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名著导读海底两万里导学提纲1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名著导读《海底两万里》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名著导读《海底两万里》教案新人教版

名著导读《海底两万里》课题名著导读《海底两万里》时间:教学目标:Array1. 通过对《海底两万里》指导阅读,进一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2. 学会并运用课外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感受小说中精彩的人物描写。

教学重点:学会并运用课外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学难点:感受小说中精彩的人物描写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教学媒体:黑板、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导出目标二、学:自主学习1.了解作者及作品。

儒勒·凡尔纳是科幻小說和冒险小說作家,被誉为“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科学时代的预言家”。

《海底两万里》是他的幻想小说三部曲之一,也是他的名篇佳作之首。

还有两部是《格兰特船长的儿女》和《神秘岛》。

2.师生共读,学生写一篇500字左右的读后感三、议:互动探究1.畅谈感受出示海底视频,并结合书中描写谈感受。

2.概括人物找出人物活动的情节并概括人物特点。

法国生物学家阿龙纳斯仆人康塞尔捕鲸手尼德·兰“诺第留斯号”的主人尼摩船长3.精彩片段赏析在你阅读的过程中,哪些地方吸引你,快速找出来欣赏。

4.幻想与现实的联系这是一篇科幻小说,你认为哪些幻想变成了现实,你能看出幻想与现实的联系吗?四、结:课堂小结这部作品集中了凡尔纳科幻小说的所有特点。

曲折紧张、扑朔迷离的故事情节,瞬息万变的人物命运,丰富详尽的科学知识和细节逼真的美妙幻想融于一炉。

五、练:课堂练习(一)必做题1.填空(1)《海底两万里》是法国生物学家凡尔纳的三部曲之一,他的另两部作品是()、()。

(2)《海底两万里》主要讲述()号潜艇的故事。

凡尔纳的小说之所以拥有广大的读者,原因在于(),小说广为流传,还因为他具有()凡尔纳被公认为是“()”。

(3)()是一名()的战士,这一形象正是凡尔纳()的体现。

(4)《海底两万里》的作者是(),《海底两万里》的作者是()国人。

(5)阿龙纳斯的仆人叫(),故事中,阿龙纳斯曾经在法国出版过的一部书叫(),“鱼叉手之王(捕鲸手)”指的是()。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名著导读海底两万里导学提纲1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名著导读海底两万里导学提纲1新人教版

名著导读《海底两万里》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通过快速阅读,了解《海底两万里》的主要故事内容。

2.通过小组合作,进行专题探究,把握主要人物形象及小说主题。

【重点难点】1.结合作品故事情节理解主要人物形象及主题。

2.认识《海底两万里》的作品现实意义。

问题记录【导学流程】一、知识链接1.关于凡尔纳的人物评论凡尔纳的作品不仅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也在现实生活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在小说中塑造的科学勇士与先驱者的形象影响着一代又一代后来者。

许多科学家都坦言自己受到了凡尔纳的启迪才走上科学探索之路的。

潜水艇的发明者西蒙·莱克在他的自传中的第一句话是“儒勒·凡尔纳是我一生事业的总指导”;海军少将伯德在飞越北极后说凡尔纳是他的领路人;气球及深海探险家皮卡德、无线电的发明者马克尼都一致认为凡尔纳是启发他们发明的人。

凡尔纳不仅否认自己是海底航行的发明者,还声称自己从未对科学有过特别的兴趣——而“只是对用它来创作发生在异域的戏剧性故事特别感兴趣”。

“事实上,他作为科幻小说之父的声望已经导致了对他文学价值认识的一个严重模糊化。

”(凡尔纳研究者威廉·鲍卓贤(William Butcher)评)凡尔纳是“学术既覃,理想复富”的杰出作家,能“默揣世界将来之进步,独抒奇想,托之说部,经以科学,纬以人情,离合悲欢,谈故涉险,均综错其中,阃杂讥弹,亦复谭言微中,……比事属词,必洽学理,非徒摭山川动植,侈为诡辨者比”。

(中国近代文学家、思想家鲁迅评)凡尔纳创作的长篇小说使我赞赏不已。

在构思发人深省、情节引人入胜方面,凡尔纳是个大师。

(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评)2.创作背景简介波兰人民反对沙皇独裁统治的起义遭到残酷镇压是凡尔纳创作《海底两万里》的一个导火索。

他在小说中塑造了尼摩船长这个反对沙皇专制统治的高大形象,赋予其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人道主义精神,以此来表达对现实的批判。

