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式太极拳讲解及连续动作图谱

48式太极拳讲解及连续动作图谱
48式太极拳讲解及连续动作图谱

四十八式太极拳讲解及连续动作图谱

起势:移左脚开步,两臂缓慢平举,曲膝落掌,两手落在腹前,手心向下。

一、白鹤亮翅:重心左移,右脚后撤半步,两手抱球,抱在身体的左腹前,重心后坐,右掌上挑,左掌下分,成虚步,两脚重心前三后七。1、抱手提脚;

2、退步;

3、坐腿转腰分手;

4、虚步亮掌。

二、左搂膝拗步:右手下落微左转腰(手从中轴线下落),向右摆臂,收脚托掌(托掌方向西北),转身上步正前方搂膝推(右掌曲掌前推时拇指上翘,靠在头的耳侧,指尖朝前,随重心前移,转腰,送肩,手往前送,竖指坐腕,掌心内凹;右手手指尖对着自己的鼻尖,虎口对着胸口),

左手按在左膝旁,腋下放一个关拳头的距离。1、向前摆右手;2、转腰摆臂收手;3、曲臂出脚;4、弓步搂手推掌;方向与起势方向相同。

三、左单鞭:重心后坐前脚尖微翘起,稍微内扣15度,重心前移,跟步抱手(两手心相对),(前手不要收回来,在仍然保持撑圆的情况下,向下落一点重心后移,前脚翘起之后,微向内扣15度),右手经左臂下穿掌,向前捧出,后坐,扬脚尖,旋臂托掌在肩上,扣脚前按,右斜前拉,左脚收回,弓步向左推掌,右手勾手(提腕高度在耳侧),左掌掌心向前。1、坐腿扣脚带手;2、穿手收脚,从肘下穿出;3、上步搭手;4、弓步平云;5、坐腿转腰平云,以腰带臂,以臂带手,然后手去追腰,叫做根节起,中节随、梢节追;6、转腰旋掌;7、转腰按掌;8、勾手收脚;9、转身上步;10、弓步前推,正东方向。

四、左琵琶:重心前移跟进半步,右掌手心向上向前摆,左手自然下落,落到跨旁,跟步,重心后移,脚踏实,身体微向右转,两手微微一点外开,然后合步合掌成虚步。手正身斜,身体向右45度角,前手指尖与鼻尖同高,两脚重心前四后六。1、摆手跟步,两手交叉摆动,;2、坐腿摆掌;3、虚步合手,是一个合臂掘背的动作。

五、捋挤势:左脚抬起向左斜前方45度角开步,两手翻转,手心相对,右手向右斜前方平抹,再收脚下捋至腹前(下捋时两手阴阳掌,后手停在腹前,前手和膝盖一致),出右步搭手(搭手时右手在胸前由下往上划个弧,左手在胸口划个小圈,两手上下相合),弓步前挤(弓步出脚脚跟先落地,再过度到前脚掌,依次再曲膝弓腿);稍微后坐重心,脚尖微扬起一点。两手微微拉开,弓腿右前平抹掌(左手经右手上向斜前方平抹出去),弓腿,收脚的同时向下捋,捋到腹前,转腰上步搭手(两手心相搭,右手手指搭在左手掌跟部位),向前弓步挤掌;后坐翘脚,拉开,弓腿抹掌,下捋,上步,搭手,前挤。(左右斜前方45度上步)(收脚捋,上步搭手,弓步时前挤)。1、活步穿掌,穿掌移脚活步,转向东北;2、弓腿抹掌,方向东南;3、收脚后捋,两手由前向后捋回来,捋到身前,收脚提住,捋的时候重心偏后;4、上步搭手,旋臂搭手出脚,合在胸前;5、弓步前挤,从后向前挤出去,棚圆两手,东南方向,斜向45度;挤,就是挤靠,用前臂把对方挤压出去,挤时重心偏前;6、扣脚穿掌,手划一个小弧;7、弓腿抹掌;8、收脚捋手;9、上步搭手;10、弓步前挤,方向东北45度;11、扣脚穿掌;12、弓腿抹掌;13、收脚捋手;14、上步搭手;15、弓腿前挤,与第一个捋挤势方向相同;出脚和搭手一致,弓腿和前挤一致,扣脚和穿掌一致,

弓腿和抹掌一致,两个手都向前伸,不要分开;收脚转腰的后捋一致,不要低头。

五、捋挤势六、左搬拦捶:重心后坐,右手向下划弧,左手向上分(两手立圆划弧),重心前移,右手向下压掌,左手握拳向外搬拳(直线前劈),脚跟落地,落地后外摆,拳向左划弧收到腰间(左手拳向左旋转,向外划,曲肘落于腰间,拳心向上),右掌向前立掌拦出(右手手心向前带),掌心向着左侧,脚跟着地,弓腿踏实的同时,立拳冲出,拳眼向上,右手掌附在左小臂内侧。(收脚握拳,搬拳出脚)1、撇脚转腰分手;2、收脚摆手握拳,拳心掌心都向下,右掌与肩同高,左手摆在肋前;3、摆脚上步,翻臂搬拳;4、摆手收脚;5、上步拦掌;

6、弓步打拳。

七、左掤捋挤按:后坐重心,左脚尖上扬,左手的拳松开变掌,两手微分开之后,收脚抱球,抱于体侧,弓步前捧,手臂捧圆,力达手臂外侧(捧时由下往上,直线上捧),右手下分臵于胯旁,身体向左前旋转伸臂,后坐回捋,斜后方向45度角两手打开(右手手心向外,左手手心向内),(下捋时右腿膝盖和脚尖垂直成一条线,髋关节应当圆裆、松胯),转腰相合(重心仍在后腿),弓步前挤(与肩同高),右手从左手上分展,后坐(含胸收腹,后坐时微微用点腰,方向微向右,手落到腰胯旁时脚尖落平),落到腹前,前脚尖扬起,再弓步双按,高度与肩同高,沉肩坠肘。1、坐腿撇脚分手;2、抱手收脚;3、向前上步;4、弓步捧手;5、转腰摆手,两手送向前方,手心斜相对;6、坐腿转腰后捋;7、转身搭手,转向正东;8、弓步前挤,两臂棚圆,左手贴在右腕内侧;9、分手坐腿,后引;10、弓步前按。

七、左掤捋挤按八、斜身靠:移重心扣左脚,向右转身,摆掌(两手向两侧划弧),这时身向正南,两手向斜前方撑开,收右脚两手十字交叉,手心向内,右手在外,出右步握拳弓步斜靠(两手翻转向下),西北30度出脚,弓步时两臂外旋撑开,右手在太阳穴的外面(拳眼斜向下),左手在左胯旁手心向下。1、转身分手,向右转身;2、收脚合抱,两手成斜十字交叉;3、转身出脚握拳,西北方向30度出脚,两手由拳变掌;4、弓步撑靠,撑臂斜靠,头转看左前方;实际运用中是用肩和大臂向斜前方去挤靠,步型为弓步,斜后方的弓步挤靠,头向左转,不要扭胯做成横弓步或侧弓步。

八、斜身靠九、肘底捶:扣脚,变掌,右手心向上,旋臂抱球(右手有一个旋腕转换,左手向外划弧向内收脚抄抱),收脚,摆步(错开上步)分掌,跟步,继续左转,摆臂右手心向上,左手落到胯旁后,右手握拳左手向外(旋转)劈掌,右拳放在肘下。1、坐腿转身摆掌;2、坐腿抱手收脚;3、摆脚上步,左脚再转身,摆脚上步落回原地,脚尖外摆,脚跟下落,棚手,手棚架翻落,用来拔开对方;4、跟步拦掌,右脚跟步身体转向正东;5、坐腿穿掌,穿左手;6、虚步劈掌,右手握拳,左手劈掌,方向正东,左手侧掌劈对方,右手拦挡以后去抓对方往回一拉;本势动作步法要做一个转向摆脚上步,跟步再移动前脚。

十、倒卷肱:转体撤手,两手心向上,退步(左脚落在右脚直线位臵),虚步推掌,右手向斜后方45度打开);提脚,卷曲手臂(收脚曲肘翻掌同步),后退,两手推,左手前推,右手后撤,拉开,两手手心向上;第4个左手前推,右手收到腰旁(正东方向),动作要求:舒展要并不松散。舒展中讲究饱满,圆

撑、浑厚。1、卷腰撤手翻掌;2、卷肱收手退步;3、虚步前推;4、撤手翻掌;

5、卷肱退步;

6、虚步前推,东南;

7、撤手;

8、退步;

9、推掌,10、撤手;

11、退步;12、推掌,西南;前三个杨氏的倒卷肱,第四个为孙氏的倒卷肱。

十、倒卷肱234十一、转身推掌:右脚支撑重心,左脚提起向支撑脚的斜后方撤步,右手心向上向东南角托,扣右脚转身180度,曲肘经耳侧向西北方向搂手推掌,跟步,右脚前掌着地脚跟提起;落重心,向西北角托掌转身,再向东南角搂膝推掌;重心后移,右脚微内扣,向西南角托掌,向东北角推掌;向后踩实重心,左脚扣转,西南角搂推。(西北、东南、东北、西南)1、撤脚转身摆掌,在右脚的脚跟后侧点地;2、上步曲臂收掌;3、丁步搂推,斜后方45度;4、捻脚转身摆掌,前脚乘势扭直,前脚以脚跟为轴扣脚尖,后脚以脚掌为轴转动脚跟,身体左后转,转向西北;5、上步曲臂收掌;6、搂手推掌收脚丁步,与第一个丁步推掌成对称的180度;7、扣脚摆掌;8、收掌上步;9、搂手

推掌丁步,与第二个斜角成90度;10、坐腿捻脚转身摆掌;11、收掌曲臂上步;

12、丁步搂手前推,与第三个斜角成180度;注意脚在碾转时,一个脚以脚掌为轴,一个脚用脚跟为轴。收脚以后脚前掌点在支撑脚的内侧或脚后侧,两脚前后左右要有一拳的距离。转动的方向奔向四个斜角,吸收了孙氏太极拳活步的练法,活步即为逢上必跟,逢退必收,步子进退相随。

