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微信朋友圈的分析

合集下载

朋友圈文案模板角度分析

朋友圈文案模板角度分析

朋友圈文案模板角度分析
1. 温馨分享:跟朋友圈分享你最近的生活点滴,让朋友们更了解你的日常。

2. 旅行体验:描述你最近的旅行经历,分享美景和有趣的事情,让朋友们一起感受旅行的快乐。

3. 美食推荐:介绍你最近发现的美食,包括店铺、菜品和口感,引起朋友们的食欲。

4. 书籍推荐:分享你读过的好书,并简短评价,为你的朋友们提供阅读的灵感。

5. 爱好展示:展示你的爱好,如绘画、摄影、手工等,让朋友们欣赏你的才艺。

6. 心情抒发:用文字记录你的情感、想法或人生感悟,传达你的情绪给朋友们。

7. 动物萌照:分享你家宠物或在公园遇到的可爱动物照片,给大家带来一份快乐。

8. 健身分享:记录你每天的健身成果,分享健身经验和饮食习惯,激励朋友们一起健康生活。

9. 励志鸡汤:分享一些正能量的励志语句,鼓舞朋友们前行。

10. 活动邀约:发起约饭、约聚会或参加公益活动的邀约,为朋友们提供有趣的社交机会。

11. 转发有趣新闻:转发一些有趣的新闻、段子或趣闻,增加大家的阅读兴趣和娱乐。

12. 感恩分享:表达对朋友的感激之情,回顾美好的回忆,并展望未来的美好。

13. 家居装饰:分享你家的装修设计和小装饰灵感,给朋友们带来居家的美好感觉。

14. 电影推荐:推荐你最近看过的好电影,并分享你的观后感,引起朋友们的共
鸣。

15. 儿童趣事:分享你与小孩相处的有趣瞬间,或者分享一些有趣的儿童故事和游戏。

16. 纪念日回顾:分享你与朋友的友谊故事,并回顾你们一起度过的美好时光。

微信朋友圈营销策略与效果分析

微信朋友圈营销策略与效果分析

微信朋友圈营销策略与效果分析微信朋友圈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仅是与朋友互动的平台,也是商家进行推广和营销的重要工具。

然而,微信朋友圈的营销策略和效果具体如何呢?本文将从个人和商家的角度展开分析,探讨微信朋友圈营销策略与效果。

一、个人在微信朋友圈上的营销策略对于个人而言,微信朋友圈的营销策略可以帮助他们扩大人脉圈,提供优质内容,增加个人影响力。

个人可以通过发布有价值的内容吸引关注,如旅游经历、美食分享、心得体会等,通过这些内容展示自己的优势和独特性,从而吸引更多的关注和赞赏。

二、商家在微信朋友圈上的营销策略对于商家而言,微信朋友圈是一个广告宣传的重要平台。

商家可以在朋友圈里发布产品信息、促销活动等内容,吸引用户的关注和购买意愿。

此外,商家还可以通过与粉丝互动、提供优惠券等方式增加用户的参与度和忠诚度。

三、微信朋友圈的内容策略无论是个人还是商家,在微信朋友圈上发布的内容需要具有吸引力和独特性。

内容可以是生活趣事、行业动态、经验分享等,关键是要符合读者的兴趣和需求。

此外,发布内容的频率也需要把握好,不宜过于频繁或间隔过长,既要保持新鲜感又不会让用户感到厌倦。

四、微信朋友圈的互动策略互动是微信朋友圈营销的重要手段之一。

对于个人来说,可以通过评论、点赞、转发等方式积极参与他人的朋友圈,与他人进行交流和互动,增进彼此间的关系。

对于商家来说,可以组织各类互动活动,如抽奖、评选等,吸引用户的参与,提高用户粘性。

五、微信朋友圈广告营销的效果分析微信朋友圈作为一种广告营销形式,其效果也需要进行分析和评估。

通过数据分析工具,可以统计并评估广告的曝光率、点击率、互动率等指标,从而了解广告的受众群体和关注度。

此外,还可以通过用户反馈、线下销售数据等方式评估广告的实际效果。

六、微信朋友圈营销策略的优势与传统的广告宣传方式相比,微信朋友圈具有许多独特的优势。

首先,微信朋友圈可以实现精准定向,根据用户的兴趣和需求进行推送,提高广告的准确度。

微信朋友圈用户行为模式挖掘与分析

微信朋友圈用户行为模式挖掘与分析

微信朋友圈用户行为模式挖掘与分析微信朋友圈是中国最大的社交媒体平台之一,拥有数亿的用户。

用户在朋友圈中发布各种类型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视频等,与朋友分享自己的生活经历、感受和思考。

