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师说》评课稿
高中语文《师说》作文评讲 课件

论据要典型、丰富
1
典型:有代表性
2
丰富:有层次性
பைடு நூலகம்
自然——人事——文化艺术科学体育 名言警句、诗词歌赋、哲理寓言、神话传说……
常见的段落内的结构
提要句 有理有据 归结句
总——分——总
说明文语言的特征
准确、严密、简明、 生动(科普说明文)
动物游戏之谜
快速浏览全文,概括文章思路
第一部分(1—4) 动物的各种游戏行为 第二部分(5—8) 动物游戏的分类 第三部分(9—15) 游戏的各种假说及研究结果
练笔:
以“师者”为标题,提出一点关于“师 者”的看法,并进行论证。
要求:运用比喻论证/对比论证,400字 左右。
一、观点鲜明? 中心论点:
有且只有一个 开篇亮相 直白的陈述句
想清楚——概念?好写? 写作不是雾里看花,更不是烟笼寒水月笼沙!
二、对比论证 比喻论证
• 对比论证:是把两种事物加以对照、 比较后 ,推导出它们之间的差异点, 使结论映衬而出的论证方法。
邓靖宇
船舶行于无边的大海之上,八方皆是相似 的礁石与波涛,此时若无一枚罗盘指引方向, 怕是只能在同一处周旋徘徊;夜晚独自行走在 无光的路上,四周皆是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 此时若无一盏明灯照耀前路,怕是不敢向前亦 或是向后一步。我们每个人身处于人生路上, 于以上两者又有何异?
李嘉怡
有理有据: 一、尊重事实 二、讲究逻辑:因果、对比…… 三、咬紧观点
思维过程: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动物为什么游戏 游戏的四种假说 还有待更深入研究
作者说“动物在游戏行为中”表现 出超出估计的“智能潜力、自我克制能 力、创造性、想象力、狡猾、计谋、丰 富多彩的通信方式”,你能从课文中找 出相应的例证吗?
师说 教案点评

《师说》教案点评一、四个靓点靓点一:教材钻研透彻对于教材的把握,可谓深透,足见用了心思和功夫。
正因为如此,对于《师说》这样一篇经典的文本,本教案有自己独到的思考,避免了各种资料拼盘式的粘贴。
仅此一点,可以见出是一位有思想的教师。
靓点二:设计思路独到清晰能不拘于文本的原有结构和顺序,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教学意图设计教学思路,是一种非常可贵的教学设计意识。
靓点三:教学过程设计合理,表述规范有很好的设计教学过程的意识,能将各个课时有机地划分为不同的版块,使得每堂课的整体教学过程设计明晰简洁,在教学中可以做到胸有成竹,不枝不蔓。
靓点四:问题设计到位第一、第二课时的问题设计切中要害,能很好引领学生的讨论和思考。
除了给别问题的设计存有再斟酌的余地,其余都切中问题核心,而且能前后很好勾连,逻辑严密。
二、三个问题问题一:教学目标的设计不够全面、明确、具体1. 缺乏能力目标;2. 动词的表述太笼统,似的教学目标不够具体明确,可操作性和检测性不强;3. 没有教学难点的设计;4. 所有的目标更多地关注文言知识,而对文本的内涵关注不够。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若只关注知识目标,则是授之书而习其句读的童子之师的职责。
问题二:设计的思路还不够简明干练教学的思路和教学过程的设计还存在提升改进的空间。
例如:第一课时,将“解题”与“初读感知”和“再读课文”并列就有待斟酌,不对等,也不是同一条线,而且与导语重复,可以考虑更有机的贯穿;第二课时中的设计,关乎文本内涵不够,而且【问题一】(古人如此的注重从师学习,那么择师的原则是什么?)出现的位置欠斟酌。
问题三:学生活动设计少,关注学生的意识不够教案可以说更多地是从教师教的角度设计的,对于学生的学习活动的设计不充分。
即便从教案的文字表述来看,也多有类似课堂实录式的表述,反映的也是同一个问题。
三、几点建议建议一:关于教学目标1. 从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设计教学目标;2. 精心思考和选择表述的动词;3. 既然区分了课时,若能设计每一课时的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中的指向性会明确。
高二语文《师说》评课稿