十一、转身推掌234十二、右琵琶势:左脚向斜后方撤步,右手前伸,虚步合掌(右手沉肩垂肘回带,两手心相合),左手合在右肘的前下方。1、转身退步;2、坐腿;3、合手虚步;方向正西。

十三、搂膝栽捶:收脚向下捋手,捋到腹前,翻掌向外捧臂,左手搭在右手腕部,向右转,跟步托掌,提起右脚跟,上步握拳从耳侧向斜下栽捶打出,力达拳面,右手搂膝。1、收脚点地、后捋;2、上步搭手;3、弓腿平云收脚点地;4、转腰摆掌,立圆摆动;5、握拳上步;6、弓腿搂手栽拳,上体略向前倾,方向转向正西;栽拳拳由上向下击打,力点在拳面好像栽花一样,我们现在是

向斜下方,所以上体略向前倾。还是要眼看前下方。

十三、搂膝栽捶十四、白蛇吐信:重心后移,扣脚转身,左手拳不动,右手翻转,摆脚转身歇步推掌,右掌向前推,左手收在腹前;第二个左手收到耳侧,上步左推掌。1、坐腿扣脚提拳;2、转身摆脚摆掌;3、活步、歇步前推掌;4、撤手翻掌;5、上步卷肱曲臂;6、歇步推掌;坐腿转腰扣脚,重心移过去,继续转动,撇脚继续转腰成歇步下蹲,上步转腰歇步推掌,转身的时候要立腰,纵轴转动,不要做成翻腰,失去太极拳的中正,变成了翻腰扭动。

十五、拍脚伏虎:起身上步,(左手手心向下下采到左后方)右手上举,提右腿拍脚(正前方,腿由曲到伸,不能做成直摆腿,拍完控住曲膝),向左斜前方落脚脚掌着地成盖步,两手微向左摆(收脚时两手手心向下向右摆),再横向开步,在体前划弧搂摆过来,双手握拳微微转体成伏虎势,右手在左肋前,拳心向下,左手在左额前,拳心向外,身体朝向东偏北方向;重心后坐扣脚摆掌,抹掌重心移回来,再上步举臂拍脚,盖步落脚,两手横向出步先摆再握拳伏虎,胸向东南,拳心一个向下一个向外。1、上步抡臂;2、拍脚;3、盖步摆掌;4、

上步落手;5、弓步贯拳;弓步方向背向起势方向,方向北;6、坐腿扣脚穿掌;

7、抡臂收脚上步;8、抡臂拍脚;9、左拍脚;10、盖跳步摆掌;11、落脚落掌;

12、弓步贯拳;方向南

上步抡臂,手臂略高于头,不要伸直,向正前方抡臂拍脚,拍完后收住小腿,向侧方带点缓冲的侧跳。

伏虎式,上打额角下打肋骨,上下分开的贯拳。弓步的方向要背向起势的方向,和左右的轴线成90度,再做一个抡臂,转向轴线的方向。

抡臂拍脚:抡臂动作好像向前抡摆,但是不要向长拳一样做的手臂抡直,微带弧形,要显得柔和自然;拍脚,脚面蹦平用手去击拍脚面,腿是直摆性手法。

盖步:一脚支撑,另一脚从一脚前边迈向另外一侧,做盖步时有一个缓冲的腾空的跳跃,在盖步的脚将落未落时,另外一只脚提起来后收,有一点小的缓冲的弹性的跳跃,盖步以后脚前掌着地,不要做成上步落地,也不要有意的纵跳,失去太极拳的特点。本势动作是抬脚盖步,落脚贯拳。

十五、拍脚伏虎左右

十六、左撇身捶:重心后移,两手变掌翻转,右手心向上,左手心向下,弓步抹掌,左手经上抹出,重心再前移,收左脚左手握拳右手掌附在左小臂上,上步斜前方(东北角30-45度)撇身打锤,力达拳面(用拳背撇打对方的面部)。1、坐腿扣脚穿掌;2、弓步分手;3、收脚握拳合手;4、上步举拳;5、弓步撇拳;斜前方45度撇打,高与头齐,劈头盖脸往下撇砸,力点在拳背。

十七、穿拳下势:重心后坐,继续撇脚,右手向下,左手继续向上,收脚,两手交叉握拳,右手在内左手在外,两手拳心向自己的面部,出腿仆步向下穿拳,向前弓腿挑拳,两手都是拳眼向上,上手高度比头略高。1、撇脚转腰分手;

2、收脚握拳;

3、出脚上穿拳;

4、仆步右穿拳;两手抡摆,收脚,握拳,一手在上一手在下,两手拳心都向内,然后侧开步上穿拳,转身仆步,向前穿拳,转掌从内侧向上穿,穿出去以后两手撑开,

仆步:一腿曲膝全蹲,一腿向侧方伸直,两脚全脚掌着地,身体可以略前俯,但是要哈腰顶头,不可抬臀弯腰低头,也不可脚跟着地脚尖翘起,或是脚尖着地脚跟翘起,掀脚拔跟都不对。仆步时不能走成水平线,右脚脚尖落在左脚跟位臵。

穿拳:手沿着另外一只手伸出去,或侧面伸出去,或顺着腿伸出去,或顺着外侧伸出去,甚至沿着身体伸出去,穿是指一种由曲而伸,顺着身体的另外一部分伸展出去,穿拳是一种手法,并不代表明确的攻防意义,而是指一种动作的转换。

十八、独立撑掌(二):起身向上穿掌(前脚向外撇),翻架,金鸡独立,左手先穿再架,右手指尖向左侧向下按,按在胯前;斜前落脚微转身,旋臂向上穿掌,右掌撑架(掌心向外),左手下按(掌心向下)。1、弓腿挑拳;2、穿掌收

脚;3、独立撑掌;4、落脚穿掌;5、提脚穿掌;6、独立撑掌;一手向上撑架,一手向下撑按,两手对称,攻防含义上手架,下手压,身体保持中正。

独立步:一腿曲膝高提,另一腿支撑站稳,身体要自然正直,大腿高于水平,脚尖自然下垂。

撑:是一种动作,而不是攻防的技法,指两个手对称的左右、上下对称的拉开,手心向外,两手对称用力上下撑开,对拔拉长,从技法来讲是架压。

十九、右单鞭:重心下沉向后撤步,左掌向前穿,右手翻向上捋回来,向前捧出,收回来转身扣脚前按,收脚,变勾手,拉开,翻掌,变单鞭,(掌心斜向前,五指上挑,舒掌坐腕,左手高度同额头)。1、退步探掌;2、坐腿后捋;3、旋臂搭手;4、弓步转腰平云;5、坐腿转腰后云;6、旋掌平云;7、转腰按掌;

8、勾手收脚;9、转身上步;10、弓腿前按;

平云:吸取了吴氏太极拳特点,搭手,手心向上,后边的手手心向下,平云摆一个弧,随着坐腿转腰,卷掌,再翻掌转向一推,勾平提脚转身上步。

十九、右单鞭二十、右云手(三):重心左移(扣脚落手,右云手收左脚),勾手松开变掌,扣脚向左转体,右手从腹前划弧收到左肋旁,紧接着向上,左手下落,并步时翻掌,向右云手并步,开步,两脚平行,收脚时两脚距离10-20公分;向右云,并步,开步左云,并步右云,用腰带动手臂旋转,眼神跟着手运转的方向,两手要撑圆,下手不过腹,上手高不过眼,保持腋下的虚空,(云手时上指尖高度不过眼,手指在水平线上,指尖上挑,五个手指舒指捧掌,下采时小拇指领劲,依次到无名指、中指、食指、大拇指,上挑拇指领劲,上挑时肘关节不能平,应斜向下45度,拇指垂直中轴线,下手手心斜向下,云手时以腰为轴,摆至外侧时大约接近180度,出脚收脚要掌握轻起轻落,轻灵需要沉稳,迈步如猫形,)1、坐腿转腰摆掌松勾;2、坐腿转腰右云;3、翻掌并步;

4、转腰左云;

5、翻手出脚开步;

6、转身右云;

7、翻掌收脚;

8、左云;

9、翻掌开步;10、右云;11、并步翻掌;云手时高不过头,低不过裆。

二十、右云手(三) 二十一、右左分鬃1:右脚跟提起,收脚抱手,出步,弓腿分手,手心斜向上,左手落在胯旁,通过蹬腿转腰,把力量节节贯穿到手臂的外侧;后坐摆脚,收脚抱手,边转体边两手相抱,弓步分手;方向正西(手心斜向上,指尖同眼眉高)。1、左转腰抱手提脚;2、转身上步;3、弓步分手;

4、撇脚转腰;

5、抱手收脚;

6、上步;

7、弓步分手;

二十一、右左分鬃2 二十二、高探马:跟步,翻掌,眼看右手,虚步前推,一手收到腹前,手心向上,另一手向前推出(手指高度同眼眉)。1、跟步翻掌;2、坐腿曲臂;3、虚步推掌。

二十三右蹬脚:左手前伸,右手微回收,左斜前方出步(活步30度),弓步抹掌,分开两手(两手一上下交错相叠合抱于胸前),提腿合手,分手分脚;脚尖勾紧(蹬腿方向西南、西北30度,蹬腿要求立身中正,脚的高度不低于水平线,出腿时重心先上起再蹬脚,抱的时候先右转,两手左右分开,手膝相对,

后手高于前手)。1、转腰带手,做一个平圆交叉两手;2、穿掌上步;3、弓腿分手,立圆交叉;4、收脚抱手;5、提腿分蹬脚。

二十四、双峰贯耳:收腿旋臂,落手出步,从腰间握拳划弧向前上步成弓步,双贯拳(拳眼斜向下,宽度同头宽,目视前方,自然含胸收腹,沉肩坠肘)1、收脚并手;2、落脚收手;3、握拳前贯。

