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ppt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名著阅读《朝花夕拾》课件(共24张PPT)全篇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藤野先生 一位异国医学教授,因为表现出平等待人的态度,关心弱国子民的学业,他朴素而伟大的人格令人肃然起敬。他所做的一切都很平凡,如果我们不设身处地地想象鲁迅当时的处境,便很难感受到这位老师的伟大之处。
范爱农 一位觉醒的知识分子,但是无法在黑暗社会立足。他无法与狂人一样,最终与这个社会妥协,也无法像N先生一样忘却,所以他的内心痛苦、悲凉,我们和鲁迅先生一样,疑心他是自杀的。
《范爱农》 ——追叙作者在日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描述了范爱农在革命前不满黑暗社会、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备受打击迫害的遭遇,表现了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
作品按主题分类
第一类:《狗.猫.鼠》和《二十四孝图》都以议论为中心。将散文和杂文糅合在一起,穿插童年时的生活经历和感受,主要目的是讽刺和批判旧道德。 第二类:《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范爱农》主要挖掘普通人身上的朴实、善良、高尚的情操。
《阿长与〈山海经〉》 ——阿长是鲁迅小时侯的保姆。记述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之情,充满了尊敬和感激。文章用深情的语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怀念。
《二十四孝图》 ——所谓《二十四孝图》是一本讲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故事的书,配有图画,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鲁迅先生从自己小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入手,重点描写了在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所引起的强烈反感,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揭示了中国儿童可怜。
《狗·猫·鼠》——对猫的讨厌和仇恨及原因 《阿长与<山海经>》——怀念长妈妈 《二十四孝图》——批评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五猖会》——描绘封建家长对儿童的压制和摧残 《无常》——描绘迷信传说的勾魂使者
名著《朝花夕拾》重要知识点梳理PPT

————郭沫若
02
创作背景
sorting out important knowledge points of famous works sorting important points
创作背景
朝花夕拾
创作《朝花夕拾》时鲁迅已是文坛举足轻重的作家。1926年“三一八”惨案 后,鲁迅写了《纪念刘和珍君》等文,愤怒声讨政府的无耻行径,遭到政府的 迫害,不得不过起颠沛流离的生活。
勒索钱财
父亲被庸医治死,一直是埋在鲁迅 心中的痛苦。文章重点回忆儿时为 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 “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 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 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 命的实质。
故事简介
南京求学
鲁迅在这篇文章里主要回忆了自己离开绍兴去南京求学的过程。作 品描述了当时的江南水师学堂和矿务铁路学堂的种种弊端和求知的 艰难,批评了洋务派办学的“乌烟瘴气”。作者记述了最初接触进 化论的兴奋心情和不顾老辈反对,如饥如渴地阅读《天演论》的情 景,表现出探求真理的强烈欲望。
朝花夕拾
名著《朝花夕拾》重要知识点梳理
sorting out important knowledge points of famous works sorting important points of famous works sorting out important
宣讲人:某某某 Biblioteka 间:202X.XX故事简介
保姆 阿长 相处 情景
阿长是鲁迅小时侯的保姆。记述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描 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 节”的性格;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 之情,充满了尊敬和感激。文章用深情的语言,表达了对这 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怀念。
02
创作背景
sorting out important knowledge points of famous works sorting important points
创作背景
朝花夕拾
创作《朝花夕拾》时鲁迅已是文坛举足轻重的作家。1926年“三一八”惨案 后,鲁迅写了《纪念刘和珍君》等文,愤怒声讨政府的无耻行径,遭到政府的 迫害,不得不过起颠沛流离的生活。
勒索钱财
父亲被庸医治死,一直是埋在鲁迅 心中的痛苦。文章重点回忆儿时为 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 “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 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 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 命的实质。