创作小说之初,凡尔纳和出版商赫泽尔(Piere-Jules Hetzel)之间就书中的主人公鹦鹉螺号船长尼摩的特征展开了一场争论。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名著导读:《海底两万里》快速阅读(导学案部编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名著导读:《海底两万里》快速阅读(导学案部编版)

名著导读:《海底两万里》导学案1.培养并掌握“快速阅读”这一基本的阅读技巧。

2.通过主题研究等方式,深度阅读《海底两万里》这部科幻名著的主要内容、主要人物及重要情节。

3.通过阅读分享活动,深化对主要人物的理解,对思想内容的理解,感受小说中描绘的海底世界的神奇和惊险,进一步了解科幻小说的特点。

◆活动一、激趣导入,了解作者1.了解“诺第留斯号”潜艇的前世今生1866年凡尔纳通过想象创造了“诺第留斯号”。

1879年爱迪生发明了电灯。

1886年英国人发明了以电力作为动力的潜水艇,取名“诺第留斯号”。

1954年美国建成了世界第一艘以核反应堆作为动力的潜水艇,取名“诺第留斯号”。

2.了解作者。

儒勒·凡尔纳 (1828—1905),法国科幻和探险小说家,被誉为“科学时代的预言家”“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

凡尔纳早年在巴黎学法律,后来从事文学创作,写出了很多科学幻想小说,如《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海底两万里》《地心游记》《从地球到月球》《环绕月球》《八十天环游地球》等。

他的故事生动,幻想有科学基础,许多预想被后来的科学发展所证实。

◆活动二、整体浏览,激发兴趣1.了解《海底两万里》故事概要故事发生在1866年,法国人阿龙纳斯是一位生物学家,应邀赴美参加一项科学考察活动。

这时,海上出了一个怪物,闹得沸沸扬扬。

科考活动结束后,生物学家正准备束装,计划返回法国,却接到美国海军部的邀请,于是改弦更张,登上了一艘驱逐舰,参与“把那个怪物从海洋中清除出去”的活动。

经过千辛万苦,“怪物”未被清除,驱逐舰反被“怪物”重创,生物学家和他的仆人及为清除“怪物”被特意请到驱逐舰上来的一名捕鲸手,都成了“怪物”的俘虏。

结果发现“怪物”是一艘尚不为世人所知的潜水艇,名为“诺第留斯号”。

潜艇对俘虏倒也优待,只是,为了保守自己的秘密,潜艇艇长尼摩从此永远不许他们离开。

阿龙纳斯一行别无选择,只能跟着潜水艇周游各大洋。

十个月后,这三个人终于在极其险恶的情况下逃脱,生物学家才得以把这件海底秘密公诸于世。

2019年春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6单元 名著导读《海底两万里》教案 新人教版

2019年春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6单元 名著导读《海底两万里》教案 新人教版

第六单元名著导读《海底两万里》一、教学目标1、通过课外阅读,学生感知并交流故事情节,培养阅读习惯。

2、学习通过字段和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3、激发学生阅读科幻小说的热情。

教学重点:分析人物形象,培养阅读兴趣。

二、课前准备:1、师生共读《海底两万里》2、学生制作学习笔记卡3、制作ppt三、教学过程:1、导入:分享优美的海底图片。

海洋是生命的发源地,美妙、神秘、壮观的海底世界,自古以来就是人类向往的圣地。

今天我们就走进《海底两万里》,一起去书海拾贝,泛舟,遨游。

(板书题目)2、书海拾贝:检查学生的自读情况。

ppt出示内容如下:(1)、《海底两万里》是(法)国生物学家(凡尔纳)的三部曲之一,他的另两部作品是《格兰特船长的儿女》《神秘岛》。

(2)、小说开头被称为“独角鲸”的“古怪的动物”其实就是名为(诺第留斯)号潜艇。

(3)、小说讲述的是(1866)年发生的事,在不到(10)个月的时间里,潜艇航行了(两万)里。

(4)、小说中的4个主要人物分别是:(尼摩)船长,(阿龙纳斯)教授以及他的仆人(康塞尔)和一名名为(尼德-兰)的捕鲸手。

3、指导学生阅读第一步:读封皮,读序言,读目录。

(板书:看:封皮、序言、目录)第二步:略读。

(板书:读:略读)4、书海泛舟:(1)、说一说最吸引你的故事情节。

学生自由谈,教师点评。

(2)、用简介的语言概括小说的故事。

学生概括,教师点评。

教师展示自己概括的故事情节:书中的主人翁是生物学家阿龙纳斯,他和同伴康塞尔、尼德·兰,在一次海洋追捕中,意外地登上了“诺第留斯号”潜水艇,从而开始了充满传奇色彩的海底探险。

