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集中供热系统热水循环泵的选型
热水采暖系统循环水泵选择分析及应用

热水采暖系统循环水泵选择分析及应用摘要:热水采暖系统循环水泵的供热方式是新时期社会发展背景下的一种新型技术手段,目的是为了在提高供热效果的基础上降低能源消耗,这符合时代的发展需求。
基本此,本文主要从热水采暖系统循环水泵的科学选择问题入手,从容量设置以及减小水流阻力两个方面的设计工作展开分析,并结合实际工作情况分析影响供暖效果的关键因素,以拟定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推动供暖工作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热水采暖系统;循环水泵;水泵选择;应用方案在供暖工作当中为了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目前大多数城市的供热公司都在积极研究利用循环水泵进行集中供热供暖的可行方式,这就涉及到对水泵的选择问题。
基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想要提高循环水泵供热工作的应用效果,还必须要从水泵质量的管理及循环系统设计方案的优化等方面展开分析和研究。
一、热水采暖系统循环水泵的科学设计要点在为热水采暖系统选择循环水泵时,主要应当关注于水泵容量的选择及水流阻力的控制问题。
1、容量方面循环水泵的流量是按采暖热负荷、温降等参数计算确定的。
在实际设计水泵的总容量时,需要充分结合城市的基本供暖需求展开分析,确保设计工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通常来说,循环水泵的总流量应为系统的总设计流量;扬程为系统的总压力损失(可富裕5-10%)。
集中供暖的目的是为了避免各个用户家中出现温度差异过大的情况,不过由于热水采暖系统使用的是管道运输模式,因此在温度传送环节中还存在一定的热量损耗问题。
基于此,目前许多供热公司都开始积极采用分阶段改变流量质调节的运行模式,具体操作方法是:安装一台 100%流量和两台50%流量的循环水泵,然后根据当地每日自然温度的实际情况智能调节水泵的流量及流速。
实践表明,这种方法能够有效减少热能的浪费问题,还能节省水泵安装环节的经济成本,进而推动供热公司各项工作的稳步发展。
2、阻力方面热水采暖系统运行环节中,水流在管道内的流动会受到一定的阻力,为了科学降低阻力对供暖效果带来的不良影响,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对阻力进行计算,相关计算公式为:ΔP=H*Gs²/Ge²=H(Δte/Δts)²一般来说,影响水流阻力大小的主要因素就是实际的热水采暖系统温降与设计的情况不相符,这与水泵容量、水泵材质以及系统的造型设计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关系,还需要工作人员具备专业的设计能力,能够不断结合具体工作经验研究优化工作流程,提高采暖系统设计效果和使用效率的可行方案。
热水供暖系统循环水泵的选择与循环水泵变频节能

徐 志 平
( 锦州市供 暖管理处 ,辽宁 ,锦 州 ,1 2 1 0 0 0)
【 摘 要 】分析 了热水供 暖 系 统循环水 台 5 0 % 的水 泵 ; 当设 2台 同 容 量 锅 炉 时 ,选 泵容量偏 大、浪费电能的问题 。指 出正确选 用 1台 1 0 0 %流 量 的 水 泵 , 2台 5 0 %流 量 的 水 择 循 环 水 泵 的 容 量 和循 环 泵 变 频 节 能 ,是供 泵 , 当 1 台锅 炉 运 行 时 ,开 1 0 0 %流 量 的 水 暖 系统循 环 水 泵 节 电 的 重要 措 施 。 泵, 2台 5 0 %的泵 又可 同 时运 行 做 为 1 0 0 %泵 【 关键 词 】 热水供暖 ; 循环水泵 ; 选择 ; 的备用;设有 了 3台同容量的锅炉时,可造 变 频 节 能 2台 3 3 %的流 量 的泵 、 1台 6 6 %流 量 的 和 1 台1 0 0 %流 量 的水 泵 。