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硝酸硝酸盐
硝酸根和硝酸盐

硝酸根和硝酸盐是化学中常见的两个相关但不同的概念。
硝酸根通常指硝酸分子中的一个离子部分,而硝酸盐是一类化合物,其中包含硝酸根离子。
下面将对这两个概念进行详细解释。
### **硝酸根(Nitrate Ion):**硝酸根是硝酸分子中的一个特定离子,化学式为NO₃⁻。
硝酸根是由一个氮原子和三个氧原子组成的阴离子。
硝酸根是一个共轭碱,它可以接受一个质子形成硝酸(HNO₃)。
硝酸根在化学反应中常常起着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酸碱中和反应中。
### **硝酸盐(Nitrate Salts):**硝酸盐是指包含硝酸根离子的化合物,通常是金属离子或其他阳离子与硝酸根离子形成的盐。
硝酸盐的一般化学式为其中M代表一个金属离子。
硝酸盐具有许多应用,包括作为肥料、火药成分、药品和工业用途。
一些常见的硝酸盐包括:-硝酸钠(Sodium Nitrate,NaNO₃)-硝酸钾(Potassium Nitrate,KNO₃)-硝酸铵(Ammonium Nitrate,NH₄NO₃)### **硝酸根与硝酸盐的关系:**硝酸根是硝酸分子中的一个部分,是硝酸分子中的负离子,而硝酸盐是一类化合物,是由硝酸根与阳离子组成的。
换句话说,硝酸盐中包含着硝酸根。
### **硝酸根和硝酸盐的应用:**#### 1. **硝酸根的应用:**-在分析化学中用作检测硝酸根离子的试剂。
-在酸碱中和反应中起着酸的作用,形成硝酸。
#### 2. **硝酸盐的应用:**-硝酸盐广泛用作肥料,提供植物所需的氮元素。
-作为火药和炸药的主要成分。
-在食品工业中用作防腐剂。
-用于制备其他化学品,如硝化甘油等。
### **总结:**硝酸根是硝酸分子中的一个离子,具有的化学结构,而硝酸盐是包含硝酸根离子的化合物,通常是与金属离子或其他阳离子结合形成的盐。
硝酸根在化学反应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而硝酸盐则具有多种用途,包括肥料、火药、防腐剂等。
了解这两个概念的区别对于理解硝酸及其衍生物的性质和应用非常重要。
硝酸盐的性质

【引自百度百科】一.硝酸的物理性质1.纯硝酸为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
硝酸溶液为无色液体;浓HNO3中因溶有HNO3分解产生的NO2而呈黄色。
2.硝酸沸点低(83℃)、易挥发,在空气中遇水蒸气而产生白雾。
3.69%以上的硝酸为浓硝酸,98%的硝酸称为‘发烟”硝酸。
二.硝酸的化学性质1.强酸性:HNO3=H++NO3-;硝酸是一元强酸,具有酸的通性。
2.不稳定性:4HNO3=加热=4NO2↑+O2↑+2H2O注意:①浓度越大,越易分解;②硝酸应保存在玻璃塞(HNO3腐蚀橡胶)棕色细口瓶中,放于阴凉处。
3.强氧化性:①与金属反应:除Pt、Au外的金属均能与HNO3反应。
Cu+4HNO3(浓)=Cu(NO3)2+2NO2↑+2H2O(实验室制NO2)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实验室制NO)注意:a.常温下,浓HNO3使Fe 、Al等金属钝化;b.金属与硝酸反应不产生H2。
②与非金属反应:能氧化C、S、P等非金属。
C+4HNO3(浓)CO2↑+4NO2↑+ H2OS+6HNO3 (浓)H2SO4+6NO2↑+2H2O③与H2S、 HBr、 HI 、SO2、 Na2SO3等物质反应。
3 H2S +2 HNO3(稀)=3 S↓+2NO +4 H2O3 Na2S +8 HNO3(稀)=6 NaNO3 +2 NO↑ +3 S↓ +4 H2O3 Na2SO3 +2 HNO3(稀)=3 Na2SO4 +2 NO↑ + H2O说明:a.氧化性:浓硝酸>稀硝酸;b.一般情况下:浓HNO3 NO2(还原产物)稀HNO3 NO(还原产物)c.王水:浓硝酸和浓盐酸按体积比1:3混合而成。
王水有很强的氧化性,能溶解Pt、Au等金属。
沪科版高中化学《硝酸和硝酸盐》

思考:浓硝酸与稀硝酸谁的氧化性强?
