外贸法》的基本框架和主要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2004年)共11 章70条款包括总则、对外贸易经营者、货物进出口
与技术进出口、国际服务贸易、与对外贸易有关的知 识产权保护、对外贸易秩序、对外贸易调查、对外贸 易救济、对外贸易促进、法律责任和附则。
表5-1 《对外贸易法》的主要内容
(四)2001年入世后至今
中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加入议定书》中承诺:“将通 过修改现行法规和制定新法的方式,全面履行世贸组织 协定的义务。”因此,入世前后,中国针对外贸法制建 设制定了详细的废、改、立计划,并确定了各项计划完 成的具体时间表。
1、外经贸法律法规清理工作基本完成
中国根据世贸组织的要求,在法制统一、非歧视 和公开透明的原则下,对与世贸组织规则和中国 对外承诺不一致的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 其他政策措施进行了全面清理。
(二) 1978年至1991年 1、立法情况 1978年至1991年,颁布的主要外贸法律法规有:《涉
外经济合同法》、《海关法》、《进出口商品检验法》、 《技术引进合同管理条例》、《进口货物许可制度暂行 条例》、《出口货物原产地规则》、《一般商品进口配 额管理暂行办法》等。 2、立法特点 围绕恢复和新建的对外贸易行政管理手段颁布了一系列 相应的法规;规范市场主体和市场行为的新法规数量明 显增加;除了进一步完善货物贸易立法之外,还相继颁 布了技术贸易,服务贸易等多项法规;但这些法规、规 章过于分散,缺乏系统,缺乏透明度,在很多方面仍带 有计划经济体制,以行政手段管理为主的色彩。
2、面对日趋严峻的国际反倾销调查和国外产品的低 价倾销,除了坚持与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和对华歧视进 行必要的斗争之外,从现实解决问题或者缓解问题的 角度看,中国必须进一步完善相关立法,依法参与竞 争,才是维护国家和企业利益最为可行的对策。
三、我国对外贸易法律制度的发展与完善
中国对外贸易立法大致经历了四个时期:
(一)1949年至1977年
1、1950年至1956年先后颁布了《对外贸易管理暂行 条例》等30多项法律法规,涉及了进出口、海关、商 检、外汇、仲裁等各个方面,初步形成了新中国的对 外贸易法律体系。
2、1957年至1977年,由于国家外贸计划和行政命令 对控制外贸活动起着主导作用,并行使了带有法律性 质的职能,再加上“文革”十年动乱对外贸管理制度 的冲击和破坏,使我国外贸立法受到严重影响,法律 手段在外贸管理中的作用被大大削弱。
四、中国对外贸易法律制度构成
中国对外贸易法律制度是指国家对货物进出口、技术进 出口、服务进出口进行管理和控制的一系列法律、法规 和其他具有法律效力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由国内法渊 源和国际法渊源两部分构成。
国内法渊源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
国际法渊源包括我国缔结与参加的国际条约和我国承认 的国际贸易惯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