高二语文《师说》评课稿高二语文《师说》评课稿两位老师是基于“议论文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培养”的课题背景下上的这两堂课,因此两位老师均从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为出发点,思考、设计自己的教学,做了大胆有益的尝试。
王老师从理清文章脉络入手,让学生学习《师说》的论证方法,了解文章的起、承、转、合的议论结构。
教学思路清晰,层层落实教学目标,其中对文章中心论点到底是“古之学者必有师”还是“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的讨论激活了学生的思维,由仿写来引出第二段中三组对比论证的作用也颇具巧思。
赵老师则采用让学生运用逆向推导的方法,从第四段思考韩愈为何要给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年轻学生写文入手,寻找文章的论点,学习文章层层推进的论证方法,利用“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议论文经典结构让学生理解文章论证结构,然后在此建构上让学生自选论题,拟出论证提纲。
教学设计有新意,讲练结合。
两位老师教学的设计有异曲同工之妙,把教学的点均落在了文章结构的分析上。
语文议论文教学中,让学生把握作者论证的思路、文章的脉络,是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这样的设计无可厚非,但这也引发了我的一些思考:《师说》是一篇古代议论性散文,那么,古代议论性散文是否等同现代议论文。
我们用“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议论文结构分析是否妥当,而“起承转合”虽是古代作文惯用的行文方法,但用在《师说》上是否得宜,因为“转”在《师说》一文中并不明显。
古文的`教学应有古文的味道,而如果我们一味强调结构,是否会把古文的韵味丢失。
且文言文所体现的思维方式和现代文是否一致,《师说》中的类比论证颇具思维特色,就如《劝学》中的譬喻,《过秦论》中的铺陈,讲出文章特有的思维方式,借一点古人的思维智慧也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逻辑思维培养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在《师说》中是否只能通过分析文章结构来完成。
第三单元教学说明中提到“阅读时多琢磨文章立论的方法,注意其严密周详的论证逻辑,同时还应当有点质疑问难的精神,大胆提出问题,探究问题,从而提高思考能力和议论能力”,王老师教学中对三组对比作用的思考,赵老师教学中对“道”的理解我觉得都是很好的触发学生思维的点,但遗憾的是两位老师都没有过多深入。
《师说》文学短评

《师说》是唐代文学家韩愈创作的一篇议论文。
文章阐说从师求学的道理,讽刺耻于相师的世态,教育了青年学子,起到转变风气的作用。
文章开篇就提出了“古之学者必有师”的观点,接着从“师”的职能、作用等方面进行论述,强调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
然后通过对比,批判了当时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指出其危害。
最后以孔子的言论作结,点明了文章的主旨。
全文论点鲜明,结构严谨,论述详明,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同时,文章运用了对比、比喻、引用等修辞手法,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师说》不仅是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也是一篇具有深刻教育意义的文章,它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师说》说课稿

《师说》说课设计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要说课的课文是《师说》,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5个方面进行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师说》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的一篇,《师说》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代表作之一,这是一篇抨击时弊,宣扬师道的著名论文,是韩愈议论文中的典范作品。
文章批评了当时不重视师道的不良风气,运用正反对比的手法,有力地揭示出士大夫阶层的愚顽与可笑。
说学情自上高中一来通过必修一二三的学习和积累,已经有了一些文言字词、句式等知识的积累,有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因此对于这篇文章的学习主要是引导为主,让学生利用已经学习的知识,巩固知识点,老师进行适当的点拨和总结。
教学目标上节课对文章的体裁、作者及文中的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及特殊句式进行了讲解,针对以上情况以及新课标倡导的三维目标我拟确定以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文中重要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能够把握文言特殊句式;学习借鉴本文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过程与方法:以诵读贯穿整个课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教学重点和难点:掌握文章正反对比论证的说理方法;学生通过探讨认识从师的重要意义;二、说教法文言文的学习,尤其应注意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高中语文课标提到,高中语文的学习应促进学生的探索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和探索的意识和兴趣,使语文的学习过程变成一个积极自主探索的过程。
因此,我的教学法为反复诵读法,启发点拨法,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
三、说学法在全面推进课程改革的今天,课堂上不仅要传授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不再做静态知识的占有者而是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积极探究,采用研读讨论法和合作探究法。
四、说教学过程(一)感慨世事,开启文本;导语设计:远古,教师有着较高的地位,“天地君亲师”可以一见,如家喻户晓的程门立雪;然而今日,教师成了人们心中的高危职业,如2016年的“柳州事件”,令人不寒而栗。
高中语文《师说》评课稿

