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答案第十二章
电路原理第五版 第十二章基本题

第十二章基础题12—1 已知对称三相电路的星形负载阻抗Ω+=)84j 165(Z,端线阻抗l (2j 1)Z =+Ω,中线阻抗Ω+=)1j 1(N Z ,线电压l 380V U =。
求负载端的电流和线电压,并作电路的相量图。
12—2 已知对称三相电路的线电压l 380V U =(电源端),三角形负载阻抗Ω+=)14j 5.4(Z ,端线阻抗l(1.5j2)Z =+Ω。
求线电流和负载的相电流,并作相量图。
12—3 将题12—2中负载Z 改为三角形连接(无中线)。
比较两种连接方式中负载所吸收的复功率。
12—4 图示对称三相耦合电路接于对称三相电源,电源频率为50Hz ,线电压l380V U =,Ω=30R ,H 29.0=L ,H 12.0=M 。
求相电流和负载吸收的总功率。
CRLMLM LMRA B R题12—4 图12—5 图示对称Y —Y 三相电路中,电压表的读数为1143.16V ,Ω+=)315j 15(Z ,l (1j2)Z =+Ω。
求:(1)图中电流表和电压表的读数及线电压U AB ; (2)三相负载吸收的功率;(3)如果A 相的负载阻抗等于零(其他不变),再求(1)、(2); (4)如果A 相负载开路,再求(1)、(2)。
(5)如果加接零阻抗中线N0Z =,则(3)、(4)将发生怎样的变化?AV ABCZ 1ZZ 1ZZ Z 1N 'A 'B 'C '题12—5 图12—6 图示对称三相电路中,A B 380V U ''=,三相电动机吸收的功率为1.4kW ,其功率因数866.0=λ(滞后),l j55Z =-Ω。
求AB U 和电源端的功率因数λ'。
12—7 图示为对称的Y -∆三相电路,380AB =U V ,图中功率表的读数为W 1:782,W 2:1976.44。
求负载吸收的复功率S 和阻抗Z ;12—8 图示电路中,对称三相电源端的线电压l 380VU =,Ω+=)50j 50(Z ,Ω+=)100j 100(1Z ,Z A 为R 、L 、C 串联组成,Ω=50R ,Ω=314L X ,Ω-=264C X 。
第十二章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

第十二章 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一、是非题是非题(注:请在每小题后[ ]内用"√"表示对,用"×"表示错)1. 周期非正弦电流的有效值,不仅与其各次谐波的有效值有关, 而且还与各次谐波的初相位有关。
[×]2. 电压u(t)=3sinωt+2sin(3ωt + 60°)的相量表达式为mU &=(3∠00+2∠600) [×]3. 电压波形的时间起点改变时,波形对纵轴和原点的对称性将发生变化, 但不影响它是否为奇次谐波函数。
[√]4. 奇谐波函数一定不包含直流分量。
[√]二、选择题选择题(注: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择适合的答案编号填入该题空白处,多选或不选按选错论)1. 在图中,12,20i t i t ==, 则电流3i 的有效值为______。
(A) 1A; (B) 5A; (C) 7A。
解:I3=5A。
2. 欲测一周期非正弦量的有效值应用_____。
(A) 电磁式仪表; (B) 整流式仪表; C磁电式仪表。
解:电磁式仪表。
3. 下列四个表达式中,是非正弦周期性电流的为_____。
(A) t t t i π3cos 32cos 26)(++=, A (B) ()34cos 5cos36sin 5,i t t t t =+++ A (C) ()2sin(34sin(7),i t t t =+ A(D) t t t t i ωπωcos cos cos )(++= A解:()34cos 5cos36sin 5,i t t t t =+++1. 已知t t t t u ωπωπωω5cos 230)323sin(280)323sin(280sin 230+++−+=伏, 则u 的有效值为_____。