1台 锅 炉 运 行 时 ,开 启 热水 供 暖 系 统 中 设 置 的循 环 水泵 是 向用 3 3 %的水 泵 ,2 台 锅 炉 运 行 开 启 6 6 %流 量 的 户 输 送 热 媒 的 主 要 设 备 , 也 是 锅 炉 房 中 耗 电 水 泵 ,3 台锅 炉 同 时运 行 开 1 0 0 %流 量 的 水 量 较 大 的 设 备 , 其 用 电 量 约 占锅 炉 房 总 用 电 泵 。2 台 3 3 %流 量 的 水 泵 可 做 为 6 6 %泵 的 备 量的 4 0 % ̄7 0 %。实 际 工 程 中 ,循 环 水 泵 容 用 。 也 可 分 别选 1台 3 3 %流 量 、 1台 6 6 %流 量 偏 大 的 现 象 较 为 普 遍 ,有 的 甚 至 达 到 原 参 量 和 1台 1 0 0 %流 量 的水 泵 分 别 与 1台 、 2台、 数 的 2倍 以上 , 如 果循 环 水 泵 的流 量 和 扬 程 3台锅 炉 配 套 运 行 。 偏 大 ,会 造 成 电能 的 严 重 浪 费 。 显 然 采 用 分 阶 段 改 变 流 量 的 质 调 节 具 有 循 环 水 泵 偏大 的 原 因 明显 的 节 能 效 果 。 造成循环水泵容量偏大的原因主要有 以 2 、锅炉本体水流阻力 下 几 点 : 一 是 有 的设 计 人 员 没 有 认 真 计 算 热 以热 水 锅 炉 为 热 源 的 热 水 供 暖 系 统 , 热 负 荷 和 系 统 阻 力 ,尤 其 是 外 网和 锅 炉 房 的阻 源 内部阻力主要是锅炉水流阻力 ,这一数值 力 ,采用估算方法 ,为保险起见 ,估算值过 应 由锅炉厂家提供 。当选用的锅炉在额定供 大 ,使 选 的 水 泵 流 量 和 扬 程 加 大 很 多 ;二 是 回 水 温 度 以下 降 温 运 行 时 , 比如 1 1 5 / 7 0 ℃ 高 有 的 系 统 运 行 后 没 有 进 行 认 真 的初 调 节 ,一 温 水 改 为 9 5 / 7 0 " C低 温 水 锅 炉 、 或 9 5 70 / ℃ 低 旦 系 统 出现 水 力 失调 ,有 人 认 为是 水 泵 容 量 温水锅炉在 6 0 / 5 0 ℃下运行 ( 地板辐射采暖系 不 够 ,而 盲 目换 大 泵 ;三 是 有 个 别 设 计 者 对 统 )时 ,就 要 考 虑 在 供 出相 同 的热 量 时 ,实 循环水泵扬程 的概念不清 ;对承压锅炉采暖 际循 环 水 量 要 大 于 额 定 流 量 ,使 锅 炉 水 流 阻 系 统 ,定 压 点设 在 循 环 水 泵 吸 入 侧 ,循 环 水 力 增 大 。此 时 ,锅 炉 水 流 阻 力 按 下 式 计 算 : AP - = H・ G 2 a / GZ , = H( At d at g ) 泵 进 出 口均 承 受 相 同 的静 水 压 力 , 因此 ,其 扬 程 不 需 要 考 虑 用 户 系 统 的高 度 ,只 要 克服 式 中 H一锅 炉 厂 家 给 定 的额 定 流 量 下 的 管 网系 统 的 阻力 即可 。但 有 的设 计 者 却 将 系 水 流 阻力 ; 统 高 度 计 入 扬 程 中 ,这 就 使 循 环 水泵 扬 程 大 G一 锅 炉 实 际、 额 定 循 环 水 量 ; 大 增 加 ; 四是 选 水 泵 时 , 因水 泵 规 格 系 列 所 △t c 、△t 一 锅 炉 额 定 、实 际供 回水 温 差 。 限,很难选 到流量 ,扬程 完全一致 的水泵 , 当供 回水温度 由 1 1 5 / 7 0 ℃降为 9 5 70 / " C 般 都选 大一号的,这样 层层加码,致使容 时 ,GB = Ah / At g = 1 . 8 ,AP - = 3 . 2 4 H; 当地 板 量 偏 大 ,甚 至达 到 2倍 以上 。据 调 查 , 现有 辐 射 采 暖 用 6 0 / 5 0 ℃ 的 热 水 由锅 炉 直 接 供 热 运 行 中 的锅 炉 ,其温 差 多 数在 1 O ~1 5 ℃ ,个 时 , 由 于 锅炉 规 格 系 列 所 限 , 常用 供 回 水温 别 温 差仅 为 8 " C,也 就 证 明 了水 泵 容 量偏 大 。 度 9 5 70 / ℃ 的锅 炉 降温运 行 ,此 时温 差 由 水泵 容 量偏 大 ,一 方 面破 坏 了 原 设计 的 △t = 2 5 " ( 2 减小为 1 0 ℃, 流量 G B = 2 . 5 ,水 流 水 力 工况 , 另 一 方 面 又 增 加 了水 泵 的 耗 电 量 。 