高中语文《师说》评课稿〝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在古人眼中,传道、授业、解惑是教员的作用,是权衡教员之所以作为教员的规范。
但是明天,权衡教员的规范曾经发作变化,一个成功的教员不再是单纯地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传给先生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抚慰先生学习知识的愿望。
陈芳教员的课,表达了素质教育的教学思想,营建了谐和、互动、探求、创新的良好的学习情境和气氛。
下面,我将从教员的主导位置和先生的主体位置两方面略作论述。
一、教员创设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一堂课的成功与否,很大水平上在课堂导入时就曾经决议。
好的扫尾号于成功了一半,好的课文导入设计不但能自然的进入新课,而且能营建一个好的环境和气氛,让先生自然的遭到感染,激起学习兴味,从而自主学习,最终完成课堂知识的吸收。
陈芳教员就很好地掌握了这一个步骤,充沛应用教学资源,以孔子这位千古名师的图片导入新课,既与课文«师说»主题亲密联络,又抚慰了先生对教员看法的兴味,使他们发生了迫切的学习课文的浓重兴味,为下面古文的研读作好了铺垫。
二、教员主导位置发扬妥当。
教学目的明白而集中在教学中,教员关于本课所要学习的知识目的比拟明白,并在课堂的前言中给予重点说明,让先生于〝心中有数〞,对课文的掌握方向明白,从而构成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本文较为重点的是虚词和虚词的运用。
在教学中,教员重复强调了〝师〞的用法,并在每一处给予详细的解说,从而解除先生对同一字在古文中不同用法的迷惑。
教员重复的比拟,更让先生明白这一知识点的重要性,到达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员能恰当设疑教学进程中,死板的教员讲说会让先生失掉教学兴味,而恰当的提问会让先生兴味盎然。
这一点,陈芳教员在上课的时分做的很好。
在文章第一段的剖析中,教员巧妙地设置了假定干效果让先生思索,并且这些效果都是可以在文章中用原句回答。
先生既阅读了文章,又赏析了文章,还明白了教员的意义,使先生在思想上遭到教育,在知识吸收的同时,也完成了对先生人格的塑造和思想的熏陶。
关于师说说课稿3篇

师说说课稿关于师说说课稿3篇随着社交网络、移动互联网等相继进入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越来越多人钟情于在网上发布说说,用以记录学习、生活中有意义,特别是有纪念意义的事情。
究竟什么样的说说才是特别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师说说课稿4篇,欢迎大家分享。
师说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烛之武退秦师》是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一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该单元的阅读鉴赏侧重于“思考与领悟”,“过程与方法”的教学目标侧重于“领悟”的过程与方法(如“提要钩玄”、“质疑解难”、“融会贯通”等)。
这篇课文是选自《左传僖公三十年》,是一篇记述行人辞令的散文,赞扬了主人公烛之武是怎样在国家危难之际,临危受命,不避险阻,只身去说服秦君,维护了国家安全的爱国主义精神。
同时,这篇文章除了描写外交辞令,还有叙事的描写,是一篇值得大家学习和借鉴优秀散文作品。
2、学情分析:经过初中阶段的学习,高一的学生已经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对于文言文的阅读与学习已掌握一定的步骤,而且经过朗读训练,他们很容易感受到本文的独特之处,容易获得学习文言文的喜悦感与成就感,进而主动地加入到背诵,了解大意,归纳相关知识点到学习中3、教学目标:《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对高中阶段在文言文学习的要求是:“诵读古典诗词和浅易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掌握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读懂课文,并学习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
”结合新课标要求,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左传》的基本概况及其在先秦文学史上的地位;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找出活用词和特殊文言句式,并背诵全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借助注释疏通文意,理清文章的思路结构,提高文言阅读能力;体会主人公高超的语言艺术。
3、情感与态度目标:学习烛之武在国家危难之际将生死置之度外,维护国家安全的爱国主义精神4、教学重点:根据教学目标的设定,我将本文的教学重点确立为以下三个:1、学生借助工具书理解和掌握常见文中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的文言句式;2、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思想内容。
《师说》《劝学》说理艺术探课实录及点评

