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二轮复习(讲解+典型例题分析)4.9集气歌
2024届高三化学新高考大二轮复习教师用书 专题五 选择题专攻 1-物质能量、能垒变化图像分析

1.物质能量、能垒变化图像分析1.基元反应与非基元反应例如H++OH-===H2O,反应几乎没有过程,瞬间平衡一步到位,称为简单反应;而2HI===H2+I2的实际机理是分两步进行的,每一步都是一个基元反应:2HI―→H2+2I·、2I·―→I2,存在未成对电子的微粒称为自由基,反应活性高,寿命短,2HI===H2+I2称为非基元反应。
2.过渡态A+B—C―→[A…B…C]―→A—B+C备注:(1)以上为一种基元反应,其中正反应活化能E a正=b-a,逆反应活化能E a逆=b-c,ΔH=E a正-E a逆。
(2)过渡态(A…B…C)不稳定。
3.中间体备注:处于能量最高点的是反应的过渡态,在多步反应中两个过渡态之间的是中间体,中间体很活泼,寿命很短,但是会比过渡态更稳定些。
4.催化机理能垒图(1)在催化机理能垒图中,有几个活化状态,就有几个基元反应。
可以用图中每步基元反应前后的活性物质,写出其热化学方程式。
注意:如果纵坐标相对能量的单位是电子伏特(eV),焓变应转化成每摩尔。
(2)每步基元反应的快慢取决于其能垒的大小,能垒越大,反应速率越慢。
例如:在Rh催化下,甲酸分解制H2反应的过程如图所示。
其中带“*”的物种表示吸附在Rh表面,该反应过程中决定反应速率步骤的化学方程式为HCOOH*===HCOO*+H*;甲酸分解制H2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HCOOH(g)===CO2(g)+H2(g)ΔH=-0.16N A eV·mol-1(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用N A表示)。
应用示例我国学者结合实验与计算机模拟结果,研究了CO2与H2在TiO2/Cu催化剂表面生成CH3OH 和H2O的部分反应历程,如图所示,其中吸附在催化剂表面的物种用标注。
反应历程中最小能垒(活化能)E正=________ eV。
写出历程②的化学方程式及焓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学如诗)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讲解+典型例题分析)有机化合物 甲醛

甲醛甲醇氧化得甲醛,甲醛氧化变甲酸。
蚁醛之称是俗名,化学性质想通性。
福尔马林仿腐强,消毒标本能浸种。
农药肥料都需要,酚醛树脂显神通。
解释:1、化学性质想通性:意思是说甲醛具有醛的通性,乙醛能发生的反应它也能发生。
2、福尔马林仿腐强,消毒标本能浸种:意思是说福尔马林(35~40%的甲醛溶液)能使蛋白质变性,具有很强的杀菌、防腐能力,常用来消毒,制生物标本,农业上浸种,给种子消毒。
3、农药肥料都需要,酚醛树脂显神通:意思是说,甲醛可用于农药,用于制缓效肥料,主要用于制酚醛树脂等多种有机物。
【典型例题1】甲醛是一种常用的化学品.在生活中为防止甲醛危害人类健康,应该禁止()①用甲醛保鲜海产品②用稀甲醛溶液消毒种子③用福尔马林浸制生物标本④用含甲醛的漂白剂漂白粉丝.A.②③B.①④C.①②D.③④【考点】甲醛【分析】甲醛的水溶液具有杀菌、防腐蚀性能,可用来消毒种子,浸制生物标本;但甲醛有毒,为防止甲醛危害人类健康,应该禁止用甲醛处理食品。
【解析】①甲醛有毒,用甲醛保鲜海产品会危害人类健康;②甲醛的水溶液具有杀菌性能,用稀甲醛溶液可以消毒种子;③35%~40%的甲醛水溶液叫做福尔马林,甲醛的水溶液具有防腐性能,稀释的福尔马林溶液常用于浸制生物标本;④由于甲醛有毒,用含甲醛的漂白剂漂白粉丝,会危害人类健康。
为防止甲醛危害人类健康,应禁止的为①④。
故选B。
【点评】甲醛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在许多行业有着广泛的用途,如医药、化工、纺织、建筑、材料等等.但在食品行业中,甲醛是国家明令禁止添加到食品中的非食品添加剂,因为它是有毒物质,对人体有害。