“诺第留斯号”的主人尼摩船长是个性格阴郁、知识渊博的人,在短短的不到10个月的时间里,他们一道周游了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红海、地中海、南极海、北冰洋,航程约两万里。

这期间,他们目睹了无数的海底奇观,发现了海底煤矿和沉船的宝藏,与大鲨鱼、章鱼博斗,击退土著人的围攻等等。

(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名著导读《海底两万里》快速阅读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

(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名著导读《海底两万里》快速阅读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

名著导读《海底两万里》......快速阅读...........——教学目标:.....1.、通过对《海底两万里》的阅读指导,进一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2.、学会并运用课外阅读的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感受小说中精彩的人物描写。

..............教学重点:.....学会并运用课外阅读的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学难点:.....感受小说中精彩的人物描写。

.............教法学法:..................速读法,活动展示法,练习法教学课时:.......2.课时课前准备:...字左右的读后感。

..................... 2.、学生每人写.....1.、师生共读《海底两万里》。

......500指导过程:.....第一课时....一、什么是快速阅读.........速.读可以使你更快地阅读资料,在短期记忆中你可以掌握更多,所以也会理解得更好。

.....................................提高阅读的速度的方法是,每一段读更多的文字,减少读每一段的时间,使用指示物和减少回读。

...........................................二、速读的基本要求.........1.、避免发声。

......2.、减少注视点。

.......3.、缩短眼停时间。

........4.、避免回视。

......三、速读的主要方法.........1.、浏览法。

浏览法是指对一般不需要细致了解的书籍,只是从总体上粗略掌握书中大概内容的一种阅读.............................................方法。

它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广泛地了解信息,有助于开阔视野,是博览群书所常用的重要方法。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名著导读《海底两万里》名著导读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名著导读《海底两万里》名著导读

《海底两万里》名著导学【作者简介】儒勒·凡尔纳(1828.—1905年),19世纪法国小说家、剧作家及诗人。

凡尔纳出生于法国港口城市南特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早年依从其父亲的意愿在巴黎学习法律,之后开始创作剧本以及杂志文章。

在与出版商赫泽尔父子合作期间(1862年至凡尔纳去世),凡尔纳的文学创作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功,他的不少作品被翻译成多种语言。

凡尔纳一生创作了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以《在已知和未知的世界中的奇异旅行》为总名,代表作为三部曲《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海底两万里》《神秘岛》以及《气球上的五星期》《地心游记》等。

他的作品对科幻文学流派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他与赫伯特·乔治·威尔斯一道,被称作“科幻小说之父”。

【创作背景】波兰人民反对沙皇独裁统治的起义遭到残酷镇压是凡尔纳创作《海底两万里》的一个导火索。

他在小说中塑造了尼摩船长这个反对沙皇专制统治的高大形象,赋予其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人道主义精神,以此来表达对现实的批判。

创作之初,凡尔纳和出版商赫泽尔之间就书中的主人公鹦鹉螺号船长尼摩的特征展开了一场争论。

赫泽尔认为该把尼摩描写成为奴隶贩卖交易的死敌,为他对某些海上船只的无情攻击提供清晰而理想的辩护。

但凡尔纳却希望尼摩是位波兰人,他永不宽恕地把仇恨直指向俄国沙皇(他曾血腥镇压了一场波兰人的起义)。

不过赫泽尔担心他引起外交上的分歧,使该书在有利可图的俄国市场上遭禁。

最后,作者和出版商逐渐妥协了,他们认为尼摩的真正动机应当弄得模棱两可才有吸引力,尼摩应当被大致定位为自由的拥护者和反压迫的复仇者。

【思维导图】【主题概括】《海底两万里》描绘的是人们在大海里的种种惊险奇遇。

美妙壮观的海底世界充满了异国情调和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体现了人类自古以来渴望上天入地、自由翱翔的梦想。