(A) U=30+80+80+30=220V(B) 120.83U ==V(C) 90.55U == V解:80∠(-2π/3)+80∠(2π/3)=160∠(2π/3)=-80, 323sin(280)323sin(280πωπω++−t t =)3sin(280πω−t V90.55U == V。
邱关源《电路》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十二章至第十三章【圣才出品】

第12章三相电路12.1复习笔记一、对称三相电源如图12-1-1所示,由同频率、等幅值、相位互差120°的三个正弦电压源连接成的电源被称为对称三相电源。
对称三相电源有星形(Y)和三角形(△)两种。
这3个电源依次称为A相、B相和C相,它们的电压瞬时表达式及相量如表12-1-1所示。
图12-1-1表12-1-1电压时域及相量表示二、三相电路的线电压(电流)与相电压(电流)的关系三相系统中,流经输电线中的电流称为线电流;电源端或是负载端各输电线线端之间的电压都称为线电压;三相电源和三相负载中每一相的电压、电流称为相电压和相电流。
三相系统中的线电压和相电压、线电流和相电流之间的关系都与连接方式有关,如表12-1-2所示。
表12-1-2线电压(电流)与相电压(电流)的关系三、对称三相电路的分析计算计算的一般步骤:①将△形电源和负载均变成Y形;②用短路线连接所有中性点,画出一相等效电路进行计算;③根据对称性推算其他两相电压和电流。
图12-1-2(a)的一相等效电路如图(b)所示。
图12-1-2四、三相电路的功率1.三相电路的功率计算有功功率:P=P A +P B +P C 。
无功功率:Q=Q A +Q B +Q C 。
视在功率:22Q P S +=若负载对称,则有A P P p p 33cos 3cos l l P P U I U I ϕϕ===A P P p p33sin 3sin l l Q Q U I U I ϕϕ===223l l S U I P Q ==+式中,φp 是指每相负载的阻抗角;对称三相电路的其他计算完全可以用正弦电流电路的相量分析方法。
2.三相电路有功功率的测量三相电路有功功率测量的三表法和两表法,如图12-1-3所示。
(完整版)电路习题第十二章

第十二章三相电路习题一、选择题。
1.图1所示,开关S打开时,测得功率表读数P1=1000W,P2=500W;则开关S闭合时,电路的总有功功率P为( B )。
A. 1000WB. 1500WC. 500WD. 以上结果均不对图12.图2所示,若S1闭合,S2打开时,测得I A=10A;若S1打开,S2闭合,则I B =( A )。
A. 15AB. 10AC. 17AD. 5A图23.图3所示,若S1闭合,S2打开时,测得I B=10A;若S1打开,S2闭合,则I C =( A )。
A. 15AB. 10AC. 17AD. 5A图34.图4示三相三线制电路两个功率表W 1 的读数为2KW,W 2的读数为5KW ,则负载吸收的功率为 ( D )A.2KWB.5KWC.3KWD.7KW图45.三相对称Y形负载的线电压ο30320UAB ∠=•V,线电流ο60-2I A ∠=•A ,则每相负载的阻抗为( B )A.ο6010-∠ΩB.ο6010∠ΩC.ο90310∠ΩD.ο30310-∠Ω6.图6所示,三相对称负载的有功功率为5KW ,负载的阻抗角ο60=ϕ,则两个功率表W 1 和W 2的读数分别为( B )A. 2KW ,3KWB. 5KW,0KWC. 3KW,2KWD. 0KW,5KW图67.三相电路如图7所示,已知开关S 闭合时,电流表A1读数为17.32A ;则开关S 打开后,电流表A2读数为( A )。
A. 17.32AB. 7.32AC. 10AD. 15AA1A2ZZZAB8.三相电路如图8所示,已知开关S 闭合时,电流表A 读数为10A ;则开关S 打开后,电流表A 读数为( C )。
