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

合集下载

2.1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测定误差分析

2.1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测定误差分析

2.1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测定误差分析《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误差分析在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测定实验中可以观察到,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______,放出大量热;打开弹簧夹后,烧杯中的水沿导气管进入集气瓶中,至约占集气瓶内空间的____。

红磷燃烧后生成固体________,使集气瓶中空气的压强变小,小于外界大气压。

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

通过实验得知,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1/5。

实验时,燃烧匙里要盛入_____的红磷,红磷过量,足以使集气瓶中的氧气反应完,使测得氧气的体积更接近空气中氧气的实际体积。

这个实验还可推论出_____不能支持燃烧;集气瓶内水面上升一定高度后,不能继续上升,可以说明氮气_______溶于水。

1 在这个实验中,为什么有时气体减少的体积小于1/5呢?导致结果偏低的原因可能有:(1)红磷的量不足;(2)瓶内氧气没有耗尽;(3)装置漏气(如塞子未塞紧、燃烧匙与橡皮塞之间有缝隙等),使外界空气进入瓶内;(4)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使进入瓶内的水的体积减少。

2 该实验中有时气体减少的体积大于1/5,又是为什么呢?原因可能是:(1)点燃红磷后,插入燃烧匙时,瓶塞子塞得太慢,使得瓶中空气受热膨胀,部分空气溢出。

(2)实验开始时,没有夹或没夹紧止水夹。

针对此实验可以展开如下拓展。

例题1:将足量的下列物质分别放在燃烧匙上点燃(或灼烧),分别放入四只如图所示装置的广口瓶中,立即塞紧橡皮塞,反应结束待冷却后,打开止水夹,导管中水柱上升最少的是放入哪种物质的装置?()A.铁粉B.磷C.木炭D.镁解析:铁粉、磷、镁在空气被点燃后,生成物通常呈固态,而木炭燃烧后,虽然消耗了氧气,但是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并且二氧化碳气体不能全部溶解于水,所以导管中水柱上升最少的是放木炭。

例题2:某班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

先用弹簧夹夹住乳胶管。

点燃红磷,伸入瓶中并塞上瓶塞。

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广口瓶内水面变化情况。

21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探究

21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探究

21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探究【知识点的认识】该探究是为了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并且是测定其中氧气的体积含量的。

最早是二百多年前,法国的化学家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通过实验得出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约占其体积的1/5的结论。

目前,人们已能用实验方法精确地测定空气里氧气大约占其体积的21%。

【命题方向】近几年来,对该考点的命题,主要是围绕教材中的用红磷燃烧消耗密闭容器中氧气的方法,来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的实验而进行的。

考查的内容常常有以下七点:1.仪器和药品的选用。

2.实验操作注意事项及其原因。

3.实验现象及其分析。

4.实验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

5.反推剩余气体(即氮气)的性质和用途。

6.空气的污染。

7.实验后瓶内液体的酸碱性等等。

中考的考试重点是其中的第2、3、4、5四个考点;题型主要是以实验探究的形式出现,当然有时还以选择题和填空题的形式出现。

【解题方法点拨】在解答这类题时,一般是不考虑空气中氧气和氮气之外的其它成分。

要理解该实验探究的原理如图所示,即利用红磷燃烧消耗空气里的氧气后,使瓶内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当打开弹簧夹时,在瓶内外压强差的作用下,水就会被压入瓶中,使液面大约上升至原来瓶内气体体积的1/5。

这样通过有形的水柱体的体积来暗示无形的氧气在瓶内空气里的体积,从而推算出空气里氧气的体积含量。

解答每个考点的方法点拨如下:1.仪器和药品的选用要注意两点:⑴仪器选用要恰当,填写其名称时不可有错别字;特别是燃烧匙中的匙经常被写错。

⑵药品选用时,要所选的药品能够在空气中燃烧,并且还不能有气体生成。

2.实验操作注意事项及其原因,要注意以下四点:⑴操作要规范、准确;例如,引燃红磷后一定要迅速地把塞子塞紧;否则,燃烧匙进入装置过程中装置内部分空气受热逸出,会使实验结果偏大,引起实验误差;还有可能会使白烟扩散到空气中,造成空气污染;等等。