二十五、左蹬脚:后坐微翘脚,踏实分掌,抱手,左蹬脚。1、撇脚转腰分手;2、抱手收脚;3、分手左蹬脚。

二十六、掩手撩拳收腿落地,两手右手变拳,出步,手从胸前落到右腰间,拳背贴手心,上步撩拳,右手拳发力向前撩拔出去(正西方撩拳,力达拳背),左手划弧握拳收到左边腰间拳心向上。1、掩手落脚,掩手,两手在头前相合,把自己遮掩起来;落脚,合手,右手变拳;2、上步落拳,出脚,两拳落于右腰间;3、弓步撩拳;转腰蹬腿撩拳,撩拳的方向正西,弓步的方向和出脚的方向

一样,左前方30度,最多不超过45度。

撩:像钟摆一样,由下向前向上叫撩。在本势动作,臂由下向前向上摆动,用拳背去击打对方的小腹,也可以采取一点发力的快速的抖弹练法,也可以柔和的撩拳。

二十七、海底针:跟步提手,左手向前伸摆,虚步插掌,右手提起立掌心向自己的耳侧,向下虚步插掌,指尖斜向下,左手从膝外划弧搂过,重心在后腿,前脚虚点,不弓腰低头,眼看斜下方。1、跟步;2、坐腿提手到肩上;3、搂膝插掌虚步。

二十八、闪通背:起身提手,弓步架推,右手向上架,左手顺弓步向前推,后胯下沉,上手架圆,后脚踏实。1、提手收脚;2、上步翻掌;3、弓步推掌二十九、右左分脚:移重心向右后坐扣脚右手向下落掌(两手左右划弧向两侧打开),移重心回来两手在体前交叉,收脚抱手(在胸前),提腿分掌(中轴线偏右15公分左右),斜前方向45度;收脚翻掌落步穿掌,打开分手,提腿分脚

(中轴线偏左),脚面崩平(力达脚尖),两手手心向外撑展。1、转身分手扣脚;

2、两手下落合抱收脚;

3、分脚收手,对称的分脚;

4、落脚穿掌;

5、弓腿分手;

6、收脚合抱,立圆抱;

7、分脚分手;对称30度角。

二十九、右左分脚三十、搂膝拗步(二):收脚点地合手托掌(左手在眼前划弧),右手手心向上托,左手按在肋前,上步搂膝曲肘前按;后坐移重心撇脚,点地托掌,上步落脚跟弓步搂推。1、收脚摆掌;2、收掌出脚;3、弓步搂推;4、转腰撇脚;5、摆手收脚;6、曲臂收手出脚上步;7、弓步搂手推掌。

三十一、上步擒打:后坐翻掌平抹(左手内裹翻转,手心向上,右手手心向下向右左前方抹),左手翻转手心向上,右手提到腹前,上步,左手前伸,右手收到腰间,两手翻转握拳,弓步进锤,右手经左手上打出,好像左手擒抓,右手击打,左手停在右手的手腕下。1、撇脚穿手,向外划弧平抹,左手收到胸前,右手抹到体侧;2、弓腿抹掌;3、上步擒打;4、弓步打拳。

三十二、如封似闭:跟步,向后坐踏实,前脚提起,两手翻掌(两手心向身体回带,再分开下按),左手从下穿出,平行向下落到腹前,上步双推,(按时从下往上划弧,再由下往上掀按)1、跟步翻掌;2、坐腿引手上步;3、弓步推按。

三十三、左云手1:向右转体,向右摆掌,右手心向外,左手心向内,扣脚,右手下落,左手向上,跟步左云,开步右云,跟步左云,脚尖微内扣,身体胸向调转到东南方向斜30度左右,(摆手时跟脚,出腿采右手,收右脚采左手)1、

坐腿转腰扣脚右云;2、转腰左云;3、翻掌收步;4、右云;5、出脚翻掌;6、左云;7、收脚;8、右云;9、翻掌出脚;10、左云;11、扣脚并步;脚尖转向东南,然后向西北退步,手伸向东南,斜方向的弓步。

三十三、左云手2 3

四十八式太极拳分解动作口诀

四十八式太极拳分解动作口诀 起势:垂手立正,向左开步,两手平提,曲膝下按. 第一段 〈一〉白鹤亮翅(正南): (左旋腰)丁步左抱,撤步提手(稍向右旋腰),虚步亮掌(向左旋腰,面向正南). 〈二〉左搂膝拗步: 右落左拨,丁步反提,弯肘开步,搂膝推掌. 〈三〉左单鞭(东偏北15度): 後坐扣脚,右转平带,收脚穿掌(左坐),弓步右掤,後坐屈肘,弓步斜按(西南),丁步勾手,转体开步,弓步左推(东偏北约15度). 〈四〉左琵琶势(正东): 跟步平摆(右摆左釆),虚步合掌. 〈五〉捋挤势(三式)(东南-东北-东南): 提膝落步,弓步平抹,丁步左捋,上步提手,右弓步挤,後坐扣脚,弓步平抹,丁步右捋,上步提手,左弓步挤,後坐扣脚,弓步平抹,丁步左捋,上步提手,右弓步挤. 〈六〉左搬拦捶(正东): 後坐撇脚,右转伸掌,丁步抱拳,摆步搬拳,拦掌上步,弓步冲拳.

〈七〉左掤捋挤按(正东): 後坐撇脚,右转伸掌,丁步右抱,左前上步,弓步左掤,反掌抱拈,後坐右捋,转腰搭手,弓步前挤,两手平抹,後坐拖掌,弓步前按. 第二段 〈八〉斜身靠(步向西北,面向西南): 後坐扣脚,右转开掌,左坐沉肘,丁步叉抱,上步握拳,弓步斜靠. 〈九〉肘底捶(正东): 後坐扣脚,左转托掌,丁步右抱(面偏西南),摆步左分,跟步右摆,後坐翘脚穿掌. 〈十〉倒卷肱(四式正东): 右後划弧,弯肘提腿,退步推掌,左後划弧,弯肘提腿,退步推掌,右後划弧,弯肘提腿,退步推掌,左後划弧,弯肘提腿,退步推掌. 〈十一〉转身推掌(四式四隅角): 撤步反提(东南),左转弯肘上步,跟步推掌(西北),转体反提,弯肘上步,跟步推掌(东南),转体反提,弯肘上步,跟步推掌(东北),转体反提,弯肘上步,跟步推掌(西南). 〈十二〉右琵琶势(正西): 撤步左拈,翘脚挑掌. 〈十三〉搂膝栽捶(正西):

陈式太极拳56式拳谱分析

陈式太极拳56式拳谱(好东东哦) 标签:马步金刚陈式太极拳陈式转身2008-10-03 08:18 前几天休假无事,将以前学习的陈式太极56式拳谱翻出来整理了一下,自己添加了每招之间的演变动作,无私贴出供太极虫们共享,呵呵,不对之处请及时指出。 陈式56式太极拳分解套路 第一组: 1.起势 (分脚开立) 2.右金刚捣碓 (1.转腰摆手 2.转身右平捋3.擦步推掌4.躬腿前棚 5.虚步撩掌 6.震脚砸拳) 3.揽扎衣 (1.转腰托拳 2.转腰分掌 3.提脚擦步合臂 4.马步立掌) 4.右六封四闭 (1.转腕旋掌 2.下捋前挤 3.左刁右托4.虚步按掌) 5.左单鞭 (1.左推右提 2.提脚擦步 3.转腰托掌4.马步立掌) 6.搬拦捶 (1.转腰摆拳 2.马步横打 3.转腰翻拳4.马步横击) 7.护心捶 (1.转腰塞拳 2.跳转龙摆 3.马步棚打) 8.白鹤亮翅 (1.擦步插掌 2.虚步分掌) 9.斜行拗步 (1.转腰绕臂 2.踏脚擦步 3.收掌扭腰提勾 4.马步展臂) 10.提收

(1.扣脚合手 2.收脚收手 3.提膝推按) 11.前趟 (1.落脚擦步下捋2.转体搭手3.转腰翻掌 4.提腿擦步5.马步分掌) 第二组: 12.左掩手肱拳 (1.提膝刁收 2.震脚擦步 3.马步掩手4.弓步冲拳.) 13. 披身捶 (1.右转腰掩肘 2.左转腰掩肘) 14. 背折靠 (1.折叠缠绕 2.拧腰折靠) 15.青龙出水 (1.转体绕臂 2.转腰缠臂 3.马步撩弹4.马步迸掌) 16.斩手 (1.提脚翻掌 2.震脚切掌) 17.翻花舞袖 (1.旋臂伸掌 2.挑掌抢劈) 18.海底翻花 (1.转腰提臂 2.提膝翻抖) 19.右掩手肱拳( 1.震脚收掌 2.擦步合臂 3.马步掩手 4.弓步出拳) 20.左六封四闭 (1.转腰下捋 2.转腰前挤 3.转身虚步刁托 4.虚步按掌) 21. 右单鞭 (1.右推左提 2.提脚擦步 3.转腰托掌4.马步立掌) 第三组 22.右云手 (1.收脚摆掌 2.开步推掌 3.擦步右云4.开步左云 5.转腰摆掌 6.缠臂横击)23.左云手

42式太极拳拳谱及拳谱详解

42式太极拳拳谱及拳谱详解 太极拳竞赛套路(四十二式)随着太极拳运动的发展和普及,各种形式的太极拳竞赛活动日益频繁,迫切需要有一个规、统一的竞赛套路,为此,中国武术研究院于1989年组织了国著名教练员、太极拳名家和部分优秀运动员,在原有的四十八式太极拳基础上,创编了四十二式太极拳竞赛套路。该套路1990年定为亚运会武术比赛的规定容,随后不仅成为国家正式比赛项目,而且在国外迅速得到推广,目前已经在世界围广为流传,受到许多太极拳爱好者欢迎。