思考:浓硝酸与浓硫酸谁的氧化性强?
思考:稀硝酸与稀硫酸谁的氧化性强?
浓硝酸和浓盐酸以体积比1:3混合,所得混合液俗称 王水,王水的氧化能力非常强,能将金铂等金属溶解。
b)、能与非金属反应(C、S、P等)
灼热的木炭放入热的浓硝酸中
C+4HNO3(浓)
CO2↑+4NO2↑+2H2O
A.反应速率:两者相同 B.消耗硝酸的物质的量:前者多,后者少 C.反应生成气体的颜色:前者浅,后者深 D.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总数:前者多,后者少
38.4克铜与适量的浓硝酸反应,铜全部作用 后,共收集到气体22.4L,求反应消耗的硝 酸的物质的量?
现象: ①产生红棕色气体。 ②溶液由无色变为绿色(稀释后为蓝色)
▲铜和稀硝酸的反应
•现象: ①产生无色气体。 ②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③铜在不断的溶解。 ④无色气体遇空气变成红棕色气体
Cu+4HNO3(浓)
Cu(NO3)2+2NO2↑+2H2O
3Cu+8HNO3(稀)
3Cu(NO3)2+2NO↑+4H2O
3)HNO3的强氧化性: a) 与金属的反应
Fe、Al遇浓硝酸钝化,加热则反应 能与除Pt、Au外的所有金属反应
Cu+4HNO3(浓)
Cu(NO3)2+2NO2↑+2H2O
3Cu+8HNO3(稀)
3Cu(NO3)2+2NO↑+4H2O
一般地,浓HNO3的还原产物是NO2
稀HNO3的还原产物是NO
▲铜和浓硝酸的反应
c)、能与其它还原性物质反应
H2S, SO2
三.硝酸的制法 1)实验室制法
NaNO3 H2SO4 微热NaHSO4 HNO3
硝酸盐

硝酸盐概述硝酸盐是硝酸衍生的化合物的统称,一般为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与硝酸根离子组成的盐类。
硝酸盐是离子化合物,含有硝酸根离子NO3-和对应的正离子,如硝酸铵中的NH4+离子。
常见的硝酸盐有:硝酸钠、硝酸钾、硝酸铵、硝酸钙、硝酸铅、硝酸铈等。
硝酸盐几乎全部易溶于水,只有硝酸脲微溶于水,碱式硝酸铋难溶于水,所以溶液中硝酸根不能被其他绝大多数阳离子沉淀。
结构结构硝酸根离子具有以下共振式:硝酸根离子,其中氮氧键介于单双键之间。
化学性质固体的硝酸盐加热时能分解放出氧,其中最活泼的金属的硝酸盐仅放出一部分氧而变成亚硝酸盐,其余大部分金属的硝酸盐,分解为金属的氧化物、氧和二氧化氮。
硝酸盐在高温或酸性水溶液中是强氧化剂,但在碱性或中性的水溶液几乎没有氧化作用。
硝酸根和金属离子可以按多种方式配位,包括单齿、双齿、叁齿或端梢、桥式等。
生产方法硝酸盐大量存在于自然界中,主要来源是固氮菌固氮形成,或在闪电的高温下空气中的氮气与氧气直接化合成氮氧化物,溶于雨水形成硝酸,在与地面的矿物反应生成硝酸盐。
硝酸与金属、金属氧化物或碳酸盐反应是最简单的制备硝酸盐的方法。
某些含水的硝酸盐如Be(NO3)2,Mg(NO3)2和Cu(NO3)2加热水解,因此得不到相应的无水硝酸盐。
无水硝酸盐可通过下列途径制得:在液态N2O4中反应:Ni(CO)4 + N2O4→ Ni(NO3)2 + 2NO + 4CO在纯HNO3-N2O5或液态N2O5中反应:TiCl4 + 4N2O5→ Ti(NO3)4 + 2N2O4 + 2Cl2与卤素的硝酸盐在低温反应。
如硝酸氯ClNO3:TiCl4 + 4ClNO3 (-80℃)→ Ti(NO3)4 + 2Cl2某些金属还可形成通式为MOx(NO3)y 的碱式硝酸盐,如BiO(NO3)2。
大多数硝酸盐为离子型晶体,易溶于水。
某些无水盐具有挥发性。
硝酸盐可以发生分解反应,产物可以是:亚硝酸盐和氧气(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的硝酸盐);金属氧化物和氮氧化物和氧气(镁和铜之间的硝酸盐);金属单质和氮氧化物和氧气(铜后金属硝酸盐)。
5.4化学肥料中的主角-硝酸、硝酸盐

实验二
实验操作步骤如下: (1)先在注射器中放入铜片,再吸入稀硝酸, 并加热。 (2)在试管中放入一小块铜片,加入少量浓 硝酸。