故事简介
南京求学
鲁迅在这篇文章里主要回忆了自己离开绍兴去南京求学的过程。作 品描述了当时的江南水师学堂和矿务铁路学堂的种种弊端和求知的 艰难,批评了洋务派办学的“乌烟瘴气”。作者记述了最初接触进 化论的兴奋心情和不顾老辈反对,如饥如渴地阅读《天演论》的情 景,表现出探求真理的强烈欲望。
朝花夕拾
名著《朝花夕拾》重要知识点梳理
sorting out important knowledge points of famous works sorting important points of famous works sorting out important
宣讲人:某某某 Biblioteka 间:202X.XX故事简介
保姆 阿长 相处 情景
阿长是鲁迅小时侯的保姆。记述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描 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 节”的性格;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 之情,充满了尊敬和感激。文章用深情的语言,表达了对这 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怀念。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朝花夕拾》(35张PPT)

重要考点
《无常》
无常:是个具有人情味的鬼,作者借此深刻又巧妙地讽刺了现实生活中虚伪的“正人君子”。
对比手法:人鬼对比,用鬼的善良公正反衬人的冷漠自私。
关键词:《玉历钞传》、迎神赛会、活无常、城隍庙、东岳庙、“阴司间”、吊死鬼、科场鬼
6.《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描述了儿时在家中百草园得到的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揭示了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私塾教育之间的尖锐矛盾,表达了应让儿童健康活泼地成长的合理要求。
重要考点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第一部分:写的是“我”在百草园的生活。
第二部分:作者回忆了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
百草园的趣味和三味书屋的乏味形成鲜明对比。
寿镜吾:方正、质朴、博学、严而不厉。
关键词:何首乌、赤练蛇、“美女蛇”、“张飞鸟”、捕鸟、画画
人物
出处
关系
典型情节及人物形象
作者态度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衍太太:自私自利,多嘴多舌,心术不正,喜欢使坏捉弄人的妇人。
关键词:衍太太、吃冰、《天演论》、《时务报》、中国袜
人物
出处
关系
典型情节及人物形象
作者态度
《琐记》《父亲的病》
①挑唆“我”偷母亲的首饰卖钱并散布谣言(《琐记》);催促“我”在父亲弥留之际呼喊,让父亲不能安心离世(《父亲的病》)。——多嘴多舌、心术不正②鼓励孩子吃冰、打旋子,怂恿“我”看不健康的书籍,对自己的孩子却要求严格。(《琐记》)——自私虚伪、表里不一
1.《狗·猫·鼠》
字里行间也流露出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
重要考点
《狗.猫.鼠》
猫的形象:欺负、玩弄弱者; 媚态十足
猫的象征意义:反语,喻指当时社会上的一些“正人君子”、军阀统治者的帮凶。
《无常》
无常:是个具有人情味的鬼,作者借此深刻又巧妙地讽刺了现实生活中虚伪的“正人君子”。
对比手法:人鬼对比,用鬼的善良公正反衬人的冷漠自私。
关键词:《玉历钞传》、迎神赛会、活无常、城隍庙、东岳庙、“阴司间”、吊死鬼、科场鬼
6.《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描述了儿时在家中百草园得到的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揭示了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私塾教育之间的尖锐矛盾,表达了应让儿童健康活泼地成长的合理要求。
重要考点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第一部分:写的是“我”在百草园的生活。
第二部分:作者回忆了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
百草园的趣味和三味书屋的乏味形成鲜明对比。
寿镜吾:方正、质朴、博学、严而不厉。
关键词:何首乌、赤练蛇、“美女蛇”、“张飞鸟”、捕鸟、画画
人物
出处
关系
典型情节及人物形象
作者态度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衍太太:自私自利,多嘴多舌,心术不正,喜欢使坏捉弄人的妇人。
关键词:衍太太、吃冰、《天演论》、《时务报》、中国袜
人物
出处
关系
典型情节及人物形象
作者态度
《琐记》《父亲的病》
①挑唆“我”偷母亲的首饰卖钱并散布谣言(《琐记》);催促“我”在父亲弥留之际呼喊,让父亲不能安心离世(《父亲的病》)。——多嘴多舌、心术不正②鼓励孩子吃冰、打旋子,怂恿“我”看不健康的书籍,对自己的孩子却要求严格。(《琐记》)——自私虚伪、表里不一
1.《狗·猫·鼠》
字里行间也流露出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
重要考点
《狗.猫.鼠》
猫的形象:欺负、玩弄弱者; 媚态十足
猫的象征意义:反语,喻指当时社会上的一些“正人君子”、军阀统治者的帮凶。
中国风鲁迅《朝花夕拾》读书分享ppt

主要人物