【典型例题2】关于甲醛(CH2O)分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①分子中碳原子采用SP2杂化;②分子中所有原子处于同一平面上;③分子中每个原子都达到 8 电子稳定结构;④分子的立体构型为四面体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考点】甲醛【分析】①根据杂化轨道数判断杂化类型,杂化轨道数=δ键数+孤对电子对数,据此判断杂化类型;②根据杂化方式判断甲醛的分子构型;③根据甲醛分子中氢原子核外电子数判断;④根据甲醛的杂化方式判断其构型。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物质的量和气体摩尔体积知识要点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物质的量和气体摩尔体积知识要点单位物质的量的理想气体所占的体积叫做气体摩尔体积。
以下是物质的量和气体摩尔体积知识要点,请考生仔细复习。
一、相关概念1.对于物质的量及其单位的理解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的7种基本量之一,是表示物质所含微粒多少的物理量。
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每摩尔物质含有阿佛加德罗常数个微粒,即0.012kg12C所含的碳原子数,约为6.021023,单位:mol-1。
2.对于摩尔质量的理解人们将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做摩尔质量,它的常用单位为g/mol;当以克为单位时在数值上等于1mol物质所具有的质量,也等于该微粒的相对质量。
物质的量(n)、物质的质量(m)和物质的摩尔质量(M)之间存在着以下关系:n=m/M3.对于气体摩尔体积的理解(1)含义: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1摩尔任何气体所占有的体积在数值上近似相等。
人们将一定的温度和压强下,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叫做气体摩尔体积,它的常用单位是:L/mol。
(2)气体摩尔体积是一个与温度、压强相关的物理量;一定温度、压强下气体摩尔体积是一个定值。
(3)22.4L/mol是气体在特定条件下(即标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不能笼统地认为气体摩尔体积就是22.4L/mol。
二、本部分内容经常以选择题形式呈现,即以NA为背景的选择题一直是全国各地高考命题的热点,现将这部分知识常考查的知识点归纳如下:1.在标况下(0oC,1.01105Pa),1mol任何气体所占的体积均约为22.4L,围绕这句话是高考命题的最热点;关于这句话要同时具备三个要点:①在标准状况下②1摩尔任何气体(包括混合气体)③体积约是22.4L。
在解相关问题时,只要有一个要点被忽略,会很大可能导致选出错误选项,一定要当心!如论述对象不是气体、所述体积不是标况下的体积等等。
为此,要特别注意以下物质在标况下的状态:H2O(固、液混合)、SO3(固)、Br2(液)、CH3OH(液)、碳原子数5的烃为液态或固态、CHCl3(液);HCHO(气)、CH3Cl(气) 例1.NA代表阿佛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高考第二轮复习——无机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学案含答案)

年级高三学科化学版本苏教版内容标题无机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本讲教化信息】一. 教学内容:无机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二. 教学目标驾驭氯、氧、硫、氮、磷、碳、硅所在主族元素性质的相像性、递变规律和特别性;重点驾驭几种常见典型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驾驭硫酸、硝酸的化学性质;驾驭氯气、二氧化硫、一氧化氮、二氧化氮、二氧化碳、氨气、氢气的试验室制法和气体的收集与尾气的汲取。
三. 教学重点、难点常见非金属元素的性质及相互关系四. 教学过程:元素化合物是中学化学的主体,这部分内容与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相互渗透,与化学试验、化学计算联系紧密。
复习元素化合物,要运用规律、把握关键、抓住重点、联系实际、编织元素化合物的科学体系。