阻力△P - 6 . 2 5 H。可 见 由于 降温 运 行 使 锅 炉 二 、循 环 水 泵 容 量 的 选 择 阻 力增 大 应 引起 设计 人 员足 够 的重 视 , 以 免 1 、 循环 水 泵 容 量 的确 定 循 环泵 扬 程 不 够 ,造 成 用 户 流 量 不 足 若 加 循 环 水 泵 的流 量 是 按 采 暖 室 外计 算 温 度 大 水 泵扬 程 , 会 造 成 电 能 的 浪 费 , 建 议 选 用 下 的 用 户 耗 热量 之 和 确 定 的 , 而 在 整 个 采 暖 合 适温 度 的 锅 炉 , 或 要 求 锅 炉 生 产 厂 家 按 实 期 内室 外 气 温 达 到 采 暖 室 外 计 算 温 度 的 时 间 际 温 度 调 整 锅 炉 构造 。 很 短 , 使 大 部 分 时 间 水 泵 流 量 偏 大 。选 择 水 三 、 水 泵 耐 压 强 度 泵 之 前 首 先 应 确 定 热 网系 统 的 调 节 方 式 , 然 热水循环水泵,当水温< 8 0  ̄ C, 循环水量 后 根 据 调 节 方 式 确 定 循 环 水 泵 的 流量 。 不大时 , 可 选用 I s型泵 ; 当循 环 流 量 较 大 时 , 国 家 有 关 标 准 中 较 明 确 规 定 : 对 于 采 用 可选 s型双 吸泵 。对水温较高或静压值较高 集 中 质 调 节 的 供 热 系 统 ,循 环 水 泵 的 总 流 量 场 合 ,可 选 用 R型 热 水 循 环 泵 。 应 不 低 于 系 统 的 总 设 计 流 量 ;扬 程 不 应 小 于 制 造 泵 体 的材 料 不 同 , 其 承压 能 力 也 不相 系统的总压力损失 ,即循环泵 的流量和扬程 同。 选择水泵 时还要注意水泵进口压力和出口 不必另加富裕量 。 压力。 水 泵 出 口压 力 等于 水 泵 入 口压 力 加 水泵 集 中质 调 的 供 热 系 统 , 多数 处 于小 温 差 , 扬 程 ,是 水泵 的最 大工 作 压 力 。当 定压 点 设 在 大 流 量 的工 况 下 运 行 ,经 济 上 是不 合 理 的 。 循 环 水 泵 入 口 时 ,水 泵 出 口压 力 大 于 水 泵 扬 而 采 用 分 阶 段 改 变 流 量 的 质 调 节 的 运 行 方 程 ,即定 压 点压 力 加 水泵 扬 程 ,如 果工 作 压 力 式 ,可 大 量 节 约 循 环 水 泵 的耗 电量 。将 采 暖 超过水泵耐压强度,泵体可能被压裂 , 而有的 期 按 室 外 温 度 的 高低 分 为若 干 阶段 , 当室 外 水泵样本上没有给出水泵的工作压力, 这是设 温度较高 时,开启流量 小的泵 ;室外温度较 计 者 易 忽视 的 问题 ,必须 引起 注 意 ,设计 或 定 低 时开启大流量 的泵 。在每 一个阶段 内保持 货时应提供水泵工作压力的数值 。 流 量 不 变 , 以满 足 供 热 需 要 。 四、循环水泵耗 电输热 比 对于采用相 同容量锅炉 的情况 ,当设 一 为了控制循环水 泵的动力消耗,国家有 台锅 炉 时 ,可 选 1 台 1 0 0 %流 量 的水 泵 和 2 关 的行 业标 准 规 定 了 锅 炉 房 循 环 水 泵 的 耗 电
太阳能热水系统循环泵的选型

太阳能热水系统循环泵的选型提要:在太阳能集中式热水系统中会用到比较多的管道循环泵,来实现太阳能集热系统的热量吸收、转移和交换。
从式(2)可知:太阳能热水系统循环水泵的扬程取决于两个因素,一个是水泵提升水的高度,另一个是系统循环回路的流动阻力。
来源:山东德州飞天工贸有限公司0 前言在太阳能集中式热水系统中会用到比较多的管道循环泵,来实现太阳能集热系统的热量吸收、转移和交换。
所以,循环泵的流量和扬程就成为一个比较关键的技术参数,会直接影响到系统的运行效果,在此,对太阳能集热系统中循环泵的选型做一详细阐述。
1太阳能集中集热—集中储热式系统中集热循环泵选型1.1循环泵流量确定对于太阳能热水系统,集热循环管路为闭合回路,管道计算流量为全部集热器循环流量,按公式(1)计算:q=A·QS(1)式中:q—循环流量,L/h;A-太阳能集热器的总集热面积,m2;QS—集热循环流量,由于太阳辐照量的不确定性,太阳能热水系统的集热循环流量一般按照每平方米集热器的流量为0.01~0.02L/s考虑,即36~72L/(h·m2),对于真空管太阳能集热器可取低值,对于平板太阳能集热器取高值。