这些内容反映了用户的兴趣、情感和行为模式,对于了解和分析用户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挖掘和分析微信朋友圈用户的行为模式,以获取有价值的信息。

首先,我们可以从用户的发文频率和时间分布来揭示用户的行为习惯。

通过统计用户的发文频率,我们可以了解用户在朋友圈中活跃的程度。

某些用户可能每天都发布多篇内容,而另一些用户可能仅偶尔发布一篇。

此外,我们还可以观察用户发文的时间分布,以了解用户在一天中的活跃时间段。

例如,一些用户可能更愿意在早晨或晚上发布内容,而另一些用户则可能在工作时间或休息时间内更活跃。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洞察用户的行为规律和偏好。

其次,我们可以通过内容类型和关键词分析来了解用户的兴趣和热点。

用户在朋友圈中发布的内容类型多种多样,包括文字、图片、视频、链接等。

通过分析用户发布的不同类型的内容,我们可以了解用户对不同媒体形式的偏好,并从中挖掘出用户的行为模式。

此外,通过分析用户的关键词,我们可以了解用户感兴趣的话题和关注的热点。

例如,如果一个用户经常发布与旅行相关的内容,并使用了旅行、旅游等关键词,我们可以推断该用户对旅行话题有较大兴趣。

这些分析结果可以帮助企业和机构更好地了解用户需求,进行定向推送和广告推广。

第三,我们可以通过用户的互动行为来了解用户的社交活跃度和影响力。

用户在朋友圈中可以进行点赞、评论、转发等互动行为,通过分析用户的互动数据,我们可以了解用户在社交网络中的活跃度和影响力。

例如,一个用户经常受到其他用户的点赞、评论和转发,就可以认为该用户在社交网络中具有较高的影响力。

此外,通过对用户互动行为的分析,我们还可以了解用户的社交圈子和好友关系,进一步了解用户的社交行为和行为模式。

最后,我们还可以通过用户的地理位置和时间线分析用户行为模式。

微信朋友圈的利弊分析

微信朋友圈的利弊分析

微信朋友圈的利弊分析微信朋友圈是中国最流行的社交媒体之一。

人们可以在微信朋友圈上发布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的信息,与自己的朋友圈子进行互动。

在近年来,微信朋友圈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不仅在生活中,更是在商业领域大放异彩。

然而,微信朋友圈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下面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微信朋友圈的利弊进行分析。

