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ppt课件
合集下载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ppt课件完整版

丰富了现代文学的表现手法
《朝花夕拾》通过独特的叙事手法、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思考,丰富了现代文学的表现手法, 提高了散文的艺术水平。
展现了鲁迅的人文关怀
《朝花夕拾》不仅是对个人经历的回忆,更是对人性、社会和文化的深刻反思,体现了鲁迅 作为一位伟大作家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跨文化对比:东西方回忆性散文比较
关键人物形象塑造及其意义
01
长妈妈
她是一个平凡而又朴素的人物,但她的身上却闪耀着人性的光辉。作者
通过长妈妈的形象,表达了对底层劳动人民的同情和敬意。
02 03
藤野先生
他是一位严谨、正直、热诚、没有民族偏见的教育家。作者通过藤野先 生的形象,歌颂了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情谊,并表达了对藤野先生的深 切怀念之情。
出生于浙江绍兴一个传统家庭,早年留学日本学医,后因痛感医治心灵比医治肉体 更为重要,弃医从文。
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等多个领域具有重 大贡献。
《朝花夕拾》创作动机与目的
创作动机
鲁迅在经历了多年的沉默和思考后, 决定通过回忆自己的童年和青年时 期,来探讨中国传统文化、社会习 俗以及人性的问题。
范爱农
他是一位觉醒的知识分子,但是无法在黑暗社会立足。作者通过范爱农 的形象,揭示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和知识分子的悲剧命运。
03 思想内涵与价值 观念
对封建礼教批判和反思
揭露封建礼教吃人本质
01
通过描述封建礼教对妇女的压迫和束缚,揭露其吃人的本质,
表达对封建礼教的深刻批判。
批判封建家庭制度
02
对封建家庭制度中的家长制、族权制等进行批判,揭示其对人
作品记述了作者童年的生活和青年时 求学的历程,追忆那些难以忘怀的人 和事,抒发了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 念之情。
《朝花夕拾》通过独特的叙事手法、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思考,丰富了现代文学的表现手法, 提高了散文的艺术水平。
展现了鲁迅的人文关怀
《朝花夕拾》不仅是对个人经历的回忆,更是对人性、社会和文化的深刻反思,体现了鲁迅 作为一位伟大作家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跨文化对比:东西方回忆性散文比较
关键人物形象塑造及其意义
01
长妈妈
她是一个平凡而又朴素的人物,但她的身上却闪耀着人性的光辉。作者
通过长妈妈的形象,表达了对底层劳动人民的同情和敬意。
02 03
藤野先生
他是一位严谨、正直、热诚、没有民族偏见的教育家。作者通过藤野先 生的形象,歌颂了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情谊,并表达了对藤野先生的深 切怀念之情。
出生于浙江绍兴一个传统家庭,早年留学日本学医,后因痛感医治心灵比医治肉体 更为重要,弃医从文。
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等多个领域具有重 大贡献。
《朝花夕拾》创作动机与目的
创作动机
鲁迅在经历了多年的沉默和思考后, 决定通过回忆自己的童年和青年时 期,来探讨中国传统文化、社会习 俗以及人性的问题。
范爱农
他是一位觉醒的知识分子,但是无法在黑暗社会立足。作者通过范爱农 的形象,揭示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和知识分子的悲剧命运。
03 思想内涵与价值 观念
对封建礼教批判和反思
揭露封建礼教吃人本质
01
通过描述封建礼教对妇女的压迫和束缚,揭露其吃人的本质,
表达对封建礼教的深刻批判。
批判封建家庭制度
02
对封建家庭制度中的家长制、族权制等进行批判,揭示其对人
作品记述了作者童年的生活和青年时 求学的历程,追忆那些难以忘怀的人 和事,抒发了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 念之情。