假设,集热循环流量取50L/(h·m2),太阳能集热器的总集热面积为100m2,经计算集热器循环流量为5000L/h。
水泵的流量选择应使水泵的工作流量在计算的集热循环流量附近。
1.2水泵的扬程太阳能热水系统循环泵扬程计算方法:H=(1.1~1.2)(Hs+Hx)(2)式中:Hs—太阳能热水系统提升液体介质(水)的高度,mH2O;Hx—太阳能热水系统总流动阻力(扬程阻力和局部阻力之和),mH2O。
从式(2)可知:太阳能热水系统循环水泵的扬程取决于两个因素,一个是水泵提升水的高度,另一个是系统循环回路的流动阻力。
水泵提升水的高度等于太阳能热水系统太阳能集热器水位与水箱水位的高度。
对于闭式循环回路,Hs=0。
对于开式循环回路,当水箱与集热器同在一个平面上,且最高水位一样时,Hs=0;当水箱与集热器不在一个平面上,或虽在一个平面上,但最高水位不一样时,Hs等于二者最高水位的高度差。
热水供暖系统中循环水泵的选择和使用

热水供暖系统中循环水泵摘要:本文就循环水泵的选择原则、参数确定和选择中的几个问题进行分析,指出泵的特性与热网特性不相匹配的原因和解决的方法.对并联泵的效果和管路联接方式进行了分析计算后,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关键词:循环水泵并联管路联接1前言由热源设备、热网和室内采暖系统组成的热水供暖系统是一个系统工程、一个整体,忽略任何一部分都会严重影响系统的供暖效果.循环水泵是联接热源、热网和室内采暖系统的枢纽设备,通过它把温暖送给千家万户,所以,循环水泵的性能和参数的合理性,就显得格外重要.因此合理选择和正确安装使用循环水泵,是取得较为满意的供暖效果的关键。
作者在近几年的实践中,遇到因循环水泵选择和使用不当而影响供暖效果的现象有以下几种:1循环水泵出口端的阀门不能百分之百打开,只能按电动机的允许额定电流控制阀门的开度,否则会引起电动机的实际运行电流超过其允许的额定电流而烧坏电动机。
2循环水泵的使用往往不是一台,而是二台、三台、多台并联使用,更有七台泵同时并联使用的先例,而且多台并联使用,有的是同型号、同性能,也有型号不同、性能也不相同。
1管道系统与泵的联接方式各异,不在同一位置、不在同一平面,造成系统不顺、阻力增加。
4循环水泵的出力达不到设计参数等。
在排除循环水泵因制造原因而达不到实际参数不可预见外,我们应根据供暖系统提供的参数,合理选择适用本系统的循环水泵的型号和参数,最大可能地满足系统要求。
2循环水泵的选择2.1选择的原则循环水泵在供暖系统中所占比例,无论是容量还是设备数量都是很大的,运行中的问题也比较多。
因此,正确选择、合理使用和管理,确保正常供暖和提高经济效益是十分重要的。
选择的原则是:设备在系统中能够安全、高效、经济地运行。
选择的内容主要是确定它的型式、台数、规格、转速以及与之配套的电动机功率。
选择时应具体考虑以下几个原则:1所选的循环泵应满足系统中所需的最大流量和扬程,同时要使循环水泵的最佳工况点,尽可能接近系统实际的工作点,且能长期在高效区运行,以提高循环水泵长期运行的经济性。
浅析集中供热系统热水循环泵的选型

mH2O。主要包括热源加热设备(热水锅炉和换 热器)和管网系统等压力损失; Hw——管网主干线供回水管的压力损失,mH2O; Hy——主干线末端用户系统的压力损失,mH2O。 通过公式(2-1)和(2-2)计算出循环泵的流量和扬 程之后,需根据水泵实际工作点进行校核。循环泵工作点 需满足水泵工作效率高、流量及扬程满足设计要求等特点, 工程中一般取供热管网特性曲线与水泵性能曲线后 1/3 交 点处,即图 3 中 A 点作为水泵实际工作点,该范围内水 泵运行效率高,运行可靠,同时可减少电机过载及空转等 事故的发生。
综上所述,考虑循环泵的效率以及电机功率等在合理 的范围内,尽量使水泵工作点接近水泵性能曲线后 1/3 处。 这样选出的水泵即节能,又可减少循环泵空转、汽蚀以及 电机过载等现象的发生。 3 循环泵的选型
实际集中供热工程中循环泵的运行方式主要有:单台 运行,多台并联运行,多台串联运行三种类型。 3.1 单台循环泵的选型
实际工程设计中经常需要几台循环泵串联运行。在此 以同型水泵串联为例,分析串联后流量和扬程的变化情况 以及串联台数对水泵运行状况的影响。如图 6 所示。
图 4 同型水泵并联运行