在这部作品中,他将对海洋的幻想发挥到了极致,表现了人类认识和驾驭海洋的信心,展示了人类意志的坚韧和勇敢。

在小说里,凡尔纳借尼摩船长之口表达了对海洋的赞美和热爱。

第六单元 名著导读 《海底两万里》:快速阅读(教案)-初中语文人教统编版七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 名著导读 《海底两万里》:快速阅读(教案)-初中语文人教统编版七年级下册
评价等级
评价标准
补救措施
优秀
能够自主的根据文章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感受海底旅行的魅力。
再次细致阅读全书,重点勾画关键人物的描写词句。
良好
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根据文章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感受海底旅行的魅力。
待改进
不能根据文章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感受海底旅行的魅力。
能够根据人物描写分析人物形象,梳理文章结构。
自我评价( )
目标3
任务三:制定计划,再享旅程
活动七:读书计划
时间
阅读内容
任务一
任务二
任务三
记航海日记8篇
制人物档案8个
析写作手法8个
第一周
上部
1—12章
温馨提示:想象你就是“鹦鹉螺号”上的一员,把你在旅行中的所见所感用记日记的方式记载下来。方法提示:运用第一人称,叙述最核心的情节,恰当展示心理感受
《海底两万里》教学设计
主备人:初一语文组
课题
《海底两万里》名著导读
日期
编号
课型
名著导读课
授课班级
目标
确立
依据
课标摘录
1.养成默读的习惯,提高阅读速度,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
2.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能与他人合作,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评价等级
评价标准
补救措施
优秀
能够按照读书计划按部就班的完成整本书的阅读。
组内监督。
良好
能够按照读书计划按部就班的完成80%整本书的阅读。
待改进
不能够按照读书计划按部就班的完成整本书的阅读。
按照计划,保质保量完成读书任务。

部编人教版七下语文第六单元名著导读《海底两万里》教案

部编人教版七下语文第六单元名著导读《海底两万里》教案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小说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尼摩船长的性格分析,我会通过对比和具体情节分析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海底探险相关的实际问题,如海底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平衡。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如制作一个小型潜水艇模型,演示浮力原理。
实践活动环节,学生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都非常投入。他们围绕海底探险相关的实际问题展开讨论,提出了许多有创意的想法。同时,通过制作潜水艇模型,学生们直观地理解了浮力原理,加深了对科学知识的掌握。
在小组讨论环节,学生们的表现让我感到惊喜。他们围绕科学探索精神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展开讨论,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并进行了热烈的交流。我在一旁观察,适时给予引导和启发,帮助他们拓展思路,解决问题。
-结合现实案例,让学生思考小说中的科技问题在当代社会的体现,如对比小说中的潜艇与现实中的深海探测器。
-鼓励学生进行创意写作或跨学科项目,将小说中的科学探索精神应用到实际问题解决中,如设计一个环保ຫໍສະໝຸດ 目或科技创新方案。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海底两万里》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是否曾经想象过海底世界的样子?”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这部科幻名著的奥秘。
-指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小说中的问题,如尼摩船长的正义与矛盾、科技的双刃剑等。
-培养学生将阅读感悟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提高阅读迁移能力。
举例解释:
-针对小说中复杂的人物关系和情节,设计图表或思维导图,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故事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著导读《海底两万里》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快速阅读,了解《海底两万里》的主要故事内容。

2.通过小组合作,进行专题探究,把握主要人物形象及小说主题。

【重点难点】
1.结合作品故事情节理解主要人物形象及主题。

2.认识《海底两万里》的作品现实意义。

问题记录【导学流程】
一、知识链接
1.关于凡尔纳的人物评论
凡尔纳的作品不仅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也在现实生活中产生了深远
的影响,他在小说中塑造的科学勇士与先驱者的形象影响着一代又一代后
来者。

许多科学家都坦言自己受到了凡尔纳的启迪才走上科学探索之路
的。

潜水艇的发明者西蒙·莱克在他的自传中的第一句话是“儒勒·凡尔
纳是我一生事业的总指导”;海军少将伯德在飞越北极后说凡尔纳是他的
领路人;气球及深海探险家皮卡德、无线电的发明者马克尼都一致认为凡
尔纳是启发他们发明的人。

凡尔纳不仅否认自己是海底航行的发明者,还声称自己从未对科学有
过特别的兴趣——而“只是对用它来创作发生在异域的戏剧性故事特别感
兴趣”。

“事实上,他作为科幻小说之父的声望已经导致了对他文学价值
认识的一个严重模糊化。

”(凡尔纳研究者威廉·鲍卓贤(William
Butcher)评)
凡尔纳是“学术既覃,理想复富”的杰出作家,能“默揣世界将来之
进步,独抒奇想,托之说部,经以科学,纬以人情,离合悲欢,谈故涉
险,均综错其中,阃杂讥弹,亦复谭言微中,……比事属词,必洽学理,
非徒摭山川动植,侈为诡辨者比”。

(中国近代文学家、思想家鲁迅评)凡尔纳创作的长篇小说使我赞赏不已。

在构思发人深省、情节引人入
胜方面,凡尔纳是个大师。

(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评)
2.创作背景简介
波兰人民反对沙皇独裁统治的起义遭到残酷镇压是凡尔纳创作《海底
两万里》的一个导火索。