A. 5AB. 17.32AC. 10AD. 12A图109.图9所示,开关S 闭合时A 1=17.32A ,则开关S 打开后后A 2为( C )。
A .17.32A B .3A C .10A D .7A图9二、计算题。
第十二章+二阶电路习题答案1

12-1 题12-1图示电路原处于稳态,t =0时开关K 闭合,求u C (0+)、+0|dt du C 、i L (0+)、+0|dtdiL 。
C+ -题12-1解:t <0时 A i L 23210)0(=+=- V i u L C 6)0(3)0(==-- 由换路定则有: V u u A i i C C L L 6)0()0(,2)0()0(====-+-+s V u C i dt du s A i L u dt di C C C L L L /22))0(10()0(|/144410)0(3)0(|00=-====+-==++++++12-2 电路如题12-2图所示,建立关于电感电流i L 的微分方程。
题12-2图C+ -解:回路1: S C LL u u dtdi Li R =++1……(1) 对A 点:L CC i R u dt du C=+2……………(2) 由(1)式得:dtdi L i R u u LL L C --=1 代入(2)整理得:S S L L L u R dt du C i R R dt di R L C R dti d LC 22121221)1()(+=++++12-3 电路如题12-3图所示,建立关于u C 2的微分方程。
题12-3图C2解:列A 点KCL 的方程)1( (211)⋯⋯⋯⋯=-+S C C C i u u dtdu 列B 点KCL 的方程)2(0221222⋯⋯=-++C C C C u u u dtdu 由(2)得:22132C C C u dtdu u += 代入(1)得:S C C C C C i u u dt du dt du dt u d =-+++22222223232 整理得:S C C C i u dt du dt u d =++2222225212-4 题12-4图示电路中,已知u C (0-)=200V ,t =0时开关闭合,求0≥t 时的u C 。
高中物理第十二章电能能量守恒定律经典知识题库(带答案)

高中物理第十二章电能能量守恒定律经典知识题库单选题1、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的电动势为E,内阻不计,电容器电容为C,电阻R1:R2:R3:R4=3:2:1:1,开关S断开。
现将S闭合,由S闭合到电路稳定的过程中通过R3的电荷量是()A.EC5B.2EC5C.3EC5D.EC答案:D当开关S断开时,电容器两极板间电压等于R2两端电压,上极板带正电Q1=CER2R1+R2=2EC5开关S闭合后,电容器与R1并联,上极板带负电,两极板间电压等于R1两端电压Q2=CER1R1+R2=3EC5上极板极性改变,则由S闭合到电路稳定的过程中流过R3的电荷量Q=Q1+Q2=EC故选D。
2、若用E表示电源电动势,U表示路端电压,U内表示内电压,R表示外电路的总电阻,r表示电源的内阻,I 表示总电流,则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A.U=IR B.U=E+IRC.U=ERrD.U内=IR答案:A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I =E R+r ,可知U =IR =E −Ir =E R +rR U 内=Ir =E −IR故选A 。
3、某学习小组用如下电路研究小电动机的电流与电压关系。
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R 接入电路的阻值,测量得到下表记录的信息。