长妈妈
是鲁迅儿时的保姆,连自己的名字都没有的女雇工,她出身卑微。有愚昧迷信的 一面,但她身.上保存着朴实善良的爱,令作者永生难忘。
从长妈妈身上,我们看到鲁迅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感情: 他既揭示他们身上愚昧麻木的一面,也歌颂他们身上美好善良的一面。
早上的花虽然已凋谢,但在黄昏时仍能拾起来,给人们以意义。
早上的花虽然已凋谢,但在黄昏时仍能拾起来,给人们以意义。
人物评价
“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宝贵 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的民族英雄。”“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 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
——毛泽东
“鲁迅是革命的思想家,是划时代的文艺作家,是实事求是的历史学家,是以身作则 的教育家,是渴望人类解放的国际主义者。”
《二十四孝图》
所谓《二十四孝图》是-本讲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故事的书,配有图画,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鲁 迅先生从自己小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入手,重点描写了在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 故事时所引起的强烈反感,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虛伪和残酷,揭示了中国儿童可怜。
早上的花虽然已凋谢,但在黄昏时仍能拾起来,给人们以意义。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
03 作品赏析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
目录 c o n t e n t s
02 书籍介绍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
04 读书感悟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
早上的花虽然已凋谢,但在黄昏时仍能拾起来,给人们以意义。
书籍介绍
藤野先生
一位异国医学教授,因为表现出平等待人的态 度,因为关心弱国子民的学业,他朴素而伟大 的人格令人肃然起敬。 他所做的一切都很平凡,如果我们不设身处地 地想象鲁迅当时的处境,便很难感受到这位老 师的伟大之处。
七年级语文上册课件: 朝花夕拾 (共25张PPT)

五、探精彩
关于“五猖会”
农历五月一日至中旬,是江浙一带地区五猖
庙会之日。五猖又称“五通”、“五圣”,是民
间所信奉的财神。据传,五圣庙是明太祖为安抚
战役亡魂而立,后被奉为财神。绍兴人把它们说
成是马、猴、狗、鸡、蛇五种动物之精。五猖会
是迎神赛会的一种,就是把五猖庙里的“五通神”
请出来巡游。在当时,广大贫苦人民无法享受正
(二)“鲁迅”由来
1918年5月,鲁迅在《新青年》第4卷 第5号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 话文小说《狂人日记》,首次使用笔名 “鲁迅”。鲁迅一生用了140多个笔名, 而以笔名“鲁迅”闻达于天下。
许寿裳曾对此作过解释:“其一,母 亲姓鲁;其二,周鲁是同姓之国;其三, 取愚鲁而迅速之意。”。
(三)鲁迅的主要精神
课前送名言:
1. 读一本好书就好像与高尚的人交谈。 (歌德 )
2. 生命的质量需要用阅读来锻铸。 (余秋雨)
3. 每一本书都把我们带向一个新天地。 (肖复兴)
4. 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冰心 )
消除与经典的隔膜
一、品书名 《朝花夕拾》 ——
二、识作者
一位日本学者说:“纵使日本 有一千个川端康成,也比不上中国,
——黄蓓佳
鲁迅先生唯一一本回忆性散文集
三、知背景
要求:默读小引,明确背景
资料链接:1926年“三一八”惨案后,鲁迅写了
《纪念刘和珍君》等文章,愤怒声讨反动政府的无耻 行径,遭到反动政府的迫害,不得不过起颠沛流离的生 活。他先后写了《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 三篇散文。1926年9月鲁迅接受了厦门大学的聘请,南 下教书,但他发现厦门大学的空气和北京一样,也是污 浊的. 鲁迅在这里见识了种种知识分子的丑恶嘴脸, 鲁迅在厦门大学的图书馆楼上写了很多作品,这其中 就包括《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 》《藤野先生》和《范爱农》五篇散文.后来与鲁迅 在惨案发生之前,在北京寓所的东壁下创作的《狗· 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一起收入了散文集《 朝花夕拾》。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ppt课件

《朝花夕拾》是鲁迅创作的唯一一部散文集,收录了十篇回忆性 散文,通过描绘他童年的生活和青少年时期求学的经历,展现了 清末民初的社会风貌和人情世态。
创作背景
• 1926年,鲁迅在厦门大学任教期间,回忆起自己童年的生活和青少年时期求学的经历,创作了这十篇回忆性散文。当时中国正处于社会动 荡时期,民族危机深重,人民生活困苦。鲁迅通过回忆往事,表达了对旧社会的批判和对新生活的期望。
人物形象
01
人物形象
02
03
描述了多个鲜活的人物 形象,如善良的保姆阿 长、严格的父亲、慈爱 的母亲以及求学时期的 老师等。这些人物形象 生动地展现了当时社会 的风土人情和人际关系。
具体人物
04
05
阿长:一个没有文化、 粗俗的农村妇女,但心 地善良,对鲁迅有深厚 的感情。她为他买来了 《山海经》,成为鲁迅 一生中难以忘怀的人。