一、硝酸 (二)化学性质
(3)强氧化性
反应物
现象
结论
生成 Cu(NO3)2 产生NO2 生成 Cu(NO3)2 产生NO
剧烈程度: 剧烈 Cu与浓HNO3 溶液颜色: 绿色 气体颜色: 红棕色 剧烈程度: 缓慢 Cu与稀HNO3 溶液颜色: 蓝色 气体颜色: 无色
一、硝酸 (二)化学性质 (1)具有酸的通性 ----一元强酸 与指示剂作用 与活泼金属反应 ----不产生H2 与碱性氧化物反应 与碱反应 与盐反应 (2)不稳定性
4HNO 3 4NO2 O2 2H2O
光或热
保存:棕色瓶,阴暗低温处
实验一
在浓硝酸中滴加石蕊试液, 应该看到什么现象? 在浓硝酸中滴加石蕊试液, 变红后微热,红色消失。
二、硝酸盐
(一)物理性质 都易溶于水 都是离子晶体
二、硝酸盐 (二)化学性质
(1)不稳定性 ----强氧化性
按照金属活动顺序表: KNO 3 NaNO 3;Mg(NO 3 )2 Cu(NO 3 )2;Hg(NO 3 )2 AgNO 3
亚硝酸盐 O2
氧化物
4NO 2 O2 金属单质 2 NO 2 O2
BC
)
2.往浅绿色的Fe(N03)2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 酸,溶液的颜色变化应该是 ( D ) A.颜色变浅 B.逐渐加深 C.没有改变 D.变棕黄色
3.在铁与铜的混合物中,加入一定量的稀 HNO3,充分反应后剩余金属m1 g,再向其中 加入一定量的稀H2SO4,充分振荡后,剩余金 属m2 g,则m1与m2之间的关系是( A ) A.m1一定大于m2 B.ml可能等于m2 C.ml一定等于m2 D.ml可能大于m2
硝酸盐的测定

硝酸盐硝酸盐是由硝酸衍生的化合物的总称。
硝酸盐是离子化合物,含有硝酸根离子N03—和另一正离子,如硝酸铵中的NH4+离子。
由金属离子和硝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重要的有:硝酸钠、硝酸钾、硝酸铵、硝酸钙、硝酸铅、硝酸铈等。
如:AgN03 (银离子和硝酸根离子),Zn(N03)2 (锌离子和硝酸根离子)……都是硝酸盐。
NaN03 (钠离子和硝酸根离子)只是硝酸盐”的一种。
硝酸盐极易溶于水,所以溶液中硝酸根不与其他阳离子反应。
硝酸盐测定方法的比较:表1水中硝酸盐测定方法的比较酚二磺酸分光光度法1、试剂(1)酚二磺酸:称25g苯酚置于500mL锥形瓶中,加150mL浓硫酸使之溶解,再加75mL发烟硫酸(含13%三氧化硫)。
充分混合。
瓶口插一小漏斗,小心置瓶于沸水中加热2h,得淡棕色稠液,贮于棕色瓶中,密塞保存。
(2)硝酸盐氮标准贮备溶液:称取0.7218g经105—110 C干燥后的硝酸钾 (KNO3)溶于水中,移入1000mL容量瓶,稀释至标线,混匀。
力卩2mL三氯甲烷作保存剂,至少可稳定6个月。
每毫升该标准储备液含0.1000mg硝酸盐氮。
(3)硝酸盐氮标准使用溶液(10mg/L):吸取50.0mL硝酸盐氮标准贮备液,置蒸发皿内,加0.1mol/L氢氧化钠溶液使调至pH=8,在水浴上蒸发至干。
加入少量水,移入500mL容量瓶中,稀释至标线,混匀。
贮于棕色瓶中,此溶液至少稳定 6 个月。
(注:本标准溶液应同时制备两份,用以检查硝化完全与否。
如发现浓度存在差异时,应重新吸取标准贮备液进行制备。
)( 4)硫酸银溶液: 1.00g/L(5)氢氧化铝悬浮液:将125g硫酸铝[KAI(SO4)2 • 12出0]或硫酸铝铵[NH4AI(SO4)2 • 12 H2O]溶于1000mL蒸馏水,加热至60C,然后边搅拌边加入55mL氨水。
放置约1h后,移至大瓶中,反复洗涤沉淀物,直至洗涤液中不含氯离子为止。
2、采样水样中硝酸盐的测定,应在采样后尽快进行。
硝酸及硝酸盐2013.9.12

LOGO
(一)硝酸
一、硝酸的物理性质 纯硝酸是无色、易挥发、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
硝酸能以任意比溶解于水,呈无色溶液
低沸点(83℃)、易挥发
常用浓硝酸的质量分数为69%,常呈黄色(溶解 NO2),98%以上的浓硝酸叫“发烟”硝酸