图 4 所示为五台同型号水泵并联工作的情况。可图可 知:以一台水泵工作时的流量 Q1 为 100,两台泵并联的 总流量 Q2 为 190,比单台水泵工作时增加了 90;三台泵 并联的总流量 Q3 为 251,比两台泵时增加了 61;四台泵 并联的总流量 Q4 为 284,比三台泵时增加了 33;五台泵 并联的总流量 Q5 为 300,比四台泵并联时只增加了 16。
可见,继续增加并联水泵的台数,其效果就不大了。由图 4 还可以看出,确定循环泵台数时,应考虑循环泵运行工 况,若所选的水泵以单台运行为主,那么并联工作时,需 考虑各单泵的流量会减少,扬程会增加;若所选的泵经常 并联运行,则应注意到,各泵单独运行时,相应的流量将 会增大,轴功率也会增大,可能会导致水泵电机过载。 3.2.2“大小泵”并联
太阳能热水系统循环泵的选型

太阳能热水系统循环泵的选型提要:在太阳能集中式热水系统中会用到比较多的管道循环泵,来实现太阳能集热系统的热量吸收、转移和交换。
从式(2)可知:太阳能热水系统循环水泵的扬程取决于两个因素,一个是水泵提升水的高度,另一个是系统循环回路的流动阻力。
来源:山东德州飞天工贸有限公司0 前言在太阳能集中式热水系统中会用到比较多的管道循环泵,来实现太阳能集热系统的热量吸收、转移和交换。
所以,循环泵的流量和扬程就成为一个比较关键的技术参数,会直接影响到系统的运行效果,在此,对太阳能集热系统中循环泵的选型做一详细阐述。
1太阳能集中集热—集中储热式系统中集热循环泵选型1.1循环泵流量确定对于太阳能热水系统,集热循环管路为闭合回路,管道计算流量为全部集热器循环流量,按公式(1)计算:q=A·QS(1)式中:q—循环流量,L/h;A-太阳能集热器的总集热面积,m2;QS—集热循环流量,由于太阳辐照量的不确定性,太阳能热水系统的集热循环流量一般按照每平方米集热器的流量为0.01~0.02L/s考虑,即36~72L/(h·m2),对于真空管太阳能集热器可取低值,对于平板太阳能集热器取高值。
假设,集热循环流量取50L/(h·m2),太阳能集热器的总集热面积为100m2,经计算集热器循环流量为5000L/h。
水泵的流量选择应使水泵的工作流量在计算的集热循环流量附近。
1.2水泵的扬程太阳能热水系统循环泵扬程计算方法:H=(1.1~1.2)(Hs+Hx)(2)式中:Hs—太阳能热水系统提升液体介质(水)的高度,mH2O;Hx—太阳能热水系统总流动阻力(扬程阻力和局部阻力之和),mH2O。
从式(2)可知:太阳能热水系统循环水泵的扬程取决于两个因素,一个是水泵提升水的高度,另一个是系统循环回路的流动阻力。
水泵提升水的高度等于太阳能热水系统太阳能集热器水位与水箱水位的高度。
对于闭式循环回路,Hs=0。
对于开式循环回路,当水箱与集热器同在一个平面上,且最高水位一样时,Hs=0;当水箱与集热器不在一个平面上,或虽在一个平面上,但最高水位不一样时,Hs等于二者最高水位的高度差。
热水供暖系统循环水泵的选择方法与节能控制措施

热水供暖系统循环水泵的选择方法与节能控制措施摘要:文章就热水供暖系统循环水泵选择原则、参数确定,以及相关选择方法进行了详细分析,同时探讨了循环水泵运行管理的注意事项,以及节能措施,希望能够为相关人员提供有效参考。
关键词:热水供暖系统;循环水泵;选择;节能热水供暖系统是系统整体的工程,其主要组成包括有热源设备、热网与室内采暖系,其构成中的各个部分都极为关键,直接影响着系统供暖质量。
热源、热网、室内供暖的系统设备都是依靠循环水泵实现,进而将温暖送至千家万户。
因此,确保和提升循环水泵性能与参数合理极为重要。
为确保获得高质量的供暖系统,实现对循环水泵的正确选择与合理安装使用至关重要。
由于循环水泵选择和使用不当极易出现循环水泵出口端阀门打开收到电动机额定电流的限制而不能完全打开,强行开启则会导致电动机电流超限而被烧坏,进而导致供热系统故障。
在热水供应系统中,循环水泵通常采用多台并联使用的方式,这些循环水泵有的型号相同有的则性能各异,导致了在循环水泵的选择方面存在极大困难。
加上管道系统和泵之间的联接方式也有着较大差异,甚至是位置与平面不一致,大大增加了系统运行的难度。
此外,循环水泵出力值与设计参数不符,除了制造过程原因无法预见之外,在设计过程中必须以供暖系统参数为依据来选择合适型号、参数的循环水泵,确保热水供暖系统的正常运行。
