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化学选修二4.1《化肥和农药》word教案

合集下载

4.1化肥和农药

4.1化肥和农药

2.农药污染 化学农药是消灭植物病虫害的有效药物,但农药的使用 量增加,会产生一些不良后果,主要表现为: (1)有机氯类农药不仅对害虫有杀伤毒害作用,同时对害 虫的“天敌”及传粉昆虫等益鸟益虫也有杀伤作用,因而破 坏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 (2)长期使用同类型农药,会使害虫产生抗药性,因而增 加了农药的使用量和防治次数,也大大增加了防治费用和成 本。
农作物的保护神——农药
1.杀虫剂与虫害的防治 (1)分类
(2)农药的更新换代
第一代农药
天然产物和无机物
第二代农药 有机氯、有机磷、氨基甲酸酯类
第三代农药 拟除虫菊酯和特异性农药
第三代农药具有高效、低毒和 低残留 的特点,也被称为

环境友好农药 ”。
2.病害和草害的防治 (1)人类先后使用的杀菌剂有石灰、硫黄、 石硫合剂 和 波尔多液。其中, 石硫合剂 是石灰、硫黄的混合物,波 尔多液是硫酸铜和石灰的混合物。 (2)植物代谢的产物乙烯是一种结构最简单的植物激素, 近年来研制出了能在植物体内产生乙烯的植物生长调节剂, 如乙烯利,它释放出乙烯的原理为:
1.化肥污染 化肥污染引起的环境问题主要有: (1)河川、湖泊、内海的富营养化。引起水域富营养化的 原因,主要是水中氮、磷的含量增加,使藻类等水生植物生 长过快。 (2)土壤受到污染,其物理性质恶化。长期过量而单纯施 用化学肥料,会使土壤硬化。 (3)食品、饲料和饮用水中有毒成分增加。施用化肥的地 区的井水或河水中氮的含量增加。施用化肥过多的土壤会使 蔬菜和牧草等作物中硝酸盐含量增加。 (4)大气中氮氧化物含量增加。
【教师备课资源】 (教师用书独具)
1.常见化肥的种类
种类
作用
常见化肥
氮肥
氮是作物体内蛋白质、 核酸和叶绿素的重要元 素,氮肥能使作物的茎、 叶生长茂盛,叶色浓绿

人教版高二化学选修2第4单元课题1化肥和农药学案 (1)

人教版高二化学选修2第4单元课题1化肥和农药学案 (1)

化肥与农药导学案知识与能力: 1 . 了解农药、除莠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有关的化学原理。

2. 通过典型事例了解农药、除莠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发展趋势。

教学重点: 1. 了解农药、除莠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有关的化学原理。

知识梳理:1.人类最早驱除害虫的方法是2农药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分别写出三个阶段中农药的种类和特点3.对农药中所含元素进行分析,发现砷、硫、氟、氯、磷,它们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4.拟除虫菊酯是在对天然除虫菊进行等大量的研究基础上,确定六种有效成分后人工合成的。

5.特异性农药改变了的传统观念,而用微量的激素类物质干扰害虫的来保护害虫的。

6.农作物的病害是由等引起的。

7.石硫合剂的成分是8.波尔多液的成分是9.杂草不仅与作物争夺还会。

10.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人们用催熟果实。

11有人认为人类目前研制和使用杀虫剂已经进入恶性循环,是否应该完全取缔使用化学农药?课堂反馈1.波尔多液能防治虫害的原因是()A.硫酸铜使菌体蛋白盐析B.石灰水使菌体蛋白变性C.蛋白质能溶解与硫酸铜D.铜离子在碱性条件下使蛋白质变性2.制取漂白粉波尔多液和石硫合剂都要用到的物资是()A.硫磺B. 熟石灰C.胆矾D.石膏3.关于DDT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DDT是烃的衍生物B.DDT易熔于水C.DDT能杀死有益生物D.DDT不易被分解4.DDT的结构如图DDT的化学式是中含有官能团的名称是并写出官能团的电子式5.氯苯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由苯和氯气反应制取氯苯的化学反应类型是()A.化合反应B.加成反应C. 取代反应D.水解反应6.使用农药的危害有哪些?(1)(2)(3)。

