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016年南开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考研真题解析-文学基础
南开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考研真题资料

南开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考研真题资料南开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的考研复习都是有依据可循的,考研学子关注事项流程为:考研报录比-大纲-参考书-资料-真题-复习经验-辅导-复试-导师,缺一不可。
虽然对于在职人员和跨考的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但是大多数考研人都是大学时准备考研,那样的话时间相对于来说更充裕一些,记忆力和适应学习能力也更好。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这个科目需要背的内容非常多,如果确定不好参考书,会使复习紧张很多,但是参考书的话,天津考研网经过与多名上研同学咨询后确定了几本,附在了天津考研网主编的《南开大学文学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考研红宝书》资料中,请同学们放心借鉴复习。
对参考书整体过目一次就可以开始练习历年真题资料了,南开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考研真题实际上网上有一些学长的回忆版,但不是很全面,也没有人给详细的补充和答案分析,所以我为大家截取了部分天津考研网的《南开大学文学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考研红宝书》资料中南开大学2016年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考研真题和南开大学2016年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考研真题的答案解析截图:
熟练掌握南开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考研历年真题真的很重要,真题是考研题目的集大成者,感受难易度,找出考试重点,为复习提供参考。
自己做真题,过后看解析的过程是不断提高的过程,远比看参考答案的效果要好上很多。
而且不要打腹稿,学会将题型或者出错的题记录下来,便于第二轮复习使用,达到查漏补缺的作用。
好的习惯会体现在你最后的答题速度与质量上。
最后希望决定报考南开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的人都能重视考研,合理利用历年真题资料,努力奋斗。
2011年-2016年南开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考研真题解析 考研参考书

2011年-2016年南开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考研真题解析考研参考书2011年南开大学现当代文学考研真题填空(每空1分,共15分)当代学术著作中,学者()的《中国反封建思想革命的一面镜子》、()的《反抗绝望》以及学者王晓明的学术传记()均是研究现代作家鲁迅的著作。
明海、隋抱朴、多米、陈清扬、柳鹰雀分别是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哪部小说里塑造的人物?写出对应的作家与作品:()、()、()、()、()穆旦被()评价为“自觉的现代主义者”,穆旦的诗歌特点也被他认为是表现了“丰富的痛苦”。
1940年代,国统区和沦陷区的讽刺暴露性作品中,《捉鬼传》、《虾球传》的作者分别为()、()。
1924年,()以“休芸芸”的笔名发表《一封未曾付邮的信》,从此登上文坛。
补充完整田间的诗歌《假如我们不去打仗》:假如我们不去打仗,/敌人用刺刀/杀死了我们,/还要用手指着我们的骨头说:/()诗句“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与“我是最温柔最懂事的女人/看穿一切却愿分担一切”分别出自舒婷的诗歌作品()与女诗人()的作品《独白》。
二、名词解释(任选5题,每题5分,共25分)1、“新民体”2、浅草—沉钟社3、“第四种剧本”4、《再批判》5、《缀网劳蛛》6、《己亥杂诗》三、简答题(任选2题,每题20分,共40分)简述胡风的文艺思想。
参照周作人的散文理论分析其散文创作的风格特点。
简述白洋淀诗歌的艺术个性及其文学史意义。
四、文本分析(任选1题,20分):1、结合“归来的诗群”的总体风格分析曾卓诗歌《悬崖边的树》2、分析韩少功小说《马桥词典》的语言和叙事艺术。
五、论述(任选2题,每题25分,共50分)1、比较沙汀、艾芜两位现实主义作家在20世纪30、40年代小说书写风格上的异同点。
2、结合性别理论分析曹禺话剧《雷雨》中的周朴园、周萍、周冲等男性形象。
3、鲁迅的《狂人日记》与余华的《四月三日事件》都是以“非常态人物”为主人公,比较两者之间的差异,并说明其成因。
2021年南开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考研真题和答案

2021年南开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考研真题和答案2021年南开大学文学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考研全套目录•南开大学文学院856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全国名校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考研真题汇编说明:本部分收录了本科目近年考研真题,提供了答案及详解,并对常考知识点进行了归纳整理。
