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葡萄灰霉病的优势拮抗细菌的筛选

合集下载

13种杀菌剂对葡萄灰霉病病菌的室内毒力及田间防治效果

13种杀菌剂对葡萄灰霉病病菌的室内毒力及田间防治效果

13种杀菌剂对葡萄灰霉病病菌的室内毒力及田间防治效果范昆;曲健禄;付丽;张勇;武海斌;陶吉寒【摘要】筛选当前对葡萄灰霉病有明显防治效果的杀菌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悬滴法分别测定杀菌剂对葡萄灰霉病病菌的室内毒力,并进行田间防治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啶酰菌胺、咪鲜胺、咯菌腈对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最强,其EC50分别为0.1204、0.1396、0.1838μg/mL;嘧菌环胺、啶酰菌胺、啶菌唑、咯菌腈对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最强,其EC50分别为0.2017、0.3266、0.4592、0.5585μg/mL.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50%嘧菌环胺水分散粒剂、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50%咪鲜胺锰盐可湿性粉剂、50%咯菌腈可湿性粉剂的防治效果最好,在试验浓度范围内对葡萄安全无药害,是适合推广应用于防治葡萄灰霉病的杀菌剂品种.【期刊名称】《江苏农业科学》【年(卷),期】2017(045)024【总页数】4页(P95-98)【关键词】杀菌剂;葡萄灰霉病;毒力测定;田间药效;防治效果【作者】范昆;曲健禄;付丽;张勇;武海斌;陶吉寒【作者单位】山东省果树研究所,山东泰安271000;山东省果树研究所,山东泰安271000;山东省果树研究所,山东泰安271000;山东省果树研究所,山东泰安271000;山东省果树研究所,山东泰安271000;山东省果树研究所,山东泰安27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482.2;S436.631.1+9葡萄灰霉病是由灰葡萄孢霉(Botrytis cinerea Pers.)引起的葡萄生产中危害最大的病害之一,年度损失20%左右,发病严重的果园病穗率可达50%以上。

葡萄灰霉病除在生长季危害果实外,产后的贮藏阶段也能引起毁灭性地损失[1]。

目前,生产上防治葡萄灰霉病仍以化学防治为主,由于灰霉病菌繁殖速度快、遗传变异大、适合度高,加之田间连续多年使用单一药剂防治,灰霉病菌对多菌灵、腐霉利、乙霉威等杀菌剂已产生了抗药性,甚至出现了多重抗药性[2-7]。

真菌病害拮抗菌的筛选及其对多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拮抗活性测定

真菌病害拮抗菌的筛选及其对多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拮抗活性测定

真菌病害拮抗菌的筛选及其对多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拮抗活性测定汪茜;胡春锦;黄思良;柯仿钢;黎起秦【摘要】针对广西境内常见多发的12种植物真菌病害,对柑橘、香蕉、甘蔗、辣椒、药用植物等作物根际土壤进行拮抗菌筛选试验.结果从不同作物根际土壤中共分离得到386株菌株,其中有拮抗作用的34株,平皿拮抗效果较好的16株;再经复筛,得到一株对柑橘炭疽菌有较好抑制效果的拮抗菌Bs55;对峙培养试验表明,Bs55菌株对12种常见病原真菌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抑菌率最高达87.7%.拮抗菌Bs55具有拮抗作用强、能大量繁殖、抑菌谱广等特点,是具有较好利用前景的生物防治材料.【期刊名称】《南方农业学报》【年(卷),期】2010(041)007【总页数】4页(P675-678)【关键词】Bs55菌株;枯草芽孢杆菌;病原真菌;拮抗活性【作者】汪茜;胡春锦;黄思良;柯仿钢;黎起秦【作者单位】广西大学农学院,南宁,530005;广西农业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南宁,530007;广西农业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南宁,530007;广西作物遗传改良生物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南宁,530007;南阳师范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河南南阳,473061;广西大学农学院,南宁,530005;广西大学农学院,南宁,53000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476+.1真菌病害是阻碍植物生长、影响作物产量的主要病害[1],给农业生产带来了严重危害。

土壤是各种微生物良好的栖息场所,生存着许多具有相互拮抗作用的微生物。

在生防菌株的筛选上,考虑到植物与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人们把重点放在从植物根表面或根际土壤中筛选,这样筛选出的微生物接种后在植物根表面具有很好的定殖能力[2]。