元素化合物学问复习中要留意相像、相近内容的总结归纳。
如SO2、CO2、SO3、P2O5、SiO2等都是酸性氧化物,它们的性质有相像之处也有相异点。
高考命题时常会把这种关系编入试题中。
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这种趋向比较明显,值得大家重视。
说明:1. 氯元素的学问网络2. 次氯酸、漂白粉的性质HClO分子的结构式为H-O-Cl(氧处于中心),所以电子式为。
次氯酸、次氯酸钙等有多方面的性质,常常用到以下几方面性质:(1)HClO是一种弱酸,与碳酸比较电离实力有如下关系:H2CO3>HClO>HCO3-,请分析下列反应:少量二氧化碳通入NaClO溶液中:NaClO + CO2+H2O=NaHCO3+HClO氯气通入碳酸氢钠溶液中:Cl2+NaHCO3=NaCl+CO2↑+HClO(2)ClO-是一种弱酸的酸根离子,能发生水解反应:ClO-+H2O HClO+OH-,所以次氯酸钙溶液显碱性。
若遇到铁盐、铝盐易发生双水解:3ClO-+Fe3++3H2O=Fe(OH)3↓+3HClO(3)HClO和ClO-都具有强氧化性,无论酸性、碱性条件下都可以跟亚铁盐、碘化物、硫化物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但不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化学如诗)高考化学二轮复习(讲解典型例题分析)42常见无机阳离子的鉴别

常见无机阳离子的鉴别特色离子记心中。
加入碱液自分明。
活泼金属阳离子,烟色反应分别清。
锌铝液中加强碱,先出沉淀后无踪。
铜铁锌铝注氨水,铵中加碱氨气生。
银遇盐酸出沉淀,再加氨水沉淀溶。
亚铁盐中加碱液,白色灰绿又褐棕。
硫氰鉴别三价铁,硫酸钡水酸难溶。
钾钠钡钙四离子,紫黄黄绿和砖红。
说明:在该诗中所有的金属名称都指金属离子。
解释:1、特色离子记心中,加入碱液自分明,活泼金属阳离子,烟色反应分别清:这四句简述了鉴别阳离子的方法。
“特色离子”在此指在水溶液中有特别颜色的离子,在目前的中学阶段,只要记住常见的三种离子就行了:Cu2+蓝色、Fe2+绿色;Fe3+随着浓度的增大颜色由黄变到棕黄,由棕黄变到棕红。
意思是说,在鉴别阳离子的时候,必须首先注意溶液的颜色,根据颜色判定是否存在“特色离子”;加入碱液后,一些阳离子就会产生了独特的现象;活泼的金属阳离子与碱不反应,但可通过烟色反应鉴别。
2、锌铝液中加强碱,先出沉淀后无踪:意思是说在Zn2+或AI3+的溶液中加入强碱,则首先出现白色沉淀,继续加入强碱则白色沉淀又溶解,离子反应式为:Zn2++2OH-=Zn(OH)2↓Zn(OH)2 +2OH-=ZnO22++H2OAI3++3OH-=AI(OH)3↓AI(OH)3 +OH-=AIO2-+2H2O3、铜铁锌铝注氨水:在Cu2+、Fe3+、Zn2+、AI3+中加入氨水,则产生不同的现象:①加入氨水生成蓝色沉淀,继续加入,若蓝色沉淀又溶解呈深蓝色溶液,则证明是铜离子。
离子反应式为:Cu2++2NH3·H2O =Cu(OH)2↓+2NH4+Cu(OH)2+4NH3·H2O =[Cu(NH3)4]2++2OH-+4H2O②若加入氨水有红棕色沉淀生成,过量后沉淀不消失者,则为Fe3+,离子反应式为:Fe3++3NH3·H2O =Fe(OH)3↓+3NH4+③加入氨水生成白色絮状沉淀,继续加入氨水,沉淀又溶解,则证明是Zn2+,离子反应式为:Zn2++2NH3·H2O =Zn(OH)2↓+2NH4+Zn(OH)2+4NH3·H2O =[Zn(NH3)4]2++2OH-+4H2O④加入氨水仅生成白色沉淀,继续加入氨水沉淀不溶解者,则为AI3+,离子反应式为:AI3++3NH3·H2O =AI(OH)3↓+3NH4+4、铵中加碱氨气生:意思是说在溶液中加入碱加热,若有氨气逸出[联想:氨气的鉴别],则证明溶液中有NH4+,离子反应式为:NH4++OH-NH3↑+H2O5、银遇盐酸出沉淀,再加氨水沉淀溶:意思是说Ag+溶液中加入盐酸,则出现白色沉淀,加入氨水沉淀又溶解。
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讲解典型例题分析)有机化合物 乙醇甲醇

魁夺市安身阳光实验学校乙醇甲醇对酒当歌谁不明,沸点溶性已很清。
酗酒肝胃肾脑伤,少年贪酒悔终生。
工业酒精含甲醇,多喝暴死少失明。
活泼金属氢放出,氧化成醛需银铜。
淀粉发酵制酒精,乙烯水化醛加氢。
酒精消毒效果好,甲醇燃烧好洁能。