四十二式太极拳吸收了、、吴、式太极拳动作,以式太极拳为主,动作外形严格规,气势舒展大方,劲力刚柔相济,速度匀速有变,形成了综合性的特点。四十二式太极拳在动作布局上各式太极拳动作有所穿插,第一段以式动作为主,外形舒展大方,柔和缓慢;第二段突出了吴式太极拳的手法、式太极拳的步法以及式太极拳的发力动作特点;第三段以式云手为主,兼有吴式提膝攀收勾脚尖的动作;第四段以四十八式太极拳中的第四段为主体,表现式特点。 四十二式太极拳布局合理,动作数量、容组别符合规则要求,在编排动作上也表现出一定难度;特别是近年来,又对难度动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大大增强了竞赛的可操作性。 练四十二式太极拳应该注意:练习风格应以式为主,对于其他式的动作这里也按式化处理,但是仍要保留原动作的基本造型及基本特点。如“掩手肱捶”还要发力,但与式中的发力在动作的手型、步型上有所变化;再如“玉女穿梭”虽然吸收吴式的平云手法,但是身型上以中正为主,不做吴式的“斜中寓正”等等。 动作说明 第一段 一、起势

这是王建业的师傅林墨根先生最近发表的练太极拳起式的体会。我今转帖大家共享。 欲精深功夫须熟练起式 林墨根 余自从跟式太极宗师雅轩习拳以来,至今近五十年。时刻谨记先师教诲,刻苦练功,不敢有丝毫倦怠。常忆先师练拳,尤重起式,我时时揣之却未能深思其中奥秘。直到2002年,83岁的我因胃溃疡大出血住进了医院,历经三次大手术,骨瘦如柴,大肉若脱,医学专家断言活不过三个月。躺在病床上,我又想起恩师的教诲,开始专门修练太极拳的起式。躺着,坐着……时时勤练之。不想,如此半年,不仅身体渐渐康复了,而且功夫也精进不少,如今发劲、化劲均得心应手,至此方才领悟我式太极拳起式之妙,妙不可言。 首先,起式作为式太极拳的第一式是无极生太极的关键所在,能使人身心放松,有助于经络的畅通,促进气的充盈与运行,调和气血,平衡阴阳,从而促进人体健康。此式既是静功,又是功,还是气功、养生功。再者,从练拳的放松与稳静,使整趟拳更有拳意,更有气势。尤其重要的是,在太极拳推手时,欲要做到浸人于不知,发人于不觉,此实乃熟练起式而后身、手至轻、至柔之故。 总而言之,欲要精深功夫,必先熟练起式。现将先师所

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图解动作

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图解动作 (一)第一组 1. 起势 ①开步站立 身体自然直立,两脚开立,与肩同 宽,膝关节微微弯曲,脚尖向前;两臂自然下垂,两手放在大腿外侧;目向前平视(图3-1)。 要领:全身放松,头颈正直;排除杂念,精神集 中,呼吸自然。 ②提气升掌 随吸气重心慢慢升高;两臂慢慢向 前平举,两手高与肩平,与肩同宽,手心向下(图 3-2)。 ③屈膝按掌 上体保持正直,两腿屈膝下蹲;同时两掌轻轻下按至腹前,两肘下垂与两膝相对;目 向前平视(图3-3)。 要领:下蹲时上体要保持正直,不可前俯后仰;手的升降动作与两腿的屈伸、呼吸配合一致;呼吸均匀细长。 2. 左右野马分鬃 (1) 野马分鬃一 ①丁步抱球 上体微向右转,身体重心移至右腿上;同时右臂收在胸前平屈,手心向下,左手经体前向右下划弧放在右手下,手心向 图3-1 图3-2 图3-3 图3-4

上,两手心相对成抱球状;左脚随即收到右脚内侧, 脚尖点地;目视右手(图3-4)。 要领:抱球手离身体30厘米左右,双肘不要内 夹。 ②转体迈步 上体微向左转,左脚向左前方迈 出,脚跟着地;两手掌微微分开;目视左手(图3-5)。 要领:迈步落脚要轻,重心留在右脚,不要急于前移。 ③弓步分掌 右脚跟后蹬,右腿自然伸直,左腿 前弓,脚掌慢慢踏实,成左弓步;同时上体继续向左转,左右手随转体慢慢分别向左上右下分开,左 手高与眼平,手心斜向上,肘微屈,右手落在右胯 旁,肘也微屈,手心向下,指尖向前;目随左手转 视(图3-6)。 要领:分掌和弓步动作同时完成;胸微微内含, 双臂保持自然弧形。 (2) 野马分鬃二 ①重心后坐 上体慢慢后坐,身体重心移至右腿,左脚尖翘起;上肢动作保持不变(图3-7)。 要领:重心后坐时,上体保持正直,不要前俯后仰。 ②前移抱球 左脚尖微向外撇(大约45°~60°),身体左转,随后右腿蹬伸,左腿慢慢前弓,脚掌慢慢踏实,身体重心慢慢移至左 图3-5 图3-6 图3-7 图3-8

最全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动作图解

最全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动作图解|古典书城 分享至: 2015-06-29 预备势 身体自然站立,两脚并拢,两手垂于大腿外侧;头项正直,口闭齿扣,胸腹放松;眼平视前方。 1起势 1.左脚开立:左脚向左分开,两脚平行同肩宽。 2.两臂前举:两臂慢慢向前举,自然伸直,两手心向下。 3.屈腿按掌:两腿慢慢屈膝半蹲,同时两掌轻轻下按至腹前。 学练要点:起脚时先提脚跟,高不过足踝,落脚时前脚掌先着地,要做到点起点落、轻起轻落。上举两臂时,不可耸肩,不要出现指尖朝下的“折腕”。屈膝时松腰敛臀,上体保持正直,

两掌下按时沉肩垂肘。 2左右野马分鬃 (一)左野马分鬃 1.抱球收脚:上体稍右转,右臂屈抱于右胸前,左臂屈抱于腹前,成右抱球;左脚收至右脚内侧成丁步。 2.弓步分手:上体左转,左脚向左前方迈出一步,成左弓步;同时两掌前后分开,左手心斜向上,右手按至右胯旁,两臂微屈。 (二)右野马分鬃 1.抱球收脚:重心稍向后移,左脚尖翘起外撇;上体稍左转,左手翻转在左胸前屈抱,右手翻转前摆,在腹前屈抱,成左抱球;重心移至左腿,右脚收至左脚内侧成丁步。 2.弓步分手:同前弓步分手,惟左右相反。 (三)左野马分鬃:同前左野马分鬃。

学练要点:弓步时,不可将重心过早前移,造成脚掌沉猛落地,后脚应有蹬碾动作。分手与弓步要协调同步。转体撇脚时,先屈后腿,腰后坐,同时两臂自旋。 3白鹤亮翅 (一)跟步抱球:上体稍左转,右脚向前跟步,落于左脚后;同时两手在胸前屈臂抱球。 (二)虚步分手:上体后坐并向右转体,左脚稍向前移动,成左脚虚步;同时右手分至右额前,掌心向内,左手按至左腿旁,上体转正;眼平视前方。 学练要点:抱球与跟步要同时,转身时身体侧转不超过45度,左脚前移与分手同时完成。4左右搂膝拗步 (一)左搂膝拗 1.收脚托掌:上体右转,右手至头前下落,经右胯侧向后方上举,与头同高,手心向上,左手上摆,向右划弧落至右肩前;左脚收至右脚内侧成丁步;眼视右手。 2.弓步搂推:上体左转,左脚向左前方迈出一步成左弓步;左手经膝前上方搂过,停于左腿外侧,掌心向下,指尖向前,右手经肩上,向前推出,右臂自然伸直。

48式太极拳分解动作讲解

48式太极拳分解动作讲解 第一段:1-7 起势:(正南):①左脚开立②两臂前平举③曲腿向下按掌 1、白鹤亮翅::①(左旋腰)收脚丁步左抱②(向右后)退步③坐腿转腰分手(稍向右旋腰)③虚步分掌(向左旋腰,面向正南) 2、左搂膝拗步:①右手前摆②转腰交叉摆臂收脚③曲臂上步④弓步搂手推掌(方向同起势)。 3、左单鞭:①後坐扣脚②收脚抱手(脚尖不点地)③转腰上步搭手④弓步平云(多一个平云)⑤坐腿转腰平云⑥勾手(西南)收脚(脚尖不点地)⑦转身上步⑧弓步推掌向左转(正东)。 4、左琵琶式(正东):①跟步摆臂(右摆左釆)②坐腿挫手摆臂③虚步合手。 5、捋挤势(三式)(东南-东北-东南): 捋挤势1①移脚活步穿掌②弓腿磨掌③收脚捋手④上步搭手⑤弓步前挤(方向东南方45°)(扬长避短,灵活运用) 捋挤势2:①坐腿扣脚穿手②弓腿磨掌③收脚捋手④上步搭手⑤弓步前挤(方向东北45°) 捋挤势3:①扣脚穿手②弓腿磨掌③收脚捋手④上步搭手⑤弓步前挤(方向东南方45°) 6、左搬拦锤(正东):①撇脚转身分手②收脚摆手握拳③提步搬拳④转腰转身摆臂⑤上步拦掌⑥弓步打拳(拳心、掌心都向下,右掌与肩高,左掌握在腹前)。 7、左棚捋挤按(正东):①转腰撇脚分手②收脚抱球③转腰上步④弓步棚手⑤弦扒送手⑥坐腿后捋⑦转腰搭手(正东)⑧弓步前挤(两臂棚圆,左手贴在右腕内侧)⑨坐腿引手后棚⑩弓步前按。 第二段:8-13 8、斜身靠(步向西北,面向西南)::①转身分手②收手合抱(两手成斜交叉十字)③转身出脚握拳(转身向西北方向30°迈出,两手由掌变拳方向转向正西)④弓步撑靠(撑臂斜靠头转看左前方) 9、肘底锤(正东):①後坐扣脚,左转托掌(托掌偏西南)②坐腿右抱手收脚(面偏西南)(脚尖不点地)③摆脚上步棚手(上步偏东南)④坐退穿掌(横穿掌)(坐腿穿左手。右手握拳拳放肘底,左手劈掌,方向转向正东,退半步、收半步)⑤虚步劈掌 10、倒卷肱(正东): 倒卷肱1①转腰撤手翻掌②卷肱收脚退步③坐腿虚步前推,前脚乘势扭直; 倒卷肱2:①撤手翻掌②卷肱收脚退步③坐腿虚步前推。 倒卷肱3:①撤手翻掌②卷肱收脚退步③坐腿虚步前推。 倒卷肱4:①撤手翻掌②卷肱收脚退步③坐腿虚步前推 11、转身推掌(四式四隅角): 第一个①撤脚左转反提摆掌②上步弯肘收掌③跟步搂手按推成丁步(西北) 第二个①捻脚右转身摆掌②上步弯肘收掌③搂手跟步推掌成丁步(与第一个推掌成180°)(东南) 第三个①扣脚左转反提摆掌②收掌弯肘上步③搂手跟步推掌成丁步(转身90°成三个斜角)(东北) 第四个①坐腿捻脚右转反提摆掌②收掌弯肘上步③跟步搂手前推成丁步(转身转动180°奔向第四个斜角)(西南) 重点提示:转动方向奔向四个斜角,收回左脚在右脚的后脚跟后点地,前脚以脚跟为轴扣脚尖,后脚以脚掌为轴转动脚跟) 12、右琵琶式(正西)::①转身推退步②坐腿挫手摆臂③合手虚步(脚跟虚步) 13、搂膝栽锤(正西):①收脚(点地)左后捋②右上步搭手③弓步平云左收脚(脚点地)(後坐)④左转腰摆掌(过额头)⑤弯肘左掌变拳上步,弓腿手右拨左栽拳(上体略向前倾方向正西;拳由上向下击打,力点在拳面) 第三段:14-19(共六个动作比较复杂也是高潮) 14白蛇吐信(二式面正东):①坐腿扣脚提拳②右转身(180度)右托掌③(活步)歇步前推掌(两脚交叉相叠,上体侧转交叉,坐在接近后脚脚跟上前脚横,后脚跟提起)④撤手左後划弧翻掌⑤上步转弓步曲肘⑥歇步推掌。 15、拍脚伏虎(二式面正东) 第一个拍脚①上步轮臂②右拍脚(直拍即不先提大腿)③盖步摆掌④上步落手⑤弓步贯拳(右拿左贯)(弓步向北,转看正东。打虎式:上拳拳心向外,下拳拳心斜向下)(上打额角下打肋骨)