一、微信朋友圈的优点1.便利微信朋友圈的一个显著优点就是便利。

用户可以通过简单的手势和点击发布和浏览朋友圈内容,无需像传统社交网站一样需要登录账户、查找好友等等繁琐步骤。

此外,图片和视频等多媒体资料的上传和分享也极其方便,丰富了用户的社交圈。

2.及时性微信朋友圈与时俱进。

用户发布内容时,可以立即在好友的朋友圈上看到。

将自己的最新状态及时分享给身边朋友,更容易相互了解,拓宽交际范围。

3.互动性微信朋友圈的另一个优点是其互动性。

友谊由于分享而变得更紧密,好友们之间可以在朋友圈互相评论和点赞,从而加强交流和互动,增进彼此间的感情。

二、微信朋友圈的缺点1.谎言和谣言的传播微信朋友圈的自由度非常高,而有些人为了虚荣或者其他目的,不惜编造假消息。

这些虚假信息有时能够扰乱社会秩序,损害公共利益,给公共安全带来威胁。

2.侵犯隐私微信朋友圈有可能存在侵犯隐私的问题。

在朋友圈上分享私密照片、个人信息或者疑似他人隐私等,都需要考虑潜在风险。

如果这些信息被不法分子利用,将影响个人权益并带来其他问题。

3.沉迷问题微信朋友圈中的虚伪信息,往往会使人们过多关注网络等虚幻的事物,引发沉迷的问题。

例如痴迷于虚拟世界,无法自拔的网络游戏等等,这类现象已然普遍存在,而微信朋友圈又成为了这些现象的助长者之一。

三、结论微信朋友圈在很多方面都有其独特的优势。

它不仅方便快捷,而且能够及时分享生活,增进与友谊的互动。

但是它也存在一些缺陷,如虚假信息、隐私泄露和沉迷问题等。

在利用微信朋友圈时,我们需要明智地选择信息来源,谨防网络陷阱,从而更好地享受微信这一社交媒体所带来的好处。

心理学角度分析朋友圈(全)

心理学角度分析朋友圈(全)
33
四.迎合什么掩饰什么 小M上司安排她假期出差,明明心里恨得要死,还在朋友 圈发信“好期待啊!”。
34
微信头像心理学
1、用没太刻意选择过的生活照作头像 这类人对自己的接纳度比较高,对外貌也比较有自信, 不一定长得好看,但是能接纳自己的本来面目。内心没 藏太多秘密,也没做过什么见不得人的事儿,在网络世 界和现实世界中差别不大。
27
第3种猜测 Po 主破天荒拍了一张美炸了的身份证照、护照照片、驾照 照片、公交卡照片……反正还是想发自拍,但是又不想暴露 个人信息(最重要的当然是不能暴露年龄!),所以出生 年份那四个数字是一定要抹去的。
28
8、九宫格里一定有白色
29
第1种猜测 把朋友圈当作自己的摄影作品集,这样有设计感的图片布 局才应该是朋友圈美学的极致。
14
4、万友圈
“万能的朋友圈”的简称,当你猝不及防在朋友圈看到以 这三个字开头的图文,最好别上去凑热闹。一般需要动用 Po主整个朋友圈的力量才能解决的事儿,一定是几十亿的 大项目,你就别掺和了。
15
第1种猜测 人能不能找到,这件事能不能办成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让 朋友们知道 po 主在做一个怎样轰动的大项目。对了, Po 主最后一定会统一回复:感谢大家的帮忙。
9、用儿女照片作头像 如果用小Baby的照片,大多是初为人母,难掩内心的幸福 与喜悦。如果孩子都7、8岁以上了,还把孩子长大的照片 当头像,通常是把孩子当成了人生唯一的成就和指望。
10、用俊男美女照片作头像 这种人的心理年龄普遍偏小,虽然为人很热情,但是理智 较为缺乏,情绪容易大起大落。
38
11、用伟人照片作头像 这种人其实并不像他们希望给人的感觉那样,有伟人的豪 情万丈,很有担当,事业做得很大。他们只是倾慕这样的 伟人,而他们本身一般做事情是比较中规中矩、墨守成规 的,喜欢效仿他人,有点不敢冒险。

朋友圈的好与坏

朋友圈的好与坏

朋友圈的好与坏朋友圈是指在社交媒体平台上,用户可以通过发布文字、图片、视频等内容与好友分享生活动态、观点和情感的功能。

自推出以来,朋友圈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既带来了便利和娱乐,也催生了一系列问题。

本文将探讨朋友圈的好与坏,并就此进行分析和评价。

一、朋友圈的好处1. 促进交流与沟通朋友圈为朋友之间提供了一个便捷的交流渠道。

通过发布和浏览朋友圈内容,人们可以随时随地了解朋友们的近况和动态,同时也能够方便地与朋友们进行互动和交流。

无论是生活琐事、工作成就还是心情抒发,朋友圈都可以成为信息传递和交流的桥梁,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2. 分享精彩瞬间朋友圈可以记录生活中的各种美好瞬间。

无论是旅游经历、美食探索还是个人成就,用户可以通过朋友圈的形式与朋友们分享这些精彩瞬间。

这不仅增进了朋友之间的情感连结,也为用户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

朋友圈成为了记录和分享美好回忆的珍贵工具,丰富和充实了人们的生活。

3. 探索新知识和信息在朋友圈中,用户可以浏览朋友们分享的各类信息和知识。

这包括但不限于新闻资讯、健康知识、时尚潮流等。

朋友圈的多样内容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视野和认知,有助于拓宽知识面和增强社会意识。