一、循环水泵的选择(一)?选择的原则不管是容量还是设备使用数量,循环水泵在供暖系统的占比都极大,也是系统运行故障多发的设备。
所以,提高对循环水泵选择的合理性对于确保和提升热水供暖系统经济效益而言至关重要。
循环水泵的选择必须确保其能够在系统中实现安全、高效、经济的运行。
在选择过程中,型号、数量、规格、转速、配套电动机等都需全面考虑。
因此在具体选择时应充分遵循以下原则:①循环水泵要能够达到系统最大流量与扬程要求,尽可能地使循环水泵最佳工况点与系统实际工作点接近,确保能够在高效区长期运行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热水供暖系统循环水泵的选择

的平衡控制能力很强 , 热源可以进行质调节,也 可以采用量调节,但造价太高,且只能用于一次
调节,也可用量调节。但需要专用仪器设备和专
业技术人员来操作,很复杂,不易普及。用手动
热水循环水泵 ,当水温< 0 ,循环水量 调节阀及普通阀门平衡控制的热网可以采用质调 8" C 筑不要采用 常压锅炉扬升供 暖系统。以免水泵 不大时 ,可选用I 型泵 ;当循环 流量较大时 , 节,也可采用量调节。但此类阀平衡能 力很差, S 很难平衡, 也使得运行调节变得不可能。 扬程增加使 电耗增加 ; 五是 选水泵时 ,因水泵 可选S 型双吸泵 。对水温较高或静压值较高的场 热网 锅炉时要考虑 系统 的节能 。建议三层以上的建 : 规格 系列所限 ,很难选到流 量,扬程完全一致 合 . 可选用R型热水循环泵。
造成循 环水 泵容量偏 大的原 因主要 有以下 : 明确规 定 : 于采用集 中质调节的供热 系统 , 对 几点 :一是有的设计人 员没有认真计算热负荷 : 环水 泵的 总流 量应 不低 于 系统的 总设 计流 循 和系统阻力 ,尤其是外网和锅炉房的阻 力,采 量 ;扬程 不应 小于系统的总压力损失 ,即循环 用估算方法 ,为保险起见 ,估算值过大 ,使选 泵的流量和扬程 不必另加富裕量 。集 中质调 的 的水泵流量和扬程加大很多 ;二是有的 系统运 供热 系统 ,多数 处于 小温差 ,大流量的工况下 行后没有进 行认真的初调节 ,一旦系统 出现水 运行 ,经济上是 不合理 的。而采用分阶段改变 种振 荡会非常严重甚至系统不能工作。因安装条 力失调,有人认为是水泵容量不够 ,而盲 目换 流量的 质调节 的运行 方式 ,可大量节约循环水 件要求高,造价高,因此只能用于一次 网, 由 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bstract: From the design point of view,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mmon problems of the circulating water pump in the central heating system. Points out the attention of the circulating pump of central heating system.
综上所述,考虑循环泵的效率以及电机功率等在合理 的范围内,尽量使水泵工作点接近水泵性能曲线后 1/3 处。 这样选出的水泵即节能,又可减少循环泵空转、汽蚀以及 电机过载等现象的发生。 3 循环泵的选型
实际集中供热工程中循环泵的运行方式主要有:单台 运行,多台并联运行,多台串联运行三种类型。 3.1 单台循环泵的选型
可见,继续增加并联水泵的台数,其效果就不大了。由图 4 还可以看出,确定循环泵台数时,应考虑循环泵运行工 况,若所选的水泵以单台运行为主,那么并联工作时,需 考虑各单泵的流量会减少,扬程会增加;若所选的泵经常 并联运行,则应注意到,各泵单独运行时,相应的流量将 会增大,轴功率也会增大,可能会导致水泵电机过载。 3.2.2“大小泵”并联
第三作者简介:陈亮(1963 年-),男,甘肃兰州,现
参考文献:
供职于中国市政工程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设计三所,
[1]张俊红,韩飞.供热循环选型不当引起电机过热的探讨[J].区域供 本科学历,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所长,主要从事城市集中
热,2003.(2):12-14.