若认为小电动机的电阻是不变的,则( )序号 电压U V ⁄电流I A ⁄ 电动机工作状态 B .当小电动机的电压为2.00V 时,其发热功率为0.1WC .当小电动机的电压为2.00V 时,其电功率为0.3WD .当小电动机的电压为3.5V 时,其对外做功的功率为1.05W答案:BA .将电压表当作理想电压表,当小电动机的电压为1.25V 时,电动机卡住未转动,电功率等于内阻发热功率UI =I 2r将第一组数据代入可解得r =2.5Ω故A 错误;B .当小电动机的电压为2.00V 时,电流是0.50A ,由P=I 2r 得其发热功率为0.1W ,故B 正确;C.当小电动机的电压为2.00V时,其电功率P=UI=2×0.2W=0.4W故C错误;D.当小电动机的电压为3.5V时,其对外做功的功率=UI−I2r=3.5×0.3−0.32×2.5W=0.925WP出故D错误。
电路分析基础 第12章作业以及答案

12-3 某对称三相负载,每相阻抗为4030()Z j =+Ω,接于线电压=380l U V 的对称星形三相电源上,(1)若负载为星形联接,求负载相电压和相电流,并画出电压、电流相量图;(2)若负载为三角形联接,求负载相电流和线电流,并画出相电流和线电流的相量图。
解:星形联接的三相电源中,每相电压220()p l U V === 设A 相电压为=2200A U V ∠(1) 负载为星形联接时,电路如附图1所示。
因电路对称,'=0OO U ,故负载各相电压即为电源的各相电压,即'=2200AO A U U V =∠ '=220120BO B U U V =∠- '=220120CO C U U V =∠-UU CU I BI CI题12-3附图1此时负载上的相电流等于线电流,即 ''2200= 4.436.87()4030AO AO A U I I A Z j ∠===∠-+ '= 4.4(36.87120) 4.4156.87()BO B I I A =∠--=∠- '= 4.4(36.87120) 4.483.13()CO C I I A =∠-+=∠ 电压、电流相量图如附图2所示。
AII36.87'U 'CO U 'BO U题12-3附图2(2) 负载为三角形联接时,电路如附图3所示。
负载各相电流为 2203038030=7.6 6.87()40305036.87AB AB U I A Z j ∠===∠-+∠ 7.6( 6.87120)7.6126.87()BC I A =∠--=∠- 7.6( 6.87120)7.6113.13()CA I A =∠-+=∠ 各线电流为33037.6( 6.8730)13.236.87()A AB I I A =∠-=⨯∠--=∠- 33037.6(126.8730)13.2156.87()B BC I I A =∠-=⨯∠--=∠- 33037.6(113.1330)13.283.13()C CA I I A =∠-=⨯∠-=∠-CU U CU I B I CI ABI BCI CAI题12-3附图3相电流、线电流相量图如附图4所示。
电工学第12章 电子电路中的反馈

图11.7 电压并联负反馈
电压并联负反馈的特点: 输出电压稳定, 输出电阻减小, 输入电阻减小。
3.电流串联负反馈
如图11.8所示电路,电路中电阻R1构成 反馈网络F。
电流串联负反馈的特点:输出电流稳 定,输出电阻增大,输入电阻增大。
图11.8 电流串联负反馈
4.电流并联负反馈
如图11.9所示由运放所构成的电路,反 馈信号与输入信号在同端点,为并联反馈; 输出电压uo=0时,反馈信号仍然存在,为 电流反馈。因此电路引入的反馈为电流并 联负反馈。
2.判定方法
如 果 输 入 信 号 Xi 与 反 馈 信 号 Xf 在 输 入 回路的不同端点,则为串联反馈;若输入 信号Xi与反馈信号Xf在输入回路的相同端 点,则为并联反馈。
1.电压串联负反馈
如图11.6所示负反馈放大电路,采样点 和输出电压同端点,为电压反馈;反馈信 号与输入信号在不同端点,为串联反馈。 因此电路引入的反馈为电压串联负反馈。
xf — 反馈信号
开环放大倍数 A= xo / xi
反馈系数 F= xf / xo
x x x 负反馈 d = i – f ( 同相) 闭环放大倍数 Af =x—xdo
1.定义