通过阅读和讨论,人们可以相互启发,共同成长。

二、朋友圈的弊端1. 信息过载和碎片化随着社交媒体的广泛应用,朋友圈中的信息源源不断涌现,不少用户被大量琐碎内容所包围。

此外,朋友圈中的信息往往是断断续续、零散的,用户要获取完整的信息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

信息过载和碎片化问题使得用户的阅读体验受到影响,也增加了信息获取的难度。

2. 群体焦虑和社交压力朋友圈的存在使得人们更容易对比自己的生活和他人的生活。

不少用户会因为看到别人的精彩瞬间而产生焦虑和不满足的情绪,甚至过度追求别人认可的目标。

社交媒体上的虚假现象也增加了社交压力,使得人们为了在朋友圈上表现得更好而不断努力,这对个人的心理健康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3. 隐私泄露和信息安全在朋友圈中,用户通常会分享自己的一些个人生活和隐私,但这也同时增加了个人信息泄露和隐私侵犯的风险。

微信朋友圈营销数据分析

微信朋友圈营销数据分析

微信朋友圈营销数据分析目录一、内容简述 (2)1.1 背景介绍 (3)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3)1.3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4)二、微信朋友圈营销概述 (5)2.1 微信朋友圈定义及特点 (7)2.2 微信朋友圈营销概念 (9)2.3 微信朋友圈营销优势 (10)三、微信朋友圈用户分析 (11)3.1 用户画像 (13)3.2 用户行为特征 (14)3.3 用户需求分析 (15)四、微信朋友圈营销效果评估 (16)4.1 营销效果评价指标 (17)4.2 营销效果影响因素 (18)4.3 营销效果案例分析 (19)五、微信朋友圈广告投放分析 (20)5.1 广告类型 (21)5.2 广告投放策略 (23)5.3 广告效果评估 (24)六、微信朋友圈营销策略建议 (25)6.1 制定有针对性的营销策略 (27)6.2 提高内容质量与互动性 (28)6.3 关注用户需求与反馈 (29)七、结论与展望 (30)7.1 研究结论 (32)7.2 研究不足与局限 (33)7.3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35)一、内容简述随着社交媒体的普及,微信朋友圈作为个人品牌展示和营销的重要平台,其数据表现日益受到关注。

本文档旨在深入分析微信朋友圈营销的数据,通过挖掘用户行为、内容传播、互动效果等多维度数据,为企业和个人品牌提供精准的营销策略建议。

在内容方面,我们将重点关注朋友圈广告投放效果、内容传播效果以及用户互动情况。

通过对广告投放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广告的曝光度、点击率以及转化率等指标,从而评估广告投放的效果。

我们还将对朋友圈内的热门话题、热点内容进行深入挖掘,以揭示用户兴趣点和关注焦点。

在用户互动方面,我们将关注点赞、评论、分享等行为的数据表现。

这些行为不仅反映了用户对内容的认可程度,也是衡量营销活动成功与否的重要指标。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及时发现用户的反馈和需求,以便调整和优化营销策略。

我们还将结合行业趋势和市场环境,对微信朋友圈营销的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微信朋友圈案例分析