此外提供了相关院校考研真题,以供参考。
2.教材教辅•杨乃乔《比较文学概论》(第3版)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课后习题详解+章节题库+模拟试题】•朱维之《外国文学史(欧美卷)》(第5版)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课后习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朱维之《外国文学史(欧美卷)》(第5版)网授精讲班【注:本课程仅提供1-7章视频内容!】展开视频列表说明:以上为本科目参考教材配套的辅导资料。
•试看部分内容2013年南开大学文学院856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考研真题一、填空题写过普罗米修斯故事的两位作家古巴比伦的著作写出人物出自的作品和作品作者约瑟夫布恩都亚二、名词解释古典主义悲剧约克约帕塔法世系双向阐发三、简答结合具体作品,分析社会集体想象物《俄狄浦斯王》中的突转与发现自然主义的特征四、论述托尔斯泰作品中的“复活”的意义后现代主义的特征2012年南开大学文学院856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考研真题一、填空(每空2分,共20分)1、写出下列作品的作者《神谱》、《亚瑟王之死》、《农民》、《恋爱中的女人》、《寒冬夜行人》2、写出下列作者所属流派(……原谅我吧,我一向最痛恨记人名,T_T……6分啊~~)马里内蒂,米歇尔布托,布勒东和哈罗德品特3、英国戏剧家本·琼斯说“他不只属于一个时代,而属于所有世纪”。
这指的是哪一位著名作家?二、名解(每个5分,共20分)文类学、威塞克斯系列小说、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路得记三、简答(每题20分,共60分)(题目大意)1、希伯来《圣经》(即《圣经·旧约》)中包括哪几种文类?每种文类中大致有哪些内容?2、比较巴尔扎克的葛朗台和果戈理的泼留希金两者的异同。
2011年南开大学文学院856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考研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2011年南开大学文学院856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考研真题及详解一、填空(每题2分,共20分)1.写出下列作品的作者:《疯狂的罗兰》【答案】阿里奥斯托【解析】《疯狂的罗兰》是16世纪意大利作家阿里奥斯托的叙事长诗,这部作品是根据马特尔-玛里亚-波阿多的史诗《奥兰多-因纳莫里托》而续写,讲述查里曼大帝宫廷中美丽的中国公主安吉丽丝及她的追求者奥兰多、洛兰多等人的故事。
《痴儿西木传》【答案】格里美豪森【解析】德国小说家格里美豪森的《痴儿西木传》原名为《冒险的西木卜里其西木斯》。
全书共分五卷,它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叙述了痴儿西木一生的遭遇,忠实地再现了三十年战争时期的德国社会。
作者在这部作品中反映了战争的灾难,同时也表达了战乱中人民对和平的渴望、对一个未来的理想社会的追求。
《我弥留之际》【答案】福克纳【解析】《我弥留之际》是福克纳的代表作以及“约福克纳帕塔法世系”的重要小说之一。
讲述农民本德伦为遵守对妻子的承诺,率全家将妻子的遗体运回家乡安葬的“苦难历程”。
小说完全由本伦一家、众邻居及相关人员五十九节内心独白构成,多角度讲述了这个故事,运用了多视角叙述方法及意识流法。
《卢布林的魔术师》【答案】艾萨克·巴什维斯·辛格【解析】《卢布林的魔术师》是美国作家艾萨克·巴什维斯·辛格所著,故事主人公雅夏是一个“贪婪”的男人,他喜爱高度与速度,喜色情欲与爱情,他有着超强的魔术技能,但他的人生经历却跌宕起伏,总是徘徊于善与恶、理智与情欲、科学与宗教之间惊心动魄的思想斗争中。
直到走投无路才发现自己陷进了一张越收越紧的罗网中,最终,他麻痹理智,抑制记忆,消灭希望的最后痕迹来以一个忏悔者的姿态重获新生。
2.写出下列作家属于哪个文学流派:龚古尔兄弟【答案】自然主义【解析】龚古尔兄弟是法国自然主义文学流派的小说家。
他们宣传艺术至上,主张脱离现实社会,不问政治。
《热曼妮·拉瑟顿》是他们的代表作,也被视为自然主义的开山之作。
2011年南开大学文学院720文学基础考研真题【圣才出品】

2011年南开大学文学院720文学基础考研真题一、词语解释(任选5题;每题6分,共30分)1.诗有六艺2.王孟诗派3.语丝体4.新历史小说5.文学典型6.超现实主义二、简答(任选3题;每题15分,共45分)1.简述《九歌》的艺术特征。
2.简述文学言语层面的特点。
3.简述《人间喜剧》的分类及大致内容。
4.简述老舍小说中的“京味儿”特征。
三、赏析(任选1题;每题25分,共25分)1.鲁迅《题未定草》说陶渊明“并非整天整夜的飘飘然”,“陶潜正因为并非‘浑身是静穆’,所以他伟大”。
请据此分析以下作品。
《拟古》其六1 / 3苍苍谷中树,冬夏常如兹。
年年见霜雪,谁谓不知时?厌闻世上语,结友到临淄。
稷下多谈士,指彼决吾疑。
装束既有日,已与家人辞。
行行停出门,还坐更自思。
不怨道里长,但畏人我欺。
万一不合意,永为世笑之。
伊怀难具道,为君作此诗。
2.结合十四行诗歌的艺术特点分析冯至《十四行集·什么能从我们身上脱落》。
什么能从我们身上脱落,我们都让它化作尘埃:我们安排我们在这时代像秋日的树木,一棵棵把树叶和些过迟的花朵都交给秋风,好舒开树身伸入严冬;我们安排我们在自然里,像蜕化的蝉蛾把残壳都丢在泥里土里;我们把我们安排给那个未来的死亡,像一段歌曲,歌声从音乐的身上脱落,归终剩下了音乐的身躯化作一脉的青山默默。
2 / 3四、论述(任选2题,每题25分,共50分)1.论述金圣叹对小说理论批评的贡献。
2.阐释“内容形式化”与“形式内容化”的审美创造内涵。
3.以《第二十二条军规》为例,评述“黑色幽默”。