七年级语文上册课件: 朝花夕拾 (共25张PPT)

五、探精彩
关于“五猖会”
农历五月一日至中旬,是江浙一带地区五猖
庙会之日。五猖又称“五通”、“五圣”,是民
间所信奉的财神。据传,五圣庙是明太祖为安抚
战役亡魂而立,后被奉为财神。绍兴人把它们说
成是马、猴、狗、鸡、蛇五种动物之精。五猖会
是迎神赛会的一种,就是把五猖庙里的“五通神”
请出来巡游。在当时,广大贫苦人民无法享受正
(二)“鲁迅”由来
1918年5月,鲁迅在《新青年》第4卷 第5号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 话文小说《狂人日记》,首次使用笔名 “鲁迅”。鲁迅一生用了140多个笔名, 而以笔名“鲁迅”闻达于天下。
许寿裳曾对此作过解释:“其一,母 亲姓鲁;其二,周鲁是同姓之国;其三, 取愚鲁而迅速之意。”。
(三)鲁迅的主要精神
课前送名言:
1. 读一本好书就好像与高尚的人交谈。 (歌德 )
2. 生命的质量需要用阅读来锻铸。 (余秋雨)
3. 每一本书都把我们带向一个新天地。 (肖复兴)
4. 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冰心 )
消除与经典的隔膜
一、品书名 《朝花夕拾》 ——
二、识作者
一位日本学者说:“纵使日本 有一千个川端康成,也比不上中国,
——黄蓓佳
鲁迅先生唯一一本回忆性散文集
三、知背景
要求:默读小引,明确背景
资料链接:1926年“三一八”惨案后,鲁迅写了
《纪念刘和珍君》等文章,愤怒声讨反动政府的无耻 行径,遭到反动政府的迫害,不得不过起颠沛流离的生 活。他先后写了《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 三篇散文。1926年9月鲁迅接受了厦门大学的聘请,南 下教书,但他发现厦门大学的空气和北京一样,也是污 浊的. 鲁迅在这里见识了种种知识分子的丑恶嘴脸, 鲁迅在厦门大学的图书馆楼上写了很多作品,这其中 就包括《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 》《藤野先生》和《范爱农》五篇散文.后来与鲁迅 在惨案发生之前,在北京寓所的东壁下创作的《狗· 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一起收入了散文集《 朝花夕拾》。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ppt课件

《朝花夕拾》是鲁迅创作的唯一一部散文集,收录了十篇回忆性 散文,通过描绘他童年的生活和青少年时期求学的经历,展现了 清末民初的社会风貌和人情世态。
创作背景
• 1926年,鲁迅在厦门大学任教期间,回忆起自己童年的生活和青少年时期求学的经历,创作了这十篇回忆性散文。当时中国正处于社会动 荡时期,民族危机深重,人民生活困苦。鲁迅通过回忆往事,表达了对旧社会的批判和对新生活的期望。
人物形象
01
人物形象
02
03
描述了多个鲜活的人物 形象,如善良的保姆阿 长、严格的父亲、慈爱 的母亲以及求学时期的 老师等。这些人物形象 生动地展现了当时社会 的风土人情和人际关系。
具体人物
04
05
阿长:一个没有文化、 粗俗的农村妇女,但心 地善良,对鲁迅有深厚 的感情。她为他买来了 《山海经》,成为鲁迅 一生中难以忘怀的人。
04
作品影响
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提供了散文创作的新范式
促进了文学的普及
《朝花夕拾》以其独特的叙事方式和 文学风格,影响了后来的散文创作, 使散文更加注重个体情感和人文关怀。
《朝花夕拾》以其平易近人的语言和 深入浅出的表达方式,吸引了广大读 者,促进了文学的普及和推广。
丰富了现代文学的题材
《朝花夕拾》涉及的题材广泛,从社 会批判到文化反思,从家庭琐事到人 生哲理,为现代文学提供了丰富的素 材和灵感。
对社会的影响
引发了对传统文化的反思
01
《朝花夕拾》中对传统文化的批判和反思,引发了社会对传统
文化的重新审视和思考。
促进了思想解放
02
《朝花夕拾》所表达的思想观念和人文精神,对于打破封建束
缚、推动思想解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创作背景
• 1926年,鲁迅在厦门大学任教期间,回忆起自己童年的生活和青少年时期求学的经历,创作了这十篇回忆性散文。当时中国正处于社会动 荡时期,民族危机深重,人民生活困苦。鲁迅通过回忆往事,表达了对旧社会的批判和对新生活的期望。
人物形象
01
人物形象
02
03