微信朋友圈案例分析

引言概述:朋友圈作为中国最大的社交媒体平台之一,已经成为许多人分享生活、交流观点和宣传产品的主要途径。

本文将通过分析不同的朋友圈案例,探讨其在个人以及商业领域中的实际应用和影响。

正文内容:一、个人朋友圈的案例分析1.领导力的展现:在朋友圈上,个人可以通过分享成功经历、帮助他人等方式展现自己的领导力特质。

例如,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可以分享自己的创业心得和管理经验,以激励他人。

2.个人品牌塑造:朋友圈可以成为个人塑造品牌形象的有效工具。

个人可以通过分享专业知识、优秀成果和独特见解来塑造自己在某个领域的专家形象。

通过在朋友圈上展示自己的专业能力,个人可以吸引更多的关注和机会。

3.社交影响力的扩大:通过朋友圈,个人可以与更多的人建立联系和交流。

可以通过分享有趣的观点和照片来吸引更多的关注和互动。

这些互动可以进一步扩大个人的社交影响力,促进更多的合作和交流。

4.个人隐私权保护:朋友圈也带来了一些个人隐私权保护的问题。

个人需要谨慎选择分享的内容,避免泄露个人敏感信息。

同时,朋友圈的推送算法也需要更好地保护用户的隐私权,避免过度曝光和个人信息被滥用。

5.广告和商业推广的挑战:朋友圈的广告和商业推广也带来了一些挑战。

个人需要谨慎选择合作伙伴和推广内容,避免向用户传递低质量的广告信息。

同时,平台方也需要更好地管理广告和商业推广,保持用户体验的高质量。

二、商业朋友圈的案例分析1.品牌推广和宣传:朋友圈可以被商业企业用来推广和宣传其产品和品牌。

通过发布优质内容、与消费者互动和转发用户的正面评价,企业可以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2.产品试用和推荐:通过朋友圈,商业企业可以邀请一些有影响力的用户试用产品,并在朋友圈中进行推荐。

这种方式能够有效地提高产品的信誉度和用户的购买意愿。

3.社交电商的发展:朋友圈与电商结合的发展也为商业企业提供了新的机遇。

通过在朋友圈中销售产品,企业可以更直接地与消费者互动,提供个性化的购物体验和售后服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信朋友圈中的“自我”呈现南京师范大学孙国文摘要:微信朋友圈的建构是以熟识的好友建构起来,个体在朋友圈中的自我呈现变得安全可靠。

个体的自我呈现是通过朋友圈的基本功能发布信息和互动的,在该过程中,个体的情绪化体验方式所展现的“自我”形象与当时的情景规范有着密切的联系,在研究个体自我呈现时需要就个体内在世界的“本我”和外在世界的“自我”乃至超情绪世界的“超我”进行甄别分析。

关键词:微信朋友圈;自我呈现;人格解构一、问题的提出互联网时代,各种社交媒体和应用平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自2012年腾讯公司推出了微信应用平台以来,历经短短三年时间,微信用户量剧增。

截至2014年第二季末,微信总用户数是6亿,国内用户5亿,海外1亿。

微信4.0版推出了“朋友圈”这一主打功能更是受到欢迎。

有数据显示,分享生活的点点滴滴,27.5%的人选择微信朋友圈,17.5%的人选择电话和短信,16.3%的人选择QQ空间。

①这表明朋友圈在分享和发布信息方面有着独特的吸引力,已成为人们展现自我的首选。

随着微信用数量的增加,微信朋友圈的影响力越来越来,这也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

在CNKI中用关键词查询“微信朋友圈”,仅显示3条结果;用篇名查找,2012年有1条,2013年有3条,2014年有29条;用主题查找,2012年有2条结果,2013年有13条,2014年有55条。

笔者通过浏览这些文章的摘要和关键词,发现对于微信朋友圈的研究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微信朋友圈的概况研究,如汤娜、魏宝涛在《传播学视角下微信朋友圈“点赞”行为研究》中指出了微信朋友圈的理念、内容及界面设置等②;二是从网络视角来研究微信朋友圈,如刘冠华从社会网络理论阐述了朋友圈的特色和其人际关系网建构意义③;三是从经济学角度来研究微信朋友圈,如杨柳、李思维在《微信朋友圈现象之微营销》中详细的阐述了微信朋友圈的经济价值和功能④;四是从传播学的角度对微信信息传播对生活的影响,如李冰洁从微信朋友圈信息传播对情感的影响⑤。

事实上,微信朋友圈是用户个体自我表达和自我呈现的一种渠道,微信朋友圈的“圈”是①数据来源于新浪调查[EB/BO]/result/83524.html②汤娜,魏宝涛.传播学视角下微信朋友圈“点赞”行为研究[J].新闻传播,2014(04):214.③刘冠华.从社会网络理论视角解读微信朋友圈[J].新闻采编,2013(04):47.④杨柳,李思维.微信朋友圈现象之微营销[J].中国传媒科技,2014(03):8.⑤李冰洁.熟人中的孤寂,陌生人中的狂欢:以微信为例谈移动媒体时代的情感寄托[J].新闻知识,2014(01):95.以“己”为中心的社会关系网络,“差序格局”式的向圈外延伸着交往的距离,展示关系的密切程度。