工业制得的浓硝酸有时呈黄色(溶解了NO2) 工业制浓盐酸也呈黄色(有Fe3+)
Company Logo
二.硝酸的化学性质 1.硝酸的不稳定性 △ 4 HNO3 或光照 → 2H2O+4NO2 ↑ +O2 ↑ 保存在带玻璃塞的棕色瓶里,贮放在冷暗处。 2. 酸的通性 强酸 HNO3 → H+ + NO3能与某些碱、碱性氧化物、某些盐反应,能使 指示剂变色。 与蓝色石蕊试纸的反应现象: 稀硝酸(以酸性为主)使试纸变红 浓硝酸(以强氧化性为主)使试纸先变红,后 褪色(漂白)
冰水
Company Logo
四、工业制备 氨氧化法 1、氨的氧化 4NH3 + 5O2 → 4NO + 6H2O 2、硝酸的生成 4NO + 3O2 + 2H2O → 4HNO3 尾气处理: 2NaOH + NO + NO2→ 2NaNO2+ H2O NO2过量:2NaOH + 2NO2→ NaNO3+NaNO2+ H2O NO过量不反应 尾气完全吸收的条件:n(NO)≤ n(NO2)
Company Logo
3.硝酸的强氧化性 ★几乎与所有的金属(除金、铂等)反应 3Cu +8HNO3(稀) → 3Cu(NO3)2+ 2NO↑+ 4H2O Cu + 4HNO3(浓) → Cu(NO3)2+ 2NO2↑+ 2H2O ★稀硝酸和浓硝酸都有强氧化性 ★常温下,Al、Fe在浓硝酸中发生钝化现象,加 热时继续反应。 ★一般情况下,浓HNO3的还原产物是NO2;稀HNO3 的还原产物是NO ★金属越活泼,或硝酸的浓度越低,则生成的氮 氧化合物中N的价态越低
硝酸盐对细菌的杀菌作用机理研究

硝酸盐对细菌的杀菌作用机理研究硝酸盐是一类常见的无机化合物,其对细菌具有强烈的杀菌作用。
本文将从硝酸盐的化学性质、对细菌生长的影响及杀菌机制三个方面进行探究。
首先,硝酸盐是一种含有硝酸根离子(NO3-)的化合物。
硝酸盐在水溶液中会释放出硝酸根离子和对应的金属离子。
常见的硝酸盐有硝酸钠、硝酸钾等。
硝酸根离子是一种强氧化剂,对细菌具有较高的活性。
其次,硝酸盐对细菌生长有明显的影响。
首先,硝酸盐能够抑制细菌的呼吸作用,从而阻碍细菌的正常代谢过程。
细菌在缺乏氧气情况下,会利用硝酸盐内储存的氧气进行呼吸作用,从而产生能量。
硝酸盐的存在会干扰这一过程,导致细菌无法正常获得能量和营养,进而影响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另外,硝酸盐还能够通过改变细菌内环境的酸碱度来杀灭细菌。
硝酸盐在水溶液中会释放出的硝酸根离子具有酸性,而细菌喜欢在中性或微酸性环境下生长。
硝酸盐的存在会使细菌生长环境变酸,从而破坏细菌内部的生理平衡,导致细菌死亡。
最后,硝酸盐还能通过氧化细菌的细胞膜来杀菌。
硝酸盐中的硝酸根离子通过氧化细菌细胞的脂质双层膜,导致细胞膜的破裂和溶解。
细胞膜的破裂会导致细菌细胞内部物质的泄露,从而使细菌失去生存能力。
此外,硝酸根离子还能与细菌内的蛋白质发生反应,形成有毒的硝酸酯化合物,进一步破坏细菌的生命活力。
综上所述,硝酸盐对细菌的杀菌作用机理主要包括对细菌呼吸作用的抑制、改变细菌内环境的酸碱度以及氧化细菌细胞膜等方面。
硝酸盐的杀菌作用广泛用于医药、食品、水处理等领域。
然而,硝酸盐也具有一定的毒性,因此在使用时需要掌握适当的使用剂量和方法,以确保安全使用。
此外,硝酸盐还可以通过干扰细菌DNA和RNA合成来杀灭细菌。
硝酸盐中的硝酸根离子具有强氧化性,可以与细菌细胞内的DNA和RNA发生反应,导致结构的改变和破坏。
细菌的DNA和RNA是细菌生存和繁殖所必须的核酸物质,其合成受到抑制后,细菌的正常功能将受到严重干扰,甚至导致细菌的死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硝酸硝酸盐备课
时间
上课
时间
主备教师霍家军
组内
意见
级部
审核
课
时
第课时
总课时考纲要求考纲解读
了解氮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应用。
了解氮单质及其氧化物对环境质量的影响。
1.氮气的稳定性、氮的氧化物的性质及对环境的危害。
2.氨气的性质及制法、铵盐的性质及NH4+的检验。
3.硝酸及硝酸盐的性质、NO3-的检验。