解释:1、酗酒肝胃肾脑伤,少年贪酒悔终生:意思是说,酗酒会对胃、肝、胃、肾、大脑造成伤害,正处在身体发育阶段的少年若贪酒,则造成的伤害更大,将来会后悔终生。
2、工业酒精含甲醇,多喝暴死少失明:工业酒精中含有有毒的甲醇,若饮工业酒精,饮多者会因急性中毒而暴死,饮少者会造成双目失明。
3、氧化成醛需银铜:意思是说乙醇氧化成乙醛必须在银或铜的催化条件下,反应式为:2CH3CH2OH+O2 CH3CHO+H2O 【典型例题1】酒后驾车是引发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交警对驾驶员进行呼气酒精检测的原理是:橙色的K2Cr2C7酸性水溶液乙醇迅速生成蓝绿色Cr3+.下列对乙醇的描述与此测定原理有关的是()①乙醇沸点低②乙醇密度比水小③乙醇有还原性④乙醇是烃的含氧化合物.A.②④B.②③C.①③D.①④【考点】乙醇的化学性质【分析】根据乙醇沸点低,易挥发,故可以易被检测及乙醇具有还原性,K2Cr2C 7具有强氧化性,可以氧化乙醇,自身生成Cr3+来分析解答【解析】①乙醇沸点低,易挥发,可以易被检测,与测定原理有关;②乙醇密度比水小,可与水以任意比混溶,与测定原理无关;③乙醇分子中含有羟基,具有还原性,K2Cr2C7具有强氧化性,可以把乙醇迅速氧化为乙酸蓝绿色的Cr3+,与测定原理有关;④乙醇可看成是乙烷中的氢原子被羟基取代后的产物,是烃的含氧化合物,与测定原理无关。
对乙醇的描述与此测定原理有关的是①③。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乙醇的性质,要根据用途进行选择合理答案,本题中的信息交警对驾驶员进行呼气酒精检测的原理是解答的关键,学生应学会信息的抽取和应用来解答习题【典型例题2】某些无水试剂可用加入金属钠除去少量水的方法制取,以下不能如此制取的无水试剂是()A.苯B.甲苯C.乙醇D.己烷【考点】乙醇的化学性质【分析】能与钠反应的物质不能用加入金属钠除去少量水的方法制取无水试剂,结合有机物的性质解答【解析】A.钠与苯不反应,可用加入金属钠除去少量水的方法制取无水苯,故A正确;B.钠与甲苯不反应,可用加入金属钠除去少量水的方法制取无水甲苯,故B 正确;C.钠与乙醇反应,不能用加入金属钠除去少量水的方法制取无水乙醇,可以加入生石灰,加热蒸馏获得无水乙醇,故C错误;D、钠与己烷不反应,可用加入金属钠除去少量水的方法制取无水己烷,故D 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以无水试剂的制取为载体,考查常见有机物的性质,是对知识的简单利用,比较基础,注意基础知识的掌握【典型例题3】橙花醇具玫瑰及苹果香气,可作香料,其结构简式如下:下列关于橙花醇的叙述,错误的是()A.既能发生取代反应,也能发生加成反应B.在浓硫酸催化下加热脱水,可以生成不止一种四烯烃C.1mo1橙花醇在氧气中充分燃烧,需消耗470.4L氧气(状况)D.1mo1橙花醇在室温下与溴四氯化碳溶液反应,最多消耗240g溴【考点】有机物分子中的官能团及其结构【分析】A.分子中含有-OH、碳碳双键;B.与-OH相连的C原子的三个邻位碳原子上均有H原子;C.分子式为C15H26O;D.1mol该物质中含有3mol碳碳双键【解析】A.因分子中含有-OH、碳碳双键,则既能发生取代反应,也能发生加成反应,故A 正确;B.与-OH相连的C原子的三个邻位碳原子上均有H原子,均可发生消去反应生成四烯烃,则在浓硫酸催化下加热脱水,可以生成不止一种四烯烃,故B正确;C.分子式为C15H26O,则1mol该物质消耗氧气为(15+264—12)mol×22.4L/mol=470.4L,故C正确;D.1mol 该物质中含有3mol碳碳双键,则1mo1橙花醇在室温下与溴四氯化碳溶液反应,最多消耗3mol×160g/mol=480g溴,故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有机物的官能团及性质,明确该物质中含有羟基及双键是解答本题的关键,题目难度不大【典型例题4】白藜芦醇广泛存在于食物(例如桑椹.花生.尤其是葡萄)中,它可能具有搞癌性.能够跟1摩尔该化合物起反应的Br2或H2的最大用量分别是()A.1摩尔1摩尔B.3.5摩尔7摩尔C.3.5摩尔6摩尔D.6摩尔7摩尔【考点】有机物分子中的官能团及其结构【分析】白藜芦醇含有的官能团有酚羟基、碳碳双键,酚羟基的邻、对位能与溴发生取代反应,碳碳双键能和溴发生加成反应;苯环和碳碳双键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据此计算Br2和H2的最大用量【解析】白藜芦醇含有的官能团有酚羟基、碳碳双键,酚羟基的邻、对位能与溴发生取代反应,碳碳双键能和溴发生加成反应;苯环和碳碳双键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所以1mol白藜芦醇与溴水发生取代反应需要溴5mol,碳碳双键与溴发生加成反应需溴1mol,所以共需要溴6mol;1mol白藜芦醇含有2mol苯环和1mol碳碳双键,2mol苯环与氢气加成需要6mol氢气,1mol碳碳双键与氢气加成需要1mol氢气,所以1mol白藜芦醇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一共需要7mol氢气。