人教版选修2高中化学教案 化肥和农药

人教版选修2高中化学教案 化肥和农药

化肥和農藥一、教材分析和建議化肥和農藥為提高農作物的產量和品質、解決人類的糧食問題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兩者都是體現化學在農業生產中廣泛應用的典型實例。

化學肥料為農作物生長提供所需的某種(或幾種)元素,目前,人為地向土壤添加含有所需元素的化學物質仍然是解決地力貧瘠的主要途徑,農業生產的需要促進了肥料工業的發展。

隨著世界人口的急劇增加和生活方式的現代化,生活用地和農、林、牧爭地現象日趨激烈,由此產生的糧食問題日益突出,20世紀初化學肥料的工業化生產,特別是固定大氣中氮的合成氨技術的發明,為提高糧食的單位面積產量提供了保障。

教科書圍繞著如何獲得農作物可吸收的氮肥、磷肥和鉀肥這一中心問題,介紹了農業上常用的氮肥、磷肥和鉀肥的主要成分和生產原理,其中,還以氮肥為例指出了根據實際需要可以對多種獲取方案進行比較和選擇,從中體會化學技術應用的特點。

用農藥來防止危害農作物的昆蟲、細菌和其他形式的微生物,可以形象地比喻為與病蟲害爭奪糧食,是化學對人類社會的進步和可持續發展的又一重要貢獻。

教科書通過幾種典型農藥的簡介,揭示了三代農藥的發展趨勢——低毒、高效、低殘留農藥的開發和研究,還通過一些討論和學生活動,闡釋利用為數不多的幾種化學元素合成出來的組成與結構並不複雜的分子,竟然可以成為農作物的保護神,體現了化學與技術的奇妙功效。

教學重點:化肥為農作物補充必要的營養元素,主要化肥的生產原理;瞭解農藥的組成、結構和性質是決定其防治病蟲害效果的關鍵因素。

教學難點:化肥、農藥的使用及其對環境的影響。

教學建議如下:1. 關於化肥的教學,由於學生對這些內容在初中化學中大多有所瞭解,主要通過復習、討論等活動,引導學生歸納和總結其中的化學原理。

另外,還要注意通過一些思考與交流欄目,引導學生思考實際生產過程中,對於多種反應方案的選擇應該考慮的因素以及這些因素是如何影響化肥的生產的等問題,以培養他們對於實際問題的分析、解決和決策的能力。

2024年度-化肥与农药的使用教案

2024年度-化肥与农药的使用教案
农药的分类
根据防治对象,可分为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杀鼠剂、 植物生长调节剂等;根据来源,可分为化学农药、生物农药 等。
11
农药的作用与效果
农药的作用
通过干扰有害生物的生理生化过程,破坏其正常生理功能,从而达到防治有害 生物的目的。
农药的效果
正确使用农药可以迅速有效地控制有害生物的种群数量,保护农作物免受或减 少损失。同时,农药还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增加经济效益。
20
防止化肥与农药污染的措施
推广测土配方施肥
发展生物防治
通过土壤检测,了解土壤养分状况,制定 针对性的施肥方案,减少化肥的浪费和污 染。
积极推广生物防治技术,利用天敌、昆虫 等自然因素控制病虫害,减少化学农药的 使用量。
加强农药监管
提高农民环保意识
建立健全农药监管体系,加强对农药生产 、销售和使用环节的监管力度,确保农药 质量和使用安全。
种类和配方。
控制用量
按照作物需求和土壤肥力状况 ,合理控制化肥的用量,避免 浪费和环境污染。
均匀施肥
确保化肥在土壤中均匀分布, 避免局部过量施肥导致作物烧 根或土壤板结。
适时施肥
根据作物生长阶段和土壤条件 ,选择适当的施肥时间,确保 化肥能够被作物充分吸收利用

19
农药使用中的注意事项
选择低毒、低残留农药
优先选用生物农药和高效低毒化学农 药,减少农药对环境农产品的污染 。控制用药量
按照农药使用说明和推荐剂量,严格 控制用药量,避免过量使用导致农产 品残留超标。
安全间隔期
遵守农药使用安全间隔期的规定,确 保农产品在采收前农药残留量降至安 全范围内。
防护措施
在使用农药时,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如穿戴防护服、佩戴口罩和手套等 ,确保人身安全。