56式陈式太极拳招式简要分述

56式陈式太极拳招式简要分述 1.起势(1.预备势身体自然并步站立 2.分脚开立)(默认方向向南) 2.右金刚捣碓(1.转腰缠臂提手 2. 屈蹲转体平捋 3.擦步推掌 4.躬步前棚 5.虚步撩掌 6.震脚砸拳) 3.揽扎衣(1.转腰托拳 2.转腰分掌 3.擦步合臂 4.马步立掌) 4.右六封四闭(1.转腕旋掌 2.下捋前挤 3.刁手托掌 4.虚步按掌) 5.左单鞭(1.推掌提勾 2.提脚擦步 3.转腰托掌 4.马步立掌) 6.搬拦捶(1.转腰摆拳 2.马步向左横打 3.转腰翻拳 4.马步横击) 7.护心捶(1.转腰塞拳 2.翻身跳转两臂龙摆 3.马步棚打) 8.白鹤亮翅(1.插掌合臂擦步 2.虚步分手亮掌) 9.斜行拗步(1.转腰绕臂 2.踏脚擦步 3.收掌扭腰提勾 4.马步展臂) 10.提收(1.合手收脚收手 2.提膝向前下推按) 11.前趟(1.落脚擦步下捋 2.转体搭手 3.转腰旋掌提脚插步4.马步分手) 12.右掩手肱拳(1.转腰旋臂 2.提膝刁收3.震脚擦步合臂 4.马步掩手5.弓步冲拳) 13. 披身捶(1.缠臂右掩肘 2.缠臂向左掩肘) 14. 背折靠(1.折叠缠绕 2.拧腰靠臂) 15.青龙出水(1.转腰展臂 2.转腰缠摆 3.马步撩弹 4.马步迸拳) 16.斩手(1.摆脚翻掌 2.震脚切掌) 17.翻花舞袖(1.旋臂伸掌 2. 跳转身抢劈掌) 18.海底翻花(1.转腰摆臂 2.提膝翻抖拳) 19.右掩手肱拳(1.震脚收拳 2.擦步合臂 3.马步掩手 4.弓步冲拳) 20.左六封四闭(1.下捋转腰 2.转腰棚挤 3.转身虚步刁托 4.虚步按掌) 21. 右单鞭(1.推掌提勾 2.提脚擦步 3.转腰托掌 4.马步推掌) 22.右云手(1.转腰收脚摆掌 2.开步推掌 3.擦步右云手 4.开步左云 5.转腰摆掌 6.缠臂击掌)

42式太极拳动作名称与要领.

42式太极拳动作名称与要领 一、概述 42式太极拳竞赛套路是以杨式太极拳为基调,吸收了陈、吴、孙式太极拳的动作,继承了传统太极拳连绵不断,轻松柔和,圆活自然的动作特点,充分突出了太极拳意领身随,刚柔相济的技术要求,有一定难度、强度和运动量。 二、简介 42式太极拳是一国套路武术比赛中指定套路,是广大太极拳爱好者的必练套路。以杨式太极拳为主,吸取陈式、吴式、孙式太极拳之长,动作严格规范、舒展大方。该套路结构严谨,内容充实,是大众强身健本、修身养性的热门套路 三、风格特点 42式太极拳竞赛套路是以杨式太极拳为基调,吸收了陈、吴、孙式太极拳的动作,继承了传统太极拳连绵不断,轻松柔和,圆活自然的动作特点,充分突出了太极拳意领身随,刚柔相济的技术要求,有一定难度、强度和运动量。作为竞赛套路,动作规格十分规范。运动中手法、步法清晰、准确;身法表现动作(即身体带动四肢协调运动)非常明确;过渡动作路线清楚,方向、高低固定;眼神与上肢的配合顺遂,手到、眼到、身法到,动作完整合一。定势时手型、步型、动作姿势的高低、大小、角度方位等都有明确的规定。 42式太极拳竞赛套路以杨式太极拳动作为基调,选用了陈式太极拳的发劲动作,吴式太极拳细腻的手法变化,孙式太极拳的开合手法及灵活的步法变化,是一套综合性的太极拳练习套路。在动作编排上,它既包括一些简单的基础动作,又加入了一些复杂的难度动作,如掩手肱捶、分腿、蹬腿等;既有劲力沉稳、充实的动作,又有轻柔、活泼、连贯性强的动作;有平衡、有转身、有独立的高势,有较低的仆步下势。而且在技术编排上,难度动作均采用左右势对称的形式。整个套路左右对称、上下相应,动静结合,轻重衬托,技术表现全面、综合。 42式太极拳竞赛套路在动作的选择及组合变化上很有特点。如第二段中的玉女穿梭,上肢动作吸取了吴式太极拳动作中圆托细腻多变的手法,是平圆转换;下肢动作吸取了孙式太极拳动作中的上步跟步的灵活步法,最后达至舒展大方的弓步架推掌定势,动 作选择、组合得很巧妙。再如,在一个高姿、潇洒的平衡腿法后,紧接一个扎实、沉稳的马步,同时配以劲力沉实、抖放的掩手肱捶,然后以柔缓、圆滑的过渡,相接以沉着稳健的野马分鬃动作。这些组合既突出了太极拳连贯、细腻、协调、灵活、轻柔活泼的技术风格,又体现了太极拳潇洒、奔放、劲力沉实的健美特色,演练中给人以美的愉悦。学练42式太极拳,从总体上把握其风格特点有益于个别动作的学习,以上这些特点希望学练者能悉心体会,在演练中把握住该套路的实质,以便把技术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阶段。 四、

实用的标准二十四式太极拳分解动作详图

二十四式太极拳动作详解 预备势 身体自然站立,两脚并拢,两手垂于大腿外侧;头项正直,口闭齿扣,胸腹放松;眼 平视前方。 一、起势 1.左脚开立:左脚向左分开,两脚平行同肩宽。 2.两臂前举:两臂慢慢向前举,自然伸直,两手心向下。

3.屈腿按掌:两腿慢慢屈膝半蹲,同时两掌轻轻下按至腹前。 学练要点:起脚时先提脚跟,高不过足踝,落脚时前脚掌先着地,要做到点起点落、轻起轻落。上举两臂时,不可耸肩,不要出现指尖朝下的“折腕”。屈膝时松腰敛臀,上 体保持正直,两掌下按时沉肩垂肘。 二、左右野马分鬃 (一)左野马分鬃 1.抱球收脚:上体稍右转,右臂屈抱于右胸前,左臂屈抱于腹前,成右抱球;左脚收 至右脚内侧成丁步。 2.弓步分手:上体左转,左脚向左前方迈出一步,成左弓步;同时两掌前后分开,左 手心斜向上,右手按至右胯旁,两臂微屈。 (二)右野马分鬃 1.抱球收脚:重心稍向后移,左脚尖翘起外撇;上体稍左转,左手翻转在左胸前屈抱,右手翻转前摆,在腹前屈抱,成左抱球;重心移至左腿,右脚收至左脚内侧成丁步。

2.弓步分手:同前弓步分手,惟左右相反。 (三)左野马分鬃:同前左野马分鬃。 学练要点:弓步时,不可将重心过早前移,造成脚掌沉猛落地,后脚应有蹬碾动作。分手与弓步要协调同步。转体撇脚时,先屈后腿,腰后坐,同时两臂自旋。 三、白鹤亮翅 (一)跟步抱球:上体稍左转,右脚向前跟步,落于左脚后;同时两手在胸前屈臂抱 球。 (二)虚步分手:上体后坐并向右转体,左脚稍向前移动,成左脚虚步;同时右手分至右额前,掌心向内,左手按至左腿旁,上体转正;眼平视前方。 学练要点:抱球与跟步要同时,转身时身体侧转不超过45度,左脚前移与分手同时 完成。 四、左右搂膝拗步 (一)左搂膝拗