⑵顺序要正确;例如,实验前在集气瓶中先装入少量水,然后将余下部分再划分为五等分,否则会使实验结果偏大,引起实验误差;再如,实验时一定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否则会引起实验误差或者造成实验失败;又如,实验时还要先用弹簧夹夹住橡皮管,否则,红磷燃烧时有部分空气从导管口逸出,引起实验误差偏大或者造成实验失败;还有,要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到室温后再打开,否则,可能使氮气仍然处于膨胀状态,导致实验结果偏小;等等。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探究与反思.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探究与反思.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探究与反思许小忠陈和祥一、为了提高用燃着的红磷伸入试剂瓶中密闭燃烧的方法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的准确性,学生们查阅了许多相关资料并做了大量的实验探究,在探究中他们发现除了要强调装置的气密性要好,红磷量要足,要冷却到室温后才能打开止水夹外,认为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选择的反应容器大小要适中(如选择250 mL左右的广口瓶);实验前调整燃烧匙伸入瓶中的位置时,应考虑伸到瓶内的中下部。

2.为了尽量减少瓶中空气受热膨胀在密闭前外逸,燃着红磷伸入试剂瓶中密闭的速度要快。

3.实验前先将夹止水夹的导管内注满水,然后再进行实验,确保打开止水夹后有足量的水流入瓶中。

4.瓶塞内的导管口不要对准燃烧匙,防止反应过程中密闭瓶内压强减小时橡胶导管在大气压的作用下发生形变,管内注满的水少量被压出流入瓶中正好滴在燃着的红磷上,使燃烧停止从而反应不充分。

5.当打开止水夹后将广口瓶内的导管口与瓶外烧杯内水位要齐平,使瓶内压强与瓶外大气压相等,有足量的水流入瓶中。

6.一旦第一次实验效果不理想要进行第二次实验时,应先向反应瓶内注满水排出瓶中第一次实验反应后的剩余气体,倒掉水后再进行第二次实验。

由于红磷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白烟为五氧化二磷, 它有毒性, 且有很强的吸水性, 它刺激粘膜,对皮肤有刺激和灼烧作用(组织脱水)。

因此,反应结束后最好在反应容器中的白烟全部消失后再打开。

此外,为了节省实验时间,实验前(最好1—2小时前)将实验所需的红磷从试剂瓶中取出放在滤纸上充分吸干其水分,这样实验时红磷易被点燃。

二、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改进针对用燃着的红磷伸入广口瓶中密闭燃烧的方法来测试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过程中易产生少量热空气外逸,影响到实验的科学性、准确性,我们引导学生对该实验进行了改进,让红磷(白磷)燃烧在全封闭的测气系统中进行。

1.实验装置如图2.操作方法和步骤:2.1 甲、乙为两个直径4cm左右,长20 cm左右的玻璃管,连接装置如图所示,并将它们分别固定在两个铁架台上,将甲玻璃管中水位调制在5 cm左右高并用红色橡皮筋做上记号。

如何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

如何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

如何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常用方法是使用氧气分析仪。

氧气分析仪是一种专门用于测量空气中氧气浓度的仪器,在医疗、环境保护、工业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一、传感器原理氧气分析仪的核心部分是氧气传感器,它采用了不同的物理或化学原理来测量氧气浓度。

常见的氧气传感器主要有以下几种:1.电化学氧气传感器:通过电化学反应来测量氧气浓度,其中最常用的是膜式氧气传感器。

它包含一个氧气透气膜和两个电极,当氧气透过膜进入传感器时,会引发电化学反应,产生电流信号,进而计算出氧气浓度。

2.闪光法氧气传感器:利用氧气对光线的吸收特性进行测量。

传感器内部包括一个发光二极管(LED)和一个光敏探头,通过测量光敏探头反射回来的光的强度变化,来计算氧气浓度。

3.催化型氧气传感器:利用催化剂对氧气的催化反应来测量氧气浓度。

传感器内部包含一个催化剂,当氧气通过传感器时,会引发催化反应,产生一定的电流信号,进而计算出氧气浓度。

二、氧气浓度测量步骤使用氧气分析仪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一般步骤如下:1.操作前准备:首先,将氧气分析仪接通电源,并进行预热。

一般来说,氧气分析仪需要预热一段时间,以达到稳定的测量状态。

2.校正:校正氧气分析仪是保证测量准确性的重要步骤。

校正根据不同的仪器有所不同,但一般需要使用标准氧气浓度气体进行校正。

通过校正,能够消除可能存在的传感器漂移或其他误差。

3.采样:将氧气分析仪的气体进样口放置在待测空气中,保证充分接触,并等待一定时间,使得气体样品充分稳定。

4.读取测量值:通过仪器上的显示屏或输出接口读取测量的氧气浓度值。

不同的氧气分析仪会有不同的显示方式,可以是百分比浓度、毫升浓度等不同单位。

5.数据处理与记录:根据需要,可以进行数据处理和记录,如保存测量数据、计算平均值等。

这可以帮助后续分析和总结。

三、注意事项在进行氧气浓度测量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确保仪器的稳定性和准确性:在使用氧气分析仪之前,要保证仪器运行正常,检查传感器的有效期限是否过期,避免因为仪器本身问题而导致测量误差。