化肥和农药教案人教版

化肥和农药教案人教版
肯定学生的表现,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布置作业:
根据本节课学习的化肥和农药内容,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提醒学生注意作业要求和时间安排,确保作业质量。
拓展与延伸
1.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如关于化肥和农药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研究报告、可持续农业实践的案例分析等。
2.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可以布置以下任务:
4.艺术性和趣味性:
-使用图表、图片等形式,生动展示化肥和农药的种类、作用及影响
-设计简洁、美观的板书布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使用幽默、生动的比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点
5.板书示例:
-化肥种类:氮肥、磷肥、钾肥、复合肥(图片展示)
-农药分类: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等(图表展示)
-化肥农药过量使用的环境影响:土壤板结、水体污染、大气污染、生态破坏(图片展示)
(四)巩固练习(预计用时:5分钟)
随堂练习:
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检查学生对化肥和农药知识的掌握情况。
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互相帮助,共同解决练习题。
错题订正:
针对学生在随堂练习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及时订正和讲解。
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避免类似错误再次发生。
(五)拓展延伸(预计用时:3分钟)
知识拓展:
回顾旧知:
简要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化肥和农药基本知识,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提出问题,检查学生对旧知的掌握情况,为新的学习打下基础。
(三)新课呈现(预计用时:25分钟)
知识讲解:
清晰、准确地讲解化肥和农药的种类、作用及正确使用方法。
突出重点,强调难点,通过对比、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加深记忆。
互动探究:
设计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围绕化肥和农药的正确使用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高中化学选修2教案-4.1 化肥和农药3-人教版

高中化学选修2教案-4.1 化肥和农药3-人教版

课题1 化肥和农药第一课时一、基本说明1.教学内容所属模块:《化学与技术(选修2)》2.年级:高二3.所用教材出版单位:人民教育出版社4.所属的章节:第四单元课题1第1课时5.教学时间:40分钟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常见化肥的组成、性质、作用;2.介绍了农业上常用的氮肥、磷肥和钾肥的主要成分和生产原理;3、以氮肥为例指出了根据实际需要可以对多种获取方案进行比较和选择,从中体会化学技术应用的特点。

【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化肥为农作物补充必要的营养元素,常用化肥的生产原理;2、教学难点:化肥的使用及其生产原理。

【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初中学习的常见化肥的种类、成分、性质、主要作用及注意事项,已初步掌握了这一类物质的学习方法,本课时要指导学生运用知识迁移来掌握常用化肥的生产原理,引导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

以氮肥为例指出了根据实际需要可以对多种获取方案进行比较和选择,从中体会化学技术应用的特点。

【设计思路】1、努力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课前布置预习学案,课堂进行讨论分析和评价,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2、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促使学生主动探究科学的奥妙;3、利用多媒体的直观性和可控性提高教学效果,丰富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效率。

【教学过程】【情景引入】我们秦安被称为“瓜果之乡”,尤其是秦安蜜桃色艳味美,营养价值高,有“天有王母蟠桃,地有秦安蜜桃”之美誉,能有如此美誉,除了由独特的地理环境决定之外,还与合理施用化肥和农药有关。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化肥的知识。

【板书】课题1 化肥和农药问:农作物的生长不仅需要阳光、空气和水,还需多种化学元素,那么需要哪些化学元素呢?答:C、H、O、N、P、K、Ca、Mg等。

【板书】一、化肥为农作物补充必要的营养元素C、H、O三种元素可以从空气和水中获得,Ca、Mg等元素可以从土壤中获得,而农作物最需要N、P、K,并且这三种元素的需要量都比较大,仅靠土壤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就要靠施肥来加以补充。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二教案-化肥和农药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二教案-化肥和农药

化肥和农药一、教材分析和建议化肥和农药为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解决人类的粮食问题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两者都是体现化学在农业生产中广泛应用的典型实例。