4.以马原、余华等作家的创作为例,评述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先锋小说”的主要特征及文学得失。
3 / 3。
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语言学基础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专业课考试试题

目 录2004年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应用语言学真题及详解2005年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应用语言学真题及详解2006年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应用语言学真题及详解2007年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专业英语真题及详解2008年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857语言学基础真题及详解2009年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857语言学基础真题及详解2010年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904语言学基础真题及详解2011年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866语言学基础真题及详解2012年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883语言学基础真题及详解2004年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应用语言学真题及详解考试科目:应用语言学I. Illustrate each of the following terms briefly. (45 points)1. prescriptive linguistics【答案】Prescriptive linguistics: the linguistics that tries to lay down rules for “correct” behaviors. It seeks to tell people how language ought to be used by those who wish to use it.2. Displacement【答案】Displacement: Language can be used to refer to what is present, what is absent, what happens at present, what happened in the past, what will happen in the future or what happens in a far-away place. This property of language enables language users to overcome the barriers caused by time and place. For example, we can talk about Sapir, who is already dead; we can even talk about next week, which is in the future.3.IPA【答案】IPA: the abbreviation of International Phonetic Alphabet, which is devised by the International Phonetic Association in 1888. IPA is a set of symbols which can be used to represent the phones and phonemes of natural languages.4.suprasegmental【答案】Suprasegmental: aspects of speech that involve more than single sound segments. The principle Suprasegmental features are syllable, stress, tone, and intonation.5.blendings【答案】Blending is a process in which two words are blended by joining the initial part of the first word and the final part of the second word, or byjoining the initial parts of the two words. For example, the word “smog” is blended from “smoke” and “fog”.6.denotation【答案】Denotation: the core sense of a word or a phrase that relates it to phenomena in the real world. In the case of linguistic signs, the denotative meaning is what the dictionary attempts to provide. It is the literal meaning of a word, the dictionary meaning, opposite to connotation.7.hyponymy【答案】Hyponymy. It refers to the sense relationship between a more general, more inclusive and a more specific