教学过程教(学)反思过关活动一、硝酸
1.物理性质
纯净的硝酸是色,挥发,气味的液体,溶于
水。
在空气中遇水蒸气呈白雾状。
2.化学性质
⑴酸性:具有酸的通性。
写出硝酸电离方程式:
⑵稳定性:
浓硝酸显黄色,是因为溶于浓硝酸,说明硝酸具有
性,化学方程式:
实验室保存硝酸时,必须用瓶,且放置于
⑶强氧化性:
通常,浓HNO3还原产物为:,稀HNO3还原产物为:。
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离子反应写离子方程式)
浓硝酸+铜:
稀硝酸+铜:
稀硝酸+少量铁:
稀硝酸+过量铁:
浓硝酸+碳:
冷浓硝酸遇铁、铝发生,足量浓硝酸与变价金属、
非金属反应,均生成(高、低)价化合物。
3.工业制法(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NH3→NO→NO2→HNO3
活动巩固1.下列实验过程中,始终无明显现象的是 ( )
A.NO2通入FeSO4溶液中 B.CO2通入CaCl2溶液中
C.NH3通入AlCl3溶液中 D.SO2通入已酸化的Ba(NO3)2溶液中
2.物质的量之比为2∶5的锌与稀硝酸反应,若硝酸被还原的产物为N2O,反应结束后锌没有剩余,则该反应中被还原的硝酸与未被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
A.1∶4 B.1∶5 C.2∶3 D.2∶5
过关活动二、硝酸盐
1.硝酸盐的热稳定性(按金属活动性顺序表顺序)
(1)从K到 Mg的硝酸盐加热时生成亚硝酸盐和氧气,如:
Ca(NO3)2—
(2)从Mg到Cu(包括Mg和Cu)的硝酸盐加热时生成金属氧化物、二氧化氮和氧气,如:Cu(NO3)2—
H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排在 Mg与Cu之间,因而 HNO3受热分解生成NO2、O2、H2O(H的氧化物)
(3) Cu以后的金属的硝酸盐加热时生成金属单质、二氧化氮和氧气,如:AgNO3—
2.NO3-的检验
活动巩固3、某金属硝酸盐受热分解生成金属氧化物、二氧化氮和氧气。
若生成的二氧化氮和氧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8∶1,则金属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过程中的变化是()
A.升高 B.降低 C.不变 D.无法确定
随堂练习
( )1.现有下列物质:①氯水;②氨水;③浓硝酸;④氢氧化钠;⑤溴,其中必须保存在棕色瓶里的是
A.全部 B.①③⑤ C.①③ D.①②④
( )2.将铜粉放入稀H2SO4中,加热无明显现象发生,当加入下列一种物质后,铜粉的质量减少,溶液呈蓝色,同时有气体逸出,该物质是
A.Fe2(SO4)3 B.Na2SO4 C.KNO3 D.Fe S O4 ( )3.取三张蓝色石蕊试纸放在玻璃板上,然后按顺序分别滴加65%的HNO3、98.3%的H2SO4和新制的氯水,三张纸最后呈现的颜色是
A.白、红、白 B.红、黑、红
C.红、红、红 D.白、黑、白
( )4.将相同质量的铜片分别和过量浓硝酸、稀硝酸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反应速率:两者相同
B.消耗硝酸的物质的量:前者多,后者少
C.反应生成气体的颜色:前者浅,后者深
D.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总数:前者多,后者少
( )5.将足量的二氧化氮和一定量的二氧化硫通入氯化钡溶液中,产生的沉淀
A.可能是BaSO3 B.一定是BaSO3
C.可能是BaSO3和BaSO4 D.一定是BaSO4
( )6.某单质与浓HNO3按物质的量之比1∶4恰好完全反应,若HNO3的还原产物仅为NO2,则该单质不可能是
A.Zn B.Cu C.Ag D.C
( )7.将51.2 g Cu完全溶于适量浓硝酸中,收集到氮的氧化物(含NO、N2O4、NO2)的混合物共0.9 mol,这些气体恰好能被500 mL 2 mol/L NaOH溶液完全吸收,生成含NaNO3和NaNO2的盐溶液,其中NaNO3的物质的量为( )