陈氏56式太极拳竞赛套路分解动作

陈氏56式太极拳竞赛套路分解动作 第一段 1.起式 : 1.分脚开立 2.右金刚捣碓 : 1.转腰摆手 2.转身右平捋 3.擦步推掌 4.弓腿前棚 5. 虚步撩掌 6.震脚砸拳 3.揽扎衣: 1.转腰托拳 2.转腰分掌 3.提脚擦步合臂 4.马步立掌 4.右六封四闭: 1.转腕旋掌 2.下捋前挤 3.左刁右托 4.虚步按掌 5.左单鞭: 1.左推右提 2.提脚擦步 3.转腰托掌 4.马步立掌 6.搬拦捶: 1.转腰摆拳 2.马步横打 3.转腰翻拳 4.马步横击 7.护心捶 : 1.转腰栽拳 2.跳转抡摆 3.马步棚打 8.白鹤亮翅 : 1.擦步叉掌 2.虚步分掌 9.斜行拗步: 1.转腰绕臂 2.踏脚擦步 3.收掌搂膝提勾 4.弓步展臂 10.提收: 1.扣脚合手 2.收脚收手 3.提膝推按 11.前趟: 1.落脚擦步下捋 2.转体搭手 3.转腰翻掌 4.提腿擦步 5.马步分掌 12.右掩手肱捶: 1.提膝刁收 2.震脚擦步 3.马步掩手 4.弓步冲拳 13.披身捶: 1.右转腰掩肘 2.左转腰掩肘

14.背折靠: 1.折叠缠臂 2.拧腰折靠 15.青龙出水: 1.转体绕臂 2.转腰缠臂 3.马步撩弹 4.马步迸拳 16.斩手: 1.摆脚翻掌 2.震脚切掌 17.翻花舞袖: 1.旋臂伸掌 2.跳转抡劈 18.海底翻花:1.转腰摆臂 2.提膝翻抖 19.左掩手肱捶: 1.震脚收拳 2.擦步合臂 3.马步掩手4.弓步冲拳 20.左六封四闭: 1.转腰下捋 2.转腰前挤 3.转身虚步刁托 4.虚步按掌 21.右单鞭: 1.右推左提 2.提脚擦步 3.转腰托掌 4.马步立掌 第二段 22.右云手: 1.收脚摆掌 2.开步推掌 3.插步右云 4.开步左云 5.转腰摆掌 6.缠臂横击 23.左云手:1.震脚摆掌 2.开步推掌 3.插步左云 4.开步右云 24.高探马: 1.转身分手合掌 2.马步分掌 3.扣脚转身旋掌 4.虚步推掌 25.右连珠炮:1.转腰捋棚 2.撤步刁托 3.跟步推掌 4.撤步刁托 5.跟步推掌 26.左连珠炮:1.退步左捋 2.退步刁托 3.跟步前推 4.撤步刁托 5.跟步前推 27.闪通背: 1.转腰带掌 2.弓步穿掌 3.拧腰旋掌 4.扫腿推掌

二十四式太极拳动作及口诀

二十四式太极拳动作及口诀 一、起势 ①两脚开立,②两臂前举,③屈膝按掌。 二十四式太极拳 二、野马分鬃 A.①收脚抱球,②左转出步,③弓步分手。 B.①后坐撇脚,②跟步抱球,③右转出步,④弓步分手。 C.①后坐撇脚,②跟步抱球,③左转出步,④弓步分手。 三、白鹤亮翅 ①跟半步胸前抱球,②后坐举臂,③虚步分手。 二十四式太极拳 四、搂膝拗步 A.①左转落手,②右转收脚举臂,③出步屈肘,④弓步搂推。 B.①后坐撇脚,②跟步举臂,③出步屈肘,④弓步搂推。 C.①后坐撇脚,②跟步举臂,③出步屈肘,④弓步搂推。 五、手挥琵琶 二十四式太极拳 ①跟步展手,②后坐挑掌,③虚步合臂。 六、倒卷肱 ①两手展开,②提膝屈肘,③撤步错手,④后坐推掌。(重复三次) 七、左揽雀尾 ①右转收脚抱球,②左转出步,③弓步棚臂,④左转随臂展掌,⑤后坐右转下捋,⑥左转出步搭腕,⑦弓步前挤,⑧后坐分手屈肘收掌,⑨弓步按掌。 八、右揽雀尾 ①后坐扣脚、右转分手,②回体重收脚抱球,③右转出步,④弓步棚臂,⑤右转随臂展掌,⑥后坐左转下捋,⑦右转出步搭手,⑧弓步前挤,⑨后坐分手屈肘收掌,⑩弓步推掌。 九、单鞭 ①左转扣脚,②右转收脚展臂,③出步勾手,④弓步推举。 十、云手 ①右转落手,②左转云手,③并步按掌,④右转云手、⑤出步按掌。(注:重复两次) 十一、单鞭 ①斜落步右转举臂,②出步勾手,③弓步按掌。 十二、高探马 ①跟步后坐展手,②虚步推掌。 十三、右蹬脚 ①收脚收手,②左转出步,③弓步划弧,④合抱提膝,⑤分手蹬脚。 十四、双峰贯耳 ①收脚落手,②出步收手,③弓步贯拳。

十五、转身左蹬脚 ①后坐扣脚,②左转展手,③回体重合抱提膝,④分手蹬脚。 十六、左下势独立 ①收脚勾手,②蹲身仆步,③穿掌下势,④撇脚弓腿,⑤扣脚转身,⑥提膝挑掌。 十七、右下势独立 ①落脚左转勾手,②蹲身仆步,③穿掌下势,④撇脚弓腿,⑤扣脚转身,⑥提膝挑掌。 十八、右右穿梭 ①落步落手,②跟步抱球,③右转出步,④弓步推架。 ⑤后坐落手,⑥跟步抱球,⑦左转出步,⑧弓步推架。 十九、海底针 ①跟步落手,②后坐提手,③虚步插掌 二十、闪通臂 ①收脚举臂,②出步翻掌,③弓步推架。 二十一、转身搬拦捶 ①后坐扣脚右转摆掌,②收脚握拳,③垫步搬捶,④跟步旋臂,⑤出步裹拳拦掌,⑥弓步打拳。 二十二、如封似闭 ①穿臂翻掌,②后坐收掌,③弓步推掌。 二十三、十字手收势 ①后坐扣脚,②右转撇脚分手,③移重心扣脚划弧。 二十四、收势 ①收脚合抱,②旋臂分手,③下落收势。

【极左思潮与顾留馨的太极拳研究(下)】48式太极拳慢动作演练

【极左思潮与顾留馨的太极拳研究(下)】48式太极拳慢动 作演练 顾留馨让我明白了许多我是跟赵斌老师学的杨式太极拳,但在太极拳史研究上,倒是顾留馨让我明白了许多。1984年,我的第一篇关于太极拳的文章《杨式太极拳及其西北传授人赵斌》在《武林》第5期发表。由于对太极拳史研究不深,引用了杨季子“谁料豫北陈家拳,却赖冀南杨氏传”的诗句。太原工业大学孟乃昌教授(1933~1992,太极拳研究专家,曾任山西杨式太极拳协会副会长)来信,称赞我的文章写的好,其中关于杨、赵、傅三家关系以及杨家某些轶事,多为世人所不知。但他又说,在太极拳源流上,还是要尊张三丰。 孟先生的话,使我感到愧疚。我就在继续研读杨式传人著作的同时,仔细阅读顾留馨先生的《太极拳研究》和《太极拳术》。如果说杨家关于张三丰创拳之说是“祖传”的话,正是顾留馨本人的著作,才使我从另一方面找到了这种说法的“依据”。 我首先发现,被作为太极拳祖型的陈式太极拳,是陈发科“1928年10月应邀从陈家沟去北京传拳,陈式太极拳的本来面目,始为外间所认识。”(见顾留馨《太极拳术》370页,上海教育出版社1982年第1版。以下引用该书只注页码)这就是说,从清朝中叶到1928年之间,社会上流传的太极拳(不分流派),都是杨式太极拳及其分支。陈王廷创太极拳之说,也不是陈家祖传,是唐豪在1931年给陈家沟制作的皇冠。 我同时发现,被斥为荒诞、谎言、附会的张三丰创拳说,早在清朝初年黄宗羲的《王征南墓志铭》以及《宁波府志》中已有记载。(见393页)

然而,顾留馨在《太极拳术》中说:“张三丰创太极拳一说,是辛亥革命(1911年)后的一种附会而已。”(见350页)在“附录”中又说:“太极拳创始于张三丰的谎言,出现于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太极拳在北京享有盛誉之时。”(见442页) 但是,在《太极拳研究》133页(人民体育出版社1996年第3版)和《太极拳术》386页中,都引用了李亦畲1867年抄给马印书的《太极拳小序》“太极拳始自宋张三丰……”,1867年,杨禄禅、武禹襄都健在,这显然和“辛亥革命后”或“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才出现张三丰创拳的“附会”、“谎言”之说前后矛盾。 顾留馨引用马印书抄本的目的,是因为后来的“太极拳小序”抄本都把“太极拳始自宋张三丰”改为”太极拳不知始自何人”,他由此证明李亦畲“已自纠其前说之无据”(见386页)。对此,笔者问过李亦畲的曾孙李光藩先生,他肯定地说,这是李亦畲认为太极拳的创始比张三丰更早,而不是更迟,并非“纠其前说之无据”。 仅仅从张三丰创拳说的“谎言”出现的时间,在同一本书中就有两种叙述,又和自己引用的史料产生很大差距,这种信口开河的“考证”,只能令人得出与其相反的结论。 更重要的是,我从顾留馨的著作中,发现了陈王廷创拳说的论据的不可靠性。 感谢顾留馨,在《太极拳术》中把《陈氏家谱》的全部“旁注”都公布出来。他的目的,是要证实陈王廷创拳和陈家世传太极。唐豪考证的一个重要论据,就是《陈氏家谱》中陈王廷的“旁注”:“陈氏拳手刀枪创始之人也”,并把它作为“乾隆十九年最可信的史料”。 但是,从公布的史料可见,《陈氏家谱》的“旁注”,一直注到陈鑫(1849~1929)兄弟三人。在一个家谱的人名“旁”作“注”,并且注到了二十世纪,这些“旁注”是何时写的,不就昭然若揭了吗?顾留馨先生也如实记录了家谱“末有‘我高曾祖父皆文兼拳最优。森批。’字样”(见360页)。这就很清楚地看出,“旁注”的编写者,正是给唐豪提供《陈氏家谱》的陈森(1846~1935)。家谱本无“注”,故而陈森只能作“旁”注。难道乾隆十九年的人,