word. The word which is more general in meaning is called the superordinate, and the more specific words are called its hyponyms. For example, the hyponymy relationship could be established between “animal” and “rabbit”.8.stem【答案】A stem is any morpheme or combination of morphemes to which an inflectional affix can be added. For example, “friend-” in friends, and “friendship-” in friendships are both stems. The former shows that a stem can be equivalent to a root, whereas the latter shows that a stem may contain a root and a derivational affix.9.inflectional morpheme【答案】Inflectional morpheme: It is also called inflectional affixes, which attaches to the end of words Inflectional affixes and only add a minute or delicate grammatical meaning to the stem. The plural suffix is a typical example of this kind.10.back-formation【答案】It refers to an abnormal type of word-formation where a shorter word is derived by deleting an imagined affix from a longer form already in the language. For example, from “editor” the word “edit” was generated.11.c-command【答案】C-command: A c-commands B if and only if: 1) A does not dominate B and B does not dominate A; 2) The first branching dominating A also dominates B.12.Sapir-Whorf hypothesis【答案】Sapir-Whorf hypothesis consists of two parts: linguistic determinism and linguistic relativity. Linguistic determinism refers to the notion that a language determines certain nonlinguistic cognitive processes. Different languages offer people different ways of expressing around, they think and speak differently. Linguistic relativity refers to the claim that the cognitive processes that are determined are different for different languages. Thus, speakers of different languages are said to think in different ways. The hypothesis is now interpreted mainly in two different ways: a strong version and a weak one. The strong version believes that the language patterns determine people’s thinking and behavior; the weak one holds that the former influence the later. So far, many researches and experiments conducted provide support to the weak version.13.context of situation【答案】Context of situation: It refers to the linguistic and situational environment in which a word, utterance or text occurs. The meaning of utterances, etc., is determined not only by the literal meaning of the words used but also by the context or situation in which they occur.14.corpus linguistics【答案】Corpus linguistics: an approach to investigating language structure and use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large databases to real language examples stored on computer. Issues amenable to corpus linguistics include the meanings of words across registers, the distribution and function of grammatical forms and categories, the investigation of lexico-grammatical associations, and issues in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development. 