04
作品影响
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提供了散文创作的新范式
促进了文学的普及
《朝花夕拾》以其独特的叙事方式和 文学风格,影响了后来的散文创作, 使散文更加注重个体情感和人文关怀。
《朝花夕拾》以其平易近人的语言和 深入浅出的表达方式,吸引了广大读 者,促进了文学的普及和推广。
丰富了现代文学的题材
《朝花夕拾》涉及的题材广泛,从社 会批判到文化反思,从家庭琐事到人 生哲理,为现代文学提供了丰富的素 材和灵感。
对社会的影响
引发了对传统文化的反思
01
《朝花夕拾》中对传统文化的批判和反思,引发了社会对传统
文化的重新审视和思考。
促进了思想解放
02
《朝花夕拾》所表达的思想观念和人文精神,对于打破封建束
缚、推动思想解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创作背景
• 1926年,鲁迅在厦门大学任教期间,回忆起自己童年的生活和青少年时期求学的经历,创作了这十篇回忆性散文。当时中国正处于社会动 荡时期,民族危机深重,人民生活困苦。鲁迅通过回忆往事,表达了对旧社会的批判和对新生活的期望。
人物形象
01
人物形象
02
03
描述了多个鲜活的人物 形象,如善良的保姆阿 长、严格的父亲、慈爱 的母亲以及求学时期的 老师等。这些人物形象 生动地展现了当时社会 的风土人情和人际关系。
具体人物
04
05
阿长:一个没有文化、 粗俗的农村妇女,但心 地善良,对鲁迅有深厚 的感情。她为他买来了 《山海经》,成为鲁迅 一生中难以忘怀的人。
04
作品影响
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提供了散文创作的新范式
促进了文学的普及
《朝花夕拾》以其独特的叙事方式和 文学风格,影响了后来的散文创作, 使散文更加注重个体情感和人文关怀。
《朝花夕拾》以其平易近人的语言和 深入浅出的表达方式,吸引了广大读 者,促进了文学的普及和推广。
丰富了现代文学的题材
《朝花夕拾》涉及的题材广泛,从社 会批判到文化反思,从家庭琐事到人 生哲理,为现代文学提供了丰富的素 材和灵感。
对社会的影响
引发了对传统文化的反思
01
《朝花夕拾》中对传统文化的批判和反思,引发了社会对传统
文化的重新审视和思考。
促进了思想解放
02
《朝花夕拾》所表达的思想观念和人文精神,对于打破封建束
缚、推动思想解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ppt课件完整版-2024鲜版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ppt 课件完整版
2024/3/27
1
目
录
2024/3/27
• 作品背景及作者简介 • 内容概述与篇章结构 • 思想内涵与价值观念 • 艺术手法与审美特征 • 知识拓展与跨文化对比 • 阅读策略与学习方法建议
2 contents
01 作品背景及作者 简介
2024/3/27
3
鲁迅生平与创作背景
倡导进步思想
鼓励人们追求进步和创新, 反对守旧和倒退,推动社 会不断向前发展。
14
04 艺术手法与审美 特征
2024/3/27
15
独特叙事方式和抒情技巧
回忆性叙事
通过主人公的回忆,将故 事串联起来,形成独特的 叙事风格。
2024/3/27
情感渗透
在叙事过程中,作者的情 感自然流露,使读者产生 共鸣。
21
当代价值:传承优秀文化传统
01
弘扬民族精神
《朝花夕拾》作为一部具有深厚民族文化底蕴的作品,通过 传承和弘扬优秀文化传统,有助于激发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
2024/3/27
02 03
促进文化创新
《朝花夕拾》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为后来 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灵感和启示,有助于推动文化创新 和发展。
通过长妈妈的形象,表达了对底层劳动人民的同情和敬意。
2024/3/27
02 03
藤野先生
他是一位严谨、正直、热诚、没有民族偏见的教育家。作者通过藤野先 生的形象,歌颂了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情谊,并表达了对藤野先生的深 切怀念之情。
范爱农
他是一位觉醒的知识分子,但是无法在黑暗社会立足。作者通过范爱农 的形象,揭示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和知识分子的悲剧命运。
2024/3/27
1
目
录
2024/3/27
• 作品背景及作者简介 • 内容概述与篇章结构 • 思想内涵与价值观念 • 艺术手法与审美特征 • 知识拓展与跨文化对比 • 阅读策略与学习方法建议
2 contents
01 作品背景及作者 简介
2024/3/27
3
鲁迅生平与创作背景
倡导进步思想
鼓励人们追求进步和创新, 反对守旧和倒退,推动社 会不断向前发展。
14
04 艺术手法与审美 特征
2024/3/27
15
独特叙事方式和抒情技巧
回忆性叙事
通过主人公的回忆,将故 事串联起来,形成独特的 叙事风格。
2024/3/27
情感渗透
在叙事过程中,作者的情 感自然流露,使读者产生 共鸣。
21
当代价值:传承优秀文化传统
01
弘扬民族精神
《朝花夕拾》作为一部具有深厚民族文化底蕴的作品,通过 传承和弘扬优秀文化传统,有助于激发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
2024/3/27
02 03
促进文化创新
《朝花夕拾》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为后来 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灵感和启示,有助于推动文化创新 和发展。
通过长妈妈的形象,表达了对底层劳动人民的同情和敬意。
2024/3/27
02 03
藤野先生
他是一位严谨、正直、热诚、没有民族偏见的教育家。作者通过藤野先 生的形象,歌颂了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情谊,并表达了对藤野先生的深 切怀念之情。