化学肥料为农作物生长提供所需的某种(或几种)元素,目前,人为地向土壤添加含有所需元素的化学物质仍然是解决地力贫瘠的主要途径,农业生产的需要促进了肥料工业的发展。

随着世界人口的急剧增加和生活方式的现代化,生活用地和农、林、牧争地现象日趋激烈,由此产生的粮食问题日益突出,20世纪初化学肥料的工业化生产,特别是固定大气中氮的合成氨技术的发明,为提高粮食的单位面积产量提供了保障。

教科书围绕着如何获得农作物可吸收的氮肥、磷肥和钾肥这一中心问题,介绍了农业上常用的氮肥、磷肥和钾肥的主要成分和生产原理,其中,还以氮肥为例指出了根据实际需要可以对多种获取方案进行比较和选择,从中体会化学技术应用的特点。

用农药来防止危害农作物的昆虫、细菌和其他形式的微生物,可以形象地比喻为与病虫害争夺粮食,是化学对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可持续发展的又一重要贡献。

教科书通过几种典型农药的简介,揭示了三代农药的发展趋势——低毒、高效、低残留农药的开发和研究,还通过一些讨论和学生活动,阐释利用为数不多的几种化学元素合成出来的组成与结构并不复杂的分子,竟然可以成为农作物的保护神,体现了化学与技术的奇妙功效。

教学重点:化肥为农作物补充必要的营养元素,主要化肥的生产原理;了解农药的组成、结构和性质是决定其防治病虫害效果的关键因素。

教学难点:化肥、农药的使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教学建议如下:1. 关于化肥的教学,由于学生对这些内容在初中化学中大多有所了解,主要通过复习、讨论等活动,引导学生归纳和总结其中的化学原理。

另外,还要注意通过一些思考与交流栏目,引导学生思考实际生产过程中,对于多种反应方案的选择应该考虑的因素以及这些因素是如何影响化肥的生产的等问题,以培养他们对于实际问题的分析、解决和决策的能力。

高中化学人教版选修2教案-课题1_化肥和农药

高中化学人教版选修2教案-课题1_化肥和农药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1、了解化学元素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意义,知道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2、了解主要化肥的生产原理3、了解化肥对环境的影响2. 教学重点/难点1、化肥为农作物补充的必要营养元素及主要化肥的生产原理2、化肥使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3. 教学用具4. 标签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导入】播放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同时展示图片。

【提问】这些图片和歌曲表达论文人们丰收的喜悦,那么同学们,你们知道影响农作物增产的因素有哪些吗?【学生回答】……..【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化学肥料的知识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板书】课题1 化肥与农药【学生活动】阅读教材84页,回答下列问题1、农作物说必需的营养元素有哪些?2、化肥主要为农作物补充哪些要素?3、农业生产中大量施用的化肥有哪些?【板书】一、化肥为农作物补充必要的营养元素【过渡】下面我们来了解常见化肥的用途和使用注意事项【投影】氮肥、磷肥、钾肥、复合肥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

然后展示不同受损植物的图片,让学生以抢答的形式回答下列问题:这些植物是否营养不良,如果是,你准备给它施用何种肥料,依据是什么?师:请算出NH4HCO3、CO(NH2)2、(NH4)2SO4和NH4NO3的含氮质量分数。

[提问]氮肥对农作物的生长究竟有什么重要作用呢?缺少氮元素会是什么样子呢?【提问】我们知道,空气中含有大量的氮气,植物能不能将空气中的氮气直接吸收并转化为氮肥呢?【讲解】大部分植物不能把氮气转化为可以吸收的氮肥,只有豆科植物能利用根部的根瘤菌将氮气转化为氮肥,这类植物无需或只需少量施肥。

因此,有经验的农民常把其他植物与豆科植物种在一起,这种将氮气转化成氮的化合物的过程叫氮的固定。

【提问】你知道常用化肥尿素和普钙的生产原理吗?【投影】尿素、普钙的生产原理及工厂【过渡】化肥的使用对农业的增产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那么是否也会产生不利的后果呢?【组织辩论】题目:化肥的使用是利大还是弊大?将全班同学分为两大组,正方观点:化肥的使用利大于弊;反方观点:化肥的使用弊大于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高中化学选修二4.1《化肥和农药》word教案
一、教材分析和建议
化肥和农药为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解决人类的粮食问题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两者都是体现化学在农业生产中广泛应用的典型实例。