高中化学二轮复习试题中国传统古文化描述(解析、强化版)

2020届高考化学二轮题型对题必练——中国传统古文化描述1.中华传统文化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汉代烧制出“明如镜、声如磬”的瓷器,其主要原料中含硅酸盐B. “司南之杓(勺),投之于地,其柢(勺柄)指南”,司南中的“杓”含Fe3O4C. 对敦煌莫高窟壁画颜料进行分析,其绿色颜料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铜D. “石胆最上出蒲州……色青,见风久则绿,击破其中亦青。
”石胆指的是CuSO4·5H2O2.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类文明贡献巨大,古化文献中充分记载了古代化学研究成果。
下列关于KNO3的古代文献,对其说明不合理...的是A. AB. BC. CD. D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涉及到很多的化学知识。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在“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中,星桥铁锁开涉及到化学变化B. 古剑沈卢“以剂钢为刃,柔铁为茎干,不尔则多断折”,剂钢的熔点低于纯铁C. “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这种对青蒿素的提取方法属于化学变化D. “至于矾现五色之形,硫为群石之将,皆变化于烈火”,其中的矾指的是高价金属硫化物4.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类文明贡献巨大,我国古代的人民在那时候就已经广泛应用了,书中充分记载了古代化学研究成果.下列关于古代化学的应用和记载,对其说明合理的是A. “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丝质品)谓之为纸”,这里纸的主要成分为纤维素B. 杜康用高粱酿酒的原理是通过蒸馏法将高粱中的乙醇分离出来C. 我国古代人民常用明矾除去铜器上的铜锈[Cu2(OH)2CO3]D. 生物柴油与从石油中分馏得来的柴油都属于烃类物质5.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涉及到很多的化学知识。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 中国的圆珠笔头一直需要进口笔尖钢,经过5年数不清的失败,2016年9月,中国太钢集团利用家常和面原理在钢水中加入添加剂试验成功,造出圆珠笔头,可完全替代进口,由此信息可知笔尖钢为合金,且具有良好的切削性。
高三化学高考二轮复习四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质对市爱慕阳光实验学校专题四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根底知识]一、无机化合物的分类1、按组成性质分类:2、按微粒间成键种类分类化合物分为共价化合物如CO2,SiO2和离子化合物如NaCl、NH4Cl思考①离子化合物中一含金属元素吗? ②某物质中假设含阳离子那么一含阴离子吗?③分子晶体中一含有共价键吗? ④共价化合物形成的晶体一是原子晶体?3、按能否电离来分类二、如何判别混合物和纯洁物?1、抓住根本特征2如溶液、浊液、体、空气、所有高分子化合物外,还有一些俗名所含的主要成分牢记水泥:3CaO·SiO2, 2CaO·SiO2, 3CaO·Al2O3光导纤维: SiO2玻璃:Na2SiO3、 CaSiO3、SiO2:烷烃,环烷烃漂白粉: Ca(ClO)2, CaCl2碱石灰: CaO, NaOH福尔马林:35∽40% HCHO水溶液天然油脂:脂肪酸甘油酯(多种) 天然气:CH4焦炉气:CH4,CO, C2H2, H2裂解气:乙烯,丙烯,丁二烯高炉气:CO, N2, CO2水煤气:CO, H2: Fe, C三、物质的组成1、物质的组成关系2、分子、原子、离子的比拟一.记忆性的知识记忆不牢。