范爱农
他是一位觉醒的知识分子,但是无法在黑暗社会立足。作者通过范爱农 的形象,揭示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和知识分子的悲剧命运。
2024年中考语文复习名著阅读专题《朝花夕拾》课件(共37张PPT)

2.活动二:同学们在班会中设立了杰出女性奖,以下人物被提名,你更 希望谁能获得这个奖项?请你为她写一段推荐辞。 提名人物:长妈妈、达雅、简·爱 【示例】长妈妈。长妈妈虽没有文化,有点粗俗、迷信,但善良、热心、 真诚。她照顾“我”时尽心尽力,给“我”讲述了很多奇闻逸事增长“我”的 见识,又在不识字的情况下主动为“我”苦苦寻找并买回“我”心心念念的 《山海经》。
(四)难忘恩师 人生路上总有老师的陪伴。班级以“难忘恩师”为主题探究名著里的 那些老师们。请你参与并完成下面题目。 1.名著中的许多人物也有着自己的老师,请根据表格提示将表格空白处 补充完整。
人物
他/她的老师
老师的品质
鲁迅
寿镜吾老先生
① 严而不厉 _
鲁迅
② 藤野先生 _
没有民族偏见,治学严谨
③ 简·爱 _ 谭波尔小姐
【示例一】鲁迅:一开始我以为鲁迅可以永远是百草园和三味书屋里那 个天真的儿童,他追云雀、拔何首乌,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做戏。 后来才知道,面对国家的贫弱、民众的麻木,鲁迅弃医从文,积极寻找 治国的良方。我明白:成长就是告别天真,承担社会的责任。 【示例二】祥子:一开始我以为祥子能一直像初来北平时那样勤奋,有 梦想,成功买车后能够继续努力拉车,坚守初心。后来才知道,祥子在 小福子自杀之后希望破灭,走向堕落,行尸走肉般活着。我明白:成长 要秉持初心,百折不回。
_
遇见心地善良的保姆、 严而不厉的先生
求知不倦,感念师恩
红孩儿
生活在妖魔鬼怪群体中, 每天想吃唐僧肉
②
心狠手辣,桀骜不驯
_
因课堂上问神甫不喜欢
的问题被神甫刁难,后
③保尔 _
来他在神甫家将烟灰偷 力求上进,勇于反抗
偷撒在面团上进行报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在《二十四孝图》中,作者说:“其中最 使我不解,甚至于发生反感的,是《老莱 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件事,通过这两 件事来说明愚昧的封建孝道只是骗人的把 戏而已,绅士、将军者们不去实行,人们 又何必要认真地去实行呢。在这里,作者 把封建的孝道揭露批判得体无完肤。作者 对束缚青少年成长的封建教育制度极度厌 恶,控诉这种教育对儿童心灵的摧残。
《朝花夕拾》练习
• 11. 鲁迅在《琐记》一文中,用了“乌烟瘴气” 一词来讥讽洋务派的办学。
• 12 .鲁迅在《琐记》中写自己一有空闲,就照 例地吃侉饼,花生米,辣椒,看《天演论》,表现 出鲁迅探求真理的 强烈欲望 。
• 13.《范爱农》一文中,作者追述了在日本留 学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 。
• 19.朝花夕拾中鲁迅先生说起儿时生活常 常出现对迎神赛会、看戏等情节的回忆, 如《无常》,《五猖会》。
• 20.在《琐记》一文中鲁迅先生曾描述了新 学堂与旧学堂的区别。
《朝花夕拾》练习
• 21鲁迅在《无常》一文中,通过对无常的描 述,指出“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以讽刺 当时社会上的“正人君子”之流。
作品鉴赏之人物形象
• 辛亥革命使范爱农变的兴奋和勤快,说明 他是个具有强烈反清思想的爱国知识分子, 最后这样倔强的知识分子被逼上绝路,作 品深刻地揭示了辛亥革命失败所造成的这 一悲剧。文章最后以“现在不知他惟一的 女儿景况如何?倘在上学,中学已该毕业 了罢”,表现作者对亡友的深深怀念。
《朝花夕拾》练习
作品鉴赏之主题思想
• ⑸作者以炽烈的感情和浓重的笔墨,揭示了一 个时代的各个侧面。作者揭示了十九世纪末二 十世纪初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生活的各 个侧面,真实地再现了当时的历史情景。
• 《父亲的病》描写当时医学的落后,庸医横行 乡里,不学无术,误人性命。这就把当时社会 的迷信呈现的非常清楚。《狗·猫·鼠》介绍旧 的婚俗,要问名、纳采、磕头作揖,繁琐至极。
作品鉴赏之主题思想
• ⑵表现对亲友和师长的崇敬、怀念之情。 作者通过对青少年时期生活片断的回忆, 记叙他所接触到的一些人物的感人事迹, 塑造一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如长妈妈、 藤野先生、范爱农等,赞颂他们身上表现 出的优秀品质,表现出对他们的深切怀念 之情。
作品鉴赏之主题思想
• 《阿长与山海经》里的长妈妈,是个热情、 纯朴、善良、给幼年的鲁迅以极大关爱的 劳动妇女。作者真实地描述了长妈妈由于 长期受封建思想的毒害,所以“我实在不 大佩服她”。全文以“仁厚黑暗的地母呵, 愿在你的怀里永安她的魂灵。”表达作者 对长妈妈的深切怀念。
作品鉴赏之主题思想
• ⑶批判封建思想、封建制度对青少年的毒 害思想。这些散文以“我”为线索,通过 作者的亲身经历,看到封建社会、封建教 育制度对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摧残,使他们 受到极大的伤害,表现作者强烈的反封建 的战斗精神。作者无情地批判封建孝道的 愚昧和残忍,揭露其虚伪性和欺骗性。
作品鉴赏之主题思想
• 22.鲁迅在日本留学时认识的一位朋友, 当时彼此都没有什么好感,但回国偶遇之 后,交往甚密,这位朋友是范爱农。
《朝花夕拾》练习
• 二、 选择 • 1.“无常”这个“鬼而人,理而情”的形象
受到民众的喜爱,主要原因是:( D ) • A、形象好看 B、活泼诙谐 C、能勾摄恶人
魂魄 D、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 • 2.《藤野先生》中作者弃医从文的原因是:
都不是
《朝花夕拾》练习
• 5.《朝花夕拾》中,鲁迅借众鬼嘲弄人生, 用阴间讽刺阳世,对“正人君子们”进行 了淋漓尽致的嘲弄和鞭挞是哪篇文章? (B)