《师说》《劝学》说理艺术探课实录及点评
吴艳超;程翔
【期刊名称】《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年(卷),期】2024()20
【摘要】课例片段1:师:同学们,前两节我们梳理了《劝学》《师说》的文言现象和内容结构。
今天,我们要集中探讨这两篇文章的说理艺术。
(教师板书课题:探《劝学》《师说》的说理艺术)师:“探”就是探索奥秘。
说理艺术的奥秘,不仅包括“说什么”,还包括“怎么说”。
(教师板书:说什么、怎么说)[点评]课题有新意,仅“探馈”一词就把学生吸引住了。
“说理艺术”颇有吸引力,紧扣语文能力培养。
要讲清楚“”的含义:精微深奥。
【总页数】4页(P76-79)
【作者】吴艳超;程翔
【作者单位】西安铁一中滨河高级中学;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2.4
【相关文献】
1.探赜《师说》之“最哈姆莱特”——从“段落划分”看《师说》的说理逻辑
2.《劝学》《师说》课堂教学实录
3.情境引导轻松“说理”——“平行线的判
定”(第一课时)教学实录及点评4.“《师说》《劝学》联读”思辨性阅读教学实录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师说》评课稿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在古人眼中,传道、授业、解惑是老师的作用,是衡量老师之所以作为老师的标准。
然而今天,衡量老师的标准已经发生变化,一个成功的老师不再是单纯地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传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和刺激学生学习知识的欲望。
陈芳老师的课,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教学思想,营造了和谐、互动、探究、创新的良好的学习情境和氛围。
下面,我将从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两方面略作阐述。
一、教师创设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一堂课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在课堂导入时就已经决定。
好的开头等于成功了一半,好的课文导入设计不但能自然的进入新课,而且能营造一个好的环境和氛围,让学生自然的受到感染,激发学习兴趣,从而自主学习,最终完成课堂知识的吸收。
陈芳老师就很好地把握了这一个步骤,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以孔子这位千古名师的图片导入新课,既与课文《师说》主题密切联系,又刺激了学生对老师认识的兴趣,使他们产生了迫切的学习课文的浓厚兴趣,为下面古文的研读作好了铺垫。
二、教师主导地位发挥得当。
教学目标明确而集中
在教学中,教师对于本课所要学习的知识目标比较明
确,并在课堂的前言中给予重点说明,让学生于“心中有数”,对课文的把握方向明确,从而形成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本文较为重点的是虚词和实词的应用。
在教学中,教师反复强调了“师”的用法,并在每一处给予详细的讲解,从而解除学生对同一字在古文中不同用法的迷惑。
教师反复的比较,更让学生明白这一知识点的重要性,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能恰当设疑
教学过程中,死板的教师讲说会让学生失去教学兴趣,而恰当的提问会让学生兴趣盎然。
这一点,陈芳老师在上课的时候做的很好。
在文章第一段的分析中,老师巧妙地设置了若干问题让学生思考,并且这些问题都是可以在文章中用原句回答。
学生既阅读了文章,又赏析了文章,还明白了老师的意义,使学生在思想上受到教育,在知识吸收的同时,也完成了对学生人格的塑造和思想的熏陶。
三、学生主体地位充分体现。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老师是课堂的主导,这是众所周知的。
课堂不是老师独角戏的舞台,而是学生思维跳跃,产生思维火花的舞台。
一堂课成功的关键是学生的知识吸收程度和课堂参与程度。
学生课堂参与程度越高,就证明课堂的效果越好。
老师的课堂应该是学生的课堂,老师始终是学生学习背后的指挥棒。
经过老师的点拨与指导,学生在课堂上的
主动性很强,学习兴趣很浓。
效果,当然没问题。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思维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模式,达到培养学生能力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是一节较成功的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