描述了多个鲜活的人物 形象,如善良的保姆阿 长、严格的父亲、慈爱 的母亲以及求学时期的 老师等。这些人物形象 生动地展现了当时社会 的风土人情和人际关系。
具体人物
04
05
阿长:一个没有文化、 粗俗的农村妇女,但心 地善良,对鲁迅有深厚 的感情。她为他买来了 《山海经》,成为鲁迅 一生中难以忘怀的人。
04
作品影响
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提供了散文创作的新范式
促进了文学的普及
《朝花夕拾》以其独特的叙事方式和 文学风格,影响了后来的散文创作, 使散文更加注重个体情感和人文关怀。
《朝花夕拾》以其平易近人的语言和 深入浅出的表达方式,吸引了广大读 者,促进了文学的普及和推广。
丰富了现代文学的题材
《朝花夕拾》涉及的题材广泛,从社 会批判到文化反思,从家庭琐事到人 生哲理,为现代文学提供了丰富的素 材和灵感。
对社会的影响
引发了对传统文化的反思
01
《朝花夕拾》中对传统文化的批判和反思,引发了社会对传统
文化的重新审视和思考。
促进了思想解放
02
《朝花夕拾》所表达的思想观念和人文精神,对于打破封建束
缚、推动思想解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朝花夕拾》课件 (共37张ppt)

h
25
人物形象—— 其他人物
邻居——衍太太 [相关故事]: 1、在父亲临死时怂恿我一直呼唤父亲; 2、鼓励小孩吃冰; 3、鼓励小孩打旋; 4、怂恿孩子看下流书籍; 5、怂恿“我”去偷母亲的首饰,还散布谣言; 6、 无论孩子闹出什么乱子,也决不去告诉个人的父母; 7、假如有的孩子头上碰得肿了一大块的时候,衍太太却决不埋怨,立 刻用烧酒调了水粉,搽在疙瘩上。
h
10
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
《阿长与〈山海经〉》——阿长是鲁迅小时候的保 姆。记述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 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 的性格;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 经》之情,充满了尊敬和感激。文章用深情的语言, 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怀念。
h
11
h
29
艺术手法
3、 长摄取生活中的小细节,以小见大, 写人则写出人物的神韵,写事则写出事件的 本质。如在《无常》中,从无常也有老婆和 孩子的事实中,作者既写出了无常富于人情 味的特点,又巧妙地讽刺了生活中那些虚伪 的知识分子,入木三分。
h
30
艺术手法
h
31
艺术手法
5、作者在散文中常用对比手法。如《五猖会》 通过我前后心境的对比表达了对封建社会的反感和 批判;《无常》通过无常这个“鬼”和现实中的“人” 对比,深刻地刻画出了现实生活中某些“人格”不如 “鬼格”的人的丑恶面目;《狗•猫•鼠》作者对小隐鼠 的爱和对猫的强烈憎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朝花夕拾》于1927年出版。h来自4目录小引
狗·猫·鼠
阿长和山海经
二十四孝图
五猖会
无常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父亲的病
琐记
藤野先生
七年级上册(2024修订)第三单元 整本书阅读 《朝花夕拾》 课件(共19张PPT).ppt

01 写作背景 02 作者简介
03 主要内容 04 文章主旨 05 人物形象 06 赏析无常里的段落
01 写作背景
写作背景
1925年,鲁迅在北京担任大学讲师期间, 因支持学生运动而受到当时所谓“正人 君子”的流言攻击和排挤。1926年,北 洋军阀政府枪杀进步学生,制造“三·一 八”惨案。作者鲁迅写下《纪念刘和珍 君》等一系列文章,热情支持学生的正 义斗争,控诉北洋军阀政府的残暴,结 果遭到当局的通缉而不得不远走厦门避 难。《朝花夕拾》中的作品虽然都是在 追忆往事,但也是“借题发挥”,影射、 讥讽当时的社会现实。
赏析:这是鲁迅先生写的乡下人不可能做到的事。 我很喜欢这句话,他对当时乡下人的生活理念用深 刻而美好的语言描绘得淋漓尽致。鲁迅认为乡下 人不会写出这种热昏似的妙语,也写出了当时乡下 人的素质低下,为后文写活无常作铺垫。
《朝花夕拾》里作者鲁迅用夹叙 夹议的方法,抒发对往昔亲友和 师长的怀念之情,同时也对旧势 力、旧文化进行嘲讽和抨击。
05 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
06 赏析无常里的段落