个体在朋友圈的表达是对生活的一种展现方式,是个体心理情绪的集中反映。

因而研究朋友圈不可忽视对“圈”中的主体心理研究。

截至目前,关于微信朋友圈的心理学研究的文章不足10篇,可谓凤毛麟角,这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很大的研究空间和研究价值。

二、微信朋友圈的概况朋友圈是指在微信上通过一些渠道认识的朋友形成的一个圈子。

微信朋友圈通过分享日常生活中的各种见闻趣事,用文字记录各种生活状态来表达情感和态度一种社交互动平台。

有数据显示,人们通过朋友圈分享的主要内容为:心情(19.6%)、照片(18.7%)、生活点滴(15.9%)、美食(10.3%)、阅读分享(10.3%)、旅行(9.3%)、音乐分享(7.5%)、视频分享(3.7%)、其他(4.7%)。

①微信中的联系人73.3%是朋友,20.0%是同学、老师,6.7%是家人亲戚。

②微信朋友圈是以发照片为主、配发文字为辅,具有容易操作、私密性强、安全性强等特点③。

用户可以通过微信传输终端查看好友状态,也可以跟好友即时分享。

微信的朋友圈功能使一个用户可以以设置多个朋友圈,也可以加入多个朋友圈。

用户在朋友圈内可以很方便地进行信息分享,同时对不是好友的用户还做了适当的信息屏蔽,能够实现自我隐私保护。

在朋友动态下设置了“赞”和“评论”两项,如果三方没有形成好友圈,其中一方将无法获取另一方的状态信息。

微信朋友圈的结构形式类似于德勒兹所描述的“块茎说”,它是以个人为中心向外“生成”的社会关系网络。

从宏观的角度俯视微信朋友圈的网络,可以看到它没有中轴,没有统一源点,也没有固定的生长取向,而是一个多产的、无序的、多样化的生长系统。

④在该系统中,个体所呈现的自我首先是以“己”发出的,再以“圈”的形式向更远处延展。

由此,微信朋友圈在个体的自我表达中具有多维性,其能够承载的表现力与个体展示内心世界是契合的。

三、朋友圈中“自我”呈现何以可能微信朋友圈的自我呈现的可能是基于朋友圈这个平台,个体可以自由表达,抒发情感,进行互动。

这种基于个体中心的自我展示平台需建立在两个前提下:①数据来源于新浪调查[EB/OL]/result/83524.html②数据来源于新浪调查[EB/OL]/result/84682.html③刘冠华.从社会网络理论视角解读微信朋友圈[J].新闻采编,2013(04):47.④陈永国.德勒兹思想要略[J].外国文学, 2004( 4) :28.一是微信朋友圈中的成员的可靠性;二是朋友圈功能的简化和易操作性。

微信中的好友来源主要有两种,一是通过QQ好友直接添加,另一种是通过手机通讯录添加。

QQ好友基本是熟人圈子,手机通讯录是个体的强社交关系圈子。

通过这两种方式添加好友构成“圈子”能够有效控制成员结构,在源头上保证了个体圈子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此外,从微信用户的真实信息显示来看,65.8%的用户使用真实姓名,35.34%的用户使用真实头像,仅有15.14%的用户在微信中不使用真实资料。

①这充分说明了微信是基于熟人关系建立起来的强关系社交机制,具有聚合性强、关系紧密、互动频繁、用户活跃度高的特点。

用户之间的社会交往是现实世界的社交的移动化,维系用户关系的是基于现实情感关系的亲缘关系、同学关系、同事关系等。

学术界曾有人提出人际关系圈模型,分别用六种不同的颜色的圆环来构成同心圆图案,每一圈都用不同的颜色来表示人际交往中特定的行为和亲密程度②(见图1)。

图1 人际圈模型图③从圆心紫色圈到圆外围的递变,展示了以己为中心的人际关系递变过程,中心到边缘的疏离过程反映的是个体人际交往的情感亲疏递变过程,越靠近中心,情感关系越牢靠。