( 1 ) 正 反 馈 : 引 入 的 反 馈 信 号 Xf 增 强 了外加输入信号的作用,使放大电路的净 输入信号增加,导致放大电路的放大倍数 提高的反馈。
dAA
A
xo
1 1+AF
设开环放大倍数的相对 变化率为dA/A
闭环放大倍数的相 对变化率为 dAf/Af
dAf dA
=
F
1 - AF 1+AF (1+AF
)2
=
Af=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IA
•
•
A
•
设 UA=U∠0o UB=U∠−120o
• •
• •
•
•
注意
–
–
•
•
•
•
•
•
•
•
用于对称星型负载和三角型负载。 用于对称星型负载和三角型负载。
返 回 上 页 下 页
②∆联接电源始端末端要依次相连。 联接电源始端末端要依次相连。 正确接法
•
UA
•
UA+ UB + UC = 0
•
•
•
UC
当 ZA = ZB = ZC 称三相对称负载
返 回 上 页 下 页
(2) 三角形联接 A' ZAB B' C' ZBC C' 称三相对称负载 ZCA B' ZBC A' ZAB ZCA
当 ZAB = ZBC = ZCA
返 回
上 页
下 页
4. 三相电路
三相电路就是由对称三相电源和三相负载联 接起来所组成的系统。工程上根据实际需要可以 接起来所组成的系统。 组成: 组成: 电源
& UN′N
两点等电位, 两点等电位 可将其短路, 结论 因N,N’两点等电位,可将其短路, 且其中电流为零。 且其中电流为零。这样便可将三相电路的计算化为 相电路的计算。 单相电路的计算。 UA IA – A Z + UB IA Z & IB – UAN′ UA – N’ Z N N N’ UC IC Z – A相计算电路 相计算电路
下 页
12.2
X Y
线电压(电流)与相电压(电流) 线电压(电流)与相电压(电流)的关系
A Z – B C + + UA
•
1. 名词介绍
– – Z – A + + +
•
UA
•
UB
UC
•
UC
•
X
N ①端线(火线):始端A, B, C 三端引出线。 端线(火线) 始端 三端引出线。 中线:中性点N引出线 引出线, 连接无中线。 连接无中线 ②中线:中性点 引出线, ∆连接无中线。
• •
+
•
•
•
•
+ +
•
•
& & UAN′ = UA =U∠0o 负载侧相电压: 负载侧相电压: & & UBN′ = UB =U∠−120o & UCN′ = UC =U∠ o 120
–
–
+ +
•
•
•
•
& UA = 3 ∠−300 Z
& ∠ − 300 = 3Iab
13.3
对称三相电路的计算
对称三相电路由于电源对称、负载对称、 对称三相电路由于电源对称、负载对称、线路 对称,因而可以引入一特殊的计算方法。 对称,因而可以引入一特殊的计算方法。
联接( 1. Y–Y联接(三相三线制) 联接 三相三线制)
返 回
12.1
线路三部分组成。 线路三部分组成。
三相电路的特殊性 (1)特殊的电源 (2)特殊的负载 (3)特殊的连接
三相电路
三相电路由三相电源、 三相电路由三相电源、三相负载和三相输电
(4)特殊的求解方式 研究三相电路要注意其特殊性。 研究三相电路要注意其特殊性。
返 回 上 页 下 页
1.对称三相电源的产生 1.对称三相电源的产生
• • •
返 回
上 页
下 页
利用相量图得到相电压和线电压之间的关系: 利用相量图得到相电压和线电压之间的关系:
•
UCN
30o 30
o
•
•
UCA
& −UBN
UAB
•
•
UCN UBC
UBN
•
•
UCA UAN UAB
• •
•
UAN
UBN
•
•
30o
UBC
•
•
一般表示为: 一般表示为:
UAB = 3UAN∠30o UBC = 3UBN ∠30o UCA= 3UCN∠30
①Y联接 联接
•
•
设 UAN = UA=U∠0
• • • •
•
•
o– –UBUC Nhomakorabea•
UAB
IB
•
•
IA A UCA B
C
•
•
+ +
•
UBN = UB=U∠−120o UCN = UC =U∠ 120