赏析无常里的段落
我们现在走的是一条狭窄险阻的小路,左面是 一个广漠无际的泥潭,右面也是一片广漠无际的浮 砂,前面是遥遥茫茫荫在薄雾的里面的目的地。
02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 字豫山,后改字豫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教育家 、 民主战士,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早年与厉绥之和钱均夫同赴日本公费留学,于日本仙台医科专门学校肄业。 “鲁迅”,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最为广泛的笔名。 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 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他对于五 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 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 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名著《朝花夕拾》ppt课件

《二十四孝图》——《二十四孝图》是一本讲述中国古代二十四个 孝子故事的书,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重点描述“老莱娱 亲”“郭巨埋儿”和“卧冰求鲤”三个孝道故事,批判了封建孝道 的虚伪和残酷,同时也揭露了中国儿童的可怜处境。
老 莱 娱 亲
郭 巨 埋 儿
卧冰求鲤
《五猖会》——五猖会是一个迎神赛会,在童年的“我”的心目 中是一个节日。本文记述作者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时急切而又 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时扫兴而痛苦的感受,批 判了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当堂练习
1.《朝花夕拾》中的___长__妈__妈__(_或__“__阿__长__”_()人名)是鲁迅幼时的保姆, 鲁迅因她踏死了自己的隐鼠而对其敬意消失,后来又因她为自己买来《 _____山__海__经_》(填书名)而产生新的敬意。(2分)
关系:“我”的邻居。
衍太太
人物相关情 节及形象
怂恿孩子们冬天吃冰
鼓励孩子们“打旋子”,孩子摔倒了又推卸 责任 给“我”看不健康的画
教唆“我”偷母亲的首饰卖钱并散布谣言
在父亲弥留之际让“我”在旁大声喊叫 父亲,增加了父亲临终的痛苦
喜欢使坏、 自私自利
表里不一 品质低劣 爱搬弄是 非
封建迷信
老师形象
作 品 简 介
➢回忆散文集,共10篇 ➢原名《旧事重提》 ➢鲁迅先生在晚年回忆童年、少年、
青年时期的人和事。 ➢温馨的回忆 理性的批判
目录
《 狗·猫·鼠》 《阿长与<山海经>》 《二十四孝图》 《五猖会》 《无常》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父亲的病》 《琐记》 《藤野先生》 《范爱农》
圆而胖的名医----姚芝轩 陈莲河--原名何廉臣 衍太太----教唆鲁迅迫害自己的长辈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课件(共47张ppt)

中考链接
示例二:同学们,我给大家推荐鲁迅先生的《朝 花夕拾》,这本书记录了鲁迅先生小时候的各种 故事,生动有趣,有幸福、快乐和迷惘,鲁迅先 生以他锐利的目光捕捉到人生的意义,希望同学 们认真阅读。
中考链接
(3)阅读策略一:快速阅读我们可以首先采用快速 通读的方法,粗略浏览各篇,在此过程中不细究 每个字、词、句的含义,但要注意了解各篇大意 。如果有任何感悟,可以先用三两个词简要记录 ,待到精读再作探究。
爱大自然,追求快乐自由的心理。
三
味
书
分篇梳理
屋《
思考探究:你认为寿镜吾是一个怎样的老师?》
从 百
寿镜吾是一个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严而不 草
厉,且热爱读书。在文中,他的戒尺不常用,可 园
见他的严而不厉,再看他读书时自我陶醉的样子,
到 三
可知他醉心读书,言语中流露出鲁迅对他的敬重。 味
书
分篇梳理
、
猫
2.狗、猫、鼠分别象征了哪一些人?