陈式太极拳56式动作图解及攻防含意

陈氏太极拳五十六式 动 作 图 解 及 攻 防 含 意

56式陈氏竞赛套路图解教程 (一)起势 1.并脚直立(面向南):两脚并拢,身体自然直立。头颈正直,下颏内收,胸腹放松,肩臂松垂,两手轻贴在大腿外侧。精神集中,呼吸自然。双目平视前方。见图111。 动作要点:用意识导引全身,从头到脚依次放松,到位。做到头正、颈直;沉肩坠肘;

含胸拔背;松腰敛臀,裆部圆虚,两腿微屈,虚领顶劲。两脚趾抓地。把身体调整到最佳状态,再左脚跟离地。 注意事项:左脚跟离地采用吸气。 动作用法:攻防含义为以我微动制大动,意识导引,思想集中在练拳上。在做起势时注意保持身体自然放松,头部要虚领顶劲。脊背要有上下对拉之意。 2.左脚开立:左脚脚跟、脚尖依次缓缓提起向左开步两脚距离与肩同宽,脚尖向前,身体中正,重心落于两腿之双目平视。见图.112。 左脚开立 注意事项:提脚开立时,上体保持自然直立,不要左右。左脚轻提轻落,全身关节依次放松。左脚落地时采用呼气。 动作用法:攻防含义为以小动待大动。注意呼吸自然,周身放松,意念落于丹田,也就是意守丹田。 (二)右金刚捣碓

1.转腰掤臂:身体微左转再向右转,同时两臂微屈,左手外旋,右手内旋,掌心均向下,向左前方掤出。见图113。接着身体左转,重心左移.同时两手向上、向右划弧至右侧胸前,身体同时右转。见图114。接着身体继续右转并带动两臂划弧经右胯侧。见图115。随后身体再微左转,带动两手臂向左前方划弧举至肩平,两掌心转向下。目视两手之间。见图116。 转腰棚臂

注意事项:做此动作要先提两手腕,再划弧带手臂掤以腰带动手臂。两手臂掤起采用吸气,转腰带臂划弧时采用呼气。注意两手臂随腰部转动而运行,幅度不可太大。 2.转体右捋:两腿屈蹲,重心移至左腿,上体右转(胸向西);同时右脚以脚跟为轴,脚尖外摆约90。随转体两臂微屈,左手外旋,右手内旋,手心向外、向右平捋分别至身体侧前方,两手腕与肩平,指尖向左。目视左手前方。见图117、图.118。 注意事项:旋腰转身右捋,左膝与左脚尖对应.不可塌膝。待右脚踏实时,右膝与脚尖对应,身体中正,不可歪斜,不可弯腰。转体右捋时采用吸气。 动作用法:假设有人向我胸、面进攻,来势凶猛,我先一手接来手,顺来劲引,另一手

42式太极拳拳谱动作分解

四十二式太极拳动作分解 第一段 〈一〉起势 1. 垂手立正 2. 向左开步 3. 两手平提 4. 曲膝下按〈二〉右揽雀尾 1. 右转撇脚 2. 丁步右抱 3. 弓步左掤 4. 向左旋腰 5. 丁步左抱 6. 右转开步 7. 弓步右掤 8. 左抱右拈 9. 后坐左捋 10.弓步前挤 11.后坐反掤 12.左转扣脚 13.丁步斜按〈三〉左单鞭 1.(勾手)转体开步 2. 弓步左推〈四〉提手 1. 后坐扣脚 2. 右转平摆 3. 换重提腿 4. 翘脚合掌〈五〉白鹤亮翅 1. 左转下捋 2. 撤步抱球 3. 右转提手 4. 虚步亮掌〈六〉搂膝拗步(二式) 1. 右落左拨 2. 丁步反提 3. 弯肘开步 4. 搂膝推掌 5. 后坐撇脚 6. 丁步反提 7. 弯肘开步 8. 搂膝推掌〈七〉撇身捶 1. (东北)后坐撇脚 2. 丁步握拳 3. 上步提拳 4. 弓步撇拳〈八〉捋挤势(二式) 1. 后坐扣脚 2. 弓步平抹 3. 丁步左捋 4. 上步搭手 5. 弓步前挤 6. 后坐扣脚 7. 弓步平抹 8. 丁步右捋 9. 上步搭手 10.弓步前挤〈九〉进步搬拦捶 1. 后坐撇脚 2. 左转伸掌 3. 丁步抱拳 4. 摆步搬拳 5. 拦掌上步 6. 弓步冲拳〈十〉如封似闭 1. 穿手翻掌 2. 后坐脱手 3. 跟步前按 第二段 〈十一〉开合手 1. 右转开手 2. 左坐合手〈十二〉右单鞭1开步转掌2.弓步分掌. 〈十三〉肘底捶 1. 换重扣脚 2. 左转托掌 3. 丁步右抱 4. 摆步左分 5. 跟步右摆 6. 翘脚穿掌〈十四〉转身推掌(二式) 1. 撤步反提 2. 左转弯肘 3. 跟步推掌(北) 4. 转体反提 5. 弯肘上步 6. 跟步推掌 (南) 〈十五〉玉女穿梭(二式) 1. 撤步伸掌 2. 丁步左捋 3. 出步搭手 4. 弓步右掤 . 跟步反掤 6. 换重出步 7. 右架左推 8. 左转扣脚 9. 弓步平抹 10.丁步右捋 11.出步搭手 12.弓步左掤 13.跟步反掤 14.换重出步 15.左架右推〈十六〉右左蹬脚 1. 后坐扣脚 2. 弓步绞臂 3. 丁步叉抱 4. 提膝反掌 5. 开掌蹬脚 6. 收腿抱掌 7. 落步穿掌 8. 弓步绞臂 9. 丁步叉抱〈十七〉掩手肱捶 1. 丁步合臂 2. 铲步压掌 3. 马步开掌 4. 右坐握拳5. 弓步冲拳〈十八〉野马分鬃(二式) 1. 左转捋掌 2. 右转搭臂 3. 弓步横列 4. 后坐摆掌 5. 提膝托掌 6. 弓步穿掌 7. 后坐撇脚 8. 提膝托掌 9. 弓步穿掌 第三段 〈十九〉云手(三式)1. 后坐扣脚 2. 左转摆掌 3. 右坐云转 4. 左云换重 5. 反掌并步 6. 右云换重 7. 反掌开步 8. 左云换重 9. 反掌并步 10.右云换重 11.反掌开步 12.左云换重13. 反掌并步〈二十〉独立打虎 1. 撤步探掌 2. 左转下捋(扣脚) 3. 独立贯拳《二一〉右分脚 1. 右转叉抱 2. 开掌分脚〈二二〉双峰贯耳 1. 收腿并掌 2. 落步垂手 3. 弓步贯拳〈二三〉左分脚 1. 后坐开掌 2. 丁步叉抱 3. 提膝反掌 4. 开掌分脚《二四〉转身拍脚 1. 点步沉肘 2. 右转叉抱 3. 踢腿拍脚〈二五〉进步栽捶 1. 落步左拨 2. 出步握拳 3. 弓步栽捶〈二六〉斜飞势 1. 后坐撇脚 2. 丁步交臂 3. 右转开步 4. 裆步斜靠 〈二七〉单鞭下势 1. 换重右碾 2. 摆掌勾手 3. 仆步穿掌〈二八〉金鸡独立(二式) 1.(弓步)撩掌勾手 2. 提膝挑掌 3. 退后落步 4. 提膝挑掌〈二九〉退步穿掌 1. 退步穿掌 第四段 〈三十〉虚步压掌 1. 后坐扣脚 2. 左拨右搂 3. 虚步压掌《三一〉独立托掌 1. 提膝托掌 〈三二〉马步靠 1. 摆步左拨 2. 收步握拳 3. 出步搭臂 4. 半马步靠〈三三〉转身大捋 1. 后坐旋掌 2. 并步平托 3. 左转平捋 4. 撤步左捋 5. 裆步压肘〈三四〉歇步擒打 1. 换重右转 2. 右掤左穿 3. 左转撇脚 4. 歇步擒打〈三五〉穿掌下势 1. 收脚提掌 2. 撤步摆掌 3. 仆步穿掌《三六〉上步七星 1. 弓步挑掌 2. 虚步叉拳〈三七〉退步跨虎 1. 撤步右搂 2. 左落右格 3. 提膝挑掌〈三八〉转身摆莲 1. 扣脚落步 2. 转身穿掌 3. 虚步伸掌 4. 摆腿拍脚〈三九〉弯弓射虎 1. 独立摆掌 2. 落步按捋 3. 弯肘对拳〈四十〉左揽雀尾 1. 后坐撇脚 2. 右转伸掌 3. 丁步右抱 4. 弓步左掤 5. 右抱左拈 6. 后坐右捋捋 7. 弓步前挤 8. 后坐拖掌 9. 弓步前按〈四一〉十字手 1. 后坐扣脚 2. 右转开掌 3. 左坐沉肘 4. 叉抱并步〈四二〉收势 1. 反掌下按 2. 立正还原

二十四式太极拳_图解+记忆口诀

创作编号: GB8878185555334563BT9125XW 创作者: 凤呜大王 * 二十四式太极拳图解 第一式:起势 ①身体自然直立,两脚开立,与 肩同宽,脚尖向前;两臂自然下 垂,两手放在大腿外侧;眼平看 前方. 要点:头颈正直,下颏微向后收, 不要故意挺胸或收腹。精神要集 中(起势由立正姿势开始,然后 左脚向左分开,成开立步)。 ②两臂慢慢向 前平举,两手 高与肩平,与 肩同宽,手心 向下。 ③上体保持正直,两腿屈膝 下蹲;同时两掌轻轻下鞍, 两肘下垂与两膝相对;眼平 看前方。要点:两肩下沉, 两肘松垂,手指自然微去。 屈膝松腰,臀部不可凸出, 身体重心落于两腿中间。两 臂下落和身体下蹲的动作 要协调一致。 第二式:左右野马分鬃 ①上体微向右转,身体重心移②上体微向左转,左脚向左前方迈出,右脚