他在小说中塑造了尼摩船长这个反对沙皇专制统
治的高大形象,赋予其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人道主义精神,以此来表达对
现实的批判。

创作小说之初,凡尔纳和出版商赫泽尔(Piere-Jules Hetzel)之间
就书中的主人公鹦鹉螺号船长尼摩的特征展开了一场争论。

赫泽尔认为该
把尼摩描写成为奴隶贩卖交易的死敌,为他对某些海上船只的无情攻击提
供清晰而理想的辩护。

但凡尔纳却希望尼摩是位波兰人,他永不宽恕地把
仇恨直指向俄国沙皇(他曾血腥镇压了一场波兰人的起义)。

不过赫泽尔
担心他引起外交上的分歧,使该书在有利可图的俄国市场上遭禁。

最后,
作者和出版商逐渐相互妥协了,他们认为尼摩的真正动机应当弄得模棱两
可才有吸引力,尼摩应当被大致定位为自由的拥护者和反压迫的复仇者。

在《神秘岛》中,这才公布他是印度达卡王子。

3、阅读方法——快速阅读(见书本P157)
(1)集中精力,专心致志。

(2)以默读为主。

(3)眼睛的视域要宽。

(4)善于抓住书中的关键信息和主要线索,有所取舍。

二、深入学习
(一)浏览目录,满怀期待。

拿到一本新书,我们有必要先看看目录。

翻看目录时,留意一下,你对哪些章节会比较感兴趣。

你感兴趣的章节有哪些呢?请放飞想象,画一幅生动的思维导图,我们分享交流一下。

(如下图)
(二)整体感知,概括情节。

请用一段话概括小说故事情节:
小说主要讲述了博物学家阿罗纳克斯、其仆人孔塞伊和鱼叉手内德·兰德一起随鹦鹉螺号潜艇船长尼摩周游海底的故事。

1866年,海上发现了一只疑似为独角鲸的大怪物,阿罗纳克斯教授及仆人孔塞伊受邀参加追捕。

在追捕过程中,他们与鱼叉手内德·兰德不幸落水,到了怪物的脊背上。

他们发现这怪物并非是什么独角鲸,而是一艘构造奇妙的潜艇。

潜艇是尼摩在大洋中的一座荒岛上秘密建造的,船身坚固,利用海水发电。

尼摩船长邀请阿罗纳克斯作海底旅行。

他们从太平洋出发,经过珊瑚岛、印度洋、红海、地中海、大西洋,看到海中许多罕见的动植物和奇异景象。

途中还经历了搁浅、土著围攻、同鲨鱼搏斗、冰山封路、章鱼袭击等许多险情。

最后,当潜艇到达挪威海岸时,三人不辞而别,回到了他的家乡。

(三)分享惊喜,遭遇危险。

在冒险之旅中,惊喜总是与危险并存的。

因此,我们跟着阿罗纳克斯一起乘坐尼摩艇长的鹦鹉螺号观赏奇妙的海底世界前,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在海洋的深处,除了可能有令人叹为观止的美景,还可能潜伏着危险。

在快速阅读的过程中我们一起来完成下列任务单:
任务一:根据提示进行填空,完善鹦鹉螺号的航行路线。

(太平)洋—经托雷斯海峡—(印度洋)—经锡兰采珠场—(红海)—经苏伊士地下水道—(地中海)—从直布罗陀海峡—(大西洋)—(南冰洋)—到达极点—(大西洋)—北冰洋。

任务二:“我们”收获了哪些惊喜,遇到了哪些危险?
惊喜:可分别从博物学家阿罗纳克斯、其仆人孔塞伊和鱼叉手内德·兰德的角度谈。

危险:1.在巴布亚新几内亚他们的船搁浅了,遇到当地土著人的攻击,尼摩船长用他的闪电挡住土著人进入“鹦鹉螺”号。

2.在印度洋,肉搏鲨鱼。

3.在南极他们被困在厚厚的冰下,船上极度缺氧.但船上所有人轮流用工具把底部厚10米的冰盖砸开,逃上大海。

4.在大西洋“鹦鹉螺”号被章鱼所困扰,他们拿斧头和章鱼展开肉搏战,一名船员惨死。

三、迁移运用
“鹦鹉螺号”潜艇从太平洋出发,经过了许多地方,也经历了很多险情。

请把下列冒险经历和其所发生的地点对应。

(只填字母。


①印度洋 D ②红海 C ③南极 B ④大西洋A
A.遭遇巨型章鱼
B.冲撞冰盖
C.击杀儒艮
D.肉搏鲨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