如有关物质的俗称记忆不清而造成错误。
二.概念的内涵和,不同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弄不清。
如认为与水反生成酸的氧化物一是该酸的酸酐;结晶水合物与对的无水物是同一物质,因而结晶水合物脱水成无水物的变化是物理变化。
三.酸的几个不一:1.强酸可以制取弱酸,但弱酸也能制取强酸。
如:CuSO4+H2S=CuS↓+H2SO4;H3PO4(浓)+NaNO3=NaH2PO4+HNO3↑2.同种元素在含氧酸中价态越高,氧化性不一越强。
如氧化性:HClO>HClO4 3.含氧酸的酸酐不一都是非金属氧化物,如HMnO4对酸酐Mn2O7就是金属氧化物。
4.名称叫酸的物质不一是酸,如石炭酸C6H5OH,是酚不是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集气歌
遇水作用排气法,
标准二九定上下。
集氯可排食盐水,
一氧化氮排水佳。
酸性莫用碱性干,
氯化钙勿干燥氨。
溴碘化氢硫化氢,
切记莫用浓硫酸。
固体常用干燥管,
液体洗瓶很方便。
解释:
1、遇水作用排气法:“遇水作用”指与水发生反应或者能溶入水。
意思是说能与水发生反应或者能溶入水的气体的收集必须用排空气集气法(如:CI
2、H2S、NH
3、HCI、HBr等)。
2、标准二九定上下:“二九”即二十九(29),指空气的平均分子量。
意思是说以“29”为标准确定用何种排气法。
若气体的分子量大于29(即比空气重的气体),则可用向上排空气集气法,集满气体的集气瓶用毛玻璃片盖严后,瓶口朝上放在实验台上;若气体的分子量小于29(即比空气轻的气体),则用向下排空气集气法,集满气体的集气瓶用毛玻璃片盖严后,瓶口朝下放在实验台上。
3、集氯可排食盐水:意思是说收集氯气时,既可以用向上排空气集气法,也可以用排食盐水法,因为氯气在食盐水中的溶解度很小。
4、一氧化氮排水佳:意思是说一氧化氮极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为二氧化氮,所以需用排水集气法。
5、酸性莫用碱性干:意思是说在干燥气体时,若是酸性气体,则不能用碱性干燥剂干燥(言外之意:碱性气体,则不能用酸性干燥剂干燥;中性干燥剂则既可以干燥酸性气体,又可以干燥碱性气体;中性气体则既可以用酸性干燥剂干燥,也可以用碱性干燥剂干燥,还可以用中性干燥剂干燥)。
联想:
⑴、中学化学中出现的气体主要包括以下15种:
①、中性气体:H2、O2、NO、CO、CH4、C2H4、C2H2。
②、酸性气体:CI2、HCI、HBr、H2S、SO2、CO2、NO2。
③、碱性气体:NH3。
⑴、实验室中常用的干燥剂
①、酸性干燥剂:浓硫酸、五氧化二磷(固体)、硅胶。
②、碱性干燥剂:碱石灰、氢氧化钠、氧化钙。
③、中性干燥剂:无水氯化钙。
6、氯化钙勿干燥氨:意思是说氯化钙虽然是中性干燥剂,但却不能用来干燥氨气。
因为氯化钙可以吸收大量的氨而生成氨合物(CaCI2·8NH3)。
7、溴碘化氢硫化氢,切记莫用浓硫酸:“溴碘化氢”指溴化氢和碘化氢。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溴化氢、碘化氢和硫化氢虽然是酸性气体,但是不能用浓硫酸干燥,因为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能将这三种气体氧化了。
8、固体常用干燥管,液体洗瓶很方便:意思是说在实验室中,若选用固体干燥剂,则用干燥管;若选用液体干燥剂,则用洗瓶。
一般只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而不用排水法收集的是()
A.CH4 B.H2 C.CO D.CO2
【考点】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
【分析】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收集方法有两种:排水法和排空气法,根据气体是否溶于水或与水反应选择能否使用排水法,根据气体与空气比较密度大小选择向上或向下排空气法.