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

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

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放开往日的学习中的紧张,用一颗平常心去轻松面对,相信你会考出自己理想的成绩的。

愿好运一直陪伴着你!下面是作者给大家带来的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欢迎大家浏览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初中化学实验: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做上记号。

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

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后,立刻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

视察红磷燃烧的现象。

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视察实验现象及水面的变化情形。

在这一反应中,红磷(学符号为P)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一种叫做五氧化二磷(化学符号为P2O5)的新物质。

集气瓶内水平面上升,说明空气中的氧气被消耗了。

实验表明,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运算,大约是: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

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1实验原理:利用足量红磷燃烧消耗密闭集气瓶中的氧气,集气瓶中氧气被消耗,压强减小,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进入水的体积,就是集气瓶中氧气的体积。

2红磷燃烧实验现象:产生大量白烟。

(易错,注意是白烟,不是白雾,也不是烟雾。

由于红磷燃烧产生的是五氧化二磷,是固体。

固体是烟。

而雾指的是液体。

这里容易出错!)3实验成功关键:装置气密性要好;红磷要足量;操作迅速,燃烧的红磷要迅速伸入集气瓶内;装置冷却至室温打开弹簧夹。

4实验结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

(注意1这里指的是体积,不能说质量。

第二在本实验中只能说是五分之一,不能说是百分之二十一) 5实验误差分析:如果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低于五分之一的原因有多是:红磷不足;装置气密性不好;装置未冷却至室温打开弹簧夹6从本实验得出氮气的性质有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化学性质);难溶于水(物理性质)7药品挑选需要满足的条件:能够和氧气反应,并且只能消耗氧气;产物必须是固体,不能是气体。

举一反三:不能用木炭代替红磷,由于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

不能用镁条代替红磷,由于镁在空气中不但会消耗氧气,还能和氮气以及二氧化碳反应。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原理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原理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原理1. 引言空气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混合物,其中氧气(O2)是空气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方法有很多种,本文将介绍其中一种基于化学反应的测定方法。

2. 实验原理该实验基于氧气与还原剂亚硝酸钠(NaNO2)反应生成亚硝酸(HNO2),然后再与酸性碘化钾(KI)反应生成碘(I2)。

通过测定生成的碘的量,就可以计算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具体的实验步骤如下:2.1 实验器材准备•100 mL锥形瓶•橡胶塞•双孔塞•U型玻璃管•水槽•滴定管•酸性碘化钾溶液(KI溶液)•亚硝酸钠溶液(NaNO2溶液)•稀硫酸(H2SO4溶液)2.2 实验步骤1.将100 mL锥形瓶放入水槽中,加入适量的水,使其完全浸没。

2.在锥形瓶的一侧插入一根U型玻璃管,一端伸入水中,另一端露出水面。

3.在锥形瓶的另一侧插入一个双孔塞,一个孔插入一根U型玻璃管,另一个孔插入一个滴定管。

4.在滴定管中加入酸性碘化钾溶液。

5.将锥形瓶中的水排空,然后将橡胶塞插入锥形瓶的口中。

6.通过滴定管向锥形瓶中滴加亚硝酸钠溶液,同时观察滴定管中的酸性碘化钾溶液的颜色变化。

7.当酸性碘化钾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时,停止滴加亚硝酸钠溶液。

8.记录滴定管中亚硝酸钠溶液的用量,即可计算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2.3 反应方程式氧气与亚硝酸钠反应生成亚硝酸的反应方程式如下:2NaNO2 + O2 → 2NaNO +H2O亚硝酸与酸性碘化钾反应生成碘的反应方程式如下:2HNO2 + 2KI + H2SO4 → I2 + 2KNO2 + H2O3. 实验原理解释该实验基于氧气与亚硝酸钠的反应以及亚硝酸与酸性碘化钾的反应。

首先,亚硝酸钠溶液会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生成亚硝酸和水。

亚硝酸与酸性碘化钾溶液反应时,亚硝酸会被氧化为氮气,并生成碘。

生成的碘会使酸性碘化钾溶液的颜色由无色变为蓝色。

通过测量加入亚硝酸钠溶液的体积,就可以计算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空气氧气含量测定