、
鼠
》
分篇梳理
1.鲁迅先生仇视猫的原因有哪些?
《
第一,捉住猎物尽情玩弄,折磨够了
狗
才吃下去;第二,作为狮虎同族,却天
、 猫
生一副媚态;第三,交配的时候嗥叫,
、
闹得动别人心烦;第四,它吃了“我” 鼠
心爱的隐鼠。
》
分篇梳理
2.狗、猫、鼠分别象征了哪一些人?
《
狗
·猫指对强者一副媚态,对弱者却折磨玩弄的
作品比较完整地记录了鲁迅童年、少年和青年 时代的生活片段,在缅怀亲人师友的同时,从侧面 描绘了当时的中国社会。本书以儿童的视角进行叙 述,童趣中带有深刻的疑问和思考,但与此同时,这 也是鲁迅成年后写的回忆性散文,所以又夹杂了成 年鲁迅的思维和评判。
《朝花夕拾》ppt课件完整版

你认为鲁迅在《朝花夕拾》中 的语言风格有何特点?
你如何理解鲁迅在《朝花夕拾》 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你认为《朝花夕拾》中的哪些 篇章最具代表性和感染力?
思考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鲁迅在《朝花夕拾》中所揭示的社会 现实和人性弱点,对我们今天有何启 示?
如何将鲁迅在《朝花夕拾》中所表达 的情感和思想,应用到我们的生活和 工作中?
06
思考题与课堂互动环节
回答问题并小组讨论
01
02
03
04
鲁迅在《朝花夕拾》中 表达了哪些主题和情感?
鲁迅在《朝花夕拾》中 如何运用象征手法?
鲁迅在《朝花夕拾》中 如何表现童年记忆和成 长经历?
鲁迅在《朝花夕拾》中 如何描绘社会现实和人 性弱点?
分享个人阅读心得体会
01
02
03
04
鲁迅的《朝花夕拾》给你留下 了哪些深刻的印象?