15.CALL【答案】CALL: It is the abbreviation of computer-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 which refers to the use of a computer in the teaching or learning of a second or foreign language. In this kind of CALL programs, the computer leads the student through a learning task step-by-step, asking questions to check comprehension. Depending on the student’s response, the computer gives the student further practice or progresses to new material.II. Name each of the following IPA symbols. (10 points)1.[]【答案】voiceless postalveolar fricative2.[j]【答案】palatal approximant3.【答案】glottal plosive4.[w]【答案】bilabial approximant5.[x]【答案】voiceless velar fricative6.[υ]【答案】high back lax rounded vowel7.[æ]【答案】low front lax unrounded vowel8.[p]【答案】voiceless bilabial plosive9.【答案】voiceless aspirated affricate10.[d]【答案】voiced post-alveolar affricateIII. Read ea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carefully and decide whether it is true or false. (10 points)1.Odgen and Richards argue that the relation between a word and a thing it refers to is not direct.【答案】T【解析】本题考查语义三角理论。
南开大学比较文学考研与世界文学考研真题

南开大学比较文学考研与世界文学考研真题一、南开大学文学院856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考研真题一、填空题写过普罗米修斯故事的两位作家古巴比伦的著作写出人物出自的作品和作品作者约瑟夫布恩都亚二、名词解释古典主义悲剧约克约帕塔法世系双向阐发三、简答结合具体作品,分析社会集体想象物《俄狄浦斯王》中的突转与发现自然主义的特征四、论述托尔斯泰作品中的“复活”的意义后现代主义的特征2012年南开大学文学院856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考研真题一、填空(每空2分,共20分)1、写出下列作品的作者《神谱》、《亚瑟王之死》、《农民》、《恋爱中的女人》、《寒冬夜行人》2、写出下列作者所属流派(……原谅我吧,我一向最痛恨记人名,T_T……6分啊~~)马里内蒂,米歇尔布托,布勒东和哈罗德品特3、英国戏剧家本·琼斯说“他不只属于一个时代,而属于所有世纪”。
这指的是哪一位著名作家?二、名解(每个5分,共20分)文类学、威塞克斯系列小说、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路得记三、简答(每题20分,共60分)(题目大意)1、希伯来《圣经》(即《圣经·旧约》)中包括哪几种文类?每种文类中大致有哪些内容?2、比较巴尔扎克的葛朗台和果戈理的泼留希金两者的异同。
3、如何理解在T·S·艾略特的作品《荒原》中,“死而复生”和“寻找圣杯”是两个中心原型意象?四、论述(每题25分,共50分)(题目大意)1、任取莎士比亚的作品为例,说明莎士比亚戏剧作品中爱情关系所表现的政治内涵。
2、根据下面的一段话(原话太长,不记得了),谈谈你的理解。
这道题主要是考察:在文化研究对比较文学的影响下,如何保持比较文学研究的“文学性”问题。
二、北京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考研真题文学理论部分一、名词解释1黑人性诗歌2朗吉努斯3《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4美国移民文学5小说化6文学场域二、简答题1非洲文学理论特点。
2俄国普罗普文论。
3艾略特论17世纪玄学派诗人。
2008年-2016年南开大学中国古代文学考研真题解析-文学基础

2008年-2016年南开大学中国古代文学考研真题解析-文学基础2008年文学基础考研真题及答案解析一、名词解释(任选6题,每题5分,共30分)1、陌生化2、永明体3、桐城派4、新感觉派5、意识流小说6、狂飙突进7、《负暄琐话》8、女权批评二、简答(任选3题,每题15分,共45分)1、结合具体作品,谈谈“期待视野”在文学接受中的作用。
2、简述晚明小品文的主要特点。
3、以《憩园》为例,简析巴金创作风格的转变。
4、简述欧美现代主义文学的基本特点。
三、文本分析(任选1题,本题25分)1、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罔不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界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界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此第三境界也。