本研究针对广西境内常见多发的12种植物真菌病害,从不同作物根际土壤中筛选拮抗菌,为开发广西微生物资源,筛选与环境相容性好的微生物农药奠定基础。

供试病原菌有柑橘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Sacc.]、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Kühn)、玉米大斑病菌[Exserohilum turcicum (Pass.) Leonard & Suggs]、玉米小斑病菌[Cochliobolus heterostrophus (Dreschl.)Dreschl.]、茉莉白绢病菌(Sclerotium rolfsiiSacc.)、辣椒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 Sacc.]、香蕉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musae(Berk.&Curt)Arx]、冬瓜疫霉(Phytophthora drechsleriTucker)、龙眼链格孢黑斑病菌[Alternaria alternata (Fr.) Keissler]、香蕉大灰斑病菌[Curvularia lunata (Wakker)Boedijin]、香蕉叶缘枯斑病菌(Alternaria musaeBour.et Bat)、杨桃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Penz.) Sacc.]等12种,均由广西农业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保存、提供。

葡萄霜霉病的防治

葡萄霜霉病的防治

葡萄霜霉病的防治葡萄霜霉病是一种常见的葡萄病害,由真菌引起。

它会对葡萄的叶片、果实和葡萄藤造成严重的破坏,导致产量减少和品质下降。

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非常重要。

下面是葡萄霜霉病的防治方法:一、清除病灶葡萄霜霉病的初发部位通常是叶片和果实。

一旦发现有叶片或果实出现霉斑,就应立即清除并烧毁。

也要将残留的叶子和果实清理干净,避免病菌的再传播。

二、合理修剪葡萄植株的修剪对于防治霜霉病非常重要。

要保持葡萄植株的通风和光照,及时修剪过密的枝条和叶片。

修剪后要及时清理并烧毁修剪下来的枝条和叶片,避免霉菌滋生。

三、使用化学药剂化学药剂是防治葡萄霜霉病的常用方法之一。

常见的化学药剂有三氨苯酮、甲基硫菌灵、苯醚菌酰胺等。

使用化学药剂时,应按照药剂说明进行使用,避免超量使用和频繁使用同一种药剂,以防止霉菌产生抗药性。

四、运用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一种环保、可持续的防治方法,可以有效地控制葡萄霜霉病。

通过使用一些对霜霉病具有拮抗作用的微生物,如产生抑菌物质的细菌、真菌等,可以有效地降低霜霉病的发病率。

五、加强葡萄栽培管理在葡萄栽培管理方面,可以通过增加植株的抗病能力来降低霜霉病的发生。

具体措施包括合理施肥,增强植株的抗逆性;保持土壤湿润,避免葡萄植株出现水分缺乏;增加蓝光照射,可以抑制霜霉病的发生等。

六、合理灌溉葡萄霜霉病喜欢潮湿的环境,因此合理灌溉对于防治霜霉病非常重要。

要避免过多的灌溉,特别是在果实快速生长期,尽量减少接触果实和叶片的水分。

七、轮作种植轮作种植是一种有效的防治葡萄霜霉病的方法。

要合理安排葡萄的种植地点,并在一定时间内更换地块,避免病害在同一地块上积累。

防治葡萄霜霉病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措施,既有物理方法,又有化学方法和生物方法。

也需要加强对葡萄的栽培管理,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

只有综合使用多种方法,才能有效地控制葡萄霜霉病的发生和传播,保证葡萄的产量和品质。

不同葡萄品种灰霉病抗性鉴定及褪黑素抗病机理初探

不同葡萄品种灰霉病抗性鉴定及褪黑素抗病机理初探

核农学报2024,38(4):0674~0684Journal of Nuclear Agricultural Sciences不同葡萄品种灰霉病抗性鉴定及褪黑素抗病机理初探王宪璞代瑛姿郭宏扬杨志峰许丽丽 *(石河子大学农学院,特色果蔬栽培生理与种质资源利用兵团重点实验室,新疆石河子832003)摘要:灰霉病是严重危害葡萄生长和果实品质的主要病害之一。