作品鉴赏之主题思想
• 《无常》一文中采用《聊斋志异》的讽刺 笔法,揭露了人间没有公正的裁判,嘲讽 了那些打着“公理”、“正义”旗号的 “正人君子”;《父亲的病》中有力地痛 斥了那些勒索钱财、草营人命的庸医; 《琐记》中刻画了洋务学业内的“乌烟瘴 气”;《藤野先生》则入木三分地勾勒出 昏庸无耻、不学无术的清国留学生的丑态。
• 父亲——父亲曾让童年鲁迅困惑过,因为在 他兴高采烈地要去看五猖会时,勒令他背 书。但是,鲁迅从来没有指责过自己的父 亲,他忏悔的是自己没有让父亲安静地死 去,这让他的心灵永远不安永远痛苦。我 们感到鲁迅先生强烈的爱。
作品鉴赏之人物形象
• 藤野先生——一位异国医学教授,因为表现 出平等待人的态度,因为关心弱国子民的 学业,他朴素而伟大的人格令人肃然起敬。 他所做的一切都很平凡,如果我们不设身 处地地想象鲁迅当时的处境,便很难感受 到这位老师的伟大之处。
朝 花 夕 拾
鲁 迅
1927
分篇介绍
• (1)《狗·猫·鼠》描写了作者仇猫的原 因,取了“猫”这样一个类型,讽刺了生 活中与猫相似的人。
• (2)《阿长与山海经》记述作者儿时与阿 长相处的情景,表达了对她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念感激之 情。
分篇介绍
• (3)《二十四孝图》重点描写了在阅读 “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 所引起的强烈反感,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 伪和残酷,揭示了旧中国儿童的可怜的悲 惨处境。
作品鉴赏之人物形象
• 《藤野先生》中的藤野严九郎是个生活随 便、不拘小节的人,但是治学严谨,对留 学日本的作者没有民族偏见,给予真诚的 帮助和指导,使作者终身难以忘怀。作品 介绍了藤野先生为作者修改讲义的详细过 程。正是这位人格高尚的日本老师鼓励着 鲁迅与资产阶级文人进行着顽强的战斗, 使他成为思想文化战线上一位伟大的旗手。
• 一、 填空 • 1.《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1926年所作的
回忆散文集,共10篇。目前,我们学过其中 的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五猖会》。 • 2.《二十四孝图》着重分析了 卧冰求鲤、 • 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 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 “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
作品鉴赏之人物形象
• 范爱农——一位觉醒的知识分子,但是无法 在黑暗社会立足。他无法与狂人一样,最 终与这个社会妥协,也无法像N先生一样忘 却,所以他的内心痛苦、悲凉,我们和鲁 迅先生一样,疑心他是自杀的。
作品鉴赏之人物形象
• 《范爱农》中的范爱农是个性格倔强、落落寡 欢、富有正义感的爱国知识分子。鲁迅与范爱 农是在日本留学期间相识的,并且有过激烈争 吵。原因是革命党人徐锡麟、秋瑾被反动政府 杀害,浙江籍留日学生召开同乡会,就是否给 北京政府发电,痛斥满清政府的无人道发生了 分歧。鲁迅主张发电声讨,范爱农则主张不必 发电,理由是“杀的杀掉了,死的死掉了,还 发什么屁电报呢”。正是这争吵,说明范爱农 生性倔强,对腐败无能的满清政府完全丧失了 信任。
• 14.《藤野先生》记叙了作者在日本留学时的 学习生活,记叙了与藤野先生相识、相处、分 别的几个片段,并说明了在仙台医专时弃医从 文的一生中重要的经历。
《朝花夕拾》练习
• 15.鲁迅在《二十四孝图》里,针对“卧冰 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 等 孝道故事做了分析,揭示了封建孝道的虚伪 和残酷。
• ⑼《藤野先生》记录作者在日本留学时期 的学习生活及他决定弃医从文的原因,表 达了对藤野先生深切的怀念。
• ⑽《范爱农》描述了范爱农在革命前不满 旧社会、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备受打 击迫害的遭遇,表现了对旧民主革命的失 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 念。
作品鉴赏之主题思想
• 主题思想 • 《朝花夕拾》十篇散文勾勒了从清末到辛
• 16.《五猖会》记述了作者儿时盼望观 看 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揭露了封 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
• 17.鲁迅在《藤野先生 》深切表达了对 日本没有民族偏见的正直热诚的先生的怀 念。
《朝花夕拾》练习
• 18.鲁迅首次知道“赫胥黎”,接触“物竟 天择”,“苏格拉底”等人的思想是在矿 路学堂,这段经历在,《琐记》中提及。
作品鉴赏之主题思想
• ⑷揭露思想文化战线上资产阶级文人的本 质。鲁迅一生都用手中的笔做武器,和资 产阶级文人进行毫不妥协的战斗,揭露他 们的丑恶形象,也反映了他的韧性的战斗 精神。《狗·猫·鼠》开篇便揭开斗争的序幕, 资产阶级文人以“正人君子”的姿态攻击 鲁迅的仇猫。鲁迅立即给予有力地回击, 不但不否认自己的仇猫,而且说明了仇猫 的理由是十分充足的。
作品鉴赏之人物形象
• 《朝花夕拾》中出现的四个主要人物,是 作者的保姆、父亲、恩师和朋友。
• 长妈妈——有愚昧迷信的一面,但她身上保 存着朴实善良的爱,令作者永生难忘。从 长妈妈身上,我们看到鲁迅对底层劳动人 民的感情:他既揭示他们身上愚昧麻木的 一面,也歌颂他们身上美好善良的一面。
作品鉴赏之人物形象
分篇介绍
• ⑺《父亲的病》重点回忆儿时为父亲延医 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 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 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 菅人命的实质。