紫色、蓝色、绿色圈代表着好友圈,黄色圈代表着熟识但没有深入情感交流的熟人圈,橙色、红色圈代表与中心关系不大的陌生圈。

微信朋友圈的的成员联结是建立在彼此熟识认可的基础上,有一定情感基础的。

在亲近的社会关系网络中,社会成员会减少戒备心理,趋向于相信“圈子”是安全的,也更乐于在该圈子中展现自我。

因而个体在亲密关系圈子中的自我呈现成为可能,它排除了陌生人这个“安全隐患”。

①:微信用户行为特征调查分析(2013)[EB/OL]/data/2013-04-26/1292733.shtml②兰继军,田芳,王颖.人际圈理论在智力落后儿童性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中国特殊教育,2006(06):26—31.③Marcelo Tarmannder.Sexual education for people with special needs.Jerusalem:MASHA V International Seminar,2005,(2).微信朋友圈自我呈现的第二个前提是朋友圈功能的简化和易操作性。

微信朋友圈是对QQ空间的一种简化,着重于分享以及抒发感受,少了纷繁复杂的各种附加功能,如QQ空间里的各种应用和游戏,这就使得朋友圈的功能更加清晰,是对当前网络信息爆炸的一个解脱。

此外微信朋友圈设置了易操作的快捷键。

在朋友圈中分享链接均是一键式的,当用户看到想分享的直接分享即可,而无需进入其他板块。

微信朋友圈简化易操作达到了非常好的信息传播和个体展示自我的功效。

传播学家施拉姆的信息选择或然公式指出:选择的或然率=报偿的保证/费力的程度①,其中“报偿的保证”即是传播内容满足选择者需要的程度,而费力情况则是指信息内容以及使用途径的难易程度。

从以上公式中我们可以看出,在面临相同的信息传播介质时,具有简单操作界面的平台费力程度更低,比较优势明显,传播效率更高,更受用户欢迎。

个体基于简单易操作的朋友圈界面设置,一定程度对于随时随地呈现自我状态具有极大的帮助。

四、微信朋友圈的自我呈现方式:“自我”人格分析(一)自我呈现的理论前提美国心理学家Turkle认为,人之自我本质上表现为多重性,线上自我是多重自我的部分,与线下自我密切关联,并且相互交织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她甚至认为,现实生活也只不过是另一扇“窗户”而已。

②根据Turkle的观点,个体正是基于一扇开放式的安全“窗户”在朋友圈进行自我呈现,对自我进行多重建构。

心理学关于“自我”的划分多种多样。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将自我分为四类:(1)“物质我”,它包括身体、衣着、房屋、家庭和财产;(2)“精神我”,即心理的能力和爱好;(3)“社会我”,即个人在其所处环境中得到的公认,由于一个人不可能总处于同样的环境里,因此,当他处在与他相关联的不同群体中时,他就会拥有不同的社会我;(4)“纯粹的我”或“抽象我”。

③弗洛伊德将人格结构分为本我、自我、超我三个层次(见图2)。

“本我”是原始的与生俱来的潜意识部分,蕴藏人性中接近生物本能的生理需求;“自我”代表的是理性与机智,由外部世界经验得来;“超我”则由社会规范、伦理道德、价值观念等演化而生,它形成的是人被社会化了的结果。

“本我”和“超我”是相对立的,它们通过“自我”的调节来实现均衡,于是“本我”一直被自我和超我压抑,个体在社会中的①威尔伯·施拉姆著,陈亮等译.传播学概论[M].新华出版社,1984:114.②Turkle,S.Alone together.Why we expect more from technology and less from each other[C].New York:Basic Books,2012.③贾春增.外国社会学史(修订本)[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316.行动的真实想法和需求往往不一定受重视就是“本我”被压抑的反映。

图2. 弗洛伊德人格结构图米德认为,自我是对社会客观现实的内化和主观解释,自我概念是在社会互动中产生的。

自我作为它自己的一个客体,它实质上是一种社会结构,产生于人的社会经历。

自我存在于自我观察、反省的活动之中。

语言是展示自我形态的最确切方式。

米德将“自我”人格进行了简化,分为“主我”和“客我”。

“主我”是人的本能冲动,未经经过社会化的、自然形成的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