为探究外源褪黑素(MT)缓解葡萄灰霉病发生的抗性机理,本研究以10个新疆主栽葡萄品种为试材,结合叶片、果实基本性状与病情严重度相关性分析,对不同葡萄品种灰霉病抗性进行综合评价;以成熟离体果实为试材,测定了MT对关键抗性指标的影响。

结果表明,部分参试葡萄品种灰霉病抗性水平差异显著,接种灰霉病病原菌(Botrytis cinerea)10 d后,阳光玫瑰和克瑞森葡萄叶片和果实表现感病,蓝宝石葡萄叶片表现感病,其余品种均表现不同程度的抗性,其中巨峰葡萄隶属函数综合得分最高、抗性最强。

B. cinerea侵染葡萄叶片后,不同抗性品种的叶片相对电导率、超氧阴离子、丙二醛及游离脯氨酸水平均呈上升趋势,其中阳光玫瑰和克瑞森葡萄叶片侵染前后各指标差异显著或极显著,巨峰葡萄叶片除游离脯氨酸水平在侵染前后差异显著外,其余指标均不显著。

外源100 μmol·L-1 MT提高了葡萄果实总酚含量、总抗氧化水平和苯丙氨酸淀粉酶、多酚氧化酶活性,缓解了B. cinerea对果实的危害,此外,MT显著上调了VvCu/Zn-SOD1a等活性氧清除相关基因的表达(以巨峰葡萄最为明显)。

综上所述,MT通过促进葡萄果实酚类物质代谢与维持活性氧平衡提高对灰霉病的抗性。

研究结果不仅为揭示褪黑素提高葡萄对灰霉病菌抗性的生理基础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褪黑素提高葡萄灰霉病抗性的田间应用和优质抗病种质发掘利用提供了数据支撑。

关键词:葡萄;灰霉病;褪黑素;抗氧化性DOI:10.11869/j.issn.1000‑8551.2024.04.0674葡萄(Vitis Vinifera L.)是世界四大水果之一,也是重要的经济作物,栽培面积和产量逐年递增,截至2022年,我国葡萄栽培面积位居世界第三[1]。

胶东红宝石葡萄灰霉病发生原因及防治方法

胶东红宝石葡萄灰霉病发生原因及防治方法

1
不含氮的螯合钙,如糖醇钙。同时从坐果开始直 至采收,每次用药都要配合喷施优质叶面钙肥。 钙肥和硅肥,有效增加果实硬度和果皮的韧性, 有利于减轻裂果。
秋基肥和萌芽肥,在施足复合肥基础上,补 充适量中微量元素肥,此两个时期建议至少施
1 果期大肥、大水各施1次。复合肥首选缓控释肥
和稳定性长效复合肥,它的氮肥稳定长效,缓慢 释放,利用率高,不至于肥力过快、过猛导致裂 口。在上色上糖期追施的复合肥,不建议使用含 大量硝态氮的肥料,以防裂果。
水分管理中,忌忽干、忽湿,长期干旱突灌 大水或遇大雨,必导致果实裂口。进入上色期以 后,保持土壤湿润是预防裂果的重要措施。可以
水浇或隔1行浇1行,有条件的最好采用水肥 一体化技术。北方从7月底进入雨季,在8月至
技术交流
9
侧铺上一层结实又耐践踏的黑地膜,可以有效 预防裂果。此法既可防止大雨浸泡根区水分过 大造成铮,又防杂草丛生,还可提高地温。
因,只因红宝石葡萄在北方露地栽培灰霉病发
生石重,造成产量和经济损失达10%~30%,严
重园片颗粒无收,许多果农对灰霉病的防治束 手无策。笔者在生产一线做了深入的研究,取得
T明显的效果。现总结如下,供广大果农和果树
工作者参考。
1灰霉病症状
病原是危害多种蔬菜和葡萄的一种真菌性 病害,属于半知菌亚门。病菌以分生抱子、菌核 和菌丝体在病残体、土壤中及其它寄主植物上越 冬,次年葡萄花期前后,具备适宜条件时,菌核萌 发产生分生抱子,与其它寄主植物上的分生抱子 及越冬态分生抱子共同构成初侵染来源。分生抱 子主要过气流传播,从伤口慈危害。该病 的潜育期很短,再侵染次数多。在葡萄上,花穗幼 果期和果实临近成熟期是两个发病高峰。另外, 灰霉病在贮藏期和运输期也常常发生。