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
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请结合王国维这段话,谈谈你对其所涉及的三首词作的理解: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柳永: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2、用“新批评”方法分析李金发的新诗《弃妇》或波德莱尔散文诗(郭宏安汉译)《每人有他的怪兽》《弃妇》长发披遍我两眼之前,遂隔断了一切羞恶之疾视,与鲜血之急流,枯骨之沉睡。
黑夜与蚊虫联步徐来,越此短墙之角,狂呼在我清白之耳后,如荒野狂风怒号:战栗了无数游牧。
靠一根草儿,与上帝之灵往返在空谷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2016年南开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考研真题解析-文学基础2011年文学基础考研真题及答案解析一词语解释(任选5题,每题6分,共30分)1、诗有六义2、王孟诗派3、语丝体4、新历史小说1、文学典型6、超现实主义二、简答(任选3题,每题15分,共45分)1、简述《九歌》的艺术特征。
2、简述文学言语层面的特点。
3、简述《人间喜剧》的分类及大致内容。
4、简述老舍小说中的“京味儿”特征。
三、赏析(任选1题,25分)1、鲁迅《题未定草》说陶渊明“并非整天整夜的飘飘然”,“陶潜正因为并非‘浑身是静穆’,所以他伟大”,请据此分析以下作品《拟古》其六∶苍苍谷中树,冬夏常如兹。
年年见霜雪,谁谓不知时。
厌闻世上语,结友到临淄。
稷下多谈士,指彼决吾疑。
装束既有日,已与家人辞。
行行停出门,还坐更自思。
不怨道里长,但畏人我欺。
万一不合意,永为世笑嗤。
伊怀难具道,为君作此诗。
2、结合十四行诗歌的艺术特点分析冯至《十四行集·什么能从我们身上脱落》。
十四行集·什么能从我们身上脱落什么能从我们身上脱落,我们都让它化作尘埃:我们安排我们在这时代像秋日的树木,一棵棵把树叶和些过迟的花朵都交给秋风,好舒开树身伸入严冬;我们安排我们在自然里,像蜕化的蝉蛾把残壳都丢在泥里土里;我们把我们安排给那个未来的死亡,像一段歌曲,歌声从音乐的身上脱落,归终剩下了音乐的身躯化作一脉的青山默默。
四、论述:(任选2题,每题25分,共50分)1、论述金圣叹对小说理论批评的贡献。
2、分析“内容形式化”和“形式内容化”的审美创造内涵。
3、以《第二十二军规》为例,评述“黑色幽默”。
4、以马原、余华等作家的创作为例,评述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先锋小说”的主要特征及文学得失。
专业课的复习和应考有着与公共课不同的策略和技巧,虽然每个考生的专业不同,但是在总体上都有一个既定的规律可以探寻。
以下就是针对考研专业课的一些十分重要的复习方法和技巧。
一、专业课考试的方法论对于报考本专业的考生来说,由于已经有了本科阶段的专业基础和知识储备,相对会比较容易进入状态。
但是,这类考生最容易产生轻敌的心理,因此也需要对该学科能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做到知己知彼。
跨专业考研或者对考研所考科目较为陌生的同学,则应该快速建立起对这一学科的认知构架,第一轮下来能够把握该学科的宏观层面与整体构成,这对接下来具体而丰富地掌握各个部分、各个层面的知识具有全局和方向性的意义。
做到这一点的好处是节约时间,尽快进入一个陌生领域并找到状态。
很多初入陌生学科的同学会经常把注意力放在细枝末节上,往往是浪费了很多时间还未找到该学科的核心,同时缺乏对该学科的整体认识。
其实考研不一定要天天都埋头苦干或者从早到晚一直看书,关键的是复习效率。
要在持之以恒的基础上有张有弛。
具体复习时间则因人而异。
一般来说,考生应该做到平均一周有一天的放松时间。
四门课中,专业课(数学也属于专业课)占了300分,是考生考入名校的关键,这300分最能拉开层次。
例如,专业课考试中,分值最低的一道名词解释一般也有4分或者更多,而其他专业课大题更是动辄十几分,甚至几十分,所以在时间分配上自然也应该适当地向专业课倾斜。
根据我们的经验,专业课的复习应该以四轮复习为最佳,所以考生在备考的时候有必要结合下面的内容合理地安排自己的时间:第一轮复习:每年的2月—8月底这段时间是整个专业复习的黄金时间,因为在复习过程遇到不懂的难题可以尽早地寻求帮助得到解决。
这半年的时间相对来说也是整个专业复习压力最小、最清闲的时段。
考生不必要在这个时期就开始紧张。
很多考生认为这个时间开始复习有些过早,但是只有早准备才能在最后时刻不会因为时间不够而手忙脚乱。
对于跨专业的考生来说,时间安排上更是应当尽早。
完全可以超越这里提到的复习时间,例如从上一年的10月份就开始。
一般来说,第一轮复习的重点就是熟悉专业课的基本理论知识,多看看教材和历年试题。
只有自己有了阅读体验,才能真正有自己的想法,才能有那种很踏实的感觉。
暑假期间,在准备公共课或者上辅导班的同时,继续学习专业课教材,扩大知识量。
复习的尺度上,主要是将专业课教材精读两遍以上,这里精读的速度不宜太快,否则会有遗漏,一般每天弄懂两到三个问题为宜。
由于这段时间较长,考生完全可以把专业问题都吃透。
事实上,一本专业课的书,并非所有的东西都能够作为考试内容,但是重要的内容则会不厌其烦地在不同年份的考卷中变换着面孔出现。
所以,考生在第一遍精读的时候就需要把这些能够成为考题的东西挖掘出来,整理成问答的形式。
第二轮复习:每年的9月—12月中旬这个时段属于专业课的加固阶段。
第一轮复习后总会有许多问题沉淀下来,这时最好能够一一解决,以防后患。
对于考生来说,这4个月是专业知识急剧累积的阶段,也是最为繁忙劳累的时候。
在专业课复习上,这段时间应该主要看近年的学术期刊以及一些重要的学术专著,边看书边做读书笔记,并整理以前的听课笔记。