影响
《朝花夕拾》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开创了散文创作的 新领域,为后来的作家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和借鉴。同时,它也深刻地影响了读 者的思想和审美观念,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02
文本解读与赏析
篇章结构与写作特点
篇章结构
以回忆为主线,通过叙述、描写、 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将童年、青 少年时期的生活片段串联起来,形 成有机的整体。
文学经典
分析《朝花夕拾》作为文学经典在当代社会中的影响力和地 位,以及其对当代文学创作和批评的启示意义。
社会批判
阐述《朝花夕拾》中所体现的社会批判精神在当代社会中的 现实意义,包括对社会不公、道德沦丧等问题的揭示和反思。
人文关怀
探讨《朝花夕拾》中所蕴含的人文关怀精神在当代社会中的 价值体现,包括对个体命运的关注、对人性的探索以及对人 类精神世界的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写百草园的无限生机,雪地捕鸟的妙趣横 生,写出童趣。与枯燥乏味的读书生活形成对 比,突出封建教育扼杀儿童天性,陈腐的教 育内容禁锢了儿童思想。
7、《父亲的病》
具体记述了父亲为庸医所误致死的过程, 勾勒了清末绍兴几位所谓“名医”的恶劣行 经,揭露他们贪婪,昏庸,诈骗,奸滑的丑恶灵 魂,隐含作者运用现代科学救国的思想。
3、 摄取生活中的小细节,以小见大,写人 则写出人物的神韵,写事则写出事件的本质。 如在《无常》中,从无常也有老婆和孩子的 事实中,作者既写出了无常富于人情味的特 点,又巧妙地讽刺了生活中那些虚伪的知识 分子,入木三分。
4、 作者在批判、讽刺封建旧制度、旧道德 时,多用反讽手法。表面上很冷静地叙述事 件的始末,其实是反话正说,在叙述中暗含 着“言在此而意在彼”的巧妙讽刺。 如在《父亲》中,对庸医的行医过程细细道 来,没有正面指责与讽刺,但字里行间处处 蕴含着作者激愤的批判和讽刺。
17、鲁迅在《藤野先生》深切表达了对日本没 藤野先生 有民族偏见的正直热诚的先生的怀念。 18 、鲁迅首次知道“赫胥黎”,接触“物竟天 择”,“苏格拉底”等人的思想是在矿路学堂 《琐记》 ,这段经历在,《琐记》中提及。 19 、朝花夕拾中鲁迅先生说起儿时生活常常出 现对迎神赛会、看戏等情节的回忆,如《无常 》,《五猖会》。 《五猖会》
8、《琐记》
鲁迅在这篇文章里主要回忆了自己离开绍兴 去南京求学的过程。作品描述了当时的江南 水师学堂和矿务铁路学堂的种种弊端和求知 的艰难,批评了洋务派办学的“乌烟瘴气”。 作者记述了最初接触进化论的兴奋心情和不 顾老辈反对,如饥如渴地阅读《天演论》的 情景,表现出探求真理的强烈欲望。
9、《藤野先生》
5、 作者在散文中常用对比手法。 如《五猖会》通过我前后心境的对比表达 了对封建社会的反感和批判;《无常》通过 无常这个“鬼”和现实中的“人”对比,深 刻地刻画出了现实生活中某些“人格”不如 “鬼格”的人的丑恶面目;《狗•猫•鼠》作 者对小隐鼠的爱和对猫的强烈憎恨形成了鲜 明的对比。
1、《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1926年所作的回忆 散文集,共 10 篇。目前,我们学过其中的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和《阿长与〈山海经〉》 。 卧冰求鲤、老莱 2、《二十四孝图》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老莱 娱亲、郭巨埋儿 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 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诬蔑 了古人,教坏了后人”。 3、作者在《琐记》中提到喜欢看的一本书是 《天演论》 。
1、“无常”这个“鬼而人,理而情”的形象受 到民众的喜爱,主要原因是:( D ) A、形象好看 B、活泼诙谐 C、能勾摄恶人魂魄 D、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 2 、《藤野先生》中作者弃医从文的原因是: (C ) A、受到日本同学歧视 B、先生不重视自己 C、要拯救国民的精神 D、学医太难