供热系统设计及研究。
[2]张振军.水泵电动机过载原因及解决办法[J].科技信息,2010(. 5):
联运行时情况复杂,若选型计算不当,易引起串并联效果
Keywords: Central heat; Hot water system; Circulating
差,严重时甚至不如单台大泵运行效果。因此实际工程循 pump; Motor overheat.
环泵串并联选型设计中宜采用同型水泵,不能满足同型时, 应尽可能选用相近的水泵,不宜采用相差很大的循环泵。 4 结论及建议
第二作者简介:王世栋(1989 年-),男,甘肃兰州,
端,应选在水泵效率较高点处;
现供职于中国市政工程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设计三
(3)循环泵串并联运行时宜选择相同型号的水泵, 所,硕士研究生毕业,主要从事城市集中供热系统设计及
不宜采用“大小泵”串并联;
研究。
(4)循环泵并联台数不宜过多,一般不超过 3 台。
环路总阻力相比偏大,从而引起循环泵实际工作点偏离设 计工作点,靠近水泵性能曲线前端,如图 2 所示。
图 2 工作点在性能曲线前端
由图 2 可以看出,当循环泵实际工作点在水泵性能曲 线前端时,实际流量小于设计流量,而实际扬程大于设计 流量,水泵效率下降,轴功率降低。这种工况可能导致水 泵空转以及不断启停等现象的发生。
循环泵的流量[11]-[12]根据式(2-1)计算:
G = 860 × Q ∆t
(2-1)
图 1 工作点接近性能曲线末端
由图 1 可以看出,当循环泵实际工作点接近水泵性能 曲线末端时,实际流量大于设计流量,而实际扬程小于设 计流量,水泵效率下降,轴功率增加。这种工况可能导致 水泵电机过载,同时易引起水泵汽蚀,伴随有水泵异常震 动和噪音的产生。 2.2 实际工作点在水泵性能曲线前端
图 6 同型串联运行
图 6 所示为两台相同泵串联的性能曲线。通过在坐标 系中标出每个流量值的两倍扬程,即可得到总性能曲线。
这使得曲线具有两倍的最大扬程(2 Hm a x)以及与单台泵 相同的最大流量 Qmax,同型循环泵串联运行可以为高压、 低流量的集中供热系统提供动力。
[4]刘学信.对消防水泵电动机过载的问题探讨[J].供配电,2010,(6): 33-35. [5]杨允立.空调水泵电动机过载的原因及防范措施[J].建筑热能通风
图 7 异型串联运行
central heating system
图 7 所示为两台不同大小的泵串联。通过将给定流
(Xu-Hu , Wang-Shidong ,Chen-Liang)
量 Q 1 = Q 2 处的 H 1 和 H 2 相加,即可得到总性能曲线。 当“大小泵”串联循环泵工作点落在图中阴影区时,则仅 有 P2 泵运行,而 P1 泵不起作用,造成串联效果差,浪费 能源。因此,实际工程中不宜采用“大小泵”串联运行。
的问题进行分析,如图 7 所示。
设理论研究,2011(32):12-15.
[8]王文起,李建军,张伟.热力站循环泵电机过载的分析[J].煤气与
热力,2003(04):10-13.
[9]王昭俊.采暖循环泵并联运行工况数学模型研究[J].煤气与热力,
2001(06):499-501.
[10]王维,杨立新,赵欣刚.热网循环泵的配置和选择[J].煤气与热力,
图 5 “大小泵”并联运行
图 5 所示为两台不同大小的循环泵并联。将给定扬程 H 1 = H 2 对应的 Q 1 和 Q 2 相加,即得到总性能曲线。 当异型并联循环泵工作点落在图中阴影区时,则仅有小泵 运行,而大泵不起作用,严重浪费能源。因此,实际工程 中不宜采用“大小泵”并联运行。 3.3 循环泵串联运行 3.3.1 同型串联
198-198.