• ⑻《琐记》回忆了隔壁家表面对孩子好, 其实是暗中使坏的衍太太,描写了她是一 个自私自利、奸诈、坏心眼的妇人。
分篇介绍
《朝花夕拾》练习
• 3.作者在《琐记》中提到喜欢看的一本书 是《天演论》 。
• 4.《五猖会》中,父亲让我背《鉴略 》, 让我感到痛苦。
• 5.鲁迅小时侯最喜欢在百草园 玩耍。 • 6.《二十四孝图》中,“子路负米”、
“郭巨埋儿 ”、“老莱娱亲 ”等都是孝 道故事的名称。
《朝花夕拾》练习
• 7.鲁迅在仙台学医时发生了三 件重大的事。 • ( ①.藤野先生为“我”改讲义。②.学生会干事诬
• ⑷《五猖会》以赶会为背景,描写了封建 制度对儿童天性的束缚和摧残。
分篇介绍
• (5)《无常》通过描写无常救人反遭毒打 事件,表达了旧时代中国人民绝望于黑暗 的社会,愤慨于人世的不平。
• (6)《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了作者 儿时在家中百草园得到的乐趣和在三味书 屋读书严格但不乏乐趣的生活,揭示儿童 广阔的生活趣味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书 塾教育的尖锐矛盾。
《朝花夕拾》练习
• 11. 鲁迅在《琐记》一文中,用了“乌烟瘴气” 一词来讥讽洋务派的办学。
• 12 .鲁迅在《琐记》中写自己一有空闲,就照 例地吃侉饼,花生米,辣椒,看《天演论》,表现 出鲁迅探求真理的 强烈欲望 。
• 13.《范爱农》一文中,作者追述了在日本留 学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 。
• 19.朝花夕拾中鲁迅先生说起儿时生活常 常出现对迎神赛会、看戏等情节的回忆, 如《无常》,《五猖会》。
• 20.在《琐记》一文中鲁迅先生曾描述了新 学堂与旧学堂的区别。
《朝花夕拾》练习
• 21鲁迅在《无常》一文中,通过对无常的描 述,指出“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以讽刺 当时社会上的“正人君子”之流。
作品鉴赏之人物形象
• 辛亥革命使范爱农变的兴奋和勤快,说明 他是个具有强烈反清思想的爱国知识分子, 最后这样倔强的知识分子被逼上绝路,作 品深刻地揭示了辛亥革命失败所造成的这 一悲剧。文章最后以“现在不知他惟一的 女儿景况如何?倘在上学,中学已该毕业 了罢”,表现作者对亡友的深深怀念。
《朝花夕拾》练习
作品鉴赏之主题思想
• ⑸作者以炽烈的感情和浓重的笔墨,揭示了一 个时代的各个侧面。作者揭示了十九世纪末二 十世纪初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生活的各 个侧面,真实地再现了当时的历史情景。
• 《父亲的病》描写当时医学的落后,庸医横行 乡里,不学无术,误人性命。这就把当时社会 的迷信呈现的非常清楚。《狗·猫·鼠》介绍旧 的婚俗,要问名、纳采、磕头作揖,繁琐至极。
作品鉴赏之主题思想
• ⑵表现对亲友和师长的崇敬、怀念之情。 作者通过对青少年时期生活片断的回忆, 记叙他所接触到的一些人物的感人事迹, 塑造一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如长妈妈、 藤野先生、范爱农等,赞颂他们身上表现 出的优秀品质,表现出对他们的深切怀念 之情。
作品鉴赏之主题思想
• 《阿长与山海经》里的长妈妈,是个热情、 纯朴、善良、给幼年的鲁迅以极大关爱的 劳动妇女。作者真实地描述了长妈妈由于 长期受封建思想的毒害,所以“我实在不 大佩服她”。全文以“仁厚黑暗的地母呵, 愿在你的怀里永安她的魂灵。”表达作者 对长妈妈的深切怀念。
作品鉴赏之主题思想
• ⑶批判封建思想、封建制度对青少年的毒 害思想。这些散文以“我”为线索,通过 作者的亲身经历,看到封建社会、封建教 育制度对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摧残,使他们 受到极大的伤害,表现作者强烈的反封建 的战斗精神。作者无情地批判封建孝道的 愚昧和残忍,揭露其虚伪性和欺骗性。
作品鉴赏之主题思想
• 22.鲁迅在日本留学时认识的一位朋友, 当时彼此都没有什么好感,但回国偶遇之 后,交往甚密,这位朋友是范爱农。
《朝花夕拾》练习
• 二、 选择 • 1.“无常”这个“鬼而人,理而情”的形象
受到民众的喜爱,主要原因是:( D ) • A、形象好看 B、活泼诙谐 C、能勾摄恶人
魂魄 D、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 • 2.《藤野先生》中作者弃医从文的原因是:
都不是
《朝花夕拾》练习
• 5.《朝花夕拾》中,鲁迅借众鬼嘲弄人生, 用阴间讽刺阳世,对“正人君子们”进行 了淋漓尽致的嘲弄和鞭挞是哪篇文章? (B)
作品鉴赏之主题思想
• 《无常》一文中采用《聊斋志异》的讽刺 笔法,揭露了人间没有公正的裁判,嘲讽 了那些打着“公理”、“正义”旗号的 “正人君子”;《父亲的病》中有力地痛 斥了那些勒索钱财、草营人命的庸医; 《琐记》中刻画了洋务学业内的“乌烟瘴 气”;《藤野先生》则入木三分地勾勒出 昏庸无耻、不学无术的清国留学生的丑态。
• 父亲——父亲曾让童年鲁迅困惑过,因为在 他兴高采烈地要去看五猖会时,勒令他背 书。但是,鲁迅从来没有指责过自己的父 亲,他忏悔的是自己没有让父亲安静地死 去,这让他的心灵永远不安永远痛苦。我 们感到鲁迅先生强烈的爱。
作品鉴赏之人物形象
• 藤野先生——一位异国医学教授,因为表现 出平等待人的态度,因为关心弱国子民的 学业,他朴素而伟大的人格令人肃然起敬。 他所做的一切都很平凡,如果我们不设身 处地地想象鲁迅当时的处境,便很难感受 到这位老师的伟大之处。
朝 花 夕 拾
鲁 迅
1927
分篇介绍
• (1)《狗·猫·鼠》描写了作者仇猫的原 因,取了“猫”这样一个类型,讽刺了生 活中与猫相似的人。
• (2)《阿长与山海经》记述作者儿时与阿 长相处的情景,表达了对她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念感激之 情。
分篇介绍