化学肥料为农作物生长提供所需的某种(或几种)元素,目前,人为地向土壤添加含有所需元素的化学物质仍然是解决地力贫瘠的主要途径,农业生产的需要促进了肥料工业的发展。

随着世界人口的急剧增加和生活方式的现代化,生活用地和农、林、牧争地现象日趋激烈,由此产生的粮食问题日益突出,20世纪初化学肥料的工业化生产,特别是固定大气中氮的合成氨技术的发明,为提高粮食的单位面积产量提供了保障。

教科书围绕着如何获得农作物可吸收的氮肥、磷肥和钾肥这一中心问题,介绍了农业上常用的氮肥、磷肥和钾肥的主要成分和生产原理,其中,还以氮肥为例指出了根据实际需要可以对多种获取方案进行比较和选择,从中体会化学技术应用的特点。

用农药来防止危害农作物的昆虫、细菌和其他形式的微生物,可以形象地比喻为与病虫害争夺粮食,是化学对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可持续发展的又一重要贡献。

教科书通过几种典型农药的简介,揭示了三代农药的发展趋势——低毒、高效、低残留农药的开发和研究,还通过一些讨论和学生活动,阐释利用为数不多的几种化学元素合成出来的组成与结构并不复杂的分子,竟然可以成为农作物的保护神,体现了化学与技术的奇妙功效。

教学重点:化肥为农作物补充必要的营养元素,主要化肥的生产原理;了解农药的组成、结构和性质是决定其防治病虫害效果的关键因素。

教学难点:化肥、农药的使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教学建议如下:
1. 关于化肥的教学,由于学生对这些内容在初中化学中大多有所了解,主要通过复习、讨论等活动,引导学生归纳和总结其中的化学原理。

另外,还要注意通过一些思考与交流栏目,引导学生思考实际生产过程中,对于多种反应方案的选择应该考虑的因素以及这些因素是如何影响化肥的生产的等问题,以培养他们对于实际问题的分析、解决和决策的能力。

2. 关于农药的教学,在基础教育阶段,除了帮助学生对于农药在防治病虫害的正面作用以及对环境和其他生物的负面影响有一般性地了解外,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认识农药这类化学物质的组成、结构对有效防治病虫害的决定性作用,帮助学生了解农药分子的组成相同,药效可能不同,分子结构不同,药效各异,农药的浓度、剂型等也会影响其防治病虫害的效果;二是农药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涉及到农药分子本身的稳定性,以及它们在大气、土壤和水中的吸附、转移和降解等过程中所发生的化学变化。

二、问题交流
【思考与交流1】化肥主要为农作物补充氮、磷和钾三种元素,例如,NH
3、NH
4
NO
3

Ca(H
2PO
4
)·H
2
O和CaSO
4
、KCl、K
2
SO
4
等。

【思考与交流2】自然界存在的固态的钾盐矿是内陆海蒸发沉积形成的矿床,而盐湖卤水则是尚在继续蒸发成矿的钾资源。

钾盐容易与其他盐类形成复盐沉积或形成共生矿。

1. 在不同温度下,氯化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不同,溶解结晶法就是利用此性质生产氯化钾。

参考资料:钾石盐溶解结晶的工艺过程为:在高温(105 ℃)下溶解钾石盐矿石,溶浸所用的母液对氯化钠是饱和的,因此,氯化钾溶解进入溶浸液,溶浸液冷却后,氯化钾析出结晶并与母液分离,氯化钠则留在残渣中,母液则加热返回溶浸工序溶解矿石。