[3]徐文忠,胡明松,郝晓文,杨冬.循环泵过载问题分析[J].节能,
2003.(9):25-26.
mH2O。主要包括热源加热设备(热水锅炉和换 热器)和管网系统等压力损失; Hw——管网主干线供回水管的压力损失,mH2O; Hy——主干线末端用户系统的压力损失,mH2O。 通过公式(2-1)和(2-2)计算出循环泵的流量和扬 程之后,需根据水泵实际工作点进行校核。循环泵工作点 需满足水泵工作效率高、流量及扬程满足设计要求等特点, 工程中一般取供热管网特性曲线与水泵性能曲线后 1/3 交 点处,即图 3 中 A 点作为水泵实际工作点,该范围内水 泵运行效率高,运行可靠,同时可减少电机过载及空转等 事故的发生。
浅析集中供热系统热水循环泵的选型
许 浒,王世栋,陈 亮 (中国市政工程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甘肃省 兰州市 730000)
摘 要:本文从设计角度出发,分析了集中供热系统循环泵实际运行过程中常见问题的原因,指出集中供热系统循环 泵注意事项。
关键词:集中供热;热水系统;循环泵;电机过热
1 问题的引出 随着城市集中供热事业的发展,能源的消耗随之增加。
2003(04):231-232.
[11]贺平,孙刚,王飞等.供热工程[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第四
版:244-245.
[12]陆耀庆.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第四
版:1175-1180.
Selection of hot water circulating pump for
实际工程中,由于理论管网阻力与实际管网阻力存在 差异,从而引起循环泵实际工作点偏离设计工作点,严重 时会导致水泵过载和空转等事故的发生。主要有以下两种 情况: 2.1 实际工作点接近水泵性能曲线末端
由于实际供热管网最不利环路总阻力与设计最不利 环路总阻力相比偏小,从而引起循环泵实际工作点(D 点) 偏离设计工作点(A 点),靠近水泵性能曲线末端,如图 1 所示。
主要体现在水泵选型不合理,引起水泵电机过载、水泵空 转以及汽蚀等现象[1]-[10],导致能源的大量浪费。那么怎样 合理选择集中供热系统中的循环泵呢?如何避免循环泵 电机过载现象的发生?如何避免汽蚀现象的发生?
针对上述问题,本文从循环泵选型出发,分析引起水 泵电机过载、水泵空转及汽蚀等现象的原因,并指出集中 供热系统中循环泵选型注意事项。 2 选型分析
由于实际供热管网最不利环路总阻力与设计最不利
式中 Q——供暖用户系统的设计热负荷,MW; G——用户计算流量,t/h; Δt——管网设计供回水温差,℃。
循环泵的扬程[11]-[12]根据式(2-2)计算:
H = Hr + Hw + Hy
(2-2)
式中 H——循环泵的扬程,mH2O; Hr——管网循环水通过热源内部的压力损失,
实际工程设计中经常需要几台循环泵串联运行。在此 以同型水泵串联为例,分析串联后流量和扬程的变化情况 以及串联台数对水泵运行状况的影响。如图 6 所示。
图 4 同型水泵并联运行
图 4 所示为五台同型号水泵并联工作的情况。可图可 知:以一台水泵工作时的流量 Q1 为 100,两台泵并联的 总流量 Q2 为 190,比单台水泵工作时增加了 90;三台泵 并联的总流量 Q3 为 251,比两台泵时增加了 61;四台泵 并联的总流量 Q4 为 284,比三台泵时增加了 33;五台泵 并联的总流量 Q5 为 300,比四台泵并联时只增加了 16。
实际工程中经常发生单台水泵不能满足用户流量需 求,需并联 1 台小泵,形成“大小泵”并联工况,如图 5 所示。
图 3 单台循环泵工作点的确定
3.2 循环泵并联运行 3.2.1 同型并联
实际工程中经常需要几台循环泵并联运行。本文以同 型水泵并联为例,分析并联后流量和扬程的变化情况以及 并联台数对水泵运行状况的影响。如图 4 所示。
3.3.2“大小泵”串联
空调,2001.(9):29-32.
集中供热改造工程中经常出现循环泵扬程不能克服 [6]赵文山,赵励东.热水循环离心水泵过载原因及选型探讨[J].城市
实际供热管网阻力,因此需要串联 1 台小型水泵,形成“大
建设理论研工况运行中可能出现 [7]路利军.水泵电机在空调循环泵运行时过热过载的分析[J].城市建
(1)确定循环泵并联台数之前,应明确循环泵实际 运行工况,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水泵数量;
第一作者简介:许浒(1978 年-),男,甘肃兰州,现 供职于中国市政工程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设计三所, 本科学历,高级工程师,热力室主任,主要从事城市集中 供热系统设计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