空气氧气含量测定

空气氧气含量测定
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

通过实验,了解氧气在空气中的比例,以及不同环境下的氧气含量变化,进一步理解氧气对生物体的重要作用。

二、实验原理
氧气是空气中的主要成分之一,约占20%。

本实验通过燃烧法测定氧气含量。

当物质在空气中燃烧时,它会消耗氧气。

通过测量燃烧前后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变化,可以推算出氧气在空气中的比例。

三、实验材料与器具
1.广口瓶
2.燃烧匙
3.精密天平
4.称量纸
5.酒精灯
6.橡胶管
7.三角架
8.砝码
9.铜丝(直径约2mm)
10.火柴
11.干燥剂(如无水氯化钙)
四、实验步骤
1.在广口瓶底部铺一层干燥剂,用以吸收水蒸气。

2.将铜丝绕成螺旋状,一端与燃烧匙相连,另一端穿过橡胶管。

3.用精密天平称量10g铜丝,放入燃烧匙中。

4.用砝码平衡广口瓶与燃烧匙之间的重量,记录平衡后的读数。

5.用火柴点燃铜丝,迅速放入广口瓶中,并立即塞紧瓶塞。

6.观察并记录燃烧过程中的现象,注意广口瓶内火焰的颜色和燃烧时间。

7.燃烧结束后,待广口瓶冷却至室温,再次进行称重。

8.根据燃烧前后的重量差,计算消耗的氧气质量。

9.通过消耗的氧气质量,计算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10.对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得出结论。

五、注意事项
1.实验过程中要保持空气流通,避免缺氧。

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实验步骤

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实验步骤

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实验步骤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步骤可以分为以下几步:
1. 准备实验材料和设备:玻璃试管、酶活性试剂、水槽、水、碘化钾溶液、试剂瓶、酒精灯等。

2. 将玻璃试管封闭一个端口,并用排水法将其内部空气抽干,保证试管内不含空气。

3. 将试管浸入水槽中,并将其封闭端口向下,插入水中。

4. 取一定容量的空气样品,可以通过使用一根连接在试管外侧的吸管进行抽气。

注意保证吸管内无其他杂质。

5. 用酒精灯加热试管的封闭端口,使得氧气分解并释放出来。

6. 将试管的封闭端口抬出水面,使试管内外气压均衡,并且尽量保持试管内外温度一致。

7. 在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酶活性试剂,使其与释放出的氧气反应。

8. 在试管中加入少量的碘化钾溶液,使其和酶活性试剂反应生成蓝色产物。

9. 根据反应产生的蓝色产物的浓度,可以间接反推出氧气的含量。

10. 在进行实验步骤时,需要控制一些条件如温度、压力、反应时间等,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以上是一种常见的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步骤,具体操作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另外,实验前需要对实验材料和设备进行消毒和清洁,并佩戴适当的防护设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下列氧气的用途是利用氧气可以维持呼吸的是()。
①气焊;②动植物呼吸;③医疗;④潜水;⑤宇航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空气L,在这些空气中氮气约为L。
课后反思
实验结论
红磷燃烧消耗氧气,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课堂小结
本课作业
1.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其含量最多的是()。
A.氧气B.氮气C.水蒸气D.二氧化碳
2.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空气的净化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下列各种气体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A.二氧化碳B.氮气C.一氧化碳D.二氧化碳
思考一:在实验中发现测得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小于1/5,为是么?(A、P不足B、集气瓶内外温度不一样C、装置气密性不好)
思考二、红磷熄灭后瓶内有没有残余的氧气?(氧气含量低时红磷熄灭,氧气剩余。)
思考三、实验成功的关键是什么?(装置不能漏气)
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反应停止后,水槽中的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中,约占瓶内体积的1/5。说明集气瓶中的氧气被耗尽了。
3.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氧气B.雪碧饮料C.河水D.生理盐水
4.由于过量砍伐森林、大面积开垦草场,土地出现沙漠化,导致最近我国北方每年多次出现沙尘暴天气。沙尘暴使空气中增加了大量的()。
A.二氧化硫B.一氧化碳C.二氧化氮D.粉尘
5.空气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占78%,占21%,____占0.94%,占0.03%,占0.03%。
教学方法
演示实验
课时安排
1
实验探究过程
现象观察
实验【2-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1、老师装置实验装置
2、老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
在集气瓶里加入少量水,并做好记号。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后,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待红磷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实验现象及水面的变化情况。
本实验注意:实验装置的气密性
2.1空气
班级
讲授时间
实验课题
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
指导教师
岳进
实验目的
1、知道空气的组成及各成分的用途;2、通过实验探究空气的组成,了解探究的一般过程
教学难点
能否用红磷以外的物质来测定空气的组成
知识重点
了解空气的组成
器材准备
集气瓶、水槽、燃烧匙、单孔橡皮塞、烧杯、导管、弹簧夹、酒精灯、红磷、水、火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