• • • • • •
UBC
IC
•
+
o
UAB = UAN− UBN =U∠0o −U∠−120o = 3 ∠30o U UBC = UBN− UCN =U∠−120o −U∠ o = 3 ∠− 90o 120 U UCA= UCN− UAN =U∠ o −U∠0o = 3 ∠ o 120 U 150
第12章 三相电路 12章
本章内容 12.1 12.2 12.3 12.4 12.5 三相电路 线电压(电流)与相电压 电流)的关系 线电压(电流)与相电压(电流)的关系 电流 与相电压(电流 对称三相电路的计算 不对称三相电路的概念 三相电路的功率 首页
重点
1.三相电路的基本概念 1.三相电路的基本概念 2.对称三相电路的分析 2.对称三相电路的分析 3.不对称三相电路的概念 3.不对称三相电路的概念 4.三相电路的功率 4.三相电路的功率
= & 3(UA′B′ 3)∠ − 300 Z
& UA & Iab = Z
联接的对称电路: 联接的对称电路 结论 △联接的对称电路:
(1) 线电流大小等于相电流 3倍, 即Il = 3I p. 的 (2) 线电流相位滞后对应相电流30o。 线电流相位滞后对应相电流 滞后对应相电
返 回 上 页 下 页
• • • •
线电压对称(大小相等, 线电压对称(大小相等, 相位互差120o) 相位互差
返 回 上 页 下 页
o
结论 对Y联接的对称三相电源 联接的对称三相电源
(1) 相电压对称,则线电压也对称; 相电压对称,则线电压也对称;
(2) 大小 大小等于相 U 的 3倍, 即Ul = 3 p ;
(3) 线电压相位领先对应相电压 o。 线电压相位领先对应相电压30 所谓的“对应”:对应相电压用线电压的 所谓的“对应” 第一个下标字母标出。 第一个下标字母标出。
三相电源是三个频率相同、振幅相同、 三相电源是三个频率相同、振幅相同、相位彼 此相差1200的正弦电源。 的正弦电源。 此相差 通常由三相同步发 A 电机产生, 电机产生 , 三相绕组在 Z Y N 空间互差120°, 空间互差120 ,当转子 º I ω 以均匀角速度 ω转动时 , 转动时 º S C 在三相绕组中产生感应 B X 电压, 电压 , 从而形成对称三 相电源。 相电源。 三相同步发电机示意图
– – N –
UA
•
•
IA IB IC
• •
•
设 UA=U∠0
Z Z Z N’
• •
•
o
UB
•
UC
+ + +
UB=U∠−120 UC=U∠ o 120 Z =| Z | ∠φ
返 回 上 页
o
下 页
– 点为参考点, 以N点为参考点,对N’ 点为参考点 点列写结点方程: 点列写结点方程: N – –
UA
Y
Y △ Y △ △
负载
电源
负载
注意
当电源和负载都对称时,称为对称三相电路。 当电源和负载都对称时,称为对称三相电路。
返 回 上 页 下 页
– N – –
UA
•
A B C
+ + +
Z Z Z N’
三相四线制
UB
UC
•
•
Y
Y
– – –
UA
•
A Z B C Z Z
三相三线制
+ + +
Y
△
UB
•
返 回
上 页
uA uB
o
返 回
ωt
上 页 下 页
③相量表示
UA=U∠0o UB=U∠−120 UC =U∠ 120
• •
•
& UC
120° 120° 120°
o
•
UA
o
& UB
④对称三相电源的特点
& & UA +UB
uA + uB + uC = 0 UA+ UB+ UC = 0
返 回 上 页 下 页
• • •
•
& UB N +
' '
ZA
& Ia
A' B'
IA Z
•
AB
& Iab ZCA U & CA
' '
ZB ZC
ZBC C'
' ' ' '
+
& & & UA N ,UB N ,UC N 负载的相电压:每相负载上的电压。 & 负载的相电压:每相负载上的电压。 U ,U ,U & & AB BC CA & & 负载的线电压:负载端线间的电压。 负载的线电压:负载端线间的电压。 & ,U ,U 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