低纬高原葡萄病害绿色防控关键技术及应用

低纬高原葡萄病害绿色防控关键技术及应用

低纬高原葡萄病害绿色防控关键技术及应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葡萄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葡萄品种繁多,味道鲜美,而且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被誉为“水果之王”。

然而,由于气候变化、土壤环境、病虫害等问题的影响,葡萄种植过程中常常面临着病害的威胁。

为了保证葡萄的生长和品质,绿色防控技术在葡萄种植中变得尤为重要。

一、病害的影响和常见类型1. 病害的影响葡萄病害主要包括霜霉病、黑腐病、灰霉病等多种病害,这些病害会影响葡萄的生长发育,降低葡萄的产量和品质,严重的甚至会导致葡萄凋零、逝去。

2. 常见病害类型(1)霜霉病霜霉病是葡萄生长过程中常见的病害之一,主要表现为叶片上出现白色霉状物,导致叶片枯萎、脱落,严重时影响果实的发育,降低产量。

(2)黑腐病黑腐病主要发生在葡萄果实上,会导致果实烂熟、褐变,影响果实的品质和口感。

(3)灰霉病灰霉病是由灰霉菌引起的,主要影响葡萄果实和花朵,使果实腐烂、变色,影响果实的食用价值。

二、绿色防控技术及应用1. 生物防治技术利用天敌昆虫、益生菌、真菌等生物因素对病害进行控制,以达到防治病害的目的。

生物防治技术是一种绿色环保的防治方式,对环境安全、人畜无害,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在低纬高原的葡萄种植中,可选择一些适宜的生物防治剂进行防治,如拮抗性细菌和真菌,通过改变环境微生物组成,减少病原菌的感染率,保护葡萄健康生长。

也可以利用昆虫类天敌对葡萄害虫进行生物防治,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降低环境污染。

2. 植物免疫调控技术植物内源性免疫机制是抵御外界病原侵染的重要保护机制。

通过调控植物内源的免疫途径,增强植物抗病能力,提高其免疫力。

这种技术在葡萄病害的绿色防控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可以有效降低病害的发生率。

3. 精准施药技术通过精准施药技术,在葡萄病害发生的关键期段,精准使用化学农药或生物农药,最大限度地控制病害的传播并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

这种技术不仅可以减少农药对环境的负面影响,还可以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12种杀菌剂对葡萄灰霉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

12种杀菌剂对葡萄灰霉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

12种杀菌剂对葡萄灰霉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姜彩鸽;杨小伟;张怡;王国珍;王广录;方治永【摘要】为筛选出对葡萄灰霉病有良好防治效果的杀菌剂,本试验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离体叶片法分别测定12种不同作用机制的杀菌剂对葡萄灰霉病菌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生物制剂在离体叶片法预防作用试验中的毒力效果远好于治疗作用,可见该种制剂的保护作用更优,适于病前预防.化学药剂在试验中均表现出了较稳定且较强的毒力,尤其是咯菌腈、啶酰菌胺、啶菌恶唑、腐霉利及氟啶胺对葡萄灰霉病菌的抑制作用明显高于其他药剂,可在生产中协调施用.【期刊名称】《宁夏农林科技》【年(卷),期】2017(058)008【总页数】4页(P33-35,封2)【关键词】杀菌剂;葡萄;灰霉病菌;毒力;EG50值【作者】姜彩鸽;杨小伟;张怡;王国珍;王广录;方治永【作者单位】宁夏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宁夏银川 750002;宁夏大学农学院,宁夏银川 750021;宁夏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宁夏银川 750002;宁夏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宁夏银川 750002;御马国际葡萄酒业(宁夏)有限公司,宁夏青铜峡751600;御马国际葡萄酒业(宁夏)有限公司,宁夏青铜峡7516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436.631.1葡萄是我国果树中的大树种之一,其产量和栽培面积居世界前列[1],但葡萄灰霉病已成为葡萄生产中常见、危害最大的病害之一,在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温室葡萄生产中发生尤为严重[2],是制约我国葡萄生产的一大障碍。

灰霉病菌的腐生性强,它可以通过侵染果实、幼苗及贮藏器官等途径导致病害发生,从而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虽然有高效杀菌剂和先进的贮藏技术,但每年因灰霉病造成的葡萄产后损失依然高达50%,一般损失在20%~30%[3-4]。