3 、《琐记》一文中写了几件事,表达了对衍 太太的不满(C) A.一件 B.两件 C.三件 D.四件 4 、《朝花夕拾》中,阿长的性格给我们留下 了深刻的印象,下列哪一个不是阿长的性格特 点( C) A.迷信 B.不拘小节 C.马虎 D.朴实 5 、陈莲河给鲁迅的父亲看病时所开的药引是 什么(B) B.一对蟋蟀 A.一对蚂蚁 C.一包苦菜 D.都不是
6 、《琐记》中,衍太太对鲁迅说偷珠宝的事 件后,她有没有散布流言(A) A、有 B、没有 7、选择一个正确答案( D) A、 鲁迅写《范》只为了回忆过去,记住以 及想念范爱农。 B、 范爱农不喜欢甚至讨厌自己的先生,因 此在先生死时不主张发电报。 C、 鲁迅记忆中的范爱农很坏。 D、《范爱农》记叙的是鲁迅在日本留学时 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
老莱娱亲
春秋时,楚国有位隐士,名叫老莱子。这个老莱非常孝 顺父母,对父母体贴入微,千方百计讨父母的欢心。 为了让父母过得快乐,老莱特地养了几只美丽善叫的鸟 让父母玩耍。他自己也经常引逗鸟儿,让鸟儿发出动听的叫 声。父亲听了很高兴,总是笑着说:“这鸟声真动听!”老 莱见父母脸上有笑容,心里非常高兴。 老莱其实也不小了,也年过70。一次,父母看着儿子的 花白头发,叹气说:“连儿子都这么老了,我们在世的日子 也不长了。” 老莱害怕父母担忧,想着法子让父母高兴。他专门做了 一套五彩斑斓的衣服,走路时也装着跳舞的样子,父母看了 乐呵呵的。 一天,他为父母取浆上堂,不小心跌了一跤。他害怕父 母伤心,故意装着婴儿啼哭的声音,并在地上打滚。父母还 真的以为老莱是故意跌倒打滚的,见他老也爬不起来,笑着 说:“莱子真好玩啊,快起来吧。”
10、“好。那么,走罢!”而去“寻别一类人们去” 琐记 一语出自鲁迅的《琐记》篇。 11 、 鲁迅在《琐记》一文中 , 用了“乌烟瘴气 乌烟瘴气 ”一词来讥讽洋务派的办学。 12 、 鲁迅在《琐记》中写自己一有空闲 , 就照 例地吃侉饼 , 花生米 , 辣椒 , 看《天演论》, 表现 出鲁迅探求真理的强烈欲望。 强烈欲望 13、《范爱农》一文中,作者追述了在日本留学 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 生活片段
2、《阿长与<山海经>》
记叙了儿时与保姆长妈妈想出的情景,描 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 肚子是麻烦的礼节”性格;对她寻购赠送自 己渴慕已久的绘图《山海经》之情,充满尊 敬和感激。文章用深情的语言,表达了对这 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怀念。
3、《二十四孝图》
忆述儿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揭 示封建孝道的虚伪、丑恶和残忍。作品着重 分析了“哭竹生笋”、“卧冰求鲤”、“老 菜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批判 这本孝子教科书“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 人”,对当时反对白话文、提倡复古的倾向 给予尖锐的抨击。
4、《五猖会》中,父亲让我背 鉴略 ,让我感 《鉴略》 到痛苦。 5、鲁迅小时侯最喜欢在百草园玩耍。 百草园 6 、《二十四孝图》中,子路负米、敦巨埋儿 卧冰求鲤、郭巨埋儿 、 老莱娱亲 、老菜娱亲等都是孝道故事的名称。 7.鲁迅在仙台学医时发生了三件重大的事。 三 活无常 8.“赛神会”中“我”和许多人喜欢看活无常。 9、鲁迅在《琐记》中记叙为了“寻别一类人们 去”又选择了无须学费的南京江南水师学堂。 南京江南水师学堂
郭巨埋儿
郭巨,晋代隆虑(今河南林县)人,一说河内温县 (今河南温县西南)人,原本家道殷实。父亲死后, 他把家产分作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取母亲 供养,对母极孝。后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 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遂和 妻子商议:“儿子可以再有,母亲死了不能复活, 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养母亲。”当他们挖 坑时,在地下二尺处忽见一坛黄金,上书“天赐郭 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夫妻得到黄金,回家 孝敬母亲,并得以兼养孩子。