至右腿上;同时右臂收在胸前 平屈,手心向下,左手经体前 向右下划弧至右手下,手心向 上,两手心相对成抱球状;左 脚随即收到右脚内侧,脚尖点 地;眼看右手。 跟后蹬,右腿自然伸直,成左弓步;同时上 体继续向左转,左右手随转体慢慢分别向左 上、右下分开,左手高与眼平(手心斜向上), 肘微屈;右手落在右胯旁,肘也微屈,手心 向下,指尖向前;眼看左手。 ③上体慢慢后坐,身体重心移至右腿,左脚 尖翘起,微向外撇(大约45°--60°),随 后脚掌慢慢踏实,左腿慢慢前弓,身体左转, 身体中心再移至左腿;同时左手翻转向下, 左臂收在胸前平屈,右手向左上划弧至左手 下,两手心相对成抱球状;右脚随即收到左 脚内侧,脚尖点地;眼看左手。 ④右腿向右前方迈出,左腿自 然伸直,成右工部;同时上体 右转,左右手随转体分别慢慢 向左下、右上分开,右手高与 眼平(手心斜向上),肘微屈; 左手落在左胯旁,肘也微屈, 手心向下,指尖向前;眼看右 手。 与③解同,只是左右相反。与④解同,只是左右相反。 要点:上体不可前俯后仰,胸部必须宽松舒展。两臂分开时要保持弧形。身体转动时要以腰为轴。弓步动作与分手的速度要均匀一致。做弓步时,迈出的脚先是脚跟着地,然后脚掌慢慢踏实,脚尖向前,膝盖不要超过脚尖;后腿自然伸直;前后脚夹角约成45°--60°(需要时后脚脚跟可以后蹬调整)。野马分鬃式的弓步,前后脚的脚跟要分在中轴线两侧,它们之间的横向距离(即以动作进行的中线为纵轴,其两侧的垂直距离为横向)应该保持在10-30厘米。 第三式:白鹤亮翅

48式太极扇

手型:陈式太极拳的手型,拇指和小指微微内扣,成为瓦垄掌;钩是个圆,不是五个指头捉起来,全掌钩;插步,一腿支撑一腿弯曲,屈膝,另一腿在伸直的过程中,用脚后跟的内侧,滑着地面出去;提步,比上步小一点,迅速的提起落下;以身带臂,以腰为主宰,带动手臂,身体先走,手臂再过来; 第一段教学: 一、腰横玉带开步,两手环绕在腹前接扇 二、怀中抱月 1、向左带扇(接扇后两手向前平举,右手外旋,左手内旋向左带扇); 2、向右带扇; 3、屈膝插步; 4、绕扇前捧; 5、虚步开扇。开扇方向右斜前方45度。 三、青龙探爪: 1、上步旋扇(向前稍微移一步,左手贴扇); 2、弓步劈扇(弓步劈的同时合扇);方向右斜前方45度。

四、悬崖勒马: 1、转身带扇(扣脚的同时带扇); 2、虚步驾托(绕扇虚步的同时左手托扇) 五、左右摇旗: 1、上步挥扇; 2、虚步拔扇; 3、上步挥扇; 4、虚步架扇(右手架,左手拔) 六、风火车轮: 1、上步挥扇; 2、上步绕扇(在上步的同时扇子要抡劈); 3、叉步开合扇 注意事项:扇子走的方向是随着上步的方向,转身,抡劈,叉步的同时开合扇 七、鹞子翻身: 1、抡臂翻腰; 2、叉步挂扇; 3、弓步劈扇(左手与头高手心向外);(先用扇子划个圆,扣手腕,挂扇,挂的时候左手在右肩旁,上步,弓步劈,左手侧撑) 八、叶底藏花: 1、后坐分展(向后坐步把扇子分开); 2、弓步开扇(上步,弓步的同时平开扇,抱在自己的腹前,左手搭在右前臂上) 九、倒插杨柳: 1、马步平摆(提腿,前脚掌碾,转体成马步,向前平刺,身体朝正方向,扇沿朝前进的方向);

2、马步切扇(碾脚,扇子落下来,随着右腿的提转,成马步下切) 十、金鸡独立: 1、弓步合扇; 2、坐步绕扇(坐步向后绕,左手绕到右肩旁); 3、金鸡开扇(提膝开扇,金鸡独立,开扇竖直) 第二段: 十一、黄莺落架: 1、回身反击(转动时用前脚掌拧动,有一个小提步,马上落步,扇子的扇沿还是对着原来的方向不变); 2、转身挂扇(用扇骨划弧); 3、上步一托、 4、歇步托扇 十二、古树盘根: 1、穿掌捧扇; 2、转身云扇(边转边云成歇步抱扇); 3、歇步抱扇(抱扇时右肩膀对着前方,左手侧撑,屈腕抱扇在腰间); 十三、乌龙摆尾: 1、上步接腕(斜前方45度上步,落步摆扇斜后45度方向); 2、金鸡横劈;

陈氏太极拳56式图解

陈式太极拳竞赛套路56式

陈式太极拳竞赛套路56式拳谱及分动说明 一、起式 1、并脚直立 2、开步站立 二、右金刚捣碓 1、转体棚捋 2、转身右捋 3、擦脚平推 4、虚步撩掌 5、举拳提膝 6、震脚砸拳 三、揽扎衣 1、左转托掌 2、分掌划弧 3、擦脚合臂 4、马步立掌 四、右六封四闭 1、转体旋腕 2、下捋棚举 3、棚刁上托 4、虚步双按 五、左单鞭 1、转体推收 2、转身提勾 3、屈膝擦脚 4、马步立掌 六、搬拦捶 1、转体变拳 2、转体横击 3、划弧翻拳 4、转体横击 七、护心捶 1、转体栽拳 2、跃转抡击 3、马步合臂 八、白鹤亮翅 1、擦脚插掌 2、收脚分掌 九、斜行拗步 1、转体绕臂 2、踏脚擦步 3、左转提勾 4、提膝推按 十、提收 1、扣脚合手 2、收脚收手 3、提膝推按 十一、前趟 1、擦步右捋 2、转身旋掌 3、马步分掌 十二、右掩手肱捶 1、提膝刁收 2、擦脚合臂 3、转身旋臂 4、弓步发拳 十三、披身捶 1、转身撩拳 2、外旋举拳 十四、背折靠十五、青龙出水 1、转提绕臂 2、转提旋臂 3、撩弹收拳 4、马步发拳 十六、斩手 1、摆脚翻掌 2、震脚切掌 十七、劈架子十八、翻花舞袖十九、左掩手肱捶 1、擦脚合臂 2、转身旋臂 3、弓步发拳 二十、左六封四闭 1、下捋棚举 2、虚步刁托 3、擦脚翻掌 4、虚步双按 二十一、右单鞭 1、转体推收 2、转身提勾 3、屈膝擦脚 4、马步立掌 二十二、云手(向右) 1、收脚旋掌 2、开步推掌 3、插步旋掌 4、开步旋掌 5、旋掌平摆 6、提膝横击二十三、云手(向左) 1、踏脚旋掌 2、开步推掌 3、插步旋掌 4、开步旋掌 二十四、高探马 1、转提旋掌 2、马步分掌 3、转身推掌 二十五、右连珠炮 1、转身捋棚 2、撤步刁托 3、跟步前推 4、撤步刁托 5、跟步前推 二十六、左连珠炮 1、撤步左捋 2、退步刁托 3、跟步前推 4、撤步刁托 5、跟步前推 二十七、闪通背 1、屈膝分掌 2、弓步穿掌 3、拧腰旋掌 4、转身推劈 二十八、指裆捶 1、转身旋掌 2、擦脚合臂 3、转身旋臂 4、弓步发拳 二十九、白猿献果 1、转提左捋 2、转提棚臂 3、提膝出拳 三十、双推手 1、落脚旋掌 2、虚步双推 三十一、中盘 1、转身挫掌 2、翻转挫掌 3、翻转挫掌 4、转身穿掌 5、绕臂擦掌 6、马步提手 三十二、前招三十三、后招三十四、右野马分鬃 1、转提绕臂 2、提膝绕臂 3、马步穿掌 三十五、左野马分鬃 1、提膝旋掌 2、马步穿掌 三十六、摆莲跌叉 1、转身旋掌 2、转身捋按 3、收脚摆掌 4、独立摆脚 5、震脚跌叉 三十七、左右金鸡独立 1、提膝穿掌 2、落脚踏按 3、擦脚摆掌 4、收脚收掌 5、提膝穿掌 三十八、倒卷肱 1、马步展臂 2、退步推掌 3、退步推掌三十九、退步压肘 1、转身旋掌 2、转体摆掌 3、退步横击四十、擦脚 1、转身右捋 2、歇步叠臂 3、分脚拍掌四十一、蹬一根 1、转身叠腕 2、撩拳揣脚四十二、海底翻花 1、屈膝旋臂 2、提膝翻臂四十三、击地捶 1、落脚落拳 2、提脚举拳 3、弓步举拳 四十四、翻身二起 1、翻转举拳 2、腾起拍脚四十五、双震脚 1、落脚分展 2、屈蹲按掌 3、落踏按掌四十六、蹬脚四十七、玉女穿梭 1、落脚穿掌 2、腾插架推四十八、顺鸾肘 1、擦脚合臂 2、马步顶肘四十九、裹鞭炮 1、跳转绕臂 2、马步分击五十、雀地龙五十一、上步七星 1、弓步穿拳 2、虚步架拳3、旋腕外撑 4、变拳翻转五十二、退步跨虎 1、撤步分掌 2、丁步举掌五十三、转身摆莲 1、转身旋掌2、提膝分掌 3、落脚摆掌 4、独立拍脚五十四、当头炮 1、落脚推掌 2、转身收拳 3、转体棚击 五十五、左金刚捣碓 1、变掌平捋 2、虚步撩掌 3、震脚砸拳 五十六、收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