另外,它还给葡萄酒带来不良味感,同时使葡萄酒不耐陈酿,降低葡萄酒的质量[5]。

宁夏贺兰山东麓地区是全国最大的葡萄酒地理标志保护产区,随着葡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以及单一的生态环境的持续,有害生物的生态适应性也不断提高,葡萄灰霉病已成为宁夏葡萄生产中的主要病害之一。

1株生防细菌的筛选、鉴定及其抑菌特性的初步研究

1株生防细菌的筛选、鉴定及其抑菌特性的初步研究

番茄 灰霉 病 菌是 半 知 菌 亚 门真 菌 , 要 危 害 主
番茄 花果 , 亦发 病 于茎 、 叶部 位 , 苗 染 病 较 重 且 幼
1 材 料 与 方 法
1 1 材 料 .
发病 迅速 , 番茄 产 量 影 响 很 大 。如 何 有 效 控 制 对 番茄 灰 霉 病 的 发 作 , 提 高 番 茄 产 量 意 义 重 对 大 引。本 文 主要 阐述 如 何 从 鲜 牛 奶 中筛 选 1株
Ba t rum n t n bio y Pr pe te ce i a d Is I hi t r o r i s
REN i Je.L S u. i V h x a
( o1 fBo c Cl .o i.Si Tcn1。Seyn gi n. S eyn 18 6 1 .& eh o . hn agA r .U i, hna gl0 6 ) c
A src A b c r l t i A a i l e o ehmi a t im a a s t t g ym le ( o yi c ee ) b ta t a t i r n 9w s s a df m f s l bce u g i to o r i w B t t i r e a sa o t r r k r n ma e d r s n a
任 杰 ,吕淑 霞 ‘
10 6 ) 18 6
( 阳农 业 大学 生 物 科 学 技 术学 院 , 宁 沈 阳 沈 辽
摘 要 从 鲜 牛 奶 中 筛选 1 对番 茄 灰 霉 病 菌 具 有 拮 抗 作 用 的 茵 株 A , 1Sr N 序 列 分 析 , 定 为 枯 草 株 9 经 6 D A 鉴 芽胞 杆 菌 ( aiu uti 。 抑 茵 特 性研 究表 明 , 茵株 代 谢 产 物 会 造 成 番 茄 灰 霉 病 茵 茵 丝 畸 形 , 时 抑 制 其 B c l sb l) ls is 该 同 孢 子 生 长 , 孢 子 细 胞 壁 破 裂 ; 谢 粗 提 物 经 过 D A -2离子 交 换 层 析 及 Sp ae—5 使 代 E E5 eh dxG 0凝 胶 柱 层 析 后 , 泳 电 检 测 到 具 有 抑 茵 活性 且 分子 量 约 为 1 u的单 一 条 带 , 7k 经验 证 该 抑 茵 物 具 有 蛋 白酶 活性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防治葡萄灰霉病的优势拮抗细菌的筛选
作者:崔欣李伟
来源:《新农村》2010年第11期
【摘要】生物农药是防治植物病虫害的一种长远有效的方法,本文通过葡萄果穗附生细菌对灰霉病菌的抗性实验,筛选出对葡萄灰霉病抑制性最好的拮抗细菌,从而为开发新型的生物农药提供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生物防治;葡萄灰霉病;拮抗细菌
在葡萄灰霉病发生普遍严重的地区,使用拮抗微生物进行生物防治,可以有效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解决农药残留问题,延缓病菌抗药性的产生。

特别是在病菌已产生抗药性的地区,使用拮抗微生物,更是抗药性治理的一项有效措施【1】。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供试菌种:葡萄灰霉病菌;葡萄果穗附生细菌13种
葡萄品种:中抗品种红地球
1.2试验方法
1.2.1附生细菌的平板对峙试验
为了简化工作量,采用了复式筛选法【2】,首先在平板上粗筛选出拮抗作用明显的菌株,然后,再进行二次平板筛选,找到最具拮抗作用的拮抗菌。