14、《藤野先生》记叙了作者在日本留学时的 学习生活,记叙了与藤野先生相识、相处、分别 的几个片段,并说明了在仙台医专时弃医从文 弃医从文 的一生中重要的经历。 15 、 鲁 迅 在 《 二 十 四 孝 图 》 卧冰求鲤 里,针对 郭巨埋儿 ” 、 “ __________” “老莱娱亲 ________” 、 “ __________ 等孝道故事做了分析 , 揭示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 残酷 迎神赛会 16 、 《 五 猖 会 》 记 述 了 作 者 儿 时 盼 望 观 看 _________ 的急切兴奋的心情 ,揭露了封建教育对
8、下列文章不属于《朝》的是( A) A、《风筝》 B、《无常》 C、《父亲的病》 D、藤野先生 9 、《朝花夕拾》中记叙鲁迅为了寻“另一类 的人们”而到南京求学的经过的是( B ) A、《五猖会》 B、《琐记》 C、《父亲的病》 D、《无常》 10、鲁迅早年留学学习医学的国家是( A) A、日本 B、美国 C、苏联 D、英国
艺术手法
1、 把记叙、描写、抒情和议论有机地融合为一体, 充满诗情画意。 如描写百草园的景致,绘声绘色,令人神往。 2、在对往事深情的回忆时,作者无法忘却现实, 时不时插入一些“杂文笔法”(即对现实的议论), 显示了鲁迅先生真实而丰富的内心世界。 如《狗•猫•鼠》一文既有作者对童年时拥有过的 一只可爱的小隐鼠的深情回忆,又有对祖母讲述的 民间故事生动的记叙,同时揭示了现实中那些像极 了“猫”的正人君子的真实面目。
二、《朝花夕拾》
(一)作品简介
本书为鲁迅一九二六年所作回忆散 文的结集,共十篇。前五篇写于北京, 后五篇写于厦门。最初以《旧事重提》 为总题目陆续发表于《莽原》上。一九 二七年七月,鲁迅编订,并添写《小引》 和《后记》,改名《朝花夕拾》。
这十篇散文,是“回忆的记事”,比较完 整地记录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 路和经历,生动了描绘了清末民初的生活画 面,是研究鲁迅早期思想和生活以至当时社 会的重要艺术文献。这些篇章,文笔深沉隽 永,是中国现代散文中的经典作品
4、《五猖会》
写“我”对五猖会的精彩内容心驰神往, 而父亲却要“我”背出“一字也不懂的” 《鉴略》的内容, “背不出,就不准去看 会”,表现了家长与儿童在心理上的隔《无常》
作者怀着强烈的兴趣对乡间迎神赛会的活 无常的装束和神态作了传神的描写,表现了 无常鬼对“下等人”、“乡巴佬”的同情, 从而揭露了“鬼有情,而人无情”的社会现 实,嘲讽了那些打着“公理”、 “正义”旗 号的“正人君子”。
11、范爱农和鲁迅初次相识的地点是:( C) A、东京 B、北平 C、横滨 D、绍兴
12 、《朝花夕拾》中,鲁迅借众鬼嘲弄人生 ,用阴间讽刺阳世,对“正人君子们”进行 B 了淋漓尽致的嘲弄和鞭挞是哪篇文章?( B、《无常》 ) A、《琐记》 B、《无常》 C、《二十四孝图》 D、《狗猫鼠》
( D) 13、下列文章中不曾提及“长妈妈”的篇目是 A、狗猫鼠 B、五猖会 C、二十四孝图 D、琐记 14、“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 B 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这段文字描写的是 ( ) B、范爱农 A、孔乙己 C、藤野先生 D、寿镜吾老先生
无常 20、鲁迅在《无常》一文中,通过对__________ 的描述,指出“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以讽刺当 时社会上的“正人君子”之流。 21、鲁迅寓居的东墙上,一直挂着他的老师 藤野先生 藤野先生 的照片 22 、鲁迅在日本留学时认识的一位朋友,当时 彼此都没有什么好感,但回国偶遇之后,交往甚 密,这位朋友是 范爱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