另外,还可以利用氯化钾和氯化钠不同的表面活性,采用加入表面活性剂的浮选法生产氯化钾。

它具有工艺简单、投资省、能耗低等优点,还可以将此种方法与溶解结晶法结合起来,即粗矿粒部分采用浮选法,细矿粒部分采用溶解结晶法。

2. 察尔汗盐湖是我国最大的固相、液相并存的盐湖,位于柴达木盆地中部,它由常年型和季节性卤水湖以及干盐滩组成,地处海拔2 600多米的高原。

湖区属柴达木荒漠干旱、极干旱气候,全年平均降水量仅24.7 mm,而年蒸发量却高达3 54
3.1 mm,这种自然条件对于盐卤的形成和钾盐的生产是极为有利的。

当然,也有一些不利的因素,如交通不够便利和生产条件较为恶劣等。

参考资料:氯化钾含量大于1%的盐湖称为钾盐湖。

世界上已经开发利用的盐湖比较著名的有美国犹他州的大盐湖、中东的死海和我国青海省的察尔汗盐湖。

盐湖卤水按其组成体系分为3种类型:氯化物体系、硫酸盐体系和碳酸盐体系。

我国察尔汗盐湖属于氯化物盐湖。

3种类型盐湖的卤水由于气候等条件变化而发生变型。

可表示为:
【思考与交流3】此题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了解对多种生产方案作出选择和评价的思路。

几种补充氮肥的方案,可以作如下分析:方案 1 依赖于有限的矿物资源,即使是一个可以长期利用的资源,也存在着资源的地理垄断问题(如20世纪70年代发生的石油危机导致的发达国家经济大萧条),因此,化肥作为一个国家重要的农用物资必须考虑其他替代资源的自主开发和生产。

方案2是人类较早开发的固氮方法,但后来由于其巨大的能耗而未能成为大规模生产的过程。

方案3是一种联合生产的方案,从资源的综合利用、环境保护等方面考虑都是较为合理的,但仅靠这种方法不能满足氮肥的需要,更不能满足以氨为原料的其他产品生产的需要,它只能是氮肥生产的一种重要补充方式。

【思考与交流4】通常制造农药中所含有的氟、氯、硫、磷等关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相近,因此,元素周期表中同周期元素和同族元素的原子结构、性质递变规律,可以给农药的研制和创新提供很多有用的信息。

参考资料:此题包括下述要点:①都具有毒性时,有机物比无机物更容易实现提高选择性的要求;②非金属的活泼性影响化合物的稳定性,稳定性会影响农药在自然界的降解;③模拟天然产物的结构可以提高农药在自然界的可降解性。

农药的生产和使用已有悠久的历史,大体上可分为利用天然物质、无机农药和有机农药三个阶段。

例如,人类很早就知道利用一些非金属及化合物(如硫黄
和砒霜As
2O
3
)以及燃烧艾蒿、烟草等防治害虫。

现代农药工业是20世纪40年
代以后生产大量有机农药后才逐渐形成的,化学(特别是有机合成化学)、昆虫学、植物病理学、植物生理学的进步为有机合成农药的研究开发创造了条件。

为了不断地寻找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人们发现一些无机物虽然具有较高的杀虫效果,但其选择性差,即对人畜也有较大的毒杀作用,如果采用有机合成药剂,可以通过改变化合物的结构而提高其选择性,达到对人畜低毒的要求,通过分子结构的调整,也可以抵御害虫的抗药性。

例如,有机硫农药揭开了有机农药的新篇章,它的出现是杀菌剂从无机发展到有机合成的标志,具有高效低毒,对人畜、植物安全和防治植物病害广谱的特点,在代替铜汞制剂方面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一些有机氯类杀虫剂,由于结构稳定,化学性质稳定,在环境中很难降解,造成残留时间长、在生物链中富集引起慢性中毒等。

而有机磷类和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除具有高效、低毒的特性外,还容易发生水解反应而分解为无毒物质,因此,大大提高了农药使用中的安全性。

【思考与交流5】下列问题供讨论时参考:
1. 教科书中图4-11所示滥用杀虫剂出现了恶性循环,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问题?
2. 如果完全取缔化学杀虫剂会发生什么情况?
3. 通过一些实例说明上述两种极端情况,讨论介于两种极端情况时我们应该怎样选择。

4. 搜集媒体有关杀虫剂使用的讨论等资料,分析归纳其中的正方和反方观点,你同意哪些观点?你不同意哪些观点?你认为应该怎么做?
5. 阅读《寂静的春天》等课外读物和资料,总结归纳其中的观点,从化学角度做一些分析和说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