一项这是十分重要的工作,因为复习的重点会往公共课上倾斜,专业课复习所占的时间也会缩短。
此时需要注意本年度涉及所考专业的热点问题。
在复习的尺度上,应该逐渐抛开书本,将书本中的知识点用自己的语言写出来,整理成精练的笔记。
然后看自己的笔记并形成自己的东西,因为考试是需要用笔来表达的。
所以,把第一次精读过后的那些重点问题用答卷的方式写一遍,效果是十分突出的。
再根据本专业的情况,翻查其他的参考用书,将新的知识点补上。
一般来说,专业课不可能只涉及一两本书,不排除出现一些超越范围的考题。
因此,可以根据考过的同学的建议去精读其他的参考书,把重要的内容补充上去。
第三轮复习:12月中旬—考前一周这个时候的专业课复习主要是认真看第一轮和第二轮复习时积累下来的读书笔记和听课笔记,不断加深印象,试着自己给自己出题并且结合本年度的热点问题试图去猜一下专业考题,并想想该怎么答,训练一下解题思路和技巧。
复习的尺度方面,则是查阅本年度该专业最新的热点问题以及报考导师目前研究的主要课题等,把这些补充上去,整个的复习笔记就比较完整了。
在补充和扩展的过程中,查询网站、期刊等都是很好的手段。
另外,因为考试临近,考生应该注意调节自己的专业兴奋程度,积极地和考研盟友针对某些问题进行辩论,汲取对方的复习心得。
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查缺补漏和深化理解。
第四轮复习:考前一周—考前一天如果这个时候还有很多问题依然得不到解决,那么就不要再费心血去搜集答案了。
这是一个博弈的阶段,把自己熟悉的问题尽量把握好才是关键。
这里突出强调的就是要学会调整心态,准备应考,让自己找到考试的感觉。
这段时间,主要是默默地体会所有的知识要点和热点问题,把心态和作息时间调整到最佳,保证考场中的理想发挥。
最主要的策略——历年试题、笔记、热点问题考研不同于其他的考试,它有着独特的考试形式和内容,因此复习也应该有相应的方法和节奏。
认真研究历年试题,分析出题方向和特点,这是专业课备考的关键。
这里强调两点:一是分析试题这项工作要提早,因为这对你看各种考研书籍和资料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另外不仅要思考,还要动笔,要认认真真把每一道考研题落实到字面上,你会发现很多原来没有想到过的东西。
同时,这种训练可以避免真正考试时因时间仓促和心理压力带来的表达上的不成熟。
有些学校的部分专业没有指定的参考书目,这样真题就更为重要了。
真题不是拿来做完了事的,要从命题人的角度、命题者的思路去推测出题偏好,推测这个院系的教学风格。
考生复习时,每复习一遍或每过一段时间,就应该拿出真题研究一下,结合年内的行业热点(无论是文科还是理科,其核心期刊总会反映年度热点问题)和近期理论界的研究争论焦点进行分析。
事实证明,考生对专业真题的钻研确实可以让考生猜到那么几十分的题目。
专业课的真题,要训练对分析题的解答,把自己的答案切切实实写在纸上,不要打腹稿(这样有时候感觉自己给分点都答到了,实际上却相差很远),再反复对照自己和参考答案(如果有的话)的差别,分析答题角度,揣摩命题人意图,并用同一道题在相隔一定时间后反复训练,慢慢完善自己此类题型的解答方法。
历年题是专业课的关键,而融会贯通则是关键中的关键。
考研的专业课考题大体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认知性质的考题,另一种是理解与应用型的,而且以后一种居多。
因此,同学们在复习时绝不能死记硬背条条框框,而应该看清条条框框背后所包含的东西,并且加以灵活运用。
在复习时,首先要把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弄懂,然后要把它们串起来,多角度、多层次地进行思维和理解。
由于专业的各门功课之间有着内在的相关性,如果能够做到融会贯通,无论对于理解还是记忆,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考生完全可以根据历年的考题,在专业课本中划出历年涉及的重点,有针对性、有侧重点地进行复习。
针对笔记、真题以及热点问题,下面的提纲可能会比较快速地让考生朋友掌握以上的内容:1专业课笔记一般来说,大部分高校的专业课都是不开设专业课辅导班的,这一点在05年的招生简章中再次明确。
因此对于外校考生,尤其是外地区考生,也就是那些几乎不可能来某高校听课的考生,专业课笔记尤为重要。
可以说,笔记是对指定参考书最好的补充。
如果条件允许,这个法宝一定要志在必得。
在具体操作上,应先复习书本,后复习笔记,再结合笔记来充实参考书。
笔记的搜集方法,一般来说,有的专业比较热门,可以在市面上买到它的出版物;有的专业笔记在网上也可能搜集到,这需要考生多花一些时间;还有的专业由于相对冷门,那么考生就需要和该专业的同学建立联系,想办法把笔记弄到手。
2专业课历年真题真题是以前的考试题,是专业课的第一手资料,它更是法宝中的法宝。
对于真题,不能只满足于看上去会做,而是应该去整体分析,分析其中的出题规律和出题范围。
万事万物,必有规律可循,试题也不例外。
因此要尽量去弄到更多的试题,最好能够搜集全最近五年的实考题。
经过严密地分析和研究,以下规律浮出水面:1.五年之内,论述题一般不会重复,这是出题人出题的主体思路;2.简答题三年之内不会重复,三年之外很有可能重复,毕竟专业考试的出题范围有限,考生可以结合前面讨论的复习方法来比较和分析;3.名词解释题三年之外必有重复,有些更是经常考到,成为常考点,多多留意;4.密切关注常考点和不考点(五年之内没有考过的点),这两个点都极可能是下次考试的重点,这也是前面所提及的。
3热点问题和热点论文试题一般由专业课的导师出,至少有部分由导师出(其他可能由题库抽取)。
一般来说,某专业课的学术领导人,在出题的时候往往会把自己目前正在研究的课题放到考试中去,这已经成为一个非常公开的秘密。
如果事先未读过相关的论文,其后果可想而知。
因此对于导师的论文,特别是该专业的学术带头人的文章,一定要在复习专业课的基础上细心研读。
结语总之,从心理到实战,考研对每一个选择它的人都赋予了公平的起点和特别的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