1.2.2附生细菌对病原菌孢子萌发的抑制试验【3】
将待测菌液于26℃、180r/min摇床培养3d。

取葡萄灰霉病孢子悬浮液(107个孢子∕ml)10ul,加10ul待测细菌发酵液,置无菌洁净载玻片上,于培养皿内25℃保湿,8h后观察孢子萌发情况。

以0.5%葡萄糖液作对照,每个处理调查200个孢子,重复3次。

计算发酵液对孢子萌发的抑制率。

将100%抑制孢子萌发的发酵液稀释10、100、1000倍后再测定抑制孢子萌发情况。

将待测菌发酵液5000r/min离心10min,取上清液进行抑制孢子萌发试验,方法同上。

1.2.3附生细菌对灰霉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试验【4】
取灰霉病菌孢子悬浮液0.5 ml加入盛有10ml已冷却至50℃的PDA培养基中。

将直径为5mm灭菌滤纸片蘸上发酵液,放入配好的培养皿中,每个培养皿放两片,25℃培养3d后测量抑菌圈直径,以无菌水作对照,重复3次。

2 结果与分析
2.1 13种附生细菌对峙试验结果
通过二次平板对峙试验,结果表明:分离得到的13种细菌中,除了B9和B13对葡萄灰霉病没有拮抗作用外,其他11种细菌对灰霉病均有拮抗作用,但不同附生细菌的抑菌力差异性显著。

其中B5、B12的抑菌能力最强,达到了50%以上;而B4的抑菌能力最差,仅为16.11%;其他8种细菌的抑菌能力均在20%-50%之间。

2.2附生细菌对灰霉病菌孢子萌发的(下转第75页)抑制试验
将对葡萄灰霉病有抑制作用的11种拮抗细菌的发酵液及发酵液离心后上清液对灰霉病菌孢子的抑制试验表明(表1):B12菌株的抑制率最高,发酵液原液及稀释10、100倍发酵液抑菌率均为100%,稀释1000倍的发酵液的抑菌率仍为95.34%;B12菌株发酵液离心后上清液的原液及稀释10倍的上清液的抑制率也均为100%,稀释1000倍上清液为93.84%。

B5和B1的抑制效果次之,而B4是抑制率最低。

11种拮抗菌液均因稀释倍数的增加,抑制率下降,发酵液的抑菌率高于发酵液离心后的上清液。

2.3附生细菌对灰霉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试验
通过对11种拮抗细菌对灰霉病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试验结果表明,不同附生细菌对病菌菌丝的抑制效果差异较大,其中B12的抑菌能力最强,为15.17%, B5、B10次之,而B2、B7、B4的抑菌率均为5.55%,效果不明显。

3 结论
在葡萄果穗上分离出的13种附生细菌经平板对峙试验初筛,筛选出11种对葡萄灰霉病有抑制作用的拮抗菌。

将11种具有拮抗作用的附生细菌对灰霉病菌孢子抑制试验、对灰霉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试验结果均表明,B5和B12菌株的抑制能力最强,是优势拮抗菌株,而B4和B6菌株的抑制能力最差,其它7种拮抗细菌的抑菌能力均在它们之间,波动不大。

11种附生拮抗细菌的能力在不同的抑制试验中略有差异,但并不影响整体的结论,这可能是由于试验中有许多外界的条件影响和人为的误差所导致的。

为进一步应用拮抗菌提供理论依据,还需进行生物学特性、主要抗菌物质性质等基础问题的研究【5】。

参考文献
[1]Janisiewcz W J.Charicaterizing the mechanism of biological control of postharvest diseases on fruits with a simple method to study competition for nutrients[J].Phytopathology,2000,90(11):1196~1200
[2]蒋跃明,陈芳.生防菌防治荔枝采后病害的初步研究[J].果树科学,1997,14(3):185~186
[3]范青,田世平,李永兴,等.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B-912对采后柑橘果实青、绿霉病的抑制效果[J].植物病理学报,2000,1(3):343~348
[4]赵白鸽,孔建,王文夕,等.枯草芽孢杆菌B-903对苹果轮纹菌作用及其对病害的控制效果[J].植物病理学报,2000,27(3):213~214
[5]王明祖,周华众,付艳平,等.B6-1菌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接抗性[J].中国生物防治,1996,12(1):20~23
作者简介:
崔欣(1982.11-),女,吉林人,硕士研究生,吉林农业大学发展学院助教,主要从事园林植物配置的研究
李伟(1983.6-),男,吉林人,硕士研究生,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风景园林有限责任公司工程师,主要从事城市绿地规划园林植物配置的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