【解析】A、甲烷密度比空气小,且难溶于水,可采用向下排空气法或排水法收集,故A不符合题意;B、氢气密度比空气小,且难溶于水,可采用向下排空气法或排水法收集,故B不符
合题意;C、一氧化碳密度比空气略小,有毒,难溶于水,一般采用排水法收集而不用排空气法收集,故C不符合题意;D、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一般只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而不用排水法收集,故D符合题意;故选D.
【点评】常见气体的收集方法,学生容易混淆两种排空气法,空气的平均密度是29,其他气体的平均密度就是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用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与29比较,小于29的采用向下排空气法,大于29的采用向上排空气法.
)
A.H2 B.O2 C.CO2 D.CH4
【考点】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
【分析】易溶于水的气体不宜用排水法收集,看四种气体中那是易溶于是的气体.
【解析】A、氢气密度比空气小,且难溶于水,可采用向下排空气法或排水法收集,故A不符合题意;B、氧气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且难溶于水,可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或排水法收集,故B不符合题意;C、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一般只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而不用排水法收集,故C符合题意;D、甲烷密度比空气小,且难溶于水,可采用向下排空气法或排水法收集,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评】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收集方法有两种:排水法和排空气法,根据气体是否溶于水或与水反应选择能否使用排水法,根据气体与空气比较密度大小选择向上或向下排空气法.
)
A.NO2 B.NH3 C.Cl2 D.NO
【考点】气体的收集.
【分析】只能用排水法收集说明该气体难溶于水,和水也不反应,且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和氧气反应的气体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据此即可解答.
【解析】A.NO2能和水反应生成硝酸和NO,所以不能用排水法收集,NO2和氧气不反应,密度比空气大,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A错误;B.NH3溶于水且与水反应,因此NH3不能用排水法收集,故B错误;C.Cl2能溶于水且与水反应,因此Cl2不能用排水法收集,故B错误;D.NO和氧气反应,所以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难溶于水,且和水不反应,所以只能用排水法收集,故D正确;故选:D.、
【点评】实验室收集气体选择依据气体本身的密度、溶解性等物理性质,能用排水法收集的气体应为不易溶于水或难溶于水的物质,且不与水反应
)
A.用铜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
B.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氢气
C.用KClO3和MnO2共热制取O2
D.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氧气
【考点】氢气的制取和检验;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氧气的收集方法.
【分析】A、根据铜和稀硫酸不反应进行解答;B、根据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气体必须具备密度大于空气且不和空气反应;C、根据课本制取氧气的原里进行分析;D、根据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气体必须具备密度小于空气且不和空气反应.
【解析】A、铜排在氢的前面,不和稀硫酸反应,故A错误;B、因为氢气的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应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故B错误;C、根据制取氧气的原理,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下氯酸钾加热可以制取氧气,故C正确;D、因为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不易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应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D错误.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原理和收集方法的掌握.有关气体的制取和收集是中考的热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