A.0.2 mol B.0.4 mol C.0.8 mol D.0.9 mol ( )8.将3.2 g Cu跟30.0 mL 10.0 mol·L-1的HNO3充分反应,还原产物有NO和NO2,若反应后溶液中有a mol H+,则此时溶液中含NO3-的物质的量为
A.0.5 a mol B.(0.1+a) mol
C.0.1a mol D.2a mol
( )9.如右图所示,向一定量的铁粉中加
入一定体积12 mol·L-1的硝酸,加热充分
反应后,下列微粒在体系中一定大量存在的
是
①NO3-②Fe3+③H+④NO⑤NO2
A.① B.①⑤ C.②④⑤ D.①②③⑤
( )10.将11.2 g的Mg和Cu的混合物完全溶解于足量的硝酸中,收集反应产生的气体X。
再向所得溶液中加入适量的NaOH 溶液,产生21.4 g沉淀。
根据题意推断气体X的成分可能是A.0.3 mol NO2和0.3 mol NO
B.0.2 mol NO2和0.1 mol N2O4
C.0.1 mol NO、0.2 mol NO2和0.05 mol N2O4
D.0.6 mol NO
11.下列关系式中A是一种正盐,D的相对分子质量比C的大16,E是酸;当X无论是强碱还是强酸时都有如下转化关系:
当X是强酸时,A、B、C、D、E均含同一种元素;当X是强碱时,A、B、C、D、E均同时含有另一种元素。
回答下列问题:
(1)A是________,Y是________,Z是__________。
(2)当X是强碱时,B是__________,C是____________,
D是____________,E是____________。
(3)当X是强酸时,B是__________,C是____________,
D是____________,E是____________。
(4)写出A与X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①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12.实验研究发现,硝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硝酸的浓度越稀,对应还原产物中氮元素的化合价越低。
现有一定量铝粉和铁粉的混合物与一定体积某浓度的稀硝酸充分反应,反应过程中无气体
加入5 mol·L-1的NaOH溶液,所
加NaOH溶液的体积(mL)与产生
的沉淀的物质的量关系如图所示。
(1)B与A的差值为__________mol
(2)C点对应的溶液体积为
(3)原硝酸溶液中含硝酸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mol。
(4)铝粉和铁粉的混合物中铝粉与铁粉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
(5)写出铝与该浓度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13.以天然气为原料合成氨是新的生产氮肥的方法,它具有污染小、成本低等诸多特点,其过程大体如下:
某工厂以标准状况下的含CH4 89.6%的天然气100 m3为原料经过上述过程,生产尿素和硝酸铵。
⑴合成氨生产过程中氨的产率为60%,假设其它各步反应均完全且不考虑副反应,求100 m3的天然气可生产尿素的质量。
(注:产率为实际产量与理论产量之比)
⑵为使硝酸生产过程中不再补充空气,假设各步反应均完全且氨中氮元素全部转化为HNO3,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设为20%,求由氨气和空气组成的原料气中(不包含被硝酸吸收的氨气)氨气与空气的体积比。
⑶实际生产中,若氨的产率为60%,硝酸的产率为80%,求100 m3的天然气最多可生产硝酸铵的质量。
课后作业
完成《优化探究》课时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