• (3)《二十四孝图》重点描写了在阅读 “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 所引起的强烈反感,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 伪和残酷,揭示了旧中国儿童的可怜的悲 惨处境。
作品鉴赏之人物形象
• 《藤野先生》中的藤野严九郎是个生活随 便、不拘小节的人,但是治学严谨,对留 学日本的作者没有民族偏见,给予真诚的 帮助和指导,使作者终身难以忘怀。作品 介绍了藤野先生为作者修改讲义的详细过 程。正是这位人格高尚的日本老师鼓励着 鲁迅与资产阶级文人进行着顽强的战斗, 使他成为思想文化战线上一位伟大的旗手。
• 一、 填空 • 1.《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1926年所作的
回忆散文集,共10篇。目前,我们学过其中 的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五猖会》。 • 2.《二十四孝图》着重分析了 卧冰求鲤、 • 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 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 “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
作品鉴赏之人物形象
• 范爱农——一位觉醒的知识分子,但是无法 在黑暗社会立足。他无法与狂人一样,最 终与这个社会妥协,也无法像N先生一样忘 却,所以他的内心痛苦、悲凉,我们和鲁 迅先生一样,疑心他是自杀的。
作品鉴赏之人物形象
• 《范爱农》中的范爱农是个性格倔强、落落寡 欢、富有正义感的爱国知识分子。鲁迅与范爱 农是在日本留学期间相识的,并且有过激烈争 吵。原因是革命党人徐锡麟、秋瑾被反动政府 杀害,浙江籍留日学生召开同乡会,就是否给 北京政府发电,痛斥满清政府的无人道发生了 分歧。鲁迅主张发电声讨,范爱农则主张不必 发电,理由是“杀的杀掉了,死的死掉了,还 发什么屁电报呢”。正是这争吵,说明范爱农 生性倔强,对腐败无能的满清政府完全丧失了 信任。
• 14.《藤野先生》记叙了作者在日本留学时的 学习生活,记叙了与藤野先生相识、相处、分 别的几个片段,并说明了在仙台医专时弃医从 文的一生中重要的经历。
《朝花夕拾》练习
• 15.鲁迅在《二十四孝图》里,针对“卧冰 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 等 孝道故事做了分析,揭示了封建孝道的虚伪 和残酷。
• ⑼《藤野先生》记录作者在日本留学时期 的学习生活及他决定弃医从文的原因,表 达了对藤野先生深切的怀念。
• ⑽《范爱农》描述了范爱农在革命前不满 旧社会、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备受打 击迫害的遭遇,表现了对旧民主革命的失 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 念。
作品鉴赏之主题思想
• 主题思想 • 《朝花夕拾》十篇散文勾勒了从清末到辛
• 16.《五猖会》记述了作者儿时盼望观 看 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揭露了封 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
• 17.鲁迅在《藤野先生 》深切表达了对 日本没有民族偏见的正直热诚的先生的怀 念。
《朝花夕拾》练习
• 18.鲁迅首次知道“赫胥黎”,接触“物竟 天择”,“苏格拉底”等人的思想是在矿 路学堂,这段经历在,《琐记》中提及。
作品鉴赏之主题思想
• ⑷揭露思想文化战线上资产阶级文人的本 质。鲁迅一生都用手中的笔做武器,和资 产阶级文人进行毫不妥协的战斗,揭露他 们的丑恶形象,也反映了他的韧性的战斗 精神。《狗·猫·鼠》开篇便揭开斗争的序幕, 资产阶级文人以“正人君子”的姿态攻击 鲁迅的仇猫。鲁迅立即给予有力地回击, 不但不否认自己的仇猫,而且说明了仇猫 的理由是十分充足的。
作品鉴赏之人物形象
• 《朝花夕拾》中出现的四个主要人物,是 作者的保姆、父亲、恩师和朋友。
• 长妈妈——有愚昧迷信的一面,但她身上保 存着朴实善良的爱,令作者永生难忘。从 长妈妈身上,我们看到鲁迅对底层劳动人 民的感情:他既揭示他们身上愚昧麻木的 一面,也歌颂他们身上美好善良的一面。
作品鉴赏之人物形象
分篇介绍
• ⑺《父亲的病》重点回忆儿时为父亲延医 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 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 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 菅人命的实质。
• ⑻《琐记》回忆了隔壁家表面对孩子好, 其实是暗中使坏的衍太太,描写了她是一 个自私自利、奸诈、坏心眼的妇人。
分篇介绍
《朝花夕拾》练习
• 3.作者在《琐记》中提到喜欢看的一本书 是《天演论》 。
• 4.《五猖会》中,父亲让我背《鉴略 》, 让我感到痛苦。
• 5.鲁迅小时侯最喜欢在百草园 玩耍。 • 6.《二十四孝图》中,“子路负米”、
“郭巨埋儿 ”、“老莱娱亲 ”等都是孝 道故事的名称。
《朝花夕拾》练习
• 7.鲁迅在仙台学医时发生了三 件重大的事。 • ( ①.藤野先生为“我”改讲义。②.学生会干事诬
• ⑷《五猖会》以赶会为背景,描写了封建 制度对儿童天性的束缚和摧残。
分篇介绍
• (5)《无常》通过描写无常救人反遭毒打 事件,表达了旧时代中国人民绝望于黑暗 的社会,愤慨于人世的不平。
• (6)《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了作者 儿时在家中百草园得到的乐趣和在三味书 屋读书严格但不乏乐趣的生活,揭示儿童 广阔的生活趣味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书 塾教育的尖锐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